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標準引領質量提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 技能競賽 高職 技術技能型人才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5.05.022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Skills Competition Leading
Vocational Technical Personnel Training
——Take Cooking Technology and Nutrition Professionals, Wuxi Institute of Commerce as an example
XIE Qiang, LI Jing
(Tourism Management Institute, Wuxi Institute of Commerce, Wuxi, Jiangsu 214153)
Abstract Vocational Skill Contest boasts significant driving effect on educating technology-skill-oriented professionals education for its unique level, different types, rich project settings, and flexible-varied forms as well. It is proposed that skills-competition-driven curriculum system should be launched, that faculty's ideas and practice skill be advanced and that education carrier be innovated in the spirit of skills-competition guiding and zero-distance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ing and professional working environment promoting in the practice. The atmosphere of education through competition shall be created, and the mode of teaching in the practice, specifically, full participation, real simulation and productive practice, shall be explored. In short, it is aimed to promote teaching and reform by means of competition and training-competition combination. The paper is hoped to be of reference for leading the professional teaching reform with skills competition, and further promoting overall quality of students majoring in Culinary Arts and the Science of Nutrition.
Key words skills competitio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echnical and skilled personnel
“普教有高考,職教有大賽”是現階段對職業教育技能大賽導向作用的描述。職業技能競賽層次多、類型多,競賽項目設置豐富、比賽形式靈活多樣,現行的大賽機制對高職教育人才培養有較大的影響作用。以高職烹飪工藝與營養專業為例,探索基于“技能競賽”引領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實踐。
1 技能競賽對高職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的引領作用
目前,我國職業技能競賽由政府組織企業參與賽項的設計、技術支持或競賽評判標準的制訂等,反映了最新的職業技能要求和行業對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從賽程來看,評判標準都是盡可能接近職場標準,都集中體現了行業、企業對參賽選手在仿真環境下對工作任務的完成熟練程度或對新任務的構思創新之處的要求。①基本反映了“三個結合”,技能競賽與專業教學相結合、系統組織與行業企業相結合、個人發展與團隊協作相結合。②職業技能競賽正逐步成為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風向標和檢驗手段。
以高職烹飪類職業技能比賽為例,從2007年首屆全國高校烹飪技能大賽起,參賽學生綜合能力考核在技能競賽中充分體現,要求參賽隊根據抽簽選擇的目標客戶群特征,現場設計菜譜,填寫采購單,購買原材料,并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原材料加工、切配及成品制作,參賽選手需要通過理論測試、現場實操、講解點評等主要環節來完成賽項。2009、2011、2012、2014年的大賽基本模式變化不大,基本都是理論與實操都考,個人與團隊都比,都要求選手具有較全面的專業知識和實踐操作能力。烹飪賽項的競賽方式和內容、競賽規則、評分標準緊貼行業生產實際,為高職院校烹飪專業的教學提出了新的目標和導向。
2 技能競賽引領高職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的具體指導
最新的全國性高職烹飪技能競賽設“理論測試、宴席設計與制作、中餐熱菜、中餐面點、中餐冷拼”等內容,競賽規程明確競賽目的為“展示高職烹飪專業學生的職業素養與操作技能,檢驗學生的自主創新與設計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引領高等職業院校烹飪專業建設和教學改革,推進專業建設對接產業發展、人才培養過程深度校企合作,提升烹飪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質量和社會認可度與影響力”。 競賽要求參賽隊“自擬主題,設計并制作一桌宴席”、“所有參賽選手統一參加專業理論測試”、“宴席設計與制作按主題內容、菜點設計、菜單制作、宴席答辯等方面進行評判”。從競賽項目設置、競賽內容、評判標準無不反映行業最新標準和對高職烹飪人才的規格要求,成為高等職業院校專業建設和教學改革的風向標。要求高職院校相關專業在課程體系建設、雙師隊伍建設、實習實訓條件建設、校企合作、教學模式改革等方面做出新的調整和改革。同時,競賽正逐漸成為檢驗各地區、各校學生技能水平的標尺,成為促進教學質量提高,檢驗技能教學水平的工具。
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烹飪工藝與營養專業為江蘇省“十二五”重點專業群建設專業、江蘇省高校特色專業,自 2007 年起,連續 5 次參加了全國高校(高職)烹飪技能大賽(2012 年起納入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高職組烹飪賽項)及省、市各類職業技能大賽,成效明顯。實踐中不斷推動教學環境與職業工作環境的“零距離”對接,探索構建專業競賽引領的新型課程體系,提升“雙師”教師隊伍素質,創新教育載體,以校內外實訓實習基地為平臺,探索全員參與、真實模擬、生產性實訓的實踐教學模式,探索監控專業競賽質量的有效機制??朔酥蛔⒅乇荣惤Y果而忽視比賽過程的急功近利思想,“以賽促教、以賽促改、訓賽結合”,以培養學生職業技能為根本,為技能競賽引領專業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鑒。
