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傳染病的健康教育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健康教育;傳染病;預防控制
傳染病的流行對社會甚至國家都有著嚴重的影響,傳染病傳播的三要素分別是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群[1-3]。我國對待傳染病的應對措施是預防為主,治療為輔。預防傳染病的發生可針對其傳播三要素進行,其中以健康教育影響較為深遠。在群眾中進行預防教育,通過開展傳染病防治活動、傳染病知識講座、疾控公示等健康教育方法,使得群眾自覺隔離感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大大推動傳染病預防控制的工作進展[4-6]。本研究特對實行傳染病健康教育和未實行傳染病健康教育的兩組人員的傳染病知識知曉及滿意度進行比較,取得了較為明顯的結果,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本市某疾控中心隨機抽取的820例未接受傳染病健康教育的研究對象設為對照組,另抽取同期在疾控中心接受傳染病健康教育的838例研究對象設為觀察組。對照組男386例,女434例;平均年齡(42.7±8.9)歲。觀察組男402例,女436例;平均年齡(44.6±10.2)歲。兩組研究對象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在疾控中心進行常規檢查,觀察組除常規檢查外增加傳染病健康教育,具體如下。
1.2.1健康教育內容傳染病防控健康教育內容應與當地傳染病防控情況以及群眾精神文明面貌相結合[3]。其內容保證真實、不夸大或縮小,具有較高的科學性和實用性,重點突出傳染病對人員的危害、傳染病預防和控制主要手段、突發傳染病時緊急處理以及國家政府態度等[7,8]。另外,針對已感染傳染病患者的心理引導,避免其過度恐慌或厭世等消極情緒產生。通過對傳染病防治手段以及政府支持態度的宣傳,使得群眾樹立傳染病防治意識,增強社會責任感,正確對待傳染病患者。
1.2.2健康教育形式關于傳染病防控的健康教育形式有許多種,例如口頭教育、書面宣教、新媒體教育等。口頭教育是使用率最高的形式之一,例如演講、專題講座、隨訪調查、醫囑等均是口頭教育的常見方法[9-12]。口頭教育費用較低,且能廣泛實行、靈活運用。書面宣教主要是通過板報、社區公示、雜志、宣傳冊等介質進行健康知識傳播,具有形象感強、易傳播、內容豐富等特點。新媒體教育是通過公益廣告、視頻、微電影等方式在網絡電視進行健康教育,具有內容生動形象、易接受、傳播面廣、速度快等特點[13]。本研究采用口頭教育和書面宣教兩種方式,制作傳染病防治宣傳手冊,由專業護士進行一對一講解;并在疾控中心內開傳染病專題講座,課后進行防治知識調查;另對有需要的人員進行一對一醫師心理輔導和答疑解惑。
1.3評定標準
制作防治知識調查問卷,滿分100分,≥60分為基本知曉;同時發放傳染病防控工作滿意度調查表,統計兩組研究對象對防控服務的滿意度。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觀察組傳染病知識知曉率為91.6%、滿意度為100.0%,高于對照組的76.8%、85.9%,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在傳染病預防控制工作中增加群眾的健康教育能夠強化群眾樹立傳染病防治意識,了解簡單的預防措施,避免疾病歧視。艾滋病作為難以治愈的傳染病之一,加強其預防和控制是降低艾滋病發生率的重要措施[14]。通過各類形式對艾滋病傳播進行健康教育,現今大部分群眾均知曉艾滋病傳播途徑以母嬰、血液以及性傳播為主,規范血液制品和醫療器械的應用以及健康的性生活是防控艾滋病的有效方式[15]。通過統計相關資料發現,近十年國家開展傳染病防控健康教育后傳染病發病患者較先前減少8千萬,致死人數減少65萬,為社會節約醫療成本約342萬元[16,17]。因此,應用健康教育在傳染病預防控制工作中能夠減輕醫療經濟負擔,保障群眾生命健康,提高人均素質和生活質量。現今在電視網絡播放的公益廣告以及疾控中心、醫療機構中放置的傳染病防控宣傳冊是一直持續的疾控健康教育,傳染病健康教育面向社會群眾,在人們生活中隨處存在傳染病防控知識,人們在潛移默化中樹立疾控意識。另外在酒店、網吧、KTV、車站等人流量密集的地點以及農村或偏遠山區需進行集中式防疫健康教育[18]。人流量大的地方在醒目位置貼上傳染病防控提醒,經濟落后地區組織人員下鄉進行健康宣講,鼓勵人們進行身體檢查。傳染病預防控制是一項漫長又意義重大的工作,科學實用的健康宣講能夠幫助傳染病防控工作的順利進行,能夠使群眾掌握基本的傳染病知識,穩定民心,減輕社會經濟負擔。本研究發現,觀察組傳染病知識知曉率為91.6%、滿意度為100.0%,高于對照組的76.8%、85.9%,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應用健康教育于傳染病預防控制工作中能夠提高群眾的疾病防控積極性,群眾容易接受防控知識,并且真正掌握傳染病預防方法,大大增加了傳染病預防控制效果。本次研究結論與類似文獻結果相似[19,20]。綜上所述,傳染病預防控制中應用健康教育能夠影響群眾對傳染病的看法,樹立疾病防控意識,增強社會責任感,減輕社會恐慌,有利于傳染病預防控制工作的順利進行。
參考文獻
[1]范文芳,范芮.健康教育在傳染病預防控制工作的作用.醫學信息,2015,28(46):394.
[2]王俊杰.淺談健康教育在傳染病預防控制中的作用.飲食保健,2016,3(2):60-61.
