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藥理學課程思政下學習興趣培養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藥理學是一門涉及藥物化學、病理生理、解剖、內科及外科等知識的綜合性學科,能夠將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藥學與醫學緊密連接,對指導臨床合理用藥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但是,作為一門實用性很強的專業基礎課,藥理學課程知識面覆蓋廣泛且涉及的藥物種類繁雜,學生極易混淆,導致學習記憶十分困難,最終失去學習興趣。結合新時代下課程思政理念的要求,以探索遵義醫藥高等專科學校藥理學課程思政為契機,挖掘與課程相關的思政元素融入藥理學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關鍵詞]藥理學;課程思政;學習興趣
藥理學是研究藥物在人體或動物體內產生的作用、規律及機制的一門學科,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重要專業基礎課,通過運用藥物化學、藥物分析、藥劑學、生物化學、生理病理學及解剖學等藥學及基礎醫學的理論和知識,研究藥物防治疾病的規律及機體對藥物動態處置過程的變化規律,目的在于使學生能夠掌握各類藥物的體內過程、藥理作用、臨床應用、不良反應及用藥注意事項,為以后從事醫藥衛生事業奠定堅實的專業基礎[1]。然而,藥理學課程涉及龐大而復雜的知識體系,而且新藥物、新理論、新機制不斷涌現,多數學生反映該門課程學習記憶十分困難、枯燥無味,最終失去學習興趣。實際上,藥理學課程的特點是藥與病的結合,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對學生而言是具有吸引力的,但這需要教師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故教師必須針對該門課程的特點進行教育教學改革,探索新方法、新途徑,不斷提高教學質量。課程思政是一種新型的教育理念,其以立德樹人為教育的根本任務,以“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為引領,將課程思政元素與專業課程進行融合,發揮協同效應[2]。該理念的試點工作于2014年率先在上海市開展,完成了高校思政課程的頂層設計,滿足了新時代下教育教學工作的需要[3]。結合上述藥理學課程知識體系復雜而龐大的特點與學生學習困難的現象,本教研室圍繞我校藥理學授課情況,將愛國情懷、藥物發展史、臨床合理用藥、實事求是精神、珍愛生命等思政元素融入藥理學教學過程,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導向,以立德樹人為目標探索本教研室藥理學課程教學改革的新方法、新途徑,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及價值觀。
一、以愛國情懷為元素,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大愛無疆,醫者情懷,這是對醫藥工作者愛國情懷的詮釋,作為醫藥類高等專科學校的教師,應該將這種愛國情懷融入教學課堂中,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進而提高學習興趣。特別是藥理學這門課程,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挖掘很多愛國主義素材[4]。例如,在講授抗瘧藥這一章節時,可以將當代藥學家屠呦呦發現青蒿素而獲得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事例融入教學中,首先可以通過提問并引導學生一起回答:“同學們,大家應該都知道屠呦呦吧,她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科學獎項的中國本土科學家。”以此提高學生學習本章節的積極性,然后再講述其創制青蒿素的艱辛歷程:“她從1969年開始領導課題組收集并整理方藥,歷經380多次的失敗,終于克服重重困難,于1972年從青蒿中提取到抗瘧疾藥青蒿素,挽救了上百萬人的生命。”以此讓學生感受屠呦呦為人類健康做出貢獻的偉大,明白困難和失敗都不可怕,只要不斷嘗試、不斷改進,就會有所突破,最后以青蒿素為切入點引入專業課內容,不僅讓學生掌握了專業知識,也激發了他們的愛國情懷,最終提高他們對藥理學課程的學習熱情。
二、以藥物發展史為元素,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藥理學課程的難點之一在于涉及的藥物種類繁多,而且每種藥物還具有多種別名、多種藥理作用、多種用途及多種不良反應,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極易將各類藥物的知識點混淆,可能會導致學生投入時間多但學習效果差的現象,日積月累后學生會感覺該門課程枯燥乏味,學習難度極大,最終失去學習興趣。因此,圍繞藥物這個關鍵,深入挖掘學生感興趣的思政元素導入藥理學課堂中,對培養學生的學習熱情尤為重要。例如,講授緒論部分時,教師可以著重介紹世界上最早的藥物學著作《神農本草經》、世界上第一部藥典《新修本草》、經典藥學巨著《本草綱目》等,以此強調藥物發展歷程中涉及的歷史故事,其中《神農本草經》的作者神農嘗百草的故事,《本草綱目》的作者李時珍“雨湖傳說”“死人診活”“巧用煉金術”的故事等都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