2.1 以競賽為導向,引領專業建設與課程改革
(1)將行業標準融入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構建競賽引領的專業課程體系。技能競賽的內容反映了行業最新標準。主動對接技能競賽的最新內容和標準,及時將其融入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構建競賽引領的專業課程體系。重點是對照大賽標準,梳理剖析新形勢下專業對應的崗位職業能力,進一步優化人才培養目標,整合課程內容,重構課程體系,課程重在“以就業為導向”,“以工作任務為中心”,傳授“工作崗位所需要的知識和技能”, ③使得專業培養目標能主動契合行業發展對人才的實際需求。我院烹飪工藝與營養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在大賽標準的引領下不斷優化,課程體系設計也得到行業以及教育主管部門的認可,專業骨干教師主要參與了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2012年頒發(試行)的高職烹飪工藝與營養專業教學標準的制定。
圖1 基于競賽項目的高職烹飪工藝與營養專業核心技能課程設計
(2)以競賽引領課程內容和教學方法改革,實踐“學中賽、賽中學”的教學模式。對照技能大賽賽項設置及其要求,整合原有教學內容,按照專業對應的崗位工作任務、工作要求、工作過程和工作情境重組課程內容,形成圍繞工作需求的新型技能教學實訓項目,如優化設置了基于競賽要求及崗位能力需求的《宴會設計與實踐》《餐飲創業實訓》等相關校內生產性實訓項目(見圖1)。同時,進一步改革實踐教學組織模式,增加實踐教學環節,強化實踐教學。采用任務驅動、項目導向的實踐教學模式,“學訓結合、訓賽結合”,模擬生產,全真操作,理實一體,綜合實訓。力求形成特色明顯的實用性的教學內容與實訓教學模式。
2.2 以競賽為契機,提升教學理念與實踐技能
技能競賽是促進教師觀念更新、技能強化的重要契機。部分地方也組織教師技能競賽,但現有職業技能競賽參賽對象主要是學生。比的是學生,賽的是教師,教師在整個競賽過程中的主導地位明顯,作用重要。提升教師理念與實踐技能的形式有很多,近年來,我院烹飪工藝與營養專業先后安排專業教師參加境內外各級各類培訓、進修、頂崗、專題研修。一是參加相關部門主辦的與競賽有關的專題培訓,既有競賽導向的理念、方法培訓,也有競賽技能標準的解讀,針對性強。二是參加企業頂崗實踐鍛煉,主要是汲取行業最新發展動態與技術,提高專業實踐操作技能。三是針對教育教學方法的學習與培訓,屬于教學理念與技能提升的范疇,最終是要將教師所掌握的最新理論、最新技術更好地傳授給學生。
2.3 建立競賽機制,營造“職教有大賽”的育人氛圍
在國家級、省市級各類職業技能競賽的引領下,逐步形成“全國競賽經常有,省市競賽定期有,全校競賽年年有,專業競賽學期有,課堂競賽堂堂有”的競賽層次。建立起課堂競賽、專業競賽全員參與,校級競賽、市級競賽逐級選拔,國家級(省級)競賽梯隊遴選的競賽機制。為營造職教有大賽的校園育人氛圍,我院烹飪工藝與營養專業在人才培養方案中將專業競賽與校級競賽專門融入專業課程(競賽技能訓練模塊)、列入教學進程(競賽實訓周),同時學校每年開展全校性職業技能大賽,進一步提高學生技能水平及職業素養,至2015年已連續開展4屆。校級專業技能競賽參賽率達100%,省市級競賽選拔、集訓參加率超過60%,國家級競賽選拔、集訓參加率超過30%。逐步形成了課內有競賽教學,課外有競賽集訓,人人參與競賽,由競賽引導提高學生職業技能的育人氛圍(見圖2)。
圖2 高職烹飪工藝與營養專業技能競賽與實訓教學對接模式
2.4 以競賽為參考,提高技能教學水平與質量
技能競賽不僅是檢驗學生技能水平的標尺,更是促進教學質量提高,檢驗技能教學水平的工具。一方面,將競賽內容與標準引入課堂,融入課程標準,并以此為標準開展教學,同時,有效地借鑒技能競賽規范對教學標準評價的要求,用以檢驗學生技能水平與課程教學質量,如在中式面點實訓課程中將烹飪技能大賽中餐面點基本功競賽的時間、質量標準設計為課程教學標準與考核標準。另一方面,將全員參與的課堂競賽、校級競賽成績作為重要評價指標,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考核,納入教師教學質量考核范疇,發揮技能競賽的標準導向與參考作用。
2.5 以競賽為助推,提升學生綜合競爭力
在“層層選拔、全員參與、技能集訓”的競賽機制推動下,學生專業技能與理論知識得以強化,尤其是在校內生產性實訓、校外頂崗實訓過程中,學生“理、操、講、評”的技能得到鍛煉,綜合應用專項技能的能力得以提升,團隊合作的意識得以加強,綜合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水平得到提高,大大提升了綜合競爭力。通過各種形式的技能競賽,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提升了人才培養質量,使職業教育的培養方向更符合生產和服務第一線的實際,有利于貫徹“以就業為導向”的職業教育辦學方針。④近年來,我院烹飪工藝與營養專業先后有40多人次在省市級以上的技能競賽中獲得獎項,畢業生就業第三方評價指標數據(麥可思報告)不斷提升,畢業生與用人單位綜合滿意度不斷提高。
2.6 以競賽為紐帶,促進校企深度合作
技能競賽的開展,是維系和穩固校企合作的紐帶。競賽作品的設計過程充分汲取企業經營菜品之精華,校企師生共同設計。多年來,無錫湖濱飯店、無錫金龍鳳酒店、臺灣王品集團一直全程參與我校的烹飪專業競賽,校內外指導老師、參賽學生共同設計菜品,賽前的準備與集訓由校企老師共同指導,師生在此過程中更全面深入地了解企業最新的技術與生產過程。在高級別的競賽和專項競賽訓練過程中,還會安排師生共同赴企業進行短期頂崗實踐,加深參賽師生對全真生產實踐的認知與理解?;趯Ω傎悓蜃饔玫睦斫馀c實踐,還與臺灣王品集團等企業共同開展崗位職業能力分析,共同制訂人才培養方案,開展“訂規格、訂標準、訂質量”的訂單深度合作培養,提高了就業率與就業質量。
3 技能競賽引領高職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的幾點思考
3.1 不斷豐富技能競賽的內涵研究
對技能競賽內涵實質的研究,深度不夠、視野不寬,科學性、先進性、前瞻性不夠,需進一步提升對技能競賽研究的理論水平。尤其是對國際上的專業競賽、行業組織的競賽和相關行業競賽研究借鑒不夠。對競賽的組織實施過程反饋需進一步加強,同行交流互通還需增進。對教師參與的專業技能競賽或技能教學競賽思考、實踐還需加強。
3.2 持續提升師資隊伍國際化培養程度
我國餐飲業與國際接軌時間早、程度高,而本專業的師資隊伍的國際化培養程度低,教師缺乏國際視野和相應的關鍵職業技能,尤其是部分涉外課程師資缺乏尤為突出。這不僅滿足不了現代烹飪行業教學需要,也直接影響了教師對國外先進理論、技術的學習和借鑒。師資隊伍國際化培養程度需進一步提升。
3.3 繼續加大高職教改的投入力度
競賽項目與現有的實踐教學項目有區別,實訓場地需求差異大,相應的場地建設投入不足。教改中部分教師認識不足,對教改的精力投入還不夠,不能滿足新形勢下人才培養的改革需求。教改實踐中各項投入還需進一步加大。
基金項目:江蘇省教育廳2013年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課題“高職烹飪專業‘三位一體’模式培養技能型人才的研究與實踐“(2013JSJG419)研究成果之一。 項目負責人:李晶,林玉桓
注釋
① 余偉兵.職業技能競賽引領高職實踐教學改革[J].鄂州大學學報,2014(10):89-90.
② 何福貴,張梅.職業技能競賽促進教學改革的研究[J].北京勞動保障職業學院學報,2010(3):37-40.
