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農業經濟村級債務成因及化解對策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農村村級債務是當前一個普遍性的問題,近年來,隨著新農村建設和鄉村振興的實施,村級收支不能平衡,出現了一定的債務,影響和制約了村級經濟的發展。以內鄉縣為例,分析了村級債務形成的原因,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化解對策。
1村級債務現狀
截止2018年12月31日,內鄉縣村級債務總額13625.38萬元,村均47.3萬元,無債務村23個占總村數8%,債務小于10萬元村61個占全縣總村數21.2%,債務10萬~50萬元村121個占總村數42%,債務在50萬~100萬元村52個,占總村數18.1%,債務在100萬元以上村31個占總數的10.7%。對隨機調查的五個鄉鎮11個村債務分析,從債務形成資金來源上看可分為:欠金融機構貸款占全部負債40%,欠外單位借款占全部負債3%,欠個人借款占全部負債45%,應付未付款項占全部負債12%。從債務資金使用方向上:統籌提留款特產稅占72%,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占21%,興辦集體企業占3%,村級事務支出占4%。
2村級債務形成原因
從調查情況看,造成村級債務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且是長期累積的結果,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2.1稅費收繳難,舉債繳費
稅費改革前,農戶的負擔項目非常多,如農業稅、特產稅和“三提五統”等等,農民當時收入很低,群眾拖欠稅費現象比較普遍,村干部為了完成上級下達的任務,只有歷年墊付或向金融機構和民間高息借貸的方法,代繳各種稅費。形成了群眾欠集體、集體欠金融機構或個人的惡性循環,日積月累,利息越滾越多,常此以往形成的債務增加了村級債務。如:大橋鄉謝營村債務總額25.6萬元,因舉債繳稅費達20.4萬元,占該村總債務79.9%;余關鎮趙溝村債務總額91.2萬元,因舉債繳稅費達65.8萬元,占該村總債務72%;王店鎮顯圣廟村債務總額211.2萬元,舉債繳稅費金額達146.9萬元,占該村總債務69.9%;夏館鎮師家灣村債務總額31.1萬元,因舉債繳費達20.8萬元,占該村總債務67%。
2.2基礎設施及公益事業建設留下負債
農村改革以來,農村經濟的確有了長足性發展,農民收入有了大幅度增長,農民生活有了根本性改善,群眾對村級道路、村容村貌等要求意愿強烈,農村一些基礎設施及公益事業急待要辦,但是,大部分村級財務沒有固定的經濟來源,村集體沒有一定的積累,致使有些村超出實際財力上馬鋪路、筑橋、修建農田水利設施、建文化大院、改造村委辦公樓、村廣場、路燈等項目,這些項目上級補助資金有限,又不好向農民伸手,就形成了村里欠項目承包人的工程款,形成了村級債務。如:余關鎮子育村債務總額155.8萬元,此項債務106.9萬元,占該村總債務的69%;夏館鎮大栗坪村債務總額77.9萬元,此項債務40.8萬元,占該村總債務的52.4%;王店鎮宋溝村負債總額212.08萬元,此項債務113.1萬元,占該村總債務53.3%。
2.3考察論證不充分,盲目興辦鄉村企業
早些年,上級大力號召鄉、村辦企業,并提出了具體指標,要求鄉(鎮)、村辦有一定投資額度的企業,并且作為考核領導政績的重要依據,上級政府的號召和考核標準的制訂,給基層干部形成巨大壓力。一些村沒有對項目進行認真考察和篩選,在沒有技術管理人才、沒有資金的情況下貸款也大辦企業,投下去就是幾十萬甚至上百萬。而所辦企業生命力短,后期多數處于停產半停產狀態,由此形成了大量債務。
2.4應付未付款項形成債務
村里早些年欠農戶的計生、房建押金沒及時退還也造成村級債務。如大橋鄉郭河村債務總額19.5萬元,均是1995年以前建房押金沒及時退還形成債務。近年來,集鎮建設及園區發展用地,一些村土地被依法、有償征用形成的征地補償款,沒有按照有關政策進行合理分配,而是長期掛帳,應付未付形成村級債務。如湍東鎮屈莊村債務總額464.76萬元,均是此項形成的債務;張崗村債務總額388.5萬元,均是此項形成的債務。
