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民間美術在中小學美術教育的功能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中國民間美術是中華民俗文化的重要代表,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民間美術分布廣闊,種類題材豐富,民族情感真摯,歷史源遠流長,具有深厚的文化與藝術價值。將優秀的民間傳統文化引入美術教學中,引領學生汲取中華文化的精髓,有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民族審美意識,提高對本民族文化的認同感。
【關鍵詞】民間美術;功能;教育
民間美術是由廣大普通民眾自發創造、欣賞、流傳的藝術,具有生態性、民俗性、實用性、多元性等特點。民間美術來源于民眾生活,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民俗風情和民族特色。在我國文化發展史中,民間美術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是原始藝術的延伸和發展,其質樸、純真的藝術審美形式豐富著人民的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將民間美術引入到中小學美術教學的過程中,一方面可以促進他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知,另一方面,也是傳承傳統文化的重要途徑。因此,開發利用民間美術資源,既是美術課程自身發展的必要方式,也是推動民族美術發展的重要手段。
一、民間美術的功能
1、民間美術的認識功能
民間美術的認識功能主要體現在對作品的外在形象和內在形式兩方面認識。民間美術的內容大多與民眾生活息息相關,形式也是多種多樣,其造型、色彩與結構都具有中國元素特色,蘊含了豐富的傳統文化思想,尤其是某些地域性的紋飾圖案和圖騰崇拜,充滿文化思考。民間美術許多形象都蘊含著特定的象征意義,如牡丹寓意花開富貴,“連(蓮)年有余(魚)”寄予對美好生活的期盼等。其次,民間美術不同的表現形式讓廣大民眾了解到不同地域的生活習慣、自然風貌和民俗文化。對于同一種創作對象,不同地區的民間藝人會采用不同的表現手法,創作出不同風格的作品,南方剪紙構圖復雜,講究線條,而北方剪紙率性簡潔,天真而渾厚。當我們在欣賞這些作品時能充分感受到民間美術的多元性,進而增進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同感。
2、民間美術的教育功能
民間美術的教育功能主要體現在以忠、孝、善、義等為題材的作品對民眾倫理道德的教化作用。民間美術深受傳統儒家文化的影響,年畫中的人物有仗義、忠誠、英勇的形象,剪紙中也有描繪圣賢先烈的故事,借助民間美術作品、民間故事傳說來宣傳道德觀念、行為準則,使中小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民間美術中所包含的道德準則、禮儀規范,具有特殊的教育意義。
3、民間美術的審美功能
民間美術來源于生活,是民間文化的重要載體。從房屋陳設品到日常衣食住行用生活用品,從祭祀供奉用品到裝點節日的窗花、年畫,都是民間生活的縮影,體現了廣大民眾的審美理念和審美情趣。它在藝術上集壯美和樸素于一身,表現出質樸純真、積極向上的風格,散發著勞動人民內在的真摯、善良、純真、質樸的審美情趣,追求真善美的統一。這些審美不僅僅是民間美術作品的體現,更是廣大人們群眾人格的表現,只有心靈純真善良,才能物化成作品的質樸與求真。
4、民間美術的實用功能
魯迅稱民間藝術為“生產者的藝術”,是跟人民每天的日常生活和生產活動密切聯系,充分體現了生活的原型。中國民眾一般的民居建筑、樓閣亭臺都成就與民間藝術家,衣飾圖案、刺繡、普通的用具,桌椅乃至碗盆,都貫穿了人們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人類的造物活動的首要目的是為了滿足生活生存的需要,這種需要是人生命延續的首要保證。民間美術的創造忠于這一原則,并且把生命的維系與造物活動相結合,充分說明了民間藝術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
5、民間美術的娛樂功能
作為民俗文化組成部分之一的民間美術,與民俗活動緊密結合。在指定的節日中有應時的玩具,如元宵節的走馬燈,清明時節的風箏,端午節的香包;有并具娛樂性和競技性的蹴鞠、毽子等健身玩具;還有具有啟蒙和教育意義的撥浪鼓、泥人等。這些產品并不是滿足人們的物質需求,而是滿足廣大人民在審美上與精神上的物質產品。物質產品可以豐富人們的精神生活,使人們精神愉悅,進而滿足人們心靈的需要,給人以美的享受。