食品小作坊在滿足消費者需要的同時,也存在生產規模小、衛生條件差、質量管控弱等問題。如何統籌解決小作坊食品安全、滿足群眾生活需要和促進地方食品產業發展,成為縈繞在市場監管人腦海中“大事”,既要監管好小作坊,也要處理好群眾需要,又要服務好地方經濟發展,缺一不可。在黨史學習教育活動中,霍邱縣市場監管部門踐行“我為群眾辦實事”,以食品小作坊整治提升為抓手,促監管、促規范、促發展,引導食品小作坊規范提升,推動了地方特色食品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一、在傳承文化中,彰顯整治成效
霍邱縣臨水鎮位于安徽省六安市霍邱縣西北,坐落于大別山余脈古壁山下,瀕臨淮河,兩省三縣的結合點,西部與沿淮重鎮三河尖鎮接壤,北部與阜陽市隔河相望。臨水鎮古稱陽泉縣,歷史悠久,文化底蘊豐富,尤其以“始于唐,顯于明,盛于清,揚名于當代”的酒文化見長,唐貞觀年間,臨水就有“酒坊數十處,居民愈千戶”。全鎮下轄16個行政村、138個村民組和1個街道,淮河從臨水鎮流經皖西。 臨水鎮山水環繞,歷史悠久、景觀秀麗,就像皖西淮河岸邊的一顆明珠,古老,秀美,聞名?,F臨水鎮擁有白酒食品生產企業5家、白酒小作坊10家。霍邱縣市場監管局按照省食安委《安徽省食品小作坊整治提升行動實施方案(2020-2022年)》要求,以創建標準為引領,加強食品小作坊規范化標準化建設,積極培育示范食品小作坊,發揮示范帶動作用,大力發展特色食品產業,成功培育了霍邱縣臨水鎮白酒小作坊集中示范區,提升了區域食品質量安全水平,為皖西大地又增添了一張鄉村振興的名片。
二、在指導服務中,促進規范提升
結合省、市市場監管局食品小作坊整治提升行動工作部署,霍邱縣市場監管局成立專項工作領導小組,制定《食品生產小作坊集中示范區創建實施方案》和小作坊示范區創建標準、程序。一是摸底排查。馮井市場監督管理所制定排查實施方案,對轄區內食品加工小作坊進行全面排查,并形成問題清單。對符合基本標準的食品小作坊名單報縣局。二是開展培訓。結合白酒生產專項整治工作,對參與創建的食品小作坊經營者進行食品安全知識教育培訓,宣傳《安徽省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食品安全主體責任清單》。三是指導創建。尊重小作坊經營者的意愿,提供“一戶一策”改造提升方案,對列入創建目錄的食品小作坊進行全面指導。食品生產監管股、馮井市場監督管理所對小作坊改造過程進行監督,督促建設單位、經營者依據改造方案,對照《六安市誠信示范小作坊現場驗收記錄表》進行創建。由縣質量檢驗所對參與創建的食品小作坊進行產品質量安全抽檢。由縣局統一印制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牌、工藝流程牌、食品安全承諾書、各類功能區標示牌及各種食品安全管理記錄本。四是實地驗收。對列入食品生產小作坊集中示范區的小作坊,由縣局食品生產監管股會同馮井市場監督管理所按照有關規定進行驗收。對驗收合格的食品小作坊發放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一套,功能區標示牌和小作坊食品生產安全信息公示牌。在省、市市場監管局精心指導下,食品小作坊集中示范區創建工作順利進行,實現證照公示、生產設備、管理制度、委托檢驗等方面的統一規范。
“十三五”是農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也是現代農業建設的發力時期。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秉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對“十三五”農業現代化發展作出了總體部署,為“十三五”時期農業現代化破解難題、加快發展指明了方向。各級農業部門要以新的發展理念引領現代農業發展,圍繞“一個目標”,堅持“一條主線”,突出“一個中心”,努力實現“六個全面提升”。
“一個目標”,就是農業現代化取得明顯進展。著力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走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農業現代化道路?!耙粭l主線”,就是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推動農業發展由數量增長為主轉到數量質量效益并重上來、由主要依靠物質要素投入轉到依靠科技創新和提高勞動者素質上來、由依靠拼資源拼消耗轉到可持續發展上來?!耙粋€中心”,就是促進農民持續較快增收,完善農民收入增長支持政策體系,挖掘增收新潛力,拓寬增收新渠道,努力保持農民增收“兩個高于”的好勢頭,確保農村貧困人口全面脫貧。
“六個全面提升”是指:
一是全面提升糧食等重要農產品供給保障水平?!笆濉睍r期,不追求糧食連續增產,根據供需情況,年度產量可以有增減,但必須鞏固和提升產能,確保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要堅持藏糧于地、藏糧于技,加強糧食主產區、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建設,大規模推進農田水利、土地整治、中低產田改造和高標準農田建設,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二是全面提升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的引領水平。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是優化資源配置的有效途徑,是把現代生產要素、經營模式、發展理念引入農業的重要載體,是推進農業現代化的必由之路。要在完善“三權分置”辦法、引導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發展、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上多下功夫,提高農業集約化水平和組織化程度。
三是全面提升農業技術裝備水平。強化現代種業、智慧農業、農機裝備等關鍵性技術研發攻關,重點突破一批世界領先、能夠支撐引領現代農業發展、對我國農業轉型升級產生革命性影響的重大品種、共性關鍵技術和現代裝備,力爭到2020年,完成主要農作物新一輪品種更新換代,明顯提升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和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
四是全面提升農業生產經營效益水平。這是調動農民積極性、增加務農種糧收入、從而穩定農業的重要保證,是提高農業競爭力的必然要求。要大力推進農業節本增效,實施農業品牌戰略,發展高效優質農產品,延長農業產業鏈、價值鏈,發展農業分享經濟,提高勞動生產率、土地產出率和資源利用率。
[關鍵詞]科研興教;寧津現象;當堂達標教學
科教興國、科研興教,中小學必須走科研興校之路。山東省寧津縣農村中小學教師全員參與當堂達標教學課題研究,大面積提高了教育教學質量,促進了教育內涵發展,成為農村科研興教的典型案例,“中小學科研興教的教育理想在寧津變成了現實”。寧津科研興教的實踐經驗催生了“寧津現象”,“‘寧津現象’對中國城鎮和農村教育改革提供了一個新的范例”。
一、審視寧津科研興教
全面審視寧津科研興教的復雜歷程,特別是當堂達標教學模式孕育、開題、整體推進、活動帶動、結題鑒定和深化研究等核心課題研究歷程,其經驗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和原生態特點。
起點在于理性選題。當時,寧津教育徘徊不前,存在著“教師整體素質偏低、陳舊教學方法充斥課堂、課堂教學效率不高”等問題與矛盾。為了尋求突破,2002年秋天,相關領導兩下洋思中學,決定走科研興教之路,由此開始了六年之久的實踐探索??蒲信d教,課題是關鍵,選題決定成敗。寧津人理智地選定了“當堂達標教學實驗與研究”作為核心課題,“科研興教,從當堂達標教學開始”,嚴格按照課題研究路徑開題,直到圓滿結題。
