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丁香婷婷妞妞基地-国产人人爱-国产人在线成免费视频麻豆-国产人成-91久久国产综合精品-91久久国产精品视频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服裝結構設計范文

服裝結構設計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服裝結構設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服裝結構設計

第1篇:服裝結構設計范文

服裝結構設計基礎上,綜合運用凹凸造型手法來滿足服裝人體形態美和視覺形態美的需求。研究凹凸造型在服裝設計中的實用性,通過實驗、設計的方法,結合面料、色彩等具體呈現出凹凸造型效果,總結凹凸造型的特點和應用技巧,由此可以拓展服裝設計思維,從而推動服裝造型設計的發展。

關鍵詞:

服裝;結構設計;凹凸造型;應用技巧

服裝設計中往往利用各種藝術設計手法來表達不同的造型效果,其中,凹凸造型是近來最為流行且行之有效的手法之一。所謂凹凸造型是指服裝造型設計中將材料按照一定的造型組合,賦予服裝個性美的立體形態方法,強調的是造型的視覺效果和服用功能的互補[1]。本文直接從結構設計角度入手,利用一定的造型工藝技術,綜合材料機理構成特性,展示了凹凸造型技巧的獨特藝術魅力,使之形成融合服裝造型美和人體形態美需求的空間設計技法。凹凸造型應用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1)服裝對應人體凹凸形態適應性做結構設計,如胸高、肩胛、臀凸、肢體關節等部位,依托人體形態而生的三維空間設計。(2)服裝對應視覺形態做結構設計和創造,如服裝廓形、材料設計、寫實寫意等,依托服裝設計而生的空間設計。

一、衣片加量平面向立體轉化

1、剪切加量立體造型

通過剪切,在加量一側衣片形成立體凸出的造型,多應用在胸部、肩胛等部位,以滿足人體的形態需求。常見的垂褶造型和這一手法原理類似,不同的是,這種分割線是曲線,且彎曲的曲率比較大,所以在分割后縫合形成更加立體的造型,更適合硬挺的面料,而垂褶則是追求一種柔美的線條,更適合輕盈質地面料。在這種造型中,要注意的一個問題就是,剪開加量后會造成分割線處的弧線加長,所以在剪開后,加量之前要在原弧線的基礎上外加2cm,在新的弧線上再剪開加量,加量時還要保證兩條縫合線長度一致,這樣最后才能縫合在一起,做成滿意的造型。在服裝造型中常常應用省道在胸部位呈現優美的立體造型,并且保證其他部位適體均勻。而凹凸的造型設計有分割線的存在,要先合并省道再分割衣片,這樣裁出的衣片在保證成衣合體基礎上,制作過程中不會出現過多的縫制線,成衣比較簡潔。

2、不剪切加量造型

同樣是平面造型轉向立體造型,同樣是通過加量的方法形成凹凸。區別在于這種造型方法沒有將衣片分割,通過整體裁剪的衣片來獲得想要的造型。通這種造型的方法有很多的變化款式,應用很廣泛,可以用在上衣的前片,后片,也可以應用在腰部,增加腰部豐滿度,滿足造型要求。在服裝設計中,任何一種設計手法都不是在單獨的起作用,需要結合多種設計手法配合以產生滿意的造型。這種造型方法在綜合考慮省量和省道位置后確定分割線,分割線通常是在胸部合省之后打開的,分割后的兩片在加量的時候還要使衣片順滑,便于縫制。

二、幾何造型立體形態

1、筒式幾何結構

筒式結構在設計制作過程中充分借鑒利用了立體構成的方法,同時也綜合運用了數學上的立體幾何方法,展開成直觀形象的圖形。將立體造型轉化成平面圖形進行分析解剖,考慮隆起部位造型特點,確定立體造型的平面結構圖,及縫合部位的位置,用合適的材料經縫合制成該造型。這種造型方法有很多種變化,運用起來比較靈活,向下做出的類似穴的形狀,分割線流暢靈活,表面呈現一種向外散開的曲線,增大了裙擺的弧度,極具韻律。另一種筒式結構還可以做出向外凸起的造型,結合面料、印花做出的造型,使服裝不會顯的太單調,同時印花線條的不同變化,又對凸起的部位起到一定的緩沖作用,使服裝整體看起來不會突兀。如果是在上衣部位應用,要取得滿意的造型效果還要考慮胸凸和肩胛部位的處理方法,同時還要保證人體穿著的舒適性。盡量避免在服裝曲率大的部位加這種筒式結構,增強工藝性,外觀上也較平衡。筒式結構的所在的分割線盡量選取直線或稍曲線,曲線的曲率越大越利于縫合。

2、局部多層堆疊立體造型

同心圓環可以添加的位置非常靈活,可以在服裝向里或向外延伸產生層疊的效果,造型獨特。也可以使其他形狀的面進行疊加運用在底擺、衣領或袖口等其他部位,增強服裝的裝飾效果。將局部空間進行不同平面形狀面的不同方向的疊加,并使疊加后的面與面之間有間隔量的造型,體現立體層次的變化與韻律感。疊加的每一層根據設計的不同可以完全相同也可以逐層增大或縮小,保證相鄰面縫合部位的尺寸相同即可。通過這種縫合,產生出透視的效果,立體感明顯增強,疊加的邊緣相互聯系成整體,復雜中帶著活潑的造型特點。

三、廓形決定凹凸造型

服裝輪廓造型有A廓形、T廓形、H廓形、O廓形、X廓形等類別,與這里的外型稍有不同。廓形是體現服裝風格和特征的主要因素,也是創意服裝最直接、最鮮明的特點[2]。這里的外型指大體上服裝呈現在人眼并在人的大腦中直觀反映出造型,是比較有幾何形態的圖形,比如圓形、方形、三角形、多邊形等。用這種造型方法產生的造型能打打破常規的廓型概念,有很多想象的空間,會產生很多奇妙的設計。先確定服裝的廓形,然后直接做出合乎人體大小范圍的外型,在此基礎上直接做出所需要添加部位的位置及大小。確定添加部位規格和造型,與先前做出的外型進行整合及結構線的適當處理,提高工藝性。如果衣片需要分割或拼合,盡量使分割線經過身體部位的曲率大的部位,并考慮結構和藝術美,使衣身保持整體平衡;結構線要經過適當修飾,圓順且拼合兩側要相等。如果分割線選取的部位使得縫合不理想,應考慮將分割線轉移到其他合適的位置;面料的選取也要考慮,縫合效果不好或拉伸變形困難的面料要慎重考慮。

四、結語

凹凸造型設計手法靈活的滿足服裝不同部位的造型要求,通過面料分割再加量處理,通過靈活運用幾何手法,將面料解構,重組,以構成不同的立體造型。服裝結構設計的兩種主要方法是比例分配法和原型法[3]。凹凸設計在服裝中整體給人以很強的立體感,這也是設計要達到的目的之一。利用這種立體的造型手法可以打破原有的造型藝術中的平面和呆板印象,應用在服裝中賦予服裝靈動感和韻律感。不同的凹凸手法適合不同的造型部位和造型要求,這些在分類中已經詳細描述。只要運用凹凸手法和其他手法的結合,再通過結合面料拼接,色彩搭配以及流行趨勢,就能夠設計出更好的產品。

參考文獻:

[1]周少華,孫菲菲.凹凸式結構在服裝造型中的應用[J].上海紡科技,2010,4(38):6-7

[2]馬立堯.創意服裝的廓形設計方法研究[J].大眾文藝,2016,04:97

第2篇:服裝結構設計范文

【關鍵詞】服裝結構設計;平面裁剪;立體裁剪;創新;教學模式

引 言

高職服裝結構設計以往俗稱“服裝裁剪”,而服裝裁剪又分為平面裁剪和立體裁剪兩大方法體系,平面裁剪為主,立體裁剪為輔,通常院校把它們分為關聯不大的兩門課程,并把服裝平面裁剪稱為服裝結構設計或狹服裝結構制圖,淡化了設計理念和實踐性,純理論性的數據公式生搬硬套的作用被放大,很少藝術思想性可言。服裝工藝作為服裝結構設計的后續課程,是結構設計的實踐環節。傳統的課程設置把服裝平面結構設計、服裝制作工藝、服裝立體裁剪課程分開設置教學,撕裂了各門課程之間的關聯,削弱了彼此之間的相輔相成的作用。

