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家庭用水調查報告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小微企業;貸款;財務
一、模板的設計思路與依據
評定貸款質量的好壞主要是綜合考慮非財務信息和財務信息,其中最關鍵的是財務信息。本文就模板中財務指標綜合評分和貸款額度的測算這兩個重點的內容闡述設計思路和依據。(1)財務指標綜合評分。財務分析的目的在于全面、準確、客觀地揭示與披露商戶財務狀況和經營情況,并借以對商戶經濟效益優劣作出合理的評價。將商戶償債能力、盈利能力和運營能力等各項分析指標有機地聯系起來,相互配合使用,作出系統地綜合評價,才能從總體意義上把握商戶財務狀況和經營情況的優劣。第一,指標的選取。綜合評價的首要問題是確定選擇指標。財務分析的主要是為客戶經理貸款服務,償債能力被放在了首位,其次是盈利能力,再次是營運能力。一是償債能力,選取的指標有流動比率、速動比率和資產負債比率,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反映短期償債能力,資產負債率反映其整體的償債能力。二是盈利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指標:產品盈利能力:營業利潤/營業收入,它與資產的周轉無關;扣除費用后的產品盈利能力:可支配收入/營業收入,考慮到個體工商戶的支出中,家庭支出占了很大比重;總資產盈利能力:利潤總額/資產,它與資產周轉有關,但與資本結構無關;凈資產盈利能力:營業收入/凈資產,它綜合了企業的全部盈利能力。三是運營能力,選取的指標主要有資產/固定資產、應收賬款周轉率和存貨周轉率。資產中固定資產所占比重越小,則其流動資產越多,資產質量越好。應收賬款周轉率越高越好,表明商戶收賬速度快,平均收賬期短,壞賬損失少,資產流動快,償債能力強。存貨周轉速度越快,存貨的占用水平越低,流動性越強,存貨轉換為現金、應收賬款等的速度越快。第二,權重的分配。考慮到償債能力的重要性但民間借貸無法獲取這個特點,在設置比重時,稍微比盈利能力低點,在標準比率上加大了要求,從而降低貸款風險。在設置盈利能力的比重時,由于其重要性及實際比率較真實,數據容易獲得,故所占比重最大。第三,標準比率的確定。標準比率是根據前段時間調查中所獲取的數據計算平均數得來,這個平均數已剔除最大值和最小值,并經過了適當的理論修正。第四,指標的綜合。指標的綜合,主要是解決從差異到評分的換算問題。為了克服財務指標綜合評分個別指標異常變動過大的缺點,可以規定上限,以減少個別指標對總分的不合理影響。上限可規定為標準比率的1.5倍,出于謹慎性原則,沒有規定下限。(2)借款人貸款額度的測算。第一,營運資產法。該方法應用資產負債比率對客戶的信用風險進行分析,主要設置了流動比率、速動比率、凈資產短期債務比率和凈資產債務比率這四個比率。前兩項探討的是客戶資產的流動性。而后兩項是從客戶資本結構方面對客戶的信用狀況進行考察的,債務總額在凈資產中所占比例越小,其還款能力越強。營運資產的計算,不僅考慮了客戶當前的償債能力,而且還考慮客戶的凈資產實力。通過此方法能使貸款額度控制在貸款戶的還款能力以內。第二,銷售增長率法。一般情況下客戶每年的銷售收入都會增加,收入增加,則會導致銷售成本增加,而現有資金無法滿足銷售收入的增加,才會向銀行借款,此時便設置了預計銷售收入增加額這個指標。影響流動資金需求的關鍵因素為存貨(原材料、半成品、產成品)、現金、應收賬款和應付賬款,這些關鍵因素涉及到經營周期。具體的計算公式如下:貸款額度=預計銷售收入增加額/360×經營周期。
二、結論
小微企業生命周期短、破產率高、抗風險能力差,在生產經營過程中遇到的風險、形成的損失極有可能通過信貸環節轉嫁給銀行機構。銀行只有將貸前調查規范化,才能很好的規避風險,提高審貸效率。根據市場的行業特點,有針對性的設計調查報告模板,全面、準確、客觀地揭示與披露商戶財務狀況和經營情況,充分考慮貸款戶的實際銷售需求和營運資金還款能力,使用科學的方法測算貸款額度。讓每個客戶經理做到貸款有根據,貸款額度有依據,從而達到降低貸款風險的目的。
參 考 文 獻
[1]糜仲春,申義.我國商業銀行中小企業信貸風險評估體系的構建[J].金融論壇.2007
[2]王美樂.提高我國中小企業信用水平[J].企業導報.2010(10):168
通過到中學實習,深入學習如何當好一名科任老師以及如何勝任班主任工作,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把所學的知識轉化為能力,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以勝任現代教師崗位上的工作,為將來的教學工作打好基礎。
二、實習單位
*************
三、實習時間
****年**月**日??****年**月**日
四、實習目標
1、上好實習課?作為一名老師,最基本也最重要的就是自己的業務水平了,而教育實習就是一個鍛煉和提升自己這方面能力的絕佳機會。首當其沖的是講課的水平如何,因此,在實習的時間里要認真上好每一節實習課,做到認真備課、講課以及總結。不論是新課還是重復課都要認真對待,而且要虛心向原科任老師學習,每次備課都應該給原科任老師過目,聽取其提的意見。每次上完課之后也應該主動咨詢老師以及隊友的意見,虛心接受他們的批評指正,以及時改正自己的不足之處。
2、做好班主任工作?實習期間,我們每個人都要充當班主任的角色,而這又是一件不容易的工作,雖然在平時的課堂上也學習了不少關于班主任工作方面的理論,但是真正的班級情況是復雜多變的。因此,不能有教條主義,而是應該實事求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平常應該多到班里了解情況,多向原班主任學習管理心得,多總結經驗。
3、適應實習生活?教育實習為期兩個月,而且是到一個自己完全陌生的地方,與陌生的隊友一起度過說長不長、說短不短的兩個月時間,能否適應實習隊的生活直接影響著自己的實習質量,因此,融入實習隊的大家庭,適應實習生活尤顯重要。一是要與隊友相處融洽,互幫互助,團結友愛;二是要盡自己的能力為集體服務。
五、實習內容
教育實習主要分成三大板塊:教學實習、班主任實習以及教育調查。具體內容如何:
1、教學實習
1)聽課:通過聽原班主任的課,大體了解教學的情況,進而使自己對這些課程有一個大概的了解。另外,聽隊中相同專業同學的課,學習他們處理教材的手法;聽隊中其它專業同學的課,學習他們的講課技巧。
2)備好每一節課: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功。只要我們認真把每一節要上的課都提前準備好,搜集相關的資料,理好教學思路、寫好教案、做好PPT,并讓原班主任查閱,這樣我們才能上好每一節課。
3)教學技能方面:技能的高低在某種程度上應該是左右著整個課堂的進程。只有我們在教學技能方面下工夫,課堂才會變得活躍生動,學生才不會昏昏欲睡,教學質量自然會上去。
4)教學后勤工作方面:這也是整個教學實習的一個不能忽視的方面。這就要求我們在緊張而活躍的教學后,要嚴密監管學生的課后作業情況,讓學生能真正掌握所學的知識。
5)做好實習日記:記錄實習期間的主要活動(如聽講座、授課、組織開展的具體活動和各種實習心得、總結等),并寫明活動時間、地點、對象,活動評價(成效)、指導老師意見等,并請指導老師簽署意見。
2、班主任實習
1)做好熟悉新生的工作,查看學生手冊等資料,爭取多到班里走動,了解班級情況以及熟落學生。
2)抓好班級的常規規范,杜絕遲到、早退、曠課等現象,抓好自修課紀律,提高學習效率。
3)定期開展豐富多樣的學習活動,向學生介紹良好的學習態度和方法,幫助學生適應學習生活。
4)開展有益身心的文體活動,教會學生勞逸,學習、娛樂兩不誤,促使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
5)努力創建班級文化,通過提高板報、墻報質量,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通過組
織班級活動培養學生的集體觀念,增強班級凝聚力。
6)組織學生積極參與學校的各項活動,力爭在各項活動中取得好成績。
7)定期與學生談心交流,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及時疏導、解決學生的問題。
3、教育調查
1)認真做好前期的準備工作,定好調研題目,搜集相關資料,與隊友共同商量,編寫一份有質量的調查問卷。
2)注意了解實習學校的情況,做好調查問卷的印制、派發、統計等工作。隊員之間注意工作分配的合理性,盡量做到各司其職,互相配合。
3)定期開會匯報調查的進度,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見、疑問,商量接下來的工作如何執行等問題。
4)認真撰寫調查報告,不抄襲他人作品。初稿完成后可以拿給老師和隊友過目,聽取他們的修改意見,以進一步完善自己的調查報告。
5)如果所調研的題目與實習學校相關,調查結束后應該及時向實習學校反饋調查所得的情況,并感謝實習學校的大力配合以及支持。
六、實習措施
1、深入了解學生的具體情況,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教學目標、重難點、教學方法,編寫教案,制作課件,認真備課,做好上實習課的準備,并且虛心聽取原科任老師的指導。
2、認真做好批改作業和輔導學生的工作,對于作業中存在的普遍問題要進行集體輔導,個別錯誤要個別指正,對于學生提出學習、生活、感情上的疑難問題要耐心解答,不能置之不理。
3、爭取多上實習課,特別是多上新課,每次課后要及時做好總結工作。另外,要爭取多聽課,原科任老師的課、其它相同專業老師的課、隊友的課等,并且做好聽課記錄,從中取長補短,汲取別人的可取之處,以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技能。
4、了解學校的規章制度,并通過與原班主任以及其它任課老師交談,看學生手冊,學籍登記表,學生姓名表,座位表,與學生聊天等方式了解和熟悉學生,掌握班級學生情況,建立學生檔案,同時制定班主任工作計劃。
5、開展班主任日常工作,監督升旗、課間操、眼保健操,指導出黑板報、開展文體活動、團隊活動,檢查批改周記、檢查作業等工作。進行早讀、晚修、輪班的值班工作,以及按時參加教工例會。遵守學校的作息時間。
6、主持一到兩次主題班會,最起碼獨立主持一次班活動(包括班會課、團課、班干部會議、班團活動),可邀請其它實習隊員出席,其它實習隊員應積極參與準備工作,發揚團結互助精神。
7、服從學校和學校的指導老師及隊長的領導,并嚴格遵守實習的各項制度,實行坐班制。
8、自覺服從領導,虛心請教實習學校領導、有關任課老師、班主任,服從實習學校工作安排,嚴格遵守請示匯報制度。對實習學校的教師職工要有禮貌,不許在中學生面前批評議論實習學校的領導、教師和職工,如對實習學校的工作有什么意見或生活上有什么建議,應由隊長集中向學校領導反映解決。
9、嚴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則,思想、儀表、言行均為學生的表率。節約用水、用電、糧食、文具和實驗用品。衣著整潔、大方,不穿奇裝異服,不留怪發型。
10、個人利益服從集體利益,表決時少數服從多數。
關鍵詞:小學教學 實踐活動 資源整合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3(c)-0026-01
1 開發校本課程,深入開展綜合實踐活動