支點在于當堂達標教學。阿基米德有句名言:“給我一個支點,我就可以撬動整個地球。”當堂達標教學就是寧津科研興教的支點,寧津人用它實現了科研興教的理想。沒有當堂達標教學課題研究,就不會有“寧津現象”。當堂達標教學已經成為當地教育教學改革的制高點和品牌,是一種具有地方特色的優質教學模式。
特點在于縣域整體推進??蒲信d校,人人有責;科研興教,校校有責。寧津人沒有受學科、年級、學校的限制,而是在科研興教思想引領下,咬定當堂達標教學不放松,有效地解決了“教學與科研兩張皮”現象,全縣農村中小學一盤棋,從實驗學校起步,有條不紊地走出了一條全員參與核心課題研究的科研興教之路,取得了團隊的勝利。
推動力在于專業引領與指導。缺乏專業引領是中小學課題研究和科研興教的最大困難,“學??蒲行枰獙<矣H臨一線指導”。寧津人的教育智慧在于“借腦”,借助專家學者的科研智慧迅速走上了課題研究的捷徑:從選題、開題、結題鑒定及深化研究,始終得到科學指導與專業引領,準確地把握了科研興教的正確方向,保障了課題研究的嚴謹與規范。當堂達標教學成了寧津縣教科研工作的主題,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當堂達標教學優質課評選、送課下鄉、優秀論文評選等專業引領活動為課題研究注入了強大的推動力。同時,在實踐中團隊的科研智慧與能力不斷得到提升。
生命力在于實踐和理論的突破?;趯幗蚩蒲信d教的成功實踐,當堂達標教學模式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地不斷成長,科研興教實踐與當堂達標教學理論相互促進、相得益彰,既解決了教育教學實踐中的問題,又改善了教育教學工作、提高了教育質量、促進了內涵發展,還初步創立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當堂達標教學模式,寧津教育充滿了生機和活力。
二、寧津科研興教的理論成果
寧津科研興教的理論成果主要是初步創立了當堂達標教學模式,《當堂達標教學模式研究》榮獲山東省第二屆省級教學成果獎(中等以下教育)一等獎,為教學理論園地增添了一片新綠。
含義?!爱斕眠_標教學是以目標準、方法活、效率高為本質特征的教學模式,是一個開放的教學方法體系?!蓖瑫r,當堂達標教學是一種教學理想與追求。因為“追求盡善盡美但沒有做到要比追求一般的標準而做到了好得多”。
本質特征?!盀榱耸估蠋焸兦逦鷾蚀_地把握當堂達標教學的實質,課題組提出了一個響亮的口號:目標準、方法活、效率高。”“目標準、方法活、效率高”是當堂達標教學模式的本質特征與三大法寶:新授課,即教學目標準,教學方法活,教學效率高;復習課,即復習目標準,復習方法活,復習效率高;講評課、實驗課亦然。
基本理念。一是目標為核心的理念。巴班斯基把“明確教學目標”作為實現“教學最優化”的首要條件,當堂達標教學將教學目標放在核心地位,將其作為課堂教學的方向和靈魂。二是方法多樣化的理念。海納百川,凡是能夠實現“當堂達標”的教學方法都可以為我所用。三是效率為宗旨的理念?!翱朔虒W過程中的‘少’‘慢’差’‘費’現象,追求教學的高效率,是自古以來的教學理想。幾乎每一位教育學家都對此進行過自己的論述,提出了種種的教學模式、原則或方法體系。”當堂達標教學的宗旨在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倡導刪除無效教學環節,追求優質教學。
基本模式。當堂達標教學的基本模式是“組織教學——認定目標——教學達標——達標測評”。組織教學要刪繁就簡;師生要共同認定教學目標、以學生為主;教學達標是核心環節,要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優質高效地完成教學任務;達標測評是關鍵環節,要及時準確地反饋學情,為矯正教學服務。
方法體系。當堂達標教學的精髓在于“當堂達標”,具體教學方法靈活多樣、百花齊放,初步形成了“先學后教,當堂達標”“合作學習,當堂達標”“精講精練,當堂達標”等十幾種各具特色的教學方法,是一個開放的體系。在教學實踐中力戒僵化和形式主義,必須靈活運用。
主要特點。一是目標準確。目標準確是當堂達標教學成敗的第一要素,其核心策略是讓學生帶著明確的目標去學習、咬定學習目標不放松。二是方法靈活?;诨窘虒W模式,凡是能夠體現“目標準、效率高”的方法都可以靈活運用。三是高效輕負。當堂達標教學追求在課堂上教學基本達標,讓學生在課堂上最大限度地掌握基礎知識、得到基本技能訓練、培養情感態度價值觀,使課堂教學效率顯著提高,有效地減輕了學生的課外負擔。四是以學為主。靈活運用接受學習、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等學習方式,既提高教學質量,又切實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品質,提升學習能力。五是適應性強。無論城鄉小學、初中,還是高中學校;無論語數英、政史地,還是理化生;無論新授課,還是復習課、講評課,都能運用當堂達標教學理念、模式和方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三、寧津科研興教的實踐效果
科研興教,科研是手段,興教是目標與結果、是衡量科研真偽的標準。寧津科研興教的實踐效果是多方位的,最顯著的標志是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攀升,教育活力不斷增強,科研興教的理想變成了生動的教育現實。
找到了教學改革的方向。當堂達標教學實踐有效地更新了“教師為中心、教為中心”等教育教學觀念,逐步樹立了“目標為中心、學習為中心”等理念,找到了教學改革的方向和路徑,不斷地增強了師生的目標意識、效率意識、質量意識,教學智慧不斷提升。
改善了課堂教學結構。當堂達標教學有力地改善了農村中小學“組織教學、檢查復習、講授新課、復習鞏固、布置作業”等傳統教學模式,初步形成了新的教學基本模式和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體系,改善了課堂結構,提高了教學效率,減輕了學生的課外負擔。
提升了學習能力。當堂達標教學有效地改革了以講授法為主、滿堂灌乃至拖堂現象。改變了學生被動學習狀況。學生在課堂上有了較為充足的學習時間,自主、探究、合作等學習方式得到靈活運用,培養了學生的學習品質,優化了學習習慣,學習能力得到了鍛煉和提升。
提高了教學質量??蒲信d教促進了寧津縣義務教育教學質量持續上升,中考綜合成績在全市11個縣市中的位次不斷提升:從2002年的第五名逐步上升到2005年的第一名,實現了歷史性突破;之后,連續取得優異成績,促進了內涵發展,增強了教育自信。
鍛造了教育品牌。寧津科研興教實踐催生了兩個教育品牌:“寧津現象”與當堂達標教學模式。寧津縣連續兩屆榮獲“山東省教育科研先進單位”稱號,當堂達標教學改革經驗成為山東省中小學素質教育先進經驗。山東省教育科學研所、山東省教育學會聯合在寧津召開了“山東省農村中小學科研興教現場研討會”,進一步推廣寧津經驗,使寧津成為農村中小學科研興教的一個制高點。
四、深化寧津科研興教的新舉措
面對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新形勢,如何為寧津科研興教注入新活力、實現新突破,是需要認真應答的現實問題。
設立研究中心。當堂達標教學已經成為德州教育的一個品牌,市教育局在寧津設立了“德州市當堂達標教學研究中心”,設置了一個新支點。
深化課題研究。2008年6月27日,“當堂達標教學深化研究”又在寧津開題,力求實現實踐探索與理論建構的新突破。通過當堂達標教學“百課工程”“百題工程”“百篇工程”,打造百節精品課,突破百項小課題,撰寫百篇研究文章,讓教師更會教、讓學生更愛學、使教學更優質。同時,不斷豐富和完善理論體系,為教學理論建設添磚加瓦。