2.5各類升級達標活動多,村級非生產性剛性開支大,造成負債
多年來,不同時期有不同類型的達標升級活動,涉及部門多,要求高,裝修房子、檔案室、檔案柜、板面、高標準裝訂檔案資料等,增加了村級開支。另外還有一些村民主理財制度不健全,對開支把關不嚴,早些年招待費、辦公費等不合理開支過大,也造成了數額不小的債務。
3加強村級債務管控的意見和建議
3.1多策并舉,化解債務
一是清欠還款。把清收欠款作為化解債務的一項切實有效措施抓緊抓好,對各種應收款項分清類別、區別對待;對確實無法收回的呆帳要通過法定程序予以核銷,同時,要踢除債務中不真實的部分,如對應付無付的各類押金(計生房建等)及征地補償款迅速支付償還,減銷債務。二是調息減債。對高息借款,要與出借方協調,實行停息掛帳,或調息還本,嚴格按照金融部門規定的同期、同檔利率計算。三是拍賣抵債。鼓勵鄉村將所屬“四荒”、閑置水面、林木資源、場地、機械等資源的使用權及其他資產進行拍賣租賃、承包,其收入用于還債。四是協商轉債。村債務、債權名目繁多,錯綜復雜,其中有村欠戶的,也有戶欠村的,有戶欠組的,也有組欠戶的,也有村組互欠的,對于這些債務,在清理核實,雙方認可的前提下,可由鄉村干部出面召集,讓債權人、債務人見面,商談償還辦法。在公正、合理、雙方自愿的前提下,實行債務對沖或債務轉移,把村級債務變成民間債務。五是歸責消債。對鄉村企業向金融部門等單位貸款形成的債務,按照誰借誰還的原則落實債務人,債務由企業承擔并負責償還,所辦企業已經倒閉的,按倒閉清算處理,也可采取股份合作、公開招標、租賃、拍賣等多種方式處置,所得收入按法律規定償還債務。
3.2及時處理早些年債務
對早些年村向金融機構貸款繳稅費形成的債務,由于時間過長,村里向群眾很難收回這部分欠款,村財力又不足,建議金融機構在政策允許的情況下,啟用內部呆帳準備金等風險基金,免除這部分貸款,使村級組織甩下包袱,集中精力發展集體經濟。
3.3加大政府投入,解決群眾關切的民生工程投資
今年中央1號文件提出,中國美農村要更美、中國強農業更要強、中國富農民更要富,調研中,鄉村普遍反映,希望政府加大村組道路和水利設施及一些公益事業的建設,減少鄉村配套,并對以前符合建設標準的超前建設費用予以補償,減少村級的存量債務。
3.4量力而行,堵絕新債務
興辦各種事業都要從實際出發,不能操之過急,要準確把握農村經濟實力。在服務農業產業發展上,應根據實際情況提供產前、產中、產后服務。如:在發展煙葉等產業生產時,職能部門應按照各村實際種植面積提供有關服務,不能以下達的任務的指標代購煙葉肥料套餐等服務,隱形增加村級新的債務。
3.5嚴格規范決策程序,防止村級債務反彈
堅持“4+2工作法”,促進決策的科學化、規范化,夯實農村基層民主建設的基礎。一是建立公益項目審議制度,防止盲目超前舉債興辦基礎設施項目,讓監督管理在舉債決策中起到監測、預警、分析和控制作用,提高舉債的合法、合規性。二是實施民主理財制度,杜絕不合理花費,壓減非生產性開支,防止監管不力發生不良債務。
3.6發展村集體經濟,化解債務
發展壯大集體經濟是化解債務的根本出路,努力培養新的經濟增長點,從根本上扭轉因經濟發展滯后帶來的償債壓力。一是推進農村產權制度改革,成立村股份經濟合作社,運用政府注資、合作社融資、入股牧原分紅方式,拓寬村級經濟收入渠道,增強村級化解債務的能力。二是加大項目支持力度。積極招引符合區域產業發展規劃、經濟效益高、社會效益顯、環境效益好的大企業、大項目落戶,構建大產業。三是建立健全集體資產登記、保管、使用、處置等制度。進一步盤活各種資源,盡快實現資源變資產,資產變股金,為壯大集體經濟提供支持。積極鼓勵村集體充分利用自身資源,通過拍賣、入股等形式,合理開發利用荒山、荒坡、荒灘等資源;還要深入挖掘當地人文、歷史、民俗、特產等,發展生態游、故地游、創意農業、民宿休閑等產業項目,增強村集體經濟實力。
參考文獻
[1]田秀麗.論村級債務的成因及化解對策[J].中國科技財富,2009(4):98-98.
[2]石濱,范中喜,李樂霞.村級債務問題產生的原因及化解措施建議[J].吉林農業,2011(04):24.
作者:郭紅雨 單位:內鄉縣農村經濟管理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