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小學實踐教學合作學習指導策略探討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一門涵蓋面廣泛,將多門學科知識進行提取,進行綜合性研究的課程。在小學綜合實踐課堂上,基本上都會開展小組合作學習,體現個性化、體驗化、自主化的教學內容,有利于培養學生自我反思能力、自主學習能力以及綜合實踐能力。綜合實踐課堂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善于觀察現象、提出疑問,勤于思考總結、成果交流,養成資料的整理與收集的良好習慣等多方面,使學生能夠更好地完成學習任務,提升綜合實踐課程的教學效果。基于此,本文主要對小學綜合實踐教學中合作學習指導策略進行了探究,以期幫助學生實現更好地發展
關鍵詞:小學綜合實踐;課堂教學;合作學習;指導策略
小學生天性具有活潑好動、精力旺盛、可塑性強等特征,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在小學綜合實踐課堂中早已應用其中,可以說綜合實踐課堂教學質量的高低,關鍵在于小組合作而小組合作教學是在教育領域中運用最廣泛、深受師生青睞的教學方法。因此,教師應采用小組合作學習,在教學期間更具備針對性,教學內容更加精細,以組為單位和以班為單位的教學效果可想而知。合作學習蘊藏的優勢數不勝數,恰到好處地滿足綜合實踐課程的教學要求,以培養學生興趣和參與積極性為基礎,鍛煉學生在生活中、社會中的獨立性,從而取得良好的教學成果。
一、科學創建學習小組,合理調整小組結構
在小學綜合實踐教學中,科學創建小組是小組合作學習良好運行的基礎。只有科學建組才能突顯出小組合作學習的個性化、趣味化以及實效化的特點,促使綜合實踐教學效率得到良好提高。因此,綜合實踐教師在教學時,應當小學生的性格特點、興趣愛好、學習基礎、能力實情為建組的切入點,將學生合理地分配成若干小組,以此來推動綜合實踐教學的有效性。教師需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心理需求,將各小組之間的差異化壓縮到最小,同時要用長遠的眼光來看待問題,不斷調整小組結構,使學生之間相互合作,發揚團結一致的精神品格,通過自身的努力獲得集體榮譽感,從各個方面都能得到良好提升。例如,在學習《交通安全伴我行》一課時,我按照本班的實際情況進行小組的構建。這節課的主要內容是讓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對交通安全有所了解,并且能夠熟練掌握,便于運用,在分組活動中,我把機會留給學生,讓他們自由分組,并從分好的小組中自行推薦組長,最后再結合教學學情進行適當調整。首先,我要求學生說出自己對交通安全的理解,再讓他們自己通過各種渠道搜集關于交通安全的材料。其次,我會準備一些圖片和視頻,通過多媒體技術播放關于違反交通安全的內容,讓學生們直觀感受到交通事故帶來的悲劇,深知遵守交通規則的重要性。最后,我讓學生們分享自己搜集的案例和資料,在案例中學會反思,并提出自己的見解,在綜合實踐的課堂上熱鬧非凡。這樣的教學方式,能夠深化學生學習和情感體驗,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擁有獨特的見解和靈活的思路,進而促使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二、創設趣味性教學活動,分組合作促進課堂效果
在教學活動中,為了使綜合實踐課程更貼近生活、實踐性更強,教師一定要發揮自身創造力,創設一些帶有趣味性強的主題活動,確保各組學生對綜合實踐課程充滿興趣和熱愛。為了能使學生們對綜合實踐課有所期待,增加課堂趣味性和靈活性,教師可以設置多種小課題,這就要求教師對教學內容進行深入鉆研、多下功夫,積極嘗試各種教學方法,有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和感染力。這種教學方式更有針對性,教師結合各個小組選擇適合的小課題,也可以在教學中設下“陷阱”,讓學生能夠不斷地思考,從而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善于觀察、學會反思,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例如,在學習“家鄉的變化”一課時,劃分完小組學習后,我以“家鄉變化小調查”為主題,開展了綜合實踐教學活動,并選擇學生感興趣的小課題。我在各個小組設置了幾個有趣的小課題,比如“家鄉環境污染”“家鄉交通擁堵”“家鄉建筑變化”等問題,能夠激起各個小組的激烈探討,分享自己的觀點,共同完成調查計劃。我通過引導學生關注家鄉的變化、風土人情、自然景觀,能夠使學生熱愛家鄉,在此過程中,他們學會與他人交往,學會為他人著想,增強團隊合作的思想意識和責任感。活動結束后,我組織學生們一起討論此次主題活動的感受,將調查的情況來做自我分享,并且把這次調查中的問題結果以及自己的意見或建議,以調查報告的形式書寫出來。因此,在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活動時,不但能夠激起學生的探究欲望和學習興趣,同時也能在真正意義上將其推至教學主位,使他們在合作之中獲得更多和更深的綜合實踐認知,讓他們深刻體會“快樂帶動學習,學習獲取快樂”的過程。