越是頂級的地產商越是非常注重工程的質量、品質,其質量意識和行為往往滲透在日常管理的各個環節,最終使其開發項目的工程質量都能達到一個較高水平。業主對質量的高要求和在整個項目實施過程中的高度關注,使得顧問、監理、總包、分包等單位對質量管理也都格外地重視,這一點我想是每一個參與其項目的人都能切身感受到的。在整個項目的實施過程中,業主就相當于整個大團隊的領導,在質量管理和控制方面,發揮著引領和決定性作用。對于一個公司來說,如果想要做好質量管理工作,那么就必須充分發揮領導的引領作用。事實證明在質量管理過程中,領導是質量方針、目標和質量體系的制定者,同時他又是資源的分配者和組織實施的總指揮。領導對質量管理的重視程度,對質量制度的貫徹執行,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在實際工作中,每一個員工都想獲得上級領導的認可。想領導之所想,急領導之所急,為領導排憂解難,是很多員工主要的工作內容。從一定程度上說,領導的工作行為習慣,領導的重視和關注點,是員工工作的風向標。一件工作實施的好壞,很大一部分原因取決于領導的重視和關注程度。領導的質量管理意識,質量管理觀念,質量管理行為,對企業和員工進行質量管理有很大的影響作用。所以首先要從領導層面就要注重質量管理,強化質量意識,為企業或項目的質量管理起到一個模范帶頭的作用,以身作則,身體力行。用自己的行動和觀念,影響和感染員工,增強企業的質量文化建設。當然,一個公司整體質量管理水平的提高,在充分發揮領導引領作用的同時,更需要廣大員工積極樹立高度的質量管理意識。不妨把領導的引領作用,理解為一種質量氛圍,一種質量文化,一種全員的高度質量意識。因為對于公司的普通員工來說,部門經理,項目經理,公司領導都是領導;對于項目來說,公司總部部門就是領導;對于分包來說,總包管理人員就是領導;對于一線操作工人來說,分包班組長就是領導。領導是相對的,人人都可以是領導,每個人都可以發揮引領作用??傊l揮領導的引領作用,就是上級領導對下級員工的引領,就是總包對分包的引領,就是總部對項目的引領,就是高度的質量意識,就是層層落實,自上而下,統一思想,統一觀念,做好每一級的質量管理工作。
2質量管理注重體系建設,落實各項制度保障作用
2.1豐富培訓活動形式
首先需要明確的是質量管理和質量培訓不僅僅只是針對公司專職從事質量管理的員工,而是各個系統和部門的所有領導和員工。進行培訓的最終目的是要達到一定的效果,而培訓的形式和內容,對培訓效果往往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企業不僅要根據各個部門上報的培訓需求進行羅列匯總,還要根據企業出現的新的質量問題和行業最新動態進行調查和分析,針對不同層級和不同崗位的領導及員工制定有針對性的質量管理培訓計劃,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質量培訓工作。尤其要做好對行業規范、標準、專業知識的學習培訓及對先進工程、企業的學習交流培訓,最終達到提高員工質量管理水平和質量管理意識的目的。針對新入職3年以內的員工,尤其是項目的一線員工,可以通過制定系統的長期的培訓計劃,對其質量管理知識、質量管理能力和管理意識做集中強化培訓。例如:對每個專業,每個工序的質量控制要點,質量通病及防控措施,主要規范及標準條文進行培訓,然后組織統一的考核。針對入職3年以上或者更長時間的員工要多組織進行對先進企業管理方式的交流學習,對公司內部先進工程的學習等。可采用專題研討的方式,外聘專家授課的方式,專業機構委培的方式等。不僅要充分利用公司內部資源,發揮先進工程和先進個人的模范標桿作用,更要重視傳統的導師帶徒制度,發揮傳幫帶優良傳統。使企業通過一系列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質量管理培訓,不斷提高企業的質量管理水平。
2.2優化細化崗位責任制
崗位責任制切忌籠統套話、脫離實際。要實現質量管理的不斷提高和精細化管理,就要根據企業及項目具體情況,對崗位責任制進一步優化細化,制訂更加具體、細致、合理有效的崗位責任制至關重要。以筆者參建的一個涉外工程為例,工程本身是一個比較有難度的項目,其難度不僅表現在工程的結構形式上,更表現在項目的日常管理過程中。據不完全統計,其中一年內與顧問公司正式的往來函件達到2350份,這還不算施工中的各類工程資料,項目管理繁雜程度可見一斑。項目根據日常發生的每項事情,三次制訂和完善各個系統每一個員工的崗位職責,具體到每一件事,每一個函件。通過優化細化每個員工的崗位職責,有效地做好了項目的日常管理及與各個單位的對接。項目管理如此,質量管理更是如此。對于施工企業而言,每個項目和部門不妨在公司“質量管理責任制度”的基礎上,結合項目的具體情況,制定部門和每個員工更加具體更加細致的崗位職責,應和員工日常的工作程序和工作內容緊密結合,實事求是,并根據出現的問題實現動態調整,不斷完善。通過優化細化崗位責任制,提高質量管理水平,就要把責任落實到質量管理的各個環節,參與的每一個人,做到誰簽字誰負責,對出現的問題落實責任人跟進到底。
2.3完善質量人員管理機制
任何的工作任務或者活動開展都是由人來完成。高素質的優秀人才,對于質量活動和工作的開展落實非常關鍵。質量管理水平的提高,要特別注重優秀質量管理人員的培養和管理。而根據目前國內建筑企業的項目管理組織構架,雖然多數項目都設有專職或兼職的質量總監,但大多數的質量總監可能進不了項目班子,其職級也大多低于項目班子。故員工在規劃個人長遠發展的時候,很多人都會主動避開走質量管理這條路,即使強制分配到質量管理系統,其積極性亦無法完全調動。能否在現有項目管理框架下,通過適當調整質量管理人員的發展軌跡,提高質量總監的職級和待遇,或者打通質量總監、現場經理、項目總工等崗位之間的轉換通道,在考慮項目現場經理、總工或者項目經理人選時,從事過質量管理工作的能夠加分或者優先等政策傾向考慮。從根本上疏通質量管理人員的發展通道,通過不斷完善質量人員管理機制,在注重對現有質量管理人員培養提高的同時,充分調動人員的積極性,吸引和聚集更多的優秀管理人員從事質量管理工作。
2.4建立健全分包管理制度
目前國內總承包企業所承接的項目,一般都是通過對專業分包或者勞務分包的施工管理,實現對工程項目的履約。施工質量的好壞,一定程度上取決于分包的整體質量管理水平,甚至取決于施工作業班組。隨著國內建筑企業總承包管理模式的不斷深入,分包數量和承包形式的多樣,會更加增大企業的質量管理難度。建立健全分包管理制度,通過實現對分包的有效管控,來達到整個工程的優質履約,是建筑企業今后不斷深化總承包管理和提高質量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在分包管理方面,要注重分包的選擇及培育合格穩定的勞務分包。工程質量管理方面,主要通過細化合同條款和加強日常監管對分包予以有效管控。對分包質量的監管過程中要重點抓好對分包項目經理或班組長的管理。采取必要措施,要讓分包管理人員和班組工人知道違反質量要求,或者質量不達標、不合格的后果,要讓其知道“疼”。更要主動幫助或鼓勵分包推進其本身的質量管理體系和質量獎罰制度,使其在按照要求完成施工任務、質量驗收合格后嘗到“甜頭”。通過建立健全分包管理制度,來保證企業質量管理水平的提高,其重點要突出管理。誰在分包管理走在了前列,誰就在總承包管理方面走在了前列。建立健全分包管理制度,必將在提升企業質量管理水平方面起到強有力的推進作用。
2.5建立質量管理獎罰制度
企業必須要根據自身的特點,制定出臺本公司的質量獎罰辦法,完善質量激勵政策,促進質量管理水平的提高,調動各層級員工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其在促進公司質量管理水平的提高方面發揮積極作用。實踐證明,采用經濟手段調動員工的積極性是提高質量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在公司出臺相關獎罰辦法的基礎上,各項目部也可以結合工程實際,研究制定項目層面切實可行的檢查、考核、獎罰辦法,加強項目實施過程中質量管理的正向激勵。在做好對質量管理有功個人和單位進行獎勵的同時,也要強化質量管理的負向懲戒制度,加強對質量事故的責任追究與懲處力度。對于在質量管理中不負責任者,予以批評教育;對于釀成質量事故的主要負責人或者責任人,根據事故大小,造成的損失程度,予以相應的處罰;由于或者瀆職造成的質量事故,違反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的要從嚴處罰。
3質量管理重在過程控制,樹立全面質量管理意識
關鍵詞: 高中物理 互動教學 教學策略
