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愛國主義融入院校思政理論課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1加強國家主權觀教育袁培養國家主權觀意識
國家主權是一個國家獨立自主地處理內政外交、管理自己國家的權力。隨著經濟全球化的蔓延,民族國家的愛國主義教育正遭遇著前所未有的影響和考驗,全球化正在沖擊和消解著作為愛國主義基礎的國家主權觀念。對于我們這樣一個有著悠久歷史文明的古老東方大國,既獲得了快速發展的機遇,又面臨著西方政治、經濟、文化的嚴峻挑戰。西方發達國家充分利用其優勢話語權,政治上大肆兜售具有西方標簽所謂“自由、民主”的價值觀和社會體制,并隱藏著極強的地理擴張傾向;經濟上又處處搶占主導權,甚至用帶有某些苛刻政治條件的經濟援助脅迫發展中國家就范,一不滿意就恐嚇、威懾。新中國成立很長一段歷史時期,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國家對我們實行經濟封鎖、政治壓制。偉大的中國人民在共產黨的帶領下,自力更生,艱苦創業,成功地實現了中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改革開放以后,我們深刻總結近百年來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抗爭歷史,深刻感悟“落后就要挨打”慘痛教訓和踐行“獨立自強”豪邁氣概,探索出了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近年來,以美國為首的少數西方發達國家國家大肆宣揚“主權過時論”、“主權無國界”“人權高于主權”等奇談謬論,將政治問題、意識形態問題與經濟問題混為一談,為他們限制、侵犯弱小國家的主權制造輿論,并以此向中國施壓發難,處處對我們指手畫腳,企圖在中國推行西方所謂的“人權標準和政治體制”,使中國按照他們的意愿發生方向轉變。當然,隨著中國的日益強大和融入世界經濟全球化越深,西方發達國家“分化”、“西化”的攻勢會日益加強。盡管我們早已加入世貿組織,但世貿組織的游戲規則仍然由少數西方大國掌控,他們設置種種障礙,人為制造不公平。近些年,中國出口歐美國家的橡膠輪胎、光伏產品等屢屢遭受高額懲罰性關稅,再次折射出西方國家的強勢和霸權。因此,捍衛國家主權,大力宣揚愛國主義,對于發展中的中國來說具有極強的現實意義。青年學生是國家主權的捍衛者和后備軍,應在課堂上加強其國家主權觀教育,培養他們的主權獨立意識。
2加強傳統文化教育袁培養傳統文化認同感
文化是一個民族和國家生存的根本,是維系一個國家和民族的血脈和紐帶。文化不僅積淀著一個民族和國家過去的全部文化創造和文明成果,還蘊含著它走向未來一切可持續興旺發達的文化基因。十八大報告指出:“建設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敝腥A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對整個世界文明發展有著深刻影響。這些年,伴隨著中國文化市場的日益開放,西方發達國家特別是美國充分借助于先進技術在網絡、影視、書刊等現代傳播媒介對我國進行文化滲透,它們的文化現象、價值觀念、生活方式也紛紛涌入。當今美國影響力最大的出口產品,既不是高新技術,也不是軍事裝備,而是美式快餐流行文化。在他們文化輸出的背后,還千方百計的進行各式各樣的意識形態滲透,推行所謂的“普世價值觀”和“先進民主制“,美國著名學者亨廷頓拋出的“文明沖突論”,就是典型的企圖以文化沖突掩蓋實質上的意識形態的滲透,抹殺階級屬性和階級對立,其目就是要我們模糊視線,轉移注意力,讓我們在“和平贊歌”歡呼聲中不知不覺放棄堅守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事實上,世界不同國家和民族,都以自身的文明為人類作出了杰出貢獻,我們不能簡單地用所謂的先進文化占領、排擠、消滅“劣勢文化”,求同存異、彼此尊重、相互寬容,應是當下人類社會理性科學的價值取向。面對西方的強勢文化,如何保護和弘揚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便成為國家維護自身利益的一個重要主題。愛國主義是一個有沒有民族自尊心、自信心的問題,而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的思想基礎則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是經過幾千年來積淀下來的被歷代人們所推崇的美好道德、民族精神和社會風貌的體現。誠信友愛、精忠報國、天下為公,代表著中華民族的整體價值取向和精神特征。高校愛國主義教育應該堅持社會主義文化的主導地位,弘揚先進文化,捍衛文化主權,培養青年學生對傳統文化認同感,既不要盲目自尊、也不要妄自菲薄。首先,應大力推進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引導大學生對傳統文化進行全面分析,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在實踐中不斷創新,讓傳統文化煥發生機,歷久彌新,提高民族文化質量。其次,引導青年學生正確認識外來文化,一方面要堅決反對和抵制一切腐朽文化對我國的侵蝕,防止和打擊垃圾文化的傳播,堅定不移地捍衛文化主權。另一方面,也應該認識到,世界是多樣化的統一,不同文化間的相互包容、相互借鑒,不僅有利于本民族文化自身的發展,也有利于整個人類文明的進步。
3加強國防觀教育袁培養國家安全意識
愛國主義教育是國防教育的核心和靈魂;國防教育是最生動、最直接、最有效地全民性的愛國主義教育。沒有國防意識就沒有真正的國家意識,就不會產生真正的愛國主義情感,也很難使樸素的愛國主義情感升華到科學和理性的層面。國防工程也是一個長期艱巨而系統的工程,離不開青年一代作為后備力量的持續補充。今天,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是一個在不太安寧的國際環境中進行的,局部戰爭與沖突此起彼伏,尤其是中國沿海周邊地區始終不太平,隨時都有可能擦槍走火。廣大青年學生不僅要奮發讀書,還要居安思危,隨時準備保衛自己的國家,所以,我們要在課堂上大力宣揚國防觀教育。首先加強國際形勢教育。當前,世界正處在大變革大調整之中,政治格局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的趨勢日益深化,綜合國力的競爭日趨激烈,各種思想文化相互碰撞,西方敵對勢力也加緊對我實施西化和分化,使我們進入了一個不發展就沒有真正安全的時代。未來的中國要掌握自身的命運,增強自身在國際事務中的話語權和影響力,首要問題就是實現自身發展,發展是解決中國所有問題的關鍵,也是鞏固社會主義制度基礎和前提。大學生的國防教育,應當合理地把它引導到民族競爭層面,胸懷祖國,放眼世界。十八大報告提出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五位一體建設布局,科學的詮釋了實現民族復興、國家強盛的發展路徑,這正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生動素材。