綜合實踐活動是一門開放性、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因此,沒有豐富的校本資源的廣泛支持,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就難以順利進行。我校對校本課程學生的需求進行科學評估,并充分利用當地社會和學校資源,開發出可供學生選擇的多樣校本課程。這些課程是落實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創新能力的有效途徑。
1.1 實施“1加1”工程,開發以綜合實踐為主的校本課程
為了落實校本課程的開發,我校成立了校本課程開發委員會,吸納學校領導、教師和部分學生家長共同參與,以指導、審定、評價、支持校本課程的開發工作。
學校實施了“1加1”工程,即要求每位教師除教授本專業的一門課程之外,在根據個人專長申報開發一門校本課程。學校校本課程開發委員會在廣泛征求學生及其家長意見的基礎上,依據當地的人文歷史、地方特色、學生發展需要和教師個人特長等綜合因素,開設了陶藝、等20多種。這些校本課程的開展,為培養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科學思維能力及審美能力奠定了基礎。
為提高校本課程教學水平,我們組織力量重點研究課程目標和教學方法。把20多門校本課程分為六類,分別確定每類課程的總目標和子目標。總目標力求清晰、合理,子目標力求具體化、可操作。同時根據校本課程目標,組織教師依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學生的經驗、興趣和學習條件等選擇確定教學方式,引導學生通過做一做、試一試、想一想、記一記、畫一畫,培養學習興趣,在趣味盎然的學習活動中不斷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動手能力。
1.2 采取“1選1”措施,實施校本課程
為有效實施綜合實踐活動校本課程,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全面提升,學校根據師資及學生實際情況,采取“1選1”措施。
1.3 依托學校科技節,搭建“1展1”舞臺展示
為提升綜合實踐活動效益,為學生提供展示才能的舞臺,學校每年開展科技節活動,為學生搭建“1展1”舞臺,即要求每位學生在“科技節”中至少展示一項所學才藝,促進學生健康全面發展。
2 拓寬學習空間,構建綜合實踐活動的廣闊平臺
2.1 課內外整合,拓寬學習空間
綜合實踐課的基本理念之一是推進學生自我與社會、自然之間的內在聯系、認識和體驗,謀求自我、社會與自然的和諧發展。為此,我們倡導多種學習方式,組織學生走出校園,走向社會,走進家庭,走向自然,精心設計形式多樣的活動內容和形式,充分利用課堂外的“課本”,讓學生在活動中學,在活動中做,在活動中想,推進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
走向自然。注重學生的自主探究,重視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的情感體驗和能力培養。通過一系列的調查探究活動,學生對于植物的生存狀態及前景產生擔憂,激發了學生的憂患意識和對環保問題的關注,從而養成了孩子們的社會道德責任感。
走向社會。堅持以知識性、科學性、實踐性、趣味性為指導,通過看、管、查、做等方式組織學生走出校園,走入社區,進行環保宣傳和實踐活動。
看:組織學生有目的地參觀,了解自然環境,感受環境與人類健康的密切關系,激發熱愛大自然之情,加深關心環境、愛護環境、保護地球意識。
管:廣泛開展“環保小衛士、愛心大隊”活動,組織學生清除白色污染,清掃衛生死角、管理學校草坪、樹木;參與管理人民廣場草坪、樹木,保持清潔衛生,懂得“一棵樹木一個生命”的道理,并在這個過程中間培養學生的勞動觀念和尊重熱愛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
查:環保大隊的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開展環境科技調查和研究活動;利用暑假對市區汽車保潔公司的用水情況進行調查,發現新市區汽車保潔公司水資源浪費嚴重,他們撰寫節約用水的調查報告,提交給市環保局,充分體現了學生熱愛環保、勇于創新的精神。
做:開展“保護環境,從我做起”活動;在家庭栽種花草,美化家園,向親友、鄰居宣傳環境知識;寫信勸導親友戒煙,與家人一起制定“家庭綠色行動計劃”,提倡家庭綠色文明等。引導學生從小事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養成環保好習慣。
走向生活。結合傳統的節日對學生進行愛父母、愛家庭、愛社會、愛祖國教育,培養學生的愛心和社會責任感;結合植樹節,開展了“認養小樹,我和小樹一同成長”的活動和“五一”勞動節的“我是家庭服務員”活動等。
2.2 與競賽活動相結合,構建學生實踐活動的廣闊平臺
我們努力為學生搭建展示才能的平臺。將科技教育融入豐富多彩的活動之中。(1)學校每年組織一次創新作品大賽,為學生提供一個展示創新作品的舞臺。(2)組織學生興趣小組活動,如七巧板、國際象棋、機器人、四驅車、航空航天、航海模型、氣象、科幻畫、種植等,開展科技教育“七個一”活動,并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各類科技創新大賽。(3)每年組織“科技節”活動,引導學生參加科技實踐活動:進行科技小制作、小發明、小創意,撰寫科技小論文、調查報告,繪制科學幻想畫;制作科技手抄報、剪貼報、和搜集科技名言,編寫科學家故事集。(4)參觀考察博物館等校外科普教育基地,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實踐創新能力。(5)組織學生圍繞“我身邊的科學”開展談論、調查,提出合理化建議。
在綜合時間活動實施中,我們積極開發課程資源,拓寬學生學習的空間、時間、學習的內容、形式和渠道,引導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綜合實踐活動,讓有效的資源在綜合實踐活動教學中綻放奇葩,讓資源浸潤學生的綠色童年,讓“稚嫩之花”開得更加絢麗多姿!
參考文獻
[1] 郭元祥.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設計與實施[M].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11.
1.1水文地質學科涵義與研究對象
地下水即是賦存于地面以下巖石空隙中的水。地下水的功能主要包括:資源、生態環境因子、災害因子、地質營力與信息載體。地下水及賦存地下水的介質還具有一些另外的功能。水文地質學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是與地下水及其賦存介質的功能相聯系的。
1.2水文地質學的定義
地下水這一名詞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的地下水是指賦存于地面以下巖土空隙中的水;包氣帶及飽水帶中所有含于巖石空隙中的水均屬之。狹義的地下水僅指賦存于飽水帶巖土空隙中的水。
水文地質學(hydrogeology)是研究地下水的數量和質量隨空間和時間變化的規律,以及合理利用地下水或防治其危害的學科。它研究在與巖石圈、水圈、大氣圈、生物圈以及人類活動相互作用下地下水水量和水質的時空變化規律以及如何運用這些規律興利除害。
1.3水文地質學研究的范疇及任務
水文地質學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學,主要研究地下水的分布、運動和形成規律,地下水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成分,地下水資源評價、開發及其合理利用,地下水對工程建設和礦山開采的不利影響及其防治等。在不同環境中,地下水的埋藏、分布、運動和組成成分均不相同。查明上述各方面狀況,可為科學地利用或防治地下水提供根據。水文地質學對地下水的研究,著重自然歷史和地質環境的影響,同主要用水文循環和水量平衡原理研究地下水的地下水水文學關系密切,只是研究的側重點稍有不同。
1.4水文地質學及分支
隨著科學的發展和生產建設的需要,水文地質學又分為區域水文地質學、地下水動力學、水文地球化學、供水水文地質學、礦床水文地質學、土壤改良水文地質學等分支學科。近年來,水文地質學與地熱、地震、環境地質等方面的研究相互滲透,又形成了若干新領域,如環境水文地質學、地下水資源管理、同位素水文地質學等。隨著生產力和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人類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到了舉足輕重的地步,與環境生態有關的水文地質問題迅速增長。
水文地質學是從尋找和利用地下水源開始發展的,圍繞實際應用,逐漸開展了理論研究,目前已形成了一系列分支。
1.4.1地下水動力學
地下水動力學是研究地下水的運動規律,探討地下水量、水質和溫度傳輸的計算方法,進行水文地質定量模擬。這是水文地質學的重要基礎。
1.4.2水文地球化學
水文地球化學是水文地質學的另一個重要基礎。研究各種元素在地下水中的遷移和富集規律,利用這些規律探討地下水的形成和起源、地下水污染形成的機制和污染物在地下水中的遷移和變化、地下水與礦產形成和分布的關系,尋找金屬礦床、放射性礦床、石油和天然氣,研究礦水的形成和分布等。
1.4.3供水水文地質學
供水水文地質學是為了確定供水水源而尋找地下水,通過勘察,查明含水層的分布規律、埋藏條件,進行水質與水量評價。合理開發利用并保護地下水資源,按含水系統進行科學管理。
1.4.4礦床水文地質學
礦床水文地質學是研究采礦時地下水涌入礦坑的條件,預測礦坑涌水量以及其它與采礦有關的水文地質問題。
1.4.5農業水文地質學
農業水文地質學的內容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是為農田提供灌溉水源進行水文地質研究;二是為沼澤地和鹽堿地的土壤改良,防治次生土壤鹽堿化等問題進行水文地質論證。
1.4.6水文地熱學
地熱是一種新的能源,如何利用由地下熱水或熱蒸汽攜至地表的地熱能,用來取暖、溫室栽培或地熱發電等,以及地下熱水的形成、分布規律,以及勘察與開發方法等,是水文地熱學的研究內容。
1.4.7區域水文地質學
區域水文地質學是研究地下水區域性分布和形成規律,以指導進一步水文地質勘察研究,為各種目的的經濟區劃提供水文地質依據。
1.4.8古水文地質學
古水文地質學是研究地質歷史時期地下水的形成、埋藏分布、循環和化學成分的變化等。據此,可以分析古代地下水的起源與形成機制,闡明與地下水有關的各種礦產的形成、保存與破壞條件。
地下水的形成和分布與地質環境有密切聯系。水文地質學以地質學為基礎,同時又與巖石學、構造地質學、地史學、地貌學、第四紀地質學、地球化學等學科關系密切。工程地質學是與水文地質學是同時相應發展起來的,因此兩者有不少內容相互交叉。
地下水積極參與水文循環,一個地區水循環的強度與頻率,往往決定著地下水的補給狀況。因此,水文地質學與水文學、氣象學、氣候學有密切關系,水文學的許多方法也可應用于水文地質學。地下水運動的研究,是以水力學、流體力學理論為基礎的,并應用各種數學方法和計算技術。
2 水文地質學演化歷史與發展現狀
2.1水文地質學發展簡史
人們早在遠古時代就已打井取水。中國已知最古老的水井是距今約5700年的浙江余姚河姆渡古文化遺址水井。古波斯時期在德黑蘭附近修建了坎兒井,最長達26公里,最深達150米。約公元前250年,在中國四川,為采地下鹵水開鑿了深達百米以上的自流井。中國漢代鑿龍首渠,是一種井、渠結合的取水建筑物。在利用井泉的過程中,人們也探索了地下水的來源。法國帕利西、中國徐光啟和法國馬略特,先后指出了井泉水來源于大氣降水或河水入滲。馬略特還提出了含水層與隔水層的概念。