課堂教學實踐活動的全過程,就本質來說,是教師與學生通過“思想流”和“知識流”這兩條“意識流”,進行群體交往、融合互動、共同發展和一致提升的過程。在這兩股“精神流”的相互沖擊與融合的過程中,交融良好,可以促使課堂教學氣氛更熱烈和諧、積極向上,有利于促進教師與學生之間良好關系的建設,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思維質量與層次,有助于提升課堂教學效率。隨著高中物理新課改的深入推進,教師應關注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緊密結合課堂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實際情況,積極加強互動式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不斷提高物理課堂教學質量。
一、加強對學生的引導激勵互動
激勵是互動教學的一種非常有效的手段。根據教育心理學的原理表明,良好的激勵方式可以激發學生產生更優質的思維品質,可以有效激發學生對知識理解的靈感,有助于促使學生產生良好的學習動機,更專注于教師的引領與啟發,更積極、自主、主動與自覺地加強對教學內容的探究,強有力地提高他們對物理知識與技能的求知欲與探索欲。教學實踐清晰地表明,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點滴進步,哪怕是最微小的點滴進步,若能得到教師的肯定與鼓勵,都可促使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進而倍增學習的自信,大大增強他們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與自覺性。
例如,在引導學生學習“加速度”的過程中,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放置一個物體,然后提高某一學習成績一般的學生,問對其施加一個作用力,會產生什么樣的結果?其必然會說出“物體會動”這一簡單的回答,對此,教師及時給予肯定與表揚,并加以鼓勵。很快課堂教學氣氛便得以調動起來,由此順勢而導,引導學生對“速度”、“速度的變化率”、“速度的變化量”等物理概念的了解,并引導學生進行討論,推導分析出速度的變化率與質量乘積就是動量的變化率,等等。通過這種激勵引導,良好的課堂教學氣氛得以營造,對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將生活化教學素材引入互動
《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高中物理課程改革必須緊密抓住教學內容這一關鍵點,牢牢把握學生作用教學主體的支撐點,切實緊貼社會實踐與學生所處的生活實際,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出發,創設更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教學情境,探究知識與原理根植于人類社會生活、生產與各類社會實踐中的元素,促使課堂教學更樸質、更生動、更具體,更易于學生理解、掌握與運用,促使學生對教學內容產生好奇心與探究欲,提高學生對課堂教學的參與度,從而激發他們對物理知識與原理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自覺性與興趣性。
在引領學生的教學實踐中,注重捕捉緊貼學生生活的教學素材,如教材之中的各類圖片、故事、實驗等,引領學生進行“談一談”、“說一說”、“探一探”、“做一做”及“科學漫步”等互動交流活動。又如,引導學生從圖書館或日常訂閱的《物理通報》、《物理教學》、《生活中的物理學》等書刊雜志上搜集生活化素材,可以通過課外作業的形式,引導學生自主地進行課堂探討,這不僅提高了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而且促進了教師與學生及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合作交流,不僅有助于促使課堂教學內容更富有生機、活力與創新,而且還能極大地豐富課堂教學形式,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與效率,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三、采取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啟迪互動
高中物理課堂教學經驗表明,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互動交流效率與教學方式方法的靈活多變性關系緊密,立足于物理知識的傳授,通過靈活多變的教學手法,體現出對學生思維培育方式方法的靈活多變,促使學生更深刻地感到“知識是方法的載體”,更清晰地感悟到“方法是能力的體現”。從而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方法的引導下,組織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和諧互動與熱烈交流,有效訓練學生的科學思維方式,激發他們產生更多的科學思維靈感與火花,有助于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從而將新課程標準改革的“素質教育”理念落到實處,提高學生的整體能力與綜合素質。
例如,對于牛頓第二規律、歐姆定律、法拉第定律、光的反射和折射定律等物理知識原理的教學,既可以通過普通的討論交流的方式引領學生進行漸進式的梳理,又可以通過模型觀察的方式引領學生進行協同探究,還可以通過小實驗的方式進行共同交流探討。又如,對于質點、輕桿、輕繩、理想氣體、光滑表面等模型的創建,可以引領學生互動交流,創設“理想”情境。再如,引領學生一起探究等效法、數學模型法、科學想象法……這不僅有助于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還有助于學生科學素養的培育,對于他們的綜合能力的提升具有非常有益的作用。
高中物理教學實踐表明,良好的課堂教學情境是經過教師的深入研究創設的,優質的互動課堂是教師與學生感情交融的體現,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必須充分地將教學內容的“知識流”、“思維流”、“情感流”融于一體,積極促使學生樂于參與、積極探究、勤于思考,從而生成更高效的教學課堂。
參考文獻:
[1]楊瓊玉.談如何把握好高中物理教學中的互動環節[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2(12).
【關鍵詞】小學;教學改革;教學質量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16)27-0037-03
【作者簡介】趙貴龍,南京市雨花臺區教師發展中心(南京,210012)教研室副主任,小學數學教研員,高級教師。
“十二五”時期,南京市雨花臺區教育局緊緊圍繞區委區政府《雨花臺區教育事業改革發展提升工作意見》,堅持以隊伍建設為基礎,以質量提升為中心,以改革創新為動力,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深入推進課程改革,推動了雨花教育教學改革穩步前行。
2013年,區教育局在深入推進“反思性教學策略”引領教師專業發展和教學質量提升的基礎上,提出“讓質量更有生命”的教學改革發展新目標,在小學教學改革方面聚焦創新、強化指導,引領小學發展的新常態。
一、引領與規劃:奠定教學改革不斷深化的基石
1.頂層設計,思想引領。
教育教學說到底是培養生命的工作,是讓兒童的生命健康、自由、和諧地生長的事業。對應這一終極理想,我們所追求的質量也應具有生命的特質:健康的質量、和諧的質量、可持續發展的質量。為此,我區小學教育頂層設計遵循“育人為本,特色發展”的理念,深入推進素質教育,努力辦好每一所學校,把培養身心健康、習慣良好、興趣廣泛、個性彰顯的學生作為小學教育的根本任務。
