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技師學院德育教學創新思考探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技師學院德育課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鑄魂課程。教師應結合教學內容,聯系社會實際,緊貼現實生活,運用多媒體技術,改進教學方法,創新德育教學,重視學生情感培養,努力營造良好的教育教學環境。
關鍵詞:技師學院;德育課;教學創新
一、德育教學需要創新
德育課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鑄魂課程。但有的教師認為德育課既沒有專業課重要,也比不上實訓課實用,對德育課教學不愿意下功夫、費心思,教學方法單一、僵化,以“滿堂灌”“填鴨式”等灌輸式方法為主,沒有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對教學過程和教學內容不感興趣,學習被動,學習效果不佳。“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學實踐表明,傳統的德育理論課教學已無法適應當前技師學院學生學習的特點。在新形勢下,教師應與時俱進,推陳出新,創新德育教學理念,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方法。譬如,根據學生不同的喜好“量體裁衣”,創設適合學生特點的、充滿正能量的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體驗、感受德育教育力量,汲取養分。同時堅持學生主體性和教師主導性相統一,努力營造溫馨、和諧的教學環境,真正讓學生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二、為德育課教學注入時代新元素
德育課不同于其他科目教學,教師必須在充分把握教材的基礎上,聯系社會時政、新聞熱點,把理論和實踐有機結合起來,將知識點融入其中,加以科學分析和探討,使課堂更加豐富、生動、高效。例如教師在講授“堅強面對生活”這節課的內容時,可聯系肺炎疫情,講述面對疫情、面對危險、面對困難,無數逆行者為防疫、抗疫、戰疫無私奉獻,展現出的人性真、善、美;講述我國人民在黨的堅強領導下,科學防疫、抗疫、戰疫,迅速恢復生活秩序,快速開始生產建設,取得的令世界矚目的偉大成就。通過這些學生親身經歷的事例,堅定學生聽黨話、跟黨走的信念。
三、運用多媒體手段開展教學,提高德育效果
多媒體教學并非專業課、實訓課的“專利”,德育課同樣可以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德育課相較于其他科目,理論性較強,比較抽象,教師如果只按部就班地進行講授,學生容易產生厭學情緒。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德育課教師可以將多媒體作為教學工具,如騰訊會議、學習通、企業微信等具有互動性強、傳播速度快、信息傳載量大、圖片清晰、視頻逼真、使用方便等特點的工具。教師可以通過各種教學手段,利用圖片、文字、音頻、視頻、動漫等形式把抽象的概念變得具體、形象、直觀,使枯燥的理論變得生動有趣。教師在教學中使用的相關資料可以從網上下載,也可以自己錄制短片,內容要積極、真實、重點突出、能引起師生共鳴。短片中的角色最好由學生扮演,這樣更具真實性,更具感染力。例如在講授“抵制不良信息”這節課的內容時,教師可下載不良信息侵蝕造成惡果的視頻,讓學生認識到不良信息的危害性,從反面起到教育警示作用;同時,從生活中捕捉素材,以情景劇的形式呈現給學生,從正面激勵教育學生。
四、創新德育課堂形式,開辟多領域的教學陣地
(一)道德講堂進課堂道德講堂是聆聽道德故事、接受思想洗禮、凈化心靈的驛站,也是引領大眾樹立道德新風、提升思想水平、傳播更多正能量的地方。近年來,筆者所在學校的道德講堂創辦得有聲有色,受到學生、家長、企業和社會的一致好評。把道德講堂引入課堂,讓學生對自己的言行進行道德上的思考、是非上的評判。引領學生學做時代楷模,誠實守信;通過誦讀經典作品,陶冶情操;講述身邊故事,傳遞正能量;暢談自身感悟,明確努力方向。道德講堂進課堂,既豐富了德育課堂形式,又為其注入了生機與活力。
(二)把技能節融入德育課堂,注入生機,升華主旨技能節是檢驗、展示學生才藝水平高低的舞臺,是學生角逐技能的平臺。俗話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學生通過技能節展示綜合素養和專業技能,比如自律性、團隊性,奉獻精神、吃苦精神,公平、公開、公正觀念等,這些都是在日常生活和課堂學習中逐漸形成的。把技能節融入德育課堂,使學生內心燃起比賽的激情,鑄就刻苦學習的堅強毅力,練就優良的品質。
(三)創新開放式教學模式結合德育課程,采用走出去、引進來的教學模式,帶領學生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走進勞模之鄉、博物館、八路軍總部、烈士陵園等,邀請老紅軍、老八路軍來校講授自身經歷,重溫艱難歲月,銘記歷史,傳承紅色基因,譜寫無愧于自己美好青春的詩篇。
五、重視學生的情感培養,努力營造和諧的教學氛圍
教師要投入真情實感,通過自己的言行或表情傳遞給學生親切、鼓勵、信任、尊重等積極的情感信息,重視情感因素對學生的影響,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要轉變以往以教師為主的教學理念,變“居高臨下”為“蹲下身來與學生交流”,師生零距離溝通,努力營造民主、和諧、溫馨的教學環境。把“課堂”變“學堂”,重視學生的情感培養,積極創設濃郁的學習氛圍,通過自主學習、自由討論,讓學生敞開心扉、暢所欲言,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能力。
六、小結
德育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實踐證明,在新的歷史時期,德育教育必須突破傳統的教育模式,創新開展德育教學,引導學生參與、體驗、學習、交流,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總之,社會在發展,學生在進步,德育課也必須不斷創新教學模式,打造高效、精品的德育課堂,以適應時代的發展和變化,實現德育教學的最終目的,把學生培養成大國工匠和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
參考文獻:
[1]房永香.淺談如何提高中職生德育課學習興趣[J].中學教學參考,2019(15).
[2]呂紅剛.高職院校工匠精神培育探索與實踐[J].中國高等教育,2019(7).
作者:常建忠 單位:長治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