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傳統工藝美術在文創產品中應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如今,社會經濟快速發展,文化不斷融合,人們的審美需求也有了很大的轉變,傳統工藝美術一定程度上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工藝美術是致力于對生活用品實現藝術美觀處理以及提升生活環境格調的造型藝術形式,其特質在于實現了物質生成同藝術審美的深度融合,并在這一過程之中注重凸顯器物的實用性,彰顯出器物的藝術性。因此,可以將傳統工藝美術應用于文創產品中,使傳統工藝美術精湛的技術、深厚的文化底蘊通過文創產品更好地得以傳達。
關鍵詞:傳統工藝美術;文創產品;泰山景區;旅游紀念品
文創產品是文化的物態化表現形式,即,設計人員由文化資源當中發覺以及獲取設計靈感,依托自身對于藝術的理解,秉承自身的美學敏銳度,運用創意將文化要素融入于產品設計之中,由此確保所設計的文創產品實現了對社會公眾審美訴求滿足。雅斯貝爾斯在其所闡述的“軸心時代”理論中做出了這樣的論斷,其認為:當文明發展到特定的階段,其已經無法憑借自身實現更進一步的發展,唯有實現對其他文明的借鑒以及參考,方才能夠讓自身獲得全新的增長空間。如若不然,則將會導致文明陷入發展的瓶頸,并會逐漸衰落。通過推動工藝美術同文創產品的結合,將確保設計人員在進行文創產品設計過程之中由工藝美術領域獲得靈感以及全新的設計思路,并依托工藝美術藝術實現對文創產業鏈的系統化構建,進而達到對傳統文化有效傳承與弘揚的目的。同時,依托工藝美術藝術同文創產品的結合,將確保文創產品能夠得到現代社會公眾的認可與接受,從而讓作為傳統民族藝術的工藝美術再次綻放華彩[1]。
一、中國傳統工藝美術的現狀
(一)中國傳統工藝美術的價值
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和藝術文化,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流傳下來了諸多優秀的、精湛的傳統工藝美術技藝,具有非常高的口碑,又獨具地方魅力。時至今日,各個朝代的傳統工藝品在歷史研究價值和收藏價值上口碑都很高[2]。
(二)中國傳統工藝美術發展現狀
如今,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進步,智能產品的不斷更新迭代,傳統工藝美術的發展面臨著尷尬的境地。一些傳統工藝美術技術難度較大,耗時耗力,與現代審美存在一定的錯位,缺乏與時俱進的活力,因此在發展過程中面臨著一定的挑戰。
(三)中國傳統工藝美術的發展與創新
從發展的角度來看,作為傳統的工藝美術藝術必須注重對現代技術手段的引入與應用,設計人員亦需要突破傳統設計理念的束縛,緊跟時代發展的脈搏,形成全新的、契合現代社會公眾審美觀的現代設計理念,唯有如此,方才能夠確保文創產品的附加值獲得顯著的提高。
1.產品的創新是建立在對傳統工藝優點的基礎之上,對傳統的設計模式加以突破,設計人員結合符合現代社會公眾的審美觀實現對文創產品的創意設計。可以說,設計人員秉承全新的設計理念實現對文創產品的設計,不但符合時代進步的潮流,同時亦能夠實現對工藝美術藝術的有效推動。
2.技法的創新要求設計人員在領悟傳統技法的同時,對傳統技法當中精妙之處加以掌握,同時亦應當借助現代技術手段對傳統工藝美術技法實現推陳出新,這樣方才能夠實現社會化協作。
