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翻轉課堂在成本會計教學中的應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本文基于對現有審計專業學生對《成本會計》課程的教學需求調研,針對課程性質與內容進行分析,重點研究教學內容與條件因素,構建出課程建設思路,旨在提升《成本會計》課程設計質量與改善其教學效果。
一、《成本會計》課程的特點
(一)理論性強
《成本會計》以經濟學、財務會計、現代成本管理等理論為支撐,是一門綜合應用性學科,具有理論性強的顯著特征。該課程需要許多前置的基礎課程的學習,需要具備相關的支撐性理論基礎知識。
(二)實踐性強
《成本會計》主要以工業企業生產活動為核算對象。因該類型企業工藝流程復雜,導致其成本核算過程也復雜。工業企業又存在許多不同的組織形式,不同組織類型的成本核算差異也較大。在具體學習時,學生需要熟悉生產企業的制造流程,這樣才能熟知相關的生產成本,進而把握如何編制成本報表。這就體現了該專業課的實踐性特征。
(三)專業性強
《成本會計》是會計學專業課程系統中的一個子系統,又是《基礎會計》《中級財務會計》的后設核心專業課程。該課程的專業性較高,并用于指導企業生產經營性決策活動。
(四)計算方法多
《成本會計》在課程設計中需要較多的計算方法與分配方法,對學生的數學計算能力具有較高的挑戰。學生在學習《成本會計》課程時,不僅要掌握理論知識,還要牢記相關的計算公式。
二、《成本會計》課程學生學情現狀及問題
就西北政法大學商學院2015級審計專業105名學生對當前《成本會計》教學中自身的學習狀況、教材的選用、教學方式、教學內容等方面進行了問卷調查。
(一)學習習慣
《成本會計》是審計專業學的專業必修課,在教學過程中,55%的學生能夠在課前預習,75%的學生在課后能夠復習,90%的學術能夠按要求完成教師布置的課后任務。總體而言,學生有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但主要是按照老師的要求進行,缺乏主動自覺學習的能力和興趣。
(二)教學方法及教學手段
在多媒體教學和傳統教學的教學方式中,96%的學生認為應選擇兩者相結合,其中56%的學生認為兩者相結合,但應以多媒體為主;剩余的44%的學生認為兩者相結合,但以傳統教學為主;75%的學生認為多媒體教學增強了自身的學習興趣,83%的學生認為多媒體教學提高了自己的學習效率;在多媒體課件中,66%的學生喜歡圖文并茂的多媒體課件,33%的學生喜歡視頻動畫類的課件,僅1%的學生喜歡純文本類的課件?,F有的《成本會計》教材里計算內容較多,教師在涉及的計算知識講解時,多對比課本的表格內容進行講解。學生會感覺到枯燥乏味,無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課程學習氛圍。
(三)教學內容
教材選用方面,69%的學生認為目前的教材選用的合理,剩余的學生不太確定。83%的學生認為本學期的教學內容是合理的。在當前市面上發行的中文教材中,大量的篇幅介紹了成本核算的內容。成本管理的內容較少,這樣的課程體系,導致學生很難對成本會計有宏觀總體的把握和認識。
(四)注重理論講解,缺乏實訓教學
就學生對當前教學改進的意見來看,90%的學生提出了應增加實訓課程,加深理論聯系實際。市面上常用的《成本會計》教材多根據成本核算的程序編寫,聚焦理論教學,缺乏實踐操作內容,尤其缺少實訓類教材,包括實訓實驗室等。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學生缺乏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進入工作崗位后還要面臨上崗再培訓的要求。
(五)考核方式
93%的學生對當前采用的“期末卷面+平時成績”的考核方式是認同的。《成本會計》課程的考核方式多采用傳統的閉卷試題模式,考試內容多以教材基礎知識的記憶為主。在平時成績中由課堂出勤、回答問題、課堂筆記等環節組成,缺乏實踐環節和應用能力的考核。
三、成本會計課程建設的思考
(一)成本核算為主,兼顧成本管理
