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建筑領域中專業教學環境構建的改善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在建筑業蓬勃發展的新時期,如何培養高素質、復合型施工企業需求的土建類高職人才,是高校當前面臨的迫切問題。本文從一線人才培養出發,通過實際的專業教學改革與創新進行探討,旨在引導全社會對高職教育的正確認識,加強建筑施工技術人才的競爭力,推進職業教育改革,從而為高職類教育提供一種創新思路。
關鍵詞:職業教育改革;任務驅動;教學環境建設;實踐能力的培養
0引言
近年來,我國建筑業隨著國家的發展建設而發展壯大。建筑業的發展不僅提升了居民的居住水平,加快了城鎮化建設進程,建筑業的發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帶動了土建類高職教育的發展。當前建筑行業,還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為了更好地培養更多的管理型、復合型的施工技術人才,教育部和住建部聯合指出樹立以就業為導向、以全面素質為基礎、以能力為本位的教育理念。大力推行施工導向,工學結合,突出實踐能力培養[1]。目前的教學存在著學生所學理論與實際應用嚴重脫節等一系列問題。以往建筑工程專業教學模式主要以理論為主,實踐環節欠缺。學生畢業后不能適應工作需要。因此,建筑教育要從建設行業一線對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出發,培養既有理論知識,又有實踐經驗的人才。筆者就建筑工程實際的專業教學改革與創新進行探討。
1以任務為驅動推行項目化教學
項目化教學是以項目為載體,以工作任務為驅動,將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掌握知識的技能。把企業生產、管理、經營、服務的實際工程過程作為課程的核心,把典型的工作任務或工作項目作為課程的內容,并與職業資格標準相銜接,由學生獨立或者以小組形式完成任務,通過工作過程,工作情景,虛擬出相應的教學環境,使學生能以一定的任務角色參與其中。根據自身專業特點及規律,有針對性地進行項目化教學。目前,《建筑工程施工技術》《施工組織設計》《土木工程概預算》《工程資料編制與歸檔》等專業核心課程,均已經完成項目化,都取得了比較滿意的成效。以《建筑工程施工技術》這門課程進行項目化教學為例,我們可以采取以教師為項目經理兼技術負責人,學生作為項目部成員,(學生)項目部工作人員需要完成以下任務。(1)根據設計文件及現場情況編制施工方案;(2)做好施工準備;(3)組織施工(有條件情況下進行1∶1建筑構件模型施工、現場觀摩或視頻動畫演示);(4)質量、安全的檢查以及施工資料的編寫。
2專業教學環境的構建
2.1實訓廠房
高職教育院校可以構建實訓中心模式的實訓廠房,以實際應用為主,通過實訓課程,將理論和實踐進行有機的結合,重在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通過模擬現場施工操作,學生進行現場放線、綁筋和砌筑操作訓練,以獲得一定的生產技能和施工方面的實際知識,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鞏固、加深、擴大所學的專業理論知識。為生產實習、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礎。通過實訓可以滿足混凝土試配、柱模板制作、梁鋼筋制作、混凝土過梁制作、磚墻抹灰練習等多種操作訓練。
2.2模擬仿真技術應用
模擬仿真技術應用可采用目前教學演示上先進的廣聯達睿格致教學仿真系統,配有建筑構造展示館、建筑施工技術仿真軟件、建筑工程項目管理仿真軟件,建筑工程手工算量仿真軟件。學生通過注冊登錄系統,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模式,并組建自己的團隊。團隊成員通過協商獲得每個人的任務和角色,然后執行各自的仿真工作任務,系統根據每個學生的操作情況給出得分。通過訓練提高了學生的現實感和團隊寫作能力。在模擬施工準備階段,學生需要熟悉項目組織機構,通過勞務班組進場、施工隊伍教育、熟悉現場管理制度的程序,然后領取工程資料,并將技術方案報審,提交自然條件的調查分析、技術經濟條件的調查、圖紙內審、參加圖紙會審暨設計交底會議、編制施工圖預算,最后進行現場樁位交接、控制網引測、施工現場場地平整等。在模擬主體施工階段,學生通過模擬,熟悉施工各階段的主要內容。