3.材料的創新要求設計人員
在充分了解傳統工藝美術品制作材料的基礎之上,了解新型材料,并能夠在對文創產品的設計以及研發過程之中逐漸探索出經濟成本低、節能環保的材料,如此將會讓工藝美術藝術獲得更好地發展。
4.功能的創新要求設計人員
在對文創產品進行設計以及研發的過程之中,不光應當注重對文創產品觀賞性的把握,同時亦應當注重把握工藝美術品實用性這一特點,結合外部環境的變化以及時代審美觀的變化,為文創產品賦予全新的功能內涵[3]。
二、傳統工藝美術在文創產品設計當中的發展優勢
傳統工藝美術在文創產品設計中有著非常獨特的發展優勢,具體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分析。
(一)傳統工藝美術能夠借助特殊的美學造型展現獨特的審美旨趣,表現出人們內心情感從中華民族工藝美術藝術的發展來看,其在歷史演進的過程之中發揮著造物的功能,無論是歷史上的彩陶藝術,漆器文化、瓷器文化、家具文化等,均為工藝美術藝術造物功能的體現。可以說,前述藝術表現形式不但讓傳統的中華民族器物彰顯出優質的使用價值,同時亦借助特殊的美學造型顯示出獨特的審美旨趣。工藝美術藝術能夠表現出社會公眾對于內心情感與物質載體的藝術美學期盼,實現了人工技藝同造化的有機融合,表現出天工、地勢和人和三者的統一,可以說,此種藝術乃是受人文思想持續影響所得以積淀生成的[4]。
(二)傳統工藝美術具有獨特的區域性特征,能夠提升文創產品設計的影響力工藝美術藝術在其發展過程之中,同經濟、社會、技術、地理以及民俗等要素存在直接的關聯,同時,此種藝術在發展之中亦依托兩種條件:1.工藝美術作品的制作材料多為設計人員的就地取材。2.農業經濟是中華民族歷史發展當中的主要經濟模式,由此使得民族手工業成為極其關鍵的生產力。在社會實踐的進程當中,工藝美術藝術經過一代又一代的匠人的傳承得以發展、存續至今。工藝美術藝術在技藝層面表現出顯著的地域性特質,形成此種特質的原因即在于此種技藝的傳承以及發展過程之中表現出務實、勤勉等諸多特點。作為工藝美術作品而言,其唯有具備了鮮明的個性化特征,方才能夠吸引社會公眾的關注,引發社會公眾的購買與使用熱情。在特點鮮明的工藝美術作品在社會公眾心目當中形成深刻的感官印象之后,其影響力將得到顯著提升[5]。
(三)傳統工藝美術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有利于促進文創產品現代性與傳統性的融合在工藝美術藝術當中,一些要素為肉眼可以看到或者感官可以感知的物質內容,另一些要素則是制作者在制作工藝美術作品當中所使用的技法。作為手工藝者而言,其在社會發展過程之中承擔著極其關鍵的生產任務,所使用的技藝乃是集體性意識的體現。中華民族工藝美術作品在發展以及傳承的過程之中顯現出極為鮮明的中華傳統文化特質、承載了極其厚重的傳統文化內涵。在社會公眾賞析優秀的民族工藝美術作品時,能夠看出這些作品所帶有的人文特質以及時代烙印。任何一個民族在發展過程之中所形成的文化,將讓后世的民眾對其產生強烈的認同感,這亦是傳統文化得以傳承并發展至今的原因所在。因此,設計人員在進行文創產品的設計以及研發過程之中,應當把握好工藝美術藝術的前述特點,并將之在設計之中發揚光大[6]。
三、傳統工藝美術在文創產品中的應用——以泰山風景區為例
