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愛的分享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愛的教育 實踐 親子
一、形式的開放性
教研活動內容和形式體現了極大的開放性,不僅邀請家長和社區朋友參與傳統上主要由教師參加的教研活動,讓各方圍繞同一個主題,從各自不同的角度談經驗、說感想、議問題,體現了幼兒園面向社會、開門辦園,接受社會監督的勇氣和誠意;而多媒體圖文資料也全方位展示了教研手段的開放性,使整個研究活動生動形象。
二、活動的互動性
圍繞同一個話題,各抒己見,教師與教師、教師與家長、幼兒園與社區之間形成互動。而其中信息的交流、觀念的碰撞,對問題的爭議和經驗的交流必將有助于各方的共同提高。
三、內容的實踐性
教研活動的研究主題來自于幼兒園的發展需要和教師教育教學的問題,研討是對問題梳理和理性思辨的過程,研討所達成的共識將直接有助于幼兒園的發展和教師實踐能力的提高。如我園開展的以“我看主題背景下的愛的教育活動”為題的開放式互動教研活動,增進了園所、教師和家長、社區間的相互了解,為幼兒園進一步推進愛的教育,贏得了來自家長和社區的理解和支持。
總之,開放式互動教研整合各種教育資源,在教研參與對象、教研內容、教研形式和手段等方面通過全方位的開放,實現園內外資源的互動和交流,將幼兒園融入社會的大背景中,實現園所、家庭和社區的合力,共同推進幼兒園的素質啟蒙教育。同時它還激活了教研工作的管理機制,從而使教研為幼兒的發展服務、為教師的專業成長服務、為教育質量的提升服務。
案例:開放式互動教研活動“我看主題背景下的愛的教育活動”
環節一:明確研討主題
主持人:我園認真貫徹落實《綱要》《指南》實施課改以來,非常重視幼兒的心理健康,把幼兒的情感作為幼兒發展的重要內容。“愛的教育”是我園本學期的特色課程,其著眼點要把我們的孩子培養成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信任、互相關心、互相寬容、能奉獻等品質。教師為了能讓孩子在愛的教育環境中,體驗愛、感知愛和表達愛,就以主題背景之下開展愛的教育的實踐與探索為引領,辦出我園的特色,提升辦園水平。主題背景下的愛的教育是指在主題進行之中,教師對處于情感培養的幼兒進行有目的、有計劃開展學習、運動、游戲及生活等活動。它突出了孩子愛的情感的激發與表達。
環節二:各年齡段帶班教師談主題背景下的愛的教育的理解和實踐經驗
教師A:對小班孩子實施愛的教育首先必須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其次才考慮與主題結合。學習活動中在“快樂幼兒園”大主題背景下我們開展的教學活動無不滲透著愛的教育。
教師B:在游戲中培養幼兒“愛”的行為。游戲是幼兒的主導活動,是教育的重要手段,運用游戲的特點將愛的教育貫穿于游戲中,引導幼兒在活動中學,在快樂中嘗試“愛”的行為。通過游戲《乘公共汽車》,讓孩子在游戲中體驗到坐車時應先下車后上車,要為年紀大的人、身體不舒服的人和孕婦讓座,從而激發孩子愛他人的美好情感。
教師C:在日常生活中,創設適宜情境,讓幼兒善于付出愛。如我引導幼兒與同伴分享好吃好玩的東西,和同伴說一些關心體貼的話語,同情并幫助有困難的人,對同伴能寬容和謙讓,孩子的愛心就這樣通過一次次的行為模仿和感化逐漸形成了。
教師D:利用節假日對幼兒進行“愛”行為的培養。一年中,有許多節日,我就利用各個節日對幼兒進行教育。 讓幼兒通過故事、歌曲了解節日的來歷,知道中國傳統節日中蘊含的愛義。
環節三:家長如何參與支持幼兒園正在開展的主題的教育的相關活動
教師E:每逢新的主題開始,教師總是通過家園之窗向家長介紹班級即將開展的愛的教育的主題活動內容,并友情提示請家長共同參與、積極配合支持。
家長A:我是中1班的家長,最近我班正開展“我的動物朋友”的主題活動,請家長配合運用各種有效方法培養孩子關愛動物的情感。看到提示后,我是這樣做的:我家附近有寵物醫院,我就帶著孩子去那里參觀,還引導孩子喂小動物吃一些健康食品,拿些玩具和小動物做游戲,讓孩子知道,小動物也是非常需要人關心的。并讓孩子知道小動物生病了,醫生是怎么給它們看病的。就這樣,孩子關愛小動物的自主愿望就此悄然萌發了。
家長B:我是大2班的家長,大2班家園聯系欄張貼的相關提示是這樣的:最近我班正開展“有用的植物”的主題活動,請家長配合運用各種有效方法培養孩子關愛植物的情感。看到提示后,我是這樣做的:選一個晴好的雙休日,我帶孩子去農家果園參觀,看看地里的蔬果是怎樣長成的,看看農民是如何辛苦工作的,我還讓孩子穿上工作服,戴上帽子,手提小工具,學著農民的樣子為植物澆水、施肥呢!我的孩子愛心的獲得:在勞動過程中,使孩子體會到了蔬果的來之不易,懂得了珍惜勞動成果的道理,以后可不能浪費糧食!我的孩子的興趣很濃,同時也增進了親子感情。
社區代表:參加幼兒園的教研活動,了解幼兒園當前教育改革的動態,這有利于社區與幼兒園的密切聯系。希望社區與幼兒園加強聯系,加強互動。
環節四:主題背景下愛的教育存在的問題與困惑(過程略)
給了你——我的父親。
喜
突如其來的消息,老師說我的文章被登上學校報刊。一聽到這個消息,
我就高興地想飛上天似的。中午,爸爸回到家,我馬上沖出來,嬉皮笑臉
地對爸爸說道:“爸爸,我作文登報刊了。”爸爸只微微笑了笑,一本正經
地說:”好事啊!不過啊,可不能這樣就驕傲,還要繼續努力哦,加油!”