1855年,法國水力工程師達西,進行了水通過砂的滲透試驗,得出線性滲透定律,即著名的達西定律,奠定了水文地質學的基礎。1863年,法國裘布依以達西定律為基礎,提出計算潛水流的假設和地下水流向井的穩定流公式。1885年。英國的張伯倫確定了自流井出現的地質條件。奧地利福希海默在1885年制出了流網圖并開始應用映射法。
19世紀末20世紀初,對地下水起源又提出了一些新的學說。奧地利修斯于1902年提出了初生說。美國萊恩、戈登和俄國安德魯索夫在1908年分別提出在自然界中存在與沉積巖同時生成的沉積水。1912年,德國凱爾哈克提出地下水和泉的分類,總結了地下水的埋藏特征和排泄條件。美國邁因策爾于1928年提出了承壓含水層的壓縮性和彈性。他們為水文地質學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貢獻。
泰斯于1935年利用地下水非穩定流與熱傳導的相似性,得出了地下水流向水井的非穩定流公式即泰斯公式,把地下水定量計算推進到了一個新階段。20世紀中葉,蘇聯奧弗琴尼科夫和美國的懷特在水文地球化學方面作出了許多貢獻。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在地下水的賦存、運動、補給、排泄、起源以至化學成分變化、水量評價等方面,均有了較為系統的理論和研究方法。水文地質學已經發展成為一門成熟的學科。
20世紀中葉以來,合理開發、科學管理與保護地下水資源的迫切性和有關的環境問題,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同時,人們對某些地下水運動過程有了新的認識。1946年起,雅可布和漢圖什等論述了孔隙承壓含水層的越流現象。英國博爾頓和美國的紐曼分別導出了潛水完整井非穩定流方程。
由于預測地下水運動過程的需要,促進了水文地質模擬技術的發展,20世紀30年代開展了實驗室物理模擬,40年代末發展起來的電網絡模擬,到50—60年代在解決水文地質問題中得到應用。
由于電子計算機技術的發展,70~80年代,地下水數學模擬成為處理復雜水文地質問題的主要手段。同時,同位素方法在確定地下水平均貯留時間,追蹤地下水流動等研究中得到應用。遙感技術及數學地質方法也被引進,用以解決水文地質問題。對于地下水中污染物的運移和開采地下水引起的環境變化,引起廣泛的重視。20世紀60年代以來,加拿大的托特提出了地下水流動系統理論,為水文地質學的發展開拓了新的發展前景。
2.2國外水文地質學發展現狀
水文地質學是一門年輕的學科,它是基于地下水在地質單元內運移時所發生的物理和化學變化而發展起來的,水文地質學是研究地下水的數量和質量隨空間和時間變化的規律,以及合理利用地下水或防治其危害的學科。水文地質學誕生于19世紀中期,在20世紀初,依據法國水文地質學理論原則(A.Hazen,C.Slichter,F.King,O.Mainzer等),美國水文地質科學家發展了實用水文地質學的應用。與此同時,德國和奧地利的水文地質學家(F.Forchheimer,A.Thiem,O.Smreker,J.Kozeny等)詳細解釋了水文地質,尤其是關于地下水流域和水力工程方面調查的方法。俄國人對水文地質學發展有著重大的貢獻(W.Dokutchaev,A.F.Lebedev等)。水文地質學成為地質科學中一門比較完整、系統的獨立學科,是在20世紀30—40年代。水文地質學已被公認為是地球科學的一個分支,是跨越于地質科學和水文學之問的一門獨立科學。水文地質學在二戰以后有了深入的發展,特別是在地下水動力學、水文地質編圖、水文地質采礦、模型和同位素方法、水文地球化學和地下水監控這些領域。人類活動對包括地下水在內的自然環境的改造異常強烈,產生了一系列生態環境問題,當代水文地質學進入了生態環境水文地質學的新階段。
在過去的幾十年中,國際水文地質學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專業期刊的發展中就可以看出。1963年,《地下水》(Ground Water)和《水文學雜志》(Journal of Hydrology)創刊;1965年,開始出版《水資源研究》。此后,陸續創刊的歐美主流學術期刊有:1976年,《水資源進展》(Advances in Water Resources)和《污染水文學雜志》(Joumalof Contaminant Hydrology);1986年,《水文過程》(Hydrologic Processes);1993年,《水文地質學雜志》;1995年,《水文工程學雜志》(Joumalof Hydrologic Engineering)。期刊的數目大幅增加的同時,每種期刊上論文的數量和內容也顯著增加。
國際水文地質大會是公認的比較權威的世界級水文地質會議,至今已經召開了39屆(2011年在泰國舉行)。其中2006年10月9日在我國北京舉行的第34屆國際水文地質大會是繼1988年在廣西桂林舉辦的第21屆國際水文地質大會之后,再次在中國舉辦。此次大會又恰逢國際水文地質學家協會成立50周年慶典,是國際水文地質發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此次會議以“地下水的現狀與未來”為主題,圍繞全球地下水問題與需求、中國地下水的現狀與未來等開展交流與研討,展示全球、亞洲和中國水文地質成果及新一輪國土資源大調查的水文地質工作進展。
在國際上,美國水文地質調查研究經歷了100多年的發展,在該領域長期居于國際領先地位,影響和引導了國際水文地質學的發展方向。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美國地質調查局啟動了多個項目,開始對有害物質水文過程和地質隔離技術進行深入研究。其水文地質資料有90%向普通大眾公布,實現了水文地質調查成果全國共享;在法國,各種公共管理部門、盆地基金機構和地質調查部門,通過各種媒介向公眾宣傳有關水資源的重要情況,回答提出的特殊技術問題。目的是讓大家了解各種生產活動給自然資源帶來的嚴重影響,提高對地下水和當前共同利益的認識,解釋那些按公眾意愿制定的政策和收費規定。在總體研究結果基礎上對地下水變化情況進行監測和計算,以有利于管理機構的決策。日本的東京灣將地下溫度場應用于研究地下水循環,而這是我國學者地下水循環研究中一直忽視的一個主要因素。在歐洲,生態水文學的研究已經形成一個網絡,各國之間的聯系及對比研究較多。冰島是世界上地熱資源開發利用率較高的國家之一,地熱發電站裝機容量總計200 MWe,排名世界第8位,87%的家庭使用地熱取暖。由于經濟發展所處的階段不同,國外目前研究礦山水文地質工作的比較少。
總之,目前水文地質在各個不同的領域都有發展,例如地下水文學、土壤力學、經濟地質、石油采鉆工程、構造地質學、地球化學、地球物理學、海洋地質學和生態學。這個領域由于以上所有領域研究人員的杰出貢獻而豐富起來。目前,水文地質處于轉折時期,由發現并最大程度的開發利用新資源轉變為合理地管理它們,這對于人類和其它生物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2.3國內水文地質學發展現狀
我國人民早在4000年前的龍山文化時期就已經鑿井開發利用地下水了,但直到建國前,從事水文地質工作的人員極少,幾乎沒有設備,只零星地進行一些地下水調查工作。直到建國后,水文地質事業才得到了較大發展。
我國水文地質事業的發展經歷了坎坷曲折的道路。20世紀50年代,是我國水文地質事業創建、發展的重要年代,而后的“”,曾使正處在興旺發達的水文地質工程地質事業受到挫折。60年代前期,經過重新調整,水文地質工程地質戰線再次出現大好形勢。可1966年開始的10年動亂再次使水文地質工作受到了損害,到70年代前期,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工作逐步有了好轉,并組建了基建工程兵水文地質部隊,加強了水文地質普查工作。直到1978年12月黨的以后,水文地質工程地質事業才走向了健康發展的道路,進入了振興開拓的新時期。
解放前,在水文地質方面,地質人員最先介入的是城市供水水文地質勘查。上海、北京、天津等大城市由于需要開鑿深井取用地下水。地質學家謝家榮,曾在《地理雜志》第二卷第一期上發表過《鐘山地質與南京井水供給的關系》一文,這是我國早期的重要水文地質文獻之一。同時。西安、蘭州等城市也相繼完成了部分水文地質調查報告。濟南、福建等地完成了泉水水文地質調查等工作。
解放后,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為水文地質工程地質事業開辟了廣闊的前景。1956年3月,地質部召開了第一屆全國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協作會議。50年代的中后期,地質部已在各地區建立了23個水文地質工程地質隊,職工已達11000人,包括地質、鉆探、化驗等各個兵種,并開始應用物探手段。在此期間基本完成了我國主要平原地區1:20萬水文地質普查近100×104km2;編制了一些全國性水文地質圖件;進行了30多個城市和工業基地的供水水文地質勘探;建立了40多個地下長期觀測站;在近1000個礦區開展了水文地質工作,并在北京、山東、河北、福建等省市進行了礦泉水勘察。20世紀60年代前期,由于自然災害和“”所造成的后果,使我國國民經濟陷入嚴重困難境地,整個地質工作的發展,也同樣受到嚴重影響。地質部門專業隊伍經過調整,重新組建了個直屬大隊,分別承擔北京市城市建設、上海地面沉降、長江三峽、湖北丹江口、黃河治理、西南鐵路及巖溶研究等方面的任務。但1966年編制出版了黃淮海平原和松遼平原的水文地質圖系,是我國第一批正式出版的跨省圖系,在編圖技術和編圖方法等方面,都有所創新。20世紀70年代,我國水文地質在地熱、農業水文地質等方面都取得了較大進展。70年代后期,在一些重要城市開展了環境水文地質工作。各省廣泛開展區域地下水資源的評價,比較普遍地應用了電子計算機,并推廣數值法建立數學模型。工程地質向定量評價方向發展,逐步采用先進的測試技術,在巖、土體特性,區域穩定性的巖體力學研究等方面,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理論體系和技術系統。物探、遙感及同位素技術在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工作中得到了初步應用,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同期舉辦了若干次全國性的水文地質工作會議,且國際交流日益增多。
1978年,黨的勝利召開,從此我國的水文地質事業發展邁入了一個嶄新的時期。至1996年,我國以1/20萬為主的區域水文地質普查工作全面完成。據不完全統計,從1978年以來,中國地質學會、中國建筑學會、中國水利學會、中國地理學會等部門,先后組織召開了“地下水資源概念和評價方法”、“全國地下水資源評價學術會議”、“西北干旱地區地下水資源學術討論會”、“全國水文專業會議”等會議。重點討論了地下水資源的概念、分類、評價方法、開發利用及其它水文地質問題,并出版了相應的學術會議論文集。基巖山區裂隙水與巖溶水的開發利用,也日益受到重視。在全國性的巖溶水和裂隙水學術會議上,著重討論了巖溶地區巖溶發育規律,巖溶水和裂隙水的運移機制及其評價方法。在環境地質方面,召開了全國性的環境水文地質經驗交流會、水文地球化學學術討論會、地質災害研究與防治學術討論會等。探討了我國不同地區地下水污染現狀、評價方法,地質災害的成因、特征及防治措施,出版了相應的學術會議論文集。此外,還召開了地下水人工補給、地面沉降學術研討會。所有這些不僅反映了我國水文地質研究的新方向,同時也可看出水文地質研究已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2.4福建省水文地質學發展現狀
