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丁香婷婷妞妞基地-国产人人爱-国产人在线成免费视频麻豆-国产人成-91久久国产综合精品-91久久国产精品视频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翻轉課堂和傳統(tǒng)課堂的區(qū)別范文

翻轉課堂和傳統(tǒng)課堂的區(qū)別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翻轉課堂和傳統(tǒng)課堂的區(qū)別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翻轉課堂和傳統(tǒng)課堂的區(qū)別

第1篇:翻轉課堂和傳統(tǒng)課堂的區(qū)別范文

關鍵詞 翻轉課堂 高分子合成工藝學 實施 效果

“高分子合成工藝學”是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yè)的一門重要的專業(yè)課。學生在學習了“化工原理”、“高分子化學”和“高分子物理”等專業(yè)理論基礎課程后,進一步研究高分子化合物生產工藝的重要課程。高分子合成工藝學承擔著如何將理論運用到實踐中去,并進一步提高學生實際應用能力和技術創(chuàng)新能力的任務,是培養(yǎng)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關鍵因素。要求學生掌握高分子合成的具體實施方法,重要品種的生產工藝,各種聚合方法進行工業(yè)化生產的特點、配方原理、流程組織原理。加深對于生產工藝觀點的認識,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提高處理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今后從事的科研和生產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通過該門課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工程意識,使其掌握高分子合成的基礎技能并初步具備從事高分子材料的研究和開發(fā)能力。具備分析問題和解決工程技術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工程素養(yǎng)和創(chuàng)新能力。

該門課程內容不僅涵蓋大量高分子化學、高分子物理等較難理解的理論知識,還包括了許多具體產品品種在工業(yè)生產中有關具體實施方法。如自由基聚合包括本體聚合、懸浮聚合、溶液聚及乳液聚合四種實施方法。四種方法聚合原料組成、設備的選擇、條件控制及影響因素各有區(qū)別。同一品種可用不同的方法去生產,但所得產品性能差別較大。如聚氯乙烯的生產,可用自由基本體聚合、溶液聚合、懸浮聚合及乳液聚合進行生產,但產品最終狀態(tài)不同,性能不同。一具體的聚合物如何去選擇實施方法,需要同學掌握較多的知識,每種聚合實施方法特點要了然于心。這就要求學生需掌握的內容較多,故無論對學生還是教師都有較高要求,在具體教學中存在較多問題。若以傳統(tǒng)教學方法進行實施,其教學效果往往不盡理想。

翻轉課堂(Flipping Classroom,顛倒課堂、顛倒教室)是近年來出現的一種新的課堂教學組織形式,不同于老師課堂教,學生被動聽課、課后做作業(yè)的傳統(tǒng)教學方法。該教學形式完全顛倒,學生先課前學,師生在課堂上共同完成答疑、探究和互動交流等活動的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該教學理念起源于美國科羅拉多州落基山林地公園高中兩位化學老師Jon Bergmann和AaronSam。他們將各種講解視頻上傳到網絡,學生隨時隨地可以進行學習,這種新的教學形式故此引起廣泛關注。

翻轉課堂的出現,為教學提供了一種新的教學理念和方法。本研究通過在高分子合成工藝學教學中進行教學實踐,力圖以學生為中心,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及各項綜合能力,并探索翻轉課堂在高分子合成工藝學課程中較合適的教學流程。

韋軍等主編的《高分子合成工藝學》,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該書共包括十二章內容,第一章緒論,第十一章特種高分子合成工藝,第十二章是聚合反應設備,其余章節(jié)是自由基聚合、縮合聚合、陰陽離子聚合及配位聚合,該門課共計48學時。各部分按照先理論后以具體產品的工業(yè)實施方法進行講解。理論部分較抽象,學生不易理解;而實際的生產,同學們又沒有參與過,對于大的生產設備學生又沒有概念。如自由基聚合實施方法包括本體聚合、乳液聚合、懸浮聚合及溶液聚合,四種實施方法相近學生易于混淆。若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學生掌握較困難。基于@四種實施方法的理論知識在高分子化學中已涉及,故以自由基聚合的講解為例,一班采用傳統(tǒng)教學,另一班進行翻轉課堂,兩種教學方法進行對比教學。

傳統(tǒng)教學班級按照“簡單預習-教師課堂講授-課后作業(yè)”的流程進行。而在翻轉課堂的班級,基本教學流程采用,“老師提前按照內容提出問題-布置學生提前看材料-準備講解材料-課堂學生講解-教師答疑-互動討論-做練習-總結提升”。在此過程中,以學生為中心,學生占主導地位,教師起輔助作用。教師提前將有關視頻及PPT資料上網到網絡課程教學平臺,并預設幾個問題。學生通過查看網上資料及查閱有關文獻,把有關問題解答,并準備好課堂將要講解的PPT、資料等。在課堂上主要內容由學生進行講解,有疑惑的地方由老師進一步講解,師生之間進行討論,而后通過做作業(yè),進一步鞏固、提升。

在高分子化學課程中己涉及到自由基聚合的四種實施方法定義、機理等有關基礎知識,在講解高分子合成工藝學的有關章節(jié)時,就可以翻轉課堂的教學方法進行。如在講解自由基懸浮聚合工藝時,提前布置給學習,復習懸浮聚合與自由基聚合的其它三種方法在定義、組成、特點、機理等方面的異同,并準備有關發(fā)言材料。學生講完后,老師及時抓住問題,提問懸浮聚合與溶液聚合和乳液聚合的主要區(qū)別,懸浮聚合的分散體系如何保持穩(wěn)定,一步步讓學生深入思考分散劑的分散穩(wěn)定機理,不同種類分散劑的穩(wěn)定機理是否相同。而后,進一步強調攪拌在懸浮聚合中的必要性。攪拌使單體分散為小液滴,是懸浮聚合反應的先決條件,而分散劑不能自動將單體分散為微小的液滴,使分散的液滴穩(wěn)定――后決條件。采用傳統(tǒng)教學與翻轉課堂相結合的教學方法,使同學們輕而易舉地就理解掌握原本難免懂的理論知識了。

通過用傳統(tǒng)教學及翻轉課堂兩種教學方法的實施,發(fā)現傳統(tǒng)教學的班級,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積極性不高,知識掌握有限,綜合能力提高有限,期末成績差于另一班級。而實施翻轉課堂教學的班級,學生配合老師主動思維,而不是被動聽課。從而使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明顯提高,獲取知識的動力較大,掌握的知識較多,同時通過課堂展示自己的機會,使學生的綜合能力大大提高,且期末成績明顯高于另一班級。

第2篇:翻轉課堂和傳統(tǒng)課堂的區(qū)別范文

關鍵詞 翻轉課堂 問題式教學法 動物外科

中圖分類號:G642.421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006-1533(2017)05-0049-03

Application and experience of PBL teaching method based on flipped classroom in animal surgery teaching*

YUAN Liangxi**, ZHU Guanglang***, ZHANG Xin, LI Jia, ZHOU Weizheng, WANG Lei, ZHU Zhongfei, ZHAO Zhiqing****

(Changhai Hospital affiliated to the Secon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433,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and experience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 teaching method based on flipped classroom in animal surgery teaching. Methods: Three hundred and twenty-seven five-year undergraduate students studying in our universit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4 classes, two of which were in the teaching reform classes using PBL teaching method based on flipped classroom, and the other two were in the ordinary classes using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 and watching operation video. After class, the operation process of students was evaluated by the teacher based on the modified DOPS score table while the comparison of two kinds of teaching modes were evaluated by the students based on 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 Results: The teaching reform classes are superior to the ordinary classes in basic theoretical knowledge, practical skills, clinical learning interest and enthusiasm, the initiative and self-confidence of learning, and the ability to solve problems. Conclusion: Teaching effect of PBL teaching method based on flipped classroom is obviously superior to that of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animal surgery teaching and it is worthy of being generalized at the medical school.

