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丁香婷婷妞妞基地-国产人人爱-国产人在线成免费视频麻豆-国产人成-91久久国产综合精品-91久久国产精品视频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股票投資理論與實踐范文

股票投資理論與實踐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股票投資理論與實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股票投資理論與實踐

第1篇:股票投資理論與實踐范文

關鍵詞:二元價值容介態;股票評級;信息態

中圖分類號:F830.91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9448 (2013) 03-0091-06

Rating Stock Investment Value by View of Dual-value Rong-Jie State

Wang Wenlong Song Ning Mu Sen(Generalized Virtual Economy Research Institute, AVIC, Beijing 100012, China)

Abstract:Using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the authors review all the companies in China Stock Market based on theory of dual-value medium state, and screen 50 stocks which are worth investing, by material state and information state from A stock market. How to discover listed companies which are worth investing is the main concern of this article.

Keywords: dual-value Rong-Jie state, Stock Rating, information state

一、問題的提出

隨著股票市場的發展,如何衡量股票的投資價值,控制投資風險,成為投資者共同關注的問題。用科學的方法對股票進行投資價值評價,可以為投資者提供一個相對客觀的價值判斷,已經成為證券公司研究所、投資研究機構、評級公司等機構的一項重要業務。

業界目前主流的對股票投資價值的分析方法,較多側重于對上市公司財務指標、行業發展趨勢等基本面分析,即實體價值的分析;較少涉及對虛擬價值的分析,特別是較少涉及更能反映投資者對上市公司虛擬感知等心理因素層面的分析。

本文借助于廣義虛擬經濟的二元價值容介態的理念,從實體價值和虛擬價值相融合的角度出發,對上市公司股票的投資價值的分析進行了探索。從二元價值容介態出發來分析股票投資價值,一方面考慮體現實體價值的物質態因素(如財務表現),另一方面考慮體現虛擬價值的信息態因素(如人氣、行業屬性等)。

二、股票投資價值評價的理論實踐述評

(一)股票投資價值評價的理論回顧

對股票投資價值的研究可以回溯到20世紀初。普拉特(Prat, S.S.)1903年在《華爾街動態》(The Work of Wall Street)中提出,從理論上講股票的價值和價格是一致的,但在實際上兩者的差額頗大。就股票價格的形成而言,是由供需因素決定的,難以同真實的價值完全吻合。多納(Donner,O.)在《證券市場與景氣波動原理》中認為,股票價格是由市場供求關系決定的,而股票價值取決于企業的收益。企業收益的變動,才是形成股價波動的真正精髓。就長期而言,股價波動是依存于企業收益和利率。格雷厄姆和多德(Graham,B.和Dodd,D.D.L,1934)在《證券分析》中,強調股票的內在價值決定于公司未來的盈利能力,而分析企業未來的獲利能力,并不僅限于對企業的財務分析,還需要觀察經濟未來的趨勢作為推測的基礎,并考慮適當的資本還原。證券分析家的工作就是仔細分析發行人的財務數據和其他資料,努力發現該股票的內在價值,并以此作為判斷股票定價合理性和投資決策的重要指標。威廉姆斯在《投資價值學說》(The Theory of Investment Value,1938)中提出,股票是一種收益憑證,其未來所產生的各種收益的現值之和就是股票的價值,股票價格應該根據其價值來確定。威廉姆斯開創了以數學模型分析股票投資價值的先河,之后,多種數學工具開始應用于股票的投資價值分析。

張先治(2000)、顏志剛(2001)等以現金流量為基礎對股票價值進行評估。徐彪、梁宇鵬(2000)等利用因子分析法和概率統計分析法對農業類上市公司的財務指標進行考察,并將其劃分為好、一般、差三大類。張良發、晏黎、蒲濤利用因子分析法對煤炭行業上市公司的投資價值進行了評估,并利用因子得分發現未來投資標的。張蕾、銀路則利用層次分析法和因子分析對銀行業和鋼鐵行業幾只股票的投資價值進行了比較。

上述研究主要是基于發現企業內在價值的角度,通過評估企業價值,尋求低估值的股票并作為投資標的,可以歸結到股票投資的基本面分析學派。與基本面分析相對應,技術面分析學派則認為,市場機制是有效的,價格已經反映了已知的所有信息,價格是所有投資者面臨的唯一問題,其變化呈現一定的規律。技術面分析的研究對象是股票市場、個股股價變動情況。股票價格變動是股票交易者對宏觀政治、經濟形勢和企業本身等事件做出的反應,所有能夠影響到股票價值變動的因素已經在股票價格中得到了體現。在股票價格變動的學術研究上,劉易斯?巴切利(1900)提出,市場價格的變動是不可預知的。在其基礎上,尤金?法瑪提出了有效市場價說,即在有效市場中,投資者只能獲得與投資風險相當的正常收益率。為此,Fama和French(1992)構造了一個包括風險系數β、公司規模、權益賬面值與市值之比因素的模型,以解釋大部分“非正常收益”現象。國內的俞喬(2004)、宋頌興和金偉根(2000)、吳世農(2000)、范龍振、張子剛(2002)等人利用不同的統計方法,采用不同的樣本階段對我國股票市場的有效性進行了統計檢驗。

可以說,對股票投資價值評估的研究,為各機構進行股票投資價值的評估和股票的評級提供了理論基礎。

(二)主要機構進行股票投資價值評級的實踐

股票評級是專門機構通過規范的指標體系和科學的評估方法,對與股票有關的諸因素的分析與研究,對股票質量進行評價,并以簡單的符號或說明展示給社會公眾和投資者的評估活動。股票評級可以劃分為針對單個上市公司的投資價值評級和針對系列公司的投資價值排名兩種評級方法。針對單個上市公司的投資價值評級中,標普和臺灣經濟日報兩家機構的評級方法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標普公司的評級特點是注重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和股利政策分析,強調影響股票品級高低的因素最終都會反映在每股盈余股利上,公司的盈利能力是公司各方面情況的綜合體現,是股東獲利的源泉,盈利能力的變化會影響股息的變動,從而影響股票價格的變動。結合上市公司的產業地位、公司資源、R&D投入、公司財務政策等加以綜合評判,并用8個等級來標示股票品質。經過評級,標普公司將股票核定為如下4個類別,8個等級,如表1所示。

臺灣經濟日報社曾多次對上市公司的股票進行評級,其評級的辦法是根據證券交易所公布的數據,對反映上市公司的獲利能力、營運能力、短期償債能力及其股票交易情況的指標進行測算,并按照一定的權重進行分配,計算出得分值并求出相應的等級。這些指標主要是稅前盈利率(55%)、股東權益周轉率(15%)、流動比率(10%)、股價波動幅度(10%)、股票交易周轉率(10%)。其中,稅前盈利率和股東權益周轉率為宜大型指標,其他指標為適中型指標。計算樣本股票組相應指標的全距、十分位差、均值,宜大型指標以樣本平均值定位60分,每高于均值十分位則加10分,低于10分為則減10分;適中型指標則以樣本平均值為100分,每高于或低于十分位則減10分。通過上述辦法得到指標的最終得分,之后按照權重進行綜合,得到評級的最終得分,并將最終得分和股票等級評分表對照,確定級別。

針對系列股票進行投資價值排名,也是股票投資價值評級的一種應用方法,其評價標準多種多樣,有公司治理、資金管理、市值管理等等。國內目前的股票投資價值排名的應用中,較為知名的有中國中央電視臺推出的央視50股票組合、新青年*財富雜志的上市公司500強、中國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研究中心和《經濟觀察報》的中國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百佳、福布斯雜志的中國最具潛力上市企業、新財經推出的“漂亮50”等等。

以央視50為例,央視財經50股票組是由中央電視臺財經頻道聯合北京大學、復旦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天津南開大學、中央財政金融大學等五所高校,以及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大公國際資信評估有限公司等專業機構,共同評價、遴選的,以成長、創新、回報、公司治理、社會責任等5個維度為基礎選擇的50家上市公司,每個維度選擇10家上市公司,共同組成央視50樣本股。依據央視50樣本股編制的央視財經50指數,各組樣本股的權重分別為20%,此指數于2012年6月6日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

從股票評級的理論和實踐案例可以看出,現有的股票評級主要是從財務指標的角度來分析股票的投資價值,也就是說更多地關注上市公司的實體價值。央視50雖然在基本面分析的基礎上,融合公司治理、社會責任、創新能力等新的因素,但并沒有系統地將容納更多經濟價值的信息態因素作為主要變量。而對于股市而言,信息態實際上是影響股價的重要因素。因此,在物質態因素的基礎上加入對信息態因素進行綜合考量,有利于更全面地分析股票的投資價值,從而更好地把握市場中存在的投資機會。

三、基于二元價值容介態的股票投資價值評級模型設計

基于二元價值容介態的視角,本文以國內A股上市公司為研究對象,從反映實體價值的物質態因素和反映虛擬價值的信息態因素兩個方面逐層對股票的投資價值進行分析。在模型設計的總體思路方面,選擇兩步篩選法。第一步,以物質態因素為主進行評級,設計體現物質態因素的指標體系,通過門檻值設置,篩選出合格的股票進入第二輪篩選。第二步,以信息態因素為主進行評級,在第一輪基礎上,進一步利用體現信息態因素的指標體系,同時設置一定的門檻值,在入選股票的范圍內進行綜合排名,并最終選擇排名靠前的50支代表性股票。

(一)基于物質態因素的評價指標

綜合以往的研究,基于物質態因素的評價指標從盈利能力狀況、資產運營狀況、償債能力狀況、發展能力狀況4個方面進行指標設置。根據指標的特點,分為宜大型指標和適中型指標。各指標的類型如下表所示:

(二)基于信息態因素的評價指標

信息態的因素可以體現在很多方面,本文從二元價值容介態的基本概念出發,將選取一些能夠突出反映以人的心理需求為信息特征的虛擬價值的因素作為模型的變量。在信息態評價上,本文主要采用行業經濟價值、人氣,同時融合公司治理和市場表現因素。

1.行業價值形態因素

從二元價值容介態理論出發,根據實體價值和虛擬價值的比例構成可以將經濟價值劃分為7種形態。我們把上市公司所屬行業(按照證監會的行業分類),分別將其歸入某類經濟價值形態,并進行賦值。在歸類的過程中,充分考慮國家的產業導向。按投資價值排序,從第一類價值形態到第7類價值形態,價值形態逐級遞升。本文將7類價值形態理念融入到信息態評級之中,將其作為適中型指標,以期篩選出富含更多虛擬價值形態的標的。

2.人氣因素

人氣因素對股價的影響在理論研究中已經具有一定的基礎,Wouters和Plantinga在2006年提出了股票人氣假說,他們的研究結果表明,股票人氣與良好的過去表現直接相關。股票人氣研究以投資者情緒(Sentiment)為基礎,投資者情緒對金融市場價格有重要影響。如何衡量投資者情緒又是一個紛爭的話題。總體來看,衡量投資者情緒的方法可以分為基于客觀市場指數的方法和基于調查的方法。基于客觀市場指數的方法主要有封閉式基金的折價及BW 情緒指標。Baker和Wurgler(2007)利用人氣水平指數,驗證基于人氣指數及其預期條件收益,他們的人氣指數的指標主要有成交量、股利溢價、封閉式基金折價、IPO首日收益等。可以說,目前對股票人氣的衡量,主要從證券市場總體層面衡量,而針對單支股票研究其人氣的文獻較少。本文在模型中對人氣因素的考慮,主要從單支股票被關注的程度設計指標。本文借助于對百度新聞數量和股吧帖子數量,從現狀和未來變化等兩個角度對上市公司的人氣表現進行綜合衡量。其中,百度新聞數量和東方財富網股吧帖子數量均為宜大型指標。

