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包容性下的老年居室空間設計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文章研究包容性設計理念在老年居室環境中的應用,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品質。通過梳理包容性設計的理論及原則,為包容性設計提供理論依據。根據老年群體的生理與心理特征,從設計需求角度進行分析研究。提出在滿足老人物質需求與情感訴求的前提下,進行以物代償和情感代償的設計探索。在包容性視角下,具體細分為對老年居室空間的環境、材質、色彩、造型、智能化等方面的設計研究,為進一步展開對老年居室包容性設計方法的研究與應用實踐提供理論參考。
關鍵詞:老齡化;包容性;設計訴求;居室環境
引言
2018年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近2.5億人,占總人口17.9%①,中國已進入老齡社會的階段。老年人是一個特殊的群體,由于年齡的變化,導致身體整體素質的下降,心理的變化以及個體之間的差異等。在當代提倡品質生活的背景下,老年人對生活的需求不僅僅是溫飽富足,更有對高品質生活的追求,對居住環境品質和配套設施完善的呼聲越來越高。因此,居室設計如何更好適用于存在差異性的老年群體中,通過包容性設計,創建一個適合老年人學習、生活、休息的居室環境空間,讓每個老年人都可以幸福地安度晚年,是我們研究的目的。
一、包容性設計的理論基礎
(一)包容性設計的提出包容性設計理念最先由西方國家提出,中國以無障礙設計為主。無障礙設計、通用設計、跨代設計、可及性設計、包容性設計等先后在設計界的出現,表明人們對人口群體差異的尊重,尋求通過設計的方式進行解決。包容性設計是基于老年人口生理和心理的退化,以及當下的社會現狀趨勢而出現的,近年來,一些發達國家的養老居住模式經歷了由醫院養老、機構養老到居家和社區養老的轉變,養老模式朝著強調人性化、尊重包容性設計的方向發展,包容性設計應運而生。
(二)包容性設計的概念及原則20世紀80年代英國包容性設計的代表人物RogerColeman指出:“包容性設計更強調的是公眾參與性,對象不僅僅包括殘疾人和老人,還應該包含更廣泛的社會階層”②。按國際上第一份關于包容性標準的定義,包容性是指“一種不需要適應或特別設計,而使主流產品和服務能為盡可能多的用戶所使用的設計方法和過程”③。包容性設計強調平等、尊重多樣性,視為一個綜合性、全面的設計方法,使設計處于不斷完善的過程。包容性設計的五大主要原則:一是將人置于設計流程的核心位置;二是承認多樣性和差異;三是當單一設計解決方案無法滿足所有用戶時提供更多選擇;四是提供使用上的靈活性;五是為每個人提供方便、愉悅的健康環境④。
(三)包容性設計與無障礙設計的異同無障礙設計、包容性設計都是針對老年人等弱勢群體而提出的,但兩者之間存在一定的差異性,無障礙設計于20世紀60年代在美國興起,無障礙設計的目的是消除環境中的“障礙”,體現了一定的人文關懷,但無障礙設計中也存在一定的盲區。無障礙設計是一種自上而下的設計方法和過程,出發點是針對單一人群(即金字塔頂端的極端人群),因此,在進行實際應用方面,會導致用很多“孤立”的手法來處理老年人的問題,從而引發一定程度上的“歧視現象”。與無障礙設計相區別的是,包容性設計是在無障礙設計、通用設計的基礎上,更加包容老年人口差異性的一種設計思維方式與研究過程,力圖充分認識用戶群體的多樣性,減少對用戶產生無意識的排除,體現一種公平平等的理念。老人群體之間是存在差異性的,包容性設計使設計適用于更多的用戶,包容更多的老年群體。因此,包容性設計要求設計師要了解建筑物的空間結構,了解用戶的使用目的和使用要求等,為用戶提供可適應不斷變化的使用需求。
