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互聯網下的人工智能發展倫理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本文以互聯網背景下人工智能的發展中的倫理為分析對象,首先介紹了人工智能概述,接著分析了互聯網背景下人工智能出現倫理問題及其成因,最后論述了互聯網背景下人工智能技術倫理問題解決措施,以便引導人工智能技術為人類社會造福。
關鍵詞:互聯網;人工智能;倫理
隨著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當前我們已經步入了互聯網時代。互聯網時代是一個科技爆炸時代,各種科技創新層出不窮,促進了人類社會高度繁榮。在眾多創新中,人工智能屬于創新的一項內容,人工智能包含有自然語言處理、機器學習、系統推薦、人工神經網絡等各方面內容。
1人工智能概述
早在20世紀50年代,人工智能就被人們所提出,當前已經經歷了數十年的發展歷程,人工智能也從最開始無人問津變成了炙手可熱的一門學科。人工智能主要是模仿并拓展人類智能,是計算機與神經學相融合的全新學科。人工智能試圖理解人類智慧,創造出全新智慧機器,這一機器可以使用人類智能處理各項信息。一般而言,人工智能應用主要分布在機器學習、自然語言處理、計算機視覺處理、人工神經網絡等方面。機器學習是人工智能的一項重要分支,主要是利用機器處理各項數據信息。自然語言處理主要是利用循環神經網絡處理各項數據。計算機視覺處理主要是充分發掘計算機的視覺功能,處理并獲取周邊信息的一門學科。人工神經網絡主要是在計算機學習和認知領域的神經網絡,是一種模仿生物神經網絡和人類大腦結構的網絡體系。
2互聯網背景下人工智能出現倫理的問題及其成因
(1)人工智能出現倫理的問題第一,人權倫理問題。人權是每一個人生下來所擁有的權利,因此人權具有普世性特點,平等是人權的一項重要內容。近些年來,隨著人工智能技術和機器學習技術的快速發展,人工智能技術已經從實驗室走進了人們生活之中。在人們理念中,人工智能技術會按照既定程序完成各項工作,會使人們工作、學習、生活受益。但是事實并非如此,就像科幻片人工智能中所描寫的一樣,機器人可以為人類付出100%愛,但是人類對于機器人的愛卻不用負責。在人工智能時代,如果人工智能突破了技術瓶頸出現了情感,對人類社會傳統倫理會造成巨大挑戰,人類社會應當如何看待一個擁有情感的人工智能,這個問題挑戰了當前社會倫理底線,值得我們深思。第二,經濟倫理問題。經濟倫理問題是倫理與經濟交叉問題。在人工智能技術不斷發展的今天,人工智能技術在經濟領域中的運用變得越來越廣闊。例如,前幾年被網絡曝光的滴滴公司利用人工智能技術殺熟的案例。消費者在用滴滴打車之時,其所花費費用相較于一般出租車更高,但是出發點和終點位置卻沒有發生任何變化。一些乘客已經使用滴滴APP數年之久,每年都會在滴滴上花費上萬元。在人們傳統觀念之中,如果是老客戶常常會有所優惠,但是在智能信息技術影響之下,事實并非如此。滴滴公司利用人工智能技術了解到客戶出行規律,對于一些常用滴滴軟件的客戶采取殺熟手段,提高客戶出行價格,違背了傳統倫理思想。從滴滴這一現象也暴露出人工智能技術產業并不透明,暴露出人工智能技術對傳統經濟理論和傳統道德思想造成了沖擊。第三,隱私安全倫理問題。雖然人工智能技術快速發展,人工智能技術可以實時采集人們所產生的各項數據,人工智能技術還可以根據人們喜好調節室內燈光,播放人們喜愛的音樂,甚至還可以通過分析人們飲食以及鍛煉軌跡判斷人們的身體健康狀況。雖然人工智能技術給人們生活帶來了便利,但是人工智能技術由此也獲得了個人隱私問題,進而可能會導致網絡隱私安全問題的出現。一些別有用心的工作人員常常會通過人工智能技術收集他人隱私信息,以此獲得他人行動軌跡,以達到不可告人的秘密,嚴重威脅他人網絡安全。
(2)人工智能出現倫理問題的成因第一,技術局限性。目前,世界上沒有一項技術是完美無缺的,任何一項技術有利必然有弊,人工智能技術作為一項科技技術也必然存在有利有弊的特點,存在著技術局限性。例如,人工智能技術缺乏跨領域推理能力,這是人工智能技術和人相比最為明顯的一塊智慧缺陷。正常人都擁有舉一反三和觸類旁通的能力,而人工智能技術目前并不具備這項能力。與此同時,人工智能技術還缺乏抽象能力。抽象能力是人類最為重要的能力之一,抽象能力推動了人類文明向前發展。目前,人工智能技術所擁有的抽象能力尚不及一個三歲小孩,人工智能技術本身就具有局限性,容易出現倫理道德問題。除此之外,人工智能技術還缺乏基本常識、缺乏審美能力,正是由于人工智能技術存在眾多局限性,導致人工智能技術在運用的過程之中可能會出現倫理風險問題。第二,缺乏倫理規則。伴隨著人工智能技術快速發展,弱人工智能已經逐步融入人們生活之中,強人工智能依舊處于研發階段。例如,當前已經出現的機器人可以與人類進行簡單交流,同時還可以與人類談情說愛,但是這個機器人是一個沒有靈魂的機器人,他的一言一行都是基于程序設定,是從若干程序中尋找出最佳答案的一種回答模式。科學家在設置人工智能技術之時并沒有為其設置倫理規則,導致倫理規則缺失,而人工智能倫理規則非常復雜,需要倫理學家、生物學家、法學家、哲學家等等一起努力制定倫理規則,而當前這一規則依舊處于空白階段,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或者公司能夠制定出來。