KEY WORDS lipped classroom; problem-based learning; animal surgery

游锿飪剖質躚是基礎課向臨床課、學員向醫(yī)生轉換的橋梁課程,教員需要講解解剖、生理等基礎知識并指導外科操作實踐,學員如何在較短時間內將基礎知識和臨床實踐串聯起來并掌握是動物外科教學的難點[1-2]。

自2007年由喬納森?伯爾曼等人提出“翻轉課堂”(the flipped classroom, TFC)[3-4]以來,因其傳遞信息豐富、教學效率高、互動及啟發(fā)性強等優(yōu)勢在醫(yī)學課堂得到應用,我們在動物外科教學中取得了部分效果[5],但也存在如何督促學員學習教學視頻、學員如何挖掘探討深層次的問題達到融會貫通、如何判斷學員知識點掌握情況等等問題。“問題式教學法”(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教學方法以問題為導向,將學習與實際問題、任務掛鉤,能夠使學員投入于問題中[6]。為此,我們在本科動物外科手術教學中,采用基于翻轉課堂的PBL教學法的教學方式,通過問題組織教學視頻,檢驗學員專業(yè)知識掌握情況,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1 研究對象及方法

1.1 研究對象

將我校2014級五年制本科學員327人,分4個班次:A班、B班為教改班,共164人;C班、D班為普通班,共163人。4個班次學員均由同一帶教教員授課,教改班和普通班學員在年齡、性別、基礎課程成績等方面沒有統(tǒng)計學差異。

1.2 實施方法

此次教改的授課內容為盲腸切除術,普通班采用傳統(tǒng)的大班課授課方式及觀看手術錄像。教改班采用基于翻轉課堂的PBL教學模式,教員應用動外手術錄像、幻燈等教學方法將基礎知識和操作流程錄成視頻片段,根據每段視頻內容層層設計問題,于課程開始前1周向教改班提供翻轉課堂內容及相關問題,學員在學習過程中可以查閱相P基礎及臨床書籍或者檢索國內外相關文獻。以犬盲腸解剖的教學幻燈視頻片段為例,我們設計問題如下:①犬盲腸與人闌尾體表投影位置的差別;②手術切口的選擇;③犬盲腸與人闌尾形態(tài)上的差別;④犬有無結腸帶、結腸與回腸在形態(tài)色澤等方面的差別、如何找盲腸;⑤犬盲腸與人闌尾的動脈血供與靜脈回流;⑥犬盲腸與人闌尾形態(tài)差別對荷包縫合的影響。

1.3 評價標準

學員課堂結束后即進行盲腸切除術的動物外科操作,按照改良操作技能直接觀察評估(directly observed procedural skill, DOPS)評分表對學員操作過程進行教學評估,評估內容為基礎理論知識、手術適應證、盲腸與闌尾的解剖及區(qū)別、無菌操作觀念、基本操作技能、手術步驟熟練度、手術配合與結果、并發(fā)癥情況等[5,7]。大班授課及分組盲腸切除術后,讓學員通過視覺類比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 VAS)對兩種授課模式進行評價,包括對臨床學習的興趣和熱情、自學能力的提高、知識點的掌握程度、學習的主動性和自信心、發(fā)現并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團隊合作精神等進行評價。0~3分為“沒幫助”,4~7分為“有幫助”,8~10分為“很有幫助”。

1.4 統(tǒng)計方法

應用SPSS 18.0軟件分析本研究數據,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教改班與普通班DOPS評分比較結果顯示基于翻轉課堂的PBL教學方法在基礎理論知識、盲腸與闌尾的解剖及區(qū)別、手術步驟熟練度、手術時間與結果等優(yōu)于傳統(tǒng)教學方法(表1)。教改班與普通班在手術適應證、無菌操作觀念、基本操作技能無明顯差異。通過教改班與普通班視覺類比量表我們可以看到,教改班學員在臨床學習的興趣和熱情、自學能力的提高、知識點的掌握程度、學習的主動性和自信心、發(fā)現并解決問題的能力等方面具有明顯優(yōu)勢(表2)。

3 討論

動物外科手術操作是培養(yǎng)醫(yī)學生手術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的基礎課,是一門連接基礎課與臨床課的橋梁課程。動物外科傳統(tǒng)的大班課堂授課模式由于時間、地點、授課節(jié)奏等諸多因素的限制,學員在學習主動性、自學探索能力及發(fā)現并解決問題能力培養(yǎng)等方面存在一定局限性。翻轉課堂針對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弊端重構課程學習流程,翻轉了傳統(tǒng)教學模式先“教”后“學”的過程,打破了傳統(tǒng)教學模式時間、地點及教師統(tǒng)一授課節(jié)奏的制約,拓展了學習的時間與空間[8]。然而,在翻轉課堂實施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如學員缺少有效的督促機制,學習主動性會減弱,甚至部分學員個性化的課前學習可能無法完成任務,或者流于形式不深究問題,從而導致知識掌握不牢。這在我們去年動物外科開展的翻轉教學中也碰到類似問題:如何督促學員對課前教學視頻進行預習、如何組織學員進行深層次反問制學習;如何調動學員利用教學資源自主學習,解決實際項目問題;如何了解學員每一個基礎和專業(yè)知識點是否扎實等等。為解決以上問題,我們設計了基于翻轉課堂的PBL教學方法,通過層層深入的問題組織課堂,改革了動物外科操作教學流程,檢驗學員專業(yè)知識掌握情況,取得了較好的教學績效。

DOPS是一種具有較好的信度、效度和可重復性的臨床技能評價工具,常用于評估住院醫(yī)師或實習醫(yī)學生的臨床操作技術[7,9]。本研究通過改良DOPS的評分表對學員盲腸切除操作過程進行教學評估,結果顯示教改班學員在基礎理論知識、盲腸與闌尾的解剖及區(qū)別、基本操作技能、手術步驟熟練度、手術時間與結果得分均有統(tǒng)計學差異。以犬盲腸與人闌尾的解剖為例,我們通過層層設計的問題讓學員們通過視頻或者自查資料了解到犬盲腸位于右上腹與人闌尾體表投影麥氏點的差別,幫助學員選擇合適的切口;根據人與犬有無結腸帶的特點、盲腸、結腸與回腸的形態(tài)色澤的差別指導如何尋找盲腸;根據犬盲腸與人闌尾形態(tài)上的差別,指導學員盲腸根部的結扎處理以及荷包縫合,從而提高手術熟練程度、減少手術時間。無菌操作觀念、基本操作技能的掌握情況與之前的操作訓練密切相關,雖然在教改班中也設計了部分問題,但改善不明顯。

通過主觀VAS讓學員評價了兩種授課模式,基于翻轉課堂的PBL教學方法首先翻轉學員在教學中的地位,學員的角色由被動的知識接受轉為主動學習,在這種模式下,學員們可以自主安排學習時間和進度對一些難點和重點問題反復推敲學習。通過教員層層遞進設問幫助學員將之前基礎知識、現在動物外科知識以及將來臨床問題串聯上,使得學員體會到學習的樂趣不再枯燥無味。學員課前圍繞某一問題需要在各種書籍及網絡材料上檢索尋找知識,有益于發(fā)現并解決問題,同時也提高了相關檢索水平,這都為以后臨床科研奠定了基礎。

總之,本課題應用基于翻轉課堂的PBL教學方法在動物外科盲腸切除術中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通過遞進式設問調動學員的興趣與信心,增強了學員自主學習的能力、有助于培養(yǎng)學員的臨床思維,促進學員更好的掌握基礎知識和臨床技能。然而這種教學方式對教員也提出了要求,選擇合適的教改內容、課前深入地設計問題。

參考文獻

[1] 李凌, , 經緯, 等. 動物外科學教學中的集體備課及二次備課探討[J]. 中華醫(yī)學教育探索雜志, 2014, 13(5): 516-518.

[2] 樊俊, 李青, 漆松濤, 等. 實驗動物外科手術教學方法的探討[J]. 基礎醫(yī)學教育, 2012, 14(6): 444-445.

[3] 王磊, 賈耀朋, 王斌全.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醫(yī)學研究生教育中的探索與實踐[J]. 中國高等醫(yī)學教育, 2015(7): 121-122.

[4] 劉健智, . 國內外關于翻轉課堂的研究與實踐評述[J]. 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4, 6(2): 68-71.

[5] 楊志剛, 劉佳, 袁媛, 等. 翻轉課堂在靜脈切開術教學中的應用[J]. 醫(yī)院管理雜志, 2016, 23(5): 476-478.

[6] 李洪亮, 李釗倫, 張棟, 等. PBL教學在泌尿外科實習教學中的應用[J]. 西北醫(yī)學教育, 2013, 21(2): 329-332.

[7] 孫有利, 辛慶鋒. DOPS在PICC術教學中的應用與評價[J]. 中國繼續(xù)醫(yī)學教育, 2014, 7(5): 10-11.

第3篇:翻轉課堂和傳統(tǒng)課堂的區(qū)別范文

關鍵詞:翻轉課堂;高職經濟法;教學模式

我國教育模式正在向著現代化的教育模式發(fā)展,而這些都是因為信息技術的高度普及。現在在全球范圍之中最流行的就是“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主要是教師在上課之前制作出一些視頻課件,學生就可以利用課余時間來提前觀看這些視頻課件,然后在課堂上的時間用來教師與學生之間進行交流,這樣能節(jié)省了教學時間。這種方式從根本上解決了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方式,改變后學生作為教學中的主體,這樣做提升了學生的自我的認識度,增加了學生與教師的交流時間。但是我們采用什么樣的方式將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引入到經濟法教學中,需要結合學生的自身特點,以及學校的辦學條件,才能更加實際的將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引入到經濟法教學過程中。在這里我們主要是通過分析高職經濟法教學在“翻轉課堂”的運用上的手段與方法,從而推進經濟法教學課程的建設。

一、翻轉課堂的概念與作用分析

(一)翻轉課堂的概念

翻轉課堂主要通過信息技術的輔助將知識傳授給學生,將知識細化是通過課堂時間教師與學生面對面共同完成。翻轉課堂與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完全不同,這種新形式的教學模式顛覆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

(二)翻轉課堂的作用分析

翻轉課堂主要是幫助學生運用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發(fā)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學生必須具備獨立學習能力,在翻轉課堂中,學生獨立學習能力得到了發(fā)揮。另一方面,我們在翻轉課堂的教學方式下還可以將學生分成小組的形式,從而更好的培養(yǎng)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能力,讓學生在參與中展開交流、集思廣益,這樣的模式能為學生提供多種解決問題的途徑。