二、老年人群體分析
(一)老年人群的生理特征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會出現行動遲緩、體能下將、肌肉松弛、協調能力變差、記憶力下降等相應的生理現象;其中行動遲緩的主要原因是感官機能的衰退,使得老年人的安全感降低,無法對眼前的事物進行精準的判斷,從而影響到他們的行動能力;同時視力下降,容易產生錯覺,眼睛協調性變差,色彩敏感度降低;這些都會導致老年人認知能力的下降,引起生活上的不便,因此,如何對居室設計進行合理的設計考量,彌補他們生理上功能的退變,是目前以及未來養老居室設計的重要議題之一。
(二)老年人群的心理特征心理認知是關系到老年人幸福感的一個重要因素,老年人由于生理機能的變化會導致行動能力變化,進而影響他們心理認知的過程,心理認知將直接影響到老年人的幸福感。另外老年處在生命周期的末端,生活狀態由工作轉向休閑,隨著新老年群體的出現,他們渴望參與到現實環境中,這種變化易使他們產生空虛和落寞感。對老年人群特征進行深入研究,是準確獲取其需求的重要前提,獲得需求后要按重要程度對需求排序,確定需求權重,按權重來設計會讓設計主次分明。
三、基于彌補化下的包容性設計
老人在視力、聽力、認知能力、溝通能力、靈活度、伸展觸達能力、移動能力等等方面存在差異,通過物質、情感方面的代償設計,彌補老年人在生理與心理功能退化方面的需求。
(一)基于物質的代償在生理方面,由于年齡的變化,老年群體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生理差異,認知能力的下降會導致老人的適應能力降低,老年人生活操作的不便。在家庭生活有限的空間內,居室設計需考慮老年人的可達性、安全性、易操作性等。因此,設計時需考慮以物代償,即當某一感官或能力受損時,借助其他設計幫助老人更好的生活。例如,通過一些家居及軟裝等方面設計彌補老年人的需求。以物代償要考慮兩個方面:造型與功能。首先,在造型上,造型是設計的前提,它可以直觀地表達出特定的形態、材質、色彩、結構等⑤133,不同部分具有不同的影響力。在造型上,符合老年人特性具有感染力的設計更受老年人喜愛,滿足老年人內心缺少的需求。其次,在功能上,家具產品所具有的特定作用與功效,能夠幫助老年用戶達到某種目的。相比于直觀的造型而言,功能所產生的良好情感體驗往往更為持久⑤133。符合老年人的人機工程學是至關重要的一部分,賦予家具及室內裝飾一定的實用性、易用性、安全性,彌補老年人在身體方面的需求。家具使用的暗示性要明確,以及智能化家居的引入,簡單使用為老年人提供方便與易操作性,輔助老人生活。
(二)基于情感代償基于老人的心理狀態,在情感方面,老人是一個孤獨的群體,具有孤單感和被遺棄的恐懼感,老人更需要得到關愛與尊重,因此,情感元素的運用在老年居室設計中非常重要。在1980年,霍爾布魯克教授就曾提出,能夠引發消費者內心產生共鳴的設計,才能產生良好的情感化反應,是一份好的設計。在設計的時候不僅僅要考慮其使用功能,還要考慮設計在思想上、文化上、情感上等方面的功能,使人們在使用時可以產生共鳴,感到舒適、溫馨,能夠獲得符合情感需要的生活空間⑤131。基于一種情感代償的作用,通過家庭中熟悉的環境、事物,幫助老人建立信任與安全感。比如,賦予家具以情感,通過家具所能指和所指的隱喻表達,加強人機之間的情感互動。基于老年人生活形態,將可視化的設計元素作為直接的情感載體,使家具在表達功能的同時,有意識地激發老年用戶的某種情感,實現親情感、懷舊感或趣味感的釋放⑥。