3互聯網背景下人工智能技術倫理問題的解決措施
(1)科學管理人工智能技術和產品第一,加強人工智能流程進程的管控,加強網絡安全。為了科學規范人工智能技術倫理問題,我們需要加強人工智能流程進程監督,記錄下人工智能技術決策過程,以防止出現任何潛在風險問題。例如,在無人駕駛過程之中,人工智能技術常常會判別道路狀況,我們需要對無人技術判別過程進行全程記錄,分析人工智能技術在決策中可能出現的漏洞,同時還分析是否存在黑客攻擊行為,確保不會出現由于黑客攻擊而導致人工智能網絡安全問題的出現,以便加強人工智能流程監督,確保不會出現任何倫理問題。第二,建立起完善的追責制度。為了解決人工智能倫理道德問題,我們需要加強科學追責制度。為此,每一款人工智能產品都可以為其標識獨立的身份識別碼,每個身份識別碼與人工智能產品一一對應,身份識別碼信息包含有制造商信息、檢查員信息,同時也包含有購買人工產品人員信息,這些信息不僅僅可以保證在發生事故的第一時間追查到事故的責任人,同時還可以完善人工智能技術,減少出現倫理道德風險的現象。
(2)提升公民倫理素質第一,加強科學家社會責任。為了防范人工智能技術可能出現的倫理道德問題,我們需要加強人工智能技術開發科學家的社會責任,加強科學家道德責任感,使他們對人工智能技術充滿敬畏,在內心深入可以認知到人工智能技術既可以造福人類又可以有禍害人類,在發展人工智能技術同時為人工智能技術設置基本倫理規則。與此同時,我們還需要加強科學家倫理道德教育工作,使科學家不會用于個人金錢利益或者權力驅使而研發出破壞人類社會的人工智能。除此之外,我們還需要培養科學家熱愛和平的思想,把和平理念融入科學家心中,使科學家研發出更多有利于社會發展的人工智能,減少出現人工智能倫理問題的情況。第二,不斷提高廣大民眾知識素養。首先,我們需要讓廣大民眾了解人工智能技術本質,了解人工智能技術是為人類服務的一項技術,不能讓人工智能技術危害社會,出現任何違反倫理道德的行為。其次,政府部門需要加大對民眾的引導,使民眾可以冷靜思考人工智能技術中的倫理問題,理性看待人工智能技術,給社會帶來的倫理問題,提高公眾對人工智能技術的認知水平,這也是解決人工智能倫理問題的有效途徑。
(3)重視立法研究第一,加強立法工作。人工智能技術已經步入千家萬戶,為此我們需要加強人工智能技術立法,防止人工智能技術出現任何倫理問題。在法律中,立法者可以強制性規定要求人工智能技術必須以保護人類安全作為基本底線,要求生產廠商都必須將這一規定寫入到人工智能技術之中,使人工智能技術不會出現危害人類生命財產安全的行為。第二,加強法律執行力度。在完成立法之后,我們需要加強法律執行尤其需要對法律合法性合理性進行判別,加強法律修繕,提高法律可操作性。當人工智能產品出現倫理事故之時,出現傷害他人人身財產安全之時,工作人員可以根據法律規定理清人工智能產品的責任,同時根據法律的規定認定人工智能生產者的責任,做到權責一致,使人工智能可以朝著有利于人類社會發展的角度發展。
(4)完善監督機制為了加強人工智能監督工作,我們還需要建立起多種渠道的監督體系,尤其是發揮廣大民眾在監督中的重要作用。由于民眾的數量眾多,因此監督力量更大,看問題角度也更加完善,而且普通民眾是人工智能產品的消費者和體驗者,他們對于人工智能中出現的倫理問題更加具有發言權,因此需要將普通民眾納入到監督體系之中。除了民眾之外,科學家的監督也必不可少,因為人工智能技術的道德情感都是由科學家所編織的,因此科學家的道德觀也直接會影響到人工智能技術道德觀,科學家需要及時修復人工智能技術中出現的道德漏洞或者是缺陷,不斷完善人工智能技術,防止出現人工智能倫理道德問題。除了科學家之外,我們還可以要求哲學家以及倫理學家加強監督,制定倫理道德準則,引導人工智能技術向前發展。
4結語
綜上所述,為了解決互聯網背景之下人工智能技術出現的倫理道德問題,我們需要加強倫理制度建設,科學管理人工智能技術及其產品,同時還需要加強公民素質,做好立法工作,完善監督機制,以便使人工智能技術服務人類社會,減少出現倫理道德問題的可能。
參考文獻:
[1]黃凱鋒,蔡棟.人工智能與人的自我完善[J].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47(01).
[2]王東浩.人工智能體引發的倫理困境探賾[J].人工智能體,2018(4).
作者:張崢嶸 楚國鋒 單位:國防科技大學信息通信學院試驗訓練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