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描寫人物動作的語句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抓住肖像特征,再現人物風采。
肖像描寫,是指對富于特征的人物外形――容貌、姿態、神情、服飾的描寫。它是人物形象描繪的一個重要方面。在實際生活中,每個人的肖像是各不相同的。由于每個人的出身、職業、地位、教養、性格的不同,必然在人物的外形上留下不同的痕跡,肖像與性格有著緊密的內在聯系。肖像描寫的好與壞,對于展現人物性格關系重大。成功的肖像描寫能使人物形象更鮮明、生動,使人物個性更突出。試看下面的例子:
姑娘穿著白底花布小褂和藍士林褲子,褲腿綰到膝蓋,赤腳穿著一雙白色塑料涼鞋。她大約只有十一、二歲,身架很瘦,正是預備抽條拔個兒的年紀。黑油油的頭發編成兩根緊緊的小辮。她模樣普通,不是那種如煙如柳的倩妮,但是她身上透露著美。她象春天田原上的麥苗,蓬勃、清新、樸實、純真。(陶建軍《賣鵝妮》)
這段文字作者在寫人時抓住了人物的肖像特征。通過對她的衣飾、鞋、小辮的描寫,表現了這個“象春天田原上的麥苗”的賣鵝妮的精神面貌:充滿朝氣,純真樸實。
二、抓住心理特征,揭示內心世界。
心理描寫是用語言文字對人物的內心世界、思想道德品質、個性性格特征所進行的描寫。心理描寫是揭示人物內心世界和思想品質的重要方法,也是刻畫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任何一種心理都不會是憑空產生的。描寫心理時必須抓住產生這種心理的現實的依據。一定要在特定的環境和情節中,自然,合情合理地產生相應的心理活動。我們寫人時如能抓住人物的心理特點,就能夠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把人物寫得有血有肉,活靈活現。如著名小說家王愿堅在《糧食的故事》中這樣來寫人物的心理:
我一邊跑一邊想:看樣子是難以逃脫了。扔了米跑吧,山上急等著用糧食,舍不得丟,――而且就是扔了也不一定能逃得脫;不扔吧,叫敵人追上了也是人糧兩空。怎么辦呢?……這時,洪七還緊跟著我,呼哧呼哧直喘氣呢。我聽著他的喘氣聲,驀地想出了一個法子。可是當我這樣想著的時候,我自己不由得渾身都顫抖了起來:兒子,多好的兒子……這叫我怎么跟他媽交代呢。……可是,不這樣又不行,孩子要緊,革命的事業更要緊!……
這段文字心理描寫非常成功。作者用抒情的筆法,寫“我”與兒子洪七給山上的送糧,在途中遇到了敵人。在萬分危急的情況下,是犧牲兒子保護糧食,還是保護兒子?“我”的內心斗爭非常激烈,心情極度矛盾、復雜。最后,“我”毅然犧牲了兒子, 使“我”的崇高品質得到了最好的表現。這處心理描寫,直接深入到人物的內心世界,從而表現了人物的崇高心靈。為文章增添了亮色,使得人物形象豐滿、逼真、有立體感。
三、抓住動作特征,表現人物性格。
動作描寫是指描寫人物富有特征性的動作,以表現人物的性格、品質、身份、地位、處境、狀態。動作描寫要求生動、具體、細致。要完整地描繪每一動作的前因和后果,表現動作發生、發展乃至結束的過程,使讀者獲得如臨其境,如見其人的印象。要充分表現出人物的動態,使人物在一系列動作中顯露出獨特的個性和內在的思想,進而使形象顯得更加豐滿、完整、立體化。我們寫人時如抓住人物的動作特征,可生動形象地表現人物的性格。如:
魯達大怒,揸開五指,去那小二臉上只一掌,打的那店小二口中吐血,再復一拳,打下當門兩個牙齒。(《水滸傳》)
這里的“揸”“一掌”“一拳”連接動作,正如金圣嘆在眉批中所批:“寫魯達闊綽,打人亦打得闊綽?!泵鑼戶斨巧畹倪@些動作,做到了充分的性格化。讀了之后,魯智深那粗魯豪放,疾惡如仇的性格活靈活現在展現在了讀者的面前。
四、抓住語言特征,刻畫人物形象。
語言描寫是指對人物說話時的內容、語氣、聲調等進行描寫。寫人的文章要想把人物寫活,是離不開語言描寫的?!把詾樾穆暋保煌枷?,不同經歷,不同地位,不同性格的人,其語言也是不同的。魯迅曾說過:“如果刪掉了不必要之點,只摘出各人的有特色的談話來,我想,就可以使別人從談話里推見每個說話的人物?!蹦軌蜃屪x者從“各人有特色的談話”中來“推見每個說話人”,這便是成功的語言描寫。如有篇《比賽》寫“我”和阿根哥比賽割麥的一段:
“小妹妹,別學著大人講話,要同你比還不是三個指頭捏田螺――穩拿?!?/p>
這話可把我說炸了,我一聲不吭,急起直追。說實話,阿根哥的體力,在村里來說,額角上放扁擔――一頭挑。我這毛頭姑娘,就是渾身揮動,也斗不過他一只胳膊。
這段話并沒有什么華麗的詞藻,用的都是平常的口頭語,既寫出了阿根哥對“我”的善意的逗趣,又寫出了“我”好勝的心情及憋著氣干的神態。這些語句非常自然、親切,符合人物的身份,而且非常風趣,烘托出熱情歡樂的勞動氣氛。
我們寫人時,除了可以抓住人物的這些特征之外,另外我們寫作之前還要細細的觀察人物,找出這個人物不同與另一個人物的特點來,然后抓住人物的獨有的特點來寫,這樣才能夠把人物寫活,寫生動。
我們的“野蠻老師”
王朋
“喀嚓”!我們的“野蠻老師”又來操場“掃蕩”了。我們這些躲在草叢里的“鬼子”都嚇得心驚膽戰?!拔舀D―的――天――啊!”我在心里暗暗叫苦。(未見其人,先聞其聲,人物已呼之欲出了。)
聽了這段介紹,你肯定也有點毛骨悚然吧,下面還有更精彩的呢!