福建省的水文地質基礎調查資料雖然較全面,但局限于當時的技術方法和條件,調查深度及廣度有限,而且隨著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及人類經濟工程活動的不斷加強,水文地質條件已發生了較大的變化,新的情況未能及時查清。
環境地質調查資料相當欠缺。環境地質調查評價工作,滯后于國民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如在生態環境保護、城市規劃、土地綜合利用、土壤改良、地質環境的合理開發利用、地質災害防治等方面,有的已開展工作、但還很不全面,有的則剛剛起步。
水文地質環境地質調查的技術與思路,基本上仍依托傳統思路和技術為主,在跨學科聚集、綜合和開發研究,在應用高新技術于調查上,同先進省區相比,存在一些差距。如以往水文地質工作重點放在地下水資源較豐富的地區,以找到多少地下水資源儲量為榮,而忽視了貧水地區水文地質調查工作的重要性。
水文地質環境地質調查成果的信息化、網絡化、社會化程度低,不能滿足政府和社會性公益成果的實用性、時效性需求,改變成果表達形式,改革服務方式并提供社會化服務已是一個重要問題。
3 福建省水文地質學為國民經濟發展服務的內容及主要成果
3.1背景材料
3.1.1上世紀60年代及以前完成的全省性水文地質方面的工作主要成果
(1)提交1/20萬區域性地質—水文地質綜合測量中間報告及普查報告和農田供水水文地質勘察中間報告;
(2)各地市城鎮供水、水文地質地質勘查報告(上世紀60年代及以前具體項目的工作):1960年1月,福建省地質局水文地質工程地質隊童永福、程登科《福建省永安寧洋舊城幅綜合水文地質測量普查報告書》等10余份城市水文地質測量普查報告。
3.1.2上世紀70年代
(1)1970年~1979年提交《福建省沿海地區1/20萬水文地質工程地質調查報告》等;
(2)提交完成了1/20萬福州、福安、三沙、浮鷹島、福清幅、泉州幅、南日島、廈門、漳州、東山等區域水文地質普查報告;
(3)各地市城鎮供水、水文地質地質勘查報告(上世紀70年代具體項目的工作):1974年1月,福建省地質局水文工程地質隊《漳州幅、東山幅1/20萬區域地質報告:地貌、第四系地質、水文地質部分》等10余份城市1/20萬區域地質報告(包括水文地質調查部分)。
3.1.3上世紀80年代
(1)1980年一1989年,完成1/50萬福建省水文地質圖、福建省1/50萬農業水文地質區劃圖說明書島嶼水文地質調查項目;
(2)分別完成了福建省多幅1/20萬和1/5萬區域水文地質工程地質調查報告;
(3)各地市城鎮供水、水文地質地質勘查報告:1980年10月,福建省水文工程地質隊童永福《福建省水文地質圖1/50萬》;1980年8月,江西省地質局水文地質大隊萬益民、鄧健如、趙維良等《廣昌幅G-50-9 1/20萬區域水文地質普查報告》;福建省水文地質工程地質隊完成《連城盆地水文地質勘探報告》;福建省第一水文隊完成《漳州盆地水文地質勘探報告》;1985年9月,福建省第二水文工程地質隊福州綜合地質組李文曲、黃宏灃、趙欽銘等完成《福建省福州市福州盆地水文地質勘探報告》等20余份1/20萬區域水文地質普查報告,尚有單點供水簡報672份。
3.1.4上世紀90年代
(1)1990年一1999年,提交了閩東、閩南沿海缺水地區供水水文地質調查報告;
(2)提交1/2.5萬同安縣新店埔園—劉五店規劃區水文地質工程地質調查報告;
(3)各地市城鎮供水、水文地質地質勘查報告:1990年8月,福建省廈門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公司林恢亮、陳強、鄭英才等《福建省同安縣新店埔園—劉五店規劃區水文地質工程地質調查報告1/2.5萬》等近30份水文地質調查報告,尚有單點供水簡報495份。
3.1.5 2000年以來地市城鎮供水、水文地質地質勘查
三明地區:2000年3月,閩西地質礦產開發公司林昌威、林昭麗、吳開化等《福建省大田縣區域水文地質調查報告》;
龍巖地區:2000年8月,福建省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勘察研究院李文祥、鄭藝貞、白振炎《福建省長汀縣區域水文地質調查報告》等各地區均有展開;
廈門地質工程勘察院進行廈門地下熱水調查。
3.2已進行和正在進行為社會服務方面的專門水文地質工作
福建省主要對地熱、礦泉水等資源進行了專項保護和為社會服務工作,并專門發文。如:閩地發[1999]85號《關于委托地(市)、縣地礦主管部門對部分地熱、礦泉水采礦權進行審批、發證的通知》等。
3.2.1福建省礦泉水水源保護
至2004年統計,福建省經省或原地礦部全國儲委評審鑒定和儲量審批的飲用天然礦泉水水源地勘探報告235處,批準允許開采資源量(B級或C級)28990m3/d。礦泉水類型主要為偏硅酸型233處,其中偏硅酸鍶復合型45處,碳酸偏硅酸型4處,到目前為止尚未發現鋰、硒、溴、碘、鋅等類型礦泉水。礦泉水點勘探報告211項,其中,單礦泉水點專項的勘探報告209項。
至2008年,我省現同時具有采礦許可證和注冊登記證的礦泉水水源有40處,包括福州市6處、莆田市1處、泉州市7處、廈門市7處、漳州市7處、龍巖市3處、三明市4處、南平市2處、寧德市3處;僅有注冊登記證的礦泉水水源7處;僅有采礦許可證的礦泉水水源6處。尚有10余處有開采未申報或正在申報等工作。
3.2.2福建省地熱水資源保護
地熱是一種寶貴的能源礦產,開發利用地熱資源首先是從開發溫泉起始的,根據志書記載,福建溫泉利用已有1000多年歷史,進入20世紀70年代以后,福建省開始進入有計劃的勘查開發。在此之前僅對溫泉點進行零星記載和研究。1971年,福建省水文地質工程地質隊開展了南靖湯坑的地熱勘探工作。1982年,童永福等編制1:50萬福建省地熱區劃圖時,統計各類溫泉點190余處(其中包括部分20℃的)。至2000年為止,福建省已查明的地下熱水分布共196處。
由于趨利原因,近些年地熱工作調查和水源地的勘查有了長足的開展,但進行系統研究的極少。
已在多個領域運用地熱資源,如城鎮地下熱水集中供熱、水產養殖與研究、農業利用與研究、溫泉醫療保健、地震觀測等。
3.3福建省礦區水文地質調查工作
礦區水文地質工作始于上世紀50年代,主要是為礦山開采設計提供水文工程地質依據。如:1960年4月,福建省地質局第一地質大隊郭樹春完成《福建邵武楓林硫鐵礦區水文地質初步普查報告》;1959年3月。1962年3月,福建省地質局第五地質大隊五〇七分隊提交了《福建省龍巖馬坑鐵礦地質勘探中間報告》;1971年1月~1976年3月,福建省地質一團三中隊提交了《福建省龍巖馬坑鐵礦詳細勘探報告》;1979年12月,冶金工業部冶金地質會戰指揮部第五地質勘探桂世芳完成《福建省德化縣陽山鐵礦西礦段礦床水文地質勘探報告》等,礦山多數已經或正在進行水文地質調查工作。
3.4福建省地下水水源地工作
全省已探明C級地下水可開采資源量1萬m3/d以上的水源地有:龍巖盆地巖溶水水源地、連城城郊盆地巖溶水水源地、永安市大湖—蝦蛤水源地、長汀盆地巖溶水水源地、東山島松散巖類孔隙水水源地、平潭島松散巖類孔隙水水源地。
4 水文地質學發展趨勢及預測
對于地下水的區域研究,可以擴展到整個流域或完整水文地質單元來研究。進一步研究典型生態環境區域的地下水動力學特征,如荒漠、巖溶和黃土高原區域地下水運動規律,特別是淺層地下水變化的地表生態效應及深層地下水賦存規律,可為地下水合理利用提供新的途徑。并且在已積累大量實際資料基礎上,做好對資料的二次開發,編制相應成果,以供生產部門應用。在我國,由于地域面積較大,生態水文學研究也必需實行區際間的配合與協作,同時也必須與國際研究相同步,謀求更大范圍內的合作。我國應加強地下水的監測,掌握地下水的動態,在已有監測站網監測的基礎上,逐步完善地下水監測技術、方法和新的監測網站的建設,提高全國地下水動態變化監測水平和預測能力。
地下水資源評價方面,在地表水、地下水綜合考慮的原則下,按照地下水系統進行評價。
地下水動力學與計算技術方面,要加強基本理論的研究,研究建立在各種復雜條件下的水文地質模型及其相對應的數學模型,研究建立水文地質數據庫及相應的儲存系統,運用計算機技術進行地下水評價、預測、預報等。
對裂隙介質、巖溶介質中地下水系統數值模擬的關鍵技術尚未解決,地下水水質模擬的可靠性問題有待深入分析,地下水系統不同模擬方法的結合應用具有更大的價值。
對環境水文地質問題的研究、人工補給的理論和方法的研究、遙感技術、同位素技術的應用、裂隙水和巖溶水的研究以及目前所存在的城市供水不足、地面沉降、海水入浸、水質污染等各種復雜的水文地質問題都是水文地質工作者當前或將來所面臨的重要研究課題。
我國礦山研究得較多,油田的水文地質問題僅是泛泛而談,未深入討論,還涉及一些關于隧道、高速公路等的工程地質問題;且國內對工程中的水文地質問題和水巖相互作用造成的地質災害問題研究較少。今后要加強礦山環境問題的研究工作,水文地質專業學者要與采礦人員合作。進行多學科多方法研究;水資源與礦產資源要綜合開發利用,例如把水資源作為伴生的礦產資源,建立煤水雙資源礦井。在涵養、保護地下水資源方面,需要加強與生態建設相協調的應用基礎研究,挖掘潛力,節約用水、探索深層承壓地下水如何科學利用,有關地下水形成、運動等基礎性問題的科學研究也應成為重要的戰略措施。
人類活動對地下水資源的影響亦需要進一步深入探索。土壤水研究理論及檢測技術尚需發展,尤其在溶質運移方面的研究欠缺很多。地熱的研究基本上都屬于區域現狀的評價,目前基本無實際創新性成果,如地熱棄水回灌技術、沉積盆地地熱資源勘探技術、地熱資源綜合利用技術、熱儲工程等的研究。其它特殊類型水,如礦泉水、凝結水、微咸水、咸水、鹵水等亦需進一步研究。
縱觀水文地質學的發展,初期實質上是找水水文地質學,到本世紀70年代,資源成為水文地質學的主要課題,現在與環境生態有關的水文地質問題迅速增多。從某種意義上講,環境水文地質已成為水文地質學研究的核心課題。
5 福建省水文地質學科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研究對策
5.1福建省水文地質學科發展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歷史的原因,福建省在上世紀90年代后,水文地質學科的發展基本開始處于停滯狀態,一方面,供水多依賴于地表水,僅局部地區是地下水為主(如福建龍巖地區),另一方面,國家投入減少,使得水文地質學科的發展研究也沒有大的進展。2010年后,國家已經開始重視水文地質學科的發展。
工程引發的地下水問題。如:(1)礦山開采過程因為地下水造成礦山涌水、突水;(2)隧道掘進過程造成問題。龍廈鐵路象山隧道;(3)地下水超采引起的地面沉降等。
巖溶塌陷:三明、龍巖等覆蓋型巖溶區。
采空塌陷:主要發生于礦山地下開采范圍大、持續歷史長的區域。
地面沉降:東部沿海港灣河口平原區(福州溫泉開采區)。
突發性、季節性特大雨造成地質災害,地表水和地下水互相溝通、連成一體,水源地成為一項迫切要去解決的問題。
這些問題的出現都會造成人民生命、財產的重大損失,國家也開始進行水文地質學科與相關學科結合的發展。
5.2水文地質學的發展趨勢
由主要研究天然狀態下的地下水,轉向更重視研究人類活動影響下的地下水;由局限于飽水帶的含水層,擴展到包氣帶及“隔水層”;由只研究地殼表層地下水,擴展到地球深層的水。
預計今后的水文地質研究,在下列方面將有突破:裂隙水與巖溶水運動機制和計算方法;地下水中污染物和溫度運移機制和計算方法;粘性土的滲透機制;包氣帶水鹽運移機制;水文地球化學和同位素水文地質學,地下水數學模型;地球深層水文地質。
5.3福建省水文地質學科發展趨勢