[3]韓悅富,馮淑坤.健康教育在傳染病預防控制中的應用.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4,5(1):96-97.
[4]趙銘.傳染病預防控制的健康教育.醫療裝備,2016,29(9):179-180.
[5]楊光菊.健康教育在傳染病預防控制工作中的應用效果觀察.大家健康(中旬版),2016,10(7):158.
[6]徐慧妍.健康教育在傳染病預防控制中的作用探討.中國保健營養(上旬刊),2014,24(2):1089-1090.
[7]李莉.芻議健康教育在傳染病預防控制工作中的應用.中國衛生產業,2016,13(18):106-107.
[8]尹小玲.健康教育在結核、艾滋病及乙肝傳染病中預防控制的應用效果.醫學信息,2016,29(11):340-341.
[9]茹建峰,鄭彩虹.健康教育在傳染病預防控制中的意義和作用研究.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5(5):14-15.
[10]于廣森.健康教育在傳染病預防控制中的作用分析.健康之路,2016(4):141.
[11]徐洋.淺析在傳染病預防控制中健康教育的意義.中外健康文摘,2014(22):47.
[12]王林彥.健康教育在農村傳染病預防控制中的作用觀察.中國農村衛生,2013(3Z):322.
[13]胡曉燕.探討健康教育在傳染病患者護理中的作用.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2(26):107.
[14]丁瑞英.健康教育在疾病預防控制工作中的作用.中國衛生產業,2016,13(20):100-102.
[15]徐亞芹.傳染病預防控制健康教育的研究.醫藥前沿,2014(32):14-15.
[16]何秀萍.健康教育在傳染病患者護理中的臨床應用.吉林醫學,2011,32(15):3146-3147.
[17]王文歡,馬海秀.健康教育在傳染病患者護理中的臨床應用.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4,8(4):202-203.
[18]曹麗.傳染病預防控制的健康教育探討.中國衛生產業,2013,10(24):188-189.
[19]肖孝勇.健康教育在疾病預防控制工作中的作用.中國處方藥,2016,14(3):18.
【關鍵詞】健康教育;傳染性疾病;護理
傳染病是臨床殊的病種,傳染病患者護理對于傳染病的治療和預后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健康教育作為“整體護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已成為傳染病護理工作中的重要內容[1]。健康教育是預防和控制傳染病的有效手段,它在傳染病預防控制中發揮的作用以及取得的顯著效果,越來越被人們所認識與認可[2]。為了對采用健康教育方式對患有傳染性疾病的患者進行宣教的效果進行研究分析,使臨床今后能夠對該類患者進行更加系統的健康教育,使傳染性疾病的臨床防治工作效果再上一個新臺階,使患者對臨床護理服務的滿意度進一步提高,筆者回顧性分析了我院2012年1月-12月確診的98例傳染病患者臨床護理資料,以探討健康教育在傳染病患者護理中的臨床應用價值。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2年1月-12月期間來我院就診的患有傳染性疾病的臨床確診患者98例,其中男54例,女44例,平均年齡(31.34±3.56)歲。所有患者的體征和癥狀符合傳染病常規診斷標準。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9例,兩組在年齡、性別、病情等方面無顯著差異(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對照組患者在治療過程中采用常規護理方式;觀察組患者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對患者進行針對性健康教育。對兩組患者對疾病的相關知識的掌握情況、自我護理能力、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程度進行比較分析。
1.3數據處理。采用SPSS14.0統計學數據處理軟件進行處理分析,當P
2 結果
經過仔細研究后我們發現,觀察組患者對疾病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自我護理能力以及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近年來,健康教育作為整體護理的重要組成部分逐漸受到重視。通過有計劃、有目的的健康教育后使患者了解更多的與健康相關的知識,并且使其自覺地采納有益于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減輕影響健康的危險因素,預防疾病、促進健康、提高生活質量。傳染病患者的特殊性決定了健康教育在傳染病整體護理中的重要角色,因此在面對傳染病患者進行健康教育過程中,不能只局限在護理工作中,而應在整個傳染病的預防以及控制過程之中堅持。健康教育實施的好壞不僅是影響治療預后效果的重要因素,也是影響整體護理及評價質量的重要指標。
在本次研究過程中,我們主要通過文字教育、集體講解、隨機教育這三種形式對患有傳染性疾病的進行健康教育。其主要內容包括:心理指導(護理人員應將患者視為自己的親人,護理服務要熱情周到,關懷備至,對其進行心理護理,以禮貌得體的語言和舉止,有目的地對患者進行耐心細致的心理疏導)、飲食指導(護理人員要對患者的飲食進行有效控制,對出現的代謝紊亂現象進行及時糾正,消除臨床癥狀,飲食宜低糖、低脂、適量蛋白質、高維生素、高纖維素)、用藥指導(囑病人按時按劑量服藥,不可隨意增減劑量,觀察病人血糖、尿糖、尿量、體重等變化,觀察藥物療效及藥物不良反應等)[3]、皮膚護理方法、功能鍛煉。其作用作用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4]。
