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師范美術教育專業教學方法的轉變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師范美術教育專業的教學方式也發生了很大的轉變。掌握新型的美術教育方法,能夠對改善教學效率起到很好的效果。本文在培養審美能力、提升綜合素質等相關基礎上,對師范美術教育專業的教學方式策略進行了詳細分析與闡述。
一、擴大專業學生知識面,提升綜合素養
目前師范美術教育專業的教學過于重視學生的專業能力,所以很多課時都放在了學生的專業訓練中,這樣就讓美術教育專業學生的知識結構比較單一,知識面也很小。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培養出的學生,無法從事以后綜合性的美術教育工作。因此,在實際教學當中,要從學生今后的發展角度進行考慮,將美術教育專業知識、專業訓練和綜合性知識結合在一起,這樣才能夠培養出綜合素質較高的美術教師。美術這門藝術科目有其獨有的方式體現現實,反映社會生活。在師范美術教育專業教學中,綜合素質的提升要注重以下幾方面:其一是美術基本功的練習,在這其中包含了造型能力與色彩認知。造型能力是專業教學中比較重視的技能訓練,不過色彩學也同樣不能夠忽視。在教學中要多多進行繪畫色彩學的研究,實踐配色,掌握色彩規律,為畢業后的工作打下基礎;其二是進行美術創作實踐活動,在教學中可以多讓學生創作創新,這樣能夠將美術教學中的一些公式化與概念化的知識落實,在這其中,師范專業學生還要對設計理念進行學習和使用。在現代生活領域中,不少都包含了很多現代設計思想,科學技術的發展對人們的生活與工作方式進行了改變,設計的內涵和外向發展都發生了一定的變化,所以師范美術教育專業的學生也需要學會使用電腦;其四是擴大美術教育專業學生的知識面,在教學中若是局限在美術方面的研究是不科學的,還需要對藝術相關的文化美學特點進行了解和掌握。
二、提高專業學生審美
在我國的師范專業教學中一直存在一些問題,在美術教育中經常是以培養專業畫家的方式培養學生,這讓師范美術教育專業的學生只注重自己的專業能力。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培養的學生,即便是有很好的繪畫技能,但是卻不是一個合格、能夠教導小孩的專業教師。在美術課程標準相關文件中有指出,美術課程能夠陶冶學生的情操,提升審美能力,加強社會與生活的熱愛與責任感,并且要培養學生尊重與保護自然環境的意識與能力。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教師有較高的審美能力,這樣才可以引導學生在生活中發現美和創造美。審美能力要有審美感知、鑒賞以及表現等能力。在師范學效的美術教育專業中,學校要多設置一些美術鑒賞課程,要讓學生對繪畫作品進行品味和鑒賞,使其可以在思考中提升審美能力,進而成為一個了解藝術和欣賞美的人才。經過這種教學方式的實施,才能夠讓學生在畢業之后的美術教育工作中引導學生發現美與感悟美,并且使其生產美與創造美。
三、提升專業學生探究能力
美術教育能夠傳遞美術文化,并且也讓受教育的人成為社會化的人,使其成為具有健全人格的優秀人才,使其為教育事業做出更多貢獻。要想實現這個目的,就需要對師范學校的美術教育專業教學體系做出改善和優化,通過對教學體系的創新,以此培養懂得美術教育學、心理學的學術型教師。美術教師不但要掌握教育學和心理學相關的知識點,同時還需要掌握美術學科教育教學理論知識,這也是美術教師理論知識結構中的關鍵構成部分。因此,在美術教育專業的教學中,需要不斷培養學生的研究探索能力,使其在美術學習中能夠養成積極探索的行為和習慣,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分析和研究。經過對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才可以讓學生在以后的教育工作中繼續展開探究,進而對美術領域和教育領域都做出一定的貢獻。
結束語:
在教學改革之下,師范美術教育專業的教學方式也需要做出相應的轉變與創新。在實際教學中,不僅要注重對學生的專業能力培養,同時還需要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與探究能力,使其能夠成為一個綜合素質高的美術教師,為美術教育事業的進一步發展打下基礎。
參考文獻:
[1]陶繼鋒.美術專業師范性課程課堂教學方法改革與實踐研究[J].明日風尚,2018(1):232.
[2]劉珂珂.高等師范美術教育教學改革探索[J].教育科學:引文版,2016(5):12
作者:馬有德 單位:甘南師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