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預防醫學本科專業實踐教學改革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專業實踐作為預防醫學學生綜合能力培養的關鍵環節,對創新型、實用型專業人才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目前的教學體系普遍存在對實踐教學重視程度不夠、缺乏整體規劃、實踐教學基地教學方法不完善等問題,本文對上述現狀提出相應的教學改革思路,旨在探討預防醫學本科實踐教學改革方法。
【關鍵詞】預防醫學;專業實踐;教學方法
1專業實踐在預防醫學人才培養中的重要性
預防醫學是隨著現代醫學、統計學和微生物學的先后創立而逐步發展完善的。作為一門具有較強社會性和實踐性的應用型學科,要求應用型預防醫學人才必須具備較強的實踐能力[1,2]。預防醫學專業實踐即是鞏固理論知識和加深對理論認識的有效途徑,是培養具有創新意識的高素質預防醫學人才的重要環節,是理論聯系實際、培養學生掌握科學方法和提高動手能力的重要平臺。有利于學生素養的提高和正確價值觀的形成。只有實際參與預防醫學問題的實踐才能使學生對所學到的理論知識變為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實踐教學環節尤為重要。預防醫學專業的學生在經過4年的理論學習之后,將到疾病控制單位及臨床進行為期1年的專業實踐。專業實踐的目的就是將學生在學校所學習的理論知識,通過實踐案例、演練、現場調查、現場處置、現場項目的實施等轉化為實踐能力,在實踐中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在實踐中掌握實戰方法,使公共衛生實戰能力得到有效的鍛煉與提高。隨著新發傳染病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發生,更加要求預防醫學專業的學生具備優良的公共衛生應急事件處置能力、具備較強的預防醫學綜合實踐能力。因此,預防醫學專業實踐對預防醫學新型專業人才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
2.1對實踐教學重視度不高,缺乏整體規劃
目前大多數醫學院校教學課程模式仍然以傳統生物醫學模式為主,重臨床、輕預防,重知識傳授、輕能力培養[3],相對于理論教學而言,實踐教學是教學過程中最薄弱的環節。對專業實踐教學的重要性缺乏足夠的認識,是導致學生實踐能力不能得到真正的培養,學生預防醫學的整體觀念、大健康觀念不能在實踐中得以驗證的根本原因。另外,在五年制預防醫學本科教學中,盡管安排了第五年為專業實踐時間,但是由于對實習方案缺乏整體規劃,實踐教學安排存在隨意性,如實習內容的安排、各部分內容的時間先后順序、理論與實踐不能實現有效的銜接,角色的轉變等等,導致學生在由學校(理論學習)進入實踐基地(實踐階段)的過程中,懵懵懂懂,對自己到實踐基地要干什么、要學什么定位不清,對學生預防醫學整體觀念的培養非常不利。
2.2專業實踐教學基地的教學現狀
預防醫學學生專業實踐基地通常為各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各級衛生監督機構以及醫療機構的預防保健部門等,一般以在疾控機構實習時間最長。在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學生的實踐能力常常因為各種原因而得不到很好的培養與提升。(1)實習內容缺乏嚴謹設計。學生的專業實踐是基于疾病控制中心的日常工作進行,無法養成全面的健康意識,實踐能力無法得到全面培養。(2)從培養建立預防醫學整體觀念看,由于學生實習是短時間內在某一科室內做一些具體工作,無法了解整個工作過程,無法全面了解預防醫學工作的性質和內容并形成系統的思維方式。(3)從實踐基地帶教老師的專業水平上看,由于對帶教老師專業水平缺乏統一的標準,實踐基地隨意指定的工作人員均可作為帶教老師,因此帶教老師專業水平參差不齊,教學能力得不到有效的保證,學生的實踐能力無法得到良好的培養,因而學生培養的質量有待提高。基于上述現狀,改善預防醫學學生實踐教學體系與實踐教學平臺整合,切實提高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培養具有獨立崗位勝任能力的應用型預防醫學人才勢在必行。
3改革專業實踐的教學方法
3.1重視實踐能力培養,對專業實踐教學方案進行整體規劃
提高對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的重視程度,構建完整的實踐教學體系,要充分體現專業崗位的要求,與專業崗位發展緊密相關。以此為原則組成一個層次分明、分工明確的實踐教學體系。在學生進入專業實踐之前,由高校與實踐基地聯合制定實習方案,對學生整個實習過程進行綜合性、整體性設計,包括專業實踐內容、方式、過程、預期目標、考核指標等。讓學生充分了解自己專業實踐學習的全貌、清楚來龍去脈,明確自己的工作處于總體工作的哪個部分[4],而不是盲目地按部就班,安排什么就做什么,從事一些臨時性、無系統的工作。整體的實踐規劃對于培養學生主動探索、主動學習的能力,培養其在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實踐過程中培養實際處理問題的能力具有重要意義,為在實際工作中提高工作與科研能力打下堅實基礎。
3.2加強高校與實踐教學基地之間的交流互通,深度融合