第一,有利于傳染病的管理。健康教育在開展中,突出傳染病的特點,教育人群以預防為主,做好消毒隔離。鼓勵相關人員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增強病人的法紀觀念、道德意識及社會責任感。使患者既要學會保護自己,也學會對他人負責。
第二,有利于病人預防保健意識的增強。相關研究表明,98.21%的患者關心自己的病是否傳染,96.80%的患者不了解傳播途徑,而且大多數病人及親屬不知道消毒隔離方法及隔離時間,又恐懼患了傳染病。醫院已經轉向了醫療、預防、保健相結合的“以病人為中心”的模式。有計劃、有目的地對患者及親屬進行預防疾病知識的教育,可以增強病人自我預防和保健的意識,消除恐懼心理,幫助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第三,有利于提高醫療護理質量。健康教育的傳播手段和技巧的使用,有利于提高患者治療后護理質量。整體護理中,主管護士應該針對病人的心理特點,制訂相應的健康教育計劃,開展健康教育,從而提高醫療護理質量。
總之,健康教育作為護理中的“一個干預過程”,有助于患者充分了解疾病的發生、發展、治療、預后及預防等相關內容,提高自我保護能力,幫助患者調整心態,積極配合治療,達到早日康復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胡曉燕 探討健康教育在傳染病患者護理中的作用 中國科教創新導刊 2012,(26)
[2] 何秀萍 健康教育在傳染病患者護理中的臨床應用 吉林醫學 2011,(15)
[中圖分類號] R174+.6[文獻標識碼] B[文章編號] 1674-4721(2014)06(b)-0156-03
Application effect analysis of 4 weeks health education model in the prevention and cure of chronic non-communicable diseases
ZHANG Jian-bo HUANG Wei-min CHEN Feng-juan XIE Rui-qiong LUO Wen-bo
Department of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the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of Dapeng New District in Shenzhen City,Shenzhen518119,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4 weeks health education model in the prevention and cure of chronic non-communicable diseases. Methods 424 patients with chronic non-communicable disease lived in Kuiyong Street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4 weeks health education,while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egular health education,the health education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Results The markedly effective rate was 53.3%,the effective rate was 34.9%,the ineffective rate was 11.8%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while in the group,they were 32.5%,43.9%,23.6% respectively,and the markedly effective rate and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in the two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
[Key words] Chronic non-communicable diseases;Health education;effect evaluation
健康教育主要是指通過將健康知識的普及寓于教育活動中,針對易感人群的不良習慣和生活方式,進行有針對性的規范指引,行為規制和思想教育,從而提高人群疾病抵抗能力的活動。由于經濟發展水平和人口素質的制約,我國普通民眾健康知識較為缺乏,據不完全資料統計,我國具備基本健康教育知識的人口比例不到人口總數的一成。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由于發病較緩,并無急性癥狀和傳染性,更容易被易感人群忽視[1-3]。葵涌街道位于廣東省深圳市,由5個社區居委會組成,本文以其為藍本研究了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防治健康教育模式在葵涌街道社區實施的有效性。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以廣東省深圳市葵涌街道常駐戶籍人口為研究對象,該街道面積103.9 km2,含9個社區居委會,62個居民小組,常住人口約15萬,戶籍人口約2萬。該街道內所有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患者均可納入觀察范圍,但由于人口基數龐大,采取多階抽樣方法確定溪涌、葵豐、官湖和土洋4個社區為觀察點。每個社區再按照系統抽樣方法隨機選取共計424例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患者納入觀察范圍,其中心腦血管疾病223例,營養代謝性疾病79例,惡性腫瘤65例,口腔疾病31例,精神類疾病26例。將所有觀察患者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觀察組212例,其中男125例,占58.96%,女87例,占41.04%,平均年齡(51.6±7.1)歲,平均病程(13.2±5.3)歲;對照組212例患者,男122例,占57.55%,女90例,占42.45%,平均年齡(50.8±5.6)歲,平均病程(11.6±4.8)年。