(三)基于物質和情感的包容性設計研究1.強調尊重感與懷舊感:環境很多老人隨著記憶力的下降,可能會慢慢忘卻一些事情。但老人具有環境記憶功能,當老人看到熟悉的環境時,可能會想起自己曾經發生過,甚至五六十年前的事情,通過熟悉的環境記憶帶給老人安全感和保護感,這與老人的懷舊情結也有相同之處。歲月的痕跡烙印在心中,成為老人重要的精神支柱。因此,在居室設計中可以放置一些老物品作為室內裝飾,在細節上注重人文關懷。比如:記載情感的老照片,既可以體現家庭文化,又是對老人記憶的保護、情感的尊重。2.將老人置于設計的核心位置:材質不同的材質會給老人不同的感官感受和心理情感,通過材質可以一定程度上彌補老人的情感訴求。當代中國老年人,經歷過一段漫長而艱苦樸素的生活,由于情感傾向,他們往往在早年習慣與懷舊情緒的影響下選擇富有自然氣息的材質,同時,這也是受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影響。比如棉麻、竹料、木材等。這些材料復古自然,具有返璞歸真的氣息。將其運用在室內設計中也增添了一份古樸自然的淡雅之美。另一方面,健康是老年人最在意的問題、木材、竹藤等材料環保,一般體量都比較輕,且更加實惠,又方便老年人移動和攜帶,自然受到老人的喜歡。(圖1)3.承認多樣性和差異:色彩據數據分析,如果老人長期待在蒼白的色彩環境中,會感覺壓抑、疲倦,缺乏安全感。因此,室內總基調應以淡雅、柔和的顏色為主。而且,隨著年齡的變化,人“看見”的方式也會有一定的改變,眼睛的水晶體會開始發黃而引起清晰度的削弱,老年人對于顏色的敏銳度會降低,過淺的顏色和那些純度太接近的顏色都會讓老年人產生辨別困難。對于顏色認知障礙的老人來說,居室空間局部的設計應考慮采用高對比度的顏色,通過高對比度的色彩搭配,也有助于老人識別物品的位置。在居室設計中,一些細節部分也需要注意色彩的對比,比如:踏步和壓腳線的強對比,提醒老人、防止老人摔倒,如圖2。4.確保使用上的靈活性與安全性:造型針對老年人的家具設計,需秉承安全第一的設計原則,在設計時避免尖銳的轉角,家具采用邊緣倒角,比如圓形餐桌,廚房臺面的倒角設計,防止老人碰撞引起不必要的傷害。另一方面,由于老年人記憶力的衰退下降,常常記不住物體擺放的位置,在廚房中可以設計一些開放的置物架,讓老人直接清楚地看見自己所擺放的東西,便于下次找到。收納方面應選擇多功能、可移動、儲物功能強的家具,滿足老年人喜歡收納,難斷舍離的情感。5.滿足用戶更多的選擇:智能化現在,我們已進入智能化時代,智能居家十分普及,比如語音交互、家庭門禁系統、聲控系統、機器人等,在實際用戶人群中,由于老人生理的狀況,老人對智能家居具有特殊需求,但常常被忽視。通過智能家居的輔助可以幫助老人更好的參與生活。通過智能家居,子女可以實時了解父母的動態行為。一些老年人記憶力下降,可以為老年人安裝報警器,提醒或在一定時間內幫助他們自動關掉燃氣,防止火災。如果老人走出房屋或摔倒時,智能居家養老中的穿戴式設備可以立即通知家人鄰居及醫護人員,保障老人安全。老年人是智能化家居的一個龐大市場,設計應更多考慮其差異性,通過不同用戶群體的分析,完善適老化智能家居的發展,讓老年人可以安享晚年。
四、結論
我國已進入老齡化社會,中華民族有著尊老愛老的優良傳統,養老是政府和每一個家庭的一項重要職能,因此,研究包容性設計在居室設計中的應用,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包容性設計順時代潮流發展,融入我們的生活,并在實踐中不斷豐富、發展和完善。通過運用包容性設計理論,對老年人群體需求進行分析,提出在彌補化下的包容性設計探索,對老年居室空間進行情感代償和以物代償。基于包容性的設計原則,對居室的環境、材質、色彩、造型、智能化等方面進行系統綜合考慮,重新審視老年群體,滿足多樣性的需求,為進一步展開老年居室包容性設計方法的研究與應用實踐提供理論參考。
作者:李新宇 饒永 單位:合肥工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