無論開會還是上課,都少不了這位威風凜凜的“八路軍將領”。一堂課才上了一半,他一聲令下:“班委留下來開會,其他同學立即出去。”然后開始不停敲擊講臺,同學們不敢有絲毫怠慢,趕緊溜出了教室……(語言、動作描寫,突出了這位老師做事的雷厲風行。)“大兵,你手上的那蘋果,下課后拿到我辦公室去!”說話時,他那單眼皮突然變成雙的了,眼睛好像還睜得很大,要不怎么這么有神!他對上課調皮搗蛋的學生下手從不留情:“王建強,你給我站起來!”說時遲那時快,還沒等王建強站起來,他的手已經伸過去,把王建強拽起來了。(語言、動作、神態描寫相結合,活畫了一個要求嚴厲,上課嚴肅認真的老師形象。)王建強個頭和“野蠻老師”差不多,額頭差點撞上老師的高鼻子?!鞍Γ踅◤?,你也是,膽敢在‘野蠻’老師的鼻子下耍‘野蠻’!”我在心里想。(側面描寫,進一步表現了老師的“野蠻”。)
其實,有時“野蠻老師”并不野蠻。他很幽默,上課時常逗得我們捧腹大笑:“你對周瑜評價這么壞?你們倆都姓周,你惡評他,他晚上一定來找你!姓孫的同學站起來給評評理!”話音剛落,全班嘩然?。ㄕZ言描寫,突出了“野蠻老師” 幽默的一面,突出了其課堂上的活躍、風趣、引人入耳。)
最有趣的是,上課時,他經常把我們逗樂了,自己卻不笑,眼睛里亮亮的,似乎會放光;他經常用手去推鼻梁上那個“不速之客”――眼鏡;他的皮膚白凈得像女孩子,一臉的文質彬彬,難怪上起課來講得頭頭是道。他念“西奔是徒勞,奔回東方吧/既然是追不上了,就撞上……”的詩句時剛強有力,讀“大海啊/哪一顆星沒有光/哪一朵花沒有香”的時候,又讓人感覺纏纏綿綿……”對了,他還是我們學校里的高級教師呢,高級加野蠻,七個字:厲害,厲害,太厲害!(綜合采取人物多描寫方法,突出了人物的個性特征。)
呵呵,今天,他又做出了一個“野蠻”的舉動:童振牛從家里帶了個書柜來,結果教室一角被他指定為“牛牛讀書角”!
【關鍵詞】 作文教學 描寫技巧
【中圖分類號】 G42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6-5962(2012)11(b)-0130-01
在作文教學中很多教師都有同感,學生寫的作文往往不生動,不形象,內容貧乏枯燥,讀來不感興趣,沒新鮮感,表達主題缺乏新意,語句缺乏表現力。造成這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學生積累素材的欠缺,俗語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也有學生對眾多的寫作材料不會取舍,也有學生不會巧妙安排文章結構,也有學生不會恰當運用描寫方法等。眾多原因本文不去一一敘說,只從作文教學中人物描寫的技巧去談談自已的看法。
那么怎樣才能運用描寫方法去把人物寫得鮮活呢?
1 描寫要多角度、全方位
人物的思想、性格,往往不是“一個動作、一個眼神、一句話”就能表現出來,常常需要借住于人物的動作、語言、心理、外貌、神態等表現,才能較為完整表現人物的個性特點。因此作文教學中要指導學生細心觀察人物的一言一行,抓住他(她)最能反應這個人物“言”和“行”去寫。比如:《我的叔叔于勒》中菲利普這個人物形象。小說細膩地描寫了他的言談、神態和舉止,從而生動地表現了他的內心世界。開始時是那句永不變更的話:“唉!如果于勒竟會在這只船上,那會叫人多么驚喜呀!”期盼之情躍然紙上??僧斢诶照娴某霈F在眼前時,你看菲利普的神態:“臉色十分蒼白,兩只眼也跟尋常不一樣?!薄澳樕缫焉钒?,兩眼呆直”。生動地刻畫出人物急劇變化的心理。就連動作也格外不同尋常 :“我父親突然好像不安起來,他向旁邊走了幾步,瞪著眼看了看擠在賣牡蠣的身邊的女兒女婿,就趕緊向我們走來。他臉色十分蒼白,兩只眼也跟尋常不一樣?!边@里的動作、神態描寫構畫出菲利普猛然見到于勒內心的局促不安和驚恐。小說通過幾種方法的描寫,就把菲利普典型的小市民形像躍然紙上。他虛榮勢力、貪婪自私,處處在模仿上層人物,一心想爬到上流社會。這就決定了他待人處世的態度:一切以金錢為轉移。又如:《故鄉》中楊二嫂這個人物她也是通過幾種方法的綜合運用來表現的。肖像描寫: “卻見一個凸顴骨,薄嘴唇,五十歲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兩手搭在髀間,沒有系裙,張著兩腳,正像一個畫圖儀器里細腳伶仃的圓規。”準確寫出了楊二嫂外貌特征――兩條纖細的腿站立如圓規。語言描寫:“阿呀阿呀,真是愈有錢,便愈是一毫不肯放松,愈是一毫不肯放松,便愈有錢……”這里表現了楊二嫂語言的尖酸刻薄。動作描寫:“前天伊在灰堆里,掏出十多個碗碟來,議論之后,便說是閏土埋著的,他可以在運灰的時候,一介搬回家里去;楊二嫂發現了這件事,自已很以為功,便拿了那狗氣殺,飛也似的跑了,虧伊裝著這么高底的小腳,竟跑得這樣快”。這里的動作描寫生動、形象地寫出楊二嫂貪婪自私,而又嫁禍他人的惡劣品質。小說成功地運用了肖像、語言、動作等幾種手法把二十年前的楊二嫂年輕美貌,人稱“豆腐西施”;二十年后,在艱辛生活的折磨下變得自私、貪婪、勢力、潑悍,人格被扭曲的庸俗小市民形象展現在讀者面前。
由此可見,表現人物的思想、性格往往需要從不同方面去描寫。這就要求作文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多角度、全方位觀察人物的衣著外貌,言談舉止,興趣愛好,秉性習慣,職業背景,生活閱歷等,了解他(她)的內心世界,找出最能概括人物特征的東西,綜合運用不同的描寫方法去表現人物思想和品格。