1.2 研究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教育模式進行健康教育[4],觀察組患者采用四周健康教育模式進行健康教育,具體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2.1 計劃制訂首先對葵涌街道的患者實施健康教育評價,評估患者的學習愿望及需求,以患者為主體制訂健康教育計劃,根據教育理論和軍民學習的特點以及每位患者的背景和病因病況制訂健康教育實施方案[5]。一般由四周組成,第一周為宣教周,第二周為示范周,第三周為實踐周,第四周為考核周[6]。
1.2.2 健康宣教第一周主要進行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知識宣教和心理干預。以問題為導向,講重點疾病的原理,在與患者交談中評估患者最想了解的問題,例如,健康教育有哪些優點、如何合理膳食、如何預防和應對并發癥、如何進行體育鍛煉、如何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做好不同疾病患者的心理護理,增強患者應對疾病、戰勝病魔的信心[7]。
1.2.3 健康示范第二周主要進行健康教育示范。本周居家醫療護理操作均由健康教育專家示范完成,主要介紹所使用的各種醫療器械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項,健康教育專家邊做步驟邊講解,學歷高的提供書面資料;學歷低的老年人,提供操作步驟流程圖案。對患者實施健康用藥指引,針對每位患者的不同情況,開列二級預防藥物使用清單,明確列明需要服用的藥物種類、名稱、用藥時間、用藥劑量和注意事項。初次用藥在護理人員的指引下完成,主要介紹正確的無菌用藥方法。這一周還會提醒患者注意平衡飲食、體育鍛煉以及排便問題[8]。
1.2.4 健康實踐第三周由健康教育人員指導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實踐。本周患者應逐漸適應自行進行居家醫療操作與護理,年紀輕、學歷高、手腳靈活的患者,只要告知操作時間安排,使其進一步熟悉操作流程,年紀大,手腳不靈活和記憶力差的患者,應以獨立操作為主,健康教育專家在旁監督提醒。也可讓病友相互交流經驗,相互監督,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9]。
1.3.5 健康考核第四周,由健康教育專家開展健康教育考核,以問題為導向實施健康教育。健康教育中以患者為中心,以問題為先導展開,根據健康教育計劃和目標結合患者接受知識的能力,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行適時提問。制訂考核表,學歷高的患者根據考核表自行評估,現場考核操作步驟;學歷低的患者(特別是文盲患者),由護士根據考核表一項項考核患者并幫其填好考核表,需有一名家屬在旁監督,考核表歸檔,考核合格后結束觀察。
1.3 療效評定
觀察結束后,統計兩組患者的調查測驗結果,根據中央補助地方健康素養調查計分方式進行總體慢性病素養、各類別健康素養的計算[10]。最后得分≥80分為顯效,60分≤得分
1.4 統計學處理
數據采用SPSS 13.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
2 結果
2.1 兩組健康教育效果的比較
觀察組中顯效、有效、無效例數占比分別為53.3%、34.9%、11.8%。觀察組的顯效率、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
表1 兩組健康教育效果的比較[n(%)]
2.2 兩組健康教育滿意度的比較
兩組的健康教育滿意度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表2 兩組健康教育滿意度的比較[n(%)]
3 討論
本次觀察引入健康教育[13]理論,旨在提高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患者對疾病的防控能力,更好地滿足社會上不同學歷層次患者對疾病的學習需求,使其行為向著有利于健康的方向發展。目前除兒科外,大多數患者已列入成人,符合成人的學習特點。成人學習者有其自身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具有豐富的工作經驗和生活經驗。從本次觀察中觀察組患者對于健康教育滿意度的反饋中可以得到證明。