三、小組學習設計合理的教學內容,培養學生思維能力
在綜合實踐活動中,教師將各組合理分配,需要對學生進行一定的指導工作,排除合作中容易產生的問題和困難,針對合作不協調的小組及時改進和幫助。教師在指導小組工作時,可以從幾個方面入手:第一,要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教師可以通過創設小組合作的教學情境,提供良好的學習平臺,讓學生能夠直觀體驗,以此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還可以在中間環節設置獎勵機制,優秀學生從中得到肯定,能力不足的學生以此得到鼓勵和信心。第二,讓學生感受到各個小組成員都十分重要,發揮自身所能,學生之間相互協助、相互依賴。教師要深入指導,讓學生明白自己的努力和集體緊密相連,需要通過共同的努力合作才能完成最終目標,要懷揣眾人拾柴火焰高,團隊力量的精神意念。第三,教師可以設置重重關卡,能夠提高小組成員的積極性和小組之間的競爭力,有競爭的地方就有壓力,有壓力才會有動力,在激烈地學習氛圍中,學生們勇往直前、努力進取,從而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激發學生積極向上的學習行動力。例如,在參與“生活中的一次性用品調查”這一實踐活動時,教師組織學生進行社會實踐,以小組為單位,利用課余時間去餐廳進行一次性用品調查。各組學生安排有序,每位學生都有自己的學習任務和安排,分別去環保型餐廳和非環保型餐廳進行走訪調查,讓學生親身體驗環保型餐廳與非環保型餐廳的區別,調查環保餐廳使用的一次性用品的利弊,分析非環保餐廳帶來的不良影響等。在此過程中,學生扮演“小記者”在商場、街道、小區進行隨機采訪,了解一下他人對一次性用品的想法,并根據此次采訪內容進行系統性整理、總結,以調查報告的形式呈現出來。這樣的教學實踐活動,能夠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尋找亮點,讓他們養成善于發現、勤于思考、落實行動的好習慣,與陌生人大膽溝通、相互交流,鍛煉學生的膽量和社交能力,培養學生的思維應變能力,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去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而提高學生思維的敏捷性和靈活性。
四、師生共同參與小組學習,教學評價提升教學效率
教師可以依據學生學習的能力及水平采用分層評價措施,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分層評價。分層教學評價并不是將學生分出優劣,更不是對學生的能力發展設限,而是在充分正視并尊重學生個體差異的前提下,對學生進行不同方式的教育。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對學生在合作學習中進行積極合理的評價是合作教學法的重要內容之一,因為只有客觀合理的評價才能真正調動學生的學習和交流的積極性,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質量和效率,因此,教師要在學生進行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對學生進行積極的關注,并時刻對他們進行積極的評價和鼓勵,讓每個學生到能感到來自教師的關注和鼓勵,進而展現出更加優秀的自己。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綜合實踐課堂中運用合作學習法,能夠有效提升課堂的教學質量,減少課堂中的不良因素,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得到有力提升。教師靈活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這種教學方法受到廣大師生的青睞,使教學目標更有針對性,教學內容更加精細完整,貼近生活實際,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拓展他們的創意性思維。這樣的教學方式能夠全面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他們的團隊合作意識,推動其個性化發展。
參考文獻:
[1]戚招娣.摭談小學綜合實踐活動中小組合作能力的培養[J].考試周刊,2019(54).
[2]惠彤.小學綜合實踐活動小組合作學習實效性初探[J].求知導刊,2019(36):5-6.
[3]韋靜宜.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有效運用研究[J].讀天下(綜合),2020(6):1.
作者:趙瑾 單位:蘇州市善耕教育集團平江新城實驗小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