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丁香婷婷妞妞基地-国产人人爱-国产人在线成免费视频麻豆-国产人成-91久久国产综合精品-91久久国产精品视频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癱瘓病人護理方法范文

癱瘓病人護理方法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癱瘓病人護理方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癱瘓病人護理方法

第1篇:癱瘓病人護理方法范文

【關鍵詞】 推拿護理、卒中癱瘓、治療

【中圖分類號】R473.4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019(2013)12-0228-02

對于我國而言,最為常見且發病率最高的老年疾病之一則是卒中,其發病率高達220/10萬。其主要臨床表現有猝然暈倒、口角歪斜、半身不遂等,是一種典型的腦血管疾病[1]??呻S著現如今我國治療水平的不斷提升,卒中癱瘓病人的死亡率大大減少,可是因得此病而導致致殘的患者卻越來越多[2]。眾所周知,我國現在正逐漸步入老齡化社會,而卒中將會直接影響到老年人的身體健康,嚴重時更會直接影響老年人的生命安全,會大大降低老年人的生命質量,使其完全喪失自理能力。本研究除了使用傳統的益氣活血法來治療腦梗死之外,還配合中醫特色的推拿護理,幫助卒中癱瘓病人恢復四肢肌力,從而進一步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同時也使致殘率有所下降,現將報道如下:

1 一般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收集2012年7月-2013年8月期間,來我院治療的卒中癱瘓病人120例,診斷為中經絡卒中,120例卒中患者均符合我國中醫藥管理局腦病急癥協作組的診斷標準。隨機將其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各60例,其中觀察組男16例,女14例,年齡55-78歲,平均年齡(70.3±5.2)歲;對照組男15例,女15例,年齡50-76歲,平均年齡(60.4±5.4)歲。兩組患者在治療前,無論是上下肢活動、語言表達能力或自理能力上均無顯著差異,(P>0.05)不具備統計學意義。

1.2方法

1.2.1治療方法

觀察組:在20ml的燈盞花注射液以及60ml的生脈注射液中分別加入5%的葡萄糖注射液,如果有血糖較高的患者可以使用生理鹽水進行靜脈輸注,每天1次,1個療程為15d。當患者入院3d后,對患者曲池穴、合谷穴、足三里穴、承山穴、涌泉穴等穴位進行推拿護理,并輕輕按壓。護理人員應掌握簡單的推拿方法以及取穴方法,當患者在靜脈輸注以后,對每個穴位進行按壓旋摩,以病人出現酸、脹、痛為度,在進行推拿護理時,應首先順時針10圈,再逆時針10圈,當患者經過1w護理之后,對其進行評定。

對照組:單純使用20ml的燈盞花注射液以及60ml的生脈注射液中分別加入5%的葡萄糖注射液對患者進行靜脈輸注,每天1次,1個療程為14d,對患者治療1個療程后進行效果評定。

1.2.2評價指標

使用《中藥治療卒中臨床研究指導》中標準,用尼莫地平評分方法對患者療效進行測評,其肌力評定:顯效:肌力改善3級。有效:肌力改善1-2級。無效:通過推拿護理后患者肌力無改善情況。

1.2.3統計學分析

本研究數據以SPSS18.0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X-±s )表示,比較以t檢驗;計數資料的比較經x2檢驗,以P

2 結果

觀察組和對照組尼莫地平評分[n(%)]

兩組治療前后肌力對比

3 討論

本研究對觀察組患者使用配三焦、腎經等穴進行推拿按揉護理,使總有效率達到93.3%,明顯高于單純的藥物治療86.7%,通過此次治療,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有顯著差異(P

參考文獻

[1]郁秋華.推拿在卒中癱瘓病人護理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3,23(8):687-688.DOI:10.3969/j.issn.1009-6493.2012.08.015.

[2]Bukowski L ,張永 ,李宏建. 在卒中病人護理中綜合訓練的作用[J]. 國外醫學.護理學分冊,2013,03:122-124.

第2篇:癱瘓病人護理方法范文

【摘要】 目的 探討運動想像療法對腦卒中上肢癱瘓病人上肢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動(ADL)功能影響。方法將21例腦卒中癱瘓病人隨機分成治療組(n=11)和對照組(n=10),對照組病人給予常規康復訓練。治療組在對照組常規康復訓練的基礎上聯合運動想像訓練。采用FuglMeyer評定法(FMA)、BARTHEL指數(BI)對兩組病人治療前后上肢功能和ADL進行評定。結果 兩組病人治療后FMA評分治療前后均明顯改善(t=2.629~5.445,P

【關鍵詞】 運動想像;腦血管意外;麻痹;上肢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movement imagery therapy on motor function in daily activities in patients with paralysis of the upper extremities due to stroke. Methods Twentyone paralytic patients were randomly p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11 cases) and a control group (10 cases). All the patients in both groups received routine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while those in the treatment group an imagery therapy was added. FuglMeyer movement assessment (FMMA) and Barthel Index (BI) were evaluated and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score of FMMA after treatment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before treatment in both groups (t=2.629-5.445,P

[KEY WORDS] movement imagery; cerebrovascular accident; paralysis; upper extremity

腦卒中病人常出現肢體運動功能障礙,從而導致病人的獨立生活功能及生活質量下降。上肢癱瘓是腦卒中病人最常見的癥狀,上肢功能恢復情況直接影響到腦卒中病人生活自理程度[12]。最大限度地提高病人的肢體運動功能,減少運動功能障礙,提高其生活質量,使之回歸家庭或重返社會是康復工作者在疾病早期就應關注的問題。我院自2008年10月采用運動想像療法對腦卒中上肢癱瘓病人進行日常生活活動(ADL)功能訓練,取得明顯效果,現總結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08年10月—2009年9月,選擇我院住院的腦卒中病人21例,將其隨機分成運動想像治療組(治療組)和常規康復治療組(對照組),全部病例經顱腦CT或MR檢查證實,并符合1995年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會議制定的診斷標準[3]。病例入選標準:首發腦卒中,偏側上肢癱瘓,經運動覺及視覺想像問卷(修訂版) (KVIQ) [4]測試正常,能配合完成整個治療周期的評價和治療,并經“想像”練習合格。排除標準:病變部位在小腦、腦干,多發病灶;失語;認知功能障礙(MMSE