二、翻轉課堂與傳統(tǒng)教學課堂之間存在的區(qū)別

翻轉課堂與傳統(tǒng)教學課堂的主要區(qū)別是傳統(tǒng)的教學形式是教師先教會學生知識點,再進行分析,而現在采用的翻轉教學形式是學生首先通過網絡來觀看教學視頻進行分析,之后再學習知識點。具體的區(qū)別表現如下:我們以前所采用的教學形式主要是教師直接在課堂上教學,大多是通過復習舊知識再講授新知識,然后師生之間互動,課后讓學生復習鞏固,然后布置作業(yè)讓學生獨立完成課后分析,從而讓學生達到對所學新知識點的運用與掌握與。翻轉教學模式是先導入問題,然后通過觀看教學視頻,最后到課堂的與教師交流解決問題。教師根據學生已經掌握的知識來組織新課程,同時在視頻中提出引導,這樣可以使學生可以按照老師的思路去引導學生完成對課件視頻的觀看,從而使學生可以在課前就先學習所要教學的內容,構建出適合學生自己個人的知識體系,在課堂上教師通過與學生面對面的互動與交流,為學生解決新知識中遇到的問題,這樣教師就可以充分利用課堂時間來解決學生在學習中面臨的問題。我們通過以上的分析與對比,可以看出翻轉課堂的形式與傳統(tǒng)教學形式之間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是相反的,通過翻轉教學,新知識點的講授提到了課前,直接顛覆了教師在課堂中占主導的問題得到了良好的改善,學生通過這樣的學習主動性得到了很好的發(fā)揮,在這樣的教學形式下可以增強學生學習時的互動性,從而激發(fā)學習的興趣。并可以讓學生提高自主學習能力,也使家長角色得到改變,還可以共享教育資源。

三、翻轉課堂在經濟法教學中的情況分析

(一)適合我國高職經濟法教學人才培養(yǎng)的方式及現在狀況的分析

1、高職經濟法教學的現狀分析

在傳統(tǒng)的教學形式下,受課堂教學方式的局限性,教師都會在教學過程中占有著主導地位,學生只會跟著教師的教學方式學習,從而影響了學生創(chuàng)新意思的發(fā)揮,在經濟法的教學中,學生必須要具備主觀能動性這樣才能更好的學習相關知識,因為經濟法教學的相關法律條文的知識點很多,但是學生必須利用這些知識點來解決日后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所以學生必須具備創(chuàng)新意識,只有學生在課堂上可以更好的表達出自己的觀點,從而才能更好的掌握所學的知識點。而且,傳統(tǒng)的教學形式會使教師與學生產生較遠的距離,這樣很不利于完成經濟法教學目標和任務。

2、培養(yǎng)人才的方式分析

高職教育主要是為社會培養(yǎng)高質量、高技能的專業(yè)型人才,高職教育需要將所學知識轉化為自身的能力的教育,而經濟法教學必須做到以實踐為教學重點,這樣才能培養(yǎng)出法律需要的實用型人才。所以,我們應對現行教學形式進行改革,從而提高教學質量,這樣才能更多的培養(yǎng)出我們所需要的實用型法津人才。

(二)將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與高職經濟法教學結合

課前,在翻轉課堂上,知識的傳授過程被轉移到了課前,因此,經濟法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制作相關視頻,將需要學習的知識點通過視頻中的小場景展現在學生面前,這樣可以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得以提升,還能為學生提供有趣的學習材料。如果需要動手能力強的教學內容教師可以錄制相關的演示視頻,在視頻中只能存在操作界面。由于高職院校的學生主要的人特別多,這樣的課前學習的方式能更好的幫助學生學習知識,還可以使他們的業(yè)余生活得以豐富。教學視頻并不是翻轉課堂的全部內容,教師發(fā)揮其作用的主陣地并不是教學視頻,而還是在課堂上,只不過教師的作用并不在是以前的知識呈現者,而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教師是通過與學生在課堂上的互動來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遇到的疑難問題進行講解,我們可以在教學課堂上將學生進行分組,開展教學實踐這樣對經濟法中復雜的知識點進行鞏固學習,教師還能針對學生的需求做從旁的指導教學,這樣可以很好的使老師和學生之間的距離感得以縮短,使學生的學習成績得以提升。由于經濟法中的很多知識點很難理解或是生活中接觸不到這些問題可以在課堂的分組學習中得到解決,教師根據知識點設定模擬場景幫助學生正確的使用經濟發(fā)中的知識點來解決這些問題。同時也可以將存在統(tǒng)一問題的學生組成一個個輔導小組,有針對性的對某一問題進行講解。在課后,老師應當通過在上課時所發(fā)現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疑難問題進行梳理,并將這些疑難問題錄制出解疑視頻。而且應長時間的保存這類視頻資源,遇到其它學生也有同樣問題時就可以及時的進行查看。而且有利于個別未能到課堂學習的學生在課余時間通過課前的教學視頻與課后整理出的解疑視頻進行自學。

四、翻轉課堂在高職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一)學生的自律性不夠

這種教學形式都是教師在課前將所要學習的視頻與資料發(fā)放到學生手中,但可能會有一部分學生自律性不夠,不能提前觀看視頻與資料,從而導致迷失在教學中。這將是我們在翻轉教學形式中所面臨的最大問題之一。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學校與教師應采用強制制度,從而使教學形式得以實施。

(二)要求教師必須具備較高的專業(yè)水平

教師無論要在課前、課中、課后都需要教師提高責任,為自己這堂課程付出一定的時間,在這段時間還要為這堂課積累更多的知識。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的學習豐富自己的知識水平以及計算機應用能力。

(三)因材施教的對學生進行教育

開展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學科基本都是理科的課程教學。理科類課程知識結構良好,講授的邏輯明確,便于翻轉課堂的應用;而經濟法這門課程涉及的范圍比較大,需要接觸的學科也很多,學生要學習的經濟法中的法律條文也很多,對于難以理解的法律條文需要通過老師與學生之間進行互動交流。因此,經濟法這門課程對于教學視頻錄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五、結語

我國高職院校信息化的教學與學習環(huán)境已經相對完善了,網絡已經遍及整個校園,因此直接優(yōu)化了教育視頻資源,為翻轉課堂在高職教學中的應用提供了有利條件。如果想要保證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能夠得到發(fā)揮,我們需要滿足一下情況:第一,高職院校要保障信息化教學硬件條件達到需要的標準;第二,教師的教育與專業(yè)知識要全面,這樣直接關系到翻轉課堂教學能否成功,還要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第三,學生與教師之間要進行及時的交流這樣才能促使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順利實施。但是沒有一種教學模式是完美無缺的,只有不斷的完善與創(chuàng)新才能將新型的教學模式得到有效的發(fā)揮。因此,我們應當通過社會的發(fā)展使我們的教學形式不斷的得以創(chuàng)新,使“翻轉課堂”的教學形式在各類高職教育學科中得以應用,從而使翻轉課堂教學形式得以豐富。

【參考文獻】

[1]張帆.翻轉課堂在高職經濟法課程教學中的探索[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5,07.

[2]張金磊,王穎,張寶輝.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遠程教育雜志,2012,04.

第4篇:翻轉課堂和傳統(tǒng)課堂的區(qū)別范文

【關鍵詞】高等數學;最值;翻轉課堂

翻轉課堂起源于美國科羅拉多州落基山“林地公園”高中的喬納森?伯爾曼和亞綸?薩姆斯這兩位化學老師,他們將結合實時講解和PPT演示的視頻上傳到網絡而引起眾人關注[1]。2011年,薩爾曼?可汗在《用視頻重新創(chuàng)造教育》演講中提到:現階段很多的學生都在家觀看可汗學院的教學視頻然后回到課堂上做作業(yè),遇到不懂的問題向老師和學生請教,很顯然這與我們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正好相反,我們將這種教學形式稱之為“翻轉課堂”。自此,翻轉課堂成為教育者關注的熱點,迅速躥紅美國,并影響全球,成為全世界最熱門的教育改革和教育創(chuàng)新話題。被比爾?蓋茨認為“預見了教育的未來”,被加拿大《環(huán)球郵報》評為2011年影響課堂教學的重大技術變革。

翻轉課堂利用信息技術手段顛覆了傳統(tǒng)的教學順序和師生關系,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實現了課堂內外一體化,教與學相互輔助,師生相互對話進行教學。下面以高等數學中函數的最值一節(jié)為例,論述了如何將翻轉課堂的教學理念融入到課堂教學中。

1 課前準備階段

1.1 教師活動

第一,明確教學目標,本節(jié)課我們的教學內容是導數應用中最值一節(jié),最值是高中階段學生就學習過的知識,在這里重點是讓學生掌握最值的一般求法,以及利用最值理論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第二,錄制教學視頻,視頻要求短小精悍,時長不超過15分鐘。其中重點講解最值的求法這一部分,包括最值的概念,最值和極值的區(qū)別以及聯系等等,這些基本概念學生可結合中學階段所學自行完成。

1.2 學生活動

觀看教學視頻,在觀看教學視頻的過程中,學生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做筆記,把自己不懂的問題帶到課堂,這樣學生可以完全掌控自己學習的步調。

2 課中教學活動階段

2.1 完成作業(yè),檢驗效果

針對最值這節(jié)需要掌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提出問題,讓學生獨立完成,檢驗課前的學習效果。

問題一:最值和極值的區(qū)別?