3.公司治理因素

公司治理作為股東、經理層等企業的利益相關者之間的一套制衡、激勵的制度安排,有利于公司長遠發展。南開大學中國公司治理中心的研究表明,公司治理同上市公司的股價表現有一定的關系,良好的公司治理能夠帶來更快的股票價格增長。本文對公司治理的指標,主要包括:獨立董事比例、股權集中度、機構投資者持股比例。其中,獨立董事比例為宜大型指標,股權集中度為適中型指標,機構持股比例為宜大型指標。

4.市場表現因素

上市公司在證券市場的表現,是投資者利用其資金進行投資最終形成的結果,是投資者對上市公司的信心的表現,也是上市公司市場風險的直觀反映。本文將市場風險納入到我們的信息態評價之中。證券市場的風險是所有投資者都面臨的,由多種因素構成的,但在不同時期又有不同的因素起主要作用,導致股市上股票價格的下跌,從而給股票持有人帶來損失。個股的風險主要是針對單支股票而言,其未來價格變動受到上市公司本身質地、整個市場大環境、某種特定概念性因素等多種因素影響。為反映個股所面臨的市場風險,本文利用個股的月收益貝塔系數(年度數據)和市盈率做為上市公司的市場風險的衡量指標。其中,日收益貝塔系數為宜大型指標,市盈率為適中型指標。

四、模型運行的過程與結果分析

(一)2012年模型驗證

按照物質態和信息態的雙重篩選過程,我們最終選出得分排名前50的在2012年1月1日之前上市的50家上市公司,并按照流通股本加權法,在通達信軟件上,以2012年5月2日為指數模擬起點,擬合形成指數,稱為“廣虛50指數”。

從廣虛50指數與同期上證指數、深證成指、中小板指走勢比較看,在下跌途中,中小板指數強于廣虛50指數,而在上漲途中,廣虛50指數則強于中小板指數,可以說,廣虛50指數的彈性強于中小板指。

從廣虛50指數與上證指數和深圳成指的走勢比較看,在過去一年中,廣虛50指數走勢強于上證指數和深圳成指等大盤指數。

從廣虛50指數走勢與同期滬深300、央視50的比較看,廣虛50指數強于滬深300指數;弱于央視50指數。

(二)2013年模型運行結果

依據同樣的模型和程序,我們對2012年上市公司物質態和信息態進行了研究,并最終選擇出50家上市公司。

同樣從2013年5月份第一個交易日開始的模擬情況看,2013年新選的50家上市公司所形成的指數仍然強于大盤指數和滬深300。

總之,從模擬驗證的結果來看,廣虛50股票組合指數表現出較好的走勢,能夠強于同時期大盤走勢,也好于滬深300。可以說,利用物質態的實體價值和信息態的虛擬價值的二元價值容介態理念,借助綜合評價法所形成的股票投資價值評價方法,有較強的實用性。

五、結束語

股票投資價值評級是一個復雜的系統評價過程,涉及的指標因素眾多,采用的評價方法多種多樣。本文基于二元價值容介態的視角,采用多因素綜合評價法的方法,對A股上市公司依據投資價值進行了評價。從評價結果和模擬驗證來看,本文所提出的股票投資價值評價思路有一定的實踐意義,也為投資者挖掘投資標的提供了一個新的思路和視角。

當然,本文的研究方法仍然存在諸多缺陷。比如,在模型的指標體系中各指標權重完全采用主觀賦值的辦法,造成主觀性因素在評價過程中可能產生較大的影響。同時,在模型驗證上,本文驗證了兩年的數據,未來可能需要更多實證研究,以分析模型的可靠性。再如,在指標構成實際中,如何發現更好的,更能反映上市公司信息態因子的指標,以及對信息態因子同上市公司投資價值的關系等。這些問題,都需要進一步的深化研究。

參考文獻:

[1] 張良發,晏黎,蒲濤.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上市公司投資價值分析[J]. 經濟研究導刊,2012(14):107-108.

[2] 張蕾,銀路. 股票內在價值的一種投資方法評價[J]. 電子科技大學學報,2007(8):814-816.

[3] 于雪冬. 股票評級[J]. 中國科技投資,2006(7):74-75.

[4] 林左鳴. “生活對象化”價值缺位是西方債務危機的總根源 [C]// 廣義虛擬經濟論文集2. 北京:航空工業出版社,2012:67-69.

[5] Malcolm Baker, Jeffrey Wurgler. Investor Sentiment in the Stock Market. Working Paper 13189. http:/// papers/w13189. June, 2007.

[6] 林左鳴. 廣義虛擬經濟論要[C]//廣義虛擬經濟論文集2 . 北京:航空工業出版社,2012:12.

[7] 吳文江. 數據包絡分析及其應用[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02.

[8] 徐泓,蔣硯章,姚岳. 公司價值評價體系的構建[J]. 甘肅社會科學,2010(2).

[9] 夏璇,朱建華. 股票投資價值評估理論綜述[J]. 中國商界,2008(12).

[10] 周淼. 股票投資價值理論文獻綜述[J]. 財會通訊綜合,2012(12).

[11] 廖成林,喬憲木. 中國上市公司股票評級的財務結構模型分析[J]. 重慶大學學報,2004(9).

[12] 辛琳,孫永正. 長三角經濟圈中小企業板上市公司績效評價研究[J]. 科學決策,2009(3).

[13] 胡榮華. 上市公司股票評級實證研究[J]. 財經問題研究,2001(12).

[14] 黃莉,鄭曉巍,戴蓬軍. 江蘇省醫藥上市公司投資價值實證研究[J]. 中國管理信息化,2001(1).

[15] 林左鳴. 廣義虛擬經濟――二元價值容介態的經濟導論[J]. 廣義虛擬經濟,2009(1).

第2篇:股票投資理論與實踐范文

關鍵詞:專業學生;股票投資

中圖分類號:F830.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2)05-0-02

受2008年的金融海嘯影響,股票市場陷入了新一輪長時期的震蕩,一直未能出現有如2007年的瘋狂牛市,但依然不減大學生進入股市的熱情。在大學生的炒股大軍中,更是以經濟類與管理類專業的大學生為主。大學生特別是經濟與管理類專業大學生對股市熱情高漲的背后,是國民經濟高速發展的反映,也是新時期下,大學生理財觀念轉變的一種反映。與其他專業所不同的是,經濟與管理類專業的學生擁有相關的專業背景,因此他們進行股票投資的動機與非相關專業學生相比,更具有實際意義,且專業學生進行股票投資的分析決策方法也受到其專業的影響,具有其獨到之處。

此外,北京師范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為加強學生實踐能力,創新意識及綜合素質的培養,應對經濟知識時代對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挑戰,學院依據雄厚的科研教學實力,整合校內外資源,從2000年開始建設實驗室,并于2001年建立了金融模擬投資實驗室。經管院李老師所教授的《金融市場學》,近年來運用了金融模擬投資實驗室作為教學的輔助方法,使學生在模擬投資的環境中,積累股票投資的真實操作經驗,以及對金融知識進行實際的操作運用。

本次研究旨在研究經管商科類大學生在股票投資上的情況,主要包括實際投資和模擬投資兩個部分。在一年時間里,我們對與北京師范大學經濟管理學院2009級以及2010級的專業類學生并且學習了《金融市場學》并進行模擬投資的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共計發放問卷300余份,回收有效問卷249份,并對回收的數據進行了分析和研究,從中對于專業學生的投資情部況進行了解分析,除此之外,小組成員還對樣本中在進行實際投資的個別樣本進行了訪談調查,一對一了解其在實際投資中的情況。為了達到我們對于專業學生投資情況的了解,在整個項目的分析中,項目組成員對在問卷中的反映的問題,著重分析了專業學生在模擬投資中的盈虧率、操作方法以及學生進行股票選擇的出發點,并通過對這些數據的處理,從這些維度出發,形成對專業學生模擬投資的行為的基本認識,同時將模擬投資與實際投資的行為進行縱向的對比,從而深入地了解專業類大學生的投資情況。

從回收的樣本可以看出,盡管2010年下半年到2012年初的股票市場市場的表現并不盡如人意,但專業學生進行股票操作的盈利率與虧損率的情況,與市場的平均操作水平相比,還是比較可觀的,大多數學生的模擬投資情況取得了贏利,即使出現了虧損的情況,也在虧損率比較小的情況下及時止損,將自己的損失控制在一個比較合理的范圍。可以看出,專業類大學生在股票投資的過程中,對風險的把握還是在一個比較不錯的水平,專業學習對學生從事股票投資有比較大的幫助,專業知識的積累對于學生在操作過程中所遇的各種問題有一定的借鑒作用,使自己在實際操作中更為謹慎和成熟。

在對樣本的股票投資操作行為進行分析,可以看出大多數學生進行股票投資時,持股時間和持股支數,以及平均倉位的選擇都仔細考慮了市場風險的因素,將所學的知識用于操作中,有效地規避了市場風險。從總體情況可以看出,在模擬投資中,絕大多數專業學生的投資心態較為理性,并未出現過多的投機行為。同學們進行股票投資時,主要以自己的判斷為主,這反映出同學們經過專業學習后,可以從自己的角度出發選擇股票進行投資。當然還有很多同學對媒體、網絡也有借鑒,這個比例也占到調查數量的近三分之一,主要是因為大多數的同學是初次接觸股票市場,因此也可能會存在盲目跟風現象,也正因為這個原因,也有部分學生在選擇股票時,也會選擇聽取朋友的意見,但這也從另一個方面反映出我國資本市場發展這后,外界媒體對于投資者的影響還是不容忽視的。

我們可以看出接近三分之一的學生的倉位把握在30%~50%之間,說明大部分的學生的投資行為還是比較穩健的。接近半數的學生的持股只數處于5~10支的區間,超過半數的學生的持股時間在1個月以下,將這些現象與股票市場的波動背景相聯系,可以分析出,專業學生在進行股票投資的過程中,積極根據市場的變化調整自己的投資行為,以適應市場的變化趨勢。雖然大部分學生的投資情況比較良好,但其中也有一小部分的樣本的投資行為偏向于投機,持股支數少,持股時間極短,平均倉位重,這是一種不理性的投資行為,有小部分樣本的投資虧損水平超過了10%。這說明部分同學的投資情況表現不盡如人意,沒有一個良好的投資心態和正確的投資方式,無法在市場中規避相應的風險,從而導致了最后處于一種比較嚴重的虧損狀況。我們深入分析可以看出,不健康的投資心態是導致他們失敗的主要原因。希望以一種短期的投機行為在市場上賺一筆,面對虧損時無法正確面對和處理,進行及時的止損等,這些想法使得他們在操作上也有明顯的問題,導致失敗。