1.2 方法

兩組病人均行常規神經內科治療及康復訓練,接受康復科護理常規護理,執行良肢位擺放,給予針對性的健康教育。每日接受30 min常規的作業治療,內容包括關節活動度訓練、肌力訓練、誘發上肢分離運動訓練、ADL訓練等。治療組同時采用運動想像訓練。運動想像訓練在睡前和早晨醒來未起床時進行,房間應安靜,隨指導語進行訓練。設計的指令要求為:假定一個舒適的坐位;以第一人稱來想像運動,仿佛實際做這些運動;避免全身各部位運動或肌肉收縮,保持放松狀態;想像跟實際運動一樣看到及感覺到運動,強調病人要把注意力集中于自身,利用全部的感覺進行訓練,直到將正常運動模式儲存在記憶中為止;在進行一組訓練時要一直閉上眼睛;如果在每一組訓練過程中精力分散,應睜開眼睛,放松片刻,然后從頭開始;記住盡可能快而且準確地做動作;要求病人在日常生活環境中主動使用這種訓練方法進行自我運動學習。想像指導語:首先設想一個溫暖、放松的環境(如沙灘),用2~3 min 進行全身放松;想像坐位,上肢上舉過頭并保持伸直;想像坐在桌前,桌上有一水杯,用手握住水杯,用力向前將水杯推離自己,直至上肢向前伸直;想像坐在桌前,手握一支鉛筆,在紙上快速點點,然后做手腕旋轉環形運動;想像五指用力伸開,然后用力握拳;想像坐位下上肢自然下垂,屈肘90 ℃,手心向下,再翻向上,反復5次,最后將上肢恢復自然下垂;想像手拿木梳,慢慢梳理頭后部的頭發;想像拇指與每一個手指對指,與食指、中指、無名指及小指用力對捏;想像伸手拿杯子喝水的動作,手臂前伸同時,松開五指,握住杯子,然后緩慢送入口中,最后將杯子放回原位;想像躺在溫暖舒適的沙灘上,腹部放置一只乒乓球,想像用手將它拿到自己的身體旁邊。每一個動作重復想像4次。最后,注意力集中于自己和周圍環境,睜開眼睛,全身放松,共30 min。每日早晚各進行1次治療,共60 min。

1.3 療效評價

ADL功能評估:采用BARTHEL指數(BI)[5],選用與上肢功能有關的項目:修飾、進食、穿衣、洗澡等評價患側上肢ADL功能,修飾及洗澡的評分為0和5分,進食和穿衣評分為0、5和10分,得分越高,獨立性越強,依賴性越小。上肢功能評定:采用FuglMeyer評定法(FMA)[6]坐位時的患側上肢運動功能評定,共33項,每項分3個等級記分(0~2分),累計最高分為66分。得分越高說明上肢的分離活動運動越好。上述評定均于治療前及治療2、4、6、8周后進行。

1.4 統計學分析

所有數據應用SPSS 11.5及PPMS 1.5[7] 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2 結 果

治療組病人FMA評分在治療2~8周后與治療前比較,差異有顯著意義(t=4.394~5.445,P

x

治療組BI評分在治療4~8周后與治療前比較差異有顯著性(t=2.803~3.977,P0.05);兩組治療4~8周后BI評分比較差異有顯著性(t=2.111~2.174,P

3 討 論

運動想像療法是指為了提高運動功能而進行的反復運動想像, 沒有任何運動輸出,根據運動記憶在大腦中激活某一活動的特定區域, 從而達到提高運動功能的目的[8]。由于腦損傷后運動想像功能也可能受損,因此在進行運動想像療法前應該進行運動想像功能的評定。我們采用運動覺及視覺想像問卷,對病人的運動想像功能進行評估。運動想像與實際運動一樣可以使皮質代表區發生變化。由于兩者在激活皮質區域及神經生理的相似性,因此運動想像可以影響實際運動[9]。運動想像和身體訓練相結合,可以促進運動的學習和改善活動功能,它可以改善肌力、耐力和活動的精確性[6]。

自20世紀90年代開始,根據神經影像學的研究結果,運動想像療法開始應用于腦卒中病人,近幾年已經成為腦卒中病人康復治療的研究熱點。LIU等[10]采用隨機對照方法研究了運動想像療法對腦卒中病人的療效,結果顯示,接受運動想像訓練的病人獲得的訓練和未訓練的作業項目的功能均高于接受常規訓練的病人,而且在訓練療程結束后仍然保持這種功能。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組在治療2周后開始出現療效,FMA評分在治療2周后與治療前比較差異有顯著性(P

運動想像訓練可以充分調動病人的積極性、主觀能動性,還可以增強自信心,從心里層面認為患手可以做許多動作。我們認為進行運動想像療法時要注意以下幾點:①避免在治療間隙不停地想像,以免導致焦慮發生;②運動想像前進行的放松訓練,有利于預防或減輕患肢痙攣;③運動想像時利用全部的感覺將注意力集中于患肢。以往及我們的研究表明,運動想像療法對癱瘓病人的康復是有益的,但需要與常規康復訓練相結合,運動想像療法僅作為一種輔助方法[6]。運動想像療法因為不需要特殊設備、特殊場地, 入選標準低,所以可以在臨床上廣泛應用。本研究運動想像訓練內容既包含上肢的所有關節活動,又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病人比較容易掌握,取得了較好療效,但因樣本數量有限,需要進行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STEPHEN J P, PETER L, SUEANN S, et al. A randomized efficacy and feasibility study of imagery in acute stroke.[J]. Clin Rehabili, 2001,15:233240.

[2]郭鋼花. 腦卒中后肩合并癥常見原因與康復對策[J]. 中國誤診學雜志, 2004,4(10):1728.

[3]中華醫學會全國第4 次腦血管病學術會議. 各類腦血管病診斷要點[J]. 中華神經科雜志, 1996,29:379381.

[4]ISAAC A, MARKS D F, RUSSELL D G. An instrument for assessing imagery of movement:the vividness of movement imagery questionnaire (VMIQ)[J]. Ment Imagery, 1986,10:2330.

[5]南登崑. 康復醫學[M]. 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8:7273.

[6]王茂斌, BRYAN J O’Y, CHRISTOPHER D W. 神經康復學[M].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9:224444.