一、服裝結構設計課程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經常有師生及企業感嘆現在的畢業生三年高等教育,不如舊時的三年學徒可以出師的專業學習效果。顯然,現在高職院校在服裝結構設計課程的教學中存在一些瓶頸問題亟待解決,而這種瓶頸問題是現在的課程教學模式難以逾越的。服裝結構設計課程在教與學的過程中經常遇到學生對平面結構設計的理論數據、公式一知半解的情況,人體單、雙曲面和服裝結構線的關系處理不順,放松量變化思路不清晰等教學難題,甚至畢業生從事好幾年專業實踐后仍然存在此類問題,究其原因就是實踐環節與設計理論脫節的后果,而脫節的根源又是結構設計課程設置存在弊端導致的。因此,改革和創新結構設計課程模式,嘗試新的理實一體化模式是當務之急的事情。

二、新課程模式:立體裁剪、平面裁剪、制作工藝三課合一課程教學模式創新

根據學習者學習新鮮事物的由簡到繁,由直觀到抽象的認知規律;依據任務驅動可以提高學習興趣的經驗,并針對以上一些問題設置新課程模式如下:按順序把服裝立體裁剪(坯布服裝制作)、服裝平面結構設計、服裝制作工藝三門獨立課程,設置為服裝結構設計課程的三個環節,成為新課程的三個子課程其中。分三個階段遞進的循環教學。課程分為四個環節,三個子課程。課程基本設置流程環節如下圖所示:

1、服裝平面結構設計是理論為主的課程。以理論原理知識為主,實踐操作能力為輔,主要培養學生靈活運用結構設計理論知識,例如公式、放松量、抽象的雙曲面關系等等進行自由設計并繪制服裝結構圖并制作工業版樣的能力。

2、服裝立體裁剪是實踐課程。通過手工進行服裝款式造型設計,用坯布包裹模特,直接用手拿捏造型再用針暫時固定,并畫出輪廓線的一種設計手段,是實踐為主的課程。其造型設計帶有一定不確定性,但直觀易懂,造型設計靈活、寬泛,易于上手。

3、服裝制作工藝是實踐課程。是設計款式變成實物的實現手段的最終環節。

三、課程創新點有以下幾個方面

1、創新點一:服裝立體裁剪融入結構設計課程的選擇

創新點之一就在于把單獨設立的、并被設置在平面結構設計課程之外的立體裁剪課融入結構設計課程中,作為結構設計的體驗環節,并先于結構設計課程學習。眾所周知,立體裁剪在高職院校通常作為服裝造型設計輔助課程,是狹義理解,在日本服裝教學中,以坯布為材料的結構設計研究廣泛應用,是作為服裝結構設計的前提。立體裁剪是定制高檔服裝,服裝結構研究必不可少的手段和方法。立裁把結構設計中抽象原理性強的造型設計難題化繁為簡。現在一些服裝設計和工藝大賽中已把立體裁剪當做結構設計的一個環節。

①課程設置符合學習者對事物的認知規律

初學者對實物的認知規律是先直觀感官認識再到抽象思維理解的,簡單直觀的知識總是容易被接受和理解,而復雜抽象的知識總是需要反復學習和練習才能獲得。創新課程設置就是依據這個學習認知規律來設置的。立體裁剪是直觀、簡單的環節,用布包裹模特直接造型的過程,沒有復雜的公式和收放量原理和費解的人體曲面關系,只是哪里多量就收,那里少量就放,用簡單直觀的手法達到結構造型的目的。對于很合體的款式可以完全忠實于人體的特征。但它的缺點就效率低費時長,成本高,大都不能應用到工業流水生產線中去,只能作為個性服裝量體裁衣或結構設計造型研究用。在平面結構設計課程教學中,經常會遇到此類問題,就是學生對服裝結構圖上的省、分割線、褶裥的作用、形狀和量的分配很疑惑和費解,為什么這樣處理就會和人體體型吻合?如何分配服裝放松量的大小為宜?不能透徹理解這些造型手段和放松量與人體特征之間的關系。而立體裁剪課程就解決了這個問題。立體裁剪正好可以直觀地逐步細致地呈現復雜款式中人體與服裝之間的原理關系,這是立體裁剪的優點,也是平面裁剪的很好補充。

初學者直接學習平面結構設計課程,不能理解省、分割線、褶裥的作用和量的分配大小問題現象,理解各個服裝部位如何對應的人體部位,各條平面結構線與人體之間的點線面關系,而在立體裁剪把這個難題迎刃而解。在一張平面的紙上,運用一定的數據和公式、設計原理就可以繪制出工業用版樣,正好兩門課程整合在一起取長補短,利用立體裁剪直觀獲得服裝與人體原理之間的關系,再上升到平面結構設計的放松量、公式和原理的抽象層面,是一個課程的完美結合。

②理實一體化課程設置能激發學生不斷學習平面結構設計原理的興趣

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只有激發和不斷保持學生學習課程的興趣,這種教學模式就成功了一半。筆者創新設計的任務驅動的立體裁剪、平面裁剪、制作工藝三課合一的教學模式中的實踐環節就可以牢固的抓住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生往往對實際操作性強、有具體任務,容易從可以看到實物效果的課程中產生成就感,從而有濃厚的持續的學習興趣,所以立體裁剪和服裝工藝一直是學生感興趣的課程,而理論性強、數據公式生硬的結構設計課程總是難以使學生的興趣持續維持。新課程模式把立體裁剪、平面結構設計和服裝工藝三課程揉和成一個密切配合教學的模塊整體,進行互相銜接的互動教學的實訓模式。而以往立體裁剪是被孤立在服裝結構設計之外,成為獨立設置的選修課程。

2、創新點二:同一款式造型對比教學——立裁和平面結構設計款式效果對比

傳統的結構設計課程沒有立體裁剪和坯布服裝制作這個環節,增加這個環節,可以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手直接立裁服裝款式造型,并利用坯布制作出規定的服裝款式,并且這種服裝款式造型是忠實于人體的特征的。平面結構設計出的同一款式造型是建立在服裝結構原理知識基礎上的,即是用公式和數據推導出來的,有一定的空間想象性,并不能直觀的認識款式的最后造型,學生不能真正直觀理解公式和數據與造型間的關系。有了前期立裁同一款式造型的感性認識,并對比服裝制作工藝制做出的真實服裝,可以對比其之間的造型原理和造型的關系真正內涵關聯所在。對進一步深刻理解平面結構原理公式和造型間的關系有很大的實踐意義。立體裁剪、平面裁剪、制作工藝三課合一的課程教學模式才能各個環節有機結合,相輔相成。

總之,高職服裝結構設計課程模式改革創新的新模式“立、平、工” 三課合一的教學模式,能解決中的教學瓶頸難題,以取得良好教學效果,具有很大的課程教學推廣意義。

【參考文獻】

[1]張志宇.高校服裝結構設計教學改革幾點思考[J].紡織教育,2012(2).

[2]章國信.立體裁剪在時裝企業中的應用[J].大舞臺,2011(12).

[3]姜越.高職院校服裝結構設計課程改革芻議[J].學習月刊,2008(16).

