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小組合作學習數學課堂活力探討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小組合作學習在目前各職業學校的課堂教學中是一項極為常見的教學組織形式,被廣泛地應用于各種大賽或公開課。在責任明確的前提下,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開展教學活動,外顯形式經常是分幾個小組進行活動,具體在使用這種教學模式時我們往往偏重于外在的形式,沒有深入理解這種教學模式的內涵,也沒有去追問小組合作學習對所選取的內容是否適合有效,是否真正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相互協作的能力等問題。
《數學新課程標準》強調:“數學課堂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形式就是培養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發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各類教學大賽中,專業課基本上都選擇的是理實一體課,先是理論學習,然后通過仿真軟件讓孩子模擬操作,最后是實操;而我們公共基礎課大部分教師選取的是學習平臺外加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遺憾的是,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我們大部分教師并不能堅持使用這種教學形式來組織教學,只有在迎接各種驗收檢查或開設公開課的時候,才想到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用來當作一種表演課來使用,走走過場,博得我們的眼球。那么,怎樣做才算得上是合格的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呢?我認為,“小組合作學習”是需要同學們為了完成共同的學習任務,在各自責任都已經明確的基礎上,以小組分工合作的形式開展的互助性的學習和促進性的學習,其表現的形式就是我們經常看到的將班級同學分為幾個小組進行的學習活動。
一、小組合作學習的特點
①教學資源共享,學生知識互補。小組合作學習因為要求我們學生在小組內協同合作,這樣能夠充分地利用學校有限的教學資源,可以將數量不是很充足的教學設備物盡其用,小組內所有成員共享教學資源就可以了。由于每個學生接受問題的能力具有差異性,家庭環境也各不相同,性格類型也不一樣,所以應將班級的學生按照他們的興趣愛好、動手能力、協調能力和學習上的專長等進行混合分組,使他們優勢互補,發揮出每個人的特長。②學生自主為本,合作協作。小組合作學習不能變成為依賴別人的幫助來學習,對于我們學生個體來說,小組合作學習是要讓我們每個學生自主地去學習,人人都要參與到活動中去,在活動中都有任務需要完成,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再進行小組討論交流,最后通過小組合作,共同完成預定的學習目標,這樣才能提高學習的效果。③體驗交流,統籌運作。小組合作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多的鍛煉機會,發揮每個人的長處。在小組成員相互討論交流的過程中,學生漸漸變得善于傾聽別人的意見,虛心接受別人的見解,小組內部的所有同學相互協作配合,相互幫助,充分利用各自的優勢,共同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小組合作學習就是把小組里的每一個人的能量凝聚在一起,形成一個團隊,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和合作精神,把同學之間個人的競爭關系轉成小組與小組之間的競爭關系,培養了學生“組內合作,團體競爭”的意識。
二、小組合作學習的操作過程
①精細分組。對班級學生進行分組時,其原則是小組之間的水平相接近,小組組員各有差異。每個小組的水平相近,這樣小組之間的競爭才公平;組員能力各有差異,這樣相互之間才能實現優勢互補。每個小組的人數為四到六人,太少的話不利于小組合作,人太多合作也會變得很難,同時,還要注意各小組男女生比例也要大體上差不多。②優選合作的內容。在選擇小組合作的內容時,對我們學生來說,所選內容既不能太難,讓他們感覺毫無頭緒、無從下手,也不能太過于簡單,基本不需要思考就能直接回答出來,這樣就跳過了相互討論交流的環節,個人可以直接解決問題,就沒有小組合作的必要了。所以在內容的選擇上,一般我們選擇那種靠單個學生的能力難以完成的,需要依靠幾個學生共同努力相互配合,再經過一定的思考和分析后,才能弄明白教師的講解內容。所選擇的內容既要能激發我們學生的探究欲望,探究得出的結果又要有明顯的層次,顯示出不同水平的學生思考出的結論層次不一樣,思考問題的角度也不一樣,這樣班級所有的學生都有思考的結果。③明確合作的具體任務。在每次的小組活動開展之前,教師都必須明確地提出本次活動的具體內容和要求,要讓所有學生知道接下來的活動他們需要做些什么,完成什么任務,在活動的過程中需要注意些什么,在所有學生都明白這些內容和要求之后,小組活動才能開展,否則小組合作學習的效果就會受到影響。例如在學習排列組合時,首先是讓學生從生活中身邊的一些例子出發,結合初中學過的一些知識,讓他們對排列組合的概念具有一定的感性認識,在這個基礎上去布置任務,效果會更好。④及時指導。小組合作學習不是學生自己去學,它仍然離不開教師的引導。在整個學生合作學習活動期間,教師一定要對各小組的活動情況進行巡視,查看各組的狀況,及時了解各組的活動情況和討論的進度,解決活動中出現的一些問題。要時刻了解每個學生在做什么,在議論交流什么,研究的方向有沒有出現偏差等,關注那些基礎薄弱的、不喜歡和別人交流的性格內向的學生,讓他們積極地參與到活動中去,在活動中敢于表現自我,發表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見解,從而獲得成功后的喜悅。⑤合理評價。在課堂教學中,教學評價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評價我們可以概括為以下四個方面:a學生參與活動時的態度。小組成員在參加小組活動時,小組長要記錄下小組成員活動時的態度,看看他們參加活動時態度是否積極,教師在活動時也要有記錄,作為重要的補充作用。最后綜合這兩份記錄,按優秀、良好、一般、較差四個等級加以評價。b小組活動時使用的方式方法。對于每次小組學習的活動,教師都要對小組活動的方式進行評價,看活動是否具有可行性,是否有創新意識等,最后給出優秀、良好、一般三個等級的評價。c小組活動情況的匯報總結。對各小組活動的成果,教師主要根據每一個小組在作總結匯報的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況給出評價:看匯報時表達的意思是否清晰,最后的結論是否正確,所考慮的問題是否全面等幾方面來給出優秀、良好、一般三個等級的評價。d小組成員的活動效果。活動效果包括能否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完成教師布置的作業、測驗成績是否理想等多方面的綜合情況。在對小組合作學習活動進行評價時,實行的是“加分”的激勵制度,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加強了學生相互協作、共同提高的合作學習的精神。至于每次加多少分,該怎樣加,要制訂一個統一的標準,一般情況每次只加1分,表現突出的每次可以加2分,等到學期期末時進行一次分數統計,對得分高者進行表揚,評為學習標兵、進步標兵等。
總之,小組合作學習是為了滿足我們學生主體的學習需要,創設適合我們學生實際的教學形式,根據學生對知識的實際掌握情況提出小組合作學習的具體內容,給學生提供展現自我的學習機會,從而真正實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要求。小組合作學習將學生個人之間的競爭關系轉變為小組與小組之間的團體競爭關系,形成“組內合作、組間競爭”的新格局,增強了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培養了學生對新事物的探究意識和相互合作學習的能力,促進了學生學會學習,善于借助外力提升自己。小組合作學習還需要我們去不斷探索與研究,使這種學習形式變得更加合理,更為有效。
參考文獻:
[1]張小忠,劉峰.數學課堂中小組合作學習存在的問題及解決辦法[J].科學咨詢,2006(24).
[2]數學課程標準研制組.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試驗)解讀[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4.
[3]張華.課程與教學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34-35.
[4]約翰•懷特.再論教育目的[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7:39-40.
作者:高光付 張紅麗 單位:江蘇省盱眙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