1.1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3年1月~2014年9月收治的54例傳染病患者,其中痢疾22例,病毒性肝炎12例,肺結核20例。隨機將患者分為觀察組(27例)和對照組(27例)。觀察組患者年齡12~65歲,平均年齡(46.5±7.2)歲;對照組患者年齡11~68歲,平均年齡(46.7±7.1)歲;兩組自然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傳染病患者進行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在進行常規護理的同時,給予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應針對傳染病的相關基礎知識,例如患者對傳染病的正確認識,科學合理地控制飲食、進行鍛煉的方法,及正確用藥等多個方面,通過有計劃、有目的的健康教育使患者了解更多的與健康相關的知識。重視傳染病管理工作,護理人員應落實對傳染病的綜合性防控,強化健康教育,可通過集體講解、個別講解、發放宣傳手冊、播放DVD光盤等進行。強化健康教育可使患者充分了解疾病發生、發展規律,了解傳染病的傳播途徑,及其治療相關知識,使其對預后以及傳染病預防等相關知識有一定的認識,提高患者的自我保護能力,幫助傳染病患者調整心態,使其積極配合治療,從而達到康復的目的。在臨床護理工作中,應針對患者對傳染病知識的認知程度,將護理程序貫穿到健康教育之中,可以通過評估、診斷、計劃等方式,有計劃、有目的開展健康教育,使傳染病患者了解更多健康相關知識,使其自覺采納有益健康的生活方式,從而消除影響健康的危險因素,有效預防疾病,促進傳染病患者身體康復、提高傳染病患者的生活質量。在強化健康教育過程中,針對不同傳染病患者,采取不同教育方法,為患者講解傳染病的發病規律及時期;告知患者傳染病具有季節分布性,特別是從每年2月份傳染病發病數開始上升,直到5、6月份才下降,而在7、8月份又會繼續上升,之后持續下降。護理后比較兩組患者健康知識掌握情況及護理滿意度。
1.3評價標準
進行健康教育及護理后向患者發放本院自行設計的調查表,內容為健康教育過程中宣教的知識點,滿分100分,>85分為優,60~84分為良,<60分為差。滿意度調查表內容包括護士進行健康教育時是否主動、態度是否和藹、知識是否全面、語言表達是否通俗易懂等,分為滿意和不滿意兩項。
1.4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疾病知識掌握程度比較
觀察組中優20例,良7例,無一例差,優良率為100.0%;對照組中優10例,良12例,差5例,優良率81.5%。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有26例滿意,1例不滿意,滿意度為96.3%;對照組有20例滿意,7例不滿意,滿意度為74.1%。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健康教育形式
文字表達:①走廊設宣傳欄、辦板報,由專人負責。根據傳染病流行季節,定期更換,并配有精美插圖。做到內容精練通俗易懂,自開辦以來深受歡迎。②免費發放傳染病健康教育處方。
語言介紹:口頭宣傳,最直接、簡便、效果最好的方法。利用候診時間,集中病人健康宣傳。宣傳時,態度和藹、親切。誠懇,針對不同文化程度,社會背景,接受能力,采取不同語言方式,便于患者接受和理解。
多媒體教育:①電視錄像:如在門診大廳設電視播放相關健康教育知識,以便候診時觀看。②因特網:在醫院網頁上制作相關內容。③電話指導:對前來就診的病人做好登記,彼此留下聯系電話,以便隨診時電話指導。
健康教育內容
對常見傳染病的傳染源,傳播途徑、傳染的方式和特點,進行宣傳,只有科學掌握傳染病的傳播途徑,才能正確預防傳染病:如傷寒,痢疾、甲肝等為腸道傳染病染病,要給予腸道隔離。做好飲食、環境及個人衛生,飯前便后、外出要洗手。防止病從口入,做好“三管一滅”等預防措施。麻疹、流腦是由呼吸道而傳播的疾病,因而居室要經常開窗通風。流行季節外出時,要戴口罩,打噴嚏,咳嗽時,用手帕掩住口鼻。兒童避免到擁擠的公共場所。對一些蟲蝶傳播及寄生蟲類傳染病,如痢疾,出血熱等,要做好除四害。
指導病人及家屬做好消毒隔離:針對傳染病的傳染特點,指導家屬采取相應隔離措施,保護易感冒者。并對患者用過的物品進行嚴格的消毒。可對家屬介紹幾種常用消毒方法:①病人用過的毛巾、浴巾、食具、衣服等用100℃的水煮30分鐘。②被褥、被單,在日光下暴曬6小時以上。剩菜、剩飯煮沸后棄去。③病人的糞便、尿、痰等用3%的漂白粉浸泡消毒2小時,墻壁、地面及物品表面,用3%漂白粉噴曬或擦拭。垃圾焚燒。居室要經常開窗通風。
指導病人疫苗接種:接種疫苗是預防傳染病的有效措施,對易感冒者及密切接觸者起保護作用。指導病人及家屬到指定的接種點進行疫苗接種。
飲食健康指導:向病人宣傳飲食調護對疾病康復的重要性。合理的膳食,不僅能改善病人自身狀況,而且能增進食欲,增強抵抗力,促進早日康復。否則會成為加重疾病及出現并發癥的誘因。如菌痢、傷寒等疾病,要不喝生水,不食不潔食物。發熱期多飲水,以流質、半流質飲食為主,切忌多渣難消化食物,以免誘發腸出血、腸穿孔并發癥。患有腮腺炎的病人,以流質為宜,避免酸性飲料。患有急性肝炎的患者,急性期應清淡飲食,食物品種多樣化,熱量要足夠,并適當地補充維生素B族和維生素C,不強調高糖和低脂肪飲食。慢性肝炎患者可適當進食較多的蛋白質,避免過高過熱量,以防肝臟脂肪變性。
用藥指導:當病人取到藥后,有了解自己病情及用藥方面知識的權利,這是健康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護士應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查閱有關書籍,掌握傳染病常規用藥的量、方法及不良反應,做到心中有數。并積極主動向病人講解,必要時,將其寫在小卡片上,便于患者記憶。
心理指導:熱情接待每一位來就診的患者,與其建立一種平等友好護患關系,用充滿關愛的語言,與病人進行交流溝通,從中發現病人思想變化和情緒,給予恰到好處的身心護理。
討 論
健康教育的核心是教育人們樹立健康意識、促使人們改變不健康的行為生活方式,養成良好的行為生活方式,以降低或消除影響健康的危險因素。通過健康教育,能幫助人們了解哪些行為是影響健康的,并能自覺地選擇有益于健康的行為生活方式。
健康教育是提高人群對健康的認識,使他們懂得一些基礎的衛生保健知識(基本的內容和實施方法),養成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習慣。健康教育所面對的應是每一位成員。由于社會由不同結構的成員組成,所以,我們開展健康教育必須按照各類人群不同的學習需求和學習起點,設計不同的教育方式和內容。既要開展有針對性的技能培訓學習,如家庭護理、嬰兒養護、緊急救護等方面的科學知識,也要開展較純粹的自我提升、養生修性式的學習活動,如健身操、書法繪畫、花卉培植、讀書學習等。許多時候,通過學習來獲取快樂,也是促使人們愿意進行學習的目的。