問題二:最值和極值的聯系?

問題三:閉區(qū)間上連續(xù)函數最值的求法和一般步驟?

問題四:任意區(qū)間上函數最值求法的特殊結論?

學生知識結構的內化需要經過學生獨立的思考,而教師只能從方法上引導學生,而不能代替學生完成學習。通過以上問題,與學生一起總結出本節(jié)課重點:

(一)最值是整體概念,而極值是局部概念,極值是局部范圍的最值,在整個范圍上是最值的話,從局部范圍看,也一定是最值。所以說極值點一定是可疑的最值點,而最值點也可能在區(qū)間端點取到。

(二)閉區(qū)間上連續(xù)函數求最值的一般步驟:第一,明確函數定義域;第二,找可疑最值點,主要是找駐點和不可導點,駐點不可導點又可通過導數找,所以先求導數,導數為0的點是駐點,而使它沒有意義的點通常為不可導點,明確區(qū)間端點;第三,計算可疑最值點處的函數值,比較得到最值。

(三)特殊結論:定義在任意區(qū)間上的函數如果在區(qū)間內部可導,并且有唯一駐點,此時如果能夠判斷出駐點是極值點的話,它就一定是最值點。

2.2 合作交流,深度內化。

提出具體案例,讓學生進行分組討論。

案例[2]:證明折射定律:根據物理學的費馬原理,光線沿著所需時間為最少的路徑傳播。今有兩種介質Ⅰ,Ⅱ,以L為分界線。光線在介質Ⅰ與介質Ⅱ中的傳播速度分別為v1與v2,驗證光線由介質Ⅰ中的點 A行進到介質Ⅱ中的B點用時最少的路徑滿足■=■,其中?琢、?茁分別表示入射角和折射角。

利用最值原理,建立數學模型,進行求解。通過此環(huán)節(jié)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改變學生拙于交流和表達自己的思想、疏于與人合作的現象,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促進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翻轉課堂最大的特點之一在于創(chuàng)設了對話式的教學環(huán)境和教學平臺,運用對話式教學方法。只有師生之間不斷通過對話合作探究才可能推動課堂教學情境的發(fā)展,教師既要有強烈的傾聽意識,又要能夠巧妙地引導學生主動發(fā)言展示成果或者提出自己的見解和看法,讓其他同學提問、爭論解答疑惑或者組織小組討論,在小組討論的基礎上再進行集體討論,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言、自由爭辯,在爭辯中產生思想的碰撞,在思想的交流和碰撞中解決問題,建構知識。

3 課后總結階段

首先由幾個小組的學生代表總結本次課程的收獲及已解決的疑難點[3]。教師針對各個小組出現的問題將重點問題與重點知識集中講授,對整節(jié)課的知識進行系統(tǒng)化梳理,引起學生注意,并對課程學習過程進行總結。

折射定律這個案例使同學們體會到了最值理論在光學上的應用,事實上,最值理論的應用非常廣泛:

案例1:在兩種地質層中鋪設煤氣管道,由于不同地質層每千米的鋪設費用不同,請尋找費用最省的鋪設方案。

案例2:我們在超市中經常見到這樣的罐裝飲料,很多都使用的是圓柱形金屬罐,商家為了減少成本的投入,一定要考慮,當圓柱形罐的容積一定時,怎樣設計才能使所用的材料最省呢?

對于這兩個小例子,每個討論小組任選其一,通過建立數學模型,利用我們這節(jié)課學習的最值理論找到解決的方案。在教學中我們經常遇到學生反映,數學太枯燥了,學數學有什么用呢?通過最值理論在不同方面的應用,縮短了數學與專業(yè)的距離,數學與生活的距離,努力將學生感興趣的話題或者時下熱點問題融入到課堂教學中,消除學生對數學的神秘感和恐懼感。

翻轉課堂的教學理念是以學生為中心,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把傳統(tǒng)的“課堂講解+課后鞏固練習”教學模式轉向“課前自主學習+課堂深度互動”的新模式,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鍛煉他們的表達能力,使學生感受到數學應用之所在,從而提高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最終達到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陳怡,趙呈領.基于翻轉課堂模式的教學設計及應用研究[J].現代教育技術,2014,24(2).

第5篇:翻轉課堂和傳統(tǒng)課堂的區(qū)別范文

關鍵詞:翻轉課堂;課堂剩余時間;創(chuàng)新利用;聚奎中學

中圖分類號:G431 文獻標識碼:B 論文編號:1674-2117(2016)23-0085-04

引言

翻轉課堂,從2011年第一次成功實施到現在,發(fā)展速度極其迅速并且引起了教育界的高度重視。翻轉課堂之所以能夠深入人心,正是在于它促進了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積極改革,解放了課堂剩余時間并將這部分本該屬于學生自己的時間還給了學生。

課堂剩余時間是指原來用于課堂上講授基礎知識的時間,將其解放出來還給學生用于自主、合作和活動探究。而講授基礎知識的過程被放到了課前,并用視頻學習的方式替代,這就是翻轉課堂最基本的形式。

目前,相關研究正在探討課堂剩余時間的創(chuàng)新利用,希望以此引起研究者對翻轉課堂解放課堂剩余時間這一問題的關注。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必將解放更多的課堂剩余時間,而被解放的課堂剩余時間如何創(chuàng)新利用是一個值得深入研究的課題。

翻轉課堂從根本上解放了課堂部分時間

翻轉課堂將傳統(tǒng)教學模式翻轉為“先學后教、以學促教”的教學模式。其中,教和學的轉換在時間上并非是等值的。課前自主學習的時間正是來源于傳統(tǒng)課堂。伯格曼和薩姆斯最初改進教學方法只是為了幫助請假的學生學習,然而真正實質性的改變是從解放了課堂剩余時間開始的。當初,伯格曼和薩姆斯的做法是將教學的內容錄制成小視頻并上傳到網頁上,原來課堂上的教學任務變成了由學生在課前自己完成。這相當于講授基本理論的時間不變,而內容被搬到了課前。于是原來課堂上的時間就空了出來,筆者把這段時間稱為課堂剩余時間。其實,課堂剩余時間不僅只有課堂上講授知識的時間,還包括了課堂溫習和部分練習的時間。因此,課堂剩余時間占到了大半的課堂時間,教師能否把這段時間分配好直接影響著課堂的教學質量。

1.傳統(tǒng)課堂的結構

以重慶市聚奎中學傳統(tǒng)課堂教學模式為例。由下頁表1可以看出,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課堂的教學流程主要是課堂講授、課下作業(yè)。時間分配上,大部分時間都交由教師講授,學生課堂合作探究學習的時間很少。

2.翻轉課堂的結構

以重慶市聚奎中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為例。由下頁表2可以看出,在課堂上,學生成為真正的主體。課堂教學流程變?yōu)檎n前自主學習和課堂合作探究。課堂時間分配變?yōu)樾〗M討論和師生互動。教師占用的課堂剩余時間被解放,并真正地還給了學生。

由表3可以看出,傳統(tǒng)課程教師講授的時間基本等于翻轉課堂中教師答疑和學生合作學習的時間。課堂作業(yè)的時間前后變化不大,只是順序發(fā)生了變化。因此,教師講授的時間就是被解放的時間,這段時間主要被用作師生、生生的合作。

3.課堂剩余時間與等量翻轉的本質區(qū)別

許多翻轉課堂的推崇者都將翻轉課堂簡單地解釋成課堂上講課與課下作業(yè)的調換,這種解釋是一種誤區(qū)。翻轉課堂能夠實施的現實基礎是新科技代替了教師的部分工作,能夠將人的活動轉移到課前,而非課前與課堂內容的簡單翻轉。因此,翻轉課堂的本質是新科技代替了人力的部分勞動,解放了課堂剩余時間。

創(chuàng)新利用課堂剩余時間的理論指導

教學模式的改革是以一定的理論為支撐的,翻轉課堂也是以一定的理論為依據的。2001年教育部頒行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明確指出了課程改革的具體目標,強調課程內容和教學方法都應該以學生主動的學習活動為原則,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合作分析的能力。而現代教育教學改革的原則依然是約翰?杜威提出的以“學生、活動和經驗”為中心的課堂教學。翻轉課堂也正是通過解放課堂剩余時間的方法促進教學向以學生為中心的方向轉變。

現代各國教育改革都推崇自主發(fā)現學習的教學模式。發(fā)現學習最早可以追溯到希臘著名的哲學家所提倡的“助產術”原理,近現代由奧蘇泊爾(D?P?Ausubel)和霍華德?加德納(Howard Gardner)進一步發(fā)展和研究。翻轉課堂出現之前,雖然已經開始提倡學生自主發(fā)現學習,但因為缺乏具體理論的指導,教學實踐的推進盡管多種多樣但是效果不明顯。

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下,如果全程以發(fā)現學習的方法上課,時間明顯不夠用甚至無法實現教學目標。其最主要的矛盾是講授新知識的時間與啟發(fā)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的時間難以平衡。如果講的知識多,那么學生就沒有時間動手操作,課堂就回到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上,反之亦然。