泰山作為中國的五岳之首,其核心價值在于其所彰顯和代表的人文生態性。設計人員應當對泰山文化加以深入的鉆研與了解,以便在此基礎之上設計出能夠同泰山文化有機融合的文創產品,以此實現文化產業同旅游業的雙重獲利。有鑒于此,設計人員應當從泰山文化之中發掘文創產品設計素材、獲取設計靈感,確保所設計的文創產品能夠實現對泰山文化的有效承載[7]。舉例而言,山東泰安地區的剪紙文化、皮影戲、石刻書法等,均為該地較為著名的文化元素,這些設計元素均應當成為文創產品設計人員的取材范圍,以此來突顯出所設計與研發的文創產品的泰山文化特質,同時,亦能夠依托這些極具泰山文化特質的文創產品實現對泰山文化影響力的擴容,從而帶動泰山風景區旅游業的發展。
(一)雕刻工藝在文創產品中的應用
泰山地區的石刻文化、碑碣文化,融合了書法藝術和工藝美術藝術,堪稱是中華民族書法藝術以及石刻藝術的寶庫。泰山是中國書法名山,有1800多處石刻,作為工藝美術設計人員而言,應當遴選如意、龍等字體作為工藝美術作品的設計素材,以此來承載吉祥之意,并借助印染與刺繡等工藝,讓工藝美術作品的藝術性得到凸顯、商業性得到保障[8]。泰安地區的刻瓷藝術歷史悠久,遠近聞名,此種藝術乃是藝術家依托自身的技藝與功底,借助金剛石筆在陶瓷雕刻出各類精美的圖案。泰安刻瓷藝術是對刻石文化的傳承和創新。泰山墨玉和泰山石遠近聞名,泰山石敢當已成為一種文化符號,藝術家在借助山石雕刻作品的過程之中,需要秉承就地取材、因材施藝的原則。玉雕石刻需要藝術家借助刀、鑿等工具,并采取不同的手法將各具形態的山石與玉石打鑿成所預想的形態[9]。
(二)陶瓷工藝在文創產品中的應用
1.注重對視覺元素同符號的提煉
從目前陶瓷設計行業的情況來看,相當一部分設計人員在對陶瓷作品進行設計時,均會對傳統陶瓷工藝制品的造型與圖案進行刻意的模仿,如借助對傳統陶瓷工藝制品之上的花紋的復制和照搬,不過這樣一來,其所設計的陶瓷制品缺少神韻和靈氣,文化內涵也不夠深厚。有鑒于此,設計人員應當對陶瓷文物的設計與制作精髓加以分析和把握,并研究與分析優秀陶瓷工藝制品對于花紋、圖案以及色彩的使用技巧,以此來豐富自身的設計與創作思路,如此方才可以實現設計創新[10]。
2.注重對文化底蘊的深度發掘,以此實現對文創產品藝術格調的提升
泰山岱廟的館藏文物中,陶瓷工藝品設計精美、器型獨特,如何讓文物“活起來”是一個重大課題。設計人員在對陶瓷創意產品進行設計以及研發的過程之中,必須充分認識到創新的重要性,特別是要把握好陶瓷文創產品的外形設計以及花紋設計,并盡可能地借助精巧的設計突顯出文創產品的文化內涵。因此,設計人員應當注重發掘和提升陶瓷文創產品的文化內涵,賦予文創產品以靈魂,以此讓消費者從中感受到文創產品的價值所在。同時,設計人員應當洞悉各類陶瓷文物當中的花紋、形狀的時代特質,以此來明確自身的陶瓷文創產品設計方向。
3.注重對種類的拓展,突出文創產品的實用性
在普通公眾的眼中,陶瓷文創產品多為諸如花瓶一類的生活器物,不過實際上并非如此。當前相當一部分設計人員在對陶瓷文創產品進行創新設計的過程之中,會在充分考慮和把握消費者使用訴求的基礎之上,結合陶瓷制品的特點,打磨出大量精美的陶瓷文創產品,諸如陶瓷燈具等。在設計的過程之中,設計人員亦應當思考對陶瓷文創產品外延的擴大,如結合女性愛美的特點,設計和研發陶瓷戒指、陶瓷頭飾等。
(三)剪紙在文化創意產品設計中的具體應用
剪紙藝術乃是中華民族的傳統工藝美術藝術之一,其發展歷史久遠。泰山剪紙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剪紙藝術的形象生動,圖案與人物更具形態、栩栩如生,不但能夠裝點生活場景,同時亦具有實用價值,因而得到社會公眾的普遍歡迎。在泰山地區,剪紙藝術極其興盛,當地的民眾在重大節日或者喜慶的日子中,均會借助剪紙藝術來裝點自身的居所,由此營造出一種歡樂、祥和、吉祥、如意的氛圍。在以往,從事剪紙藝術的人員除去少量民間剪紙藝人之外,多為農村地區的家庭婦女,所創作的題材或者是吉祥之物,或者是神祇偶像,這些剪紙藝術作品散發出濃郁的地方文化氣息。在新中國成立之后,剪紙藝術超越了以往裝飾的范疇,逐漸發展成為獨立的藝術門類。泰山地區的剪紙藝術從業人員通常將泰山的風景作為剪紙創作題材,以此實現了泰山文化的傳頌與謳歌。