健康教育的目的:①增強人們的健康,使個人和群體實現健康的目的;②提高和維護健康;③預防非正常死亡、疾病和殘疾的發生;④改善人際關系,增強人們的自我保健能力,使其破除迷信,摒棄陋習,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倡導文明、健康、科學的生活方式。
實施健康教育,增強了患者自我保護意識,提高了家屬自我保護能力。病人所患疾病具有傳染性,作為患者家屬不可避免地要同患者接觸,易感性相對升高。如何在照顧好患者的情況下,又保護好自己,是家屬很關心的問題。因此,通過對傳染病健康知識宣傳,提高了警惕性,保護了易感者。
實施健康教育,在降低傳染病發病率方面起到了積極的作用。近年來,多種新型傳染病不斷襲來,諸如SARS、禽流感等,對傳染病醫學工作者又是一個新的考驗。健康教育理念是醫學模式轉變的必然產物,也是控制傳染病蔓延的需求。
預防保健、心理護理,身軀護理于一身的多角色轉變。
為了預防和控制傳染病的發生與流行,保障人體健康和公共衛生,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預防和控制傳染病的有關法律、法規及規章制度,結合我院實際,制定本制度。
一、貫徹實行國家“預防為主”的衛生工作方針,貫徹實行國家“預防為主”的衛生工作方針,嚴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以及傳染病防治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制度。
二、積極開展傳染病防治知識的培訓和健康教育。
1.定期對本院醫務人員進行傳染病防治法律、法規、規章以及傳染病防治知識和技能的學習培訓。
2.根據傳染病疫情,適時開展傳染病防控救治演練,提高醫務人員應急處置傳染病的能力。
3.在病人來院進行保健、診療、康復過程中,通過多種渠道,采取各種方式,對病人及家屬開展傳染病防治相關知識的宣傳教育。
4.通過專家講座、義診、咨詢,利用宣傳櫥窗、版報、圖片、健康教育處方等宣傳資料以多種途徑對病人及公眾開展健康教育。
三、組織開展群眾性衛生活動,加強環境衛生建設,消除鼠、蚊、蠅、蟑螂等病媒生物的危害。
四、實行國家免疫規劃制度,按規定開展傳染病的預防接種。
五、對傳染病遵循“早發現、早診斷、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的原則。
實行首診負責制。
六、嚴格執行醫院《傳染病疫情報告制度》。
醫務人員發現法定傳染病疫情或者發現其他傳染病暴發、流行以及突發原因不明的傳染病時,按規定的內容、程序、方式和時限報告。配合上級部門做好重點傳染病監測報告。
七、遵循標準預防和基于傳播方式的預防原則,在對患者進行診療的過程中,在標準預防的基礎上,根據傳染性疾病病原體的傳播方式,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為醫務人員提供符合國家標準的消毒與防護用品。
八、嚴格執行醫院《消毒隔離制度》、《醫療廢物管理辦法》,防止傳染病醫院內感染和醫源性感染。
九、診療過程中傳染病的防控。
1.按國家要求設置醫院感染性疾病科。實行傳染病預檢、分診制度。對傳染病病人、疑似傳染病病人應當引導至醫院指定的科室進行診治。不得歧視、推諉傳染病病人、病原攜帶者和疑似傳染病病人。
2.對患有甲類傳染病以及按甲類傳染病管理的乙類傳染病的病人和病原攜帶者,必須安置到醫院指定場所進行觀察、隔離和治療。對其他法定傳染病病人或者病原攜帶者,根據需要按規定予以必要的隔離治療。
3.按國家規定對特定的傳染病病人或疑似傳染病病人進行轉診、追蹤隨訪。
4.配合上級疾病預防控制部門進行傳染病流行病學調查、采樣與處理。
5.根據需要,按國家規定對傳染病病人或疑似傳染病病人進行尸體解剖查驗。
十、從事病原微生物實驗的實驗室,應當建立嚴格的監督管理制度,嚴格執行實驗操作規程。
按國家規定對傳染病菌(毒)種的使用、保藏、攜帶、運輸等進行嚴格管理,嚴防傳染病病原體實驗室感染和病原微生物的擴散。
十一、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使用血液和血液制品,防止經血液傳播傳染病的發生。
違反本規定者,造成傳染病傳播、流行或者其他嚴重后果的,對負有責任的主管人員和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
關鍵詞 傳染科 健康教育 知識需求
2011年我院全面實施優質護理,為患者提供全程優質護理措施。從患者入院到出院全部生活護理、健康教育、治療護理及康復訓練。傳染科作為傳染病患者的治療地方,負責患者的住院救治、基礎護理、生活護理、健康教育等。2011年1~10月對100例患者出院時進行問卷調查,了解患者對住院期間的各種需求。
資料與方法
2011年1~10月隨機抽取傳染科治療患者100例,其中45歲以下62例,45歲以上38例。高中以上學歷25例,高中以下學歷75例。其中病情危重16例,肺結核26例,合并氣胸3例,病毒性肝炎38例,細菌性痢疾、感染性腸炎等12例。
內容根據對傳染科患者住院時各方面的觀察,自行設計調查表。對優質護理的需求內容包括:對住院健康教育知識的需求,自我保健知識,住院事項及方法,合理用藥知識,生活護理,康復訓練,傳染病隔離事項,家人保健知識共8項。
調查方法:采取隨機抽樣方法,由傳染科護士在患者出院時進行問卷調查,采用多項選法,被調查者根據自己需要選擇多項內容,然后采用統計學中的百分率法對資料進行分析。發調查表時,說明調查的目的、意義,以取得患者的配合。
結 果
對住院期間健康教育知識,住院事項及方法、合理用藥知識、傳染病及其合并癥的防治及飲食、自我保健及家人防護需求較高。100例傳染病患者對優質護理的需求,見表1。
健康教育應選擇適當的時機進行。對健康教育時間的選擇,見表2。
討 論