翻轉課堂所爭取的課堂剩余時間為學生的合作學習和探究活動提供了充足的時間。在翻轉課堂的情境下,課堂就是學生帶著疑問去上課并通過課堂活動得以解決的過程。而教師的任務就是應用好各種組織形式和教學方法,促進學生高效地自主探究。可見,學生自由的發(fā)現學習在翻轉課堂的改革背景下,逐漸占據了重要的地位。

創(chuàng)新利用課堂剩余時間的方法

課堂剩余時間是科學技術發(fā)展的必然產物,教師需要做的就是利用好這些時間。其中,合理組織課堂學生活動是利用課堂剩余時間最簡單的方法。而如何創(chuàng)新高效地利用課堂剩余時間,還需要結合理論作進一步的探究。

1.課前視頻與導學案應兼具知識性和趣味性

翻轉課堂中教師錄制的視頻不應該是一味地講解。因而,教師在制作視頻時應精心準備,并追求趣味性,具體操作時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重視運用語言藝術

有經驗的教師總是可以在課堂上使用幽默風趣的語言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這便是語言藝術的體現。教師要了解學生認知發(fā)展的時代特點,從感興趣的話題入手,使用符合學生年齡的語言風格,更好地融入到學生的思維中去。語言藝術的運用可以使一堂課變得輕松流暢。

(2)視頻的錄制應充分考慮直觀性

視頻里的課程內容應與圖標和提綱充分結合。視頻的時間不宜過長,內容應簡短明了,否則容易造成學生的疲勞和無聊感。對復雜的知識內容可以利用關系圖來呈現。同時,一些重點和難點的知識應突出呈現,能夠使學生一目了然。

(3)聯系實踐的原則

視頻的呈現不只是空洞地陳述知識。在視頻的制作過程中,經常會遇到一些難以呈現的抽象概念,這時就需要教師把理論知識和實踐結合起來。例如,教師可以聯想實踐中與之相關的案例,并用來做類比。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自行設定與該知識有關的題目,通過解題的步驟將難以言表的抽象概念轉化為程序性知識。

2.課堂分組活動,合作學習

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實施過程中,課堂傳授新知識的過程被轉移到課前,因此課堂就形成了一個活動的整體。與傳統(tǒng)的課堂相比,翻轉課堂活動的時間更充足,內容更豐富。由于學生已在課前掌握了部分知識,只有疑難的地方需要教師講解,而困難的知識點往往又是抽象的,因此,課上的分組探究活動十分必要。教師在展開分組探究活動時,可以集思廣益,這是探究問題、激發(fā)學生主動性的最好方法之一。該方法不僅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提高其自主學習能力,而且能夠使課堂融為一體,課堂環(huán)節(jié)也更加流暢。

要想創(chuàng)新利用課堂剩余時間,教師要注意合作學習,這種學習方式不僅可以有效地解決問題,而且培養(yǎng)了學生實踐活動中的協(xié)作能力。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不經意間就變成了課堂的主角,活躍的氣氛也是提問勉強促成的。而合作學習中,教師只是輔助者,學生需要通過合作收集不同的觀點,并經過小組活動驗證來完成學習任務。整個的學習過程,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了提高。

3.給學生充足的自主探究時間

剩余課堂時間被解放出來,教師應將其盡可能地還給學生。如果課前學生學習了視頻,課上教師還是一味地講解,這等于增加了學生的負擔,那么翻轉課堂就是失敗的。因此,課堂的時間應該還給學,教師應堅信學生積極思考的學習效率要遠高于接受式的教學,二者本質上是有意義學習與機械學習的區(qū)別的。

4.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

課堂活動的目的不僅局限于促進學生積極思考,更注重激發(fā)學生對真理的理解的熱情,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內部學習動機。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難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內在動機。其中,最直接的原因是知識的傳授是空泛的,學生沒有從情感上體驗到理論知識是鮮活的。因此,課堂探究活動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對真理造福社會的深層感觸,同時,也要培養(yǎng)學生運用新技術輔助學習的能力。

第6篇:翻轉課堂和傳統(tǒng)課堂的區(qū)別范文

關鍵詞 微課;小學語文;翻轉課堂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7)09-0099-02

1 前言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發(fā)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逐漸出現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其與傳統(tǒng)教學模式存在本質區(qū)別,能夠促進學生有效參與課堂學習。隨著網絡微時代的來臨,計算機信息技術的高速發(fā)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逐漸應用微課教學,教師充分掌握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學內容之后,根據學生的知識點掌握程度和學習興趣,制造短小精湛的微課程視頻。微課程視頻能夠直觀地展現教學內容,有利于學生全面掌握教學重點和難點內容,加深學生理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減少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突破時間和空間的局限性,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2 微課和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概述

微課模式 微課是教師提前利用網絡信息技術和視頻錄制技術,把教學資源和教學過程錄制成的視頻資源,一般控制在10分鐘以內。微課視頻內容生動形象、短小精湛,其中包含了教學重點、難點和疑點,能夠以生動直觀的方式提供給學生觀看,把學生帶入教學環(huán)境中,引導學生理解生澀、難懂的知識,激發(fā)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探究能力。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 翻轉課堂教學也就是完全顛覆傳統(tǒng)課堂教學的新型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必須從觀念上優(yōu)化升級,一切以學生為中心,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才能增強課堂教學效果。從細節(jié)上看,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和傳統(tǒng)課堂教學存在極大的區(qū)別,教師不再是單一的知識傳授角色,而是扮演著知識的引導者和課堂管理者的角色,去引導學生學習,幫助學生解決學習困難。在傳統(tǒng)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只能被動接受教師傳授的知識;在翻轉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能夠主動探索教學知識。傳統(tǒng)課堂教學中以課堂講解為主,課后練習為輔;在翻轉教學模式中以課前預習、課堂探究和課后練習為主,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探究能力,能夠讓學生自主交流和反思,更好地理解知識內涵。

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中,其重點體現在課前預習、課堂探究和課后練習三個環(huán)節(jié)。在課前預習中,不再要求學生規(guī)規(guī)矩矩地坐在教室中自行預習,教師抽查問題;而是讓學生在課前自行搜集相關資料,觀看微課視頻,對不懂的問題進行注釋,帶著問題去進行課堂學習。在課堂探究環(huán)節(jié)中,不再以教師的講述為主,而是讓學生結合教師的講解自主探究問題,針對不懂的問題向教師尋求幫助,師生之間共同交流互動;學生之間也可以進行合作探討,共同找出問題答案,總結知識點內容,這樣能夠更好地理解知識。在課后練習環(huán)節(jié)中,觀看微課視頻,梳理整堂課的知識點,加深記憶,才能更好地完成課后練習。

3 微課在小學語文翻轉課堂中的應用意義

微課模式新穎,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問必須合乎自己的興趣,方可以得益,由此可以看出興趣對于學生學習的重要性。只有具備學習興趣,學生才能更好地參與學問探索活動,獲得更好的收益。如果教師在學生消極狀態(tài)下開展教學活動,必然會影響學習效果。

小學生正處于思維活躍、個性飛揚的年齡,而語文是一門枯燥、乏味的課程,以生澀難懂的文字居多,圖像很少。在傳統(tǒng)小學語文教學模式中,經常以背誦和抄寫為主,這樣不利于學生理解語文知識,而且限制了學生的思維拓展,不利于體現小學生的個性特征。

微課和其他教學模式存在本質性的差別,其以新穎生動、短小精湛的視頻為主,采用圖文并茂的方式來傳遞教學信息,使語文教學內容能夠活靈活現地展現在學生面前,采用視聽結合的方式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學生的思維,能夠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

如在教學《小貓釣魚》這一課時,教師通過描述,可能無法讓學生體會小貓釣魚的情景;僅僅讓學生去閱讀和背誦課文,只能形成機械的記憶。那么,教師可以通過微課視頻收集小貓釣魚的圖片和動畫,讓學生直觀地了解小貓釣魚的整個過程和情景,感受小貓對魚的熱愛,從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這種教學模式更加生動活潑,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一步步引導學生去思考和探索教W內容。

微課能夠靈活地運用時間,為學生提供個性化學習方式 微課能夠為學生提供個性化學習方式,讓學生靈活地安排時間學習。教師只需要把微課上傳到教學平臺上,就可以讓學生隨時隨地進行微課學習,幫助一些缺課學生更好地了解所學知識,但是要在家長的引導和幫助之下進行。而學習成績好的學生能夠自行安排學習時間,不需要把學習過程集中到課堂上,讓學生的時間得到充分利用。

除此之外,學生還可以根據自己的知識掌握程度選擇學習內容,不同層次的學生觀看的微課視頻也不一樣,觀看次數由自己分配。教師根據學生的個性需求提供學習方式和學習內容,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程度。如對于小學語文中的句型轉換和形近字的總結,設計相關內容的微課。只有這樣才能為學生制定不同的學習目標,因材施教,豐富教學內容,開展個性化教學,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

豐富的微課內容更好地開發(fā)教學資源 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只能由教師單方面?zhèn)鬏斀虒W內容,無法充分開發(fā)教學資源,在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中也沒有充分應用教學資源。而通過應用微課教學模式,能夠為小學語文教學注入新的活力,引入生動形象的教學內容,對語文教學資源進行優(yōu)化整合,教材、課本和學生能夠結合起來,全面開發(fā)教學資源。

