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人工智能技術審計移動作業終端開發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本文利用人工智能等技術,創新性搭建集審計項目全流程管理等功能于一體的審計移動作業終端,旨在推進電網企業審計工作數字化、智能化轉型,拓展審計全覆蓋廣度與深度,為電網企業審計工作的不斷深化提供借鑒。
[關鍵詞]人工智能;移動作業;終端開發;全流程管理
適應中央“科技強審”工作要求及大數據時代的快速發展,國網內蒙古東部電力有限公司以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為支撐,創新性構建審計移動作業終端,極大提升了審計工作效率與質量,有效提升了業審協同、上下協同、責任協同、內外協同能力與水平。
一、基于人工智能審計移動作業終端的搭建
(一)智能構建,提供審計創新技術支持審計移動作業終端在審計領域利用人工智能、移動互聯網等相關技術,有效解決了審計工作流程中數據資料復雜多樣、非結構化數據冗雜、部分現場信息收集不完整、審計過程效率較低等問題,是審計領域創新發展的重要體現。主要運用技術包括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審計移動作業終端運用深度學習算法獲取數據特征進行數據處理,通過數據的訓練、驗證和測試,從JPG、PDF、CEB三種類型文檔中準確識別審計關鍵信息。二是審計移動作業終端創新性應用了NLP、OCR等相關人工智能技術,審計過程中支持語音錄入、圖片識別等方式錄入審計材料,并通過內置的結構化模板,對收集的數據進行結構化存儲。三是審計移動作業終端通過內外網隔離技術及安全模塊,可有效解決企業內外和移動互聯網數據交互問題。
(二)立足實踐,實現審計工作全流程管控審計移動作業終端需要以人工智能等多種技術為支撐,以審計現場實際工作為基礎,從流程上實現數字化管理,有效解決傳統審計效率低下、主觀性強等問題,全流程管控過程如下。1.通過非結構化文檔識別技術建立結構化審計數據庫。運用圖像識別(OCR)技術,通過圖片預處理、文字識別、后處理三個環節,實現圖片關鍵信息識別;運用語音識別(NLP)技術進行自動語音識別(ASR),通過語音解碼和搜索算法實現語音轉換與文本輸出。這是對于審計資料的初步整理與匯總,為下一步模型的選擇與構建奠定基礎。2.通過應用服務器實現審計業務的對應化、標準化處理。這一環節主要提供Web端服務和業務邏輯處理服務:Web端提供審計業務的模板管理、審計成果預覽、成果導出、附件預覽、OCR識別(文件類型選擇)等服務,其框架為自底向上逐層應用,確保性能穩定、快速響應,便于與第三方整合;業務邏輯處理服務方面,應用服務器包括API-Server、文件存儲、網閘對接、OCR引擎、工作流處理、文本處理、模型分析、認證授權等多個模塊,便于業務的開展與處理,實現人工智能與審計工作的深度融合。3.通過構建數據庫實現審計數據的儲存、共享與共擔。審計移動作業終端構建的數據庫主要提供數據存儲與接口服務,同時聯通公司數據中臺,與數字化審計平臺互為交互,避免信息孤島,有利于整合數據資源,打通審計大數據服務的最后一公里。此外,不同企業之間可以通過數據庫共享實現資源的最大化利用。企業之間共享資源、共擔風險的模式可以提升企業責任感與謹慎性,增強企業的危機應對能力。
(三)直面風險,完善審計信息安全性機制人工智能技術在審計領域的應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規避風險。一方面,傳統抽樣審計對于審計人員的判斷依賴性較強,而且不全面的抽樣審計本身就會發生遺漏,使實際工作中的風險難以把控。審計移動作業終端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實現計算機等設備自動抽取樣本,并通過模型等程序推測整體結果,使審計分析更加客觀、獨立,減少審計抽樣帶來的風險。另一方面,安全性、保密性是大數據時代需要關注的重要問題,審計移動作業終端提供加密安全連接服務,內網(安全區域)與外網(互聯網區域)通過安全隔離裝置進行數據的單向傳輸,內網同時設置邊界安全設備/防火墻以保證數據安全,為審計工作的開展提供了安全性保障。
(四)解決問題,實現審計結果的應用與延伸目前,公司已完成終端“成果管理”模塊的功能開發,并選取2020年度經濟責任審計、工程項目審計、專項審計等15個審計項目資料進行終端功能驗證,累計錄入文檔168份、上傳附件89份。實踐證明,審計移動作業終端可為審計工作的高效開展提供支撐。審計移動作業終端在實踐中有效解決了審計工作中的以下問題:一是審計工作標準化、技術信息化及資源集約化難以有效落實的問題。終端以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為支撐,使審計工作更加自動化、智能化,同時極大節約了人力成本,合理利用了數據資源,從流程出發助力提升審計工作標準化、技術信息化及資源集約化。二是現場審計工作效率低下的問題。在現場審計工作中運用移動應用等設備將相關資料上傳、匯總與整理,之后選擇合適的模型進行分析并得出結論,這一系列工作極大壓縮了時間與資金成本,使審計工作更加客觀、精準,效率更高。三是數據難以充分利用及共享的問題。在審計業務處理過程中利用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選擇對應模型進行處理以實現數據的深度挖掘,充分實現數據資源的最大化。同時,數據共享使不同企業以更低的成本、更快的方式獲取數據,有利于形成積極的市場競爭,促進企業不斷改進與發展。四是審計結果難以深化應用的問題。通過對已存儲數據及共享數據的對比分析,可橫向、縱向發現企業經營管理的待改進之處,是審計成果深化應用的重要體現。另外,基于審計發現問題可以有針對性地搜索數據庫中相關企業的解決措施,結合自身情況制定應對策略,進一步提升審計結果運用的價值。
二、基于人工智能的審計移動作業終端建設展望
目前,審計移動作業終端只在本單位內部使用,應用范圍有限,在今后工作中將不斷拓寬終端的應用廣度,實現在其他電網企業、更多行業的推廣應用。按照“理念先進、適度超前、實用管用”的建設思路,進一步完善終端功能。一是審計全要素一體化建設。依托審計移動作業終端,開展“人臉識別+身份信息+電子簽名+審計事項+審計成果+評價結果+責任追溯”等全要素、全流程審計作業一體化建設,通過流程自動加載、審計規則自動匹配、數據信息自動采集,實現審計成果在線化、一體化,一鍵式生成審計報告、審計分析報告、審計人員履職評價報告、違規經營投資責任追究清單等成果,提高審計作業鏈的穩定性和智慧化水平。二是審計現場智能管控。擬應用5G、VR、視頻結構化等技術開展審計作業現場管控場景研究,從審計工作源頭出發,使資料收集更加明確化,實現對審計計劃、組織、協調、控制等全環節的精準管控。現場的有效管控是做好審計工作的關鍵。三是審計材料批量處理。開發非結構化文檔識別批量處理菜單,將OCR識別技術應用于內網環境,實現批量識別處理。另外,開展視頻結構化研究應用,通過對視頻原始數據的智能分析,提取關鍵信息并進行文本語義描述,如審計訪談、隱蔽工程取證、正在運行的電度表示數等運動中的審計現場取證等。四是審計前沿深入探索。圍繞風險易發點和管理薄弱點,開展基于區域鏈或知識圖譜的不良供應商停止授標期間的授予中標、拆舊物資審計等智慧審計場景研究建設,提升審計方法的智慧化水平。
作者:白雪嬌 田桂申 單位:國網內蒙古東部電力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