近年來,水文地質學科迎來了發展契機。2011年6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環境保護標準《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地下水環境》(HJ610-2011)在全國范圍內實施。導則的實施對地下水工作者是一個新的開端,特別是對于一級項目的地下水評價工作有了更高的要求,也使得社會發展環境中開始重視地下水的工作,地下水成為社會發展中環境的一個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福建省在這個大環境下也從2011年開始進行了多流域、地區項目的地下水評價工作。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會開始關注和參與地熱開發租研究工作。一方面,民間投資者的熱情,使得原有地熱資源開發利用不斷提升;另一方面,當前我國正在努力實現節能減排的工作目標,發展低碳經濟。福建省在地熱利用、開發已有逾百年的歷史,開發利用地熱特別是淺層地熱資源不僅對于緩解我省能源緊張的形勢,對實現節能減排的工作目標將起到積極的推進作用,依靠科技進步,提高地熱資源勘查開發利用水平;加強地熱資源特別是淺層地熱資源的規劃工作,同時也能提供福建獨特的旅游資源和民生資源。
5.4福建省水文地質學科發展的對策建設
地下水是水資源的組成部分,是生態與環境的重要要素,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水源之一。在我省大部特別是沿海平原和海島地區,地下水在生活飲水、農田灌溉、工業生產、城市發展和維系良好生態與環境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近年來,一些地區由于過量開采地下水,導致地下水水位持續下降,地下含水層被疏干,引發了地面沉降、海水入侵、土地沙化;一些地區由于廢污水過量排放和面源污染的不斷加劇,造成地下水水質惡化,地下水資源開發利用中存在的諸多問題已嚴重危及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對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和生態安全構成威脅,加強對地下水資源的管理和保護刻不容緩。
水資源屬國家所有,加強水資源的合理分配、管理和保護事關國家經濟安全與公共安全。根據地下水的資源與環境屬性,經濟社會發展以及生態與環境保護對地下水的要求,統籌考慮水資源的合理配置和公共資源的使用和保護準則,合理劃分地下水功能區,協調地下水不同使用功能之間的關系,是政府加強公共管理和社會服務的重要體現,是履行《水法》賦予水行政主管部門依法管理地下水資源職責的客觀要求。
地下水賦存于地質介質中,具有運動緩慢、補給周期長、循環更新慢、自我修復能力差、地下水系統遭到破壞后難以治理和修復等特點,必須采取嚴格的措施加以有效保護。以水文地質單元為基礎、結合區域地下水主導功能劃分地下水功能區,制訂開發利用和保護目標及標準,為地下水合理開發、保護、治理與管理提供科學依據,以保障供水安全、生態與環境安全和地下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針對福建省的上述特點和福建省現狀:最好按區域性(1:50萬、1:20萬、1:5萬)、城鎮供水(如龍巖市、永安市……)、農業供水(如連城)、工礦供水(洪寬工業區、永安造紙廠……)、專題性研究(如福建省地下水污染調查……)、地下水治理(如航站樓工程降水、鐵礦采空區降水)、地方病、地下熱水等。將有地下水可作為供水水源地區,以及沿海半島、島嶼缺水地區,進行多手段、全方位地下水找水的工作;同時應對地下水水源地進行劃分,利于不同層級的保護;將地下水作為福建省水源地的應急水源和儲備資源。
1999年,福建省地表水資源總量1215.39×108m3,多年平均值為1201×108m3。全省水資源總量1216.11×108m3,約占全國水資源總量的4.2%;人均水資源3665m3,高于全國平均水平,但其空間分配不均。缺水地區主要為沿海島嶼、半島岬角區及紅土臺地區。沿海四地市人口和工業產值占全省總量的70%,而水資源只占全省水資源的36%。特別是近年開發港灣島嶼為開發區、投資區,水資源供需矛盾突出。缺水者主要為農灌用水和重點投資開發區用水。這就需要福建省應對沿海半島、島嶼缺水地區進行多手段、全方位地下水找水的工作。
福建省地貌最大特點是平原分散,分水嶺分割面積小,地下水的匯水面積普遍較小。地貌形態受構造控制,分水嶺及主干河谷常以北東、北西及北北東方向為主,海岸線總體方向和主要干河呈交叉狀分布。這就要求按流域進行系統性水文地質、環境污染等綜合調查與研究。同時城市周邊1/5萬區域水文地質調查較欠缺,應盡快完善該部分的工作。
加強地熱資源勘查評價,同時勘查新的地熱水源區、評價不同地區地熱資源開發利用的適宜性、科學統一管理全省地下熱水資源、研究開發新的地熱資源形式等,提供一個成熟的技術流程、堅實的科學基礎和可靠的工作示范。
5.5今后工作建議
(1)開展縣市范圍內的主要地下水供水地域調查,以應對極端氣象條件下的工程取水目標。
(2)開展地下水分散供水的水文地質條件研究,解決廣大分散居住生活工作人員的地下水水源地。
關鍵詞:貸款三查;存在問題;對策思考
貸款“三查”即指貸前調查、貸時審查、貸后檢查,這不僅是信貸管理的基礎,而且是信貸資產質量的根本保證,也是防范信貸風險之源。但由于受內部機制和外部環境等因素的影響,農村合作銀行在貸款“三查”工作中仍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導致信貸資產的損失或形成較大的風險隱患,因而貸款“三查”的具體操作規程和管理方面有待進一步規范和提高。
一、農村合作銀行貸款“三查”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1.貸前調查未盡職開展
一是調查缺乏完整性,未對借款人或擔保人進行實地調查,沒有遵循通行的“5C”調查法,只注重調查、考慮借款人表面上不易變現的固定財產,輕對借款人的人品、誠信度、交際圈、信用記錄、家庭和諧及其對外負債或有負債、經營能力、道德水準等情況的調查和衡量,借款人或保證人有不良信用記錄在貸款調查報告中未對逾期情況進行說明。向有不良信用記錄(借款人或擔保人)的客戶發放貸款;向有已核銷貸款記錄的客戶發放貸款;向已納入黑名單的人發放貸款;向國家公務員發放經營性貸款等。二是信貸人員在貸前未深入調查,未逐筆認真核實有關申請材料的真實性,如對借款企業和保證企業提供的財務報表,未對相關的數據進行審查、分析、比對,核實借款人的應收賬款、應付賬款、存貨等真實財務狀況,而只是根據企業提供的相關文字材料,對于企業提供的報表數據輕易采信和運用,按照銀行信貸管理的要求進行摘錄、整合,做出表面文章。有些信貸人員甚至未認真審查借款企業、保證企業財務報表的連續期間數據是否銜接,如提供的資產負債表本期年初數與上年期未數是否相同,有時會有不一致現象發生;資產負債表中實收資本與營業執照上實收資本是否一致。三是信貸人員未按規定進行人行征信系統查詢,如存在對借款人或保證人漏查人行征信系統現象,在未取得擔保人或借款人配偶的書面授權而查詢其信用報告,對借款人個人信用報告查詢日期遲于貸款發放日期現象等。四是信貸資料收集不完整,如借款人及擔保人提交的章程未經工商部門核對蓋章、營業執照無年檢記錄、企業代碼證已失效,借款人及擔保人未提供財務報表等。五是只注重第二還款來源,輕第一還款來源分析,如對自然人保證貸款有時僅靠保證人有實力還款,而忽略了第一還款來源。六是未對貸款用途真實性進行調查、分析,使部分貸款資金被挪用,如貸款資金合同用途是購材料,而被轉出用做企業驗資、承兌匯票保證金、轉入股市炒股等。
2.貸時審查不嚴格
一是未認真審查保證企業是否按章程或公司法出具股東會或董事會同意保證(抵押)意見書。如保證企業章程中規定不設董事會而出具董事會同意擔保意見書、合伙合業出具股東會同意保證意見書未經全體合伙人簽字或檔案中無保證企業股東會同意保證決議書等。二是未認真審查合同要素,未及時發現合同要素不齊全。如貸款借據合同號不完整、同一筆貸款貸前調查報告建議支持貸款金額與發放貸款金額不一致、借款合同到期日與借據到期日不一致、申請書借款用途與審批書、借款合同貸款用途不一致、合同上漏寫利率、其它約定事項空白未用橫線劃去、房產抵押貸款合同未經抵押人夫妻雙方簽字或全部共有人簽字。三是是對貸款的合法性、合規性和完整性沒有認真進行核實。如審查人員對借款人和保證人在合同上簽字時未認真審查核對身份證,只形式看一下面前的人和身份證,而未對提供的身份證通過人民銀行“聯網核查公民身份信息系統”進行查詢,或將身份證通過“身份證識別儀”進行檢測,防止客戶身份證號碼與姓名一致的,但身份證上的照片與聯網核查公民身份信息系統不一致的情況發生,難以有效防止個別客戶利用假身份證騙貸。四是未認真審查程序,貸款發放逆程序操作。如審批日在前,申請日在后;合同簽訂日在前,申請日、審批日在后;貸款發放日期早于貸款申請日期。五是臨柜柜員未嚴格監督貸款資金入賬,貸款發放時未見借款人或其授權人來柜臺當面書面確認而給予入賬,容易滋生借冒名貸款。六是未嚴格執行貸時審查制度。如未出具貸款審查報告書、信貸審查報告無審查人簽章、貸款風險審查報告書未簽署審查意見等。
3.貸后監控管理不到位
一是對貸后檢查管理重要性缺乏認識,重放輕管的思想根深蒂固,信貸人員由于到企業了解情況的時間少,無法隨時把握企業生產經營變化情況,貸后管理主要是為了應付日常制度檢查的需要,因而對不少貸款企業的后續管理則放松了,因而會出現貸款貸后檢查表無檢查人簽字、貸后檢查報告簡單雷同等現象。二是未開展貸后檢查,有些貸款從發放到貸款到期收回信貸人員均未對其進行貸后檢查。三是缺乏一整套完整規范的貸后檢查管理考核評價制度,導致信貸人員責任意識談薄。四是未按季對貸款進行五級分類管理。未收集借款人信息資料,如借款人每個月的財務報表、納稅單等,未及時對保證人的信譽和經營情況,抵押(質)物的現實市場價值和變現率進行分析、評估,確定分類結果。五是貸后管理較為松懈,信貸人員對貸款資金的監控往往流于形式,監而不控,存在貸款資金被挪(移)用,大多數信貸員在貸后檢查中撰寫該借款人已按借款用途使用貸款資金,而未認真審查該客戶貸款后賬戶發生的明細及資金的去向,結果有貸款資金被轉入股市、貸款資金被挪(移)用于投資、貸款資金被挪(移)用于承兌保證金、貸款資金被挪(移)用于歸還其他債權人借款或自身貸款(發放用途明確以貸還貸的除外)以及虛增存款應付考核、信貸資金流入保證人賬戶、員工賬戶等還渾然不覺。
二、加強貸款“三查” 工作的對策思考
由于放松了貸前調查、貸時審查及貸后檢查監督的貸款“三查”制度,可能導致借冒名貸款現象,如多個借款人還貸還息資金來自同一人,多筆貸款資金轉入同一人賬戶、多筆貸款由同一個保證人擔保、貸款資金轉入保證人賬戶,以及貸款資金流入房地產、股市、企業利用貸款資金驗資、以貸還貸、壘大戶貸款等現象,風險隱患巨大,風險存在著不可控性。針對當前農村合作銀行貸款“三查”制度執行中存在薄弱環節和問題,應采取相應對策措施,切實提高貸款管理水平。
1.貸前調查是風險控制的關鍵環節
防范信貸風險首先要從源頭上抓起,信貸調(審)查人員要認真做好調(審)查核實工作,對借款人的主體資格、資信等級、償債能力、經營效益以及貸款的安全性、流動性、效益性等情況進行調查分析,信貸人員要深入企業查閱賬薄、憑證,核實相關數據,如企業每月的納稅、用電、用水情況等,了解企業的產品、生產經營及管理等各種情況,通過大量的數據資料進行綜合的分析研究,形成客觀、公正的結論;其次,信貸人員在受理貸款前要做到“了解你的客戶,了解你客戶的業務”,信貸人員要進行多渠道、多層面、背靠背的調查,通過對借款人及其老婆和擔保人及其老婆的電話交流詢查,了解借款的真實性和實際用途,了解借款人或創業者的道德品德、經營狀況和社會負債情況;第三,充分利用人行征信系統查詢,并要充分利用各種資源,對借款人所提供的材料進行審查、分析、比對,從而發現潛在的風險。