[7]周曉彬,紀新強,徐莉. 醫用統計學軟件PPMS 1.5的組成和應用特點[J]. 齊魯醫學雜志, 2009,24(1):2932.

[8]DECETY J, GREZES J. Neural mechanisms subserving the perception of human actions[J]. Trends Cogn Sci, 1999,3:172178.

第3篇:癱瘓病人護理方法范文

2007年7月~2008年7月我們對腦卒中患者實施早期保持關節活動度的康復護理,效果滿意?,F報告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本組50例,其中男32例,女18例;年齡43~65歲,平均年齡54歲。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偏癱及肢體功能障礙。

1.2方法在不影響搶救的情況下,患病48 h后可采取抗痙攣,一旦病人意識清楚,生命體征穩定,可進行肢體被動和自助被動活動。康復護理原則:①實施康復護理前,必須向患者家屬交代護理注意事項,增強認識,減少或杜絕病人家屬的誤解。②按照癱瘓病人的恢復順序,先軀干后肩胛帶,先下肢后上肢,先近端后遠端進行。被動運動和自助被動運動交替進行。

1.3康復護理措施

1.3.1翻身通過仰臥位、側臥位不斷交換,可使肢體的伸屈肌張力達到平衡,預防痙攣模式的出現,一般2 h變換1次。

1.3.2保持抗痙攣仰臥位時頭枕在枕頭上,不要過伸、過屈和側屈,患肩稍墊起,防止肩后縮,患側上肢伸開稍外展。前臂后旋,拇指指向外方,患髖墊起,防止后縮,患腿外側墊一枕頭,防止股外旋。

1.3.3健側臥位頭部用枕頭支撐,不讓向后扭轉,軀干呈垂直狀,患側肩胛帶充分前伸,肩屈曲90°~130°,肘和腕伸展,上肢置于前胸,患側髖、膝屈曲置于前面似踏出一步遠的枕頭上,足不懸空。

1.3.4患側臥位頭部用枕頭支撐,軀干稍后仰,后方墊一枕頭,避免患者肩受壓在體下?;紓燃珉螏С浞智吧?肩屈曲90°~130°,患肘伸展,前臂后旋,手自然呈背屈位?;俭y伸展,膝輕度屈曲。健側上肢置于體上或稍后,健側腿屈曲于前面的枕頭上。

1.3.5肢體被動運動①由護士擺放肢置,進行運動訓練。先從健側開始,參照健側的活動范圍及幅度再做患側肢體運動,并依照癱瘓自然恢復的順序進行。開始活動量要小,在不引起異常反應和過度疲勞的情況下,可逐漸增加活動量。②肢體自助被動運動。上肢運動:雙手手指交叉在一起,利用健側上肢的力量帶動患側的活動,先上舉3次,再向左右旋及外展各3次,可與被動運動交替進行。下肢夾腿運動:雙腿屈曲,足踏床面先把兩膝分開呈外旋位,然后讓患者主動伸屈健腿數次,緩慢誘導患肢伸展,囑病人不要過于用力下蹬,以免出現內收內旋。③床上翻身?;颊唠p手手指交叉在一起,上肢伸展,先練習前方上舉,同時可伸向側方,在翻身時交叉的雙手伸向翻身側,屈曲的雙腿倒向該側位至側臥位然后呈仰臥位,在以同法翻向另一側,每側進行3次,注意翻身時頭一定先轉向該側。

2結果

肢體功能評定是根據偏癱分級法判定。顯效:提高2級以上;有效:提高1級;無效:級別無變化。本組50例病人中,顯效13例,占26%;有效18例,占36%;無效19例,占38%。

3討論

腦卒中多數病人存在不同程度的肢體障礙,其功能改善取決于運動功能恢復。早期的運動功能與遠期的生活能力密切相關,兩者屬不同障礙層次,不能相互取代,前者恢復級別越高,后者改善程度越明顯[2]??祻妥o理注意事項:康復護理開展的時間越早越好,應在保障頭顱不受震動的基礎上,以翻身拍背被動運動癱肢及正確擺放癱肢為主;無康復科且康復須早期進行時,康復主要由家屬或陪護完成,必須重視對其進行康復知識、技巧方法的指導和培訓;注意動作完成的質量,特別重視正常步態訓練,提高步行質量,而不是單獨注意肌力的影響。

參考文獻

[1]刁建生,沈敏杰.腦卒中的康復治療[J].現代康復,1999,3(2):204.

第4篇:癱瘓病人護理方法范文

關鍵詞:穴位按摩法;腦梗塞;癱瘓

腦梗塞疾病較為常見,中醫學表明其屬于“中風”范疇。中老年人最為堪憂,且青年亦有發生。為有效幫助腦梗塞癱瘓病人走出病痛的折磨,我院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選擇穴位按摩法對58例腦梗塞偏癱患者進行了治療,獲得滿意結果,現將具體內容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救治的腦梗塞偏癱患者58例,男35例,女23例;發病年齡38-72歲,患病時間長達2周-2年。診斷標準[1]:中醫診斷標準參照國家中藥管理局腦病急癥協作組頒布的《中風病診斷與療效評定標準(1996)》;西醫診斷標準參照中國內科年鑒《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1997)》。納入標準[2]:符合腦卒中的中西醫診斷標準,經MRI、CT診斷確診為腦梗塞;病程超過2周以上,且急性期后病情有所穩定。

1.2方法

1.2.1取穴 取頭部懸顱、后頸、曲鬢、百會、太陽、鳳池穴;取上肢曲池、肩髃、合谷穴;取背部及下肢伏兔、解溪、足三里、陽陵泉、委中、風市、昆侖、大腸俞、腎俞、膈俞、肝俞、環跳、肺俞穴。

1.2.2 手法 選用一指禪推法、點法、滾法、搓法、拿揉法、拍打法、關節活動法等重要手法進行治療。

2護理方法

2.1背部及下肢操作方法 患者取俯臥位,一指禪推法、滾法施于背部兩側,自上而下往返操作進行5遍,點揉腸俞、腎俞、膈俞、肝俞等穴位。腿部及大小腿后側選擇滾法進行治療,腰椎兩側、承山、委中、環跳、昆侖為治療部位進行重點操作,同時與患肢被動活動及腰部后伸活動相配合,選取拍打法對患肢進行操作,時間為10分鐘。之后患者取仰臥位,患側下肢部自骸前上棘沿大腿前面向下至裸關節及足背選取滾法進行治療,伏兔、解溪、足三里為重點穴位,另外與膝、髖、裸關節的被動活動相結合進行治療。之后選擇點揉法和拿法于大腿內外側及膝關節周圍進行操作,陽陵泉、風市為重點穴位。最后,選擇拍打法、搓法于下肢進行操作,時間大約為10分鐘。