1.剪紙圖形的應用要點概述
從剪紙圖形的空間構成情況來看,其乃是塊、面、線條等結合而成,表現出獨特的空間構圖特點。剪紙藝術從業人員所使用的創作素材為紙張,故而決定了剪紙藝術平面性這一特質,在創作過程之中,剪紙藝術從業人員必須通過對圖形的設計與使用來實現對自身創作理念以及創作思維的外部表達。通常情況下,剪紙藝術從業人員會在剪紙創作的過程之中突破平面的局囿,進而達成在平面空間之中展現出不同維度對象的藝術效果。剪紙藝術作品表現出高度的概括性,這種特性使得觀眾能夠在賞析圖形的過程之中形成聯想。同時,剪紙藝術作品通常承載了深刻的內涵,能夠展現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于文創產品設計人員而言,其在借助剪紙藝術實現文創產品的設計以及研發過程之中,應當善于使用剪紙藝術的各類技法,諸如對稱、重復、發射、平衡等,同時,借助對圖形的夸張化處理,提升圖形的視覺沖擊力。
2.剪紙色彩的應用要點概述
從消費者的視角來看,產品所使用的色彩將會決定其對產品產生的第一感官印象。剪紙藝術亦十分強調對于色彩的使用,原因在于,精巧的色彩搭配與運用,將賦予剪紙藝術作品更為深厚的內涵。通常情況下,剪紙藝術從業人員習慣于使用較為明快的色彩用于布局,并且強調在整體的色彩運用過程之中達到簡中求繁的藝術效果。一般而言,剪紙藝術從業人員較少借助相近的色彩進行構圖,并會十分關注色彩的分配比例,由此使得剪紙藝術品較少出現大面積單色塊面的情形。文創產品設計人員在借助剪紙藝術進行文創產品設計的過程之中,應當嘗試實現對色彩的創新,如可以嘗試借助對比色的運用,實現對文創產品主題的強化與凸顯,并達到提升文創產品視覺沖擊力的目的。
3.剪紙技法的應用要點概述
從剪紙藝術的創作技法來看,主要為鏤空技法。由此可以將剪紙藝術形容為鏤空藝術,此種藝術作品可以讓觀者產生視覺透空的感覺。在進行創作過程之中,需要做到線線相連,不得中斷,如若出現斷連的情況,將直接破壞作品的完整性。當下一個時期,鏤空技法已經在諸多領域之中得到了應用,如燈飾、家具等。文創產品設計人員在借助剪紙技法進行文創產品設計以及研發的過程之中,必須把握好陰刻與陽刻手法的使用要點,以便能夠借助虛實結合的方式讓文創產品生成視覺層次感,并讓文創產品的畫面布局表現得主次分明,增強文創產品的藝術設計效果,確保觀眾獲得更為優質的視覺體驗。
四、結語
本文中,筆者從中國傳統工藝美術的現狀入手,分析了傳統工業美術在文創產品設計當中的發展優勢,并以泰山風景區為例,談了傳統工藝美術在文創產品中的應用策略。任何一種藝術形式要得到很好的傳承,就必須要與時俱進,緊跟時代的步伐,不斷與新時代產生呼應。泰山工藝美術與文創產品開發相融合,既是對傳統工藝美術的傳承,也是對文創產業創新發展的推動,不僅對于建立泰山工藝美術持續發展的保護機制具有重要意義,對良好城市文化生態的形成,傳播泰山的優秀歷史文化,提升山東地域形象都具有重要意義。
作者:范宏亮 張進 單位:泰山風景名勝區管理委員會 泰山馮玉祥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