2.要加強完善貸時審查
首先,嚴格按照審批程序辦理信貸業務,嚴禁貸款逆程序操作;其次,加強貸款發放臨柜監督工作,認真把好貸款‘入賬關’,防范借冒名貸款發生;第三,完善信貸檔案的管理,確保信貸資料的規范、完整,依照公司法、公司章程的規定提供抵(質)押或擔保物品,包括提交有效的股東大會或董事會同意抵(質)押、保證意見書,對不按用途使用的貸款,柜面有權拒絕辦理,否則,要追究相關人員責任;第四,在貸款發放過程中必須嚴格遵循“受益人原則”的要求進行支付管理;第五,各審查崗必須嚴格履行業務流程中審核、監督與控制職責,確保信貸業務風險違規問題在事前得到有效控制。
3.要加強對貸后檢查的重視,要嚴格遵照銀監部門 “三辦法一指引”
首先,要加強信貸管理,及時跟蹤資金流向,信貸資金流向監控不嚴是農村金融的老大難問題,很有可能喪失及時發現貸款風險,為資產安全埋下風險隱患,最終導致貸款損失,通過建立機制,對借款人執行借款合同情況及經營狀況進行關注、檢查,嚴格審查和監督貸款資金的使用,防范貸款移用帶來的信貸風險,在貸后要持續跟蹤貸款資金去向,嚴防任何信貸資產流入股市或違規使用。信貸管理人員要嚴格監控貸款資金,防止借款人改變資金用途,一旦發現信貸資金被違規使用的情況,應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保證貸款資金的安全;其次,信貸人員要深入企業監控其經濟活動和資金流向、認真分析其貸款風險變化情況;第三,要高度重視貸款用途的檢查管理,既重“放”也重“管”,不斷加強對信貸操作人員和管理人員的培訓與教育,嚴格落實“三查”制度。
4.要完善貸款三查制度及貸款操作管理辦法
水展現場,怡口舉行了“好茶隨心調”品茗會。新品CES加熱型直飲機成了茶藝師手中的特殊“茶具”:小巧的機身由簡潔弧線構成,酷似水分子(H2O)結構;透明前板、集水托盤與主體機身之間采取傾斜角設計,效仿水壺倒水的意念。據介紹,CES加熱型直飲機采用美國原裝濾芯,過濾精度高達O.3微米,有CES-150P(調溫豪華型)與CES-150E(雙溫典雅型)2款。
CES-150P機身后有一根進水管直接接入水源,不間斷提供直飲水。茶藝師轉動調溫旋鈕,輕輕按下出水鍵,熱水即從出水口汨汨而下,流入茶壺中,瞬間茶香四溢。經過沖泡后的碧螺春茶湯碧綠清澈,清香襲人,口感極佳。原來,CES-150P能提供經過凈化的熱水,并根據需要調節水溫。
在歐美國家,伴隨著家用凈水設備的普及,大眾的健康水觀念也逐步提升。但對中國消費者來說,這些還是比較新鮮的概念。此前,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公布的《關于中國5大中心城市居民飲水習慣調查報告的藍皮書》也顯示,大部分中國城市居民存在飲用水認識和習慣的誤區。專家稱,“居民對健康飲水的概念還是甚為模糊,普遍存在‘水沒有營養’,‘喝什么水都一樣’,‘飲水不需要定時定量’的觀念性誤區。”
業內人士稱,自來水管道老化、小區蓄水池不潔凈等問題,都會對家庭水質造成威脅。直飲機能提供凈化后的優質飲水,為消費者的家庭健康“把關”。除了直飲機外,本次展會上,怡口展出了各大產品系列中具有代表性的產品,包括前置過濾器、中央凈水機、軟水機、軟凈一體機、純水機等。怡口負責人表示,通過全面、專業的家庭水處理解決方案,怡口致力提升用戶家庭生活品質。
據介紹,怡口直飲機采用人性化設計,全面照顧消費者的使用習慣:一體式濾芯,徹底杜絕二次污染:管路隱藏式設計,有效規避漏水隱患:專利卡接式自動斷水設計,讓濾芯更換如同換燈泡樣簡單;多級擴展模塊化設計,能根據用戶家庭的實際水質和需求增加凈化單元,輕松實現產品升級。除了使用方便之外,怡口直飲機過的濾功能更是十分強大:
800MRSC:過濾精度0.3微米,采用MR Fact?技術,食品級濾膜:有效攔截微生物、寄生蟲、病菌、病毒等有害物質。
800FFDC:過濾精度達0.01微米,采用獨特外壓式超濾技術:自清洗功能,大大延長濾膜壽命。
800HPRO:高精度反滲透濾膜芯,徹底濾除細菌、病毒及微生物:高精度食品級椰殼活性炭濾芯,有效吸附余氯和有機物,去除土味、霉味、腥味及三氯甲烷等致癌物質;最大產水能力可達66升/天。
光觸銀殺菌法羅力熱水器
引領“健康洗”時代
日前,法羅力全球第一臺銀離子殺菌熱水器誕生。據法羅力集團副總裁Mario cioccolo。先生介紹,銀離子殺菌技術是集團研發中心基于消費者對健康用水的不斷關注,歷時2年研發的創新技術。據悉,新品健康洗系列熱水器五一期間在歐洲和中國市場同時做了亮相。
此健康洗系列新品具有抑菌殺菌的功能。法羅力熱水器在傳統銀離子除菌基礎上加以創新,發展出全新的“光觸銀”雙重除菌技術。加熱過程中,在特設的遠紅外作用下,銀離子活性增強,迅速的殺菌,同時在遠紅外的作用下,水發生電離,從而產生一種活性氧一羥基自由基(?OH)。羥基自由基能迅速破壞細菌的細胞結構,從而加速其滅亡。
【關鍵詞】 尿石癥危險因素; 結石成分分析
Analysis and Risk Factors of Urinary Calculi Component in Huadu District of Guangzhou/CHENG Lu,LI Hong-yan, XI Ming,et al.//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6,13(08):083-086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omposition of urinary tract stones in northern Guangzhou and the main risk factors of urinary tract stones. To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diagnosis of urolithiasis prevalenc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urolithiasis. Method:330 Calculi specimens of urolithiasis patients were selec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06 to December 2014,were to take the stones components were identified by infrared spectrum analysis.At the same time,130 cases of hospitalized urolithiasis were set as case group, 140 cases of non urolithiasis the same period in our hospital were set as control group. 42 research variables using non conditional Logistic regression were analyzed. Result:330 stone samples, 270 cases of calcium stones, accounting for 81.8%, which 265 patients (80.3%)with calcium oxalate stones, only 60 cases of mixed stones, accounting for 18.2%. Single factor non conditional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found that 16 factor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Risk factors of urinary system; Stone composition analysis
First-author’s address:Huadu Poeple’s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Guangzhou 5108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08.023
泌尿系結石是指在尿路系統內形成的大小、數目、形狀、成分不等的固態物質,是泌尿系統常見病之一。我國年發生率為101例/10萬人,近年來發生率呈上升趨勢。我國地域廣、民族眾多,對于不同地域及民族區域尿路結石的發病率具有較大的差異性。廣州北部區域是尿石癥的高發區,本研究通過對泌尿系結石患者危險因素的研究,來為廣州市北部區域該區開展尿石癥疾病預防提供理論依據,同時也為我國的尿石癥患病人群預防提供借鑒。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06年3月-2014年12月本院尿石癥患者的結石標本330例進行分析,將其中130例結石患者為病例組。泌尿系結石診斷標準:所有患者都通過影像學檢查(B超、X線)診斷為尿路結石。納入標準:滿足在當地居住生活10年以上,并且診斷為尿路結石的患者。排除標準:嚴重腎功能不全,尿路畸形、梗阻、感染和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疾病的患者。選取工作及生活區域與病例組相匹配的同期在本院泌尿外科住院的非結石患者140例為對照組。病例組男82例(53.16%),女48例(46.84%),平均年齡(40.55±11.78)歲;對照組男88例(56.73%),女52例(43.27%),平均年齡(42.01±13.12)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遵循知情同意,志愿參加原則。
1.2 調查方法 采用統一的調查表,以紙質調查表的方式,由相同測評人員對病例組和對照組成員采取問卷評估調查。其內容包括,(1)基本信息:性別、文化水平、年齡、從業種類、體重、身高;(2)起居生活特征:身體鍛煉、抽煙、精神緊張度等;(3)飲食習慣:喝水量、喝水類型、喜食海鮮、喜飲酒、喜食動物內臟、喜歡甜食等情況。
1.3 結石成分分析 采用紅外光譜法,應用藍莫德(天津)科學儀器有限公司結石紅外光譜自動分析系統進行泌尿系結石成分分析。(1)對尿路結石進行清潔后,隨之放入70~100 ℃烘箱內烘干。(2)取約1 mg尿路結石樣品粉末與事先充分干燥的200 mg純溴化鉀進行充分混合,再放入專用的瑪瑙研缽中研碎。(3)將混合物烘焙10~30 min,再取出后壓片機加壓,制成半透明片,迅速置人紅外光譜槽中掃描。最后電腦繪制譜圖后自動解析和報告結石成分。
1.4 質量控制 病例和對照的選擇嚴格遵從研究對象的選擇標準;在正式評估調查之前采取預調查,并根據實際情況調整調查表;調查成員為醫院醫生組成,評估調查之前完成規范培訓,擬定詳細統一的調查評估手冊;回收調查評估問卷時工作人員詳細復核,一旦邏輯錯誤、遺漏等則及時提醒被調查者修改、完善,保證調查資料的真實、完整;調查數據記錄過程建立統一的資料錄入-復核體制,保證評估調查資料的質量。
1.5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7.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比較采用 字2檢驗,對所得數據中可能的危險因素采取Logistic回歸分析(單因素非條件),以及Logistic回歸分析(多因素),以P
2 結果