我們還選取了在問卷中有個性的個體進行的訪談調查,進一步分析專業類大學生在實際投資中的情況。小組成員訪談的對象包括兩類:一是在模擬投資之前已經在實際的股票市場中進行投資的個體;二是在模擬投資之后,對實際資本市場感興趣而投入其中的學生。在對有實際投資經驗的學生所進行的訪談調查中,我們發現于模擬投資中不同的是,在實際的投資過程中,學生的投資周期更長,選股更為深思熟慮,此外學生投資所用的資金主要來源于家庭的提供,操作也更加謹慎。在調查中發現,先進行模擬投資的學生,在相關課程結束后,憑著對股票市場的興趣以及在模擬投資中積累的經驗進入了實際股票市場,并且在市場中取得了不錯的成績;而在模擬投資之前就有一定實際投資經驗的學生,在模擬投資中的表現比一般學生更為成熟和游刃有余,盈利情況也更為良好。由此可見,實際投資和模擬投資兩方面的經驗是相互促進的,這也從另一個方面反映,對于專業類大學生而言,在大學階段進行一定的股票投資對于他們未來的職業發展是有一定好處的,在相關的教學中引入模擬投資的手段,也可以促進學生從更深層次學習所學到的專業知識。

總體來說,從2009級以及2010級專業學生的調查可以得出以下幾個結論:

1.在模擬投資中,大多數的專業學生的表現比較良好,與未經過專業學習的學生相比,在投資中的表現更為突出,從中可以得出看出,專業知識的學習對于股票投資是有所幫助的。同時,學生在模擬投資中的投資行為是比較理性和穩健的。并且,大多數學生認為模擬投資對于實際投資會產生一個正面的影響,對專業知識的學習也會有積極作用。但也應該對小部分不夠成熟的投資行為進行關注和分析,這是今后教育中的一個重點。

2.專業學生對股票投資是觀念總體而言是正面的,認為這是一種不錯的投資方式,并且會愿意嘗試。而且,大多數的專業學生認為在大學階段開設與投資相關的課程是有必要的。由此可以看出,一定的投資對于專業學生的有用的,但對于是否應該鼓勵專業學生進行實際投資,還應該進一步分析研究。

3.專業學生在股票投資中,心態是比較積極和健康的。非理性的投資行為較少,可以看出金錢觀和價值觀總的來說是比較健康的,這對于今后專業學生從事與投資相關的工作是有積極影響的。但是我們也應該看,有一部分的學生的投資心態還是偏向與風險較大的投機方法,并且在操作中的并未把握好自己的心態,這對于未來的專業學習,甚至是以后的工作都是不利的,因此,對于學生的教育和引導依然是重要和必須的。

4.專業學生在實際的股票投資中的表現總體情況良好,體現出專業類學生在實際的股票投資中還是依靠了一定的專業知識基礎,以及在模擬投資中的經驗積累。從這個角度上來說,專業類大學生適當參與股票市場的投資對于大學生的能力水平提高是有一定幫助的,可以促進專業類大學生的發展。

5.高校可以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開設有關于股票投資相關的課程,對象不一定只局限于專業類的大學生。并且相關部門需要重視對于專業大學生在股票投資上問題,并對學生的股票投資行為給予適當的引導,幫助學生樹立積極正面的投資心理,建立正確的操作心態。此外對于專業類大學生的相關教學中,可以適當引入如模擬投資等的教學輔助手段,在實踐中使學生們加強對于專業知識的理解。對于專業學生進行專業知識的教育是很重要的一個方面,通過學習讓學生在面對風險時可以積極應對。此外,學校還應該加強對于學生的理財和投資中的心理和行為的輔導,使其在投資的表現更為理智。

通過對于北京師范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的專業學生在模擬投資以及實際投資中的表現進行數據收集和分析,結果與預計的基本一致,即專業學生在經過專業知識學習之后,對于股票投資的操作表現會更為穩健和理性,而且多數學生認為一定的模擬投資和實際投資對于專業知識的學習是很有必要的。當然,其中我們也可以看出一部分的專業學生在模擬投資中仍然存在著不成熟的操作,這是值得我們關注和思考。學生積極良好的投資心態和正確的投資操作對于學生股票投資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通過本項目的研究,我們希望專業類大學生在股票投資中可以樹立一種良好的投資心態,立足于自身的良好的專業知識積累,形成良好的操作行為,將股票市場作為鍛煉自身能力的一個平臺,不斷的完善自己,從而為日后投入資本市場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與文獻:

[1]韋國善.大學生股票投資行為的現狀及理性思考[J].廣西職業技術學報,2009,2(02):28-31.

[2]武博.如何看待大學生炒股[J].學習月刊,2007(07):102-103.

[3]張萌.大學生炒股現象研究[J].遼寧科技大學學報,2008,10(31):33-36.

[4]李祥利.大學生炒股行為調查研究[J].河北農業大學學報,2008,6(10):242-244.

[5]魏文剛.大學生炒股現象的分析及正確引導[J].素質教育,2010(02):80-81.

[6]彭鵬.對在校大學生炒股現象的調查與分析[J].科技信息,2008:707-708.

[7]谷金陽.淺析大學生炒股的可行性[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08:299.

[8]張洪哲.基于股指期貨模擬交易下學生的風險認知教育體系[J].現代經濟信息,2010(06):55-58.

[9]李天弈.大學生股民調查及心理學分析[J].經濟視角,2009(09):122-124.

[10]黃小寧.股票投資中的心理預期淺析[J].理論學刊,2004(07):70-71.

作者簡介:魏 琦(1990-),女,福建省永安人,北京師范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國際經貿專業本科在讀。

第3篇:股票投資理論與實踐范文

基于效用理論之上的傳統投資決策理論,假定投資者是風險的回避者,投資者根據未來的收益風險狀況并從整個投資組合的角度作出投資決定,并且總是作出一致,準確和無偏的理性預期。投資者的行為是理性的,不會受到主觀心理及行為因素的左右。然而近二十年的研究表明,傳統的投資決策理論假設不盡合理,首先,投資者未必有一致無偏的理性預期。其次,投資者的投資選擇與投資者既定的盈利虧損狀況密切相關,而非僅決定于未來的收益風險關系。總之,投資者由于受到心理因素的影響而明顯具有某些行為特征,投資者行為的非理性方面難以用傳統投資決策理論去解釋。

處置效應是行為金融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借鑒西方行為金融學的實證研究方法,研究中國投資者的處置效應。

理論回顧和動機

1、前景理論

1979年,Kahneman和Tversky(1979)提出了前景理論用于描述不確定性情況下的選擇問題。與傳統的期望效用理論不同的是,前景理論用價值函數(valuefunction)代替傳統的效用函數(utilityfunction)。與效用函數相比,價值函數具有以下特征。

首先,投資者價值函數的自變量是投資者的損益(lossorgain),而不是資產的數量,因此投資者不是從整個資產組合的角度來作投資決定,而是按組合中各資產的損益水平將其分別對待。實際上,有的投資獨立來看可能是沒有(或有)吸引力的,但是從整個分散組合的角度來看可能就是一個不錯(或不好)的選擇。投資者判斷損益的標準來自于其投資參考點,參考點的位置取決于投資者的主觀感覺并且因人而異。其次,價值函數的形式是"S"型函數,在盈利部分是凸函數,在虧損部分是凹函數。這意味著投資者的風險偏好不是一致的,當投資者處于盈利狀態時,投資者是風險回避者;當投資者處于虧損狀態時,投資者是風險偏好者。最后,價值函數呈不對稱性,投資者由于虧損導致的感覺上的不快樂程度大于相同數量的盈利所帶來的快樂程度。因此投資者對損失較為敏感。

2、經驗研究

在前景理論的框架下,其它學者對投資者在股票投資上回避實現損失的現象作了近一步的研究。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學者們利用各自所得的獨特資料庫對處置效應等行為金融課題進行實證研究,并取得較大的進展。

Shefrin和Statman(1985)指出在股票市場上投資者往往對虧損股票存在較強的惜售心理,即繼續持有虧損股票,不愿意實現損失;投資者在盈利面前趨向回避風險,愿意較早賣出股票以鎖定利潤,即出現處置效應的現象。Shefrin和Statman將引致處置效應的原因歸結于投資者的心理,投資者為避免實現損失帶來的后悔和尷尬而回避實現損失,因為一旦損失實現,即是證明投資者以前的判斷是錯誤的;投資者急于實現盈利是為了證明自我,即驕傲自大心理所致。然而亦有其它學者如Kahneman和Tversky等認為,投資者擔心后悔的心理重于自大心理,因此投資者寧可不采取行動,有這樣傾向的投資者可能既不愿意實現虧損亦不愿意實現盈利,不賣出盈利的股票是擔心股票價格會繼續上升。

Odean(1998,1999)利用美國某折扣經紀公司從1987到1993年間共10000個帳戶的交易記錄研究處置效應。Odean提出了一個度量處置效應程度的指標,他用該指標驗證了美國股票投資者存在著較強的售盈持虧的行為趨向,而且這種行為動機不能用組合重組,減少交易成本和反轉預期等理性的原因來解釋。但是,Odean發現出于避稅考慮,美國股票投資者在十二月份賣出的虧損股票較多,處置效應在十二月份因而較不明顯。

趙學軍和王永宏(2001)對中國股市的"處置效應"進行了實證研究,他們的結論是:中國的投資者更加傾向于賣出盈利股票,繼續持有虧損股票,而且這種傾向比國外投資者更為嚴重。

3、研究動機和貢獻

投資者行為研究常常受制于有關投資者交易數據庫的獲得,至今國外學者在這方面的實證研究幾乎都依賴某些特別的數據來源。本文著者有幸得到某著名證券公司的幫助,提供了該公司一營業部在1998至2000年間的交易數據庫,這使得我們研究中國投資者行為的愿望得以實現。處置效應反映投資者回避實現損失的傾向,總體上來講,這種傾向至少是不合適的。因為在很多情況下,處置效應主要是受到投資者心理因素的影響,這會削弱投資者對投資風險和股票未來收益狀況的客觀判斷,非理性地長期持有一些失去基本因素的股票,使得投資者盈少虧多。正因如此,不少流行的投資策略建議投資者使用止損指令來控制損失的程度,但是實踐中投資者真正能自制和采納這類建議的并不多。

相比趙學軍和王永宏(2001)對我國投資者處置效應的研究,本文作出以下主要貢獻:(1)本文考慮了六種參考點的定義,并比較其中四種不同定義對處置效應結果的影響;(2)本文除了使用Odean(1998)的方法檢驗處置效應外,亦從比較虧損股票和盈利股票的持有時間來檢驗處置效應;(3)本文檢驗了不同規模投資者的處置效應;(4)本文分析了投資者處置效應中的理性因素。