2 描寫要細致
從教多年來,發現不少學生的作文空洞、無味,人物臉譜化,既無個性,又不生動,顯得干癟乏味,缺乏感染力。怎樣讓人物鮮活起來,產生感染力呢?那就要在文章的細微處下功夫,注重細節描寫。細節,是刻畫人物展開情節的細小環節。細節描寫,是指“用畫龍點睛”的方法,對人物、景物或場面進行描寫。但細致描寫并不是一一俱到,要抓住最能反應人物思想品質和性格特征東西去寫。如:《一面》中“頭發約莫一寸長,顯然好久沒有剪了,卻一根一根精神抖擻地直堅著。胡須很打眼,好像濃墨寫的隸體‘一’字”。作者抓住人物外貌中最主要的特征加以描寫,雖然淡淡的幾筆,卻刻畫了魯迅外形瘦弱而精神瞿鑠、意志頑強的無產階級文化戰士的性格。
3 描寫要真切、動人
關鍵詞:材料積累 提高技巧 思維啟發
作文教學一直是語文教學中較難的一個環節,教師難教,學生難學,這使作文教學陷入一個尷尬的境地。究其原因,我認為:主要是教師把語文教學中的講讀教學和作文教學完全割裂開來。講讀教學只研究文本,忽視文本中對作文教學的影響;而在作文教學中單調地講理論,完全不聯系講讀課的示范實際。鑒于此,我在“材料積累、技巧提高、思維啟發”等方面進行了大膽嘗試,在語文教學中,努力把講讀課與作文教學有機結合起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在學習中積累材料
目前,初中語文教材其入選范文,總體上說是古今中外文章的經典,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古今文章的水平。這就為在講讀教學中進行作文教學、運用范文向學生提供寫作材料、幫助學生積累寫作資料提供了極為有利的條件。
初中作文,特別是七、八年級作文,以記敘文為主。記敘文離不開寫人與記事。寫人主要是對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心理等描寫;記事則要寫清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此外還要注意詳略得當。學生在寫記敘文時,往往覺得沒有內容可寫。這除了缺乏生活經歷之外,一個重要的原因是閱讀面太狹窄,知識貧乏,占有的寫作資料太少。根據這種情況,在講讀課中,我特別注重將范文中的細節描寫內容教給學生作為寫作材料。譬如,《童年的朋友》中作者對外祖母頭發、眼睛的描寫;《背影》中父親給我買橘子途中攀爬月臺時動作的描寫;《一面》中“我”心理活動的描寫……這些細節描寫都是很好的范例。我在講課時非常注重對這些段落的賞析,對學生進行及時的提示。讓他們自己感受課文中語句的合理性、科學性,再結合自己作文中的人物描寫,找出改進的方法,這樣我把作文教學融入到平時教學中去,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我總結出學生在敘事時最大的毛病就是眉毛胡子一把抓,沒有重點,更沒有起伏。而課文則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如《棗核》中寫與老友相見只是一筆帶過,而對于朋友敘述家中的布置,諸如“垂柳”、“假山”、“荷花”等則著墨很多;《最后一課》中對于“小弗朗士”上學路上的描寫較為簡略,而對于“韓麥爾先生”最后一課上的表現則描寫詳細;以及《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對雪后捕鳥動作的濃墨重染……所有這些我都讓學生細細的品味,把這些方法用到實際寫作中去。
二.在欣賞中提高技巧
在講讀教學中,許多教師經常是從鑒賞的角度向學生介紹一些優秀作品的寫作特色。教師講得頭頭是道,學生卻聽得如處云里霧中。在學生的眼里,他們總覺得課文中的那些寫作技巧是與自己的寫作實際無緣的、用不上的“陽春白雪”,導致學生對教師們津津有味地講解范文的寫作特色不感興趣。要改變這種狀況,就要求教師把講解范文的寫作特色同引導學習、運用范文的寫作技巧結合起來,讓學生從范文的寫作技巧中吸取寫作經驗,然后逐步地將它運用到自己的寫作實踐中去。例如,《春》、《我們家的男子漢》、《月跡》、《柳葉兒》、《背影》等課文中人物動作的細節描寫就是作品的一個重要特色。
我在講解作品的那些寫作特色時,密切聯系“學生描寫人物時往往只滿足于人物動作的籠統抽象的描寫而不能給人以具體且細微的形象”這個實際,在啟發學生體會課文中關于細節描寫的內容時,我明確地告訴學生,細節描寫成功的關鍵,一是用好動詞,二是抓好動詞修飾語的運用。這不但使學生加深了對作品中細節描寫的藝術特色的理解,而且初步掌握了一些描寫人物細節的實際本領。這樣,由于教學目的明確,教學過程中優化了課文與作文的結合,作文教學的效果有了明顯的提高。
三.在講評中啟發思維
一、理想的課堂是求“簡”的課堂
1.教學的切入要簡單
有效的課堂是師生、生生、文本之間的對話互動的過程。要在課堂中達到這樣有效的互動,教師必須在教學中細心研磨,精心從文本的字詞句段中、從課后思考題中、從單元導語和自讀提示中尋求最佳的切入點,為有效的略讀課文教學打開思路,打開視野。請看以“單元導語”為切入點的教學:
人教版教材在每個單元組都編排了一個教育主題或者一個重點訓練項目,也會在每個單元組的前面編寫一段單元組的學習導語。教師在教學本組中的略讀課文時,可以從教材中的導語入手發掘課堂教學的切入點。如六年級上冊第七單元導語:“和人一樣,動物也有自己的愛憎,自己的智慧,自己的情懷。本組課文向我們講述了發生在人與動物、動物與動物之間的感人故事,展示了動物豐富的情感世界,讀來令人難以忘懷。學習本組課文,繼續練習用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注意體會課文表達的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人與動物、動物與動物之間的感情寫真實、寫具體的?!币虼?,在教學這個單元的略讀課文《跑進家來的松鼠》和《金色的腳印》時,可以根據從精讀課文《老人與海鷗》《最后一頭戰象》學習中習得“用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注意體會課文表達的感情”的方法,有效地進行略讀教學。
2.教學的環節要簡約
真正好課的教學環節往往只有幾步,略讀教學主要是體現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略讀課文教學有三項基本任務:首先要知道“寫了什么”,再談談 “有什么感受”,最后交流“哪些地方印象特別深刻”。根據略讀教學的三項基本任務,再加上有限的課時安排,就要求略讀教學的過程設計要簡約,思路要清晰,要多為學生的自主閱讀、探究和交流提供更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請看《學會看病》一課簡約的教學環節:
一、贊同嗎——直面閱讀初感
1.認真讀課文,畫出“母親在孩子生病后的作法”的語句讀一讀。
2.邊讀邊想:母親的這種作法,你贊同嗎?
二、愿意嗎——品悟母親內心
1.再讀讀課文,找出描寫母親內心的語句讀一讀。
2.邊讀邊想:母親這樣做,她愿意嗎?
三、殘忍嗎——感悟母愛真諦
1.誰來說說這篇文章寫了一件什么事?談談你讀后的感受。
2.母親內心既然如此地不舍,但為什么非要這樣做,這樣殘忍嗎?
以上的教學環節簡約開放,一層深于一層。整節課,孩子們個性的見解、放飛的思緒和靈動的語言,無不彰顯了略讀課教學刪繁就簡、以簡馭繁之美。
二、理想的課堂是求“精”的課堂
1.追尋精要的學習目標
怎樣去捕捉文章重點,讓教學“略”中突“精”?目標的把握非常關鍵,教材中對每個主題單元的導語都有了比較系統的設計,單元的導語往往提示的是一個單元的學習重點。教學中可以緊扣導語,以整個單元為主題來確定精要的學習目標。如五年級下冊第七單元課文前面的導語是這樣寫的:“學習本組課文,感受作者筆下的鮮活的人物形象,體會作者描寫人物的方法,并在習作中習以運用。”我們可以根據單元導語的提示來確定《金錢魔力》一課學習的重點目標是“了解托德和老板的性格特點,學習作者描寫人物的方法。”然后依據學習目標將教學定位在“感受托德和老板的性格特點,學習作者描寫人物的方法”上,對學習的內容作適當地取舍,緊緊抓住最能反映人物特點的句、段來重點體會,引導學生與文本進行對話。請看一教師在執教《金錢的魔力》中“老板望了一眼,吹了一聲輕快的口哨”這一段的教學:
師:請同學們先自己讀讀課文,邊讀邊想,老板為什么吹了一聲輕快的口哨?他心里可能在想些什么?
師:請同學們再讀讀這段話,畫出描寫老板一系列動作的詞語。
生:望、吹、鉆、翻、說。
師:誰能來說說這些表示動作的詞反映了什么,你認為用這些詞語好在哪里?
以上的教學是依據確定的學習目標來設計的教學環節,重點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學習,體會通過動作來表現人物性格特點的方法,凸現略讀教學中的“重拳敲擊”策略。
2.追尋精當的點撥引導
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體化行為,要珍視學生獨特的閱讀體驗。老師應該多想方法,讓學生能自己通過主動學習而習得知識,最終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最高境界。因此,略讀課文的教學應更注重學生自主參與的意識,應該騰出大量的時間讓學生自主閱讀,讓學生在個體自讀和合作交流的方式中學習。教師只能在匯報交流中,提綱挈領地引導學生抓住重點,適時地點撥。
《刷子李》一課學習目標的重點是“感受刷子李人物形象,體會作家描寫人物方法”。教學時,要緊緊抓住體現刷子李技藝高超的精彩細節來引導學生主動閱讀、獨立思考、習得方法。請看一教師在執教《刷子李》一課時,抓住“黑衣白點”這一精彩細節進行教學的環節:
師:請同學們認真閱讀第3~1段,找出含有“果然”“居然”“竟然”的語句來細細地讀一讀。
師:誰能來說說你從這些句中讀懂了什么?
生:我從“果然”詞中讀懂了刷子李的技藝實在高超,敢穿黑衣黑褲和一雙黑鞋來刷墻。
生:我從“居然”一詞體會到了刷子李的本領的確高明。
生:我從聯系上下文知道“竟然看見刷子李褲子上出現了一個白點”是他褲子上破的一個小洞,真正體會到刷子李本領的奇絕。
師:請你們討論一下第一自然段中“有白點不要錢是否有點傻”這個觀點。
生:不傻,因為他自己對自己成竹在胸,非常有把握。
師:請你們再讀第一自然段,看對于這個問題能否有新的體會?