優質護理不是單一的生活護理,不是單一的康復訓練。是集治療護理、生活護理、康復訓練、健康教育為一體的優質的護理。傳染科患者對健康教育知識及家庭保健、隔離方法更為注重,健康教育勢在必行。隨著科學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人們的健康知識逐漸提高,從表1可見,為提高生活質量、預防疾病,患者希望得到有關自我保健方面的知識,年齡偏大者需求更迫切。傳染病的健康教育是以控制傳染病為目標的專業性健康教育[1]。選擇多種形式的健康教育,在口頭說明需求要點的基礎上,結合圖文并茂的健康教育宣傳欄,以增加直觀印象,使抽象內容具體化。
健康教育的時機選擇因人、因病情而異,調查表明有3例肺結核合并氣胸患者希望在住院初期進行心理疏導,因呼吸困難、懼怕手術和擔心預后,并選擇在住院中期進行健康教育,患者從呼吸窘迫中緩解后,面對胸腔抽氣手術后及其對病情已有所了解。16例病情危重患者希望在住院中期或后期進行健康教育,患者首先是搶救生命,待病情穩定后,才想了解疾病的發生及治療。因危重患者住院時病情急且較重,情緒不穩定,最希望盡快擺脫疾病困擾的痛苦,而不是急于想知道所患疾病的有關知識,此時,進行健康教育宣傳,患者不但不會聽取,而且會使患者感到不快。因此,在患者病情穩定,注重力較集中時再進行系統的健康知識指導,如在給患者輸液操作,護送患者做各項檢查,等候檢查結果,晨、晚間護理及巡視病房了解病情等時機,使患者心中有初步印象,以積極的姿態配合治療,達到盡快康復的目的。
亟待提高護士綜合素質:調查結果顯示,患者對健康教育內容有著廣泛的求知需求,為滿足他們的需求,我科在護士站備了常見傳染病專業書籍和健康教育小冊子以及長年訂閱全國主要護理刊。督促護士利用空隙時間閱讀;安排護士參加院內外舉辦的有關傳染病學、心理學、教育學、人際關系學等方面講座,鼓勵護士參加高等護理自學考試,全面提高了護士綜合素質,滿足患者求知欲。
【關鍵詞】 學校醫院;傳染病防范;管理
加強學校醫院傳染病管理工作, 建立傳染病防控體系, 及時掌握各類傳染病流行態勢, 預防控制各種傳染病的發生和流行, 將各種傳染病控制在較低水平, 是高校醫院控制傳染病的基本目標。多年來, 吉林大學前衛校區醫院重視不斷加強傳染病、突發事件的管理工作, 具體做法如下。
1 加強傳染病防治的宣傳力度, 提高傳染病的防范意識
1. 1 重點在學生中開展傳染病防治知識的宣傳和健康教育活動 學校學生來自五湖四海, 四面八方, 居住集中, 一旦發生傳染病可波及到學校及社會, 我們根據不同季節尤其在冬春季節組織各院系的學生骨干進行傳染病防治知識的培訓。還通過各種宣傳形式, 如發放宣傳單、健康教育處方、張貼宣傳畫、宣傳標語、健康教育講座、講課、咨詢、去學生宿舍進行消毒和宣傳等形式經常性的在各院系學生中廣泛地進行傳染病防治知識的教育。提高了同學們的防病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
1. 2 加強校醫院醫護人員的法律法規培訓 在醫護人員中加強《傳染病防治法》、《傳染病防治法實施辦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管理辦法》及各種《消毒技術操作規范》、傳染病的診斷標準的學習和培訓, 樹立和增強對傳染病的防范意識, 熟悉和掌握各種傳染病的種類、流行特點、診斷標準、隔離期限及防治知識等。在實際工作中爭強法制觀念, 認真落實各項規章制度、操作流程, 防止交叉感染和醫院感染。
1. 3 加強傳染病防治知識的培訓工作 在每學期對臨床醫護人員進行學習和培訓。還對傳染病診斷標準傳染病報告時限、報告程序、傳染病報告卡片的填寫的要求進行培訓。對醫務人員進行院內感染、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消毒各類技術操作常規等培訓。從而大大提高的全體醫護人員對傳染病的防范意識實際工作能力。能得心應手的應對各種傳染病的發生, 及時果斷地處理, 做到了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
2 健全傳染病防控制度, 規范傳染病報告程序
2. 1 規范傳染病報告程序 接診醫生發現傳染病病例或疑似病例, 必須按要求和規定的傳染病上報的時間和程序作好傳染病的登記、檢查、門診日志登記、傳染病的登記、填寫傳染病卡片, 送交預防保健科。預防保健科應在規定時間內進行網上直報, 并作好各種登記, 同時作好對傳染病的流調和疫區的消毒工作。
2. 2 加強對傳染病管理的責任 由主管院長主抓傳染病的管理工作, 并明確責任分工, 保健科分管落實具體實施各項傳染病管理工作, 由專人負責傳染病疫情報告, 并定期下到各科室進行傳染病管理的監督、檢查、登記、上報及漏報的調查工作。一旦發現疫情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杜絕和減少傳染病的傳播和蔓延。
2. 3 落實消毒隔離工作 建立并嚴格執行門診和病房各種隨時消毒制度, 血源管理、污水、污物處理制度, 由專人負責醫院感染和消毒隔離的監督、檢查、督導工作。定期監測、自查, 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并隨時接受上級疾控部門的監督檢查。
2. 4 隔離門診工作制度 堅持預分診制度并開設隔離門診和隔離病房, 在春、秋、冬季重點對呼吸道傳染病進行篩查和隔離;在夏季重點對腸道傳染病進行篩查和隔離治療。設專門診室、專門通道、專醫護人員等七專, 從而有效地控制了傳染病的蔓延同時也防止醫院內的交叉感染。
3 加強院內的檢查和督導
3. 1 醫院成立傳染病管理委員會, 組織機構健全, 構成一整套從院到各科室到每個崗位的傳染病疫情及醫院感染的檢測報告網絡, 并實行了首診醫生負責制, 建立了完整的傳染病報告程序。各科室責任到人、分工明確、層層落實。做到24 h發現傳染病都能及時報告、及時處理。
3. 2 定期組織醫護人員, 特別是重點科室(門診、急診室、發熱和腸道診室、處置室、化驗室、口腔科、供應室等)的醫務人員業務學習, 增強防控意識, 提高實際工作能力。
1 開展民辦小學預防麻疹疫情暴發健康教育路徑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廣州市白云區麻疹報告病例發病數近年有明顯回升趨勢,疫情形式嚴重,表1所示,報告例數2006、2007年最高,有明顯回升趨勢。