在企業經營發展過程中,成本管理是一個重要的構成要素。在企業的日常生產活動中,成本核算與成本管理崗位構成了成本會計崗位。這樣的企業實際經營狀況要求成本管理的內容應成為《成本會計》相關教材的主要構成內容。不僅如此,《成本會計》教材還需要加入與成本相關的管理內容,如決策、控制、分析等。
(二)通過實踐教學改進教學方法
1.采用案例教學法
在成本會計理論知識用于具體實踐活動時,通過案例教學是一個行之有效的方式[3]。教師需要加強案例教學法在成本會計教學課程。第一,教師要選用符合企業實際情況、具有代表性的案例。這對于教師而言,要求比較高。在課程教學開始之前,教師在備課過程中需要研究、積累不同課程模塊內容的鮮活企業案例。學生還要提前預習,針對教師提及的案例進行擴展學習,了解案例相關背景與信息。課堂上,教師輔導學生撰寫案例分析框架,并進行分組討論。第二,在課堂具體講授時,尤其針對案例講授部分,教師需要加強案例研討的組織與引導,正向鼓勵為主,結合分組討論、角色扮演、主題發言等多種形式,最大限度開發學生的參與度,引導學生融入到案例教學活動中。每次案例教學活動后,教師要充分發揮總結者的作用,尤其指明案例研討時所涉及的成本會計知識,并梳理出案例研討時的成功經驗與不足之處。第三,通過布置作業的模式,讓學生撰寫并提交案例分析報告。教師將該報告納入學生課程的平時考核中,刺激學生的投入與參與。
2.采用啟發式互動教學方式
在成本會計課程教學過程中,可以采用課堂講授、問題回答以及小組討論相結合的啟發式教學方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實現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良性互動[4]。教師既要以講授知識為主,也要結合現代化教學手段,同時還要調動學生的參與度。通過互動式教學方式的引入,能夠降低學生上課不專心、走神的概率,甚至逃課、曠課的情況也會得到大幅度減少。
(三)專家進課堂、教師走出去與學生進企業相結合
介于《成本會計》的專業性與實踐性特征,專家進課堂、教師走出去與學生進企業相結合,提高學生解決實務問題的能力。
1.專家進課堂
通過聘任實務導師、邀請企業工作人員進入課堂講課。輔助網易公開課、慕課、網絡課堂、遠程教學資源等,彌補傳統教學模式的短板,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知識的豐富程度。
2.教師走出去
鼓勵高校教師在會計實務部門兼職,如一些會計事務所、審計事務所、企事業單位的財務部門等,在課堂中更好的將理論結合實際給學生講解。
3.學生進企業
借助于實訓基地,開辟第二課堂,讓學生去了解企業實際工作,包括實際的生產流程、產品成本構成、財務核算工作等。借助一些沙盤模擬軟件,讓學生通過軟件教學來模擬企業活動。利用寒暑假、實習周、實踐課程等,安排企業進入企業實習。
(四)創新考核方式,加強學生能力測試
除了通過期末閉卷考試檢核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能力外,還可以加強平時測試、案例報告、實習測試等方式,全面測試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不僅如此,還應創新考核方式,比如筆試、答辯、現場操作、路演等,多種模式對學生的各種能力進行考核,這樣還能夠提高學生的參與積極性,規避傳統應試模式的逆反情緒。
參考文獻:
[1]吳再芳.《成本會計》課程建設的思考[J].教育教學論壇,2012(21):168-169.
[2]程磊.對《成本會計》課程教學改革的思考[J].新西部,2013(20):154-154.
[3]周婕崢.成本管理會計課程教學改革探討[J].會計師,2014(16):57-59.
[4]張妍.基于創新能力培養的管理會計教學探索[J].財會通訊(28):38-40.
[5]沙娟,王艷青.關于提高“成本會計”課程教學質量的思考[J].石家莊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24(1):66-69.
作者:馮穎 單位:西北政法大學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