三、理想的課堂是求“寬”的課堂
(1)適時的內容拓展。大量的課外閱讀,會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語文基礎、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提升文化品位、造就健全人格。教學可以事先布置安排學生在課前搜集與課文相關的圖片資料,真正落實課標中“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的要求。如《夸父追日》的教學,可以在課前先布置學生閱讀神話故事,課中可以從聊聊神話故事導入,既激發學生對神話故事的興趣,又初步了解了學生學習神話故事的起點和經驗。
(2)靈活的能力拓展。教學中的拓展不應該只是資料的拓展,更應該嘗試給學生許多自我拓展的空間,讓學生充分地張揚個性、展示才能。如教學《雅魯藏布大峽谷》之類的寫景或游記的文章時,可組織學生當“小導游”來介紹看到的景色;讀《慈母情深》后讓學生去學唱或吟誦《游子吟》;學完《大瀑布的葬禮》,可讓學生把課文改寫成演講稿……讓學生在拓展學習中提升語文能力。
關鍵詞:興趣 人物 文脈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216(2015)12B-0096-01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理清文章脈絡。2. 學會本課8個生詞,認識綠線內的5個字,認識兩個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3.初步感知林沖的謙虛忍讓和洪教頭的狂妄自大,引導學生體會古典名著的藝術魅力。
【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話,激發興趣
1.播放《好漢歌》。感受四大名著之一《水滸傳》,在我國流傳很廣,家喻戶曉。2.談談你對《水滸傳》的認識。
二、板書課題,初識人物
師:同學們,咱們剛才聊的是《水滸傳》。它的作者施耐庵跟我們可有淵源,在我們鹽城的大豐白駒,還有施耐庵的故居!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就改編自《水滸傳》的一個片段。(板書課題,相機指導生字“棒”的寫法,了解“教頭”的意思。)
(一)了解主要人物
1.出示林沖畫像,簡要介紹。生觀察林沖畫像,說說對林沖的初步印象。2.洪教頭是誰呢?
(二)再讀課題
了解主要人物、主要事件,感受《水滸傳》每個章回題目的表述特點,讀題后質疑。
三、初讀課文,理清文脈
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懂字音,讀通句子,遇到不理解的詞語聯系上下文想一想意思。邊讀邊想,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分別是什么。
四、品讀“相遇”,感知人物
(一)品讀人物――洪教頭
師:林沖與洪教頭萍水相逢,素昧平生,無冤無仇為何打斗比試呢?故事的起因還是席間的相遇。這天,柴進正在厚禮款待林沖,忽聽得莊客來報:“洪教頭來了!”且看――這位不速之客。(出示)
1.生齊讀句子。2.師指導朗讀:你們看到了嗎?他的胸脯――挺著,頭巾――歪戴著,誰加上動作、表情,再來讀一讀?3.初步感受《水滸傳》刻畫人物的巧妙。
師:不得不佩服施耐庵,寥寥兩筆,便為我們刻畫了一個目中無人的洪教頭。
( 出示)明末清初著名的文學批評家金圣嘆對《水滸傳》人物刻畫的精彩點評。師解讀:也就是水滸當中所寫的108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獨特的長相外貌和精彩的語言。
師:那我們就來看看人物的語言、動作的刻畫到底妙在何處?默讀第三自然段,畫出描寫人物動作、語言的精彩語句,感悟人物的性格特點,做好批注。
4.通過人物動作感受人物性格特點。
師:你畫出了哪些描寫人物動作的句子?(生個別說,出示)
師:林教頭“躬身施禮”可換來的是洪教頭的“全不理睬”。再看,林沖“起身讓座”,洪教頭“也不相讓,便去上首坐了”。(理解“上首”)
師:同學們,你們讀出了怎樣的林沖?這又是怎樣的一個洪教頭呢?
師(過渡):簡簡單單,三言兩語,刻畫了人物的動作,就讓我們捕捉到了人物的特點。課文中對人物語言的描寫更為精彩,你們找到了嗎?課文有幾處描寫洪教頭的話?
5.通過人物語言感受人物性格特點。(出示對洪教頭的三處語言描寫,生個別讀。)
師:這三句話神態不同,你發現了嗎?(生自由表達。)
師:聽,洪教頭在冷笑,他在冷笑什么?如果你是林沖,你聽見了,會覺得哪些詞比較刺耳,特別傷自尊?(抓住關鍵詞理解:流配的犯人 依草附木 騙吃騙喝)
師:讓我們把這聲聲冷笑送進林沖的心里。(個別讀)
師:這聲聲冷笑像一把刀子,撕裂著林沖的尊嚴。(再次個別讀)
師:齊讀,你讀出了怎樣的洪教頭?(囂張、傲慢無禮、自負、狂妄……)
(二)品讀人物――林沖
師(過渡):面對如此咄咄逼人,氣焰囂張、狂妄無禮的洪教頭,如果你是林沖,你會怎么辦?
1.可是,林沖說“不敢,不敢”,這不敢是因為自己打不過洪教頭嗎?你們怎么看?同學們,咱們猜一猜,林沖是怎么想的?用這樣的句式說一說。2.聯系上文考慮,此時你又讀到了一個怎樣的林沖?
五、設置懸念,小結全課
師:柴進說:“我也正想看看二位教頭的本事呢,林武師就不要推辭了?!笨磥硪粓龃蚨繁苊獠涣耍顒荽l,打斗經過如何?結果怎樣?隨著情節的推進,我們又能認識到怎樣的人物特點?咱們下節課分解!