2007年以來,白云區共發生13起麻疹暴發疫情,16起麻疹暴發疫情有11起發生在學校,均為民辦學校。
為了解民辦小學家長接受防治麻疹健康教育狀況,2007年5~8月筆者采取隨機整群抽樣、問卷調查的方法,選取小學1~6年級學生家長作為調查對象,共調查598名家長,獲得有效試卷564份,有效率為94.3%。其中286例樣本選自廣州市白云區江高鎮的2所公立學校,278例樣本選自廣州市白云區江高鎮的4所民辦學校,試卷由本文作者設計,詢問并填寫調查表。
調查結果顯示公立學校家長與民辦小學家長為孩子辦理疫苗接種證及接種疫苗行為、認識上存在明顯差異;疫情發生后公立學校家長回答正確率明顯高于民辦學校家長,以上數據有非常顯著意義。對麻疹的癥狀、傳播途徑、是否傳染等問題公立學校家長回答正確率略高于民辦小學家長,但總體正確率不高;疫情發生后由于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及醫院及時干預,宣傳單張派發及時,家長都接受應急接種措施;發生疫情后正確行為正確率偏低(見表2)。
以上數據顯示防治麻疹任重道遠,民辦小學健康教育基礎較差,建立民辦學校預防麻疹疫情暴發健康教育路徑將促進麻疹疫情及時有效控制[3]對防治麻疹非常必要。
2 民辦小學預防麻疹疫情暴發健康教育路徑探討
民辦小學生源復雜,家長及老師素質參差不齊,如何做好民辦小學預防傳染病健康教育,是擺在健康教育工作者面前一個既新且難的問題。根據學校健康教育要求及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對預防傳染病的流程,結合民辦小學特點,筆者以麻疹為例,認為民辦小學預防麻疹疫情暴發健康教育路徑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2.1 明確進行健康教育的對象 由于民辦小學學生具有家庭到學校,學校到家庭(社區)的明顯路徑,接觸人員比較簡單,因此將健康教育的對象明確為學生家長、學校老師、學生。通過防治麻疹等傳染病的政策宣傳、個人健康培訓和健康服務,將使學生及他們的家庭、社區成員都受益[4]。
2.2 以開學前輔導班為主渠道,強調入學驗證重要性 為有效控制麻疹發病,教育部門三令五申要求加強學校的驗證入學,但由于民辦小學經營性質導致驗證入學工作不落實,2002-2007年白云區麻疹病例數據說明民辦學校存在一定的麻疹免疫空白人群,一旦有傳染源存在,即可引起局部的暴發疫情。筆者認為對老師應做到以下幾點:①加強與教育部門合作,做好驗證入學工作;②進行培訓,時間選擇在入學前1~2周,通過教委發通知,舉辦入學查驗接種證培訓班,傳染病知識培訓班,學習的課程包括入學查驗接種證的法律地位,驗證對預防傳染病的重要性、如何查驗接種證等,考慮到民辦學校的經營性質,建議對老師強調如果發生傳染病,衛生部門將視情況勒令學校停學停課措施,從教學質量無法保證、引起暴發流行被媒體報道會增加學校負面影響、動搖家長選擇學校的信心導致生源下降等入手,引起學校和老師的重視與認真參與;③學校制定制度,將驗證工作規范化,并有記錄,便于上級部門監督;將健康教育納入教學計劃中,有目標、任務、方法及考核,通過評估要求老師對防治麻疹等傳染病知識知曉率達到85%。
2.3 以家訪、電話咨詢、家長會為載體,在參與中提高家長健康知識 民辦小學家長是城市流動人口,普遍存在學歷偏低、信息來源窄、經濟收入偏低、住址變更快等特點,近年由于本地區流動人口急劇增加,大量麻疹免疫空白人群流入,同時由于存在驗證漏洞,很多沒接種麻疹疫苗的學生進入民辦學校讀書。針對這種現象,筆者認為提高接種率必須從民辦學校家長入手,強調家長的介入是因為家長的認識及行為直接影響學生接種率,對家長的健康教育建議做到以下幾點:①建立有詳細地址、電話的通訊錄,便于及時聯系;②通過定期召開家長會或開辦家長學校的形式,向家長傳遞有關預防接種、麻疹預防、發生麻疹后隔離、治療等相關信息,個別因工作忙或行為抗拒的家長采取家訪,電話咨詢的方法;③制定防治麻疹等傳染病的健康教育評估單,在進行健康教育培訓和咨詢后進行考核評估,知曉率要求達到85%,沒有達到的進行電話宣教;④根據學校查驗接種證資料,對未辦證或未及時預防接種的學生,主動聯系家長,督促補種疫苗,加強宣傳免疫規劃一類疫苗接種不收取任何費用的信息,提高其對免疫接種重要性的認識和主動參與意識;⑤在疾病流行期間發放以治療、隔離、消毒為主的宣傳資料,家長人手一份。
2.4 以課堂教學為主渠道,在教學中滲透傳染病健康教育 充分利用健康教育課、黑板報、班會等途徑和形式對學生進行預防傳染病知識的健康教育,切實增強學生的防病意識,培養學生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考核可用試卷方式測評知曉率。筆者認為對于學生健康教育主要是發生病例后的應對和心理調節,因為老師和家長是學生最信任的人,在發生麻疹病例時,老師對患病學生要做好安慰及心理咨詢工作,告訴學生聽從安排治療和隔離,并做好家長工作,在防疫人員指導下進行疫點隔離消毒,保證病毒不在社區擴散;對非患病學生要告訴大家不要驚慌,在防疫人員指導下進行自我防護或應急接種,并通知家人做好疾病預防措施。
2.5 通過實踐演習,制定健康教育路徑 民辦學校老師、學生、家長一起舉辦實踐演習,提高健康技能。具體操作是進行學校發生麻疹(可其他傳染病)病例演習,由衛生防疫部門考核,觀察學校報病,配合防疫部門核實、消毒、隔離,保護健康學生,切斷傳染源、組織易感人群進行預防應急接種,通知家長、家長對孩子的治療和隔離行為,家庭及周邊社區消毒整個防治病流程,針對流程缺陷,及時檢查健康教育有無遺漏,糾正錯誤的行為并予以解釋,最終因地、因人制宜制定適合本校的預防麻疹疫情暴發健康教育路徑。
參考文獻
[1] 許建雄,梁建華,譚慧峰,等.廣州市2002-2005年麻疹流行病學特征及控制措施探討.熱帶醫學雜志,2007,7(7):699.
[2] Rober TC,Rober W,Zeno B,et al.A post-honeymoon period,measles outbreak in Muyinga sector,Burundi.Int J Epidemiol,1994,23(1):185-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