如在教學《詹天佑》時,為了讓學生了解當時修建鐵路的艱辛和困難,充分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責任感,可以在微課中錄入一小段修建鐵路的影視劇,在教學過程中播放出來,讓學生更加直觀地感受鐵路修建之不易,匯聚了人們的心血,同時也體現了詹天佑不畏困難、聰明勇敢的愛國情懷。把文字中的情感寄托到視頻和音頻中,讓學生從具體的畫面中獲取感性色彩,更好地理解課文。

4 基于微課的小學語文翻轉課堂教學策略分析

課前階段制作精良微課,為翻轉課堂教學做好積極準備 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的高速發(fā)展,微課教學模式逐漸在我國教育領域興起。微課指的是教師制作的微型課程視頻,必須在課前階段制作精良的微型視頻,才能更好地應用到微課教學中。微課可以在短時間內把精湛的教學內容呈現出來,教師必須圍繞知識點選擇合適的教學資源,然后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學目標來制作微課。每節(jié)微課視頻大致分為兩段,而學生對于課程有一個認知負荷,為了達到微課教學的效果,必須把微課視頻控制在10分鐘左右。在備課過程中,教師要善于收集資料,對資料進行整理分類,制作成精品課程視頻。在學生觀看微課視頻時,教師要提供給學生相關的課程習題、輔導資料,讓學生在邊看邊學的過程中領悟語文知識。學生在觀看課程視頻之后,收集相關的問題,并帶著問題去進行課堂學習。這種探究性教學方式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除此之外,在微課教學中能夠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深入理解語文知識。如在教學《少年閏土》時,把這篇課文制作成微課,必須從故事環(huán)節(jié)中提煉知識點,梳理故事脈絡,把其中展現閏土個性以及環(huán)境描寫的部分展示出來。同時,在教學這篇課文時,針對魯迅先生的創(chuàng)作風格進行引導講解,幫助學生形成一種思維邏輯觀,這樣學生不僅能夠全面掌握課堂內容,而且能夠延伸思維方式。

立足于課文內容,體現微課教學的自主性 在小學語文翻轉課堂教學過程中,必須立足于課文內容,充分運用多媒體技術。首先可以把課文內容制作成微課視頻,讓學生直觀地觀看課文內容,對于課文內容有一個大概了解。而對于課前預習、課堂探究和課后練習的微課視頻進行適當調整,課前預習的微課視頻主要用來引導學生熟悉課文內容,讓學生能夠熟練地閱讀課文內容。這樣就能夠節(jié)省課堂預習環(huán)節(jié),讓學生熟悉課文內容并且閱讀課文內容。然后在課堂探究環(huán)節(jié),主要針對學生的問題設置微課視頻,針對教學難點和疑點解決學生的預習問題,通過PPT來梳理文章內容。

如在教學《索溪峪的野》時,在微課視頻中插入索溪峪的美景,包括這篇課文的寫作背景,讓學生直觀地感受索溪峪的野,包括作者是在何N背景下來描寫這篇文章,為了體現出什么思想。在課后練習環(huán)節(jié)觀看微課視頻,讓學生找到自己的缺陷,突破難點,使課后訓練更加容易,也能夠幫助學生消化課堂知識,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同時可以利用微課資源進行自主學習。

完善課后教學評價機制 課后教學評價對于小學語文翻轉課堂教學來說至關重要。在微課教學中,不僅要讓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同時可以利用微課對學生和教師的行為進行評價。通過建立網絡評價平臺,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課堂表現情況和課后練習情況進行綜合評價,學生也可以對教師的微課講解過程進行評價。同時,學生和學生之間也可以對各自的知識掌握程度進行互評,完善課后評價機制,能夠優(yōu)化和調整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有助于學生和教師更好地參與到微課教學中,調動師生的積極性。

5 結語

總而言之,在微時代的背景下,為了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率,必須在小學語文翻轉課堂教學中充分運用微課模式,才能打破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局限性,實現自主教學,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師只要敢于創(chuàng)新,緊抓教學重點,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合理的微課視頻,就能夠構建高效的小學語文翻轉課堂。

參考文獻

[1]陳迅.淺議小學語文翻轉課堂[J].小作家選刊,2016(22):

100.

[2]王.小學語文“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探究與實踐[J].教育信息技術,2015(3):19-21.

[3]張順平.小學語文翻轉課堂初探[J].考試周刊,2016(29):

第7篇:翻轉課堂和傳統(tǒng)課堂的區(qū)別范文

【關鍵詞】高中化學 翻轉課堂 實踐體驗

【中圖分類號】G【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5)09B-0023-03

“慕課”即“大規(guī)模公開在線課程”的簡稱。近年來,“慕課”在國內掀起了課堂改革的熱潮。教學中,教師把預先錄制的一段“微視頻”課程內容上傳到公共學習網絡平臺供學生自由下載,或由學生拷貝回家,然后學生自由反復觀看學習,并完成自我評價作業(yè)(或事先預發(fā)的導學案);課堂上教師組織學生互動交流,聚焦主要問題,有針對性地強化學習,以達到深化認知的目的。這種基于“先學后教”的全新課堂教學模式,與“先教后學”常態(tài)課堂的教學流程完全相反,也因此被稱為翻轉課堂。“先學后教”的翻轉課堂是一種全新的課堂改革模式,在國內基礎教育界掀起了學習實踐的浪潮。

近日,筆者踐行了兩節(jié)關于翻轉課堂的高中化學課,課的主題分別是高二選修4《水的電離和溶液的酸堿性》和《鹽類的水解》。從課堂效果反饋來看,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明顯提高,對后續(xù)作業(yè)測評效果也更為突出,對課堂的肯定率達到了94.7%。可見,這種基于學生“真問題”的課堂效果非常好,學生能有足夠的時間聚焦于核心問題,有足夠的時間表達和互動,課堂成為學生拓展認知、鍛煉思維和發(fā)展能力的平臺。雖然本次教學嘗試也面臨一些困惑,但得到更多的是收獲,尤其是對翻轉課堂有了較為全面的認識。下面談一談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翻轉課堂相對傳統(tǒng)課堂的優(yōu)勢:課前完成個性化學習,課中實現知識的深度構建

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本身是依托于微視頻和在線學習的,其最大限度地照顧到了學生學習的個性化差異。翻轉課堂跟傳統(tǒng)的課堂有什么區(qū)別呢?傳統(tǒng)課堂的基本流程是:上課課后作業(yè);翻轉課堂的教學流程則是:導學案和視頻(網絡支持)在家學習、自我評價課堂互動(答疑、深化和應用)并完成作業(yè)(鞏固、評價)。翻轉課堂要求教師將要學習的新課內容進行設計、制作并拍成視頻,課前學生自己在家借助電腦和網絡看視頻學習,課前的學習完全體現個性化,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期間還可以在網上通過聊天軟件與他人討論和分享學習過程。其新穎之處就在于借助了網絡來進行自主學習,能夠將個性化學習的潛能發(fā)揮到極致。師生在課堂中要做什么呢?課堂上主要是互動,互動的內容之一是答疑,尤其是學生在課前學習中所遇到的問題;互動的內容之二是知識的應用、拓展和深化認知。由于將新知識的學習過程通過一種個性化的自學安排在課前完成,課堂時間變得充裕,使這種旨在答疑解難和深化認知的互動變成了可能。在傳統(tǒng)的課堂中,教師把主要時間花在完成新知識的學習過程中,因此往往無暇去了解學生的問題,沒有時間安排課堂互動以深化認知和加深理解,因此無法實現學生對知識的深度建構。

未來學家彼得?伊利亞德說:“今天你如果不生活在未來,那么,明天你就生活在過去。”教育改革確實需要具有前瞻性的研究和嘗試。翻轉課堂無疑是基礎教育的一場革命,這場變革也給老師和學生的角色帶來了變化。在傳統(tǒng)課堂上,老師是知識交互運用的中心,學生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在翻轉課堂的模式下,老師變成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推動者和指導者,而學生在課前是自定步調的個性化學習者,課中是角色放大了的交互協(xié)作者以及問題討論、實驗探究、答疑解惑的參與者。教師承擔的角色跟以前不一樣,課前的備課、課上的互動等環(huán)節(jié)中所持的觀念和設計的思路都發(fā)生了變化,教師的角色轉變在一定程度上給教師帶來了考驗。學生角色的轉變暗合了個體的個性化發(fā)展原理,因為學生的個體差異是非常大的,每個人的認知經驗不一樣,各種智能的發(fā)展有差別,學習方式、思維方法和學習時間的長短等都各不相同。把新內容的學習放在課前,讓學生通過觀看視頻自主學習,讓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在時間和空間上來自由安排,使得這些安排得到最佳。學生可通過反復觀看,直到弄懂學通,或記下留待課堂提問的各種問題。這是中學教學觀念上的一個重要突破。而傳統(tǒng)課堂無法更好地照顧到學生學習的個性化,在學習中存在的一些不足難以克服。