參考文獻:
一、品鑒視頻文字,習得精致語言
視頻中有許多文字,比如簡介、字幕、歌詞等。這些文字雖然簡短,卻優美而精致。其中歌詞最值得一提,因為許多歌詞都是精美凝練的小詩,運用疊音、押韻等修辭手段和頂針、反復、對偶、排比等修辭格式抒發作者的情感,處處閃現著中國傳統文化的元素,并以蒙太奇的方式流動展現在聽眾面前。
視頻中的歌詞不僅優美精煉,并且配有相應的生動的畫面,不僅給人以聽覺的享受,而且給人以視覺的沖擊,讓人產生心靈的共振?,F在的孩子追求時尚,思想超前,特別喜歡唱歌,動不動就喜歡哼幾句,時而表達自己的心情,時而發泄自己的情緒。如果能讓學生在欣賞歌曲中品鑒歌詞,既能習得精致運用,還能獲得審美的享受。
二、觀察視頻動態,豐富情感體驗
翻開某些同學的作文本,上面寫人記事的習作看起來條理清楚,讀起來語句通順,可就是不能吸引人。特別是寫人的文章,文中的人物形象都是萬人一面。每個人都像機器人只會動,不會說話,沒有神態,更無表情。整篇文章顯得干癟乏昧,缺少感染力,其最大的原因是學生在生活中不注意觀察,沒有豐富的觀察體驗,寫作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在豐富觀察體驗上,網絡視頻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它為我們提供了有大量信息資源,有文字,有圖片,有聲音也有動畫,甚至還集聲音、圖像、文字多功能于一體。這一獨特優勢能創設一種寫作情景,還原生活情境。更重要的是它還能多種方法播放、重復播放,如果能巧用這些資源,我們就可以引領學生在觀察中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給學生的習作帶來快樂,變枯為趣,為習作注入不竭的源泉。
(一)分解人物動作,展現過程
要把人寫活,對動作的細節描寫極為重要。人物的動作往往是一閃而過,令人難以捕捉。網絡視頻就彌補了這個缺憾,我們可以引導學生一遍遍進行觀察。比如就跳水這一動作看似簡單,但要觀察清楚可不容易。這時我們就可以借助視頻回看,引導學生把跳水這一大過程分解定格成幾個小動作畫面,分步仔細觀察。分步觀察明白之后,再進行組合動作描寫,就能展現出事件的過程和人物的動態。
(二)還原人物表情,凸顯神韻
美國心理學家梅拉比妥曾提出這樣一個公式:信息的全部表達=7%的語調+38%的聲音+55%的表情。從中看出,表情是表現人物情緒狀態非常重要的部分,而且往往是瞬間表現出來的東西才最真實。所以觀看視頻能幫助我們抓住人物的臉部特征,比如嘴角、嘴型、眉毛、眼睛、以及額頭等,展現人物的形象,從而凸顯人物的神韻,使人物栩栩如生。
(三)傾聽人物語言,如聞其聲
語言是表達人物思想感情的工具,因此,人物的語言描寫,能披露人物的內心世界,展示人物的個性特征?!丁傍P辣子”初見林黛玉》中描寫王熙鳳的三處語言,字字珠璣,突顯出鳳辣子阿諛奉承、八面玲瓏的個性;《梅花魂》一文中,外公說的 “孩子要管教好,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嗎?”“鶯兒,我們要回唐山去!” “那兒才是我們的祖國呀!”老人的一片拳拳愛國之心躍然紙上……網絡的視頻資源就能再現人物的語言,突出人物的特點,使學生在描寫人物語言時克服一般化、雷同化的弊病。
三、學習視頻鏡頭,嫁接寫作手法
習作沒有細節的描寫和刻畫,不夠生動具體,就沒辦法打動別人,文章也就沒有生命力。視頻用了什么方法能贏得孩子如此青睞呢?原來,視頻在拍攝時都運用了許多鏡頭,或全景拍攝,或特別寫真,或慢鏡回放,或快鏡跟蹤。這些方法如果運用到習作中,就能鋪陳精彩的畫面,雕琢人物的細節,豐富文章的意蘊。
(一)全景鏡頭,鋪陳畫面
視頻拍攝中經常用變焦鏡頭攝成不同范圍的畫面。全景鏡頭就是其中之一。這種鏡頭可使觀眾看到人物的全身動作及其周圍部分環境,既能展示出比較完整的場景,渲染環境氣氛,又可使人物的整個動作和人物相互的關系得到充分的展現。
(二)特寫鏡頭,精雕細琢
特寫鏡頭是電影中拍攝人的面部、人體的局部、一件物品或物品的一個細部的鏡頭。特寫鏡頭呈現在銀幕上,由于視距短近,取景范圍小,畫面內容單一、集中、突出,可以把所表現的對象從周圍環境中突現出來,放大,造成強烈和清晰的視覺形像,得到強調的效果,給觀眾強烈的視覺沖擊感。
(三)放慢鏡頭,濃墨重彩
慢鏡頭,講究一個“慢”字。電視拍攝中經常運用慢鏡頭來延長現實中的時間、延長運動過程,表達強烈的情感、賦予動作的美感、強調關鍵的動作,引起人們深思,創造出深邃的藝術意境。大家一定不會忘記我們課本中一個經典的慢鏡頭:“背直起來了,我的母親。轉過身來了,我的母親。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對眼神疲憊的眼睛吃驚地望著我,我的母親…… ”這個慢鏡頭將母親辛勞、瘦弱、疲憊的身影用文字定格在我們的眼前,產生了震撼人心的藝術效果。如果我們指導學生運用這樣的慢鏡頭來寫,也一定能取得濃墨重彩的效果。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每一個兒童就其天資來說都是“詩人”,只要在
關鍵詞:積累;閱讀;生活;能力;方法;觀察;提高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3)31-297-01
難以提高小學生作文能力,這是小學語文教師的苦衷。原因何在?主要是因為學生盡看電視、卡通,課外閱讀的量不足,不善于積累生活和多數語文教師對作文教學認識不足,特別是低段語文教師沒有把識字教學和作文教學緊密的聯系起來,只是片面的進行識字教學,認為作文教學時中、高年級的事。要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解決作文難的痛苦,筆者認為必須在語文教學中認真地處理好以下幾個典型問題:
一、作文教學必須從一年級抓起
《新課標》要求,“教師要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谡Z交際能力。”小學語文教學中,這些能力的訓練從一年級開始就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就口語交際而言,要求一年級學生能用完整的語句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看圖或觀察簡單事物后,能說幾句意思完整、通順連貫的話,學習使用文明禮貌語言進行口語交際;就“寫作”來說,要求學生能用學過的部分詞語寫完整通順的句子,能根據簡單的畫面或事物練習寫句子。也就是說,從寫一句完整通順的話開始。這樣的開始,就是作文訓練的基礎,有了這個基礎,就可以由句到段到篇的訓練,有了這個基礎,就不會到高年級學生作文時,連語句都寫不通順的現象。
