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核心價值觀融入公民意識教育路徑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關鍵詞:高校社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思想政治教育;公民意識
一、高校社團在高等教育中的作用
(一)高校社團的發展歷程與現狀
新中國成立后,高校學生社團曾出現全面癱瘓的局面。[1]改革開放后,高校社團陸續復蘇,在30多年間取得了較好的發展,新時代高職院校學生社團具有廣泛的群眾性,學生參與度高,社團活動的內容也非常豐富,更加多樣,活動具有一定的教育性、導向性、滲透性和輻射性。社團管理制度形同虛設,體制持久難。高職院校學生社團是大學生根據自己特長和愛好自發組織建立的組織,學生在社團中自我管理,有的甚至沒有明確的章程與執行規定,對于內部條例也多為忽視,導致僅存的制度也形同虛設。在高校社團成立之初,或者在新學期開學招新之日,宣傳標語、活動介紹等等鋪天蓋地,各項工作也有序的開展,但是由最終導致許多社團在發展過程中較早夭折乃至最終銷聲匿跡。新學年開始集中活動,有的不久就歸于平靜,甚至許多社團處于停滯狀態,很少主動開展活動,以至于有的出現了在新生入學季收取會費后杳無音訊的局面。社團配套設施缺乏,組織指導難。學院配套設施的缺乏是高職院校學生社團發展中不可忽視的因素,如果依舊按照目前的情況發展下去,高校社團虎頭蛇尾的情況會越來越嚴重,加上指導老師開展指導流于形式,甚至部分社團的指導教師由于忙于繁重的教學、科研任務又心有余力不足,對社團的明顯不足。[2]
(二)高校社團在公民意識教育中的作用
高職院校學生社團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高職院校學生社團為高校學生公民意識教育提供了強有力的載體。公民意識是指一個國家的民眾對社會和國家治理的參與意識,它體現在公民對社會政治系統以及各種政治問題的態度、傾向、情感和價值觀。[3]現階段,大多數高校對大學生進行公民意識教育,主要通過思政課堂、開設專題講座和傳達會議精神,但是當今很多學生對于大學的學習和生活方式有著自我的選擇和搭配,部分學生更多的把時間放在自主學習上,思想政治教育大課學分得過且過,主題班會疲于應付,對于公民意識教育專題講座的接受程度就更低,勉為其難參加也是為了攢滿素質拓展學分。市場經濟帶來青年大學生觀念的轉變,更多學生把自己的課余時間放于社會工作和兼職上,過早的接觸社會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其實踐能力的提升,但對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難以認同與配合,嚴重影響力了高職院校公民意識教育的育人效果。據統計,當前近九成學生在大學生活中會選擇參加1-2個學生社團,讓大學生在社團工作活動中合作交流,潛移默化地接受到主流價值的影響和熏陶,更有助于大學生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為青年大學生的公民意識教育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4]高校社團對大學生專業知識學習的作用。學習作為學生的本職工作需要放在首要位置,專業能力是大學生區別其他社會青年的重要標志,高職院校學生社團為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提供了廣闊的舞臺和開拓的視野的機會。近幾年高校專業文化社團發展迅速,擴大了學生社團建設的思維和廣度,同時調整專業結構,拓寬專業口徑。有利于高職院校大學生更加明確的人生定位和專業追求。人生追求與目標定位模糊,難以明確適合自己的職業和崗位,在高校參加社團是大學生認識自我的有效途徑,當前高校百花齊放的社團類型充分滿足了青年大學生的興趣愛好,大學生通過社團活動了解自己的優勢與短處,增強對自己的正確認識和合理定位,在社團中通過合作與分工,增強自己的實踐能力、適應能力與溝通水平,從而減少擇業就業認識的盲目性,為良好就業打下了基礎。另外,參加社團活動有助于大學生擴大知識面與拓寬視野,增強當代大學生擇業就業的核心競爭力。
二、高職院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現狀
大學生作為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是國家的未來與希望。他們能否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關系到自己和國家的發展。因此,如何在高校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活動,讓大學生樹立正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已經成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點與難點。[5]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體系的建立較為成熟地勾勒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理論系統,除了高校課堂的政治理論學習,高校各大學生社團組織開展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題的校園活動,推進了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例如:組織青年大學生觀看愛國主義優秀影片,喚起了大學生的信仰追求和愛國情懷:開展大學生寒暑假社會實踐活動或志愿服務活動,讓大學生走出校門、關注社會:開展校園科技文化藝術節等形式營造和諧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增強大學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6]高校的社團活動取得了顯著的效果,但是仍然存在著困境。
