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產科床旁干預護理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本研究中的140例患者均為2013年5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產科分娩的產婦,均為單胎足月妊娠,均排除了合并精神系統疾病及妊娠期并發癥的可能。按隨機數字表法將這些產婦分為對照組和干預組,每組各70例患者。對照組產婦的年齡為21-37歲,平均年齡為(27.92±5.31)歲,其中有42例經陰道分娩的產婦,有28例經剖宮產分娩的產婦。干預組產婦的年齡為22-37歲,平均年齡為(28.02±5.34)歲,其中有25例經陰道分娩的產婦,45例經剖宮產分娩的產婦。兩組產婦的一般資料相比較,差異不顯著,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護理干預方法
為對照組產婦進行產后恢復情況的觀察、飲食護理、用藥護理、生活護理、圍產期健康教育等常規產科護理。為干預組患者在進行常規護理的基礎上施行母嬰床旁護理干預,主要內容包括:
①在產婦分娩后及時定期觀察其子宮復舊的情況。積極主動地與產婦進行交流,了解其實際需求。根據產婦的健康狀況及生活習慣為其制定科學的護理干預方案。對產婦進行圍產期健康宣教,使其全面地了解關于分娩的知識。指導其科學地進行產后母乳喂養。以視頻、宣傳冊及現場演示等方式幫助鞏固產婦及其家屬了解母乳喂養的方法。
②在專業營養師的指導下為產婦制定科學的飲食方案,鼓勵產婦早期下床進行適當的活動。
③在產婦分娩后加強對其腹部、乳房及手術切口的清潔護理。監督產婦為新生兒進行預防接種及沐浴清潔,在產婦分娩后第1d、第3d及時為其新生兒進行床旁疾病篩查。在產婦出院時,對其產后康復和嬰兒喂養等方面進行指導。
1.3觀察指標
①以自評抑郁量表(SDS)和自評焦慮量表(SAS)對兩組產婦的心理狀態進行評價;
②以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PSQI)對產婦的睡眠質量進行評價;
③采用我院護理部自擬的臨床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對兩組產婦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進行評價。在兩組產婦出院前向其發放該問卷,讓其自行勾選“非常滿意”、“滿意”及“不滿意”中任意一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非常滿意例數+滿意例數)/總例數]×100.00%。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Epidata3.04軟件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錄入、及邏輯糾錯,采用SPSS14.0軟件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處理。對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均數±標準差)表示。對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百分比(%)表示。檢驗水準為α=0.05。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產婦SDS評分、SAS評分及PSQI評分的比較
與進行護理干預前相比,兩組產婦在進行護理干預后SDS評分、SAS評分及PSQI評分均較優,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組產婦在進行護理干預后的SDS評分、SAS評分及PSQI評分均優于對照組產婦,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產婦護理滿意度的比較
在進行護理干預后,干預組產婦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產婦,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近年來,患者對醫護服務質量的要求明顯增高,開展臨床醫學服務的模式正在由傳統醫學模式轉變為社會醫學模式。臨床實踐證實,為產婦進行圍產期常規護理已無法滿足產婦及其家屬對護理服務質量的要求。為產婦進行床旁護理干預可滿足其心理需求,顯著提高其對分娩后自我保健方案的認知度,提高其為新生兒進行母乳喂養的幾率,加快其產后恢復的速度,保證其新生兒的健康成長。研究發現,為產婦進行床旁護理干預可顯著減輕或消除其負面心理,提高其產后的生活質量。在本研究中,與進行護理干預前相比,兩組產婦在進行護理干預后SDS評分、SAS評分及PSQI評分均較優,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組產婦在進行護理干預后的SDS評分、SAS評分及PSQI評分均優于對照組產婦,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0.05)。可見,為產婦進行床旁護理干預可顯著減輕其不良心理,延長其睡眠時間及睡眠效率。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在進行護理干預后,干預組產婦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產婦,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0.05)。可見,為產婦進行床旁護理干預可提高其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建立和諧的護患關系。總之,采用床旁護理模式為產婦進行護理干預可有效緩解其不良情緒,提高其睡眠質量及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此法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作者:葉若玲 單位:浙江省溫州市龍灣區海濱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