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傳統建筑文化在建筑設計的傳承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經過了五千年的發展沉淀了豐厚的文化,受到地域和文化的影響,我國的建筑文化特征也因為地域、年代等因素而形態各異。在現代建筑設計中,如何良好地應用傳統建筑文化成為設計人員的一大工作任務,本文將針對傳統文化在現代建筑設計中的應用和發展展開探討。
關鍵詞:傳統建筑文化;現代建筑設計;傳承
1我國傳統建筑文化的核心及要點所在
1.1實用性
當前在建筑的理解上我國很多設計師還沒有上升到建筑藝術上,只是單純地提高建筑質量、安全,建筑設計缺乏文化底蘊,設計師更多重視的是實用性。受到實用性思想的影響,我國建筑設計師對建筑空間、尺度、色彩、體型上都有著一定的重視,建筑的核心也聚集在實用性上。
1.2人文性
人性、人倫、和諧、健全的人格都是我國的傳統文化,現代建筑設計中應用傳統建筑文化時需要注意此方面的應用。傳統建筑文化中在尊重人性上有著較高的重視度,同時對人的關懷也有著較高的體現。從不同層面上而言,人文性這一特點體現在大部分傳統建筑中,所以,我國傳統文化的標志之一就是以人為本、服務于民。
1.3哲學性
天人合一是我國傳統文化的核心思想,而人生、思想、自然的集中統一也是傳統建筑文化中的重點,這一文化特點突出體現在傳統建筑物上。我國傳統文化誕生和發展的基礎是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天人合一的思想也對人與自然的關系有著明確的體現,要求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我國傳統建筑文化的特色之一也就是這一哲學性思想。
1.4生態性
我國傳統文化中對自然、生態有著較高的重視,風水學充分說明了這一點。我國傳統文化受到風水學的深遠影響,而現代建筑設計中應當充分尊重生態型原則,延續我國傳統的風水學建筑文化。
1.5文化技藝
我國傳統建筑文化中有著較多的處理方法可以應用于現代建筑設計中,設計師應當加強對傳統建筑文化的學習借鑒,平衡建筑物和環境、材料等各個方面的關系。我國現代建筑受到傳統建筑文化的影響,應當加強文化方面的應用,提高對景觀、氣候、人文等方面的重視,在建筑中融合傳統文化。
2傳統建筑文化在現代建筑設計中的傳承與發展
2.1傳統建筑文化是現代建筑設計及創新的來源
傳統建筑文化是現代建筑設計的基礎,現代建筑設計理論對實際建筑設計施工有著重要意義,所以應當將傳統建筑文化元素融入現代建筑設計中,設計人員應當提高對傳統建筑文化的重視并積極應用傳統建筑文化,在設計中不但要借鑒現代藝術,還要充分借鑒傳統建筑文化。我國現代城鎮化進程不斷發展,國民素質水平不斷提高,國民要求建筑設計更加多樣性,并且對建筑設計的要求更多,不局限于質量、安全等方面,希望建筑有更高的實用性和藝術性,這也促使建筑物的設計朝著多樣化和復雜化的方向不斷發展。為此,建筑設計人員需要加大對現代建筑設計方法的研究,加強對傳統建筑文化元素的借鑒,良好地處理傳統建筑文化和現代建筑設計的關系,將傳統建筑文化底蘊和內涵合理應用于現代建筑中,并且加快現代建筑設計行業的發展,同時推動我國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揚。例如,設計人員在進行上海世界博覽會中國館設計時,對中國館的設計建設巧妙地融合了古代建筑文化當中的“天人合一,和諧共生”的思想,國際上對中國館有著良好的評價。所以,我國現代建筑設計和傳承建筑文化融合和發展在上海世界博覽會中國館中得到了充分體現,中國館也成為典型的案例。此外,古往今來我國在對外交往當中都遵循“天人合一,和諧共生”的思想,我國傳統建筑文化中心思想在建筑物中得到了充分體現。又如趙州橋也是典型的案例,趙州橋是我國知名的石拱橋,趙州橋的出現有著里程碑式的意義,它為我國橋梁建設開創了新的局面,經歷了多年的磨難,趙州橋依然屹立于河上,現代建筑設計中分析了其造型和結構原理,將其原理較多地應用于現代橋梁建設中,并且我國建筑設計中石拱橋的美學和力學設計也成為了發光點。這一傳統建筑美學和力學設計理念應用于上海世界博覽會中國館的設計中,可以說中國館就是充分借鑒了古建筑文化的一座現代建筑。總之,將傳統建筑文化融入現代建筑設計中具有深遠的意義,應當將傳統建筑文化在現代建筑中繼承和發揚光大,同時應用批判的眼光進行傳統建筑文化的篩選,根據現代建筑的要求進行傳統建筑文化的合理選擇和應用,從而取其精華,去其槽粕。
2.2現代建筑設計根植于傳統建筑文化中