2.1 結石成分分析 330份結石樣本中,270例(81.8%)為含鈣結石,其中265例(80.3%)為含草酸鈣結石,其中一水草酸鈣(COM)225例(68.2%),二水草酸鈣40例(12.1%),一水磷酸二氫鈣5例(1.5%),尿酸28例(8.5%),磷酸鎂銨5例(1.5%),羥基磷灰石5例(1.5%),黃嘌呤1例(0.3%),胱氨酸1例(0.3%),二氧化硅1例(0.3%);僅60例(18.2%)為混合結石。
2.2 泌尿系結石危險因素單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對年齡、婚姻狀況、飲用水量、飲水質量等42個尿石癥的可疑危險因素進行變量賦值,且分別行單因素非條件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發現兩組患者中飲水類型及質量、平均飲水量、平時食用油類型、文化程度、口味偏重偏淡、是否喜食蔬菜、水果、是否喜食動物蛋白、是否經常參加健身運動、精神緊張度程度、有無睡前飲水的習慣、是否有家族史、是否喜好飲酒、是否吸煙、是否喜好熏、淹制食品等因素均有統計學意義(P
2.3 泌尿系結石危險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對42個變量進行逐步Logistic回歸分析,有7個變量進入模型。其中喜歡口味重的咸食、精神緊張度高、飲水生水、日飲水量少、家庭食用油動物油脂類型為危險因子。保護因子是經常參加健身運動、家庭食用油植物油脂類型。具體分析結果見表2。
表1 單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變量 B S.E. Wald P值 OR值
平均飲水量大 0.003 0.011 0.071 0.790 1.003
飲水類型純凈水 -0.121 0.182 0.438 0.508 0.886
平時食用油植物油 0.155 0.222 0.486 0.486 1.167
口味偏淡 -0.128 0.395 0.104 0.747 0.880
文化程度高 -0.026 0.169 0.023 0.880 0.975
經常參加健身運動 0.016 0.080 0.039 0.843 1.016
喜食蔬菜 -0.042 0.081 0.270 0.603 0.959
水果 0.416 0.369 1.271 0.260 1.516
平時食用油動物油 0.429 0.183 5.487 0.019 1.535
喜食動物蛋白 0.164 0.090 3.281 0.040 1.178
精神緊張度程度高 -0.296 0.133 4.912 0.027 0.744
有家族史 0.094 0.046 4.210 0.038 1.19
無睡前飲水的習慣 0.294 0.146 4.210 0.040 1.09
喜好飲酒 0.084 0.036 3.210 0.040 1.59
喜好熏、淹制食品 0.068 0.033 4.299 0.038 1.070
吸煙 0.294 0.146 5.210 0.020 1.99
表2 多因素Logistic回歸
變量 Wald P值 OR值
喜歡口味重的咸食 5.837 0.012 1.785
精神緊張度高 4.388 0.036 1.502
飲水生水 8.706 0.014 1.758
日飲水量少 5.837 0.032 1.585
經常參加健身運動 0.837 0.722 0.385
食用油植物油脂類型 1.688 0.431 1.532
食用油動物油脂類型 6.706 0.010 1.858
3 討論
尿石癥是臨床常見病、多發病,已成為世界范圍的經濟和健康負擔。近年來,雖然治療手段不斷更新,但是泌尿系結石的發病率日趨增高[1]。如果沒有得到恰當的治療,尿石癥在10年內的復發率超過50%[2]。在我國,尤其在廣東省及港澳地區,尿石癥是泌尿外科住院的首位病種,成為危害人們身體健康的最嚴重疾病之一[3]。此外,尿結石往往與一些代謝性并發癥并存,如高尿酸尿癥、高胱氨酸尿癥、高鈣尿癥、高草酸尿癥、高甘油三脂血癥、高膽固醇血癥及肥胖癥等[4]。弱勢人群如孕婦兒童頻發尿結石將嚴重阻礙了胎兒的生長發育和兒童的健康成長[5]。可見,尿路結石因其起病隱秘,并發癥多,危害性大,給患者帶來了巨大的經濟和精神負擔,嚴重影響著人類的生存和生活質量。雖然近年來,腎結石疾病的治療手段日益發展和成熟,包括體外沖擊波碎石、經皮腎鏡取石術、輸尿管鏡取石等,絕大多數結石病患者無需采用傳統手術取石即可達到治療目的,然而,先進的治療方法并未降低結石病的復發率[6-10]。目前針對尿石癥的病因學檢測和預防工作還遠遠滯后于它的治療。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全球多地報道近幾十年來腎石癥發病率呈數倍增加[11]。尿石癥的原因比較復雜,不同性質的尿石可能是由相同的原因所致;同時同種性質的泌尿系結石可由不同原因所致,并且很多具有兩種以上的致病因素。除了感染性泌尿系結石外,其余泌尿系結石大部分是由人體的代謝產物所構成。因此泌尿系結石的成分可以很好的反映出人體內相關成分的代謝問題。尿液成分中常見的促石成分有草酸鹽、鈣、尿酸、胱氨酸、磷酸鹽等,導致尿液中這些促石成分高度過飽和或導致其中的結晶抑制因子降低的任何生理系統紊亂,都會促進泌尿系結石的形成或導致泌尿系結石的生長[12]。流行病學研究結果顯示,尿石的形成還受環境、生活和飲食習慣、心理社會因素、衛生水平和當地水質的影響[13]。所以尿石癥是一種系統的多因素疾病。
本研究關于結石成分分析中發現本地區結石成分以草酸鈣為主,同時調查結果表明具有家庭遺傳病史、高度緊張的精神狀態、以及動物油脂為主的家庭食用油、喜喝高酒精濃度飲品、抽煙、喜食口味重食品、無睡前喝水習慣均與尿石癥發病有關。同時水質類型、是否喜食口味重食品、烹飪常用油、喜食淹或熏制食物、高度緊張的精神狀態、常體育鍛煉、日均飲水量多均與尿石癥發病關系密切。
社會心理因子與泌尿系結石兩者關系:此次的研究結果發現是否高度緊張的精神狀態與尿石癥有關。在單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中,高度緊張的精神狀態人群的尿石癥發病危險性是低度緊張的精神狀態的人群的12.337(單因素)和4.998倍(多因素)。美國學者所進行一項研究表明,精神壓力大也能促使結石的生成[14],與本研究結果一致。
尿石癥與飲食習慣的關系:最近三十年來我國的飲食結構發生了劇烈的變化,伴隨的是蔬果類以及谷物攝取量急劇降低,而伴隨的是肉類和油脂類攝取量急劇增加,膳食習慣雖然非一個獨立的危險因素,但在尿路結石病的發病機理中有相當重要的作用。本研究調查發現飲水量少是泌尿系結石發病的危險因素,另外,經多因素Logistic分析表明,平時不喜歡飲水無條件具備喝水要求的人群發生泌尿系結石病的危險性明顯大于喜飲水人群(OR=0.055)。表明增加日均飲水量對預防泌尿系結石的發生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亦有文獻[15]證明,人體尿液中晶體成分發生異常或者比例不均衡均是尿石形成的基本條件 。同時本研究調查表明,喜食口味重食品在單因素Logistic及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中, 喜食口味重食品尿路結石患者的危險性是非口味重食品人群的8.998和5.997倍。Curhan等[16]調查報告中也顯示高鈉攝取組比低鈉攝取組的相對危險度是1.30(95%CI 1.07~172)。本項目調查還發現以動物油作為主要食用油的病例組例數明顯高于對照組(P
參考文獻
[1] Romero V, Akpinar H, Assimos D G. Kidney stones: a global picture of prevalence, incidence, and associated risk factors[J].Rev Urol,2010,12(2):e86-e96.
[2] Uribarri J, Oh M S, Carroll H J. The first kidney stone[J]. Ann Intern Med,1989,111(63):1006-1009.
[3]全國泌尿系統疾病普查協作組.18萬人群中泌尿系統疾病發病率的調查報告[J].中華醫學雜志,1982,68(62):577-580.
[4] Elmaci A M, Ece A, Akin F.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metabolic abnormalities in preschool-age children with urolithiasis in southeast Anatolia[J].Journal of Pediatric Urology,2014, 10(3):495-499.
[5]Riley J M, Dudley A G, Semins M J.Nephrolithiasis and pregnancy: has the incidence been rising[J].Journal of Endourology/Endourological Society,2014,28(3):383-386.
[6]吳繼雄,石安斌,楊秋云,等.探討CT尿路造影及三維重建在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醫學創新,2014,11(5):59-60.
[7]靳忠民,王萍,唐智勇,等.彩超引導建立經皮腎鏡鈥激光碎石術前通道的臨床應用價值[J].中國醫學創新,2014,11(12):64-66.
[8]朱玉高.微創經皮腎鏡與開放手術治療復雜性腎結石療效對比觀察[J].中國醫學創新,2013,10(6):41-42.
[9]林文彬,林文紹,張智川.微創經皮腎鏡氣壓彈道碎石術治療150例上尿路結石[J].中國醫學創新,2012,9(1):118-119.
[10]李高遠,楊國勝,范立新,等.彩色多普勒超聲引導無血管化穿刺行經皮腎鏡超聲彈道碎石術治療腎結石[J].中國醫學創新,2012,9(10):46-47.
[11] Sakhaee K, Maalouf N M, Sinnott B. Kidney stones 2012: pathogenesis,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J]. J Clin Endocrinol Metab,2012,97(6):1847-1860.
[12] Evan A P, Lingeman J E, Coe F L,et al. Crystal-associated nephropathy in patients with brushite nephrolithiasis[J]. Kidney Int,2005,67(2):576-591.
[13] Yasui T, Ando R, Okada A, et al. Epidemiology of urolithiasis for improving clinical practice[J]. Hinyokika Kiyo,2012, 58(12):697-701.
[14] Curhan G C,Willett W C,Speizer F E,et al. Beverage use and risk for kidney stones in women[J].Ann Lntem Med,2001,128(12):534-537.
[15] Serio A,Fraioli A. Epidemiology of nephrolithiasis [J]. NePhron 2009,81(51):26.
