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臨床護理對甲狀腺患者護理滿意度探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目的分析臨床路徑護理對甲狀腺手術患者護理滿意度及甲狀腺手術認識的影響。方法將80例行甲狀腺手術治療的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常規護理)和觀察組(臨床路徑護理)各40例。對兩組患者入組時、出院時進行甲狀腺手術認知水平調查并比較;對手術相關指標、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并比較;對護理滿意度進行調查并比較。結果出院時,觀察組對甲狀腺手術相關知識的認知合格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兩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觀察組術后疼痛評分、術后下床時間、術后住院時間均較對照組患者低(P<0.05);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對護理滿意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臨床路徑護理可有效提升甲狀腺手術患者對甲狀腺手術的認知水平,提升其遵醫遵護率,促進其術后康復,降低并發癥率,明顯提升了患者對護理的滿意率。
關鍵詞:甲狀腺手術;認識水平;臨床路徑護理;手術指標;術后并發癥率;護理滿意度
甲狀腺疾病是臨床常見的內分泌系統疾病,臨床對其圍術期可能存在的問題、預防方法、解決方法都有完整成熟的方案,為實施標準化、規范化治療管理提供了基礎[1]。臨床路徑是臨床通過前期經驗積累對某一種疾病可以指定標準化治療護理流程,達到穩定治療質量、減少不必要的醫療操作、降低醫療資源耗用、降低患者經濟支出等目的[2]。本文主要分析臨床路徑護理對甲狀腺手術患者護理滿意度及甲狀腺手術認識的影響。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將2017年3月至2020年2月在我院行甲狀腺手術治療的80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0例。對照組中男17例,女23例,年齡(46.89±8.27)歲,體質量指數(24.64±3.58)kg/m2,手術類型:部分腺葉切除14例,全部腺葉切除6例,單側切除16例,雙側切除4例。觀察組中男18例,女22例,年齡(46.75±8.32)歲,體質量指數(24.52±3.51)kg/m2,手術類型:部分腺葉切除13例,全部腺葉切除7例,單側切除15例,雙側切除5例。納入患者年齡18~65歲;具有正常的認知功能,能理解醫護人員的相關指令,并遵照執行;簽署知情同意書。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兩組患者均予以圍術期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實施臨床路徑護理,對照組患者予以常規護理。觀察組根據資深外科醫師、護士等的臨床經驗,參照相關臨床路徑護理編制模式制定甲狀腺手術臨床護理路徑,(1)術前護理:向患者介紹醫院環境、主治醫生經驗技術、護理人員資歷等,了解患者病情,介紹手術流程、術前準備事項,術中、術后可能出現的情況及處理措施,耐心解答患者的相關問題;(2)術中護理:按照患者交接順序與手術室醫護人員進行交接,使患者能感受到醫護人員對其的全程照護,放松心情、配合各項手術指令;(3)術后護理:患者完成手術回到病房后,指導患者家屬在患者蘇醒期的照護方法,確保患者的體溫、意識等處于適當的狀態。患者蘇醒后,指導患者家屬對患者管路、體位、呼吸等進行觀察照護,出現問題及時與醫生護士溝通。向患者及家屬講解術后常見問題的預防及處理,增強患者及家屬的自我護理能力。按照醫囑隨時調整患者用藥及監測指標檢測頻次等。對于出現負性情緒的患者予以心理疏導;(4)出院指導:向患者詳細介紹病情治療情況、出院后可能出現的并發癥情況及與醫護人員的聯系通道,囑咐出院后的飲食、生活方式、用藥情況、傷口護理等;教會患者家屬相關的護理方法。
1.3觀察指標
收集整理兩組患者手術相關指標、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并比較;由本院普外科資深醫師、護士制定患者應掌握的甲狀腺手術相關知識內容,并根據知識內容制定認知調查表,采用選擇題的形式出題,共計10道題,每道題答對得10分,答錯不得分,超過60分為合格;患者符合出院指征前1天,實施治療護理滿意度調查,患者根據自身在治療期間所接受的治療護理質量感受選擇相應的護理滿意選項(滿意、基本滿意、不滿意)。總滿意率=滿意率+基本滿意率。指導患者觀察用藥后的不良反應,常見不良反應為惡心、嘔吐、腹瀉、皮疹、低血糖等。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甲狀腺手術相關知識認識合格率
兩組患者入組時對甲狀腺手術相關知識的認知水平合格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出院時,兩組的認知合格率均得到明顯提升,且觀察組高于對照(t=12.027,χ2=93.702,P<0.05)。見表1。表1甲狀腺手術相關知識認識合格率比較[(x-±s),n(%)]組別時間得分認知合格率對照組(n=40)入組時43.38±8.498(20.00)出院前1天62.13±5.6432(80.00)觀察組(n=40)入組時42.96±8.578(20.00)出院前1天81.27±3.5738(95.00)
2.2手術指標
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觀察組患者術后疼痛評分、術后下床時間、術后住院時間均較對照組(P<0.05)。見表2。2.3術后并發癥兩組的甲狀腺危象、低鈣抽搐、術后出血、藥物止痛、喉返神經損傷等發生情況分別為,對照組2例、1例、2例、2例、2例;觀察組均為1例。觀察組不良反應率為12.50%,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2.50%(χ2=7.129,P<0.05)。2.4護理滿意度對照組滿意11例、基本滿意23例、不滿意6例,總滿意率為85.00%;觀察組滿意18例、基本滿意20例、不滿意2例,總滿意率為95.00%。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Z=4.027,P<0.05)。
3討論
臨床護理路徑是源于臨床治療路徑的一種護理模式,該模式對于提高護理質量,護理效率,降低醫療資源耗費,減少護理費用,縮短患者術后住院時間,改善患者治療依從性方面優勢明顯[3-5]。本文結果顯示,采用臨床護理路徑護理的患者其在對甲狀腺手術相關知識的認知水平提升方面效果更為顯著,且降低了患者術后住院時間、并發癥率,提高了患者對護理的滿意率。這源于臨床護理路徑的基礎是總結了多年臨床經驗,并將其標準化,規范化,護士在護理過程中,按照護理路徑的內容逐步實施,實施后即予以記錄,有效避免了護士在對患者實施護理過程中出現漏項、或者隨意增加護理項目[6-7]。在護理的同時,患者也可清晰看到護理路徑單上的內容,對患者對整個治療過程及重點事項有了更為清晰的認識和了解,提升其配合醫護人員的各項工作的正確性,從而提高術后康復效率,降低并發癥率[8]。
作者:方針針 張秋菊 單位:榆林市第二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