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電子商務在農業建設中的應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當前存在的主要問題
1.購買者——買方擬明確以組織機構代碼為標識的法人及以身份證為標識的自然人為主體的購買者,建立網上可查詢的買方信用數據庫,記錄買方的網上交易次數、交易活躍度、付款速度、交易成功率等信息,供賣方查詢買方信用狀況、資金狀況等信息,以此判斷交易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2.供應者——賣方擬明確以組織機構代碼為標識的法人及以身份證為標識的自然人為主體的銷售者,建立網上可查詢的賣方信用數據庫,記錄賣方產品質量、信用狀況、近期交易情況、發貨速度、售后服務質量等信息,供買方判斷賣方的誠信度,增加交易的安全性。
3.可持續的農產品追溯物流雖然只是若干環節的一部分,但往往是商品和服務價值的最終體現,擬建立以物品編碼為基礎的農產品追溯技術。
4.電子商務的信用評價及認證擬建立非盈利性的電子商務交易第三方涉信評估及認證中心,使網上交易的各方能夠相互確認身份,提高交易雙方的信用度。
二、面向農業領域的電子商務平臺探索角度
從質監視角來看,可通過以組織機構代碼、物品編碼、標準技術為依托的研究,綜合運用企業質量檔案和質量信用信息數據,解決電子商務運行中的企業質量信用的問題,推動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相關企業的有序、誠信經營。
1.提供平臺運行大環境。擬依托組織機構代碼、物品編碼、標準文獻技術的拓展運用,提供建設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順利運行的大環境。
2.探索完善電子商務業務流程。通過法人基礎信息庫的運用,為電子政務和電子商務構建科學有效的宏觀信息結構提供重要的基礎信息保障,向企業和社會其他非政府機構開放法人基礎信息庫,促使得電子政務與電子商務能夠實現無縫隙鏈接,為政府和企業開展信息網絡條件下的業務流程再造提供了有效的工具。
三、對策建議
根據國務院提出的以組織機構代碼和個人身份證為基礎的誠信體系建設,結合安徽省在農業信息化“十二五”發展規劃中提出的建設有安徽特色的農業電子商務平臺,是發展安徽省農業產業的必由之路。對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的政策建議如下:
1.加大政府投入和政策扶持,為電子商務提供保障政府的支持在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中的主導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是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的根本保障。政府在電子商務建設的規劃和宏觀管理中發揮著主導作用,應立足于農村實際,給予必要的政策鼓勵和資金支持,促進、管理、協調農產品電子商務的建設,制定出農業信息化與電子商務建設的標準和規劃,促進農產品電子商務的健康發展。
2.加強信息化設施建設和提升交易主體的綜合素質安徽省農村的網絡建設是落后的,無法滿足信息技術的要求。政府要加大投入,積極扶持信息化建設,加強農業信息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建立信息服務網絡,開辟信息溝通渠道,構建預警監管系統,規范市場行為。同時,在普及科學文化知識的基礎上,成立電子商務培訓學校,針對農民、企業等主要交易主體開展電子商務知識的專項培訓,提升交易主體的綜合素質。
3.加快電子商務誠信體系的建設電子商務誠信體系的建設是一項龐大而復雜的系統工程,必須各方通力合作,以道德為支撐,以法律為保障。政府要明確電子商務經營主體的信用管理責任,加強指導,強化企業自律,結合社會監督,充分發揮社會輿論和消費者對電子商務經營主體的監督作用。堅持誠信褒獎與失信懲戒的原則,并將此錄入誠信檔案系統,鼓勵和引導電子商務經營主體重視和培育誠信形象。
4.加快安徽省農產品企業的質量信用等級評價方法的建立安徽省農產品企業的質量信用等級評價方法的建立是農產品企業質量信譽等級制度形成的必備條件。政府要加強法律法規建設,引導企業信守質量信譽,推進企業質量誠信自律機制的形成,切實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充分整合和利用各種資源,形成信息收集隊伍、專家分析研究隊伍以及多位一體的、科學的質量信用評估流程。
四、結論
全球范圍內已然形成利用網絡進行商業活動的經營模式。面向農業領域,探索依托質監系統行政資源——組織機構代碼、物品編碼、標準文獻技術等,在解決企業質量誠信關鍵點的基礎上,建設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可有效推動農業領域電子商務平臺的蓬勃發展。
作者:范文躍 李婷婷 單位:安徽省標準化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