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初中美術課素描靜物教學策略淺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初中階段的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自主思維意識,教師應注意培養學生的美術審美素養及繪畫技能,這可以為學生的綜合化發展做好鋪墊。靜物素描是對學生美術表現力進行提升的基礎環節,是學生學好美術知識的前提依據,也可以為學生的美術技能提升堅實的基礎。文章主要分析闡述在初中美術課堂教學環節,如何通過素描靜物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以供廣大教師參考。
關鍵詞:靜物素描;美術課;初中教學;美術素養
靜物素描是美術教學的基礎內容,也是美術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在初中美術新課程改革大背景下,教師應注意創新教學手段,通過素描靜物的方式提高學生學習美術基礎知識的能力,培養學生的美術學習興趣,同時促進學生美術學習情感的有效提升。
一、認知形體結構,奠定學習基礎
學習美術的基礎在于培養學生的美術觀察能力,這是學生能夠完成一幅美術作品的前提依據。因此,在初中美術課堂教學環節,教師應告訴學生靜心觀察靜物是學好美術知識的首要環節,讓學生認知到觀察的重要性,并為學生提供所需要觀察的物體。教師還可以調查學生喜歡哪一類型的靜物,并將其提供給學生,這會提高學生的觀察興趣,以此通過靜物觀察及靜物素描,提高學生的美術觀察能力,提升學生的美術基本功[1]。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自身所觀察的靜物進行分析,并進行自主思考,包括應將所觀察的靜物進行結構拆分,確定本靜物分別由幾種幾何圖形組成,并嘗試運用最簡單的幾何模型表現出靜物的輪廓。這種問題引導的教學模式,能夠有效幫助學生打開學習思路,使學生更加客觀、精準地對靜物的特征進行了解,進而為后續的美術創作奠定基礎。此外,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去觀察靜物,讓學生感受到不同視角下靜物的不同狀態,使學生明白一個物體從不同的視角觀察,會收到不同的觀察效果,這會提高學生的美術發散思維能力,也可以調動學生的美術學習主體意識。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嘗試將不同角度觀察到的靜物以素描的方式進行呈現,并在繪制后觀察自己的作品,再和之前的觀察進行對比,這樣會提高學生的美術分析思考能力,還能夠提升學生的素描能力。而且,靜物素描也可以讓學生對美術創作中點、線、面的理解和運用能力進行提升,還可以提高學生運用幾何形體、對靜物結構進行表現的意識,并幫助學生更好地對靜物的畫面進行控制,從而有效提高學生對美術基礎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能力。
二、感受造型特點,提高思維能力
在初中美術課堂教學環節,學生創作靜物素描作品,應從靜物的造型特征入手,這有助于學生靜物素描創作能力的提升。教師應引導學生感受靜物造型的特點,并鼓勵學生進行自主分析,提高學生的靜物造型意識,以此提高學生的美術思維能力。教師可以與美術主題教學內容進行有機融合,通過靜物素描讓學生進行美術寫生訓練。教師還應注意遵循“由內向外、由簡到繁”的教學原則,讓學生能夠循序漸進地對靜物素描的造型特征進行深度感悟。教師還應注意指正學生在繪畫過程中存在的不足,以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繪畫習慣,使學生的創造能力能夠得到有效提升。再者,在學生進行靜物素描作品創作的過程中,教師應鼓勵學生以創新思維模式進行思索,以此從多元角度提高學生的美術造型能力,確保學生能夠完善美術素描作品,避免出現辨識度不高的作品。此外,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不同的素描靜物作品,讓學生從不同維度對作品進行欣賞,并鼓勵學生對靜物素描的外在造型及內在含義進行感悟、體會,以此拓展學生的眼界,突破學生的認知局限,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確保在提高學生靜物素描能力的基礎上,提高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提升學生的美術素養。同時,教師也應鼓勵學生從多元角度創造靜物造型,教師可以將自己的靜物素描手段傳授給學生,提高學生的造型感悟能力,并在此基礎上,通過寫生、臨摹、默寫、記憶、想象等模式開展創造,通過大膽表達自身的美術想法,提高學生的美術動手操作能力、想象能力、創作能力。最后,教師還應注意培養學生的美術評價能力,通過學生自評、生生互評、小組點評的方式,對靜物素描作品進行評價,評價內容包括構圖的合理性、空間及質感的分明性、素描關系的完整性、深度塑造及整體調整性等,這樣可以使學生從多元層面對自身的創作能力形成了解,教師也可以根據學生的素描實際情況,對學生開展針對性較強的教學引導,對學生存在的不足進行彌補,從而在整體層面提高學生的靜物素描能力。這種多元化的教學引導模式,能夠使學生的靜物素描靜物造型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并有效提升教學質量。