從心理學方面講,一年級的學生是智力發展的最佳時期,也是語言發展的最佳時期。如果在這個時期,不認真的打好作文基礎,就會貽誤學生的發展。實踐也證明,作文從一年級起步,確實大有作為。我曾經在教一年級時,就要求學生從每天寫一句完整、通順的話開始進行作文的基礎訓練,結果這個班的學生思維極其活躍,學生的作文能力也很好。
二、加強閱讀能力的訓練,多閱讀,多積累
讀是寫的基礎,寫是讀的運用,要充分提高作文能力,還必須加強閱讀訓練。加強閱讀訓練,不僅僅是在理解內容上進行,還包括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積累好詞好句。我們有些語文教師在進行閱讀訓練時,只是片面地停留在對文章內容的理解上,忽略了文章的寫法指導,對于那些精彩的詞句,文章的表達方法,寫作順序,開頭和結尾的方法,文章的結構等方面沒有認真的進行指導,這也是提高學生作文能力極大的障礙。《新課標》要求“小學生以寫記敘文為主,練習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感受到的內容或親身經歷過的事用恰當的語言文字表達出來”。小學語文教材中的記敘文不外乎于記人記事寫景狀物這些類型,所以在記敘文教學中,記事的文章一定要抓住“六要素”,了解事情的發展順序,還要認真地賞析好詞好句,體會思想感情;寫人的文章一定要通過人物的動作、語言、外貌、神態和心理活動等方面去體會人物的特點、品質。如教學《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一文時,首先要讓學生了解魯迅先生是一個怎樣的人?課文通過哪些具體的事例來表現魯迅先生的高貴品質,再畫出文中描寫魯迅先生動作、語言、神態等語句。再認真地賞析這些描寫人物的精彩詞句,最后教給學生寫人物的方法和文章結構,讓學生懂得寫人物時必須以具體、典型、生動的事例來表現人物的品質;通過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把人物寫活;記事時要抓住事情的前因后果,把經過寫具體;寫景狀物時要抓住景物的特點,按一定的順序寫具體。這樣把閱讀教學和作文教學緊緊地聯系起來,便于小學生作文能力的提高。
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還必須增加學生的閱讀量。讓學生多閱讀,多積累。古文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這告訴我們多讀多積累是提高學生作文能力的一種有效途徑。如果學生沒有一定的閱讀量,作文也便成為無源之水,便無法形成技能、技巧。所以我們每位語文教師應該要求學生不僅要認真讀課文,還要求學生多讀課外書籍,把自己喜歡的課外書帶進學堂,在認真完成老師布置的練習后,多讀各種有益于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和提高寫作能力的刊物。在閱讀過程中,運用我們在語文課上學到的閱讀方法,在書上圈圈畫畫,畫出文中的優美詞句,圈出文中用的準確生動的詞語,寫出文章的寫作順序和寫作方法等,這樣既增加了學生閱讀的量,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又提高了學生的分析能力,使學生能在從課外讀物中積累大量的知識,形成寫作的技巧。
三、要善于積累生活并勤于練筆
第一步:統一符號
法國思想家布豐說:“讀書不做符號等于不讀?!庇纱丝梢?,圈點符號對我們閱讀有著重要的作用。為了便于教師統一指揮,使學生所用各種符號所表示的意思前后一致,教師可以規定統一符號。如用“”標記重要詞語,用“―”標記精彩的描寫語句,用“~”標記精要的議論語句,用“―”標記名言警句等。
第二步:確定內容
教師在指導學生閱讀時,可以依據不同文體的不同特點來確定圈點的內容。記敘文確定以下內容:(1)準確、生動、傳神的詞語;(2)寫景狀物的語句;(3)描寫人物肖像、語言、動作的語句;(4)精辟的議論抒情的文字;(5)環境描寫等等。議論文確定以下內容:(1)警句妙句;(2)引例設喻的文字;(3)富有新意的俗語、成語;(4)準確的限制修飾成分;(5)重要的關聯詞語;(6)同義詞或反義詞;(7)表明作者主張的句子等等。說明文確定以下內容:(1)恰如其分地說明事物的面貌、狀態、性質、特點、變化、規律等語句;(2)為了準確地說明事物,那些注重詞句錘煉和修飾語運用恰當的文字;(3)明白簡潔的文字等。
第三步:設題引路
圈點內容的確定,既可以使學生閱讀時目標明確,避免盲目性,也便于有的放矢地設計自學題,幫助學生體會語言特點。如記敘文《內蒙訪古》一文,就可以從兩方面設題,讓學生體會語言特點:(1)這篇訪古游記,作者結合記敘和史料進行議論,請在文中用“~”標出這些議論文字,并體會這些議論文字對表現主題的作用。(2)請用“―”在第五自然段中標出對陰山的描寫語句,談談本文生動具體的語言特色。如議論文《反對黨八股》一文,可這樣設題:(1)閱讀全文,用“=”標出作者根據文化論述內容引例設喻的語句,體會議論文生動性和概括性的語言特點。(2)劃出文中運用的俗語、成語,體會其對說明道理的好處。
第四步:熟讀品味
能抓住一個“最”字為切入點,解讀文章,理清思路;能轉換角度改寫文章。
【教學重點】
通過誦讀,體會從“我”(孩子)的角度來介紹外祖母這位特殊朋友的方法與好處。嘗試從外祖父、母親或其他人的角度來寫童年的朋友,或從外祖母的角度來寫“我”,通過此類改寫比較創作的特色。課前準備:整理文中佳詞;解讀參考用書;選讀童年片段,了解外祖母、外祖父、母親形象及其特點。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內容】
一、檢查預習情況,整體感知課文(通過自學激發同學們的學習興趣,并且掌握課文的相關知識)
1.自讀課文,整體感知,完成下列練習
①給下列字注音。咕噥()、噗()、綹()、鬃()、嗅()、顫動()、臉頰()、皺紋()、詛咒()、懲()罰。
②填空?!锻甑呐笥选愤x自_______,作者是_______(國籍)作家_______,他的自傳體三部曲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③在“我”的眼里外祖母是怎樣的一個人?