在地基施工階段,要求學生熟悉基坑開挖、土方開挖、分項工程驗收、地基釬探、地基驗槽、地基處理、灰土地基分項工程驗收、地基處理子分部工程驗收。基礎鋼筋施工階段:基礎層施工階段、一層柱施工階段、一層梁板施工階段、基礎鋼筋準備工作、基礎鋼筋施工流水、基礎鋼筋分項工程驗收。基礎墊層模板安裝、基礎模板準備工作、基礎模板安裝流水、基礎墊層施工。一層柱模板準備工作、一層柱模板安裝流水、一層柱混凝土施工流水、一層柱混凝土分項工程驗收。一層柱模板拆除準備工作、一層柱模板拆除流水、一層柱模板分項工程驗收、腳手架工程。一層梁板模板安裝準備工作、一層梁板模板安裝流水、一層梁板鋼筋準備工作、一層梁板鋼筋流水、一層梁板鋼筋分項工程驗收、一層梁板混凝土流水、一層梁板混凝土分項工程驗收、一層梁板模板拆除流水、一層梁板模板分項工程驗收。最后完成主體工程分部工程驗收。在模擬竣工驗收階段,要求學生制作提交工程竣工報告,與監理單位確認工程質量,與勘察設計單位確認工程質量,確認市政、規劃、公安、環保部門的驗收資料,繳工程質量安全監督費、竣工資料組卷,參加現場驗收竣工會議。
2.3加強校企合作
學校模擬成立《投標工作室》與施工企業實現校企合作。學生在完成文化和專業基礎課程學習后,經過嚴格的選拔,最終才能夠進入工作室,自愿組成由教師參與的項目小組,將教師和學生進行合理配置,分成商務標小組和技術標小組,引進企業真實項目進行操作,從而實現能力的螺旋式培養,使學生能夠在工作室中就完成從課堂到實訓,再到頂崗實習的全過程。加強學校與施工企業的溝通協調,合理安排學生頂崗實習地點。學生在頂崗實習前,必須有學校、家長、實習單位三方簽訂的學生頂崗實習協議書。選擇經驗豐富的專業課老師作為學生頂崗實習階段的指導教師,及時了解、掌握學生的頂崗實習情況,每周至少一次深入施工現場檢查,指導學生實習工作,并及時填寫教師實地檢查記錄單,指導教師建立微信群或者QQ群,對本組學生每天進行考勤,掌握實習學生動態,及早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3創新與改善專業教學環境
3.1提升師資水平
(1)增強教師專業教學的意識和能力。鼓勵教師在自己科研和創新創業的同時,基于科研項目帶動學生創新就業[2];(2)鼓勵教師開設有針對性的專業教學課程和指導創新實踐。保證具有專業知識的教師開設并講授專業課程和實施專門化的培訓;(3)鼓勵教師創新教學及考核方法。將國際學術前沿、最新研究成果、創新實踐經驗等融入課堂教學,突出考核學生創新實踐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培養的效果,促進學生實踐式、體驗式學習。
3.2優化課程體系
(1)優化培養方案。明確創新能力培養要求,完善師生雙向選擇機制,強化個性化培養;(2)豐富課程體系。增設新的創新研究、專業實踐等類課程,完善學生就業指導和職業生涯規劃類課程建設;(3)加強教學成果轉化。讓學生早進實訓室以培養學生的協作攻關和創新能力,通過教師的實踐活動帶動學生。
3.3完善實踐體系
(1)通過創新實訓培養創新意識。提高實訓教學中綜合性、設計性,特別是探究性、創新性的項目比例,發揮實訓教學對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重要作用;(2)通過競賽催生實踐成果[3]。讓學生與校內外、企業等優秀人員交流切磋,不斷完善項目和團隊,培養創新創業能力,催生優秀項目和成果;(3)完善優秀項目推介和孵化機制。積極向企業推介優秀項目,支持企業對項目和團隊進行考察和指導,進而選擇合適的項目開展全方位合作。
4結語
為學生搭建基于工作過程的教學環境,用職業資格的標準要求學生,使學生不單單學習到理論知識,更充分利用和創造條件,提高學生理論與實踐現結合的能力,為學生的快速成才做出積極的探索。通過一系列的教學改革和創新,讓高職教育院校走出一條新穎獨特適合建筑工程類專業培養學生的新的道路,也為高職類土建專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石,為學生就業的無縫鏈接鋪筑了一條適合發展的新路,也為高職類教育探索出一個新的思路。
參考文獻
[1]齊文春.高職院校產學研結合現狀及發展思路的探討[J].寧波大紅鷹職業技術學院院報,2006(2):26-27.
[2]張健.論職業教育項目化課程改革[J].職教通訊,2006(3):41-43.
[3]吳如山,曹為成.寓賽于教,引賽入校,推職業教育教學改革新發展[J].科協論壇(下半月),2011(11):182-183.
作者:句慶吉 單位:吉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