第3篇:服裝結構設計范文

關鍵詞 服裝結構設計 教學模式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ki.kjdks.2015.03.058

Discussion on Costume Design Teaching Mode Reform

LIU Xiaodong, ZHANG Mei, WU Chunyan, BAI Xiaogang

(Department of Fashion Design and Engineering, Quartermaster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ilin University, Changchun, Jilin 130062)

Abstract Costume design courses are the backbone of professional courses colleges clothing for professional skills training has an important role to achieve the desired effect of teaching, strengthen the intrinsic link between curriculum and deepen learning expertise clothing, paper discusses the increase in project teaching practice, an additional experiment design courses, strengthen the training system and to import three-dimensional mapping approach to reform teaching model constitutes the teaching and so on.

Key words costume design; teaching mode; teaching reform

1 服裝結構課課程問題研究

1.1 如何更好地達到教學效果

服裝結構設計課程作為一門知識系列性較強的課程,有較完備的理論知識內容,教學中旨在使學生系統地掌握結構設計的理論,包括人體與服裝的關系,省、領、袖的結構設計原理及結構設計方法,各部件間的組合變化關系,因此習慣性教學常以理論教學為主來完成課堂授課;但結構設計課程中的知識點內容較抽象不易理解,因此常需要實踐補充來加深理解知識點,另一方面理論知識最終是運用于具體的實物中,因此服裝實踐也是檢驗服裝結構理論運用的最佳標準。然而究竟在什么地方運用實踐、什么地方理論闡述、二者如何結合,使服裝結構課程在有限的學時內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這些都是教師從事服裝結構課教學長久以來一直的研究方向和目標。

1.2 如何加強專業課程間的內在聯系

服裝結構設計課程與諸多服裝專業課程有著緊密的聯系,如服裝設計、服裝款式設計、服裝造型設計課程內容是其結構設計的基礎,而服裝工藝學、服裝工業制板、服裝生產管理、服裝人體工程學等課程又以服裝結構為基礎。因此,服裝結構課程既是一門獨立的課程,又是服裝知識儲備運用的綜合課程,如果能將服裝結構置之于服裝系列教學的大課程中,不單純地將其看為一門課,而是作為一個教學分支來展開教學,對服裝相關專業知識的學習,將是一項深化工程,因此服裝結構設計課程中如何恰到好處地貫穿相關課程專業知識,加強專業課程間的內在聯系,也是服裝結構設計課教學模式探討的一項重要內容。

2 服裝結構設計教學模式的改革

2.1 增加項目式教學,與實踐緊密結合

服裝結構設計課程是為未來進入社會的服裝生產服務,因此不可避免地與服裝訂單及目的性生產相關聯,因此在服裝教學的實踐中可以結合訂單的實際要求進行項目式教學培養,增加實踐環節。如在講到女西裝的綜合制圖環節時,由于女西裝結構復雜,很容易使學生產生困倦和煩燥的情緒,不能正確將結構制圖的方法掌握。在這個環節中可采取項目式教學,指定客戶需求,讓學生為其設計款式,并根據自己設計的款式進行剖析和繪制結構圖,學生們產生了興趣,樂于實踐,積極參與制圖,再由教師依據學生設計的款式及結構圖進行單獨講解和西裝系列化款式變化及結構設計變化的綜合總結,不僅使學生掌握一款西裝的結構設計,還對比學習了其它的款式結構,增加了學好西裝結構的興趣,加強了款式圖結構圖間對應互換關系的認識。

2.2 增設教學實驗環節,貫穿服裝工程各環節

服裝如果純以理論教學為主,會有大部分學生對抽象的結構關系的理解片面化,適時地增加服裝生產環節是對結構內容學習的加強。如學生在學過褲裝結構以后,很多同學對褲裝中的上襠、下襠、中襠、側縫、橫襠、立襠的位置混淆不清,相互間的關聯更無從理解,嚴重地影響了褲裝結構原理的掌握,只能機械的記憶,對不同款式的變化只能照搬照用,因此,增加褲裝制作的實驗,讓學生自己設計款式、制板并縫制褲裝,復雜的結構關系通過工藝制作很容易理解,此時再講款式結構及變化,板型的疵病修正,印象就更為深刻。在實驗環節結束后,學生們感慨地說:“實驗中,我開始將褲(下轉第148頁)(上接第119頁)子縫反了,后來終于搞明白了哪片接哪片,通過實驗我知道了褲子制作的全過程,也知道了褲子結構圖中線條的意義,很開心”,“通過制作我對服裝結構產生了興趣,很期待下學期的結構課”,“我在實驗中知道了認真的重要性”。通過實驗教學環節的開展,使大部分同學對所學到的結構知識進行了運用和發揮,制板能力大大增強,同時,簡單的裁剪、縫紉操作為以后的制作工藝做好了準備,減少了易出錯的環節發生。

2.3 強化制圖訓練體系,提高制板能力

服裝結構設計的實現需用結構制圖體現,因此制圖水平的高低是制圖優劣的體現,也是結構設計能力的體現,一張好的結構圖不僅要求結構合理,還要制圖清晰干凈、準確表達結構意圖,因此制圖本領的培養尤其重要。結構課作為一門必修課,為了考核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多數高校將其設為考試課,70%~80%左右的成績需要在試卷中體現,如何在有限的時間里督促學生認真完成結構圖的繪制,除了要求學生認真記好課堂筆記還要即時做好課下練習,制圖中需要耐心和細心,稍不留心就會出現制圖錯誤,而自己經常對較大的錯誤“熟視無睹”,小錯誤如不及時糾正往往會造成更大的錯誤,因此課程中大量的結構圖需要教師即時的糾正和檢查,除此之外,對于不能時時關注的制圖細節,可采取課堂互批互改的環節,取長補短,共同學習,活躍了課堂的氣氛也激發了學生的思考,盡量避免學生帶著錯誤進入下個環節的學習。同時教學中還可適時地將制圖作業或筆記進行展示,讓學生在看到別人作業的時候,看到自己的差距和位置。久而久之,在一查二批三看的強化制圖訓練體系制約下,達到共同進步的教學目的,只有將制圖訓練做好,制圖的本領提高了,結構制圖的原理掌握了,制板的能力也才會加強。

2.4 導入立體構成教學環節,提高服裝綜合制板能力

眾所周知,服裝平面結構設計與立體結構設計同為服裝制板的兩個方面,二者有著極大的互補關系,隨著社會上人們對服裝款式求新、求異心理的迫切驅使,立體構成式服裝越來越多地走入社會,立體構成服裝著裝效果好,成功率高、造型直觀,但單一的立體構成服裝成本高、效果具有隨機性,且受操作者經驗手法、操作中必須具有人臺等的限制,常具有局限性,只有將二者有機結合才能達到揚長避短、提高工作效率、合理使用面料,達到優化設計效果的目的,如在領子的學習中,可結合花式領的設計讓學生體驗平面結構與立體構成結合的制板方法;再如樣衣的試穿階段,可結合立體構成的方法進行板型校正,減少了疵病,優化了設計。通過立體構成教學環節的加入,實現了平面結構與立體構成的結合,提高綜合制板的能力,學生在教學中學習了方法,為高級制板水平的培養奠定基礎。

3 結語

服裝結構設計作為一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綜合性實用課程,在教學中一定要做到以學生為主體、以提高教學水平為目標、以常規教學模式為主導、以革新模式為倡導,穩扎穩打、按部就班、與時俱進、開拓創新,與社會結合、與實踐結合、與企業結合、與實際結合,才能培養出社會需要的合格的服裝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1] 劉瑞璞.服裝紙樣設計原理與應用.女裝篇[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08.

