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家庭農場互聯網技術應用問題探討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家庭農場作為新型經營主體擁有巨大輻射作用,可以帶動更多的農戶投入到生產經營中來,對于農業經營效率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傳統的生產方式阻礙了海城市家庭農場的現代化發展,本文以遼寧省海城市為研究區域,以家庭農場調查數據為基礎,并針對目前海城市家庭農場對互聯網技術應用發展問題,完善海城市家庭農場互聯網技術推廣的政策建議,以促進“互聯網+家庭農場”模式的發展,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關鍵詞:互聯網技術;家庭農場;現代化
一、海城市家庭農場互聯網技術應用現狀
(一)海城市家庭農場對互聯網設備使用情況海城市平均每個家庭農場擁有電腦1.24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無線網絡覆蓋情況不太樂觀,實現無線網絡全部覆蓋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占48%,最低的是家庭農場,家庭農場中電腦完全沒有聯網的比重有6%。海城市家庭農場使用互聯網購買過生產資料或農產品這一比例為44.0%,有40.9%的家庭農場通過互聯網銷售過生產資料或者農產品。但經過長時間努力,海城市通過互聯網線上銷售已經取得初步進展,2020年1月到5月海城市家庭農場基地復工,積極推動傳統商貿市場轉型,直播線上銷售額達到10.6億元。2020年9月海城市政府駐廣州辦事處協同物農科技有限公司聯合祝家莊家庭農場舉辦互聯網南國梨現場銷售會活動,持續三個小時的直播中,收到下單量1207單,訂購南國梨8993公斤。
(二)海城市家庭農場應用互聯網技術人員情況海城市家庭農場從業人員年齡大部分為40-50歲,占60%。學歷大部分為初中文化,占家庭農場總從業人數的50%,其中本科及以上學歷占家庭農場從業人員的10%。家庭農場從業人員習慣了使用傳統的生產經營方式,對于互聯網技術應用并不普及。
(三)海城市家庭農場互聯網信息平臺建設融資情況海城市家庭農場一般通過三種方式獲得所需資金:第一,自籌或借款。對普通家庭農場,他們的收入主要是勞動所得,收入長期不高,積蓄不多,自籌很難達到擴大經營規模的需要。當自有資金不足時,農場經營者更多的是向熟人借款,由于農民的余款普遍不多,借款也難以滿足家庭農場的需要。政府相應補貼。目前,各項補貼對家庭農場的運營是杯水車薪,就算偶爾獲得補貼,也存在與資金需求時間不一致的問題。根據海城市農委調查顯示,200家家庭農場中,2.5%的家庭農場取得了銀行貸款,貸款金額普遍在20萬元以下,極少數為50萬元以上,貸款額度普遍較小。
二、海城市家庭農場互聯網技術應用問題及原因
(一)農戶缺乏使用互聯網技術應用意識農戶的傳統生產和銷售的方式根深蒂固,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農業現代化的發展進程。家庭農場作為新興事物,以往都是傳統小農戶作為農業生產活動的主體,就目前情況來說,家庭農場仍處于初級發展階段,但由于傳統小農思想根深蒂固,現代化生產方法有抵觸心理,導致了生產方式單一,同時也阻礙了農場的規模化,集約化發展。
(二)互聯網技術平臺對土地流轉信息供給不足家庭農場主要靠流轉周邊小農戶土地來實現規模擴大,但是由于農村信息服務不到位,小農戶對家庭農場支付土地流轉費用和時間不清楚,導致自家土地閑置,土地資源浪費,在土地流轉后,小農戶進城務工期間,對自家土地經營情況不能及時掌握,這也成為小農戶不愿流轉土地的原因。一方面,政府信息服務不到位,另一方面,當地互聯網信息平臺,小而分散,資源采集能力不足,信息呈現細碎化特征,對于土地流轉市場信息整合能力不高。導致小農戶沒有充分的了解當地家庭農場需要土地流轉的情況。海城市家庭農場互聯網技術人員由于缺乏專業技能,且服務內容只局限于土地流轉信息收集,信息,合同簽訂,民事糾紛等方面,土地流轉的質量和效益難以保障。
(三)缺乏互聯網技術應用人才海城市地域比較狹小,且經濟水平一般,一些高技術的人才,愿意在大城市工作,家庭農場的決策者,管理者都是農民,經營管理知識,農業經濟學知識的掌握,農產品營銷的能力不足,這就導致海城市的人才流失,高新技術很難傳播,海城市的人口老齡化嚴重,本身接觸高新技術的能力就弱,文化水平低,對互聯網,技術操作水平有限,僅僅停留在收發信息的層面,這是實現現代化發展的重要障礙,海城市缺乏應用互聯網技術招商引資的人才,對網站基本的設計與修復的專業人士,以及及時掌握市場信息,大數據探索的高學歷的人才,這將是海城市家庭農場發展的瓶頸,互聯網技術作為現代化信息傳播的重要媒介,在農產品的生產,銷售中起到關鍵作用,農民因為自身素質的局限,無法與互聯網融合,使農產品渠道狹窄,阻礙了海城市的農業發展水平的提升。