2.2頭面頸項部操作方法 患者取坐位,自百會至太陽、后頂及曲鬢一線選擇一指禪推法進行操作,5分鐘后選擇點揉法在頸部對肩井、拿風池進行操作。伴有面癱者利用點揉法、一指禪推法對晴明、陽白、印堂、地倉、下關等穴位進行操作,其手法柔和,以患側為重,避免顏面肌膚受到損傷,最后拿風池、合谷完成治療。假性球麻痹者拿揉風池、點揉廉泉即可。

2.3上肢部操作方法 患者取坐位,選擇滾法在患側上臂外側、前側及頸項兩側、肩胛周圍進行操作,腕、肩、肘關節被動活動相配合,以肩髃、合谷、曲池穴位為重點進行治療,之后從肩部至腕部選擇拿法進行治療,最后捻揉指間關節,進行屈伸、拔伸運動。

每次治療時間為1個小時,7次為一個療程,進行治療操作共三個療程。

3結果

經過治療,58例腦梗塞患者康復水平良好??偩€效率為93.1%,具體情況見表1。由結果可知,發病年齡與療效之間的關系較小,病程短的患者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表1 患者病程、年齡與療效的統計

4討論

西醫表明腦梗塞是因腦動脈粥樣硬化、血管內膜損傷誘使腦動脈管腔狹窄,在多種因素的影響下促使血栓的形成,使得動脈狹窄逐漸加重直至完全閉塞,發生缺氧、壞死、缺血等事件,最終引起神經功能障礙。而中醫學則表明腦梗塞為火、痰、氣、血、風之間的相互影響,因脈絡阻滯而使肢體受到損傷。對此,早期康復治療尤為重要,能夠促使潛伏通路和突觸的啟用,因刺激大腦發生反應性的突觸進而形成,通過軸突的側枝,周圍神經組織可以芽生,使臨近失神經支配的組織重新進行支配,而病灶周圍組織的代償則促使神經反饋回路且得到重建。我院治療過程中以調陽氣以促動為指導思想,對靜脈經脈進行疏通,祛風化痰、行氣活血、滑利關節,以促使肌體功能的進一步恢復。其作用主要為:①按摩對骨骼肌具有明顯的改善作用,有利于促使關節的滑利。②頭部進行按摩能夠對腦神經功能進行重建,有利于血液循環的有效改善,在側支循環建立的基礎上,腦神經功能也可得到有效恢復。所以,病程相對較短的患者,早期對頭部進行治療具有尤為良好的效果。而進行肢體的推拿,可對周身經脈進行調整,有利于陰陽氣血平衡的有效協調,使腦部有關區域神經得以興奮,具有調整中樞神經系統感覺運動功能的作用。

滾法具有舒筋活血的功效;選擇拍打法進行操作能夠促使神經興奮,使陽氣振奮,具有宣通營衛的功效;拿捏法能夠瀉熱化痰、具有祛風之功效;一指禪推法能夠通經絡,行氣血。配合這些手法進行治療,能夠有效擴張血管,使局部血流量得以增加,促使血液循環逐漸加快,進而對肌肉耐受力及彈力的增加具有重要作用,可避免患者肌萎縮的發生。

對于患者而言,按摩是一種被動活動,患者患側的搖法、扳法的操作尤為重要,其具有分離黏連、滑利關節、舒筋活血的作用,有利于關節活動的改善。另外,點法能夠宣通氣血,使筋脈得到疏通,與揉法相配合能夠達到解除筋脈膜滑囊粘連、緩解韌帶痙攣的重要作用,有利于患者肌體功能確切恢復,對腦梗塞癱瘓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療功效。

總而言之,腦梗塞癱瘓病人的病情十分復雜,應配合相應的穴位按摩法對其進行治療,注意操作手法與護理要點,全方位的針對患者癱瘓病情的具體情況進行處理,才能促使偏癱患者病情的有效看康復。

參考文獻:

第5篇:癱瘓病人護理方法范文

關鍵詞 腦卒中 偏癱 肢體功能鍛煉 護理

資料與方法

2003年7月~2004年1月住院腦卒中患者72例,經顱腦CT檢查確診,其中腦出血15例,腦梗死57例;女46例,男26例;年齡39~87歲;均為首次發病,均有不同程度肢體活動障礙;住院時間14~47天。

肢體功能鍛煉的護理:①保持正確的和功能位置:各種宜經常變換,早期應2~3小時更換1次。②保持關節功能位置:采取正確的有利于關節的活動度。

按摩和被動肢體功能鍛煉:按摩應輕柔緩慢進行,開始輕柔,然后逐漸加強。對癱瘓肌予以按摩揉捏,對結抗肌予以安撫性按摩,使其放松。按摩后進行各關節的被動活動,后座小關節活動。對肢體關節作屈、伸、內旋、外旋被動鍛煉,尤其做髖關節等活動時,動作輕柔和活動幅度要適宜。在患者體力病情允許的情況下,可自我按摩或用健側上肢對患者上下肢的鍛煉,如肩關節的活動可以用健側手握住患側手慢慢舉起,逐漸鍛煉直到能把患側手舉過頭頂。

轉移和平衡訓練:早期在床上練習翻身。當患者能進行翻身時,可逐漸訓練從臥位轉為坐位(為了預防性低血壓,床頭的高度應逐漸抬高)。腦梗死發病后1周、腦出血發病后4周,可以開始這項鍛煉,先從健側做起,從需要人幫助到獨立做起,之后兩腿下垂,坐在床邊,進行平衡訓練。72例中2周后可下地坐椅子32例能維持10分鐘,可進行展位平衡、邁步和上下臺階23例。