三、理解靜物形態,明確素描特征
在對素描靜物基本造型及靜物結構有一個基本了解的基礎上,教師應鼓勵學生對靜物內容進行分析,可以要求學生運用線條的模式,對物體的基本特征和物體的質量進行表現,以此提高學生的素描靜物創作能力。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素描靜物的過程中,應告訴學生從物體形態關系角度切入,讓學生嘗試著從線條變化的角度對素描靜物的空間關系進行分析,包括觀察素描靜物輕重與虛實的特點,以及內外部輪廓的特征,以此提高學生素描靜物的畫面節奏感,豐富學生的審美情趣,也能夠讓學生的素描靜物創作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再者,教師也應注意引導學生分析素描靜物的結構,讓學生學會對形體構成中差異化的體塊之間的關系進行分析,確保學生能夠從結構角度對素描的內在變化規律加以理解,再與畫面中不同的結構要素進行科學化的設置,則能夠對畫面的布局能力進行提升,也可以更加完善地抓住靜物的形體。教師也應培養學生對靜物進行仔細觀察的能力,可以觀察相關的靜物素描作品,并讓學生學會觀察形態線描的特征,包括以線條方式對不同物體之間的立體感進行描述,以及如何運用線條對外部輪廓進行描述。在學生欣賞過作品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以討論的方式,對畫面中的流暢性、輕重、深淺等要素進行分析,讓學生懂得表現遠處的物體應通過細線來完成,而近處的物體則需要運用粗線來表現,這樣可以提高學生的靜物素描能力。為確保學生能夠更加精準地掌握線性結構的素描方式,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認知并理解透視法,并以此為基礎讓學生對素描靜物的結構特征進行分析,確保學生可以理解靜物的形態結構及其線描特征,讓學生能夠對素描靜物的基本特征有一個基本的掌握[2]。再者,為提高學生的素描靜物繪畫能力,教師可以將石膏幾何體作為繪制內容,讓學生對這一靜物進行重復性觀察,使學生可以加深對透視法的理論內涵的理解,也能夠讓學生理解長方體可以通過切割變化,變成圓柱體或圓錐體,以此促進學生對靜物形態的理解,并明確素描的特征。
四、體會色調差異,提升創作水平
在學生掌握了基本的素描靜物學習基礎后,教師應對學生進行靜物色調的教學引導,讓學生懂得靜物的明暗規律,這樣可以使學生的素描靜物能力得到有效突破,也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藝術創作水平。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素描靜物作品,讓學生仔細觀察靜物的暗部和亮部,以此深刻體會素描靜物的創作基本要素,也可以讓學生掌握素描靜物的層次明暗規律。此外,教師還應讓學生懂得任何事物都具有陰暗之分的特點,若想表達出繪畫作品的立體感和層次感,需要運用陰暗對比進行素描創作,并能夠在素描中定位好明暗交界線,并了解灰面、亮面、暗面,以及在光線影響下物體形成的不同顏色的明暗色調。再者,學生還應掌握線條結構,通過線條對事物的輪廓進行塑造是素描的主要表現手法,學生在對事物結構進行了解的基礎上,能夠運用輕、重、深、淺等不同方式描繪實物,這樣可以有效提高素描靜物作品的可觀賞性。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學生提供一些針對性較強的素描靜物作品,并通過探討的模式對作品中的色調、明暗度等進行分析,然后研究明暗色調的運用效果,以此讓學生從多元角度對素描靜物作品開展分析,啟發學生的思維意識,使學生在整體層面提升對美術作品的創作水平。教師還可以先讓學生繪制一些較為簡單的素描靜物作品,在提高學生的素描基礎創作能力后,再逐步引導學生繪畫難度較大的素描靜物作品,逐漸激發出學生的素描靜物熱情,從而提高學生的美術學習自信心,同時也能夠使學生的素描能力通過量的積累達到質的突破[3]。再者,教師也可以鼓勵學生以自己的喜好為依據,運用不同的創作工具,包括鉛筆、鋼筆等工具來創作作品,以此提高學生的創作動力。教師也可以讓學生通過不同的創作工具,體驗到運用不同的工具能夠產生不同的素描靜物創作效果,從而調動學生的創作主體意識,同時讓學生感受到素描靜物的學習魅力,使學生的美術核心素養得到有效提升。綜上所述,在初中美術課堂教學環節,素描靜物是教學中的一項基本內容,直接關系到學生的美術造型能力、美術靈活運用能力及審美能力的提升。在引導學生進行素描靜物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對素描靜物的基本特征進行明確,并鼓勵學生對靜物的形態線描進行把控,還應在繪制作品的過程中,對靜物的色調明暗變化等進行體會,以此確保學生的素描靜物美術學習能力可以得到有效突破。
參考文獻:
[1]徐海建.初中美術課素描靜物教學策略的研究[J].美術教育研究,2020(1):84.
[2]李林娜.高校素描靜物寫生教學的研究———美術學專業素描靜物寫生[J].美術教育研究,2018(19):63.
[3]韓守杰.談師專美術專業素描教學中的“素描靜物創意”課[J].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19):215.
作者:劉鋒 單位:甘肅省張掖市甘州區張掖育才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