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核心素養與高中語文閱讀課堂的創建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閱讀作為高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發展學生綜合能力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要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就要重視閱讀活動。
1.注重朗誦,培養審美鑒賞與創造能力
要想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首先,要讓學生熱愛祖國文字,發展學生的民族性。并且,高中生正處于人生觀、價值觀形成和發展階段。所以,讓學生愛上漢字,體會到漢字的魅力是語文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教師要采取多樣化的形式,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讓學生發現漢字的美。古詩詞、文言文中都蘊含著傳統文化的美感。因此,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引導學生發現教材文本的節奏美、語言美、情感美和意境美。朗誦恰好能滿足語文閱讀教學的這種需求。并且朗誦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占據關鍵地位。朗誦是一門藝術,學生在朗誦過程中能夠收獲極強的審美享受。所謂朗誦,實際上指的就是大聲地朗讀文學作品,將作者的思想感情表達出來。也就是說,學生在朗誦過程中不僅能加深對于文本內容的理解,還能體會到朗誦內容中蘊含的情感和意境。所以,教師要注重朗誦活動的創建,發展學生的審美鑒賞與創造能力,為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礎。比如,在《歸去來兮辭》教學過程中,為了讓學生感受到作者不與世俗同流合污堅決歸隱田園的精神,培養學生鑒賞古詩文的能力,筆者要求學生利用辭的體例和押韻的特點朗誦全文。并且,筆者明確提出朗讀的要求:要讀出語調、讀出語氣、讀出語速、讀出語頓、讀出語意。首先,筆者引導學生查詢了《歸去來兮辭》中的生字詞,理解了其中字詞的含義。其次,學生結合注釋翻譯了全文,并且,在不懂的地方做好了標記。這就為朗讀活動的開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然后,筆者指導學生找出所有押韻的字,同時,在押韻的地方做出標記。學生在反復朗讀的過程中體會到段落間的層次。而且,大部分學生都是按照三拍節奏讀的,這就表明學生已經掌握了《歸去來兮辭》的節奏。最后,學生在朗讀環節分析了個別字詞和句子,審美能力和創新意識自然能有所增強。
2.指導技巧,發展語言構建與運用能力
培養學生的語言構建與運動能力是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也是閱讀教學的終極追求。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發現,一些教師過于關注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把握,忽視閱讀技巧的指導及學生語言能力的發展。要想發展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就要將閱讀教學重點放在語言文字運用方面,引導學生掌握閱讀技巧,使學生自主分析和感受文字表達的精準,感受文字表達的精彩,從而幫助學生掌握文字表達的精妙,發展學生在語言文字表達方面的智慧。同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從文本語言文字出發,帶領學生深入分析和解讀文本內容,使學生在詞句、句式、段落、篇章的布局中發現語言文字的奧秘,學會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此外,教師還要指導學生分析文本的表達方法,讓學生將目光聚焦到文章的細節描寫、環境描寫等部分,總結語言文字運用規律,使學生充分了解和掌握語言運用精妙之處。比如,在《裝在套子里的人》教學過程中,為了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讓學生能夠針對課文內容發表看法,筆者在教學過程中首先要求學生自主閱讀全文,并且讓學生探究和分析以下幾個問題:這是誰的葬禮?人們稱他作什么?人們為什么叫他“裝在套子里的人”?這個裝在套子里的人對周圍的人們有什么影響?幸運的是,別里科夫終于死了,大家有什么感覺?為什么一個禮拜沒完,生活又恢復了舊樣子呢?學生要想回答這些問題,必須深入閱讀文本,同時,還需要學生通過文本閱讀產生理解,并且結合時代背景分析產生這種問題的原因。有的學生提到沙皇專制制度沒有被推翻,那么生活就還是老樣子。從學生的回答能夠看出,經過思考和探究之后,學生理解了沙皇專制統治不推翻,腐朽思想不鏟除,就永遠存在別里科夫這樣的人物,生活就不可能自由快活,必須從根本上推翻沙皇腐朽反動的統治的道理。最后,筆者要求學生分析文中有代表性的句子,要求學生思考問題:如果忽略沙皇統治的背景,文中“套子”又能夠給人怎樣的啟示?有的學生就提到了套子是嫉妒、自私、虛榮等一切負面心理。可見,在筆者的引導下,學生已經掌握了閱讀文本、把握關鍵句子的閱讀技巧。此外,學生在表達觀點的同時,語言能力和表達能力也有了一定的發展。
3.培養習慣,加強學生思維發展與提升