④找出文章中描寫外祖母外貌、神態、語言動作的句子,體會這些描寫的獨到之處。
2.作者簡介。高爾基——蘇聯作家。自傳體三部曲《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
在高爾基的童年,曾是織花邊女工的外祖母是他最親近的人。不知道多少個夜晚,外祖母常常坐在炕爐沿上,望著被小洋燈的亮光照耀著的小外孫,滔滔不絕地講述著童話故事。這些童話正如高爾基后來回憶的:“我的頭腦里充滿了外祖母的童話,就像蜂房里充滿甜蜜一樣?!备郀柣P下的外祖母形象是俄羅斯乃至世界文學中最光輝、最有人性、最有詩意、最有藝術魅力的形象之一。
二、朗讀課文,理清文章思路(改變從頭到尾的分析模式,選擇一個好的切入點)
1.朗讀結尾段,找出關鍵字——“最”(外祖母是“我”“最知心”“最了解”“最珍貴”的人)。
2.閱讀前文,說說作者為什么說外祖母是“我”“最知心”“最了解”“最珍貴”的人?
3.常見的描寫人物的方法(適時插入理論知識的學習,便于學生更好地理解)。
三、合作探究,品味鑒賞
1.跳讀課文,找出有關人物描寫的語句,與同學討論交流,說說你的感受。(由面到點,由表及里地分析,把難的知識變簡單)
頭發——她的頭發多得出奇,密密地蓋著兩肩、胸脯、兩膝,一直垂到地上,烏黑烏黑的,泛著藍光。
聲音——A那樣溫暖而柔和的腔調。B外祖母說話好似在用心地唱歌,字字句句都像鮮花那樣溫柔、鮮艷和豐潤,一下子就牢牢地打進我的記憶里。
動作——她腰彎得幾乎成為駝背,肥肥胖胖,可舉動卻像一只大貓似的輕快而敏捷,并且柔軟得也像這個可愛的動物。
微笑——黑得像黑櫻桃的眼珠兒睜得圓圓的,閃出一種難以形容的愉快光芒。在笑容里,快活地露出堅固的雪白的牙齒,雖然黑黑的兩頰有許多皺紋,但整個面孔仍然顯得年輕,明朗。
眼睛——A黑眼珠兒閃爍著氣憤的光芒。B黑得像黑櫻桃的眼珠兒睜得圓圓的,閃出一種難以形容的愉快光芒。C通過她的眼睛,從她的內心卻射出一種永不熄滅的、快樂的、溫暖的光芒。
2.文中幾次寫到外祖母的眼睛,你能理解作者的用意嗎?說說你的看法。
四、課文深度賞析,探究思考(進一步感受人物形象和作品內涵)
1.塑造了一個什么樣的形象?
2.課題告訴我們,高爾基把外祖母看做是“童年的朋友”,你贊成這個標題嗎?說說你的理由。提示:哪些地方從正面或側面描寫來表現外祖母對我的愛?
五、重點句理解
1.黑眼珠兒閃耀著氣憤的光芒,她的臉在大堆的頭發里變得又小又可笑。(原句)
黑眼珠兒露出憤怒的眼神,她的臉在大堆的頭發里變得又小又可笑。(改句)
2.“你昨天怎么把牛奶瓶子打破了?你小點聲說!”外祖母說話好似在用心地唱歌,字字句句都像鮮花那樣溫柔、鮮艷和豐潤,一下子就牢牢地打進我的記憶里。
3.“她腰彎得幾乎成為駝背,肥肥胖胖,可是舉動卻像一只大貓似的輕快而敏捷,并且柔軟得也像這個可愛的動物”這一句用了比喻的修辭,你覺得這比喻恰當嗎?簡述理由。
4.在她沒來以前,我仿佛是躲在黑暗中睡覺,但她一出現,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領到光明的地方,用一根不斷的線把我周圍的一切連結起來,織成五光十色的花邊。她馬上成為我終身的朋友,成為我最知心的人,成為我最了解,最珍貴的人。
六、總結
1.課文在人物描寫方面有以下特點:
*從一個孩子的視角來觀察和描寫人物。
*語言細膩、飽含感情而富有表現力。
*作者巧妙地、創造性地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如把語音比做鮮花,既新鮮又奇妙,非常富有美感,外祖母的形象也寫得格外美好。用“駝背”比做外祖母的腰,寫出了外祖母的辛勞。把外祖母比做貓,調皮中寫出了外祖母的勤勞能干,也表現出“我”和外祖母的“朋友關系”。
2.作品主題。本文運用細膩而飽含深情的語言,通過對外祖母形象的細致描繪,表現了外祖母樂觀、堅毅的性格,對“我”一生的影響,抒發了“我”對外祖母的熱愛、感激之情。
七、練筆——猜猜我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