再次要加強國家安全觀教育。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中國現代化建設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人民生活總體上實現了由溫飽到小康的歷史性跨越,綜合國力大幅度躍升,社會長期保持穩定。在這樣的和平環境下,大學生往往容易忽視西方大國對我們的顛覆和覬覦,因此,我們必須保持高度警惕,提高大學生的國家安全意識,樹立國家安全人人有責的觀念。今天的國家安全,早已不僅僅是傳統意義上的領土、領海、領空安全,還包括政治、經濟、文化,以及生態、環境、氣候等等。國家安全觀教育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戰略意義,教師在課堂上要引導學生樹立新國家安全觀,應對國際各方面的安全挑戰,維護國家安全利益。
4加強國情教育袁培養健康民族心態
十八大報告指出“: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這一社會主要矛盾沒有變,我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眹榻逃菒蹏髁x教育的基本內容。只有對自己祖國有著深切的了解,才能對祖國產生執著深沉熱愛,而一個對祖國認識膚淺的人,很難對自己的祖國寄以深厚的熱愛之情。首先客觀評價本國歷史與文化傳統。激發青年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責任感的重要前提了解自己國家和民族飽經風霜的歷史。一方面,中華民族燦爛的歷史是中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巨大凝聚力和向心力,我們必須繼承和弘揚我們優秀的文化遺產,構建我們共同的精神家園。另一方面,我們還要以與時俱進的勇氣審視中國歷史文化傳統,擯棄那些阻礙民族富強,制約社會進步的腐朽落后意識。在傳承歷史文化時,把它同新時期的改革開放偉大事業結合起來,賦予它新的時代內涵,創造出新的時代精神。其次,客觀評價我國在國際上的地位。經過三十多年的改革開放,中國的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大幅提升,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位,我們已被推到世界舞臺的中心。但是,我們必須清醒的意識到:我們發展還不平衡、不協調,我國還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經濟和社會發展水平同世界先進國家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在國際事務中發揮的作用還十分有限,甚至有些方面還不得不受制于某些西方大國。因此,我們決不能自我滿足,不能為表面成就所迷惑,既不自大,也不自卑,踏踏實實地發展自己,建設好我們的國家,把我們的愛國主義建立在自信、自立、自強的基礎上。最后,客觀評價我國與發達國家的差距。首先,我們要勇于承認現階段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和歐美發達國家相比存在較大差距,這是當今中國的現實國情,也是短期內難以改變的事實,我們必須迎面正視,決不能回避和否認。其次,我們要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辯證分析、客觀評判,每一個民族國家的現實都無法割斷它的歷史,每一個民族國家的歷史起點和文化淵源都會影響著它的歷史進程。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清楚地認識我國的國情,不氣餒,不懈怠,樹立民族自信和自尊。
5加強謳歌新時代袁增強民族時代感
伴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不同地域民族文化之間相互交流和碰撞,形成了紛繁復雜的多元文化。我們也注意到,多元文化必然導致多元價值觀,并且給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同時樹立了多重價值標準,促使人們追求個人利益的愿望日益強烈,具體表現為國家意識的淡薄和民族精神的減弱。十八大報告指出:“堅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不斷提高公民的文明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只有建設具有廣泛感召力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才能廓清我們整個民族進步和社會發展的精神家園,當代大學生們思想活躍、激進、沖動、敏感,善于接受新鮮事物,也敢于表達自己的思想觀點。他們除了被動的接受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外,還更容易、更便捷的接觸到社會上形形色色的非主流文化,有的非主流文化以其獨特的、極具吸引力的傳播途徑和方式,用消極庸俗和反動腐朽的有害信息正蠶食著他們的精神世界。對此,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論教學,要善于了解學生心理訴求,把握學生感情脈搏,不僅關注他們所關注的,更要引導他們向往追求崇高健康的人生觀,要精選愛國主義素材和案例,充分利用改革開放偉大實踐中涌現出的可歌可泣感人事跡,旗幟鮮明地謳歌我們這個時代的最強音,唱響真善美,弘揚主旋律,凝聚正能量,只有這樣,大學生才能對國家民族的未來充滿希望,才能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祖國現代化建設。只有我們的青年一代始終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才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百年夢想。作為新世紀高校青年學生,應該比任何時候都更應該具有愛國主義情懷,更加自覺維護國家的政治穩定和民族團結,捍衛國家主權和民族尊嚴。所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應站在弘揚主旋律的最高點,既正視現實,也不回避矛盾,充分有效地利用思想政治理論課這一教學陣地,大力弘揚愛國主義教育,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實效,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感染力。
作者:銀 燕 單位:四川工程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