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傳統商業街的環境設計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建筑設計
先厘清旅游區傳統商業街中建筑的幾個概念。歷史建筑:是指有一定歷史、科學、藝術價值的,反映城市歷史風貌和地方特色的建(構)筑物。古建筑:沒有統一定義。一般是指古人遺留下來的具有較長歷史年代的寺、廟、殿、樓、塔、宮、陵等建筑。是研究古代社會政治經濟、文化藝術、宗教信仰的歷史資料,也是人類文化遺產的瑰寶。傳統建筑:主要指有一定歷史年代,以木結構坡頂建筑為主,以庭院為基本組合方式的建筑形式。少數如藏式碉樓建筑和西北窯洞建筑等,體現的是中國特有的建筑特征。旅游區傳統商業街一般會有很多需要整體保護的歷史建筑、古建筑、傳統建筑,整體保護就是把傳統商業街整個地段,包括建筑和周邊的自然生態環境、歷史環境、文化氛圍及周邊其它環境作為一個整體來保護。旅游區傳統商業街保護可以分為“核心保護區”“建設控制地帶”和“環境協調區”三種地段,針對不同地段采取不同的保護更新的方法和措施,這樣可以有重點、分步驟的確保建筑保護得到實施。對“核心保護區”應絕對保護,完全采用地方傳統建筑結構做法、構造做法、立面做法。“建設控制地帶”除主體結構可考慮現代做法外,其余均應為傳旅游區傳統商業街的環境設計統做法。“環境協調區”可少量采用現代建筑材料及現代施工方法,但需體現傳統的建筑立面特征,以達到保護傳統商業街整體風貌的效果。
二、地面設計
旅游區傳統商業街道地面設計一般要根據功能的需求,體現傳統商業街的文化性,對街道地面材料、結構、構造等進行設計改造,以提供有一定強度、耐磨、防滑的地面。傳統商業街由于處于特殊的傳統風貌區域內,路面面層應采用當地的傳統材料,通常為石板或青磚鋪砌,看上去古老而親切,與整個建筑環境相配合會產生很好的傳統街道景觀效果。對旅游區傳統商業街原有保存相對完好的石板或青磚路應稍加修繕并保留,石板路溜圓的棱角顯示者歲月的滄桑,石板可以采用長方形、方形、三角形、梯形等,青磚應定制,并且與原青磚色彩、質地、規格相仿。主要街道應考慮排水系統,排水篦子用石雕刻或青磚壘砌而成,古樸大方。兩旁的建筑店面可設門檻或設石臺階,高矮及踏步數應隨意自然。對改造街道的地面鋪裝應透出人工工藝痕跡,不應過于規整,在地面設計時,不提倡采用現代景觀設計手法,將多種建筑鋪裝材料進行規整的構成拼貼,嚴禁使用現代混凝土和瀝青黑化路面。旅游區傳統商業街街道地面采用一塊板型式,橫向斷面不設路沿石,不分機動車道和人行道。
三、空間設計
空間設計時按照人的視覺感受,建筑高度H與街道寬度D比在H:D=0.5時有開敞感;在H:D=1時開始有親切舒服感;在H:D=2以上則有壓迫感。傳統商業街建筑高度與街道寬度之比根據各地實際情況H:D應控制在1~1.5左右為最佳。旅游區街道空間設計應注意空間序列的設計,收放有序,有主有次。傳統商業街的廣場和十字街空間應有一定的圍合感,并且應有足夠的場地供交通、市集、交易需要。旅游區傳統商業街街道空間設計應注意軸線的運用,包括嚴謹的視覺軸線和自由活潑的活動軸線。在滿足街道功能的基礎上,沿著軸線形成點、線、面結合的優美空間效果。
四、市政設施設計
旅游區傳統商業街應完善給排水、電力電訊、供暖動力等市政管網設施,保障居民的用電用水安全和擁有必要的衛生設施。所有管線應該地下化,結合建筑立面改造將電、水表全部入室或入箱并統一安排位置,空調室外機、變壓器和垃圾收集站也應統一設計安排,采用傳統材料和傳統外觀風格進行裝飾。污水排放可根據實際情況采用雨污分流或截流式雨污合流體制,雨水可就近排放,禁止直接將未經處理的生活污水直接排入自然水體。排水設施蓋板的材料和制作工藝應手工化,避免工業化痕跡。應設置公共廁所,服務半徑以250米為宜,可獨立設置或附屬于其它主體建筑。應采用傳統建筑風格,并設立清晰的指示標志。
五、休閑設施設計
