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臨床預防醫學教學認知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1讓學生意識到預防醫學的重要性
教學中應自始至終反復強調預防醫學的重要性,并把預防醫學中的知識與同期開設的臨床專業知識聯系起來,讓學生在應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中體會到預防醫學實用性、趣味性、重要性。例如,講授三級預防的內容時,就可以結合同期開設臨床課程中的常見病:流行性感冒、高血壓、糖尿病等防治具體措施用三級預防的思路一一列舉、講明,理論聯系實際。學生不僅學到了相關的理論知識,而且體會到預防疾病比治療疾病可以取得更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從而引起學生對預防醫學這門學科的高度重視。
2改革教學內容
首先是教材改革,目前臨床醫學專業學生所使用的預防醫學教材實際上是預防醫學專業的壓縮版,教材內容落后于實際工作需要。據報道,就我國當前預防醫學知識的現實需求對該領域專家及工作在社區衛生服務一線的醫生(共計22人)進行訪談的結果顯示:當前我國社區衛生服務中最需要和最缺乏的業務力量是既精通臨床又熟悉預防的高級臨床醫學人才。在“環境與健康”方面,52%的社區臨床醫生對居室內空氣污染感興趣;“營養與健康”方面,65%的調查對象對特殊人群的營養、營養與疾病感興趣;其他感興趣的內容70%的被調查者集中在老年保健,尤其是老年人的居家安全、慢性病的三級預防等方面[1]。因此根據臨床的實際需求,對大專臨床醫學專業預防醫學的教學內容進行調整,在保留本學科的基本內容基礎上適當增加臨床工作者感興趣的內容,刪除陳舊的、理論性太強的內容,并吸收與臨床相結合的新知識。
3改革教學方式
長期以來,我國的預防醫學教育以傳承專業知識為主,不少教育內容脫離現代科技和臨床實際,教育方法和手段落后,學生學習興趣差,知識面窄,應用能力、創新能力弱。針對這些情況,我們鉆研教材、精選內容、突出重點,嘗試更新教學觀念,改革和探索教學方法,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3.1問題式教學許多教學實踐發現,問題式教學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2,3]。授課教師根據所講內容,把教學內容以“問題”的形式表現出來,以問題為核心,讓學生主動圍繞問題展開討論進而得出結論。如傳染病防治部分內容,對傳染病的流行過程以提問方式復習,以艾滋病為例,重點討論如何應用三級預防原則和措施開展防治。讓學生既掌握了傳染病防治,又引發了對傳染病防治的思考。
3.2案例式教學在預防醫學課教學中,案例討論最能提高醫學生的思維能力。案例教學法與傳統教學法相結合的方式是提高預防醫學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是預防醫學教學改革的方向[4]。如在食物中毒的教學中,可以給出幾種食物中毒的案例讓學生討論分析中毒類型以及如何防治。在臨床醫學大專《預防醫學》中學生以為最難學的莫過于醫學統計學內容,并且在學習階段意識不到統計學的實際用處,到工作中要搞科研寫論文才知道其重要性。對醫學院學生《醫學統計學》教學調查結果顯示[5],在理論課教學方面,60%以上的學生認為案例教學法比傳統教學法更具優勢,幾乎所有學生認為理論課教學應理論聯系實際。對于實驗課教學,一半學生認為最好能上機操作,并參與實際資料的統計分析。因此我們在教學中增加了實際案例,從而使授課過程中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如學習率和構成比時,我們給出實例,讓學生發現其不同點,然后進行概念的講解,增加記憶,最后找有代表性的統計學誤用兩概念的,讓學生集體討論,使概念學習與運用相結合,促進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及知識的應用能力。
3.3聯系實際生活,使學生在實踐中掌握理論知識在教學中突出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教學內容,讓學生感受到所學的知識就在身邊,很實用。預防醫學的重點內容就是環境與健康,在授課過程中,讓學生明白環境污染的危害、環境污染與人群健康的關系以及增強他們的環境保護意識顯得尤為重要。在社會因素與健康中,教會學生如何調整自己的心態以穩定情緒,有利于健康,以及如何改變不良行為生活方式,實現自我保健、家庭保健等。在飲食與健康中教學生如何制訂自己的食譜而做到合理膳食,或安排一次實驗課教學生如何制訂一份特殊人群(如糖尿病患者)食譜。
3.4融入現代化教學手段在預防醫學教學中應充分利用多媒體、網上教學資源等,制作課件時結合教學內容增加最新的新聞、圖片或案例等信息輔助教學,讓學生能利用現代化科技從多種渠道獲取知識,拓寬知識面,增加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可以開設實驗課統計學軟件操作教學,加強學生動手能力和實際應用能力。
3.5重視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改變傳統的單一的課堂講授方法,鼓勵學生主動學習,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學的重點不是單純地傳授越來越多的醫學理論和成果,而是將重點放在傳授學習方法、引導學生自學、培養自學能力上。教師可以把一些學生易理解的內容,如環境與健康中的一些章節,先布置一些題目讓學生邊自學邊思考,然后在課堂上專題討論或分小組討論,鼓勵學生自由發言,還可以分小組進行比賽增加趣味,活躍課堂氣氛。
3.6開展社區預防醫學實踐活動教學不能局限于課堂,必須走向社會,使學生有機會以直接的身份參與處理與預防醫學有關的問題,在臨床實踐中學到實施疾病預防和健康促進相結合的知識和技能,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如帶學生參觀學校聯系的社區醫院,參加社區的調查或義診活動,以了解我國居民健康現狀和醫藥衛生現狀,加強責任感,培養環境、群體和預防觀念。
總之,在當今社會和醫學發展的大趨勢中,預防醫學肩負著重要的使命,作為預防醫學的專業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提高學生的預防醫學實踐能力,為培養和造就一批面向基層既能治病又能防病的臨床醫生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