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臨床護理路徑在髖關節置換術中應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目的探討臨床護理路徑在髖關節置換術中的應用效果及對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率的影響。方法以100例行髖關節置換術的老年患者為對象,盲選法分為觀察組(臨床護理路徑)、對照組(常規護理)。對比兩組護理滿意度、治療依從性及下肢深靜脈血栓、關節脫位概率。結果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發生下肢深靜脈血栓概率為2.00%,低于對照組14.00%(P<0.05);觀察組患者發生關節脫位概率為2.00%,低于對照組16.00%(P<0.05);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為98%(49/50),高于對照組(80.00%(40/50)P<0.05);觀察組患者治療依從性為96%(48/50),高于對照組(70.00%(35/50)P<0.05)。結論臨床護理路徑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發生下肢深靜脈血栓、關節脫位概率,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及治療依從性。
關鍵詞:臨床護理路徑;髖關節置換術;下肢深靜脈血栓
隨著我國老齡人口比重的增加,老年人股骨頭壞死的發病率也呈上升趨勢。臨床上常采用人工髖關節置換術為病人進行手術,以達到恢復患者關節功能的效果[1]。該手術操作復雜、耗時較長、機械損傷較大,感染、關節脫位、肢體不等長。其中下肢深靜脈血栓并發癥較為常見,發生率高達47.1%[2]。因此,對患者采取有效護理極為重要[2]。臨床護理路徑是醫生、護士等人員共同合作,為患者提供最恰當的照護路線,使其獲得最佳的照護計劃的護理方案[3],本文特探究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以2018.2~2021.2入院的100例行髖關節置換術的患者為對象,盲選法分為觀察組、對照組。觀察組男25例,女25例;對照組男26例,女24例;患者年齡均在60~75歲之間。納入標準:(1)無血液系統疾病;(2)所有患者均采用髖關節置換術;(3)患者知情且同意;排除標準:(1)有血栓病史者;(2)認知功能障礙者;(3)依從性較差者。兩組患者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觀察組采用臨床護理路徑,包括如下幾點:(1)入院及術前護理:患者入院后,對患者進行護理評估,制定護理方案,監測患者生命體征。進行髖關節置換術知識宣教。囑咐患者術前6h禁食,指導患者進食低脂、低糖、清淡、易消化食品,鼓勵患者多食用新鮮蔬菜、水果,多飲水以降低血液粘稠度等。為患者制定鍛煉計劃,使患者了解手術相關知識,降低患者對并發癥的恐懼心理,進而緩解患者緊張、焦慮情緒,增強其治療依從性。(2)術中護理:術前30min遵醫囑靜脈滴注抗生素預防患者可能出現的術中感染,使患者遵醫囑用藥,密切監測患者生命體征,術后告訴患者注意事項,密切觀察患者傷口出血情況,夜間查房關注患者睡眠情況。(3)術后及出院護理:為患者制定飲食方案,監測其生命體征,觀察患者引流量及傷口滲出情況。術后給予患者抗凝治療,運用足底靜脈泵,皮下注射肝素。術后一周根據患者情況指導其下床鍛煉。
1.3觀察指標
(1)發生下肢深靜脈血栓概率、關節脫位情況。(2)護理滿意度、治療依從性。
1.4統計學處理
數據分析采用SPSS21.0。計數資料n(%)用χ2檢驗。計量資料(x珋±s)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概率及關節脫位情況比較
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發生下肢深靜脈血栓概率為2.00%(1/50),低于對照組14.00%(7/50)(P<0.05);觀察組患者發生關節脫位概率為2.00%(1/50),低于對照組16.00%(8/50)(P<0.05)。
2.2護理滿意度及治療依從性比較
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為98%(49/50),高于對照組80.00%(40/50)(P<0.05);觀察組患者治療依從性為96%(48/50),高于對照組70.00%(35/50)(P<0.05)。
3討論
髖關節置換術常用于治療股骨頭壞死、髖關節結核、股骨頸骨折、發育性髖關節發育不良、各類關節炎等,但該手術具有一定的風險性。由于術中麻醉,患者肌肉松弛、血液正常運行受阻,術后患者長時間臥床,身體活動相對減少,這都導致患者發生下肢深靜脈血栓概率增加。因此手術期間,實施有效護理極為重要[4]。臨床護理路徑是以患者為中心,把臨床護理內容細化,使護理人員有序、有計劃、有預見性地開展護理工作[5]。結果表明,觀察組患者實施臨床護理路徑后,發生下肢深靜脈血栓概率為2.00%,低于對照組14.00%;發生關節脫位概率為2.00%,低于對照組16.00%;且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為98%,高于對照組的80.00%,治療依從性為96%,高于對照組70.00%。該結論說明臨床護理路徑相比常規護理模式起到較好的作用。考慮其原因可能為常規的護理模式,護理人員的工作繁重,無法全程陪伴患者,僅通過簡單指導,患者可能執行不到位,影響干預效果;臨床護理路徑要求護理人員有計劃、有目的地實施護理工作,包括健康教育、飲食指導、制定計劃等,周全的護理工作增加了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及治療依從性;術中護理有效的降低了患者可能出現的術中感染,保證了治療效果;術后為患者制定運動方案和鍛煉指導,增強其自信心,變被動接受為主動采取遵醫行為,有效地促進手術后康復和預防手術后并發癥[6]。
參考文獻
[1]潘臻.術中護理對髖關節置換手術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影響[J].航空航天醫學雜志,2019,30(3):365-367.
[2]郭林.髖關節發育不良患者全髖置換術治療中臨床護理路徑對患者功能恢復的影響[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20,26(21):3348-3350.
[3]嚴卓云,黎勤華,肖艷,等.康復訓練聯合臨床護理路徑表在行髖關節置換術患者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9,16(6):66-69.
[4]談晶,陳媛,劉洪娟,等.連續性護理干預在預防全髖關節置換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中的應用價值[J].骨科,2019,10(1):63-67.
[5]王淼.綜合康復護理對預防髖關節置換術后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的效果分析[J].醫學美學美容,2019,28(18):120-121.
[6]許蕊,陳翠萍.協同護理在預防老年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后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20,26(4):38-43.
作者:劉紅娟 楊富花 單位:安康市中心醫院手術室 安康市中心醫院骨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