三、以臨床合理用藥為元素,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臨床上,不合理用藥導致患者病情嚴重甚至死亡的事件時有發生,在藥理學授課過程中,可以將這一現象作為切入點,列舉一些常見的案例導入課堂,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例如,在講解解熱鎮痛抗炎藥這個章節時,可以先拋出“阿司匹林胃”這一常見現象,然后與學生互動:“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是否聽過或者見過這個現象,其實這就是代表性藥物阿司匹林不合理用藥所致的胃腸道粘膜受損而出血的現象。”以此告誡學生合理用藥的前提是要掌握藥物的藥理作用、臨床應用、適應癥及不良反應等關鍵內容,從而激發學生想要繼續學習的主動性;然后,以阿司匹林不同劑量所發揮的不同作用為引導,讓學生去分析小劑量阿司匹林具有抗血栓形成的作用,可用于治療心絞痛、心梗、腦缺血等疾病,中劑量阿司匹林具有解熱鎮痛作用,可用于治療感冒發熱、頭痛、牙痛、神經痛及痛經等,大劑量阿司匹林具有抗炎、抗風濕的作用,可用于治療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關節炎等,以此讓學生更加深刻地明白只有掌握每種藥物的作用特點及適應癥,才能在以后的工作中分析該藥物的臨床應用及指導臨床合理用藥,從而激發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而主動學習;最后,結合阿司匹林所產生的不良反應,給學生介紹不合理用藥的危害性,讓學生從學生時代就有“臨床合理用藥”的概念,在踏入社會之后具有強烈的責任感,并能用所學知識去指導臨床合理用藥。總之,臨床合理用藥是藥理學授課過程中極為重要的部分,教師應充分挖掘相關的思政元素,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導向,讓學生意識到臨床合理用藥的重要性。
四、以實事求是精神為元素,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藥理學是一門實驗性很強的學科,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將藥理學實驗課作為契機,融入實事求是的思政元素,讓學生懂得科學實驗必須認真嚴謹,要做到實驗方法準確、實驗結果可靠,不能為了迎合理論知識對數據進行修改或實驗現象造假,從而激發學生想要更深層次地探索實驗的真相,提高學生學習藥理學這門課程的積極性。另外,藥理學可通過細胞、細菌、病毒及整體動物實驗來評估藥效或對藥理作用機制進行研究,在這個過程當中,更不能出現任何差錯,因為藥效的評估及作用機制的研究對臨床研究而言,具有極其重要的參考價值。所以,可以以此告誡學生,保持實事求是的原則是科學研究的基本準則,每個人都應該有一份責任、有一份愛心去學好藥理學,從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五、以珍愛生命為元素,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藥理學課程中涉及的某些藥物如鎮靜催眠藥、中樞性鎮痛藥長期使用或大劑量使用會產生依賴性,在教學過程中可以以此為橋梁去挖掘思政元素穿插到課程中。特別是“珍愛生命,遠離”對學生而言是一個具有教育意義的話題,作為教師,應該將其與藥物的講解有機融合,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講授嗎啡這個中樞性鎮痛藥時,可以先講解其來源,從罌粟中提取得到,然后教師通過動態圖片的形式展示罌粟花,告訴學生罌粟雖然美麗,但卻是世界上的重要根源,如海洛因、鴉片均來源于罌粟。海洛因作為“之王”,其毒性大于嗎啡,以此警示學生吸食必將危害社會、危害家庭及危害個人健康,每一名學生都應該珍愛生命,遠離,同時要自覺加入禁毒者的行列當中去勸解身邊販毒、吸毒以及制毒者,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及價值觀,從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總之,學習的最好刺激就是對相應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所以在藥理學的授課過程中,應該思考多種多樣的方式去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但這必須結合當下課程思政的新理念,將立德樹人貫穿到課堂教學中,并在以后的教學中要更深入、更精準地挖掘藥理學思政元素融入課程中,讓學生不僅能在充滿激情的氛圍中學到知識,還能夠重新洗禮自己的政治思想,最終成為對社會有用的專業技術人才。
參考文獻:
[1]朱依諄,殷明.藥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
[2]陳娟,陳永玲,熊天琴.藥理學課程教學中思政元素的挖掘及課程設計[J].教育教學論壇,2020(32):58-60.
[3]熊文碧,繆世坤.藥理學思政教育探索[J].四川生理科學雜志,2020,42(3):343-345.
[4]楊元宵,姚樂,鄭鳴之,等.臨床醫學專業藥理學“課程思政”的探索與實踐[J].浙江醫學教育,2019,18(4):4-6.
作者:尹彩霞 單位:遵義醫藥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