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產教融合教學改革探究與實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在產教融合大背景下,高職院校專業的課程改革以相應產業行業發展為指引,將職業標準、新技術、新規范融合到教學實踐中,從而實現專業人才培養與產業發展的對接。文章以“單片機技術及應用”專業課為例,剖析現有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從課程標準設計、特色教材編寫、課程評價優化、以教促賽四個維度出發,對產教融合教學改革進行積極的探究和實踐,取得一定的成績。
關鍵詞:產教融合;單片機;人才培養;以教促賽
《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國發〔2019〕4號)文件中指出,產業升級和經濟結構調整不斷加快,各行各業對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越來越緊迫,職業教育重要地位和作用越來越凸顯[1]。方案中也提到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優化學校、專業布局,深化辦學體制支持職業教育,著力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2]。總而言之,隨著國家政策的大力倡導及高職院校和企業之間產教融合辦學模式的不斷深化,課程改革成為當前高職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本文以“單片機技術及應用”課程為例,從該課程在專業課程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出發,分析目前教學改革中已有的基礎,剖析現有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根據產教融合對高職院校課程建設提出相應的課改思路,對教學改革進行探索和實踐,為高職院校單片機類課程建設提供一定的借鑒意義。
1產教融合背景下課程教學改革的方向
產教融合是現代職業教育和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因此課程教學改革的方向也是緊跟產業發展需求。通過校企合作方式,加強與企業的緊密合作,把企業中職業元素、技術理論融入到教學過程中,同時以企業中的實際產品為導向,建設校內生產型實訓基地,以便學校開展實踐教學環節。在學校教學過程中也要將立德樹人與專業技能培養對接,實訓項目與當地產業需求對接,更好的使學生在學校和企業進行過渡[3]。
2課程實施產教融合教學改革的基礎
2.1課程內容在專業教學體系中的作用
目前物聯網發展趨勢越來越迅猛,日常生活中也不乏物聯網技術的各種應用。“單片機技術及應用”作為物聯網的基礎課程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該課程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需將理論知識轉化成實踐操作能力。通過本課程的學習,能夠從事電子控制線路的設計、調試和檢修,同時對于物聯網行業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培養起著關鍵作用。學生畢業后就具備較強電子技術應用能力、電路設計、調試的能力,從而勝任崗位要求。該課程在專業課程體系中具有兩大作用,一是為后續“嵌入式技術應用”專業課打下基礎,二是為學生樹立正確的職場價值觀,同時也進一步提高專業認同感等。
2.2課程實施的產業背景
近年來物聯網作為七大戰略新興產業之一發展快速,深入應用于各產業領域,與人們生活越來越密切,在智慧城市建設、不斷改善人民生活質量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根據相關資料顯示,未來五年物聯網行業人才需求缺口保守估計總量超過1500萬人,物聯網等相關技術人員的發展前景非常廣闊[4]。為了使學生以后能更好的勝任工作,對教學內容改革升級。目前高職畢業生對單片機等專業基礎知識掌握比較扎實,但是對物聯網中用到的單片機應用缺乏實踐操作,也缺乏對市場新產品、新技術的敏感度和前瞻性,因此對課程實施產教融合教學改革才能實現職業能力培養與職業素養修煉高度融合,使高職畢業生能更好地過渡到企業工作中。
2.3教學改革的基礎條件
結合學校目前的教學設備,實施產教融合實踐教學改革有一定基礎。2017年學校新建綜合實訓樓,提供全新的單片機實訓設備。教學團隊“雙師”比例達80%以上,教學經驗豐富,多次榮獲省級教學比賽獎項。多年以來,學校與當地企業有過合作,設立了常石、鼎盛、黎明獎學金。在此基礎上,校企再加強合作,共設教學實訓基地。
3課程教學問題