二、翻轉課堂需遵循科學的操作流程

上文提到了翻轉課堂與傳統(tǒng)課堂的區(qū)別,也闡述了翻轉課堂的優(yōu)勢所在。筆者在實踐過程中使用如下基本流程:教學目標問題驅動學生活動效果檢測。下面就翻轉課堂具體教學過程的設計與實施經驗作比較詳細的總結。

1.關于教學目標的設計問題。教學目標是解決“將學生帶到哪里去”的問題。教學目標設計應從三個方面考慮:一是基于課程標準,按照新課標理念設計好三維目標;二是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認識他們的認知特點、障礙和發(fā)展空間,設計有個性化的學習過程;三是設計效果檢測方案,若無法檢測教學是否達標或是否能通過學業(yè)水平考試和高考選撥,則教學就偏離了終端評價,從而缺乏實踐價值。

2.關于以問題為驅動力的問題。翻轉課堂重視基于問題討論的互動式教學,問題設計得好,學生就有思考的張力,就有學習的欲望,所以如何圍繞學習主題設計好問題就成了關鍵。課堂問題設計要科學,有整合性,與目標緊密結合,增加開放性問題的比例以激發(fā)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問題的呈現方式也不能隨意,應注重學生對問題的深刻印象,所以盡量用PPT課件展示核心問題,使問題的呈現視覺化,既簡潔又明了,直接指向教學目標。好的問題使參與課堂的學生始終面臨一定的智慧挑戰(zhàn),促進他們的思維發(fā)展,因此問題成為學生學習的驅動力。若能把教學目標分解成幾個關鍵的整合性問題,則學生的學習線索就搭建好了,本堂課學生要走的路線就設計好了。強調以問題為學習方向標,除了要結合教學目標,還一定要結合學生的學習特點,知道他們是怎么學習的,并尊重他們的個性。翻轉課堂以問題討論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充分地暴露他們的思維、學習過程中的障礙,這正是教師所追求的像明鏡一樣的學習過程。

3.關于設計學生活動問題。設計和呈現問題是為了產生學習的驅動力,因此緊接著需要設計的是學生的學習活動問題。有實踐經驗的教師都可能發(fā)現,此類課堂中,教師用PPT或文本打出若干個核心問題,而這些問題便是一節(jié)課的主線,從問題主線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得出:學生經歷一個怎樣的認知思維過程,學習是怎么樣一步步地深化的,目標是如何一步步地實現的。所以,問題設計好了之后,進一步設計學生的學習活動是關鍵。學習活動包括哪些呢?第一個學習活動是問題討論。設計小組討論便產生了活動,問題討論是一種智慧交流的過程,是一種高效學習的過程,也是一種激發(fā)思維火花的過程。課堂教學的最高境界是使學生的思維達到極限狀態(tài)。學生的思維開發(fā)需要恰當地訓練,需要根據學習的內容設計相應的問題,使學生經歷相應的知識運用過程,在問題導向的學習活動中逐漸提升能力。第二個學生活動是非常具有學科特點的實驗探究。這種探究不是表面的擺設,要直接指向思維認知目標,透過實驗活動使學生自覺地產生深化認知,從表象到性質,從宏觀現象到微觀本質,全面把握學習的內容。第三個學生活動是定性分析和定量計算(或叫課堂演練)。這要求運用新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這是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此環(huán)節(jié)安排的學生活動目的是鞏固和深化,提高認知的深度和廣度,訓練學生的精細思維,這是課堂一個質的飛躍環(huán)節(jié)。

4.關于課堂效果檢測問題。一堂課下來,教師應該非常清晰地知道自己把學生帶到了什么地方,達成了目標的百分之幾,學生要看到自己掌握了什么,還有什么問題有待解決。教師知道每一個學生學習后的狀態(tài),是對學生學習過程的尊重,也是我們追求的理想境界之一。那么,課堂中常用哪些檢測方式來探知效果呢?

首先是課堂巡視。教師在學生活動的時候不應固定地站在某處,而是有目的、有預設、有準備地走到學生當中,利用自身的專業(yè)素養(yǎng)全面地了解活動過程和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看清楚每個學生完成這個任務的真實情況,包括他們的思維過程和學習障礙所在,并適時地進行個別指導。教師都知道,這樣的課堂巡視是法寶,也想去做,但在傳統(tǒng)課堂模式中往往沒有時間去做,而在翻轉課堂上就有了充裕的時間,使做這件事成為了可能。課堂巡視很重要,這里不需要用太多的語言去闡述它。

第二個檢測方法是抽樣。抽樣是為了互評,互評是為了共享,共享是為了師生共同利用大家的智慧來互動以增進更深的理解。抽樣能為接下來的學習共享提供生成資源。關于抽樣經常有個使用上的誤區(qū),教師一般會點一兩個同學上去板書,然后討論點評。這種抽樣理念比較落后,因為憑教師的主觀和經驗覺得適合這個學生去寫,但是這個學生寫出來的內容不一定能夠成為課堂所需要的下一個環(huán)節(jié)學習討論的樣本和材料。所以,要動態(tài)地把握下一環(huán)節(jié)的共享資源、學習的樣例、效果檢測的一個具代表性的典型樣本,我們只有在巡查過程當中去了解并及時收集才有可能得到。可見,抽樣是非常重要的,有沒有這樣的巡視,有沒有這樣的指導,可以直接決定教師所抽取的樣本是否有價值。若教師在課堂上沒有實質性的抽樣過程,其實就是沒有這種意識,或者說即使有了意識,但還沒有形成這種操作或組織的能力,這體現在基本功上是有所欠缺的。

第三個檢測效果的方法是引導質疑。老師引導學生對抽樣作品進行互評的時候,有必要強調語言上的關鍵詞。當抽樣的學生呈現他的學習成果作品、表達他的思路方法之后,有經驗的教師總會提出:“其他同學有沒有補充?”或者,“誰有不同的意見?”這一句話的作用不言而喻,它也是檢測學習效果的好方法,同時還是培養(yǎng)學生質疑意識的關鍵觸媒。但是在教學實踐中,很多教師從未有意識地利用類似的問話,也就沒有創(chuàng)設質疑的平臺,這樣使學生有可能在課堂過程中永遠不去質疑,不會有批判精神,不會有機會去表達自己的觀點,因此也就難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因此,教師必須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有質疑的機會,這是課堂必須落到實處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有了這一環(huán)節(jié),課堂就能解決很多問題。如果沒有這一環(huán)節(jié),或者這一環(huán)節(jié)利用不好,整個課堂就有(下轉第31頁)(上接第24頁)可能積累很多問題,影響學生的長期發(fā)展。

第四個檢測方法是問答。問答是一種交流行為,通過問答可以了解到學生是否達到教師事先預設的目標。使用問答檢測學習效果的時候,要考慮是否已經很清晰、有目的地對照了事先預設的學習目標,所設計和實施的問答是否具備科學性和專業(yè)性,這些都值得去作深入地研究。

在傳統(tǒng)課堂中,教師往往沒有時間去完成以上這些工作,或者說因為時間關系無法盡善盡美地貫徹執(zhí)行。在翻轉課堂,使做好這些工作成為了可能。以上四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都做好了,教師在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方面就真的做到位了。

通過對翻轉課堂的實踐和思索,筆者認為:翻轉課堂相對于傳統(tǒng)課堂具有極大的優(yōu)勢,它深受學生歡迎。實施翻轉課堂的首要工作是制作教學微視頻,這是實施翻轉課堂的基礎,也是學生實現個性化學習的重要依托。實施翻轉課堂的關鍵工作是嚴格遵循科學的操作流程,按照“教學目標問題驅動學生活動效果檢測”的程序逐步實施,才能確保收到理想的甚至出人意料的教學效果。同時,筆者深切感到:實施翻轉課堂,對教師的教學水平和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關主管部門應加強教師隊伍培訓,全面強化師資力量。具體到學校,可成立具有探究精神與合作精神的工作團隊,積極探索翻轉課堂的特點和規(guī)律,將理論研究和教學實踐有機結合起來,必然能極大地帶動和提高學校的整體教學質量。筆者堅信,翻轉課堂是一種極具生命力的課堂改革模式,它必將迎來碩果累累的喜人前景。

第8篇:翻轉課堂和傳統(tǒng)課堂的區(qū)別范文

【關鍵詞】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高職院校;英語教學

翻轉課堂模式的創(chuàng)新主要與科學技術的發(fā)展相關,其主要指的是學會僧在課前使用信息技術進行預習,課堂中進行問題討論的教學模式。翻轉課堂與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完全相反,但是卻能夠較好地提高學生對學習知識的掌握,促進學生的實踐發(fā)展,對提高教學有效性有著重要的意義。以下本文就翻轉課堂模式在高職院校英語教學模式中的應用進行了簡要分析。

一、翻轉課堂模式分析

翻轉課堂,顧名思義,指的就是將傳統(tǒng)的教學課堂進行翻轉的教學模式。翻轉課堂模式與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有著明顯的區(qū)別。首先,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教師是課堂的主體,學生在教師的帶領下進行被動學習。這一教學模式下,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較差,學習興趣也較低,對知識的把握程度和應用程度均嚴重不足,不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1]。翻轉課堂模式則是以學生為中心,教師對學生的學習干預大大減少,突出了學生的教學主體性地位;其次,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課堂學習的主要內容是書本和教材中的教學知識,學生能夠運用和解決問題的機會和時間并不多,因此學生的實踐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等容易受到限制。而翻轉課堂模式下,學生需要在課外實踐進行教學知識的自學,課堂中主要負責解決教師布置的教學任務,同時需要加強與其他同學的共同討論和分析,有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最后,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下,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流互動較少,而翻轉課堂模式則為學生和教師之間的交流提供了更好的平臺,能夠實現師生之間更好的溝通,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