第4篇:服裝結構設計范文

關鍵詞:服裝結構設計;平面裁剪;立體裁剪;裙子;襯衫

中圖分類號:TS941.2 文獻標志碼:B A Comparative Study on Design Techniques of Garment Structure Based on Skirt and Shirt

Abstract: Based on Size M mannequin and by using both planar cutting and draping methods for the same molding, the plane pattern and spatial configuration of skirt and shirt were obtained. Then relevant data were obtained by measuring and photogrammetric methods, and based on which, the moldings accomplished respectively by planar cutting and draping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Key words: design of garment structure; planar cutting; draping; skirt; shirt

通常服裝技術人員在進行制板的過程中,基本上采用的是平面和立體兩種方法,平面與立體分別是二維與三維的空間關系。根據設計造型的需要可分別采用不同的方法進行繪制并剪裁,同時也可將兩種方法穿插使用。

本實驗采用M號標準人臺,根據同一造型分別采用平面和立裁兩種方法,獲得裙子和襯衫的平面紙樣和立體形態,通過測量、照相等實驗方法測量有關數據,分析利用平面裁剪與立體裁剪方法所完成的造型比較。

1 實驗方法

選擇M號標準人臺,測量其基本數據為:B = 84 cm,W

= 68 cm,H = 90 cm。

根據造型款式圖的要求利用平面(原型法)和立體裁剪兩種方法,獲得裙子和襯衫的平面紙樣和立體形態,通過測量、照相等實驗方法測量有關數據,查看服裝結構、服裝造型之間的區別并進行比較。

2 測量結果和分析

2.1 制作襯衫

分別利用平面(原型法)和立體裁剪的方法制作襯衫,并展開獲得裁片,得到其平面結構。測量基本數據。兩種方法的各細節部位數據對比見表 1。

2.1.1 平面裁剪襯衫結構

(1)測量

①在襯衫樣板胸圍處測量,胸圍為98 cm,即成品胸圍為98 cm,因此胸圍松量為14 cm;②在襯衫樣板腰圍處測量,腰圍為78 cm,即成品腰圍為78 cm,因此腰圍松量為10 cm;③在襯衫樣板擺圍處測量,擺圍為100 cm,即成品擺圍為100 cm;④在襯衫樣板肩點斜線處測量,長度為12 cm,即成品肩點斜線為12 cm,因此肩點松量為0.5 cm。

(2)分析

①在平面樣板上,胸圍98 cm的數據里實際上包含了 3個內容:人體胸圍、胸圍松量、省量,3 個內容共14 cm。胸圍松量的存在是由于面料在包裹人體,由面料組成的服裝的圍度必然要大于人體的圍度,影響這個加放量的因素有:面料的厚度、人體圍度的大小。在服裝的長度上也存在這個問題。②袖子的造型屬于插肩結構,插肩分割線的起伏程度是憑借經驗完成,要達到理想效果需要進行調試。③前后腰部的收省及省量是設定的,均為平行狀,同插肩分割線的設定一樣是憑借經驗完成,要達到理想效果需進行調試。

2.1.2 立體裁剪襯衫結構

(1)測量

①在襯衫樣板胸圍處測量,胸圍為98 cm,即成品胸圍為98 cm,因此襯衫胸圍松量為14 cm;②在襯衫樣板腰圍處測量,腰圍為76 cm,即成品腰圍為76 cm,因此腰圍松量為8 cm;③在襯衫樣板擺圍處測量,擺圍為110 cm,即成品擺圍為110 cm;④在襯衫樣板肩點斜線處測量,長度為12 cm,即成品肩點斜線為12 cm,因此肩點松量為0.5 cm。

(2)分析

①在平面樣板上,胸圍98 cm的數據里實際上包含了 3個內容:人體胸圍、胸圍松量、省量,3 個內容共14 cm。胸圍松量的存在是由于面料在包裹人體,由面料組成的服裝的圍度必然要大于人體的圍度,影響這個加放量的因素有:面料的厚度、人體圍度的大小。在服裝的長度上也存在這個問題。②袖子的造型屬于插肩結構,立體裁剪的三維視覺比較到位。③前后腰部的收省及省量同樣是三維視覺下完成的,狀態為上窄下寬,由于省道的設定使得前后側縫為圖中所顯示的狀態。

2.2 制作裙子

分別利用平面(原型法)和立體裁剪的方法,并展開獲得裁片,得到其平面結構。測量基本數據。

兩種方法的各細節部位數據對比見表 2。

2.2.1 平面裁剪裙子結構

(1)測量

①在裙子樣板臀圍處測量,臀圍為93 cm,即成品臀圍為93 cm,因此臀圍松量為 3 cm;②在裙子樣板腰圍處測量,腰圍為71 cm,即成品腰圍為71 cm,由于是低腰,因此腰圍松量為 1 cm;③在裙子樣板擺圍處測量,擺圍為116 cm,即成品擺圍為116 cm,裙子為A型;④在裙子樣板省道處測量,前片均為1.5 cm,后片分別是1 cm和1.5 cm。

(2)分析

①分析造型圖裙子臀部比較合體,故在人體的基礎上加上 3 cm松量,以滿足最基本的活動要求;②腰臀距是根據經驗而設定的,在腰部省道是根據腰臀差進行分配,腰圍是合體程度,滿足服裝的功能性;③裙子的擺圍是根據造型給的經驗值。

2.2.2 立體裁剪裙子結構

(1)測量

①在裙子樣板臀圍處測量,臀圍為92 cm,即成品臀圍為92 cm,因此臀圍松量為2 cm;②在裙子樣板腰圍處測量,腰圍為72 cm,即成品腰圍為72 cm,由于是低腰,因此腰圍松量為1 cm;③在裙子樣板擺圍處測量,擺圍為136 cm,即成品擺圍為136 cm,裙子為稍大的A型;④在裙子樣板省道處測量,前片均為1.5 cm,后片分別是1 cm和1 cm。

(2)分析

①立體造型的臀部比較合體,視覺上給予了一定的松量,以滿足最基本的活動要求;②腰臀距是根據視覺立體狀態而設定的,在腰部省道是根據人體起伏的要求進行分配,腰圍是合體程度,滿足服裝的功能性;③裙子的擺圍同樣是視覺立體狀態而設定的。

3 分析比較

根據平面和立體方法制作的裙子和襯衫,得到立體造型和平面結構并進行分析和比較。

3.1 襯衫

3.1.1 襯衫(平面和立體)的立體形態(圖 1)

3.1.2 襯衫(平面和立體)的結構(圖 2)

黑線為平面裁剪的結構,紅線為立體裁剪的結構。

從造型角度觀察得出:(1)成品比例關系均比較到位,胸圍部位的服裝與人體之間空間效果基本一致;(2)兩件成品的肩部均為成品的主要受力部位;(3)從領子部位看平面板型的成品略低一些;(4)立體板型的成品腰部和腹部比平面裁剪成品效果好,收腰自然,線條流暢。

從板型角度,以胸圍線、袖深線為基準線重合立體和平面樣板,觀察得出:(1)前后衣長:立體樣板在頸根部和下擺處均略短些;(2)前片領口寬度和深度基本一致,后片領口寬度變化不大,但深度變化很大;(3)肩斜線分割部位:立體樣板比平面樣板尺寸要寬;(4)袖籠弧線:立體樣板比平面樣板的前后弧度均深;(5)腰部的省道:立體樣板比平面樣板省道低而短,其狀態明顯不同:立體樣板省道寬窄不同并為斜線狀,而平面樣板省道寬窄一致并為平行狀;(6)前后側縫線:在胸圍線部位基本一致,腰部位和擺圍變化較大,平面樣板前后側縫均為直線;(7)袖子比較:立體樣板袖深比平面樣板袖深深一些,而平面樣板的后袖肥比立體樣板后袖肥瘦,平面樣板的袖長尺寸稍長;(8)領圍尺寸:立體樣板領圍略小,其他部位基本一致。

3.2 裙子

3.2.1 裙子(平面和立體)的立體形態(圖 3)

從造型角度觀察得出:(1)成品比例關系均比較到位,胸圍部位的服裝與人體之間空間效果基本一致;(2)立體板型臀圍部位的效果顯得比較自然,而平面樣板此部位的起伏較死板;(3)立體板型的裙擺線條流暢、自然;(4)平面樣板的褶裥比立體板型的褶裥死板;(5)立體板型的成品腰部、腹部及裙擺線條流暢,比平面裁剪成品效果好。