日常生活活動訓練:進行手的技巧性、四肢的精細協調訓練。

心理護理:支持、激勵患者進行鍛煉,同時使家庭社會予以患者最大的支持。

鍛煉的強度:根據患者的狀態和功能障礙的程度,決定功能鍛煉的強度。

鍛煉的順序:①按摩側肢關節肌肉組織。②做各種關節屈伸運動,先近端,后遠端。③保持正常的臥位。④患側肢體放置功能位。

鍛煉的時間:病情允許盡早在24小時內進行活動,及時與醫生溝通共同制訂鍛煉計劃。

結 果

本組72例中,跟腱痙攣1例,無1例發生肌萎縮、靜脈炎、靜脈血栓和褥瘡,步行行走恢復39例(54%),62例坐位、站立位達到平衡(86%)。

護理體會

腦卒中后,中樞神經系統在結構上和功能上有重組能力或可塑性,在條件適宜時部分神經元可以再生,有效的功能鍛煉促進了代償和重組的產生。通過心理疏導改善和消除心理障礙,樹立新的生活目標和自我實現的愿望,提高鍛煉的主動性和達到良好的效果,是腦卒中偏癱患者康復的有力保證。

早期的功能鍛煉給患者以靜態的、被動的抗痙攣治療為主,采取被動患肢功能鍛煉。一方面,增強患側感覺的刺激輸入,降低患者對偏癱肢體的忽略現象;另一方面,既防止關節活動范圍低下,又促進患肢的血液循環,同時也加強了健側肢體的鍛煉。

根據患者具體的病情、狀態,醫護密切配合,制訂適合患者的鍛煉強度、時間,個體化、系統化的計劃。對患者進行適當的、可能的功能鍛煉,既可增加患者堅持鍛煉的信心,又利于護理工作的系統性。

參考文獻

第6篇:癱瘓病人護理方法范文

    【關鍵詞】  褥瘡治療 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810-5734(2011)12-122-01

    1臨床資料

    患者15例,年齡在40至70歲之間,男性病人10例,女性病人5例,城鎮病人4例,農村病人11例,,肺Ca 2例,癱瘓病人8例,糖尿病1例、腦中風3例、老年性癡呆1例。10例為褥瘡炎潤期,5例為潰瘍期,面積最大達6×1 1cm,均發生在骶尾部。

    2 潛在問題的觀察

    褥瘡主要是由于身體局部組織長期受壓,血液循環受障礙,不能適當供給皮膚和皮下組織所需營養,以致局部組織失去正常機能而形成潰爛和組織壞死。因此,應經常對危重病員和長期臥床病員認真細致地護理,做到勤翻身、勤擦洗、勤按摩、勤更換。交接班時嚴格仔細地交接護理措施,防止繼發褥瘡感染。

    3誘因的觀察

    3.1 活動能力下降: 正常情況下機體能夠變換姿勢.緩解因持續受壓引起的麻木、疼痛等不同情況,造成局部長期受壓易發生褥瘡。

    3.2  老年體質:老年人皮膚血運差,修復損傷慢,運送和清除代謝物速度減慢,皮膚膠質彈性纖維減少,皮下脂肪變薄,使皮膚抵抗外力的能力降低;皮膚的調節能力下降,影響皮膚抵抗沖擊力的能力,所以易發生褥瘡。

    3.3  感受能力下降? 慢性病患者如糖尿病、腦中風、老年性癡呆等病人,知覺感受能力受損,從而影響病人自行隨意變換的活動能力。

    3.4 排瀉物和分泌物的刺激:過度排汗.傷口滲出液以及大小便失禁等情況,會使皮膚浸泡變軟,皮膚彈性下降時,一但受外力侵害,皮膚易損傷,從而發生褥瘡。

    3.5 營養不良: 當機體內蛋白質降低時,滲透壓下降,組織水腫,皮膚彈性降低,影響組織對壓力的承受能力,阻礙了細胞間氧氣和廢物的交換,減少血液運送氧氣的能力,使機體易發生褥瘡。

    4 褥瘡發生后的護理

    4.1 增加營養:給予高熱量.高蛋白質.高維生素飲食,并增加微量元素的攝入,如口服維生素C、硫酸鋅,以努力改善病人的營養狀況,如病人不能進食,可采取鼻飼法,必要時輸入白蛋白、脂肪乳、氨基酸等,以補充體內的能量消耗,增加營養,使病人的營養狀況在短期內得以改善。

    4.2 防止局部受壓: 盡量減少瘡面和周圍的壓迫,可使用褥瘡護理氣墊床,或在褥瘡周圍放置氣墊,放置時間不超過2小時就移動一次,減少瘡面的直接壓迫。氣墊套應每周高壓消毒2次,保持清潔。建立翻身卡,堅持每1-2小時翻身1次,在翻身時避免推.拉.拖的動作,檢查受壓部位皮膚狀況,并用50%酒精進行局部按摩,以促進局部血液循環。

    4.3 保持干燥,避免局部皮膚受刺激: 對有大小便失禁,出汗及分泌物多的病人應及時擦洗,保持床鋪和被服清潔、干燥、平整、無皺褶、無渣屑,不可使用掉瓷或有裂損的便器,使用便盆時應協助病人抬高臀部,并可在便盆上墊軟紙或綿墊,以防擦傷皮膚。

    4.4 瘡面的處理:

    首先應清除瘡面的壞死組織,對瘡面周圍組織用酒精棉球或鹽水棉球消毒,并用2%雙氧水清洗至瘡面不起泡沫為止,用3-5%碘酒涂擦患處,呋喃唑酮25片、甲硝唑20片、復方磺胺甲惡唑30片捻碎混合浸泡的無菌紗布覆蓋在瘡面上,每日換1次,并用60W鵝頸燈距瘡面30cm處照射15分鐘,每日1次,以保持局部清潔干燥。

    4.5 用藥原理:主要是為了改善血液循環,促進肉芽增生和組織的修復,防止感染。改善微循環,改善創面的營養,增加瘡面的抗感染能力,有利于組織的修復;雙氧水可清除膿性分泌物,預防厭氧菌生長。