樣本與方法

1、樣本描述

如前所述,本文考察的對象是某證券營業部共9945個股票帳戶在1998--2000年的交易數據庫,輔助數據庫是深滬兩市1998--2000年的行情數據。對原始數據庫進行適當處理后,我們可以得到投資者每日股票的交易量、交易價格和清算價格。為簡化起見,我們對同一投資者在同一天內對相同股票的交易匯總,如果凈額為正,則投資者買入該股票;若凈額為負,則投資者賣出該股票;若凈額為零,則去掉該該股票交易。這樣做的目的在于使當日投資者在特定股票上的交易的含義更明確。對于個人投資者而言,在同一天對同一只股票進行反復買進賣出的意義并不大,原因是這樣投資者需要付出交易成本,而從買賣差價中所獲得的收益根本無法補償交易成本。對于機構投資者而言,如果該投資者或投資者集團可以操縱某只股票的價格,則當日反復買進賣出,故意使一些賬戶盈利或虧損也是可能的。

目前,投資者的注冊賬戶分為個人投資者賬戶和機構投資者賬戶,但由于管理上的漏洞和機構投資者為了達到逃避監管、操縱股價的目的,部分機構資金使用個人賬戶進行操作,根據注冊類別來區分個人投資者還是機構投資者是不妥當的。一般來說,個人賬戶的資金量相對較少,平均股票投資組合市值較小;機構投資者的資金量相對較大,平均股票投資組合市值較大。根據股票投資組合的市值大小來劃分個人投資者和機構投資者是可行的。

由于我們研究的核心是個人投資者和機構投資者處置效應上所表現出來的差異,我們將9945個賬戶按平均投資組合市值分成3類:1、小于50萬;2、大于等于50萬,但小于等于1000萬;3、大于1000萬。大致上,我們可以認為第一類是個人投資者,第三類是機構投資者,第二類是個人和機構的混合體。

2、檢驗處置效應的兩個推論

處置效應的基本結論是投資者更愿意賣出盈利股票,和繼續持有虧損股票。與此相關的兩個推論是:1、賣出盈利股票的比率超過賣出虧損股票的比率;2、持有虧損股票的時間長于持有盈利股票的時間。處置效應還有一個不太適當的推論是賣出盈利股票的數量超過賣出虧損股票的數量,這一推論不適當的原因是當市場處于牛市時,投資者的投資組合中的大部分股票會處于盈利狀態,盈利股票的數量遠超過虧損股票,買出更多的盈利股票是合理的;而當市場處于熊市時,投資者的投資組合中的大部分股票會處于虧損狀態,虧損股票的數量遠超過盈利股票,買出更多的虧損股票是合理的,采取推論1的比率方式有利于克服上述問題。此外,從處置效應我們亦可以推論股市在跌市的成交量應少于升市的成交量,本文不擬對這種較為明顯的現象展開。

實證研究中,我們考慮了六種定義參考價格的方式:1、投資者最近一次買進的成交價格;2、投資者最近一次買進的清算價格;3、投資者買進交易的平均成交價格;4、投資者買進交易的平均清算價格;5、投資者所有交易的平均成交價格;6、投資者所有交易的平均清算價格。

成交價的優點是與申報價格一致,容易成為投資者心目中的參考價格,清算價格的優點是包含了交易成本,計算的損益更符合實際損益;最近一次買進價格的優點是與投資者最新股價定位一致,缺點是沒有考慮歷史交易對投資者參考價格的影響,所有交易的平均比所有買進交易的平均能更好地反映投資者的實際成本。總之,參考價格的確定因人而異,在總體上也很難說哪一種定義方式更科學。

參考點確定后,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盈虧的確定。盈虧包括兩種形式,一種是實現的盈虧,另一種是賬面的盈虧。實現的盈虧是指投資者賣出投資組合中的股票,成交價格減去參考價格就是不考慮交易成本的盈虧,清算價格減去參考價格就是考慮交易成本的盈虧。賬面的盈虧是指投資者賬面的盈利或虧損,若當日最高價大于參考價格,則是不考慮交易成本的賬面盈利;若當日最低價低于參考價格,則是不考慮交易成本的賬面虧損。如果考慮交易成本,賬面盈利的條件是當日最高價乘以(1--0.0075%)大于參考價格;賬面虧損的條件是當日最低價乘以(1--0.0075%)大于參考價格。實證研究中,我們將考慮不同處理方式對結果的影響。

對于每一個投資者,計算至少賣出一只股票的交易日賣出股票實現的盈虧和沒有賣出股票的賬面盈虧。然后,對所有投資者或滿足某種特征的投資者計算所有交易日或某一段時間的賣盈比率(PGR)和賣虧比率(PLR),

一般來說,賣盈比例和賣虧比例自身的大小并沒有特別重要的意義,但這兩個比例相對大小則可以反映投資者賣盈還是賣虧的傾向。如果賣盈比例遠大于賣虧比例,則投資者傾向于賣盈;如果賣盈比例遠小于賣虧比例,則投資者傾向于賣虧。我們分別用賣盈比例和賣虧比例之差PGR--PLR(記作)和之比PGR/PLR(記作)來衡量投資者"售盈持虧"的程度,數值越大,則越愿意賣出盈利股票,繼續持有虧損股票;數值越小,則越愿意賣出虧損股票,繼續持有盈利股票。從統計角度,檢驗和,相應的統計量顯著且大于0或小于0。處置效應表明,投資者愿意售盈持虧,檢驗統計量應顯著大于0。

為了檢驗處置效應的推論2,我們計算了每次賣出股票和最近一次買入該只股票的時間差,如果投資者具有較強的"售盈持虧"的心態,那么平均來講,投資者在賣盈股票上的持股時間會短于賣虧股票上的持股時間。檢驗持股時間差是否顯著非零,可以驗證上述推論。

3、處置效應中理性因素的分析

投資者的處置效應傾向并不一定意味著投資者是非理性的,它可能與投資者采取反向投資策略有關。當股價上漲后,投資者可能降低股價進一步上漲的預期,售出股票也在情理之中;當股票價格下跌,投資者可能預期股價反轉的可能性加大,也有理由繼續持有虧損股票。

我們可以通過研究投資者賣出股票后股價的漲跌來考察投資者決策的正確與否。如果賣出股票的價格進一步上漲,則投資者的決策是錯誤的,繼續持有股票會增加收益;如果賣出股票的價格下跌,則投資者的決策是正確的,繼續持有股票會減少收益。事實上,在一段時間內,股價大多同漲同跌,如果賣出股票的股價漲幅小于(或跌幅大于)持有股票的股價漲幅,則投資者的決策是正確的;反之,投資者的決策是錯誤。本研究是從事后結果考察投資者決策有理性因素。

第4篇:股票投資理論與實踐范文

一、美國對權益性證券投資的會計處理

美國會計準則規定公司在進行證券投資時按照下列程序進行決策,以確定投資所使用的核算方法(假定甲公司購入乙公司的股票):第一,甲公司購入乙公司證券是否為了對其實施重大影響?如果是,則采用權益法核算;如果否,則考慮此證券是否有容易確定的公允價值嗎?第二,如果沒有確定的公允價值,則采用成本法核算;如果有確定的公允價值,則考慮購入的證券是否可以劃分為可供銷售的證券和交易性證券?第三,如果能夠劃分,則采用公允價值法;如果不能劃分,則需要對證券重新分類后采用公允價值核算。以舉例的形式闡述上述投資決策中所使用的核算方法:

例:甲公司2002年1月5日以現金50萬元購入乙公司10萬股普通股,每股5元,占乙公司總股份的20%.乙公司2002年初的凈資產200萬元,乙公司2002年凈收益40萬元,2002年12月31日支付現金股利60萬元(每股1.2元)。2002年——2003年累計凈收益150萬元。

1、公允價值法

(1)若甲公司將購入乙公司股票劃分為交易性證券,則使用公允價值法。一般說來,證券劃分為交易性證券的前提是有容易確定的公允價值,因而假定2002年12月31日、2003年12月31日乙公司股票市價分別是每股8元、6元。2004年1月20日出售此證券,收到現金60萬元。則賬務處理如下:

①2002年1月5日,取得投資時,借記:普通股票投資—乙公司500000,貸記:現金500000.

②2002年12月31日,收到股利時,借記:現金120000,貸記:股利收入120000.

③2002年12月31日,記錄公允價值變化,公允價值的變化額為100000×(8-5)=300000元。賬務處理為:借記:普通股票投資—乙公司300000,貸記:未實現的持有利得300000.

④2002年12月31日記錄公允價值變化,公允價值的變化額為100000×(8-6)=200000元。借記:未實現的持有損失200000,貸記:普通股票投資—乙公司200000.

每期末未實現的持有利得或損失賬戶是虛賬戶,其余額反映在損益表中。

⑤2004年1月20日出售證券時:借記:現金600000,貸記:普通股票投資—乙公司500000,貸記:證券銷售已實現利得100000.

(2)若甲公司將購入乙公司股票劃分為可供銷售的證券,則甲公司使用公允價值法

取得投資時會計分錄同①2002年12月31日,取得股利時會計分錄同②。

⑥2002年12月31日記錄公允價值變化,借記:普通股票投資—乙公司300000,貸記:未實現的持有利得/損失300000.

⑦2003年12月31日記錄公允價值變化,借記:未實現的持有損失/損失200000,貸記:普通股票投資—乙公司200000.

每期末未實現的持有利得/損失,在資產負債表股東權益的累計其他綜合收益中反映。

⑧2003年1月20日出售證券時,借記:現金600000,借記:未實現持有利得/損失100000,貸記:普通股票投資—乙公司借記:普通股票投資—乙公司300000,貸記:未實現的持有利得/損失300000.

⑦2003年12月31日記錄公允價值變化,借記:未實現的持有損失/損失200000,貸記:普通股票投資—乙公司200000.

每期末未實現的持有利得/損失,在資產負債表股東權益的累計其他綜合收益中反映。

⑧2003年1月20日出售證券時,借記:現金600000,借記:未實現持有利得/損失100000,貸記:普通股票投資—乙公司500000,貸記:證券銷售已實現利得200000.

(3)若美國公司購買證券后未進行分類,SFASNO.115規定每期末需對投資證券重新分類。若交易行證券轉為可供銷售的證券,則損益表中已確認的未實現持有利得/損失不再調整,只是變更年度證券的公允價值變化時變換賬戶名稱。

⑨記錄變更當年公允價值變化時,借記:未實現的持有損失/損失200000,貸記:普通股票投資—乙公司200000.

⑩若可供銷售證券劃為交易性證券,則在變更年度應將已記錄在其他綜合收益中的未實現持有利得/損失通過下列分錄轉記到損益表中,并記錄公允價值變化。借記:未實現的持有損失/損失300000,貸記:重新劃分權益性證券已實現利得300000.

2、若美國公司運用成本法,則對投資的核算如下:

2002年1月5日,取得投資時會計分錄同①

2002年12月31日,取得股利時,因為2001年度乙公司的凈收益400000元小于支付得股利600000元,所以甲公司應確認的股利收入為400000×20%=80000元,借記:現金120000,貸記:股利收入80000,貸記:普通股票投資—乙公司40000.

2003年乙公司未分配股利,甲公司不做帳務處理。

3、若美國公司選用權益法,則進行如下的投資核算:

2002年1月5日取得投資時會計分錄同①

2002年12月31日實現投資收益,借記:普通股票投資—乙公司80000,貸記:投資收益80000.

2002年12月31日取得股利時,借記:現金20000,貸記:普通股票投資—乙公司120000.