3.2.2 裙子(平面和立體)的結構(圖 4)

以臀圍線、前后中線為基準線重合立體和平面樣板,觀察得出:(1)以臀圍線為基準線得出:腰臀距有一定的差異,說明平面與立體的視覺高度不同;(2)在以臀圍線為基準線向下的長度看,體現出平面與立體的視覺高度差;(3)前片的腰部尺寸基本一致,但后片尺寸差異較大;(4)兩個樣板的前片臀圍尺寸基本一致,后片在裙子的側縫處出現差異;(5)從結構圖上觀察兩個樣板的側縫狀態明顯不一致,平面樣板趨于直線,而立體樣板呈A線狀,視覺造型差異較大;(6) 前后片的省道略有尺寸差異;(7) 裙子的褶裥寬度基本一致。

4 結語

第5篇:服裝結構設計范文

《服裝結構設計與制作》課程作為服裝專業類的核心課程,在該專業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就《服裝結構設計與制作》課程在課程設置,教學手法、教學內容和實踐環節等方面對該課程的改革進行了詳細的探討與研究。

關鍵字

服裝 結構 設計 課程教學改革

一、引言

《服裝結構設計與制作》課程是服裝專業一門非常重要的核心課程,它主要包括兩方面的內容:服裝結構設計和服裝工藝設計。該課程是服裝設計專業重要組成部分,在服裝設計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服裝結構設計的準確性直接影響服裝產品的質量,從而影響到生產效益。作為高校教育工作者,在平常服裝教育教學過程利用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是非常重要的。本文針對就《服裝結構設計與制作》課程的教學進行了研究,重點就課程設置,教學手法、教學內容和實踐環節等方面改革進行了詳細的探討與研究。

二、課程設置安排

傳統的《服裝結構設計與制作》課程在教學內容安排上,是將這門課分成《服裝結構設計》和《服裝工藝設計》兩門課來講授。這樣使得服裝結構的設計彼此孤立起來,而且教授的時間也不同步。這種做法存在一定弊端:

(一)教學內容分散

在服裝結構設計這部分中主要教授對結構的繪制與設計,卻沒有對設計的作品進行實驗的驗證和測試,這樣服裝設計的紙樣不一定具備可用性,對于服裝板型也找不到毛病出來,從而不利于對結構設計進行改正和調整。

(二)教學內容銜接困難

在傳統課程安排上, 一般把服裝結構設計課程放在前面進行講授,而把服裝工藝設計安排在后面。這樣會導致服裝結構設計課程的內容無法與服裝工藝設計進行銜接,而且銜接也不夠連貫,容易讓學生產生障礙。

三、教學內容的改革

服裝結構設計課程重在服裝結構設計技能的學習。在教學內容方面要注意合理安排課程的教學內容,對培養合格的服裝設計人才有很大的幫助。根據服裝專業培養的目標和教學大綱的要求,對于教學內容的安排應符合科學性,我們在平常教學過程中,對應課程教學內容的安排基本按以下四個階段逐步教學的:

(一)基礎理論與基本技能訓練

整個教育教學過程,首先對基礎理論和基本技能進行講授,對于《服裝結構設計與制作》課程來說,在這部分我們先是從簡單工作做起,如對基礎縫型的結構設計進行學習;

(二)簡單生活便裝的結構設計與制作

在這部分訓練中,我們選取了較為簡單的生活便裝進行學習,如針對:襯衫、單裙和睡衣等;

(三)外衣的結構設計與制作

在具備了簡單結構設計與制作能力后,我們在此基礎上,逐步加大教學的難度。在這步教學過程中,選取了外套作為學習結構設計與制作對象,如:男女西裝,夾克和中山裝等;

從上述過程,我們可以看出,整個教學內容設計是遵循了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教學過程。在第一階段,主要傳授學生服裝結構設計的基本理論知識和培養學生的基本制作技能;在第二階段,則是基于對一階段的基礎上,進行實踐的操作,首先學習與設計簡單生活簡裝,結合日常生活的服裝,讓學生更容易接受和感興趣。第三階段是第二階段的升華和提升,要求學生具備了一定的服裝結構設計能力后,應該著手加大難度,從事稍微復雜的外套結構設計與制作的實訓。

四、教學方法與手段的改革

重視日常教育教學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是對于制定人才培養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就拿筆者所在的學校來談談教學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我校歷來重視教育教學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我校作為一個專業類的服裝院校,根據學校對人才的定位,在制定服裝人才培養方面,注重實踐與能力的培養。教師在平常教學過程中,也有意識引導學生朝這方面發展。

(一)教學中結合現實生活例子來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

總所周知,學習興趣是學習者進行學習的內在動力。有了學習興趣,學習起來往往能事半功倍。《服裝結構設計與制作》這門課理論繁多,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應該注重循序漸進的教學方式,結合現實生活實例講授課程,做到勤動手、多動腦,逐步提高學生對該課程學習的興趣和動力。在教學過程中,要適時讓學生有一定的成就感。這時,作為教師可以有計劃安排些簡單的項目讓學生實習和操作,對于學生的作品適時給于肯定和鼓勵,讓其在學習過程中感受自己的價值。

(二)適時引導學生自我學習,擴展創意思維

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要適時引導學生學會自我學習,通過自學材料,參考書或網絡看,自己發現問題,同時自己去解決問題。在這種不斷的自我學習的過程中,體驗自我學習的喜悅,激發學習的動力,培養創意思維。

(三)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創造性教學

傳統的服裝學習是師傅帶徒弟的模式,這種教學過程很少利用現代教育技術。現代教育技術在各類各級教學中發揮的作用越來越重要,與各學科各專業的教學與越來越緊密。作為服裝專業的教育教學也不例外,離不開現代教育方式的運用。在服裝結構設計教學中,如果運用多媒體教學能更加形象、更加直觀,也能解決傳統教育手段的局限性。

(四)加大實習實訓的力度,增強實踐環節

如前面所述,《服裝結構設計與制作》課程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要熟練掌握結構設計和制作的技能,必須要經過大量的實踐操作。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可以采用校內實訓與校外實習相結合的方法。

在校內可以進行課堂實訓和仿真生產實訓。讓學生親身體驗服裝設計和加工的流程,從而對服裝設計的學習有更深刻的體會。

五、總結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國際化進程的加快,社會對教育的要求越來越高,對人才的需求也越來越高。現在服裝業的飛速發展,需要大批的適合社會發展和服裝潮流的設計人才,這就要求服裝類高等院校要不斷改進教學方式,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從而培養出適合當前服裝設計的合格人才。

參考文獻:

第6篇:服裝結構設計范文

關鍵詞:課程群 課程整合 考核體系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6(a)-0063-01

高職教育以主動適應社會需求,加強行業、企業的結合為目標,深化改革,增強培養面向先進制造業、現代農業和現代服務業高技能人才的能力。為此,建立新的理論教學體系、實踐教學體系以及相關能力培養體系,加強學生的基本實踐能力與操作技能、專業技術應用能力與專業技能、綜合實踐能力與綜合技能的培養。因此,如何有效的整合資源,將企業項目融入教學,建設以核心課程為中心的課程群,是符合高職教育當下的培養目標。課程群的建設促進課程間的相互交融,增強課程間的相關性,避免課程內容重復。本文以服裝專業服裝工程方向為例,淺談高等職業類院校以服裝結構為中心,以真實項目為驅動的課程群。

1 以服裝結構設計為中心,整合部分課程

服裝結構設計是服裝類專業的核心課程,在服裝設計和服裝工藝設計之間起到了承上啟下的橋梁作用。服裝結構設計是服裝設計的延伸和發展,使構思得以實現的根本;服裝結構設計的合理程度是提升工藝效率的前提,是服裝工藝設計的基礎和準備。