一個人的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好像大地失去了陽光。對于高中階段學生來說,良好的閱讀習慣培養是非常重要的。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養成愛讀書、讀好書的良好習慣。同時,教師要從教學內容出發為學生布置合理的預習任務,讓學生在搜集和查詢資料的過程中了解更多的文化知識,從而使學生養成不懂就問、不會就差查的良好行為習慣。同時,教師要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掌握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也就是說,教師要引導學生用自身智慧和生活經驗閱讀文本,讓學生從文章中獲得一定的體驗,同時,生成主觀想法和觀點。只有在這樣的形式下,學生的閱讀活動才是有效的。此外,教師還要拓展學生閱讀的空間,倡導學生自由閱讀。當然,教師也要發揮引導作用,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積極體驗,從而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態度和價值觀念,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與提升。比如,在教學《中國建筑的特征》的過程中,為了讓學生體會中國建筑的特征,筆者在教學過程中給學生布置了預習任務,要求學生查詢和收集有關中國建筑物的資料,使學生提前了解和掌握關于中國建筑物的知識。接著,筆者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了典型的中國建筑,要求學生結合課文內容分析立體的構成部分、平面布局的形式、結構的方法、斗拱的作用、舉架的作用及屋頂、著色、裝飾、用材等方面的特點。學生不僅要生動形象地描述相關知識,還要實現理論層面的相關解釋,按照從總體到結構到外部的順序說明。在這樣的閱讀過程中,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自然有所發展。最后,筆者帶領學生深入分析和研究以下幾個問題:為什么房屋或庭院的平面布置往往左右均齊勻稱?為什么主要的房屋一般采取向南的方向?為什么一般房屋的窗戶往東開?大建筑屋身的主要顏色為什么是朱紅色?學生必須深入研究和分析文本,才能得到這些問題的答案。在筆者設計的教學活動中,學生需要搜集資料,自主了解中國建筑相關知識,并且,在閱讀活動中從整體入手分析中國建筑的特點,還要鉆研文本回答細節方面的問題。學生就能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此外,學生在分析和完成這些任務的過程中思維能力有了發展和提高。
4.課外拓展,實現傳統文化傳承與理解
傳統經典文化是中華民族傳承數千年的重要載體。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要將課外閱讀活動作為語文閱讀教學的拓展和延伸,組織豐富多彩的課外閱讀活動,使學生掌握中華民族傳統精神,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理解。當代社會,大部分學生對于中國傳統文化的理解和認知都是不夠的。如果單純依靠教材中的知識,就無法從根本上實現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理解。因此,教師要從教學內容出發進行課外拓展活動,讓學生在課外書籍的閱讀中加深對教材課文知識的理解和傳統文化的認知。比如,在教學《林教頭風雪山神廟》的過程中,為了讓學生理解古典小說的特點,了解本文的社會意義,用歷史的眼光看待問題,筆者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讓學生閱讀本篇課文,還實現從課內到課外的拓展,要求學生閱讀《水滸傳》。同時,筆者提出問題:在閱讀《水滸傳》的過程中,你體會到了怎樣的情感?你能夠從中學到什么?你最喜歡哪個人物,為什么?實際上,《水滸傳》中很多人物身上都蘊含著中華民族的優良品質。學生在閱讀文本的過程中感受到武松的勇敢、忠義,魯智深的機智、聰明。也就是說,有效的課外閱讀活動的施行,不僅能夠增強學生對本文內容的理解和把握,還能夠實現傳統文化的傳承,加深學生對于中華民族傳統精神的理解,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態度和價值觀念。同時,學生在閱讀《水滸傳》的過程中了解作者當時的背景和寫出這本小說的原因。可見,要想發展學生的語文素養,實現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理解,課外拓展活動的開展是非常重要的。總之,要想發展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必須重視閱讀課堂創建。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要從學生興趣和學習狀況出發,注重朗誦活動的創建,培養學生的審美鑒賞與創造能力。同時,教師要指導學生掌握一定的閱讀技巧,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發展學生的語言構建與運用能力,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與提升。此外,教師要實現課外閱讀活動的創建,增強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和認知,實現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理解。
參考文獻:
[1]李烈春.試論高中語文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J].課程教育研究,2018(43):52.
[2]陳濤,鞏道坤.基于核心素養的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策略探究[J].現代教育,2018(09):52-53.
作者:柴柏清 單位:民樂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