    5 討論

第7篇:癱瘓病人護理方法范文

關鍵詞:  風險時段 管理 護理糾紛

護理安全關系到護患的根本利益,直接影響著醫院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因此重視風險時段的管理,可以有效的回避護理風險,防范和減少護理糾紛,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療環境。護理風險時段包括:節假日前后、節假日、雙休日、交接班前后、護士獨立工作時等。隨著患者的法律意識不斷增強,患者在就醫過程中引發的訴訟越來越多,而醫務人員法律意識淡薄,缺乏預見性,使醫院在糾紛的處理過程中許多時候經常處于被動狀態,通過我們多年來重視對風險時段的管理,科室護理人員的安全防范意識普遍提高,護理糾紛明顯減少,科室護理質量得到保障,社會和經濟效益不斷提高。

1  原因分析

   

根據護理部統計的2000年~2005年全院護理差錯發生,風險時段的差錯發生率占六年來差錯發生的 85.6%,我們認真分析了風險時段出現問題的原因:節假日前后:節日前,由于有的護士對節日有許多安排,心里老有掂記,工作時精力不集中。節日后,節日綜合癥,不能迅速進入工作角色,體力透支。節假日、雙休日 護士少、領導休息、護士的慎獨精神缺乏。交接班前后 護士之間工作缺乏連續性,交接不認真。護士獨立工作時,不嚴格執行各項規章制度。

2  管理方法 

   

依據分析的風險時段出現問題的原因,我們制定了管理規定。

2.1   根據護理部的安排,將全院護士長進行分組管理分為四個大組,科研訓練組、質量管理組、醫院感染管理組、表格組,這四個組配合護理部進行工作檢查。他們的檢查的重點由組長安排,主要針對上月檢查中存在的問題,有目的的查,每月兩次,并在下月初將查房的結果上報護理部。

2.2  護士長值班查房   每月由兩名護士長對全院的護理工作進行檢查,特別在風險時段采取重點檢查,著重在中午護士疲勞情況、下午護士獨立工作的時候、晚夜班夜深人靜的時候,檢查護士落實規章制度的情況。

2.3  科室護士長的雙休日和節假日查房   護理部要求科室護士長雙休日必須要進行一次查房,我們采取不定期不定時查房,并注意觀察護士工作時科室的人力資源配置情況、護士執行規章制度情況,根據科室的實際情況采取了彈性排班,使有限的人力得到了最大的發揮。在國家實行節假日長假以后,我院在七天的長假中每天均安排兩名科室護士長進行值班,而且每個班次必須查到,并在查房過程中幫助解決科室存在的問題,以上三種情況為護理部掌握全院的護理質量提供了依據。

2.4   差錯分析會   我們非常重視對差錯的分析,對于科室出現的每一例差錯和糾紛都要進行認真的分析,從客觀因素和主觀因素上都要進行分析,不一味的指責護士,而是找出原因后,制定出整改的措施,明確責任。不以解決差錯的發生為目的,而是以預防和杜絕差錯的不再發生為突破口,以此也了解護士的思想及家庭問題,有能力的幫助他們解決后顧之憂,以減少和杜絕人為因素造成的護理安全隱患。

2.5  護理部每季度的質量分析會   重視護理部每季度組織的全院護理質量分析,各護理單元各有特點,各位護士長的管理各有高招,認真聽取她們的分析,以解決科室在護理工作中沒有引起我們重視的地方和她們出現問題后的解決方法,對于在今后的工作中可以防微杜漸。

2.6   交接班前后  我們要求護士必須提前10分鐘到科室交接物品,工作中要精力集中,對新入病人、老年病人、手術病人、術后病人、癱瘓病人認真做到床旁交接,對皮膚、管道、口腔、 床單位等進行交接。

3    體會

   

通過對風險時段的認真管理,病人對科室的滿意度提高至95%以上,風險時段發生的護理差錯大大減少,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達到雙贏,在工作中時時提醒護士注意風險時段的工作,要提高法律意識,嚴格執行各項規章制度,合理安排人力資源,加大管理力度,使護患的合法權益均得到保護。

【參考文獻】

第8篇:癱瘓病人護理方法范文

關鍵詞: 人體力學 平衡原理 預防壓瘡

中圖分類號:R758.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2)04-0219-02

壓瘡又稱壓力性潰瘍,以往我國稱之為褥瘡 。1999年歐洲壓力性潰瘍顧問小組將壓瘡定義為:由壓力、剪切力、摩擦力和(或)其結合力所致局部皮膚和皮下組織損傷。為了達到準確、清晰、簡明、實用且能將不同分期的壓瘡以及壓瘡與其它創傷鑒別開來的目的,最近美國國家壓力性潰瘍顧問小組將壓瘡的定義更新為:在多種促成因素或混合因素條件下,由于持續壓力或壓力合并剪切力和(或)摩擦力所致的、發生于骨隆突出的局部皮膚和(或)深部組織損傷 ,并將深部組織損害定義為一種特殊的壓瘡,同時提議在原來的淤血紅潤期、炎潤期、淺度潰瘍期及壞死潰瘍期四期基礎上增加了可疑深部組織損害、未分期壓瘡的六期分期法[1]

1壓瘡發生的危險因素

( 1 )活動能力下降:正常情況下,機體能夠以變換姿勢、的方式緩解因持續受壓所引起的麻木 、疼痛等不適情況。一旦病人活動能力下降,不能自動隨意的變換造成局部長期受壓就易發生褥瘡 。(2)年老:老年人皮膚血運差,修復損傷慢,皮膚膠質彈性纖維減少,皮下脂肪薄,使皮膚抵御外力的能力降低。(3)感受能力下降:慢性病患者:如糖尿病、腦中風,長期服用鎮靜安眠藥等使知覺感受能力受損,從而影響病人尋求協助或自行隨意改變姿勢的活動。(4)排泄物、分泌物等刺激:過度排汗、傷口滲出液、以及大小便失禁等情況,會使皮膚侵泡變軟,皮膚彈性下降時,一旦外力侵害皮膚的完整性極易受損,而發生壓瘡。有研究表明,大便失禁病人壓瘡的發生率為無大便失禁病人的3倍.(5)摩擦力和剪刀力:長期維持半臥位時,摩擦力、剪刀力是尾部發生壓瘡的最常見原因[2]。(6)營養:指食物的攝取情況 ,營養不良體內蛋白降低時 ,滲透壓下降,組織水腫,皮膚彈性降低進而影響組織對壓力的承受能力。