學院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和智能控制專業均開設“單片機技術及應用”,課程共計64學時,教學過程中首先介紹單片機的組成和引腳功能,再介紹單片機模塊功能例如定時器與中斷、UART串口通信、IIC協議等等,在講解理論的過程中融入C語言教學。整個課程內容覆蓋面廣、教學周期長,理論性強。通過對學生調查問卷、行業企業實地調研,發現目前課程教學中面臨以下幾個方面問題:1)教學內容設計的實踐性、創新性、職業性不足,體現在實踐環節與企業實際工作任務結合不夠緊密,也無法讓學生完全了解單片機項目開發的流程,課程學完以后學生也不具備單片機技術的綜合分析和設計能力。2)教學資源單一,目前主要以講授為主,信息化資源更新速度慢同時質量也不能滿足教學需求。3)教學儀器設備僅滿足大部分學生,無法保證實踐教學全部開展,實踐課程所采用的單片機實驗箱功能簡單,硬件電路固定缺乏創新。4)企業專家在技術能力上突出,但教育教學方式尚有待提高。
4改革策略和思路
產教融合改革策略和思路如圖1所示。首先通過企業調研了解技術技能型人才的崗位需求,同時分析我校高職質量型擴招下機電、智控專業課程體系現狀、存在問題及原因,由企業專家和專業教師根據學生具體情況共同制定具有特色性的單片機課程標準,接著設計相應的教學方案,在方案中融入“產”,最后完善和更新實踐教學資源,建設數字化教學平臺,該數字化平臺也結合大學生創新類比賽的需求,通過比賽經驗的累積反饋給課程標準的制定,形成一個閉環的教學體系。
5教學改革探究與實踐
5.1校企合作,重構課程標準
根據企業對專業人才能力的需求和市場調研,企業與學校共同制定課程標準,注重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單片機技術及應用”課程為例,教學內容以電子工程師工作崗位所涉及的主要工作任務為主線,選擇實際產品開發項目作為教學內容的模塊,增加動手操作驗證環節,真正實現“教、學、做”為一體的理實課程。在教授知識的同時將職業素養與學生實踐教學環節有機融合,強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將文化自信、創新意識、成本意識、工匠精神等思政元素融入課程。
5.2編寫“產教融合”特色教材
倡導將學校和企業的科研成果融入教學內容,共同編寫產教融合型特色的自編教材。以“單片機技術及應用”課程為例,結合企業實際開發項目流程,依據崗位職業技能標準所必需的知識、技能、職業素養,設計了12個項目,項目之間環環緊扣。為了學生課前預習課后復習,錄制了部分章節視頻。
5.3課程評價優化
摒棄應試教育下考試作為對學生考核的唯一標準,該課程對學生課程實訓過程及結果進行合理評價。“單片機技術及應用”課程構建了一套具有特色的多元化考核評價方案,如表1所示。整個評價方案由結果性期末考核(50%)和過程評價(50%)組成,從分值分配來看,弱化了理論考試,加強了實際動手操作。過程評價由自我評價(10%)、小組評價(20%)和教師評價(20%)組成,如表2所示。整個評價方式綜合考核學生的學習能力、實驗能力、溝通能力和創新能力,形成科學、全面的評價系統。
5.4課程和專業競賽相結合,以教促賽
課程教學團隊實行一課多師,分工協作,在實踐中共同制訂或修訂符合實際的課程標準和實施方案,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加強動手操作創新實踐能力。在制定標準過程中,根據專業理論知識將大學生技能創新競賽與課程教學相結合,在強化學生專業技能的同時鼓勵學生在校期間參加專業相關競賽,如省級“挑戰杯”、校級“致遠杯”等等,均獲得了獎項。
6結束語
加強產教融合下校企深度合作,共同對“單片機應用技術”課程的人才培養、課程標準和教學內容進行重構調整,教學內容結合產品實際案例,實現企業資源進學校、項目進課程的產教融合建設機制,增加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通過課程評價優化提高學生在校期間的創新能力、實際應用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為學生走向工作崗位提供一個良好的教學環境。
參考文獻:
[1]宋田田,周徽.智能制造背景下數控專業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研究[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3):55-57.
[2]教育部.國務院關于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EB/OL].(2019-01-24).
[3]王佳,池峰.職業院校加強兼職教師隊伍建設的思考與建議[J].內江師范學院學報,2016,31(11):132-135.
[4]任社宣.物聯網工程技術員就業景氣現狀分析報告[J].中國人力資源社會保障,2021(7):36-38.
作者:徐鵬 林輝 單位:浙江國際海運職業技術學院 舟山市港航和口岸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