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票據市場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我國票據市場自1998年中央銀行陸續出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后,市場規模迅速擴大,票據種類不斷增加,呈現高速發展態勢。2001年以來,票據市場出現了一些新情況和新動向。本文擬在分析當前票據市場的基礎上,探討商業銀行票據業務經營模式的轉變。
一、當前我國票據市場發展的特點
(一)經營機構大量增加,競爭日趨激烈
隨著對票據業務認識的逐漸提高,各家商業銀行紛紛將票據業務作為拓寬收入來源、調整資產結構、降低資產風險的主要業務品種,全力投入票據業務的拓展工作。目前,部分農信社、城市商業銀行經人民銀行批準,也相繼開辦了票據業務。經營機構大量增加,導致票據業務競爭日益升溫。
(二)市場利率持續走低,盈利空間不斷縮小
同業競爭的加劇,導致近兩年票據市場利率持續下行。從直貼業務來看,在一些經營機構重規模、輕效益的錯誤導向下,價格的非理性競爭現象較為嚴重,不少地區的直貼利率已與人行再貼現利率持平,個別銀行甚至還以低于法定利率的價格來爭奪票源。轉貼現方面,各家銀行為了搶占市場,市場利率一路走低,已接近貨幣市場平均利率水平。
(三)產品競爭逐漸取代了價格競爭
由于傳統票據業務的經營收益不斷降低,為搶占競爭先機,各銀行紛紛加大了產品研發力度。如民生銀行推出的買方付息票據、保理業務、外匯票據買斷業務,深圳發展銀行的票據拆零、質押開票、商票保貼,中信銀行的商業發票貼現方案等,在業務創新方面做了大膽的嘗試,同時也取得了較好的成績
總體來看,雖然我國票據市場仍將保持快速發展態勢,但激烈的市場競爭導致了票據業務盈利空間大幅收窄。商業銀行必須因勢而變,及時調整經營思路,變更傳統的經營模式。
二、商業銀行采取集約化經營模式的原因
2000年11月,中國第一家票據業務專營機構——中國工商銀行票據營業部在上海誕生,標志著我國商業銀行的票據業務步入了一個專業化、集約化經營的新階段。此后,其他銀行紛紛仿效,相繼成立了票據中心、票據支行等專營機構,票據經營模式改革在全國范圍內展開。商業銀行對集約化經營模式的選擇,既有微觀理由,也有宏觀原因。
(一)集約化經營模式是商業銀行自身發展的需要
由于票據業務專業性強、風險集中、業務連續性強和涉及面廣,傳統的分散經營模式既不利于風險的集中控制,也不利于經營成本的降低和經營創新的推進。而且,如果票據業務分散在支行網點,一方面,商業票據能否貼現、貼現額度大小,都要經銀行信貸部門審批,手續繁瑣;另一方面,再貼現、轉貼現業務通常集中在銀行資金部門辦理,如果兩者溝通不順,容易出現信息滯后和業務脫節。而集約化經營既能發揮支行網點業務輻射面廣的特點,又能體現專業化分工的優勢。通過集中辦理票據承兌、貼現、轉貼現業務,既可以強化業務風險控制,還能通過整合系統內資源,提高業務效率和規模效益,降低交易成本,加快業務創新,為票據業務的持續發展提供組織保障和后續動力。
(二)集約化經營模式也是票據市場發展的需要
高效率的票據市場,必須有健全的票據流通和轉讓的組織體系。雖然我國票據業務近幾年發展迅速,但票據市場總體流通規模仍然偏小,交易不活躍。大量票據在承兌和產品到貨付款之前還沒有真正流動起來,商業承兌匯票業務發展緩慢,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企業持有票據的積極性。此外,有的銀行仍把票據業務視作貸款的一部分,在業務拓展中以直貼為主,不重視再貼現與轉貼現業務。產生這些情況的原因,主要是票據二級市場仍不發達,缺少票據市場中的造市商——專業性的票據經營機構。從國外的發展來看,專業性的票據機構作用非常重要,它不僅可以加速票據流動,加快資金周轉,活躍票據市場交易;還有利于推進票據利率的市場化,促進供需雙方自主入市、自動議價、自愿成交,形成真正的市場利率。因此,商業銀行由分散經營轉向集約化經營,逐步建立專業性的票據經營機構,是我國票據市場發展的必然。
(三)從實例來看
工商銀行自建立票據營業部以來,票據業務實現了迅猛發展。據統計,2002年全年累計實現交易1319億元,比2001年增長17%;票據日均余額245億元,同比增長88%,并且沒有產生一筆不良資產;全年實現撥備前利潤1億元,人均創利158萬元。除了工行這樣實力雄厚的國有商業銀行外,一些中小股份制商業銀行也開始積極推行票據集約化經營改革,成效顯著。以招商銀行為例,2002年該行推出了票據集約化經營改革方案:先在部分地區成立票據中心,再自下而上,以點帶面,逐步實現全行的集約化經營。自推出改革方案以來,該行票據業務發展迅速,2002年累計辦理票據貼現逾1500億,較上年增長62%;全年實現利息收入11.5億元,同比增長12%;年末票據貼現余額331億元,比年初增長78%;貼現不良率接近于零。這些銀行良好的發展態勢著實體現了集約化經營改革的成效。
三、商業銀行實行集約化經營模式應注意的問題
綜上所述,順應票據市場變化,改變傳統的分散經營模式是商業銀行的必然選擇。在推進集約化經營改革的同時,要注意處理好以下幾個問題。
(一)要立足實際,選擇適當的集約化經營模式
由于各銀行票據業務經營基礎及發展狀況不同,營運體制和資金調度能力差別較大,在推進集約化經營改革中,商業銀行要根據自身實際,選擇適當的經營模式。對于業務基礎較好,資金管理和調度能力較強的商業銀行,可以直接在總部建立票據總中心,然后自上而下地推進集約化經營。對于業務量較小,管理能力相對較弱的銀行來說,可以先在一些票據市場較為發達、輻射能力較強、業務基礎較好的地區設立票據分中心,實現票據業務專營;待條件成熟,再設立票據總中心,實行全行票據業務的集中化、專業化運作和業務垂直管理。
(二)票據中心與分支機構之間要合理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