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東北地區農業發展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東北地區以其廣袤而肥沃的土地以及良好的氣候條件成為我國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在全球環境條件變化的背景下,這里的環境變化既有大自然的原因,也有農業產業化的人為原因。
1.1自然條件對農業發展的影響
處于現階段的農業發展中,影響最大的環境因素還是各種氣象災害。農業的生產對象包括種植和養殖兩方面,這兩種產業的生長發育都受到氣候和天氣的制約。東北地區最主要的自然災害是旱災和水災,前兩年發生了嚴重的水災,2014年又發生了嚴重的旱災。這些災害都發生在糧食作物正在生長的夏季,給糧食生產帶來的災害是滅頂性的。這類的自然災害常常是連續發生,這幾年開始由洪澇災害向干旱轉變。究其原因,這些自然災害的出現和地理環境有較大關系。在遼寧錦州一帶以丘陵居多,坡陡山禿,水土流失嚴重。這里的水災一部分是因為臺風和海潮的襲擊,另一部分則是暴雨所致。因為缺少植被,暴雨造成山洪暴發,致使水庫決口,溢洪現象嚴重。水災的特點來得快,泄得也快,由于這里地勢平坦,所以受災面廣。還由于洼地多,積水不能及時排放和滲入到地下,積攢起來成為澇災。
1.2人為因素對農業發展的影響
人為因素包括植被破壞產生的水土流失,還有農藥化肥對土壤的侵蝕以及工業排污造成的影響。由于20世紀大量墾荒造田,致使森林覆蓋率越來越低。加上采薪對森林的破壞,使植被面積減少,土地大量裸露,地面缺少遮攔,蓄水能力下降。因此,在雨季地面無法吸水,造成雨水白白流失。這不僅是對雨水的浪費,在雨水流過地面時,也帶走了土壤和養分,使土壤養分減少,沙土化嚴重,形象農業收成。此外,各類工礦企業生產的工業廢水排放在河流里,然后被引用到土壤里,使土壤里重金屬含量超標,這些重金屬滲透到農作物里,對食用者的危害更大。同時,工廠排放的有害氣體形成的煙塵和酸雨對土壤也有較大的危害。還有城市生活排放的廢水都對土壤造成傷害。
2影響農業發展的環境問題治理對策
2.1對自然災害的防治
防治自然災害要從預防和提高抗災能力抓起。防治旱澇災害的基礎就是要順其自然。例如,不能過度地墾荒造田,將一些靠近山坡的田地退耕還林,增加植被面積。同時,還要在山坡地頭植樹造林,這樣不僅可以防治水土流失,還可以預防風蝕土壤。對于土地的使用還要進行科學搭配,如在容易被水淹沒的河邊種植水果,草地這樣的農作物,既可以增加植被,也不怕水淹。在預防自然災害中,還要定時清理河道,疏通水路,做好蓄水工作,這樣才能在水災來臨時減少損失,旱災來臨時有備無患。
2.2對人為因素造成的環境問題的防治
在對人為因素造成的環境問題防治時,首先要做到把安全放在首要位置,不能將經濟效益放在首位。在提高農業產量的同時要將由此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點。在提高農產品產量時,盡量使用有機的綠色肥料,減少對化學肥料的依賴。在防治病蟲害時,要盡量利用自然界的生物鏈而減少農藥的使用,例如在稻田里養殖鴨子,利用鴨子捕捉害蟲。在對工業排污造成的對農業環境破壞的治理上,首先要減少工業的污水、廢渣的排放。在這方面,國家和政府要出臺相關政策對工業排污治污進行監督。最主要的是要發展生態型工業,大力推廣清潔生產技術,唯有這樣才能從源頭來遏制污水、廢渣的排放。針對工業排放對農業發展的影響,要做到農業的可持續性發展,也可以借鑒國外的先進經驗,利用征收環境稅的辦法來控制環境污染和改善環境,促進節能減排,保證農業可持續性發展。
3結語
東北地區的農業可持續性發展需要各方面努力,建立一個健康的北大倉是東北人民的首要任務,也是全國人民的期望。
作者:孫軼 高薇 單位:營口職業技術學院 遼寧省蓋州市第一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