圍繞“深化課程改革,提升教學質量”,區教育局提出“五個關注”:關注課堂,讓課堂成為學堂;關注教研,讓教研落地生根;關注教師,讓教師心有所屬;關注學生,讓學生在老師眼中看到自己;關注家長,讓家長成為合作者。面對教育發展的新常態,教學改革強化“四個改變”:一是常規管理改變,在思變中反思和檢討,做到“認真、堅持、激勵”;二是課堂教學改變,突出以學生為本,大膽改革,使學生變得更加自信、樂學、陽光;三是教育科研改變,變職稱導向為問題導向,變問題為課題,尋找適合教師專業成長的路徑;四是質量評價改變,變單一評價為多元評價,促進學校全面和諧發展。
2.科學規劃,穩步推進。
我區以全國“十二五”課題“區域提升學校課程品質策略的研究”為抓手,推進區域小學課程規劃的制定和完善。指導學校完善課程規劃與實施計劃,建成小學課程基本框架,分步拓展課程內容。通過專家點評、樣本示范和分享交流,讓每一所學校形成自己的課程規劃,使學生的每一段校園時光都找到存在的意義。在完善學校課程規劃的同時,我區全力做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和校本課程的實施,突出課程計劃實施的規范性、豐富性、學術性,在實踐中完善對學校課程實施的評價、改進和激勵機制。
3.制度重建,管理提升。
要讓頂層設計與規劃付諸現實,就離不開科學的制度建設?!秶抑虚L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提出了未來10年教育發展的戰略目標:到2020年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基本形成學習型社會,進入人力資源強國行列?;诮逃l展的新目標,我區積極探索建立現代學校制度,實行學校自主管理,推進更高水平的教育現代化。區教育局重建學??己酥贫?,推動小學教學績效發展性評估,為學校發展松綁;著眼于教師的專業發展,建立“平等對話”“合作共享”的工作機制,為教師減壓。在教學管理上,由粗放型向精細化轉變。2015年,區教師發展中心組織教管人員編印了雨花臺區《教學常規精細化管理手冊》,引領區域學校重建教學管理制度,制定實施細則,推進教學精細化管理,提升了全區小學教學常規管理水平。
二、實踐與反思:在教學改革的“深水區”全面探索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課堂教學改革便成為教學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幾年來,我區課堂教學改革重點圍繞“雨花新課堂”的探索,開展了多學科、多層級、系列化、特色化的專題研討,全區課堂教學改革從區域規劃到校本實施再到學科推進,全面展開,呈現出勃勃生機。
1.區域規劃。
(1)界定概念,統一認識
為統一課堂教學改革的思想及思路,區教育局提出“雨花新課堂”的概念?!靶隆保阂馕吨母锖蛣撔?,即要有突破傳統、契合新課程理念的課堂教學理念、教學行為、教學生態和教學評價?!坝昊ā保阂馕吨⑷氡就撂刭|,即要有基于雨花情態的文化繼承和特色創新?!坝昊ㄐ抡n堂”,在形式上從講授為主走向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為主,融合雨花元素;在實質上蘊含雨花本色的、快樂的、美的課堂。要求各校能緊密依托校本實際,深入理解,大力推行,勇于創新,將踐行課堂教學改革落到實處,做到深處。這就進一步統一了對“雨花新課堂”內涵與理念的基本認識。
(2)制定方案,擬定計劃
提出和研究“雨花新課堂”是雨花教育發展的需要,也是發展教師研究力、學生學習力的需要,更是提升教學質量的需要。在區教育局的部署下,我們確定了“三級五段”推進策略?!叭墶?,即分三級制定研究方案和實施細則進行落實,區級層面制定《區域規劃方案》,做好統領;校級層面設計校本實施方案,開展研究;組級層面制定實施細則并進行研討?!拔宥巍?,即分五個階段推進“雨花新課堂”的研究與實踐:2014年提出問題,2015年春季試點研究,2015年秋季正式研究,2016年應用推廣,2018年匯集成果。
(3)強化研究,深入探索
圍繞“雨花新課堂”建設,我區小學結合學校實際,基于課堂教學真問題開展研究。區教研室組織現場觀摩和典型示范,把課堂教學改革引向深入。每學期,全區至少組織開展“雨花新課堂”大型觀摩活動1場,至少邀請2位教學研究方面的專家就課堂教學改革作專題講座;每學年,召開一次課堂教學反思推進會,匯編一本《教育教學論文集》。近兩年,我們在“雨花新課堂”建設的區域層面主要做了四個方面的研究:一是研究“雨花新課堂”的內涵,二是研究“雨花新課堂”的推進策略,三是研究“雨花新課堂”的場域和課堂教學評價,四是研究“雨花新課堂”建設如何結合學校實際和學科特點。
2.校本實施。
(1)校本落實,穩步推進
課堂教學是教學工作的主陣地,也是貫徹實施新課改理念的主要載體。區教育局啟動“雨花新課堂”研究,推進“質量提升工程”,引領各校課堂教學改革。區實驗小學推行“先學后教”,強化對前置性學習的研究,探索出課堂教學“學”“議”“導”“練”模式;雨花外國語小學利用課前三分鐘的“蘋果講壇”優化課堂結構;金地自在城小學打造“共享式課堂”,出臺共享式課堂的十大標準;小行小學“樂行課堂”活動化的研究與實踐喜結碩果,在“全國友好學校發展聯盟第八次專題研討會”上獲得教研成果展示一等獎;古雄小學積極打造“和樂課堂”,傾力建設民族吹管樂隊,學校多次參加國內、國際藝術成果交流,贏得了良好的社會聲譽;板橋小學借百年校慶之機,充分挖掘“靈動課堂”的課程價值,展現了學校素質教育的新成果;西善橋小學“生態課堂”導學單的研究與實踐,徹底改變了教與學的方式,激發了學生的潛能,使課堂教學質量不斷提升。
(2)組本研究,形成特色
組本教研圍繞課堂教學最普遍的問題展開研究,有助于更新教學觀念,改變教師課堂教學行為,提高教學效益。如,我區小行小學數學教研組深入踐行小班化教育全納性、個別化、差異化的理念,提出“ACE課堂教學策略”,關注課堂上每一個學生的學業表現和與之相應的能力水平,構建了“樂行課堂”活動化教學范式。又如,共青團路小學語文教研組認真開展“三備課”活動,探索出“課前預習,獨立思考――小組交流,異彩紛呈――群策群力,精彩展示――適時評價,激發熱情――拓展延伸,鞏固應用”的幸福課堂教學模式。
(3)深入反思,改進評價
“生命化課堂”“樂行課堂”“生態課堂”等好課標準的研制,促進了廣大教師對于“高質量課堂”的科學審視和個性化表達,細化了對教學行為的描述?!罢n例研究”“課堂觀察”“行為改進”等專題,注重對教師教學反思的操作性指導,幫助教師提高自我評價課堂教學的能力。區教研室提煉出“雨花新課堂”教學評價的三個維度,即以生為本的人文性、學科素養的科學性和情智交融的藝術性,并對各維度賦予新的內涵,應用于區域課堂教學評價之中,促進了教師課堂教學行為的改變。
3.學科推進。
(1)聚焦熱點,重點突破
區學科中心組圍繞我區教學改革中遇到的重點問題,逐項梳理,及時發現和確立了區域學科教學中的共性問題,針對共性問題和關鍵問題,組織研究共同體開展集體攻關,探索問題解決的路徑。區名師工作室、“名特優”教師團隊充分發揮其在教育教學中的示范、引領和輻射作用,采用“典型示范”“問題剖析”“課堂圍觀”“沙龍研討”以及“專家引領”等方式,對學科教學的熱點、難點問題展開探討,幫助學校和教師解決教學中的真問題。
(2)合作共享,交流提升
我區積極推進跨區域教學交流,借助每年舉辦市聯片教研、部分城區教研協作年會以及承辦省級、國家級研訓活動,學習借鑒先進地區教改經驗,促進區域小學發展?!笆濉逼陂g,我區小學承辦市級研訓活動60余場,主辦或協辦部分城區教研協作年會5次,承辦全國小語課堂教學競賽、全國蘇教版小學數學教材第五屆優秀課評比、省小學綜合實踐活動優質課評比等活動共5場。這些高端教研活動為提高我區教育教學改革水平帶來了資源,注入了活力。
三、總結與提升:探尋具有雨花特色的教改新路徑
在區域教育教學改革的路上,我們直面機遇和挑戰,加快改進和轉變,更加關注教學管理與評價,更加著力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更加注重學科共同體建設,全面推進雨花小學教育教學改革的可持續發展,探索雨花教改新路徑。