二、翻轉課堂的主要教學模式

翻轉課堂教學的主要模式分為三個部分:第一,教師在課前為學生提供一段教學視頻。教學視頻的時長和內容有所限制,一般要求時間較短,以幾分鐘或者十幾分鐘為主,突出教學視頻的短小精悍。傳統(tǒng)的教學中,一堂課程需要花費45分鐘,但是學生的學習注意力是有限的,在45分鐘內進行學習會導致學生學習注意力逐漸下降,并影響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2]。而翻轉課堂教學中,教學視頻時長的雖短不僅能夠突出教學主題,而且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學生在學習中不僅能夠加深對專題的認識,還能夠方便學生進行視頻查找,有助于幫助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質量;第二,教師在課堂中為學生布置教學任務。學生已經利用教學視頻做好了預習工作,在課堂中只需要教師能夠為學生布置一定的教學任務,讓學生利用視頻中教授的內容進行自主學習和討論學習即可;第三,教師要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信息反饋。學生自主學習和討論學習之后,教師必須要了解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并及時為學生進行解答,以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促進學生的更好發(fā)展。

三、翻轉課堂模式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一)轉變教學觀念

高職院校英語教師要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認識到翻轉課堂模式對于提高英語教學有效性的重要作用,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因此,教師首先提高自我的專業(yè)素質,要能夠具有較強的信息技術素質,實現獨立制作教學視頻,為翻轉課堂模式的應用提供必要的技術基礎。此外,教師還需要認識到學生的學習主體性地位,要堅持從學生的興趣、學習方式以及時展特征出發(fā)進行教學流程和模式的轉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二)要加強對翻轉課堂模式的把握

不少教師認為,翻轉課堂模式的主要重點在于教學視頻的制作。事實上,教學視頻是翻轉課堂模式能否開展的關鍵,但是在課堂中,教師與學生的對話以及教師布置的教學任務等的,才是教學的重點。只有當教師能夠最好這兩方面的設計工作,學生的學習有效性才能夠得到積極的發(fā)揮。例如,在《Unit 2 Companies and Occupations》的對話教學中,教師先根據詞匯和句型目標設計一段教學視頻,視頻長度不得超過十分鐘。然后在教學中要根據這些視頻中出現過的詞匯和句型如Can you brief me about the company organization? If I'm not wrong ...it was...等提出相應的問題,讓學生在課堂中進行討論和分析。

(三)要加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

在課堂教學中,翻轉課堂下的教師和學生必須要進行有效的交流和互動。尤其對于小教師而言,翻轉課堂下的教師完成充當著教學輔助的作用,教師對學生的教學指導能夠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質量。因此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加強對學生的學習指導,并且充分調動學生學習和課堂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進學生英語實踐能力的提高。

四、結語

綜上,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與傳統(tǒng)的高職英語教學模式相比,具有較為明顯的優(yōu)勢,如視頻資源豐富且費時較少,課堂中對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較為充足等。將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應用于我國高職院校英語教學中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而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具體應用中,教師首先要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認識到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應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同時要求教師能夠具備較強的信息素養(yǎng),并且要求教師能夠認識到翻轉課堂教學的關鍵和重點,在課堂中加強與學生的交流和互動,切實促進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

參考文獻:

第9篇:翻轉課堂和傳統(tǒng)課堂的區(qū)別范文

關鍵詞:中國現當代文學;翻轉課堂;影視作品

一、教育新形勢下高專院校現當代文學教學面臨的挑戰(zhàn)

《中國現當代文學》是高專院校語文教育專業(yè)的必修課程,面對時代和教育的發(fā)展,高專院校的教學發(fā)展方向以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為主導,這就要求在教學過程中要能讓學生有更多的實踐能力,運用能力。現當代文學的課程隨著改革的深入,首先面臨的是教學時間壓縮的問題,偏向理論教學的現當代文學縮減課時讓路給其他通識課程,就比如筆者所在學校14級學生的現當代文學課時為112課時,而到15級開始就只有96課時;如此一來,要在較短的課時內將脈絡性強的文學史還有與之相伴的眾多文學作品教授給學生并達到課程的培養(yǎng)目標有很大的困難。其次,由于社會發(fā)展的加速,時代的變遷,文學史和作品反映的內容對于現在的學生來說有較多的隔閡感,難以對現當代文學特別是現代文學所處時代與作品做出深入的理解。第三,由于理論性較強,傳統(tǒng)教學以教師為主導的模式對高專類學生的教學效果并不理想,互動性少,對課堂缺乏興趣,使得學生對課程的學習成了死記硬背老師的課堂講解來應付考試。

二、影視作品在現當代文學翻轉課堂教學中的教學優(yōu)勢

翻轉課堂的運用要求學生“課前通過視頻或資料學習知識,課上開展與同學和老師的互動活動”,這樣安排既可以解決現當代文學作品繁多,且教學課時日益縮減導致無法在課堂上將作品一一講解的問題,同時能加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思考能力,在課堂上留下充分的時間給學生參與討論,鍛煉學生的分析講解作品能力。另外,中國影視的發(fā)展較現當代文學的起步時間晚,但是從影視發(fā)展到如今,一直有優(yōu)秀的現當代文學作品被改編成為影視作品,像《紅高粱》、《邊城》、《阿Q正傳》等等,這些作品以生動的形象再現了文學作品中逝去的年代,文字、圖像和聲音的結合使得抽象的文本文字變得鮮活,讓學生在觀看中直觀感知作品所在時代的歷史人文風貌,激發(fā)學生對作品背后的文化、歷史、人物的求知、思考、探索的欲望。最后,就高專院校的學生學情來看,基于生源質量和學生學習熱情、接受能力等多方面考慮,引入影視資源進行輔助教學在激發(fā)學生興趣、增強學生理解、提高課堂效率方面都會有很大的作用。

三、影視作品在現當代文學翻轉課堂教學中的不足分析

將影視作品引入現當代文學教學雖然優(yōu)勢明顯,但是也不能忽視有一些不足之處。首先,文學與改編影視作品之間還是存在區(qū)別,如果沒有清楚認識到這一點,那么在教學過程中就會走入誤區(qū)。文學作品是一次創(chuàng)作,影視作品是二次加工,里面雜糅了導演編劇和演員對原作品的理解,是對原作品進行加工后的二次呈現。因此,影視作品中還原出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節(jié)甚至情感基調都會因為二次創(chuàng)作過程中創(chuàng)作人的審美偏好和個人解讀與文本作品產生一定的偏差。例如余華的作品《活著》與張藝謀改編的同名電影相比較,故事結局走向的不同呈現出的情感基調就不一樣,前者體現生命在歲月里歷練的堅韌,作者帶著冷漠的訴說人活著本身就是為了活著,而后者卻以小團圓作為電影的結尾給人以苦盡甘來的希望。現當代文學的教學重點,還是以解讀文本為重,如果不能正視文學與影視作品的區(qū)別,那么在授課過程中難免使學生對作品造成審美或者主題理解的偏差。其次,由于觀看影視作品所花的時長較長,而課程本身的授課時間卻是一而再的縮減,翻轉課堂試的教學要求還課堂給學生,即引導學生自主講解和討論時間占比要多,如果對影視作品過多或者不能在教學中合理的對其進行使用,容易本末倒置,完成不了教學任務,也讓學生無法學全應該學習的知識。最后,影視作品本身生動形象易理解的特點使得它比文本學習要受學生歡迎得多,起到翻轉課堂要求的調動學生積極性的作用,但這往往也使得學生對影視產生依賴,傾向于用影視作品替代文本的閱讀,也可能導致學生在觀看作品時將側重點放在演員的樣貌或是劇情的發(fā)展上,而忽視了觀看的目的是為了能夠更好的分析文本。

相關熱門標簽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高清视频在线 | 9999毛片免费看 | 亚洲一区www | 国产黄色a三级三级三级 | 成人资源在线 | 999久久久| 一区二区在线看 | 国产younv真实| 国产91页 | 天堂免费在线视频 | 欧美一区二区二区 | 精品香蕉99久久久久网站 | 国产视频高清在线观看 | 99九九精品免费视频观看 | 久久免视频| 欧美亚洲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浪人 | 九九视频在线观看视频23 |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久久久 | 亚洲一级免费毛片 | 久久国产成人精品麻豆 | 日本无卡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 一级黄免费 |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777图片 | 九九精彩视频在线观看视频 | 亚州在线视频 |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观看不卡 | 欧美精品三级在线 | 欧美白人和黑人xxxx猛交视频 | 欧美与黑人午夜性猛交久久久 | 国内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一级视频免费 | 久久久视频在线 | 日韩欧美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 欧美成人激情在线 | 久久久久久久综合色一本 | 在线看片日本 | 久久在线国产 | 日韩有码第一页 | 国产日产亚洲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