期末,由于取得投資的成本高于在乙公司凈資產中所占份額,應將此差額(50萬-200萬×20%=10萬)分配給資產及商譽。假定8萬分配給未記錄商譽,攤銷期限20年;2萬元分配給低估的固定資產,攤銷期限5年,會計分錄為:借記:投資收益8000,貸記:普通股票投資—乙公司8000.

2003年12月31日應確認投資收益為(1500000-400000)×20%=220000,賬務處理為

借記:普通股票投資—乙公司220000,貸記:投資收益220000.

二、中國上市公司對權益性證券投資的會計處理

我國上市公司對購入的權益性證券,按照下列投資決策選擇投資核算方法:第一,投資權益性證券是否作為剩余資金存放形式,不以控制被投資單位為目的?如果是,則按短期投資核算,取得時按成本計價,期末按成本與市價孰低法計價;如果否,則考慮投資是否是為了對被投資單位實施控制、共同控制或有重大影響?第二,如果是為了實施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則采用權益法;如果不是為了實施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則采用成本法核算。

1、購入的證券作為短期投資時,初始價值按成本計價,每期末對短期投資按成本與市價孰低法計價。

①2002年1月5日取得投資時,借記:短期投資500000,貸記:現金500000.

②2001年12月31日收到股利時,借記:現金120000,貸記:短期投資120000.2002年12月31日成本(每股5元)低于市價(每股8元),不計提短期投資跌價準備。

2003年12月31日成本(每股5元)低于市價(每股6元),不計提短期投資跌價準備。

③2004年處置此投資時借記:現金600000,貸記:短期投資380000,貸記:投資收益220000.

2、若選用成本法,則進行下列核算:

2002年1月5日取得投資時,借:長期股權投資—乙公司500000,貸記:現金500000.

2002年12月31日,因為2002年度乙公司的凈收益400000元小于支付得股利600000元,所以甲公司應確認的投資收益為400000×20%=80000元,收到的股利小于確認的投資收益的差額(120000-80000=40000)沖減甲公司的初始投資成本。賬務處理為:借記:現金120000,貸記:投資收益80000,貸記:長期股權投資—乙公司40000.

3、若選用權益法,則長期股權投資的會計處理如下:

①2002年1月5日取得投資時借記:長期股權投資—乙公司(投資成本)500000,貸記:現金500000.

②2002年1月5日記錄股權投資差額時,借記:長期股權投資—乙公司(股權投資差額)100000,貸記:長期股權投資—乙公司(投資成本)100000.

③2002年12月31日確認實現的投資收益,借記:長期股權投資—乙公司(損益調整)80000貸記:投資收益80000.

④2002年12月31日,股權投資差額按10年攤銷,每年攤銷100000/10=10000元,借記:投資收益—股權投資差額攤銷10000,貸記:長期股權投資—乙公司(股權投資差額)10000.

⑤2003年12月31日應確認投資收益為(1500000-400000)×20%=220000,賬務處理為:借記:長期股權投資—乙公司220000,貸記:投資收益220000.

三、中美對權益性證券會計處理的異同

從以上實例分析中可得出:除了所使用的賬戶名稱不同外,美國和中國運用成本法和權益法對于現金方式取得的投資的會計處理相同,并且成本法和權益法之間相互轉換的會計處理也相同。下面比較兩國對權益性證券投資的差異:

1、美國和中國對權益性投資的分類不同。我國將普通股投資分為短期投資和長期股權投資。短期投資取得時按成本計價,期末采用成本與市價孰低法。若對被投資單位存在控制、共同控制或有重大影響,長期股權投資采用權益法核算;若不存在對被投資單位控制、共同控制和重大影響,長期股權投資采用成本法核算。美國未進行長短期投資分類,而將權益證券分為交易性證券和可供銷售的證券。若對被投資單位存在重大影響,采用權益法;若不存在重大影響且購入證券的公允價值很難確定,采用成本法;若不存在重大影響且公允價值容易確定,采用公允價值法。

2、權益性投資在會計報表上的列示不同。我國將短期投資列示于資產負債表的流動資產中,短期投資跌價損失列入利潤表中;長期股權投資在長期投資中列示。美國將交易性證券列入資產負債表的流動資產,未實現的持有利得或損失在損益表中列示;若可供銷售的證券期望在一年或超過一年的一個營業期內變現,則將其列入流動資產,否則列入非流動資產,可供銷售證券未實現的持有利得/損失在資產負債表的股東權益中列示。

3、長期投資與短期投資之間相互轉換的會計處理不同。對長期股權投資變更為短期投資或短期投資變更為長期股權投資,我國會計制度沒有規定。而美國SFASNO.115要求在每期末對投資進行重新分類,可供銷售的證券可變更為交易性證券或相反,并規定了相應會計處理。

4、股權投資差額的攤銷不同。在使用權益法核算長期股權投資時,我國對低估被投資單位資產或未計的商以及高估被投資單位資產所產生的股權投資差額,采用統一的攤銷期限攤銷于每期的投資收益賬戶。而美國將股權投資差額分配于資產和商譽或都分配商譽中。

5、非現金方式取得權益性投資,其初始成本確定不同。我國對以非現金資產抵債或以應收賬款換入長期股權投資以及以非貨幣易換入長期股權投資,長期股權投資的投資成本是以賬面價值作為計價基礎。而美國對非現金補償方式取得投資,投資成本的計量基礎是公允價值。

第5篇:股票投資理論與實踐范文

1文獻綜述

一般認為,行為金融學的產生以1951年Burrel教授發表《投資戰略的實驗方法的可能性研究》一文為標志,該文首次將行為心理學結合在經濟學中來解釋金融現象。1972年,Slovic教授和Bauman教授合寫了《人類決策的心理學研究》,為行為金融學理論作出了開創性的貢獻。1979年DanielKahneman教授和AmosTversky教授發表了《預期理論:風險決策分析》,正是提出了行為金融學中的預期理論。

中南大學的饒育蕾和劉達鋒著的《行為金融學》是我國第一本系統闡述行為金融學理論的著作。吳世農、俞喬、王慶石和劉穎等早在中國證券市場初建時就對中國股市調查并進行取樣分析,得出中國市場為非有效市場,其主要論文有:吳世農、韋紹永的《上海股市投資組合規模和風險關系的實證研究》,陳旭、劉勇的《對我國股票市場有效性的實證分析及隊策建議》。國內對這一理論的研究相對不足,對投資策略的涉足更是有限。

本文主要是借鑒了兩位美國學者的思路進行論證。美國學者彼得L•伯恩斯坦和阿斯瓦斯達摩達蘭著的《投資管理》總結了美國比較有影響力的觀點,對行為金融學理論在投資領域的應用進行了發展,對投資行為進行了全面剖析,其對投資策略的研究更具有獨到之處,這種在行為金融學下投資策略的研究對我國證券業的發展將有十分重要的借鑒意義。羅伯特•泰戈特著《投資管理-保證有效投資的25歌法則》以其簡單而明了的筆法描繪了行為金融學下投資方法的選擇應具備的條件和原則,指導我們的實踐。BrighamEhrharot著的《財務管理理論與實務》中也不乏對行為金融學的應用,比如:選擇權的應用等。

2行為金融學概述

行為金融學是將行為學、心理學和認知學成果運用到金融市場上產生的一種新理論,是基于心理學實驗結果提出投資者決策時的心理特征假設來研究投資者實際投資決策行為的一門學科。

行為金融學有兩個研究主題:一是市場并非有效,主要探討金融噪聲理論;二是投資者并非是理性的,主要探討投資者會發生的各種認知和行為偏差問題。

主要理論:

證券市場是不完全有效的即市場定價不能完全反映一切信息,存在噪聲交易者風險即金融噪聲理論。投資者構筑的投資組合具有金字塔型層狀特征即行為組合理論。

投資者有限理性。行為金融學總結的投資者行為偏差有:決策參考點決定行為者對風險的態度;投資者存在心理帳戶;投資者還存在過度自信心理和從眾心理。

3行為金融學在實務中的應用

實際上,各種積極管理模式都假定市場定價失真或無效。他們認為通過投資于定價失真的市場或資產可以獲得增值。然而所有的人都知道這種無效性是轉瞬即逝的,這樣,這些無效性可能會為有耐心的投資者提供收益。“耐心”是一個好的投資策略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行為金融學理論可以很好地解釋諸如阿萊悖論、日歷效應股權溢價、期權微笑、封閉式基金之謎、小盤股效應等等金融學難題。還提出了成本平均策略、選擇策略參考點來判斷預期的損益、動量交易策略等投資策略。一些金融實踐者已經開始運用行為金融學的這些投資策略來指導他們的投資活動。

成本平均策略。成本平均策略是在股市價格下跌時,分批買進股票以攤低成本的策略。采用這一策略不是追求效用最大化,而是降低投資活動。

行為金融學認為,人們在進行決策的時候,往往會選擇一個決策參考點來判斷預期的損益,而非著眼于最終的財富狀況。在心理預期的過程中,人們會把決策分成不同的心理帳戶來考慮,常常擁有自信情節,高估已經擁有的商品或服務,并且傾向于增加這里物品或服務的使用次數。還對預期的損失過于敏感,把同樣價值的損失計算成遠高于同樣價值的收益,而對已經形成損失的東西卻表現出一種“處置效果”,由于期待機會收回成本而繼續經受可能的損失。因此在行為金融學中的“心理”帳戶和“認知偏差”這兩個概念,應該在日常理財中關注。運用動量交易策略。即預先對股票收益和交易量設定過濾準則,當股票收益或股票收益與交易量同時滿足過濾準則時就買入或賣出股票的投資策略。當處置效應在證券市場上比較嚴重時,其帶來的股票基本價值與市場價格之間的差幅就會更大;當價格向價值回歸時,可利用動量交易策略,通過差幅獲利。

市場無效性本質上是一種套利機會,如果足夠多的資金追求同一種市場無效性,它肯定會消失。對于許多定量投資者來說,永遠感到困惑的是,一旦某種市場無效性在學術刊物上得到詳細論述,它就奇怪地消失了。實際上,如果昨天的無效性已廣為人知,并吸引了大量的投資資本,再設想它明天仍然存在是非常危險的。資本市場同樣如此。因此,不要屈從或迷戀“權威”的信息,應該努力追求有個性的投資策略。

在職業資金管理游戲中獲勝的資金管理者一般都是最少犯錯誤的人,但其中的許多錯誤都可以歸因于人類本性——追求安穩、相信潮流、失敗后希望改換風格和指導思想。投資組合管理中的一些錯誤源于資金管理者不了解自己的客戶,不了解自己的投資市場,一些錯誤源于資金管理者走“受托人的鋼絲繩”的游戲,一方面要獲得高額收益,另一方面還不能超越客戶的風險承受性。