在服裝結構設計過程,是將服裝結構設計與服裝材料、服裝設計、人體工程學、工業制版、服裝工藝等多門專業課程融會貫通的過程。因此,建設以服裝結構為中心,以真實項目為驅動的課程群,有利于學生形成完整的知識結構體系。

(1)平面結構設計與立體結構設計課程相互融合。

服裝結構設計包含平面結構設計和立體結構設計,平面結構設計將服裝與人體的三維關系,轉化為服裝與紙樣的二維平面關系;立體結構設計是將布料直接覆蓋在人體或人體模型上,通過造型技法進行三維立體設計,最終得到平面結構。

平面結構設計與立體結構設計各有千秋,平面結構設計是經過長期的實踐積累,將服裝的數據特征進行總結,形成了一套系統的、理論性強的數學公式與結構比例,能夠合理的分配省量、控制松量,具有穩定的、廣泛的可操作性。由于立體結構設計是在人體或人臺上,直接進行的服裝三維立體設計,因此,立體結構設計在解決纏繞、堆積、抽摺等立體空間造型強的服裝,要比平面結構設計容易。

在教學中充分利用這種互補性,利用立體結構設計得到的結果,拓展平面結構設計技巧,促進學生加深對平面結構理論的理解;利用平面結構理論,檢驗學生在立體結構設計中對省量處理、松量控制、開口設計等是否合理;逐漸規范操作手法,使立體結構設計更趨穩定性。例如,原型、襯衫、西裝等經典款式,可同步講解,相互比對;具有褶裥、抽摺、波浪、不對稱等造型的款式,可選用相同款式同時進行,相互拓展;選用能將衣身分為空間造型強,與結構造型簡單兩部分的禮服或創意服飾,促進學生形成利用平面結構理論與立體結構技法綜合設計的能力。

(2)以服裝結構設計為中心,整合部分課程。

高職類學生學制一般是三年,三年期間除去頂崗實習的時間、公共課占用的時間,專業課學習時間大量縮短。若想將服裝工程方向的課程,開設的面面俱到,有些力不從心。進行課程整合將部分課程的相關內容融入到核心課程中,除去或弱化非相關內容,勢在必行。比如,①對于高職類學生人體工程學中有關于人體靜態計測方法、人體動態特征與著裝形變、服裝設計中人體工效學的運用、服裝穿著舒適性等內容,可分層次融入到,結構設計課程款式的講解中,而不需要單獨開設。②對于服工方向可不開設服裝效果圖這門課程,而服裝效果圖中有關于款式圖繪制的內容,可融入到結構設計課中。這樣不僅有利于學生繪制款式圖時,對服裝各部分比例的把握;同時有助于學生對款式設計的理解。如此與服裝效果圖有關的素描、水粉、藝用人體結構等內容可舍棄。

2 以真實項目為驅動,促進課程融合

以真實項目為驅動,有助于將服裝結構設計與服裝材料、服裝設計、工業制版、服裝工藝等多門專業課程融會貫通,避免學生在專業課學習中知識的斷層和重復,同時有利于學生形成完整的知識結構體系。

項目的選擇與安排需具備以下條件,(1)以市場需求為依據,結合企業案例,制定囊括理論知識的真實項目。(2)能夠將服裝設計、服裝材料、服裝結構設計、工業制版、服裝工藝技術,融為教、學、做一體的綜合性項目。(3)經典款式項目可融入到課程內容中,與課程同步,體現能力逐級遞增的層次性。比如襯衫、西裝等項目。(4)創意服裝、禮服類項目,由教師輔助,學生獨立完成,從設計到成品的整個過程不求量,以求精益求精。(5)畢業設計可分為兩種形式,一種由校外企業專家,根據本企業需求制定設計要求;另一種由校內專職教師,根據流行元素制定設計要求。

3 課程考核體系的保證

有力的課程考核體系的建立,有利于對教學質量的監控及教學效果的保證。針對項目驅動化的教學模式,采用過程評價與綜合評分辦法。

過程評價,使評價體系貫穿于整個項目的進行中,加大平時成績的比例,促使學生不斷地進行自我審視與調控,有助于平時知識的積累與架構。

綜合評分,綜合企業評價、專家點評、平時表現、學生互評四種因素,以35%、30%、25%、10%的比例計入總成績。

除此校內需成立監管部門,評估教師在項目實施過程中的執行力。評估的內容包括:項目的實用性、項目的創新性、項目內容的完整性以及對項目進度的控制;同時將學生對知識、技能的掌握情況和企業對項目完成的評價也融入到整個評估體系。

4 結論

課程群的建設不僅能促進課程間的相互連接、相互參透、相互補充,還促進了相關課程的整合,避免了課程內容的重復,縮短了學時數。為避免課程間的斷層,促進課程間的銜接以真實項目為驅動。項目的制定以市場需求為依據、結合企業案例,制定涵蓋教學內容,體現知識能力遞增的項目。同時,需建立強有力的課程考核體系,監控教學質量,考核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李慧仙.高校課程群三論[J].煤炭高等教育,2006(4):113-115.

[2] 李鳳仙.項目驅動法在服裝立體裁剪實踐教學中的應用[J].職業技術教育,2010(14):59-61.

第7篇:服裝結構設計范文

關鍵詞:服裝設計;服裝結構;服裝管理;影響

我們常說“衣、食、住、行”是日常生活的四大基本要素,而“衣”排在基本要素的首位,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服裝是人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發揮著重要的功能作用。從物質生活上來看,服裝能夠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一個人的生活質量和水平;從精神生活層面分析,服裝是能反映出人們的審美品位甚至是文化知識水平。服裝設計是服裝整體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直接反映服裝層次高低的重要環節,而服裝結構是服裝設計基礎的進一步延伸,并且設計對于品牌的銷售和推廣,即服裝管理有一定影響。

1 服裝設計的概念

服裝設計是人們運用一定的思維方式加以美學特點而形成的,借助繪畫的形式進行展示,選擇合適的材料配合剪裁的方式理念,最后完成樣衣實物的制作,它是整個服裝的基礎部分。服裝設計工作包含多個方面,如服裝的結構構思、面料選擇、剪裁方式、工藝運用甚至是配飾裝飾等一系列的設計,服裝設計同時也能夠體現設計師的思想理念、審美水準。每一件服裝的設計都能傳達出設計師的思想,代表了其設計的態度。消費者對于服裝的選擇是結合自身的外在體態結構和內在審美水準,服裝的穿戴會影響一個人在他人心中的印象,從更深層次上來講,服裝設計的結構反映出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水平、社會文明程度、民族等。服裝是設計者與消費者之間溝通的重要方式,也是設計師與社會聯系的紐帶,傳遞了設計師自身的觀念,所以服裝的設計在社會生活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2 服裝設計對于服裝結構的影響

2.1 服裝設計對服裝結構基本要素的影響

服裝結構基本要素一般分為三大類:一是服裝的整體造型設計,展現服裝的整體表達效果和風格,也是消費者對服裝設計層次的首要印象;二是服裝的結構細節設計,具體體現在服裝各個部分的裁剪方式和細節處理,像衣兜的設計、紐扣的顆數和排列方式等一系列細節設計都屬于此;三是服裝的工藝設計,這是服裝從設計理念轉化為樣衣成品的重要過程,從設計圖紙的平面設計轉化為立體的表達效果,具體又可以細分為服裝的面料材料選擇、服裝的附帶裝飾品設計等。由此可見,這三項基本要素在服裝結構中發揮著各自的作用,在整個設計的過程中都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只有把握好服裝結構中的各個要素,才能更準確表現服裝設計理念。

2.2 服裝設計對不同人群服裝結構的影響

不同的人對于服裝結構有不同的要求,不同國家和民族的身形和體態會有所不同。比如,歐洲和美洲人的身形比較高大,而亞洲人的身形相對就比較瘦小。世界上不同的民族有各自的傳統服飾,這就要求服裝設計應針對差異性考慮服裝結構的個性化;在同一地區也要考慮消費者的身份、年齡以及不同場合來設計不同的服飾,所以要針對不同的人群進行合理的服裝結構設計,盡可能考慮到各個方面的因素,以達到完美的設計效果。