(四)缺乏資金支持家庭農場在經營過程中,需要流轉更多土地來擴大自身規模,雇傭周邊小農戶作為農忙期間的勞動力,同時家庭農場還需要改善基礎設施,不斷獲取市場信息,提高農產品生產水平,來提高銷售量。本身農業屬于弱質性產業,容易被自然災害影響,所以資金籌措是家庭農場在經營過程中的一大難題。現階段,海城市家庭農場主要通過自身務農收入來獲得資金,年銷售量在10萬-50萬元這個階層居多,對基礎設施購置和生產資料投入空間小。其次,家庭農場也向周邊小農戶借款,因為小農戶生產力水平低下,規模不足,機械化程度不高,收入也并不富裕。一些金融機構,因為不了解海城市家庭農場的經營情況,對家庭農場貸款償還能力,信譽未知,并且考慮到農業本身具有的弱質性,不愿意把資金借給家庭農場。家庭農場本身也缺乏有效的抵押手段,沒有固定資產。長期如此,家庭農場的農場主很難從互聯網技術平臺獲得市場信息,導致供給與需求間矛盾,不能保證農產品銷售的質量,很好地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大量外地的競爭者涌入,海城市容易缺乏競爭力,農場主在銷售農產品中承擔較大市場風險。
三、針對海城市家庭農場互聯網技術應用提出建議
(一)引進專業人才海城市家庭農場缺乏互聯網技術的人才,制約了家庭農場的現代化發展,海城市可以通過制定人才引進政策,吸引高校畢業生對家庭農場成員互聯網技術應用進行指導,對住房補助,子女的教育資金,適當采取優惠措施。互聯網技術人員要定期對家庭農場的農業生產者培訓,傳達先進的互聯網技術,教他們如何通過電商平臺去銷售農產品,開發并利用3S技術[2],對農產品的生長情況,大棚溫度進行檢測,減弱自然風險對海城市家庭農場收益的影響,培養家庭農場成員的現代化生產意識,提高海城市家庭農場的現代化發展水平。
(二)搭建土地流轉互聯網技術平臺發展家庭農場的首要前提是獲得集中連片的土地,來擴大機耕規模,目前,網上建立了很多互聯網信息技術平臺供各地方的土地流轉需要,采用B2C創新營銷模式,擴大土地流轉范圍,土地流轉不止局限于本村。根據互聯網技術平臺小農戶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家庭農場來流轉土地,在互聯網技術平臺上家庭農場可以標注土地租金,交易方式,付款方式,并給小農戶提供政策法律咨詢,農村地源信息整合,土地金融,土地評估,大數據服務等方面,對于有土地流轉需求的主體通過官網的信息,可以實時掌握相關信息,避免土地流轉信息不對稱問題,平臺也為小農戶和家庭農場提供多元化的土地流轉解決方案。小農戶與家庭農場可以通過談判簽約,在網上支付,并對土地使用情況進行實時監控,保證小農戶土地流轉的連續性和長期性,提高土地流轉的效率,為家庭農場生產經營提供保障。
(三)提高家庭農場的融資水平財政設立專項家庭農場發展資金,加強農村信用社對家庭農場的信貸支持,信用社放寬對家庭農場的貸款限制,降低貸款利率,實行差異性貸款模式,對于不同經營規模的家庭農場給予不同程度上的貸款限額,可以通過優惠貸款,專項資金,貼息貸款等方式支持家庭農場發展。政府應對相關法律進行修改,可以參考其他地區探索破解農產產權抵押難題的解決方案。比如,取消或者適當放寬對農村承包經營用地,宅基地的抵押限制,提高農村產權的流動性,建立農村產權市場,實現農村各類產權效用[3]。
(四)創新農產品網絡銷售方法海城市家庭農場農產品的銷售方式大多是現產現賣,銷售方法有局限,隨著電商平臺的發展,銷售渠道逐步拓寬,農場主可以通過預售的方法在網絡上進行銷售,這樣農場主可以在電商平臺上了解到消費者的需求,迅速準確了解到市場信息,又節省了交易成本,實現供給與需求的平衡,農場主可以對購買預售農產品的消費者優惠,增加消費者的購買力,提高家庭農場的經濟效益。
(五)建立農用設備共享平臺現階段海城市的家庭農場規模較小,經濟水平較差,農用設備購買成本較高,當地應該建立一個農用設備互聯網公用平臺[4],通過互聯網平臺,農場主可以看到,農用設備的需求信息,通過大數據信息,各自農場主分配好使用時間,此外該互聯網平臺擁有GPS系統,掌握現在農用設備的作業情況和作業地點,農場主可以每時每刻對農用設備監測,這樣提高了家庭農場受自然風險的影響,提高了農場抵御風險的能力,合理分配好農用設備的使用。
(六)運用互聯網技術提高家庭農場知名度海城市家庭農場應該提高品牌意識,提高農產品的競爭力,通過互聯網平臺對家庭農場生產的農產品進行介紹,例如拍視頻,后期剪輯,文字配圖等手段,讓消費者充分了解海城市家庭農場的經營情況和銷售的農產品種類,進而激發消費者的購買意愿,此外農場主應該提高農產品的品牌意識,充分認識到當地的特色,將特色農產品作為核心競爭力進行重點銷售,在互聯網平臺上具體說明,對農場環境拍攝,讓消費者對農產品的生長環境有一定認知,提高消費者的購買意愿。
參考文獻
[1]韓旭東,楊慧蓮,李艷,鄭風田.網絡銷售何以影響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品牌建設?——基于全國3360個家庭農場和種養大戶的實證研究[J].農林經濟管理學報,2018,17(05):495-507.
[2]馬建浦.通信技術在我國智慧林業建設中的應用[J].世界林業研究,2016,29(04):72-76.
[3]張正寶,欒香錄.我國家庭農場融資現狀及制約因素分析[J].農業經濟,2015(12):85-86.
[4]朱紅根,宋成校.互聯網使用對家庭農場勞動力資源配置的影響[J].農業技術經濟,2020(08):40-53.
作者:翟緒軍 王潤荻 單位:閩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