旅游區傳統商業街休閑設施包括人們聊天、游戲、交往、觀景、交易、歇腳時必不可少的服務設施,是商業街環境重要的組成部分,如坐具、兒童游樂設施和健身器材等。休閑設施應進行專門設計,主要采用木質和石材為材料,如為金屬材料可以考慮用銅或仿青銅樣式。休閑設施最好放置于場地比較寬敞的廣場或街道局部凹入段,數量不宜過多,可以結合當地的傳統游戲方式設置。
六、小品設計
旅游區傳統商業街小品包括牌坊、景墻、指示牌、雕塑、水池、郵筒、垃圾箱等。牌坊、景墻、雕塑設計應有一定的人文象征意義,通常位于入口、廣場、十字街等街道空間重點部位。水池宜自然一些,不宜采用噴泉水池。垃圾箱則根據實際情況每50~150米設一個。牌坊、景墻、指示牌、雕塑、水池、郵筒、垃圾箱等設計應采用當地傳統材料和與傳統風格協調的外觀樣式,在色彩、體量、尺度、題材、藝術特征等方面應精心設計,使其與整體環境協調統一。
七、水街景觀設計
旅游區傳統商業街多沿河道交通發展起來,隨著陸路交通的發展,河道交通功能已經退化,但水街卻成為商業街的獨特景觀而保留下來。旅游區傳統商業街應充分挖掘“水”環境中的獨特的自然景觀和生活特征。保護更新中嚴禁生活污水排入河道,確保水體清潔,可以考慮種植浮萍或睡蓮等水生植物和放養可供觀賞的金魚和鯉魚等,使水街景觀生態化。水體駁岸材料盡量選用當地傳統石材,構造做法及岸線安排應盡量自然,體現傳統特色。為體現人的“親水性”和水街生活特征,每隔一定距離可以考慮設置踏步下到水面,滿足居民必要的生活洗刷需要。水街兩側建筑盡量采用主立面面對水街,建筑應流出3~5米的岸邊空間,提倡建筑采用騎樓方式,建筑層數以兩到三層為主,以增加街道空間的層次感。在滿足安全的情況下提倡設置水街旅游項目,對游船數量進行限制。游船采用傳統小木船,禁止機動船進入水街水域。游船應由當地居民經營,對經營者進行必要的安全、導游、乘劃技術的培訓,以提高當地居民的收入水平。
八、廣告標識設計
旅游區傳統商業街廣告條幅除匾額外大都為豎向,匾額題字應依傳統書寫習慣從右到左。原因有三:其一,中國古時書寫及閱讀習慣使然。其二,豎掛與中國傳統橫向建筑群形成對比,既豐富視覺效果又突出廣告性。其三,多以布匹做材料,挑出的幌子軟、輕、窄,豎掛后本身很舒展,不會卷起來影響廣告效果。傳統商業街店招應納入規范管理,店招位置為一層檐口下面,材料可以有一定的靈活性,提倡采用布匹綢緞,可以懸挑出街面,懸挑長度小于2米,版面字體設計應有人文特色,嚴禁建筑墻面張貼和跨街橫拉店招廣告。標識設施包括門牌號、指示牌、交通標志等。交通標志的設置應遵守國家法律法規,由交通交警部門會同商業街管理部門共同商議設置,設置應本著精致、大方、統一的原則,避免雜亂而影響效果。門牌號和指示牌等應統一格式,提倡用木質材料,并采用傳統建筑外觀形式和施工工藝。可以考慮進行街區形象系統的整體設計,形成有歷史感和地方特色的統一標識系統。
九、夜景亮化設計
旅游區傳統商業街應進行夜景亮化設計,路燈照明應以不破壞現有環境氛圍為原則,材料可為木質、銅質或鐵質,顏色為木紋色、黑色或仿青銅色,高度及投射角符合人及街道尺度,高度一般為2.2~2.8米左右,間距為12~18米一盞。路燈造型以簡潔為主,可結合石制、木制燈龕布置。設置裝飾照明,在綠化、坡道、臺階處、橋面處可設置0.9米以下高度庭院燈或地燈,材料為木質、銅質或鐵質,顏色為木紋色、黑色或仿青銅色。根據豐富的屋頂天際線設置輪廓燈照明,慎用或少用投光燈、泛光燈等大范圍的照明工具,以免破壞夜間古街的幽靜效果。旅游區傳統商業街的環境設計涉及的行業和專業比較多,需要政府和各參與方的各專業的設計師、工程師密切配合,以人為本、積極搭建公眾參與的多樣平臺,謀求原住民的參與、協助和支持,尊重原住民的意愿和合法權益,保持原汁原味的傳統商業街氛圍,為游客休閑旅游創造獨特的文化體驗。
作者:姚洪文 單位:上海林博建筑規劃設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