4股票投資策略

4.1具備股票投資取勝的素質

對于我們來說,在股票業取得成功的素質應該包括:忍耐、自立、簡單明了、能忍受痛苦、心胸開闊、有獨立判斷能力、百折不撓、謙讓、靈活、愿做獨立的研究工作、勇于承認錯誤,還有對普通的商業恐慌不屑一顧。這些素質的具備與巴菲特的忠告是一致的,與行為金融學是相符的,市場可能是無效的,積極管理者也有增加價值的潛力,但這些無效性既不簡單,也不是靜態的,利用起來代價也不低。換言之,市場無效性的一個特點就是容易消失。這就意味著市場無效性一旦被隔離出來,并廣為人知,越來越多的資金追逐這一無效性時,這個特點就消失了。問題不在于投資者和他們的顧問很愚昧或麻木不仁,在于當信息收到之時情況可能已經發生變化。當樂觀的金融信息廣泛傳播時,大多數投資人認為這個經濟形勢在近期內還會進一步高漲時,經濟走勢實際上已經向衰退邁進。頭腦清醒的投資者可以在信息不完全、不理想的情況下做出正確決策,那種需要各種資料的“科學頭腦”是不科學的。

第6篇:股票投資理論與實踐范文

關鍵詞:新興市場投資決策

一、新興市場的三階梯選股法

我國的證券市場屬于新興市場,這一市場波動較大,由于決策者的融資思路,使廣大投資者傷痕累累。三階梯選股方法是筆者20年股票投資的理論研究和實踐經驗的結晶,這一方法主要針對新興市場進行股票的選擇,主要是從戰略和戰術上對股票進行精選, 這一方法在我國證券市場的投資活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實際應用價值和借鑒意義。其具體描述如下:

第一階梯: 復權選股。在大智慧中,通過對月線(上市時間較長的股票)或周線(上市時間較短的股票)的復權,來觀察其股價是否處于相對底部區域。

具體操作: 從全部上市公司中選擇10%左右的股票。在我國證券市場可以選擇200只左右的股票, 或者從各行業中選擇3-5只股票,對于周期性行業,只需選取上升周期初段的股票。

第二階梯: 座轎選股。從第一階梯復權選出的股票中查閱機構嚴重被套的重倉股票。選出10-20只。機構成本與現價差距越大越好,被套時間越長越好。

第三階梯: 題材分類選股。從第二階梯10-20只股票中按題材分類:

1.宏觀題材。如人民幣升值、防通貨膨脹概念等等,適合中長線投資。

2.微觀題材。如公司近期利好等等,適合短線投資。

3.重組與兼并。它是永恒的主題。

在具體應用時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1.總股本不能太大,一個機構深陷其中,總股本2億以下最好。幾個機構被套,總股本2-5億左右為好。

2.應用波浪理論,形態理論,技術指標等理論和方法,用周K線和月K線圖判斷是否處于底部區域。

3.機構成本分析。機構買入時間,買入平均價格,稅費,時間成本。

4.股東進出和持股人數分析。

5.投資前景與題材分析。

6.管理層分析與實地考察調研。

二、買入股票和賣出股票的方法

買入股票的方法研究的是具體在戰術上怎樣選股,這種戰術上的股票買入,可應用如K線理論中的希望之星,陽吃陰,量價時的關系,技術指標KDJ,MACD, RSI, BOLL等理論和方法,用日K線并結合60分鐘30分鐘10分鐘5分鐘K線圖判斷并買入。

賣出股票的方法,也是戰術上的股票賣出, 同樣應用如K線理論中的黃昏之星,陰吃陽, 量價時的關系,技術指標KDJ,MACD,RSI, BOLL等理論和方法,用日K線并結合60分鐘30分鐘10分鐘5分鐘K線圖判斷并賣出。

在買入和賣出股票的過程中, 必須同時考慮宏觀面,政策面, 行業面以及公司的狀況與發展情景,特別要注意機構進出情況和散戶進出情況,注意技術指標的背離,交叉,滯后和盲點。

另外,值得我們思考的一個問題是: 什么是股市永恒的主題? 兼并重組。在中國股票市場上,什么股票最容易被兼并重組? 股本不大,價格不高的虧損股票容易被機構看中,最好的股票只代表以前最好,不代表今后也好,較差的股票只代表以前較差,不代表今后也差,要學會辯證的看待問題和分析問題。

三、股票投資思路

新興股票市場, 是機構與機構、機構與散戶、散戶與散戶的博弈,多算者勝,少算者敗。多聽,多看,多思,謀定而后動,才能最終戰勝絕大部分對手,成為最后的贏家之一。

了解自己的習慣愛好,交易心態與交易風格,風險承受能力,只有適合自己的風格才能幫助自己成功。注重自身修養的完善,樹立雷峰精神,把歡樂讓給人家,把痛苦留給自己,要有 “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高尚情操,博愛的思想和百折不撓精神。正確選擇市場和時機。具體的說,有以下幾個方面:

1.正確判斷趨勢:必須準確判斷大趨勢。牛市有牛市的特征,熊市有熊市的特征,這些特征是原始和長久的。牛市操作,熊市休息,繼續細分為6種狀態:牛市中的熊市,投入的資金比例是30-50%,牛市中的牛市,投入的資金比例是100%,熊市中的牛市,投入的資金比例分是30-50%,熊市中的熊市,投入的資金比例是0-10%,平衡市中的牛市,投入的資金比例是30-50%,平衡市中的熊市,投入的資金比例是20-30%。交易的主要利潤都是在牛市獲得的。一旦熊市來臨,好好休息是最佳選擇。

2.震蕩時期:大盤穩健但能量不足時是小盤股的活躍期,因大盤能量不能滿足規模性熱點的施展,所以個股行情“星星點火”,其中又以小能量下小盤股行情更為靚麗。由于小能量難以滿足行情的持續性,故小盤股行情往往漲勢較迅捷,持續周期較短,適于短線操作。

3.調整時期:大盤調整時是莊股的活躍周期。由于市場熱點早已湮滅,莊股則或因主力受困自救,或是潛在題材趁疲弱市道超前建倉,雖不能照亮整個市場,也能使投資大眾不至于絕望。

4.急跌時期:大盤波段性急跌是大盤指標股的活躍期。急跌后能令大盤迅速復位的,必然是能牽動全局的指標股。因為低價股護盤的成本低,是大機構的標準配置。

5.調整結束時期:大波段調整進入尾聲后是超跌低價股的活躍期。因為前期跌幅最大的超跌低價股風險釋放最干凈,技術性反彈要求最強烈。由于大勢進入調整的尾聲,尚未反轉,新的熱點難以形成,便給了超跌低價股的表現機會。

6.牛市確立時期:牛市行情確立是高價股的活躍期。高價股是市場的“貴族階層”,位居市場最頂層,在大盤進入牛市階段后,需要它們打開上檔空間,為市場的中低價股創造出空間。

7.休整時期:大盤休整性整理是題材股的活躍期。因為休整期市場熱點分散,個股行情開始漲跌無序,增量資金望而卻步,只能運用題材或概念來聚攏市場的視線,聚集有限的資金,吸引市場開始分散的能量。

8.年(中報)公布時期:年(中報)公布期及前夕是高公積金、高凈資產值股票的活躍周期。因為這樣的上市公司有股本擴張的需求和條件,有通過高分紅來降低每股凈資產值的需要。在股市開始崇尚資本利得和低風險穩定收益后,高分紅已經成為市場保值性資金的需要。

另外,選定股票后,只要莊家不出逃,一定要堅持高拋低吸,做到每賣必賺。只有這樣,你才會成為真正在中國股市賺錢的1%,1‰中的投資者。

五.宏觀分析與案例研究

1.浪潮軟件(600756)投資案例分析

復權:通過對月線復權, 來判斷600756股價是否處于相對底部區域。

座轎:某機構重倉股票, 均價為14元左右, 持有量2600萬股, 嚴重被套。被套時間5年。機構獲利價格為16元以上,第一目標位可能上漲到18-20元。

題材:公司在1月23號,預計2008年凈利潤增長50%以上。

總股本 1.855億,流通股1.55億。

戰術買入該股票的時機為: 最低點3.44元, 出現周十字星, 后出現周中陽線則買入, 即: 希望之星后買入,量價時的關系分析,技術指標KDJ, MACD,RSI, BOLL等理論和方法的分析,結合60分鐘30分鐘10分鐘5分鐘K線圖判斷和分析, 得出結論: 買入。

這只股票是在給研究生上課時講的三階梯法案例,歷史已經證明用這一方法研究、分析和操作的正確性,學生們也獲得了較大的收益。

參考文獻:

1、崔勇主編:《證券從業人員資格考試叢書》[M],首都經貿大學出版社,2001

2、蒲濤. 劉險鋒主編:《證券投資學》[M],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2007.12

3、吳曉求主編:《證券投資學》[M](第二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

4、中國證券從業人員資格考試委員會辦公室編:《證券市場基礎知識》[M],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0

5、楊大楷著:《證券投資學》[M],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0

6、曹鳳岐等主編:《證券投資學》[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

7、王軍旗主編:《證券投資理論與實務》[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

8、蒲濤編著:《證券投資理論與實踐》.光明日報出版社 2009.4

9、梁來存.波浪理論與中國股市.證券市場

第7篇:股票投資理論與實踐范文

【關鍵詞】行為金融學股票市場投資行為

一、引言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相比國外比較成熟的股票市場,我國的股票市場具有強烈的投機性質。我國股票市場的參與者,大多是個人投資者,一方面本身缺乏相應的理論知識,另一方面股票市場上存在著嚴重的信息不對稱。即使上市公司會公布相關的數據及財務狀況,但個人投資者很難對其進行分析和判斷,因此我國股票市場上存在較為嚴重的“羊群效應”。國外的金融研究及投資領域,行為金融學早已被納入主流金融理論體系,在投資策略的制定中,基于行為金融學的分析也正在逐漸占據重要地位。相比于我國目前的實際情況,行為金融學的相關分析方法并未正式投入到實踐領域的分析,還停留在對其相關理論的引進和學習階段,但我國股票市場所處的發展階段對于行為金融學的研究有著一定的優勢。一方面,中國的股票市場剛剛起步,市場上的交易數據完整,通過對數據的分析,能很好的判斷投資趨勢。另一方面,中國的股票市場上價格的形成和投資行為還并不是建立在對任何信息的反映上,具有更高的投機性。因此基于上述兩個方面,基于行為金融學對我國的股票市場進行研究有著重大意義,不僅能使行為金融學在國內得到充分發展,還有利于提高國內投資者制定投資策略的質量和有效性,同時也能維持我國股票市場的健康發展。

二、文獻綜述

Sinha(2015)通過實證分析從信息、投資者心理基礎以及投資者的偏好等因素來分析了影響股價變動的原因。Shabarisha(2015)通過實證分析,從行為金融的角度分析了與金融投資相關的啟發式偏差和投資者的偏見在投資中的作用。Sayed(2014)通過實證分析,對投資者在股票市場投資時的心理進行了分析。

蘇政豪(2016)通過實證分析對股票投資決策中的處置效應及其應對策略進行了分析,從三種對象的股票投資決策的處置效應中,得出了投資年限高的投資者,要比投資年限低的投資者,有著更加弱化的處置效應。孫英博、戎姝霖(2016)通過實證分析對機構投資者參與度對我國股票市場波動性的影響進行分析,表明我國機構投資者參與度對股票市場總體波動性的影響較為微弱,機構投資者參與對股票市場波動有微弱的平抑作用。