想要創新現代建筑設計,首先要提高建筑的文化氣息,充分應用傳統建筑文化底蘊。通過分析和研究現代建筑設計概況可知,現代建筑如果脫離傳統建筑文化那么是無法順利進行創新的。傳統建筑文化并不是特質某項建筑結構,而是我國經過多年的發展沉淀下倆的文化底蘊,我國的傳統文化體現在各個方面,其中建筑只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眾多載體之一。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我國的建筑文化也更加多樣,在現代建筑設計中越來越體現我國文化內涵,所以傳統建筑文化主要是體現和傳承某一段時間建筑文化的建筑,在我國傳統建筑文化的研究中,建筑文化占據著重要位置。設計人員在設計某博物館建筑中對傳統文化地域性進行了充分設計,在整體設計中充分結合了傳統建筑文化和現代博物館,在設計工作中應用了古代建筑設計理念,通過提煉傳統建筑文化賦予了現代建筑文化氣息,建筑物成為我國傳統文化的載體,如此人們在看到博物館造型結構時會產生似曾相識的親切感,深深地被博物館的文化氣息所感染。此外,博物館采用傳統建筑文化也為后期施工提供了便捷,很多傳統材料能夠就地取材投入施工建設中,這不但節省了建筑材料、成本,同時也提升了建筑物的文化性,將博物館和當地人文融為一體,成為當地的一大特色,所以當地文化也是博物館設計建設中必不可少的一項因素。
3傳統建筑文化在當代建筑設計中的特性分析
很多優美的元素都蘊含在傳統建筑文化的布局和思想中,將傳統建筑文化應用于現代建筑設計中能夠將我國地域適應性、整合延續性和禮樂性充分體現出來,能夠將現代建筑的藝術性表達出來,將建筑設計文化水平和文化內涵顯著提高。傳統造物設計中可以充分應用地域適應性,最終實現社會協調。整合延續性并非是結合拼湊傳統文化中的紋飾和造型,而是有機融合統一傳統文化和現代文化。禮樂性突出地表現在我國傳統文化中,中國造物設計非常密切地聯系著禮樂,這從很大程度上將我國建筑造物設計推動和發展,充分體現出了現代建筑設計理念。
4在現代建筑設計工作中傳承中國傳統建筑文化的要點
4.1傳承中國傳統建筑文化形式
設計人員在進行現代建筑的設計中應當傳承中國傳統建筑文化形式,概括、總結中國傳統建筑文化形式,將建筑設計結構形式進一步創新,豐富建筑結構形式,將建筑物的功能性、藝術性、文化性提升,讓建筑不但具有良好的實用性,同時具有良好的文化性,提升并保證我國建筑設計水平的不斷提高。
4.2體現中國傳統建筑文化精神
中國傳統建筑文化的內涵和精神應當充分先在現代建筑設計中,將自己對現代建筑和建筑文化的理解利用傳統建筑文化符號充分表達出來,將我國傳統建筑文化精神繼承和發揚,有效地對現代建筑設計和傳統建筑性質進行平衡,加強現代建筑和傳統建筑的聯系,加強延續,不斷創新。
4.3延展中國傳統建筑文化技藝
應當將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技術和藝術處理方法充分應用于現代建筑設計中,平衡好建筑物、環境、材料之間的關系。在現代建筑設計中,設計人員應當將中國傳統建筑文化的記憶進行延續,剔除掉一些粗糙落后的內容,不但要繼承優良的傳統文化,還要凈化一些粗糙的內容,最終達到優化的目的,為中國傳統建筑文化的發揚光大做出貢獻。
4.4開拓中國傳統建筑文化方法
人與自然和諧共處是中國傳統建筑設計的重要思想。我國傳統文化中講究天時地利人和,要求根據實際情況合理進行選材和設計,現代建筑設計中應當拓展傳統建筑文化,同時將先進的材料和技術應用于現代建筑設計中,讓中國傳統建筑文化良好地應用于現代建筑中。
4.5關聯中國傳統建筑文化的意識
在應用傳統建筑文化過程中需要堅持高效、簡潔的原則,讓傳統文化緊密貼合人們的日常,讓人與文化親近。設計人員在設計現代建筑過程中應當加強對傳統生存經驗和傳統文化元素的應用,讓人們不但能夠感受到時尚還能夠釋放精神,享受生活。
4.6建立中國傳統建筑文化與現代建筑設計共存聯系
在現代建筑設計過程中應當充分體現我國東方特色,從傳統建筑文化中發掘其蘊含的豐富價值,汲取其中的精華,結合現代建筑文化,提高建筑設計水平,創造優秀的現代建筑設計作品。
4.7重視傳統材料的應用
設計人員在進行現代建筑設計中不但要繼承和發展傳統建筑文化,還要學習和繼承傳統建筑技法。傳統建筑中離不開傳統建筑材料,雖然隨著現代科技的不斷發展出現了很多先進的技術和材料,材料朝著多樣性和多元化方向不斷發展,有越來越多的材料可以應用于建筑工程中,但是很多傳統建筑材料仍然具有現代新材料無法比擬的優勢,因此嚴禁一味地摒棄傳統的建筑材料,應當加強研究、發展和應用優良的傳統建筑材料。有的傳統建筑材料能夠充分表達傳統建筑文化知識,現代建筑材料是無法媲美的。建筑理念通過建筑材料能夠更加完整地表達出來,設計過程中要重點考慮建筑材料的應用,因此很多設計人員在近些年開始不斷嘗試傳統建筑材料,比如應用木質、竹材等,這都體現了繼承了傳統建筑文化。
5結束語
隨著現代社會不斷發展,各種先進的技術和材料都開始應用于現代建筑中,無論是設計方法還是設計工具都取得了良好發展,這些改進都為建筑行業未來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建筑文化是以傳統建筑文化為基礎發展起來的,在未來需要進一步傳承和發展。現代建筑設計中應當積極借鑒、融合傳統文化,提高建筑的文化內涵,積極結合傳統建筑文化和現代建筑設計,更好地將傳統建筑文化傳承并發揚光大。
參考文獻:
[1]潘嘉敏.傳統性建筑文化在現代建筑中的體現與傳承[J].住宅與房地產,2017(36):10-13.
[2]何寧.淺析傳統建筑設計在現代建筑設計中的應用[J].四川建材,2017,43(9):68-69.
[3]邱路,李彥博.傳統建筑文化在現代建筑設計中的傳承與發展[J].建筑與文化,2019(1):199-200.
作者:姜杰 單位:河北拓樸建筑設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