2壓瘡發生的機制及好發部位

實驗研究已從病理改變上分析出壓瘡發生的病理衍變。它是局部組織處于持續而不減輕的壓迫下,產生血液循環障礙,持續缺血、缺氧、營養不良而導致的軟組織潰爛和壞死。實驗證實毛細血管壓力為15.75---22.5mmhg[3],組織受到長時間超過20mmhg的壓力便可造成組織缺血性損害而導致壓瘡。好發部位為經常受壓的骨隆突處,如肩胛骨、骶尾骨、股骨大粗隆、坐骨結節、外踝、足跟或枕后等[4]。

3原因

3.1分析以上因素我們可知感覺障礙的病人由于其對損害性壓迫不敏感,易發生固定時間延長。這與活動范圍受限及不能自主運動,產生的后果都是導致身體持續固定于一種不舒適的上,這種必然使某一部位持續接受身體體重的壓迫。

3.2同時不舒適或不平衡的必然導致關節過度扭曲,造成關節處骨突起更突出于體表。這種骨突起可架起其他皮膚而直接接觸床單,這必然導致身體的重量集中于骨隆起部位,使這些部位承受更多的重壓,于是產生骨突起部位嚴重的血運障礙??梢娛孢m在壓瘡發生中起重要的作用 ,危險因素中摩擦力、剪切力對壓瘡的發生也起到一定的作用,那么如何保持舒適,避免力學因素對自身損害的人體力學應用預防壓瘡是一個很有效的辦法

4與壓瘡發生有關的力學因素

4.1壓力:只支持平面對受壓部位的壓力,對局部組織的壓力主要有重力引起。

4.2 摩擦力:人體處于不穩定的有持續傾滑的趨勢時,其支撐面就受到支持平面對其的摩擦力。

4.3 剪切力:是發生在座位靠背時,其骶骨受到的重力引起的下滑力而其骶骨處皮膚收到床單對其向上的摩擦力,這兩對立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由于皮下組織疏松,這兩個力的作用之和使皮膚與骨連接不牢固,長期座位會引起骶尾部皮膚與骶骨錯位,從而引起皮下血管扭曲受壓而產生局部血運障礙

5平衡原理及應用平衡原理的意義

5.1平衡原理:物體重心低,支撐面大,重力線在支撐面內時

物體處于平衡狀態。如當人側臥時,兩腿前后分開,支撐面較寬,平衡的穩度就大。

5.2 意義:(1)人體處于穩定姿勢就不易受重力影響使身體傾滑 它的主要目的是減少摩擦力對皮膚的影響。(2)平衡使關節不過扭曲,從而使關節突起回縮,不突于體表,它的目的是使身體平面受壓代替骨隆突受壓。

6人體力學在預防壓瘡中的應用

6.1減輕壓迫

6.1.1使用彈性物體。當人仰臥位時,骶尾部是支撐臀部體重的主要壓迫的主要壓迫點,在其后部墊棉墊或其他有彈性松軟的物體,可用這些物體對臀部產生的彈力來緩沖重力對骶骨的壓迫。

6.1.2保持穩定平衡的姿勢 。測臥位時,使病人屈髖屈膝,兩腿前后分開,身下的臂向前略伸,身上的臂前伸與腋成30度角,可增大接觸面積。

6.1.3使用壓力減少平面。過于消瘦的病人,無論身體處于何種 ,其骨隆突部位都較正常人為多而易發生多處壓瘡,為了避免身體多處部位受壓可采用氣墊床,這種壓力減少平面可通過定時充氣放氣起到按摩骨突出部位的作用。

7避免出現剪切力

當床頭太高30度時就會發生剪切力和骶部受壓,因此盡可能避免使床頭抬高超過這個高度,必須抬高時可在骶尾部墊氣圈,架空骶尾部以臀部豐富的皮下脂肪代替骶骨承擔身體體重。

8減輕皮膚摩擦

8.1保持穩定。清醒的偏癱病人或躁動的偏癱病人易向癱瘓側翻身而使癱瘓側受壓,而患側肢體通常有營養不良或水腫,一旦受壓易發生壓瘡。平臥時,在患側身下墊軟墊,使病人處于患側稍高于健側的,這樣即使病人健側人為用力翻轉也不會使患側受壓。

8.2將易受壓部位抬起。肌力二級的癱瘓病人患肢可在床上平移而不能抗地心引力,當其患肢平移時它的皮膚不可避免的受到摩擦,特別是骨突起部位,可使用棉墊將足踝墊起架空。

8.3使用提示床單幫助病人在床上移動。它使皮膚與床單之間無移動,而通過,床單與褥子之間的移動變換病人,這是避免護理人員移動病人過程中發生皮膚擦傷的一個有效辦法。將人體力學應用于壓瘡的預防中,可使護理人員在掌握壓瘡發生機制的基礎上,根據病人實際情況,科學的采取措施,并有效的預防壓瘡發生。

參考文獻

[1] 童金榮, 石平榮. 壓瘡危險因素評估的研究進展[J]. 國際護理學雜志,2010,29(2):163.

[2] 鄭修霞主編.護理學基礎[M]. 北京:醫科大學出版社,1999,145.

第9篇:癱瘓病人護理方法范文

現代社會飛速發展,腦力勞動增加,腦血管疾病嚴重危害著人類的健康,其年齡跨度增大,發病率增高。隨著護理學的發展,護理以“疾病為中心”的護理轉向“以病人為中心”的護理變革。由此我科加強了腦血管護理中的健康教育,對預防腦疾患,提高病人的保健自護能力,減少并發癥和致殘率的發生,促進康復,收到了良好效果。筆者通過 2011- 01 ~ 2012 - 12 兩年間神經內科 840 例病人開展的健康教育實踐,談幾點體會

1 改變觀念,提高護士素質,提高教育質量隨著健康觀念的轉變,健康教育已是現代醫院滿足病人健康需求而賦予護士的重要職能。能否滿足健康教育需求,取決于護士有無健康教育的意識和履行教育的職責能力。要認識到護士對病人的直接幫助,并不能完全解決健康問題,重要是指導病人進行自身護理,正確理解健康的定義。

1.1 繼續教育是開展健康教育的重要條件 知識更新是轉變觀念的基礎。對腦血管病人進行健康教育,護士首先要從預防知識著手進行宣教,逐漸擴展到心理衛生保健、老年衛生保健、

