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村級冬季攻勢實施方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 青山工程;森林資源;生態建設;成效;問題;遼寧丹東
中圖分類號 F12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03-0206-01
丹東市有山林面積103.93萬hm2,森林覆蓋率達到65.9%,廣袤的森林資源和良好的生態環境構成遼寧省重要的生態屏障。2012年全省開展青山工程以來,丹東市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在省市人大的監督下,緊密結合丹東市實際,大力開展青山工程,扎實有效推進青山保護工作,取得了可喜成效,為保護青山綠水,推進全市生態文明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1]。
1 青山工程取得的成效
成立了青山保護組織機構。市、縣兩級政府成立了青山保護工作領導小組,下設青山辦。市縣成立了青山保護局,為全額撥款事業單位,核定人員編制69人,并取得青山保護行政執法資格,初步建立青山保護工作管理體系。寬甸縣、鳳城市、東港市和振安區成立了青山保護局,為正科級建制。寬甸縣將林政稽查、森林公安青山分局等力量整合到縣青山保護局,形成一個專門執法機構,扭轉了多頭執法的混亂局面。
1.1 編制《青山保護規劃》
丹東市在2012年9月編制完成了《青山保護規劃》,當年10月市政府下文批準該規劃,2014年又對該《規劃》進行了修訂。規劃由市、縣青山保護專門機構監督監測和組織實施。規劃將全市8個縣(市)、區的103.93萬hm2山體及山體以外的林地實行分區保護管理,即劃分禁止開發區、限制開發區和合理利用區,3個區域分別占區劃總面積的3%、31%和66%。全市形成青山保護分區“一張圖”,對3個區域實行差別化管理,初步做到規劃數據矢量化,保護分區小班化、監測監管信息化的管理模式[2-3]。
1.2 有效實施青山工程
3年來全市累計完成礦山等破損山體生態修復治理408處947.6 hm2,占應治理破損山體面積的30%。其中由政府治理的無主閉坑礦山246處595.07 hm2,占無主閉坑礦山應治理面積的51%,整理出工商業用地面積逾80 hm2,整理農用耕地逾20 hm2。2015年要完成閉坑礦山治理19處51.53 hm2,生產礦山治理16處58.13 hm2,目前這些治理項目正在有條不紊推進;全市累計清退“小開荒”和超坡地還林3 333.33 hm2以上,工程圍欄800 km以上,新增圍欄封育面積13.33萬hm2以上。對高速公路沿線、村鎮周邊、旅游景區、生態脆弱區等重點區域的小開荒和退坡地基本進行了“兩退”還林;在城鎮周邊面山清理亂埋濫葬散墳逾2萬盔,建設完成村級公益性公墓13處;整頓非煤小礦山63家,其中關閉17家、限期整頓46家。3年來全市青山工程累計投資逾4億元,其中市縣三級財政投入8 000萬元以上。
1.3 建立青山保護監測監管體系
全市初步形成青山保護的動態監測監管體系,建立了青山開發使用的審批、審核、督查、監管與治理責任制度。設立2 000余個林地保護、林地生態功能變化動態監測樣點,形成綜合監測網絡和植被恢復等指標體系及相應的信息系統,對礦山和其他各類建設工程占用山體及恢復治理、封山育林等活動實施動態監測。2014年市青山辦向市政府和省青山辦提交了“青山保護評估報告”,對全市青山保護各項指標提出評估結論與建議,促進全市青山保護工作健康發展[4-5]。
1.4 依法查處違法破壞青山案件
2012年以來,全市每年都開展2次以上青山保護嚴打專項行動,市政府、市青山辦下發青山林地保護嚴打整治實施方案和通告,確定青山保護稽查與整治措施。市林業局組織森林公安、青山局等開展林地、林木等森林資源保護冬季和春季嚴打攻勢,嚴厲打擊亂采濫挖、亂埋濫葬等蠶食毀壞林地行為。全市共查處各類非法占用、破壞林地案件75起,處理違法占地面積逾66.67 hm2,形成青山保護的高壓態勢,有效遏制隨意毀壞青山的勢頭。
2 存在的問題
2.1 社會共識仍顯不足
保護青山綠水,建設美好家園,需要基層政府和社會各界進一步取得共識,當前仍需要大力營造保護青山、保護環境的強大輿論氛圍,提升“毀林挖山可恥,保護青山光榮”的社會公德意識。
2.2 基礎建設投入較少
近幾年各級政府在閉坑礦山以及破損山體、“兩退一圍”等治理工程上投入較大,在青山保護的基礎設施建設上,基本沒有投入,導致青山保護管理手段落后、基礎薄弱,與形勢要求極不適應。
2.3 保護與開發的矛盾仍然突出
面臨千家萬戶經營管理森林的新形勢,如何既要保護好森林的生態效益,還要兼顧好林農的經濟利益,是當前各級政府和林業部門亟待破解的難題,這個問題不能有效化解,青山保護今后將面臨更大的壓力和困難。
2.4 動態監測體系亟待加強
實施科學規范高效的青山保護管理,除了要有一支高素質的管理隊伍,還要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建立現代化的地理信息與監測系統,對青山實施最有效、最科學的監督管理。目前,市縣的網絡化監督基礎設施還很落后,遠不適應當前的基本工作要求。
3 參考文獻
[1] 于榮,沈夫鈞,張黎華,等.建立集體森林資源資產化管理體系初探[J].林業經濟,2010(5):37-40.
[2] 陳鑫.青山工程動態監測平臺的設計和關鍵技術實現[J].電子技術與軟件工程,2015(5):227.
[3] 白雪松.青山工程實施對縣域經濟發展產生的影響分析[J].農業經濟,2014(2):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