三、行為金融學的相關理論

(一)心理學理論

人在認知或獲取信息的過程中是不能完全接受所有信息的,而且在處理信息的過程中,人們通過感知和記憶來對信息進行“存儲”,但是人們對于感知是有選擇性的,而選擇的范疇往往與他們的個人期望有關。因此從心理學的角度上來說,人們做出決策主要依據有以下三種情況:

1.代表性啟發,是指在不確定的情況下,當人們對某項事情進行評估時,人們會更傾向于從過去的經歷中尋找與此類似的事件,根據處理以往事件的模式來對現在的事情進行相同模式的判斷,而并不考慮其概率。小數定律及賭徒謬誤便是典型例子。

2.可得性啟發,是指人們更傾向于根據回憶相關信息的容易程度來對事件做出推斷,因此人們在做出決策之前的第一個想法,很可能是映像最深刻的那一個。而對于影響可得性啟發偏差的因素分別有所接受信息的時效性,事件的新穎性和生動性,情緒一致性,和事件的想象性。

3.錨定與調整,是指人們在進行量的估計時,首先會設置一個初始值,然后根據所獲得的信息來不斷調整,最終達到自己認為的一個理想數據。但在現實中存在兩個問題,初始值的設定不準確和錨定值的調整不充分。

(二)期望理論

期望理論是行為金融學的重要理論之一,是度量目標對個人激勵效用的大小,可以用公式M=∑V*E來表示,其中M代表激勵效用的大小,V代表目標對于個人來說所具有的價值,E代表期望值。對于個人來說,當目標的價值越大,對實現目標的期望越高,這個目標的激勵效用就越大。

(三)前景理論

該理論中有兩大定律,第一,在人們盈利的時候,往往會更傾向于謹慎地做出下一步決策,并不參與冒險;當人們遭遇損失時,卻往往顯得冒險行事。第二,對于盈利和損失所帶來的感受,人們的感知程度是有差別的,虧損所帶來的痛苦要遠遠大于盈利所獲得的快樂。

四、對我國股票市場個人投資者行為的分析

(一)調查目的和設計

調查報告采用了線上+線下的調查形式,調查內容主要分析我國個人投資者在以下5個心理作用下的具體表現,通過行為金融學的相關理論知識來對這些表現進行具體解釋,為了能增加調查結果的可靠性,對主要類型的問題設計了兩個或以上題目,從而減少被調查者可能存在的不符合個人實際情況的作答。

(二)調差報告的分析

1.過度自信。過度自信往往體現在人們會高估自己所掌握信息的準確性,而低估事實的重要性。而過度自信心理又可以進一步體現在自我歸因和證實偏差的心理現象上。通過分析得知,超過60%的個人投資者能理性看待自己的投資判斷能力,經濟環境不佳時,大約50%的投資者則選擇減少持有倉位的60%左右,表現出一定程度的理性。一半以上的個人投資者將虧損原因歸結于客觀因素,大部分投資者對自己的決策都具有很高的預期。結合這四個方面的數據,可以看出目前我國股市上的投資者相對以前能更加合理地進行投資行為,開始逐漸嘗試去理性地看待整個股市的運轉。

2.后見之明。后見之明也是一種過度自信的表現,當人們在看待事情發生后的結果時,會認為這個結果比事前預測時的結果發生的可能性更大,進一步提高自信程度。調查顯示,回顧往年股市的波動情況,有80%的個人投資者不同程度地認為,當股市大跌時政府會采取措施進行干預,只有6%的人認為政府將不會采取任何措施。這說明事后認為政府能夠采取措施進行干預的投資者遠遠高于事前能夠預測到的人數,也就是出現了明顯的“后見之明”。

3.錨定效應。錨定效應具體表現在人們在對進行對事物判斷時,往往會根據所接受信息的第一印象,也就是先入為主的思想,或者印象深刻的程度。調查發現,在作出決策判斷時,有65%的個人投資者不同程度受到了給定值的影響,因此“錨定效應”效果明顯。

4.羊群效應。羊群效應在股市中表現為投資者的投資行為在情緒上往往會受到同類群體行為的影響。65%的個人投資者是通過他人的分析及建議進行投資行為,有34%的個人投資者是通過自己分析來做出決策,說明我國股市的投資群體逐漸形成了自主投資的理念。

5.政策依賴。政策依賴的具體表現在股市的運行并不是單純依據市場的自身規律而進行調整運轉的,而是政府通過出臺相關政策對其進行過度干預。有71%的個人投資者認為政府股市暴跌應該出臺政策參與救市,有97%的個人投資者不同程度地將相關政策納入自己決策方案的制定中,說明了中國股市的運轉的確受到政府行為的很大影響,其在股市中依然發揮著主要的引導作用。

五、結論和建議

(一)結論

通過問卷調查的形式分析后發現,我國股市的個人投資者雖然仍存在較為明顯的過度自信及羊群效應現象,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已有所改善,錨定效應和政策依賴效應較為明顯,且產生這些效應的心理因素無法避免,投資者只能通過提升對自己心理意識的認知并加強自身對投資分析的能力來減弱自己認知偏差的程度。

(二)建議

1.對中國股票市場建設與監管的建議。

(1)明確政府在股票市場所扮演的角色位置。在整個市場中,政府的職責應該是維護公開、公平、公正的市場秩序,對制度的完善提供支持,而并不是通過股市這一媒介出臺政策來調控經濟,因此政府目前對市場的調控雖有一定必要性,但是一定要注意力度和頻率。

(2)完善信息的披露制度。我國股市的參與者大部分仍然是中小投資者,屬于信息獲取群體中的“弱者”,因此,信息披露制度對于衡量一個市場的有效性是一個重要的標志。必須不斷完善并實施與信息披露相關的法律與政策制度,約束企業、機構的行為,維護廣大中小投資者的利益,減少因信息不對稱所帶來非理性投資行為,同時也可以提高市場運轉的效率。

(3)金融監管部門應加強證券市場的監管。監管部門應該建立一個既能夠相互制約又能夠相互協調的多層次監管體制,而并不僅僅是由證監會來進行全權管理,從而造成監管的不完備性及單一性。

2.對個人投資者的投資策略建議。

(1)投資認知上的建議。投資者應該對風險進行正確的認識,在制定決策時,權衡利益和風險,選擇自己所能承擔風險范圍內的投資方案。樹立正確的投資觀念,不斷學習來儲備自己的理論知識及投資技巧,不斷分析以提高自己的把控能力,不斷總結以提升自己決策能力。投資者還應該樹立起維護自身投資權益的意識,特別是國內的中小投資者。

(2)投資策略上的建議。個人投資者可以根據自身的狀況選擇不同的投資策略,以期獲得更好的收益,如反向投資策略,對于過去表現較差的股票進行買入行為,而對過去表現較好的股票進行賣出行為;動量投資策略,在進行交易操作前,對股票的收益和交易量進行值得設定,當股票收益或者股票收益及股票交易量同時滿足設定值,那么就對股票買入或者賣出;成本平均策略,按照投資計劃,以不同價格分批次對同一種股票進行買進或者買出,來達到對成本進行分攤的效果;時間分散策略,延長投資的期限,隨著對某個產品投資期限的延長,市場的風險會逐漸降低,且資產具有更強的抗壓能力。

參考文獻 

[1]Paritosh Chandra Sinha.Stocks’ pricing dynamics and behavioral finance:A review[J].Management science Letters,2015(5). 

[2]蘇政豪.股票投資決策中的處置效應及其應對策略[J].財經界(學術版),2016(15). 

[3]孫英博,戎姝霖.機構投資者參與度對我國股票市場波動性的影響[J].經濟研究導刊,2016(25). 

第8篇:股票投資理論與實踐范文

[關鍵詞]資本利得稅 股票市場 影響

一、資本利得稅的概念

資本利得稅,是對資本利得征稅。常見的資本利得如買賣股票、債券、貴金屬和房地產等增值所獲得的收益。此種增值所得,就本質而言,為一種不能預期的所得,或意外所得或不勞利得,即指所得之非系任何有用的經濟努力(例如資本、人工、技術之耗費)之結果而言。從法律和一般觀點上看,資本利得被認為是擁有者不是為了經營進行庫存、或者非規則地銷售的各種資產,而是因市場價值上升而實現的獲利。

資本利得稅是針對于因出售資本性資產而實現的投資收益課征的稅收。而對于資本性資產賬面收益不征稅。相對于普通所得而言,該種利得具有很強的市場波動性與不可預期性。

二、資本利得稅對股票市場影響的理論分析

(一)對股票市場價格波動性的影響

證券資本利得稅屬于證券交易稅中重要的稅種,與證券交易印花稅等一道構成了重要的證券交易成本,交易成本的提升將對證券市場的價格波動性產生影響。大多數學者認為,股票資本利得稅會降低過度的價格波動性。由于資本利得稅具有一定的鎖定效應,它可以打擊短期的投機交易,從而增強市場的穩定性。證券市場中的噪聲交易者利用其資金優勢,而不是證券的內在價值買賣證券,產生了過度的市場流動性,削弱了市場所能提供的信息質量。

(二)對股票市場價格水平的影響

資本利得稅將使整個股票市場價格水平下降。由于資本利得稅增加了股票投資者的投資成本,使得許多投資者的投資回報率降低,部分資金將從股票市場轉移,導致股票產品的需求量降低,導致股票市場價格水平整體下降。也有極少數人認為資本利得稅的提高,將使得股票價格水平上升,理由是投資者的交易成本需要更高的回報率來彌補。但事實上,股票的名義回報率(不考慮交易成本)僅與股票內在價值有關。各國實踐證明,資本利得稅的開征將導致短期內股票價格水平的下降。

(三)對股票流動性和成交量的影響

幾乎所有研究者都認為,資本利得稅會降低股票市場流動性,這是基于對資產課稅的緊鎖效應。如果資本利得稅根據國際慣例對短期持有與長期持有股票劃分不同的稅率,投資者為了避稅,將不愿出售或延遲出售所持股票資產,以獲得較高回報率會對資產的流動性產生一定的鎖定效應,即資本利得課稅的內鎖效應。資本利得稅對股票市場成交量也會帶來影響,一般都會使得成交量縮減,同時還會造成股票市場資金的國際遷移,股票交易者和發行者轉移到低稅負國家。

(四)對證券市場的調節功能

資本利得稅對證券市場的調節功能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第一,如果在較為成熟的證券市場中開征累進的資本利得稅,則它具有自動調節證券市場規模和市場漲跌的“自動穩定器”功能。具體表現為:當證券市場價格上漲,投資者收益也隨之上升。資本利得稅使得投資者稅負加重,從而導致證券市場規模縮小,抑制了證券價格的進一步上漲;當證券市場價格下跌,投資者收益會產生三種情況,即收益下降,導致投資者稅負下降;無收益,則投資者不用繳稅:虧損,使得投資者盈虧結轉。這三種情況都最終導致了證券市場規模的擴大,從而抑制了證券價格的進一步下跌。第二,如果在不成熟的證券市場中開征資本利得稅,由于它直接明顯地減少投資者的證券交易收益,因而具有強烈壓抑股市上漲或促使股市下挫的緊縮效應。