安全教育,再從新業務、新技術腦血管治療及其新進展方面進行教育。護士要做好健康教育還應具備一些邊緣學知識,如行為學、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等知識,才能滿足不同層次患者需求,使他們認知疾病與健康,從而接受宣傳教育。

1.2 良好的職業素質是開展健康教育的橋梁 腦血管病人的基礎護理工作特別繁瑣,病人后遺癥多,交談和配合都有困難,病情變化快,觀察和治療都要及時準確。因此,護士付出大于索取,這需要護士具有愛崗敬業和奉獻精神,增強事業心和責任感。用“天使”形象來挽救患者,使患者堅定戰勝病魔和死神的信心。

2 健康教育需要護士、醫生、患者及其家庭共同參與一個完整優質的健康教育離不開護士、醫生、患者及其家屬的共同參與。首先,通過互相溝通了解,護士才能制訂符合病人的健康教育內容,只有相互配合,健康教育才能有效實施,達到預想效果。

3 健康教育方式要合理

由于腦血管病人病情復雜,有精神因素,也有病理因素,且年齡和知識層次差別很大,故健康教育方法應符合個體化的需要與期望,才會達到滿意效果。

3.1 隨機性教育 針對患者及其家屬不同時期的健康問題及心理狀態進行隨機教育,是一種非正式的教育,可貫穿于晨晚間護理、巡視病房及護理操作過程中。如作輸液治療中,給腦血管意外偏癱患者講解,應在健側肢體進行輸液的原因,是為了避免病員出現肩手綜合征,勿因患側肢體不動,易于輸液而在患肢進行,這樣,患者容易配合治療,其家屬也能理解。

3.2 示范性教育 示范性教育適用于某些基礎護理和康復鍛煉方法,引導病人及其家屬方法和行為規范化,如癱瘓病人的擺放,要預防功能障礙:長期臥床病人的翻身和拍背,可避免褥瘡、尿路感染和墜積性肺炎產生;運動障礙病人要減少長期不運動引起的關節粘連和肌腱攣縮,做好被動運動,注意操作要點及幅度和數量;對感覺障礙病人的教育,要注意防止意外傷和燙傷,保證治療順利。護士通過早期給予的被動活動護理,逐漸教病人及其家屬協助,再轉變為主動自護,使病人及其家屬受益,護士也減輕了部分工作量。

3.3 計劃性教育 根據入院時資料收集教育內容及其計劃的制定,對有共同性問題的病人,進行有計劃和循序漸進的群體教育,通過宣傳卡、健康教育處方和工休座談會的方式,對有不同問題的病人面對面解答,讓其了解疾病的發生發展和轉歸治療,預防疾病不同階段的注意點,使病人通過轉變行為和自我防護達到預防和控制疾病的目的,取得康復效果。

3.4 現身示教 把有關的疾病知識和康復技巧教給知識層次高、宣教能力強的病人及其家屬,由他們現身說法,將健康教育傳播給其他病人,達到普遍掌握自我保健方法的目的。

4 健康教育中應注意的問題

4.1 健康教育要程序化 護士在準確評估病人的健康需求后,制定可行的健康教育內容和措施,做到心中有數,有的放矢,使病人及其家屬積極參與健康教育,了解腦血管病的先兆癥狀、早期信號和預防措施。

4.2 教育要循序漸進,注意語言溝通 成年人平均一次只能記住 5 ~ 7 點內容〔1〕,為增強病人及其家屬的記憶,每次教育指導 3~ 4 點或操作的某一步驟,不益多教,以免因煩瑣而導致其失去學習的信心。如腦卒中病人家屬剛學會了翻身和拍背,緊接著又學肢體的運動和頭部的防動,這會給病人及其家屬造成心理負擔和護理壓力,既擔心褥瘡,又怕加重出血,結果一點也不配合,反而疑問重重。語言是心靈的窗戶,是護士素質優劣的標志。護士重視語言的學習和修養,自覺運用文明和通俗易懂的語言去護理和復蘇病人的心靈,特別對智力和心理障礙的病人,交談時宜用輕柔口氣,但絕不能用與孩童說話的口氣進行(小孩病員例外),否則會加重病人的心理障礙,影響健康教育。

4.3 加強對健康教育的評價 健康教育不是一種形式,應注重實效,真正讓病人得到康復。了解病人及其家屬對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術掌握的程度,作出健康教育效果的評價,可以通過直接觀察、問卷調查、直接提問等方式了解,且通過每月之間的病人的并發癥和康復率變化作出效果評價,以促進腦血管病人健康教育的完善,達到更好的社會效益。通過對 840 例病人實施入院、住院和出院的全程健康教育,256 例絕對臥床一月以上的重危病人,發生褥瘡 4 例,燙傷 9 例,尿路感染 3 例,肺部感染 5例;370 例偏癱病人經健康教育,297 例恢復健康,58 例能自我護理,5 例發生肌萎縮不能自我護理;其他腦血管病人未發生臨床并發癥。840 例病人出院時健康教育問卷調查,滿意度 90%,直接反映了科室的健康教育質量。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精品伊人久久久久7777人 | 国产一区二区久久久 | 免费成年人视频网站 | 成人国产综合 | 国产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性活一级视频 | 亚洲在线免费 | 日韩精品福利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日韩国产va另类 | 在线播放 亚洲 | 在线视频日韩精品 | 麻豆影音| 1级a的观看视频 | 黄色网址视频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久久在线 | 日韩在线播放视频 | 久草在线在线 | 成年网站免费视频黄 | 欧美国产成人免费观看永久视频 | 欧美一级特黄aaaaaa在线看首页 | chinese农村野战videos | 京东一热本色道久久爱 | 亚洲欧美综合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日韩 | 国产在线视频区 | 欧美综合自拍亚洲综合百度 | 日韩一区国产二区欧美三区 | 久久亚洲精品视频 | 色在线免费视频 | 自拍视频精品 | 久久精品国产免费观看99 | 一级毛片免费观看不卡的 | 清纯偷拍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太平公主三级dvd | 欧美日韩在线视频一区 | 亚洲三级网址 |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免费看欧美一级特黄a毛片 免费看片aⅴ免费大片 | 国内精品伊人久久久影视 | 亚洲成人看片 | 久久久综合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