嘴角又揚起45度的笑。爸爸的話就像一束陽光,穿過我的心房,涌入我的
心臟。
怒
那天陽光火辣辣地猛燃燒,就像我的怒氣,十盆水也澆不滅。心中的
火沖上心頭,終于,蓋不住了。我走到爸爸房間,“爸爸,同桌硬說是我偷
了她的筆,我很生氣。”我越想越火氣滾滾。爸爸呵呵道:“遇事要冷靜呢!
生氣也沒用啊。”“可我……。”。“你可以找機會跟她解釋清楚,清者自清,
對吧?”。我也只好認同地點點頭,回到我的房間沉思。發現,聽了爸爸的
話,就像一塊冰塊貼在我的頭上,把我頭上的“怒火”都掩蓋住了。
哀
正好天氣陰沉沉的,飽含水汽的深灰色云團在天空緩緩移動,感覺周
圍一切都失去了色彩。父親見我板著張灰色的臉,走過來拍了拍我肩膀問:
“有心事嗎?”。“嗯。”“我考試沒考及格。”我低沉的語氣說道。爸爸依舊
揚起那銳角似的嘴角,對我說:“不要緊,下次努力就好。”有了爸爸的鼓
勵,我心中的小花園被崛起了,心中的小宇宙被喚醒。
樂
陽光明媚,萬物生機。我的心情也特爽。“爸爸,我買到我那本最愛的
書了,排了好久隊呢。”“是嗎?那要好好看哦!”是啊,不好好看可白了我
等那么長時間隊呢。心情無限好。
隨著年齡的長大,我越來越羨慕大學里成雙成對的那些戀人了。他們會相約在食堂一起吃飯,周末一起去逛逛街、喝喝奶茶,晚上還能手拉手的送另一半會宿舍,你儂我儂的感覺真好,最重要的是,能有一個人傾訴心中的煩惱和憂愁,無論發生什么事情,他都會站在我們的身后給予我們最堅強的后盾。所以,我也想談一場不分手的戀愛。
我的男性朋友那是相當的少,基本上都不怎么和男生說話,想找不到共同的話題,一般我都喜歡宅家里看電視、追小說,很少有社交的活動,我想這就是我現在為什么還單身的原因吧!好不容易之前有一個許久沒聯系的高中同學突然發信息問候我最近的情況,我那是也沒有多想,就當做是尋常的聊天。沒想到他突然向我表白了,我一時之間不知該如何應對,因為我對他一點感覺也沒有。如果說我迫切的想要談戀愛,但我一定是要尋找到那個適合自己的,自己喜歡的人才回去放手追,而他并不是我的菜,也不想耽誤人家,畢竟我不是個渣女。我只想談一個長久的戀愛,而他并不能實現我的愿望,所以我拒絕了他。
其實現在也有不少的男女生有過不止一任的男女朋友,但我心里還是比較介意的,因為我幻想的非常好,一生一世一雙人,既然決定了開始談戀愛,那我一定要奔著結婚去的,我希望他會是我的第一個男朋友也是我最后一個男朋友,永遠也不分手。
關鍵詞:乳腺癌;分子分類;靶向治療
浸潤性乳腺癌是常見的惡性腫瘤,有較高的異質性[1]。基因芯片的開發與利用和2004年公布的完整人類基因圖,推動了乳腺癌的分子分類的研究和靶向治療的發展。回顧性分析126例進行乳腺癌分子分類與靶向治療患者的臨床資料,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選取腫瘤科浸潤性乳腺癌患者126例,均為我院2007年3月~2010年3月進行分子分類與靶向治療者,均為女性,年齡在23~76歲。其中左側66例,右側60例。對其臨床資料進行研究分析。
1.2 分子分類與靶向治療:管腔型癌的激素受體陽性患者,適合進行內分泌治療;Her-2型適合應用曲妥珠單抗靶向治療;目前仍未發現對基底細胞樣型有效的治療靶點。Her2-neu是與乳腺癌相關的主要致病基因表達產物,抑制其過度表達可改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Herceptin針對Her-2靶點,作用于Her-2過度表達的乳腺癌細胞,用于乳腺癌早期的輔助治療及乳腺癌晚期的解救治療,可與紫杉醇聯用。Lapatinib可抑制Her-2的酪氨酸磷酸化、蛋白激酶 B(AKT)磷酸化、ErK1/2磷酸化、cyclin D及表皮生長因子受體,能夠抑制腫瘤細胞的增殖與分化,它的小分子結構可以透過血腦屏障治療乳腺癌腦轉移[2]。Gefitinib(ZD1839)可通過競爭酪氨酸激酶腺苷三磷酸的結合位點,來抑制EGFR磷酸化,阻斷該通道對癌細胞的增生、轉移及抗凋亡等功能。Cetux-imab是抗 EGFR 的分子靶向藥物,可有效抑制乳腺癌的細胞增殖與生長[3]。Bevacizum-ab是通過抑制配體VEGF來阻斷它與內皮細胞的受體相結合,破壞腫瘤的血管形成,用于晚期乳腺癌的治療。單抗Vitaxin能夠阻斷內皮細胞的表面整合素,使新生血管的形成破壞,腫瘤血管內皮細胞死亡。Neovastat有抑制乳腺癌骨轉移的作用。