三、關于我國資本利得稅與股票市場發展關系的思考

根據前面的理論分析可知,股票資本利得稅可在一定程度上對股票市場實施“調控”功能,也可以增加財政收入,部分地實現社會公平。但從世界其他國家開征情況來看,其資本利得稅所占整個財政收入的比例極低,有些不足1%。我們認為,開征個人股票資本利得稅的重要功能是調控股票市場。但鑒于我國目前股票市場正處于由初級階段向成熟階段過渡的特殊時期,不太適宜運用資本利得稅杠桿對股票市場實施調控。

首先,我國股票市場正經歷一場意義重大的股權分置改革的制度深化,需要股票市場的理性繁榮。股票市場的持續繁榮也是制度深化帶來其能量爆發的自然結果,同樣,股票市場的繁榮也為股權分置改革的順利推進提供了重要基礎。眾所周知,由于有1994年底關于開征股票轉讓所得稅的傳言,股指大幅震蕩,而同期我國臺灣股票市場也因擬開征資本利得稅而造成股指大幅下跌,致使臺灣股票管理當局不得不宣布無限期擱置資本利得稅的課征。短期內若開征股票資本利得稅,其結果將可能會對來之不易的股權分置改革成果造成重大損失。

其次,我國股票市場的投資理念逐步由短期投機向價值投資轉變,股票監管逐步完善。我國股票市場的投資主體過去主要以“莊家”、“散戶”為主導,但現在則主要由股票投資基金、OFLL司、證券公司等專業性投資機構為主導,且這種趨勢將越來越明顯,這些機構基本奉行價值投資理念,通過發掘股票內在價值進行投資。此外,大盤藍籌股在上市公司中的地位和影響力顯著提升,通過所謂的資金優勢對大盤藍籌股進行操縱不具可能性。證券監管方面,監管制度日趨成熟,違規行為將受到嚴厲打擊。因此,我國證券交易市場更多地需要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實現風險與收益相對稱,人為地提高交易成本,只會降低市場效率。

第9篇:股票投資理論與實踐范文

一、教學目標

總的教學目標是短時間內提高學生股票實盤操作素養,并為學生今后長時期內如何通過實踐提高操盤水平指引方向。可細分為以下幾個目標:第一,讓學生樹立正確的投資理念;第二,為學生成長為一個優秀炒手指引方向;第三,讓學生掌握基本面分析的要點;第四,讓學生基本掌握多種技術分析方法;第五,培養學生基本的看盤能力;第六,培養學生基本的選股能力;第七,培養學生基本的股票綜合分析能力。

二、教學內容

1、投資理念

選股以價值投資為主、技術分析為輔,主抓熱點板塊龍頭股,做中長線;持股以趨勢投資為主,強調占住自己的位置;賣股以技術為主,遵守自己的規則;始終堅持獨立操作,保本第一。

2、提高水平的途徑

基于筆者自身實踐經驗,教導學生學習、思考、練習和反思,以及再學習、思考、練習和反思,如此不斷循環往復,逐漸提高水平。

第一步,學K線技術,重點學習反轉形態、星線、持續形態和十字線,推薦學生看《日本蠟燭圖技術》([美]史蒂夫?尼森著,丁圣元譯)。第二步,學習炒股的理念、思想和基本方法,推薦學生看《炒股的智慧》(陳江挺著)。第三步,學習均線技術和最常用的技術指標,學會結合量、價、均線和MACD指標看盤,推薦學生看《超級短線》(李雨青,葛鵬著)。第四步,學習他人間接經驗,知曉股票期貨投資的艱難和風險,體會他人成長的艱辛,初步接觸杰西?利弗莫爾的投機思想,推薦學生看《十年一夢――一個操盤手的自白》(青澤著)。第五步,學習看股票的整體架構,了解莊家的心理,熟悉股價運行的六種形態,把握個股與大盤關系的四個層次,推薦學生看《大炒家》(吳迪著)、《大師秘笈》(吳迪著)。第六步,學習價值投資的思想、方法,了解業余投資者的優劣勢及投資股票的技巧,推薦學生先依次看《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資》([美]彼得?林奇、約翰?羅瑟查爾德著,劉建位、徐曉杰譯)、《聰明的投資者(第4版)》([美]本杰明?格雷厄姆著,王中華、黃一義譯)、《怎樣選擇成長股》([美] 菲利普?A?費舍著,馮治平譯)。第七步,學習投機的思想、智慧、方法、理念和交易規則,推薦學生依次看《股票大作手回憶錄(修訂版)》([美]埃德溫?勒菲弗著,丁圣元譯)、《華爾街幽靈(典藏版)》([美]阿瑟?L?辛普森,張志浩、關磊譯)

3、基本面分析

基本面分析是以證券的內在價值為依據,著重于對影響證券價格及其走勢的各項因素的分析,如宏觀經濟、行業背景、企業經營能力、財務狀況等對公司進行研究與分析,以此決定投資購買何種證券及何時購買。

宏觀經濟狀況分析主要是GDP、就業率、經濟周期波動、通貨膨脹、經濟增長等,課堂只是略微提及。行業背景也是略微提及公司所在行業是屬于分散行業、新興行業、成熟行業還是衰退行業。企業經營能力、財務狀況和股東狀況等分析則講得比較具體,主要分析的內容包括:公司的主營業務構成和主營業務的利潤率情況;公司盈利能力變化,及由公司利潤構成、凈利潤率及經營現金流的情況來體現出來的公司盈利質量;公司的收入規模、利潤規模;營業費用、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變化情況;公司資產尤其是流動資產的狀況;公司的營業性周期和帳務性周期;公司的補貼和投資收益情況;公司的負債程度和企業的預收帳款變化情況;公司的投資收益及投資結構,主要是利潤構成中投資收益所占比例,長期投資、短期投資的構成比例;看控盤情況,主要是股東人數、人均持股數量以及基金持股和十大股東的情況。

4、技術分析

簡要介紹道氏理論和波浪理論,重點講解K線技術、均線技術、價量關系和MACD指標以及如何綜合運用,詳細介紹莊家的操盤手法及散戶的心理特征。

道氏理論中簡要介紹三大假設、三大公理和五個定理,重點講道氏的三種走勢即股票指數的短期趨勢、中期趨勢和長期趨勢。波浪理論中簡要介紹八浪循環,重點講5個小浪的推動浪和3個小浪的調整浪,以及波浪的三個原則。K線技術主要介紹反轉形態、星線、持續形態和十字線,結合實例進行分析,并強調要充分重視周K線,指出大周期決定小周期,而且學習初期完全以K線進行分析。均線技術主要包括不同周期均線的參數設置,均線多頭與空頭排列,均線的支撐力和壓制力,特別結合實例金山谷、銀山谷和死亡谷,并強調重視周K的均線。價量關系主要講解結合實例講解量在價先的道理,量與價的配合及背離,高價區與低價區的天量和地量的含義,并強調要充分重視跟蹤量的變化。MACD指標的應用主要講解買入和賣出及背離信號,并強調周K線MACD指標對中長線轉折的判斷的準確性較高,可以作為中長線投資者的首選參考指標。綜合運用則是根K線、均線、價格位置、量的變化和MACD指標進行綜合研判。莊家的操盤手法是指莊家如何吸籌、震倉、拉升、出貨以及會在盤面留下什么痕跡。散戶的心理特征主要介紹散戶的一些致命心理弱點。

5、選股技巧

技巧主要分為三種:第一種是根據彼得?林奇講的六類公司里面去選合適的股票,第二種是和大盤比較尋找機會選股,第三種是抓熱點板塊龍頭股。

彼得?林奇所分的六種類型的公司是指緩慢增長型、穩定增長型、快速增長型、周期型、困境反轉型以及隱蔽資產型。彼得?林奇認為,應果斷放棄緩慢增長型公司,保底持有穩定增長型公司,明智選擇快速增長型,擇時投資周期型公司,認真區分困境反轉型公司,善于發現隱蔽資產型,這些是業余投資這也可以做到的。

和大盤比較尋找機會是指,以大盤走勢為基準,將個股行情相對大盤走勢分為“個股與大盤同態勢”、“個股補漲、輪漲”、“個股逆勢上漲”、“個股抗跌率先起動”四個層次,強調要針對個股所處的層次進行操作,從而在牛、熊市中皆能獲利。

抓熱點板塊龍頭股包括判斷熱點板塊和識別龍頭股的特征。可從四個方面來判斷熱點板塊:第一,熱點板塊中個股非常活躍,有時集體漲停;第二,成交量非常大,為熱點板塊的持續注入了能量;第三,完全是市場的領導者;第四,技術形態上要求進入了上攻狀態。龍頭股的三方面特征:第一,在板塊中具有領導作用,一呼百應;第二,熱點形成時換手率非常高,代表主力關注的程度高;第三,漲幅大、跌幅小,表明受到資金追捧。

三、教學實踐中的心得體會

首先,要培養學生正確的投資理念。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股市中只有極少數人能賺錢是不爭的事實,學生將來如果不能具有很高的炒股水平,是很難真正賺到錢的。教師切不可為了使課程更受歡迎而激發學生對股市產生幻想,要反復強調炒股賺錢的艱難與風險。要想將來在股市持續賺錢,必須成為炒股專家。這就需要精通價值投資和技術分析技術,學會克服人性中的缺點,制定合理的交易規則并堅持遵守自己,而且始終堅持獨立操作,并把本金安全放在第一位。

其次,要激發學生的興趣。無論是基本面分析、技術分析還是選股技巧,相對來講還是比較枯燥的,所以要想辦法激發學生的興趣。生動有趣的故事和結合學生感興趣的事物舉例,一般都能激發學生熱情的回應。比如課上講過的買賣猴子的故事,學生就覺得非常有意思,通過這個故事能夠更好地容易理解莊家如何操縱股票,并且課程結束后還能長期記住。學生覺得似懂非懂的問題,可以結合學生身邊的事例來講解,比如支撐位和阻力位的問題可以結合衣服買賣來講解。

主站蜘蛛池模板: 91av国产在线 | 欧美日韩性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男人天堂视频在线 | 日本一级高清不卡视频在线 | 亚洲免费色视频 | 国产精品久久免费观看 | 成年人精品视频 | 欧美一级第一免费高清 | 欧美激情亚洲色图 | 91精品国产高清91久久久久久 | 色综合91久久精品中文字幕 | 国产做a爰片久久毛片 | 最新黄网 | 欧美a在线视频 | 国模肉肉人体大尺度啪啪 | 日本在线视频观看 | 久久精品视频99 | 欧美日韩加勒比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午夜在线观看理论片 | 国产精品极品美女自在线看免费一区二区 | 男人又粗又硬桶女人免费 | 亚洲小视频 | 欧美日韩亚洲综合另类ac | 美女视频网站永久免费观看软件 | 一级毛片看一个 | 国产欧美一区二区成人影院 | 欧美日韩高清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 欧美黄网在线 | 天堂男人在线 | 免费人成年短视频在线观看免费网站 | 欧美一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 一级做a爰片久久毛片免费看 | 看5xxaaa免费毛片 | 爽爽窝窝午夜精品一区二区 | 色老头老太做爰视频在线观看 | 午夜性刺激免费视频 | 国产精品一国产精品免费 | 九色自拍视频 | 天天五月天丁香婷婷深爱综合 | 97精品国产手机 | 欧美综合自拍亚洲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