2.3 服裝設計對服裝結構藝術理念的影響

設計師在考慮服裝設計的基本需求之后,要對其進行個性化設計,展現自己獨具匠心的藝術追求,達到更完美的設計效果。在服裝設計的整個過程中,設計師利用各種藝術手段,創造出具有個性的服飾作品,使服裝設計達到更高的藝術效果。在設計的過程中,設計師通常采用一些獨特的技巧展現自己的服裝設計特色,選擇合適的材料和多樣式的工藝,再搭配一些特色的飾品來凸顯他們的設計理念,進而表現其個性化。很多知名設計師都是因為展現出自己與眾不同的設計風格,其設計的服裝才受到名人、明星的追捧。

3 服裝設計對于服裝管理的影響

3.1 服裝設計對服裝銷售的影響

服裝設計對服裝銷售總量的影響是最為直接的,消費者在購買時首先會考慮服裝是否適合自己,如果服裝的材質面料、工藝水平、整體結構以及上身效果都符合消費者對服裝的期待,那么這件服裝就會成為消費者的首選產品。只有服裝的設計風格新穎、面料舒適、細節處理得當,才能充分展現服裝設計的精良品質,從而得到廣大消費者的認可,進而提高服裝銷售的總量。同時服裝銷售總量的提高也會影響設計師的設計積極性,對服裝設計的發展有積極作用,所以兩者間是相互促進、相互影響的關系。

3.2 服裝設計對品牌效應的影響

服裝的品牌效應影響也是極其深遠的,通常消費者在消費時,首先會選定一個服裝品牌,再對其中的服裝產品進行挑選,這是符合大眾消費心理的。所以越是知名的品牌,競爭越激烈,知名品牌如香奈兒、LV、愛馬仕等都是流行且奢侈的代表。好的服裝設計能夠帶動良好的品牌效應,同時品牌效應也能吸引更多的設計人才加入,進而設計出更好的產品。

3.3 服裝設計對大眾趨勢的影響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人們對自我個性的追求,人們對于服裝的要求越來越高,而這種個性化的自我追求也是在大眾發展趨勢下進行的。服飾的流行受社會大環境的影響,相對的,流行的服裝設計也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社會環境,高層次的服裝設計受到大眾的喜愛,代表了當下流行的大眾趨勢,如消費者對于服飾的選擇和購買會受到晚會、影視作品中的主人公的穿戴風格的影響,設計師可以根據當下人們的關注內容設計出符合大眾需求的服裝。所以,可以說服裝設計引導了大眾對于服飾的購買方向。

4 結語

服裝設計是一門綜合性學科,包含了藝術學的各個方面,服裝設計能夠展現出設計師的獨特理念,同時體現出其自身的藝術內涵,反映了消費群體的審美和物質生活水平。只有不斷提升服裝設計的水平,才能設計出符合人們的生活需求的服裝,進而展現國家民族的精神風貌。

參考文獻:

[1] 占琳.服裝設計對服裝結構與服裝管理的影響[J].遼寧絲綢,2014(3).

第8篇:服裝結構設計范文

自從阿瑪尼在1975年受到朋友鼓勵創立自己的服裝品牌,世界時裝界就有了意大利時裝的一席之地,而后他又創造了一個又一個時裝界的神話,成為了八十年代意大利文化的代表和全民偶像,多少人為之傾倒。可以說他是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意大利時裝走向全球的引領者,討論意大利時裝,可以說沒有喬治?阿瑪尼,就沒有當今意大利時裝的繁榮。

阿瑪尼的服裝設計追求隨意、舒適和極簡的結構主義,這也是他最與眾不同的特色。結構主義服裝在設計時十分注重立體感、比例感和層次感,從人體結構入手,通過省道、分割線、褶裥等設計手法,強調三維立體效果,美化并改變人體外觀,具有較強的建筑學造型因素。從13世紀哥特式風格服裝出現以來,結構主義就越來越多地運用到服裝設計當中。1947年,迪奧推出“New look”時裝系列,包括之后推出的“郁金香型”“H”型等系列均是在調整服裝結構比例和外形輪廓得來的,風格纖細華麗,也充分反映出西方傳統的審美

理念。

大學時期讀醫科的阿瑪尼,在服兵役時擔任助理醫官,在退伍后,又做了幾年櫥窗設計師,這些經歷決定了他必然是用理性的思維,慎密嚴謹地觀察和分析世界,然后用自己的方式充分吸收和理解,進行再創造。1961年,加入到意大利時裝之父尼諾?切瑞蒂的時尚公司,成為他的助手,走進了時尚行業,并嶄露頭角,直到1975年,創立同名的服裝品牌Giorgio Armani,舉辦第一次時裝會并獲得成功,采用沒有里襯和凸顯結構的設計,一副休閑衣著打扮,干凈自然的色彩,完全剔除了以前流行的嬉皮士風格,以簡單的輪廓、寬松自然的線條,改變了傳統男裝給人硬挺拘束的印象。八十年代,阿瑪尼打破傳統將男裝元素融入女裝設計中,拓寬線條,創造出劃時代的圓肩造型,引起巨大反響。之后他更在時裝界大展身手,造就了屬于阿瑪尼的時裝神話。

結構主義服裝設計風格的簡約性被阿瑪尼運用的爐火純青。這里必須提到一句話:“簡約而不簡單”,這是個關于度的考量,不是單純點去除所有一切不必要的裝飾,而是在經過復雜的思考和計算之后,追求更為精準的結構設計,符合版型優化原則。阿瑪尼曾經這樣詮釋他的服裝哲學:最純粹簡約的裁剪往往是最精妙也是最難達成的。在他的設計中,簡約、純粹是最基本的要素,無論是女裝還是男裝,剪裁都很精致,無比流暢。他的設計遵循三個黃金原則:一是去掉任何不必要的東西;二是注重舒適;三是最華麗的東西實際上是最簡單的。這是喬治阿瑪尼對自己非常精準的評價。

阿瑪尼的設計有一個很重要的特點就是中性。中性服裝是對傳統服裝的顛覆和超越,同時要表現出男性的陽剛之氣和女性的陰柔之美,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在他的女裝設計中會出現很多的男裝元素,淡化性別差異。在他2012年春夏的女裝設計中,挺括的夾克用一粒栓扣代替傳統的紐扣,采用墊肩來塑造肩部硬朗高挑的線條,領部造型極度精簡,省道收腰的結構,打破陽剛和陰柔的界限,整體廓形挺括又體現著女性的自然曲線;同時選用光澤感強的面料,配合累積數百年的意大利裁剪工藝,線條流暢精準,沒有更多的裝飾,大方簡潔,細膩的質感無不彰顯著舒適自由,高雅瀟灑的特性和都市女性的干練和獨立(如圖1)。

一般來說,結構主義服裝結構嚴謹,有時為了追求輪廓的嚴整和立體效果,甚至會犧牲結構處理的自由度和實用性,但阿瑪尼的結構主義設計卻是十分注重舒適度和功能性的。設計是表達自我感受和情緒的媒介,服裝也是如此。而人是服裝的穿著者和直接感受者,他為真實的人做設計,就要時刻為穿著者著想,遵循舒適和實用的原則,加入許多人性化的因素,從不會刻意追求人的三維尺度,力求穿著者感受到自己在自由的支配服裝,給予他們視覺和心理上極大的滿足感。服裝是人的第二層皮膚,皮膚不舒服,裝飾的即便再華麗也只是累贅,毫無意義。阿瑪尼始終不忘服務主體,在這一點的執著追求十分值得現在的設計師們學習。