(一)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方式需要探討
大學生作為當前社會最為活躍的群體,對新事物充滿好奇與渴望,他們不喜歡灌輸式和說教式的教育方法,更喜歡平等交流討論的學習方式,但是各大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方式主要是通過思想政治理論課堂,仍然主要采取老師臺上講、學生臺下聽的教育方式。[7]這樣缺少師生互動和實踐經驗,出現了老師前腳點完名,學生后腳翹課的不良現象,這需要我們深刻反思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方式與路徑,選擇創新大學生所喜愛的教育學習方式,謀求思想政治教育授課方式、授課內容、教育制度上進行改革創新,喚起青年大學生對知識的渴望和探究,從而培養學習興趣,提高道德修養。
(二)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內容需要創新
伴隨著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開設,特別是現在的主流媒體對于核心價值觀的宣傳報道,大多數學生對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核心內容、主要精神有了一定的認識,心理上也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于國家、社會和個人的追求和表達,但是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解決現實社會中的實際情況的能力仍有待提高,現實社會的負能量給青年大學生帶來消極影響,例如:人與人之間利益的交換與情感的冷漠、現實社會的缺乏公平公正現象;關系戶總能比普通人輕易得到機會;“富二代”“官二代”比自己更輕易的實現夢想等等,現實的殘酷與理想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民主、自由、平等”使青年大學生遭遇強烈落差,導致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大學生難以用所學知識解決現實的困惑。
(三)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環境需要營造
高校校園環境作為大學生學習和生活的主要空間,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影響不容忽視。目前在高校中還存在著上課遲到早退、考試作弊、課上玩手機,課后沉溺網游等現象,影響高校的學風和校園文化建設。伴隨著網絡、微信、微博等新媒體的出現與迅速發展,高校教師的主體地位發生了變化,教師講解不再是知識的唯一傳授渠道,影響了教師的主體權威性:因此,只有把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社會教育融為一體,實現教育的“三位一體”,才能為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營造和諧的環境。
三、高職院校社團建設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契合
(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助于高職院校社團的文化建設
社團文化是一種精神,更是一種氛圍,優秀的社團文化有助于社團的健康發展,有助于社團內成員發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有利于喚醒大學生對祖國的熱愛和民族自豪感,因此,高職院校采取多種有效的教育方式和路徑,利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正確引領“百花齊放”與“百家爭鳴”的社會思潮,讓學生自己明確人生追求道路上的方向。[8]
通過社團理論學習與研究,輻射到全校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研究工作,能夠凝聚新時代學生發揮青春正能量。通過大學生的模范帶頭作用,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為高校群體和個人的主觀意識,外化為高校群體和個人的行為規范,產生凝聚力、煥發戰斗力,[9]喚醒新時代大學生的責任意識,筑牢公民意識的基石。讓知行合一成為當代大學生的時代特色。
(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助于高校社團促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與發展
高校社團活動在全社會生活各個層面的廣泛展開,有效緩解了社會的各種矛盾,促進社會和諧發展。高校社團通過結合專業強項與社團特色,積極參加校內外的科研項目和專利研究,為社會經濟發展提供先進的科學技術與文化理念,促進社會全面的進步發展。如全國優秀學生社團——蘭州商學院大學生青年志愿者協會,19年來一直以“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為準則,遵循“愛心奉社會,真情暖人間”的宗旨開展各類志愿服務活動,他們通過社團活動,用堅持與奉獻,在實踐中加強了社會責任感意識教育,進一步喚醒公民意識,提高綜合素質,發揮主體作用,為以后走進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吳月華.自媒體時代大學生的網絡安全意識形態培養研究[D].南充:西華師范大學,2018.
[2]敢旭玫.互動型新媒體參與對大學生公民意識影響的研究[J].理論界,2014(2):191-193.
[3]陳立娥,趙珺.高職院校大學生公民意識培養的對策分析[J].教育現代化.2019.
[4]王卓,吳迪.公民意識表現及其影響因素研究[J].社會科學研究,2010(4):124-130.
作者:張春明 單位: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