關鍵詞:前置性學習;前置作業;作業反饋
“先學后教,以學定教”的教學模式正逐漸被廣大教師所接受。與傳統的教學模式相比,“先學后教,以學定教”教學模式最大的特點在于把第二天的教學要求變成學生課前預習的問題,通過“前置作業”的形式,提前布置給學生,教師在學生前置作業的基礎上進行教學。在教學中,若能以有效的前置作業為引領,可以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更可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一、前置作業設計原則
前置作業與目前市面上的教輔書籍的“導學案”不同,這些導學案往往只是把原來的課后作業提前到課前,這樣的預習并不能取得太好的效果,只會人為地造成知識儲備的差距,抑制了學生的學習動力。前置作業設計的好壞是生本教學模式教學成敗的關鍵之一。因此,初中化學前置作業的設計原則應努力做到以下 三點。
1.針對性。前置作業的目的是在上新課之前,讓學生對陌生知識展開思考與討論,以利于課堂教學順利開展,因此前置作業設計要有明確的目標,具有良好的導向功能。教師在設計前置作業時,必須明確本課在《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的三維目標要求。設計題目應該緊抓本課的核心內容,與主干知識相離較遠的知識點應該大膽舍棄,過于偏向解題技巧的題目也不應該選用。
2.層次性。在作業設計上,要防止“一刀切”,如果這個作業只有部分學生可以做,只會制造學習的落差。因此前置作業必須面向全體學生,尊重個體差異,讓每個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學生做作業的幸福感。
3.開放性。作業的設計不僅需要形式開放,也需要思維的開放,讓學生從多角度、以多方式思考問題。問題盡量不要選用有標準答案的客觀題,應選用答案并不固定的問答題形式。讓學生在回答問題的同時,通過思考這些問題得到些體驗、感悟或者是形成一些重要的學科 觀念。
二、前置作業設計形式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學藝術不在傳授本領,而在喚醒、鼓舞和激勵。”前置作業能否激發學生學習探究的欲望,與作業形式有很大關聯。前置作業設計從內容上看,可以是對新知識的整體預習,也可以是對某個核心問題的深入思考;從學習形式上看,可以是學生的個體行為,也可以是學習合作小組的集體行為;從作業形式上看,可以是文本形式,也可以是實踐活動形式:如一些簡單的家庭實驗探索,或與教學相關的資料收集檢索,或做與教學相關的社會調查等。在進行前置作業設計時,應注重形式的多樣性,可以采用如家庭實驗、問題驅動、調查報告等多種形式,來激發學生求知與探索的欲望。現結合自身實際教學實踐中使用過的前置作業進行闡述。
1.家庭實驗形式。家庭化學實驗應是材料易得、操作安全、富有啟發性的。學生必須動手操作、仔細觀察、認真分析推理,才能弄清該家庭化學實驗所說明的化學現象或化學原理。以家庭化學實驗作為前置作業,既能培養他們認識一些簡單化學現象、解決一些簡單化學問題的能力,又能激勵他們學習化學的積極性和探究精神。比如《九年級化學(下冊)》第八單元的課題3《金屬資源的利用與保護》,可以設置以下的家庭實驗作為前置作業如下:
《鐵銹蝕條件的探究》
請同學們按照圖1的要求,將無銹干凈的鐵釘放置在四支小試管中,①號試管中只放入干燥潔凈的鐵釘;②號試管中放入鐵釘并裝滿水;③號試管中放入少量的水,不能完成淹沒鐵釘;④號試管中放入同樣不淹沒鐵釘的少量食鹽水,并用橡皮塞密封。一周后帶到學校。
本實驗生銹時間較長,因此在教學中,一般提前一周布置學生在家實驗(見圖1),做好各種鐵釘生銹對比實驗探究,讓學生通過觀察、小組討論等得出鐵銹蝕條件,以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又比如在《九年級化學(下冊)》第十單元的課題1《常見的酸和堿》時,可以讓學生收集生活中各種有顏色鮮花或蔬菜的汁液(見表1),用廚房中的醋或家用的肥皂水進行實驗,探究出可適用于做指示劑的花或菜的液。具體前置作業如下:
《自制酸堿指示劑》
請同學們在家里收集紫甘藍菜葉、玫瑰花瓣、紫薯塊。將紫甘藍菜葉先經過洗凈,然后轉移到研缽,將其搗碎,再向其中加入適量95%的乙醇浸泡10分鐘。用紗布過濾,取濾液。將濾液均分為三份,向三份濾液中分別滴入醋、肥皂水、清水,觀察顏色變化(有條件的可以拍照記錄)。再取玫瑰花瓣、紫薯塊重復上述實驗,完成下列表格。
2.問題驅動形式。問題是科學探究的起點,事物的發展是在不斷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前進的。問題驅動式的前置作業適用于一些學生已有一定基礎知識的內容,問題的提出應以學生的已有知識為出發點與生長點,符合學生的最近發展區。這樣做一方面聯系了已有知識,讓學生知道新學習內容與已有知識之間的關系,鞏固學生對已有知識意義的認同;另一方面利用已有知識引出新內容,提出問題,創設問題情境,推動學生對新內容的自學。以《九年級化學(上冊)》第六單元課題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為例,在本節的教學中,共設計了三個層層遞進的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本課的前置 學習。
問題1:寫出已學過的產生CO2的反應方程式或表達式。
問題2:對你所列舉的方程式,從操作簡便和安全性、經濟、能源、產物的純度等角度考慮,選取適合用于制取CO2的反應物。
問題3:通過對照O2的制取裝置,設計適合制取CO2的發生裝置和收集裝置。
又比如《九年級化學(下冊)》第十單元的課題2《酸和堿的中和反應》,為了讓學生對酸和堿發生反應的判斷依據進行深入思考與討論,可以設計如下的前置作業:
問題1:分別寫出3種常見的酸和堿的化學式。
問題2:酸與堿能發生反應嗎?若能,寫出判斷依據。
在前置作業中設計一系列環環相扣的問題,讓學生通過這些問題的解決、分析,喚醒學生的已有知識,既符合“螺旋式上升”形式的教材編排結構,也便于教學過程“以學定教”,更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
3.調查報告形式。中學生可以通過將一些教材上的知識與社會問題相結合,并通過社會調查和社會實踐來開闊視野、增長知識,學會運用學科知識解決社會問題,逐步樹立科學發展觀,增強對自然和社會的責任感,使其在面臨和處理與化學有關的社會問題時能做出更理智、更科學的思考和判斷。如《九年級化學(上冊)》第四單元課題1《愛護水資源》一節中,我們事先讓學生調查所在小區家庭的用水量情況和家庭節水的小竅門。一些章節與生活聯系密切,教學不能僅局限于教材的知識,可以通過上網搜索相關資料,拓展學生的視野,如《九年級化學(下冊)》第十二單元課題2《化學與生活》一節中,我們可以讓學生在課前上網搜索一些與化學元素有關的病癥,說說引起該病癥的原因,以及治療或者防治該癥的方法。具體的前置作業為:
請同學們以夜盲癥、氟骨病、缺鐵性貧血、壞血病甲狀腺腫大、多動癥、佝僂病、水俁病等為關鍵詞,從中選取三種病癥,上網查找產生這些病癥的相關資料,寫一份科學小報告。
三、前置作業的反饋與展示
為了讓前置作業對課堂的教學起到更有深度和實效性的幫助,學生的前置作業完成的質量還需要教師的幫助和督促。在實施前置作業做法之初,教師應該做到全批全改,待到學生已經熟悉了做法后,或者已學習一段時間的化學,教師就可在班級中指定“化學小老師”來檢查和評價學生前置作業完成的質量。由于前置作業在課前布置,學生自學能力的差異大,作業中也可能存在較多的錯誤,教師在批閱作業時,不應過多關注作業的準確性,而更應該關注學生多方位、多角度的思考,對于學生中出現的有創新性的想法給予積極的肯定。
前置作業的批閱不僅可以讓教師了解班級學生的學情和掌握的情況,還可以從學生的反饋情況中找到一些優于教師的預設方案和有價值的“生成性資源”。教師在課堂上盡可能提供機會選擇有代表性的作業在全班展示,這樣學生完成前置作業的興致才能得以保持,學生才會樂意去做,才能在學習中獲得更大的學習自信心。且教師在批閱前置作業后,應尊重學生的勞動,在課堂上展示出同齡人的獨特見解、有創意的方法,展示同齡人易錯的觀點。用好這些生成資源,有利于教師更好地開展課堂教學,真正做到“以學定教”,課堂就不再是單純的教師教、學生學,而成了一個思維火花碰撞和交融的學堂。
國家雖然明令禁止非法回收藥品,但尚處于政令層面,法律無明文規定,以致造成過期藥品究竟由誰來回收、怎么回收、收后怎么銷毀等問題無法解決。
藥品攸關性命,過期藥是社會的一大隱患。正是這些藥品,成為威脅人們健康的“定時炸彈”。
過期藥別當垃圾處理
日前,記者就過期藥品問題采訪了一些市民,高女士正在某藥房買藥,問其家里的過期藥怎么處理時,她說:“當然要扔掉了,一些藥店能以舊換新,但我不會那樣做的,我擔心換回去的藥又回流到市場,那不是害人嗎?”當問及過期藥扔到哪里了時,高女士說,扔到垃圾箱了。采訪中發現,對待過期藥,大多數市民都是將其扔進垃圾桶。
過期藥品明確被歸為“國家危險廢物名錄”,藥品大多是化學制劑,分解產物有生物性、放射性和化學性三大污染,加之藥品大多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如果隨意拋棄或傾倒,可在土壤和水體中迅速擴散,造成巨大污染。以青霉素為例,如果自行處理,防護不當或者散發到空氣中,可能給周圍人群造成皮膚過敏;四環素過期后可分解出氣甲四環素,毒性特別強。有專業人員提出警示:非法回收藥品的污染危害,遠遠大于電子垃圾。
警惕過期藥“穿新衣”
據了解,一些不法分子從百姓手中收購藥品,并將其二次利用,有的是直接銷售,也有的是改換包裝,為了使翻新藥品不被識破,藥販子會到某些醫療機構回收廢棄的藥品說明書、藥瓶、藥盒和封簽等藥品包裝物。即便是過期藥盒,藥販子一般也不丟棄,將其原批號用油墨擦掉,熨斗熨一下,再用打號機打上新號。
據衛生部藥品不良反應中心推算,每年因藥物不良反應住院的病人達250萬。每年約有19.2萬人死于藥物不良反應,其中相當一部分是假藥劣藥引起的。
過期藥不能吃
家住太原市萬柏林區68歲的張大爺,前不久在家突發心梗,立即服下一片硝酸甘油片,癥狀未緩解,又服了一片,被家人送到醫院,還是因搶救無效去世了。家人悲痛萬分,認為老人及時用了硝酸甘油,又及時送到醫院,對搶救產生質疑。細心的醫生拿出老人口袋里的硝酸甘油片,看到已過期,并開封,當時室溫30℃,硝酸甘油片要求在陰涼處(不超過20℃)保存,家人為此后悔莫及。
硝酸甘油片是冠心病患者的救命藥,發病時及時含一片于舌下,兩分鐘內即可緩解癥狀。硝酸甘油片一般有效期為1年,臨床發現硝酸甘油片效價下降很快,甚至開封后三個月基本就無效了。
一些人常抱有僥幸心理,認為只要外觀和氣味沒有改變,藥品過期幾天沒啥大事,可以繼續服用。有關專家提醒,這種做法很危險。
李大爺患高血壓、糖尿病,兒女們給他買了好多藥,有的過期了,李大爺覺得可惜,原來吃一粒的,現在改為吃兩粒,結果造成藥物性肝炎,險些要了命。
過期藥品若大劑量服用,極有可能加大藥品的毒副作用。有時,過期甚至還會導致藥品化學成分改變,成為致命的“毒藥”。如維生素C經常與空氣接觸,就容易被氧化,而氧化后的維生素C會對人體產生危害。一些抗生素如磺胺類、青霉素類等藥品一旦過期,更易引發過敏和休克等不良反應。又比如對儲存條件要求較高的白蛋白,一旦變質,服用后容易出現呼吸困難、頭痛、發燒等過敏反應,嚴重者還會直接致命。像阿莫西林、諾氟沙星等抗菌類藥品,藥效減低的速度比較快,如果在有效期后服用,可能會耽誤病情。
過期藥應如何處理
過期藥不能吃、不能賣,當垃圾處理又怕污染環境,更怕被人撿到誤食。很多市民詢問:過期藥品該何去何從?
專家們建議,家庭中對于過期藥的處理,可以遵循以下幾個辦法:
1.口服片劑、固體制劑、膠囊等,比如感冒藥、抗感染藥,可以用水溶解后沖到下水道或丟到垃圾桶里;針劑應砸開。
2.液體藥物,如眼藥水、外用藥水、口服液等,把里面的液體分別倒入下水道沖走,不要混雜。
3.眼藥膏等膏狀藥物,擠出來收集在信封內,封好后丟棄。
4.噴霧劑藥品在戶外空氣流通較好的地方,避免接觸明火,徹底排空丟掉。
5.抗癌藥、治療血液疾病的藥物,比較危險,最好送回醫院,不要自己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