二、中小學民間美術教學的意義
民間美術是民族特色和本土藝術的反映,直接再現了中華民族不同時期的優秀文化,是中華民族價值觀的體現。在教學中擴展了美術教學的課程內容,可以讓學生接觸到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幫助他們了解中國的文化的多元性,提高中小學生的審美能力,促進中小學美術教育的發展,增強對本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有利于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其次,民間美術多受儒家文化的影響,以忠、孝、節、義等思想內容為題材,中小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還未定型,還在成長階段,民間藝術簡單、質樸的表達方式,易于學生理解和掌握。在美術教育中加入民間美術,可以向學生們傳遞積極向上的價值觀,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的道德教育起到促進的作用,有利于人格的健康發展。中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創造能力的關鍵時期,創新精神是創造能力的體現。民間美術的形式多種多樣,在課堂中,將剪紙、泥塑等民間藝術傳遞給學生,有助于他們開闊視野和眼界,培養他們的觀察和思考的能力,將民間美術的美學思想傳遞給學生,如構圖形式的對稱統一,同一主題不同的表現形式等,能夠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培養。
1、引導學生關注民間美術與社會生活的關系
民間美術集結了歷代勞動人民的生智慧和經驗,也體現了民眾對自然地尊重,對生活的熱愛,從民間美術本體形態元素分,可以分為祭祀類、娛教類、裝飾類、穿戴類、生產類等等。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充分發揮主導作用,積極引導學生關注民間美術與社會生活的關系,從藝術角度去理解民間美術作品以及其中所蘊含的人文精神,關注傳統文化,用美術手段去傳承,記錄,表現。
2、選擇恰當的學習內容,貼近學生的學習生活
民間美術課程要想通過課堂教學傳授給學生,首先就得結合學生的認知能力、理解能力以及所處的環境。民間美術大多就地取材,利用當地資源,具有明顯的地域特色和鄉土文化氣息,如蘇州刺繡精細雅潔,蜀繡色彩鮮艷,富有立體感,所以在選擇學習內容上要選取結合當地特色的美術題材和樣式,將學習的內容與日常生活聯系起來,與社會生活聯系起來,讓學生的所學和所用相互貫通,做到學以致用。民間美術的地域性可以為處于不同文化環境下的學生提供多樣學習的選擇。
3、提高教師的美術素養,開發本土民間美術資源
“教師是美術課程資源開發的首要主體,為了合理開發與利用美術課程資源,教師必須要具備一定的課程資源理論素養”。教師需要具備足夠的能力,才能更好地教授學生。民間美術的內容和表現形式多種多樣,這就需要美術老師具備做夠的專業知識,保證教學質量。將本土民間美術資源融入到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將理論知識與教育實踐相結合,不斷通過實踐,反思,改進,開發出適合本校學生的民間美術教學資源,從而增加學生對本土文化的認知,增強民族文化自信,增強民族文化認同感。
四、結語
民間美術是我國民族文化一個重要的分支,也是地方美術課程的重要資源,將民間美術納入中小學美術教育中,不僅僅是給學生一個關于民間文化的認知構圖,而是要培養他們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培養他們傳承民族文化的責任感,培養他們發揚民族文化的使命感。
參考文獻:
[1]常銳倫.美術學科教育學[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2]王曉麗.民間美術在小學美術教育中的作用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2018,(52):204-205.
[3]沈秀蘭.民間美術在小學美術教育中的功能探討[J].美術教育研究.2016,(20).
作者:黎琦 單位:西華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