加強高校與實踐教學基地(尤其是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的交流互通,打通科學研究與轉化應用渠道,構建新型醫教、研、防成果轉化平臺,從而促使醫學教育更具實踐導向,醫學研究更具問題導向,形成公共衛生領域產學研的快速發展。總所周知,高校具有信息資源豐富、科研能力水平較高的優勢,疾控部門的優勢在于具有豐富的現場資源和實踐經驗、擁有高精尖儀器設備等,應充分凝聚高校和疾控中心優勢力量,建立有效協作機制,利用科研與應用的有機結合,孕育符合實踐需要的高素質應用型科研人才和專業團隊,從而提高醫教研協同能力,為國家培養預防醫學人才做好疾病防控長期規劃。此外,兩者的深度合作還可以通過采取加強高校和實踐基地師資人才的相互聘用等措施來實現,高效教師到實踐基地開展理論知識的輔導教學,實踐基地帶教老師則側重于理論知識的實際運用,二者交叉融合,相輔相成,著重全方位的提升學生知識與能力,以更好地適應社會,服務社會,促進人群健康發展。
3.3緊跟時展需求,結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優化實踐教材
在疾病的監測與控制、健康管理以及衛生監督等過程中,公共衛生醫師和臨床醫務工作者均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監測、預警及應急處理、慢性病防治等過程中,更需要實踐能力強、綜合素質好、具有創新潛力和良好合作精神的新型醫療衛生專門人才。預防醫學專業實踐教材的優化應該順應這一時代要求,致力于培養醫學生預防醫學實踐能力。根據預防醫學本科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結合當前公共衛生事業及預防醫學工作的實際情況,打破以往學科間壁壘,避免內容的低水平重復,編制系統性較強的實踐教材,選定有代表性的實驗/實踐內容,將經典實驗方法與現代生物學技術緊密結合,將傳統實踐方法與現代社會需求緊密結合,使學生重點掌握預防醫學常見實驗技術要求和基本方法,開設綜合設計型實驗以及應急演練等實踐內容,使學生的實踐能力在經過專業實踐階段之后得到切實的提升。
3.4完善實踐教學考核評價體系,提高預防醫學專業實踐教學質量和水平
實踐教學在預防醫學專業教學過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把學生培養成為高素質綜合型人才的重要平臺,而當前的實踐教學評價過于單一,缺乏對教學質量的監控手段,影響實踐教學的質量。因此,建立實踐教學評價體系,根據培養目標要求,完善專業實踐教學的考核方式,制定各環節具體明確的質量考核標準對實踐教學質量的保證具有重要意義。對考核評價指標進行細化、量化,例如:實踐教學計劃是否符合專業特色,實踐課題能否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實踐教師能否做到教學有目的、有要求,每次實踐學習學生能否掌握一種實踐操作技能等等。此外,還可以通過查計劃,查課題,查實踐教學中的指導過程來評價實踐教學質量,并定期組織人員對實踐教學進行督察,注重收集學生的反饋意見,發現不良問題,及時調整解決。使考核評價指標和考核方法能夠真實地反映實習生的綜合素質,反映實踐教學各環節的要求[5,6]。
3.5教學改革應緊密貼合新形勢下公共衛生形勢的發展
隨著時代和社會的發展,實踐型和創造型的預防醫學人才已成為新時代與社會人才培養的目標。新形勢下我國的公共衛生形勢在不斷地變化發展,新發傳染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不斷涌現,為了能有效應對事件的發生,預防醫學專門人才除了應具備扎實的基本理論知識,還要掌握應對和處置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綜合實踐技能,防止各類突發公共事件造成的次生或衍生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發生,確保大災之后無大疫。因此,找準提高實踐教學改革的關鍵點,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成為新形勢下預防醫學人才培養的目標。古人云:“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作為一名優秀的醫務工作者,不僅要能妙手回春,更應防患于未然。隨著時代的發展,培養醫學生樹立“大健康觀念”,樹立牢固的預防為主的觀念,掌握預防醫學的基本知識和技能,成為一名既能診治病人,又能開展個體化的臨床預防服務和群體的社區預防服務的“促進全體人民健康”的五星級醫生是時代對醫學人才培養的要求,也是預防醫學專業實踐教育改革思考的方向。
參考文獻
[1]靳曙光,李憐儀,張晶,等.醫學生公共衛生服務能力培養與預防醫學科研實訓一體化平臺建設[J].中國農村衛生事業管理,2014.34(8):922-923.
[2]張青碧,葉運莉,李愛玲,等.何加強預防醫學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田醫學理論與實踐,2012,25(9):1125-1127.
[3]李環,張晶,孫維琦,等.公共衛生服務能力提升為導向的醫學生實踐能力培養體系構建[J].吉林醫藥學院院報,2016,37(3):237-238.
[4]宋湛.對創建新型實踐基地培養應用型預防醫學人才的思考[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8,8(20):13-15.
[5]楊鵬,聶玲,王慧,等.對預防醫學本科生傳染病防控專業實習的思考[J].衛生職業教育,2015(22):90-91
作者:羅丹 單位:廣西中醫藥大學公共衛生與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