阿瑪尼對色彩和面料的選擇和處理可以說是極其獨到,充分體現著他的創造力和分析力。阿瑪尼的服裝都是高品質的獨家面料,這可以對服裝結構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他說:“質地是他成功的秘訣”,十分強調品質意識和自然意識,一直以來也在孜孜不倦的堅持著自己的設計風格,從不妥協。他所運用的面料大多是純天然織物或者混紡織物,如粗呢和羊毛織物;色彩上偏愛黑、白、灰等無彩色和中性色彩,簡潔干凈,沒有花哨,只是利用不同顏色本身的亮度、純度和不同面料之間的對比和融合創造出完美的平衡來表達時裝的效果,創造出屬于阿瑪尼的隨意優雅。如圖2,2010年春夏時裝,袖子為日本折紙造型,非常聰明的塑造肩型,色彩上利用純度和明度不同的藍色穿插交替,運用裁剪和縫制的變化才是他服裝富有張力的設計重點,再繡上珠片來調節整體氛圍,新穎有趣,并不夸張和庸俗。

阿瑪尼從未停止對服裝藝術和人性的追求,亞洲文化也深深吸引著他。2011年秋冬以日本為元素的系列設計就印證了這個。日本的服裝特點,大家都會想到和服腰帶、櫻花和折紙褶皺等傳統元素,而阿瑪尼更多的是展現當今的日本。在這次的中,他在堅持極簡主義結構風格的同時,也充滿了敢于挑戰的勇氣:采用多層次、拉長的線條,混合著川久保玲激進主義的感覺,不對稱設計的雙層袖口,后被黑色的緊身胸衣束起,完美了勾勒出女性的苗條和修長的輪廓,凸顯高貴,強烈吸引大眾的視線。

第9篇:服裝結構設計范文

關鍵詞:解構主義;內涵;意義與作用;風格及特征;表現形式

解構主義最開始起源于20世紀60年代的法國,解構主義它涉及到了文學、藝術、建筑、美術等多種領域,并且還在全世界引起了非同的影響,因為這個原因解構就成為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話題之一。不僅如此,解構主義的運用使得藝術創作品之一的服飾受到所處時代藝術風格的熏陶必然與其緊密相連。

一、解構主義的內涵

“解構”這個詞,如果我們單從字面上理解就可以看出來,一個“解”字的意思為“解開、分解、拆卸”;“構”字則解釋為“結構、構成”之意,兩個字合在一起引申為“解開之后再構成”。因此,可以看出解構主義實質就是對結構主義的破壞并且分解,而且是在反結構主義的基礎上產生的另一種方式。解構的問題,說到底這就是一個打破固定模式,可以開創多種多樣可能性的問題,其結果常常表現的是標新立異、變化的層出不窮、活潑并且恣肆,令人耳目一新的效果。

二、解構主義在服裝設計中的意義與作用

(一)有利于提高廣大群眾的審美標準

在服裝設計中,解構主義可以讓服裝更加的有魅力,審美標準的提高不僅針對一小部分的群眾,是對廣大群眾來說,解構主義有利于提高廣大群眾的審美標準,讓廣大群眾可以不斷的提高自己,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

(二)有利于提高服裝設計師的設計水平

在解構主義的運用中,只有設計師設計出來,才能被廣大群眾接受,因此,設計師的水平非常重要,如果設計師沒有很高的水平,即使運用了解構主義,也不可能讓群眾所喜愛,被大家所了解。

三、解構主義在服裝設計中的風格和特征

(一)解構與重構是相互生成

解構的意識就是重新解構和重新組合,它運用解構主義的特殊處理的效果,并且采用不對稱的裁剪、采用利落的線條和更加獨特的色調來進行合理的設計,不僅強調了面料的獨特性、混合性圖案的拼貼等,而且無不體現了它的服裝的解構主義思想。因此,解構主義的特征之一就是解構與重構的相互生成。

(二)表現出來的無規定性

無規定性并不是表示沒有任何的規定性,而是關于新的意義上的新的規定性,它是表明把徹底的反對形而上學與反體系化,解構主義作為自身思想的根本的規定,這個所主張的是一種美學的無原則主義和多元主義的性質,它強調風格的多元化。

四、解構主義在服裝設計中的表現形式

(一)Ψ裝結構的解構

服裝結構非常的重要,結構就像一個人的骨架一樣,人有頭、手、四肢、骨架等,所以服裝結構也有一個重要的骨架,比如肩部的設計、腰部的設計等,都會對服裝設計產生很多的影響。在服裝設計中,重視服裝的結構,要按照比例進行設計,這樣結構才會更加合理,讓人穿起來更加舒服。

(二)對服裝材料的解構

服裝材料對于服裝是非常重要的,服裝材料有很多的品種,不同的品種有不同的風格,比如棉質材料就可以看出這個人追求舒適,材料光滑,就表現出這個人非常的張揚,因此,解構主義中服裝設計的一個表現形式就是服裝材料的解構,讓服裝適合每個人,讓每個人都穿出自己的風格。大量的人工合成材料、塑料材質、金屬、木板、玻璃材質、紙、珠片、橡膠、羽毛、石材、拉鏈等都可以用來制作服裝。除了這些非常正規的材料之外,對原有面料的改觀,也屬于解構的范疇。

(三)對服裝圖案、色彩的解構

服裝表現出來的形式可以從圖案來看出來,一個非常可愛的圖案可以看出這個人非常的小,富有一顆童心,很多的例子都可以看出,服裝圖案表現人的性格。

色彩的表現力非常的重要,有的人喜歡黑色,有的人喜歡白色,也有的人喜歡綠色,因此,服裝設計中解構主義表現出來的形式是非常多種多樣的。

(四)服裝對比面積的解構

在圖形的解構過程中,設計師不僅大量采用各地區、各民族、各歷史時期、各流派的手法風格,而且將自己置于過去與未來、激進與傳統、中心與邊緣、理性與非理性等模棱兩可之間,并不需要一個統一的圖案主導,顯示出解構主義巨大的包容性。

五、結語

服裝的面積對比也不再受到限制,大面積的對比色、細小而復雜的色塊,多種不同的顏色可以同時在一款服裝中出現,所以一反傳統的服裝的配色,對服裝的面積對比進行了徹底的解構。

服裝設計中,解構主義的存在非常的重要,讓群眾越來越重注自己。在服裝設計上要運用解構主義,這樣就會使服裝設計更加的美觀,讓人們的生活更加美好。

參考文獻:

[1]劉慶海,甄強軍.從建筑到時裝解構主義的羅曼史――淺談解構主義在服裝設計中的應用[J].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學報, 2010(03):179-180.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天堂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 国产人成免费视频 | 美女性视频网站 | 日本免费毛片在线高清看 | 中文字幕人成不卡一区 | 亚洲精品成人一区二区 |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美女在线观看 | 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二区 | 手机亚洲第一页 | 欧美一级高清免费播放 | 本道久久综合88全国最大色 | 精品欧美日韩一区二区 | 久久精品免费视频观看 | 青青草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一区三区 | 国产愉拍精品手机 | 欧美特黄aaaaaaaa大片 | 色18美女社区| 欧美不卡在线视频 | 国产在线视频精品视频免费看 | 国产欧美一区二区三区沐欲 | 日韩欧美亚洲中字幕在线播放 | 免费一级毛片不卡在线播放 | 国产精在线 | 洋老外米糕国产一区二区 | 亚洲天堂日韩在线 |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久久 | 亚洲精品区在线播放一区二区 | 欧美黄网站免费观看 | 久久91精品国产91久久户 | 91免费公开视频 | 女仆色在线 | 免费观看欧美精品成人毛片能看的 | 特级毛片8级毛片免费观看 特级毛片免费观看视频 | 免费观看成人久久网免费观看 | 国产男女 爽爽爽爽视频 | 久久com | 中文字幕欧美亚洲 | 国产人成久久久精品 | 最新理论三级中文在线观看 | 91精品国产免费久久久久久青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