1.優化管理,完善評價。
我們追求有品質的教學,探索有品質的教學方法,深化教學改革實踐,優化過程管理,追求科學發展。在區教育局的統一規劃與領導下,區教師發展中心成立了質量監測中心,由教研室主任領銜,學科教研員擔任負責人,學科中心組成員擔任組員,制定學科質量標準,以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方式對學校教學工作進行發展性評價。質量監測逐步制度化、規范化、科學化,問卷、座談等多種調研形式精準有效。
2.“三項工程”,發展教師。
“三項工程”是我區教師隊伍建設的品牌項目,是推進區域教學改革可持續發展的關鍵?!皢⒑焦こ獭闭n程化培訓初見成效,在2014年全市職初教師專業基本素養考核與展示活動中,我區職初教師筆試成績位居全市前列?!耙焦こ獭敝黝}化研訓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區教師發展中心組織教研員和部分學校領導赴上海、蘇州等地,就區域教育教學改革以及作業效能的監測評價體系,開展專題考察與跨區域交流?!斑h航工程”項目化專題研訓有效推進,區域“名師工作室”“項目工作室”注重學術引領,一批省市級的學科名師與專家通過專題講座、同課異構、課堂觀察等方式,積淀教育理論,淬煉課堂教學,顯著提高了學科教師的教學和研究能力。
1、質量同行 誠信同心 未來同建
2、推動質量發展 建設美麗中國
3、全面提高質量 推動科學發展
4、恪守質量誠信 踐行社會責任
5、提高服務質量 追求顧客滿意
6、共筑質量大堤 共享和諧生活
7、創造有魅力的質量,造就忠實顧客群體。
8、建設質量強國 共享美好生活
9、提高質量效益 助推經濟發展
10、質量成就品牌 信用譽滿全球
11、質量引領中國制造走向世界
12、共建質量強國 同創美好生活
13、提質增效升級 打造中國質量
14、精益作業 持續改進
15、推動“三個轉變” 建設質量強國
16、質量是民生之本 質量是幸福之根
17、推進精細化管理,建設質量強企
18、質量助推經濟轉型 安全促進社會和諧
19、增強質量意識 建設質量強國
20、提升質量 追求卓越 共建美麗中國
21、質量是民生之重 興國之道 強國之策
22、人人創造質量 人人享受質量
23、質量上臺階 生活上品位
24、全民重質量 共筑中國夢
25、趕超質量標桿 爭創一流服務
26、質量提升 標準先行
27、提質增效升級 建設質量強國
28、責任是質量的保證 品質是市場的保障
1.條件要素
幼兒園教育質量評價的條件要素反映的是影響幼兒園發展的基本狀況,包括辦園性質、規模、物質資源、辦園理念、幼兒園管理、師資隊伍、幼兒園教研與科研情況等。條件要素是的,一般不會對幼兒的發展產生直接的影響,但這些因素也很重要,它們的狀態如何會通過其他因素直接作用于幼兒的發展,甚至還可能是其他因素能否發揮作用的關鍵。因此,對幼兒園教育質量進行評價首先要對條件諸要素進行評估和評定。
2.核心要素
幼兒園教育質量評價的核心要素反映的是影響教育質量的直接要素,包括班級環境的創設與利用、一日活動的組織(課程)、教師的行為、幼兒活動等。這些要素直接作用于幼兒的發展,根據蒙臺梭利的理論,兒童具有“強大的吸收性心智”,能夠源源不斷地從環境中汲取有價值的營養,因此班級的物質環境和人文環境,孩子參與的一日生活的內容以及方式,教師作用于幼兒的行為,幼兒的主要活動等都是孩子成長的自然有機土壤,對這些要素的科學性、合理性進行專業的評估,能夠引領幼兒園正確的走向。
3.目標要素
幼兒園教育質量評價的最終目的是促進幼兒的發展,因此兒童的身心發展就是評價的目標要素,這是評價的出發點和歸宿,也是評價體系建構的決定要素。主要包括:兒童身體的發展、認知的發展、社會性的發展、語言的發展、良好習慣的養成等。當然不能以兒童發展的絕對水平來簡單評估幼兒園的教育質量,因為影響兒童發展還有家庭教育的因素,家庭因素對幼兒的影響在某種意義上還可能大于幼兒園的因素。但兒童的發展是有共性規律和個性特征的,我們的研究是為了更好地按照共性規律促進個性發展。
二、幼兒園教育質量評價存在的問題
1.評價主體和形式單一,實效性不強
當前幼兒園的評價工作基本上都是由教育行政部門牽頭組織,至上而下進行的,盡管有業務部門或一些專家學者的參與,但真正發揮組織和引領作用的依然是具有行政化色彩的政府部門。這樣的一種評估方式有它的優勢,可以使教育行政部門更了解幼兒園發展的狀態,從而更好地發揮管理和引領作用;可以使幼兒園積極參與,使各項工作有序、科學發展;可以很好的協調各方面的力量,使評估工作順利進行。但這樣的一種評估方式會存在一些風險,首先,教育行政部門的權限過大,而且缺乏監管。如果政府或業務部門的負責人專業性不強,就會使評估工作失去實效性。再有,幼兒園更多的是被動的參與,是被評估的對象,往往是根據評估指標準備各項活動和材料,難以體現園所文化和園所優勢,評價的實效性有待提高。
2.評價的功利性價值過高,評價促進發展的功能弱化
當前幼兒園參與評價的目的往往很明確也很單一,就是為了評定等級。等級的評定有利于幼兒園擴大社會的影響力,甚至直接影響到幼兒園收費標準的確定,因此幼兒園愿意積極參與評估工作。而現代教育評價的發展趨勢向我們示明,評價的核心價值不在于鑒定和甄別,而在于促進發展。當前幼兒園的評估工作更多的發揮的是鑒別功能,功利性的色彩過濃,促進發展的功能不凸顯。
3.評價的指標體系和標準適宜性不強,缺少針對性
當前評價主要發揮的是鑒定和甄別的功能,要想更好的鑒別,就必須有評價標準,一般包括指標體系、評價內容、評定的標準、具體分值。這樣的評價標準體系,便于對評估結果做量化的處理,便于行政部門鑒別。我國地區之間發展差距巨大,發達與欠發達地區、沿海與內陸地區、南方與北方地區等經濟、地域文化、歷史傳承等各方面發展均不相同,同一個省市不同地域、城市與農村發展也不相同,但在各省市各地市進行幼兒園教育質量評價工作中,所采用的評價標準卻相差無幾。整齊劃一的評價標準難以考量出不同幼兒園實際的發展狀態和需求,過于追求量化的評價結果也難以產生預期的公信力,難以讓幼兒園真正理解問題的所在。
三、幼兒園教育質量評價的正確走向
1.進一步完善評價的體制,使評價主體多元化,評價過程常態化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提出的“管理人員、教師、幼兒及其家長均是幼兒園教育評價工作的參與者”的評價主體多元化的理念,在實踐的操作中,根據學前教育發展的實際需求和目前我們所處的社會發展階段,幼兒和家長參與教育評價工作還只能是點滴的和嘗試性的,難以做到系統化和全面化。但可以完善三級評價模式:即以教育行政部門為主體,發揮監管和引領功能;以幼兒園為主體,在過程中充分發揮評價的發展功能;以教師為主體,通過不斷的反思,發揮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功能。教育行政部門主要是進行階段性的驗收檢查工作,主導幼兒園的發展方向。同時要協調和引領幼兒園進行自主評估,以更好的協調、規范、整合各種教育資源,發揮其教育價值,在常態的發展過程中不斷提升。無論是他主評估還是自主評估,都要以教師的自我反思和提高為保障,教師的專業成長是提升幼兒園教育質量的根本保證,因此要要求、指導、引領教師不斷進行自我的反思、總結和提升。三級評價模式要相輔相成,有機結合,真正實現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和評價過程的常態化。
2.發揮評價的發展,提升對評價核心價值的解讀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教育評價是幼兒園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了解教育的適宜性、有效性,以及調整和改進工作,促進每一個幼兒發展,提高教育質量的必要手段”。評價的核心價值是如何調整、改進和提高幼兒園的教育工作,促進幼兒的發展。這樣的觀念應成為指導評價工作的根本理念。以此為核心才能輕裝上陣,整合各方力量和資源,發揮評價在促進幼兒園發展,促進教師發展,促進幼兒發展的功能。
3.分解評價的指標體系,建立有側重階梯式評估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