2 結果
分子分類:本組126例乳腺癌患者中,有管腔A型40例(32.1%),管腔B型17例(13.6%),Her-2過表達型24例(19.3%),三陰性型(包括基底細胞樣型)23例(18.6%),其余的22例均未確定分類。本組患者中,經過靶向治療后出現復發的有16例,復發率為12.6%。
3 討論
Perou等首先提出了乳腺癌的分子分類,經過Nielsen等的不斷完善,將其分為5型,即管腔A型、管腔B型、Her-2過表達型、BLBC、正常乳腺樣型。早年的文獻將管腔A型和B型統稱為管腔型,占乳腺癌的50%~70%,與國內報道相似[4]。分子分型對指導乳腺癌治療非常重要。
通俗地說,靶向治療就是瞄準靶心、有的放矢。乳腺癌的靶心是表皮生長因子受體,其靶向治療主要針對Her-2陽性者。目前,靶向治療中最大的挑戰是基底細胞樣型乳腺癌的靶點確定;可能的靶點包括EGFR與血管內皮生長因子,盡管有1/3基底細胞樣型c-kit過表達,但是c-kit并不是適合的靶點,因其缺乏激活的突變,后者又預示了乳腺癌對于甲磺酸伊馬替尼的敏感性。研究提示,乳腺癌的亞型不同,盡管化療制劑相同其作用機制也可能不同。Goldstein等的研究顯示,在不同的亞型間,存在著不同的化療反應,Her-2型與基底細胞樣型對新的輔助化療最為敏感,管腔A型最有耐藥性,管腔B型則居中。也有研究表明,ERPRHer-2均為陰性者,對傳統治療或者曲妥珠單抗治療不依從,基底細胞樣型對于化療的敏感性則高于其他的表型,因此該型治療以化療為主,這又使不良反應不可避免的增加。綜上所述,靶向治療的藥物毒性小,患者耐受性好,復發率低,對延長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乳腺癌分子分類,并進行靶向治療直接關系到患者的預后,其藥物毒性小,腫瘤的復發率低,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4 參考文獻
[1] 劉德純,吳禮高,趙云霞,等.乳腺癌分子分類臨床病理745例分析[J].蚌埠醫學院學報,2011,36(1):1.
[2] Geyer CE,Forster J,Lindquist D,et al.Lapatinib Plus capecit-abine for HER2 Positive advanced breast cancer[J].N Engl J Med,2006,355(26):2733.
1、尖酸刻薄的話少說,沖動任性的事少做。
2、夢里出現的人,醒來就該給他們打個電話。這樣生活會簡單得多。
3、我要在你平庸無奇的回憶里,做一個閃閃發光的神經病。
4、終于明白自己為什么舍不得離開,我寧愿愛你的缺點都不愿去接受別人,在這段感情里,你我都沒有錯,只是我忘了,要先好好愛自己。
5、養好受傷的頭發,保持百斤左右體重,照顧好挑剔的胃,交一個能一路廢話的朋友;給自己疲憊的生活找一個溫柔的夢想,然后徹徹底底跟過去的悲傷道別。這就是你接下來要做的事。
6、每天可能出現的不開心,大約有60%都是因為沒吃好或沒睡好,剩下的40%大多是因為自己把自己看得太重要。
7、已經過了做什么都想求個結果的年齡了,想做什么就努力的去做,想對誰好就慷慨的付出。生命中的某些時光,本來就難逃在某些人和某些事上面虛度的。
8、有時候,我們不得不堅強,于是乎,在假裝堅強中,就真的越來越堅強。
9、一個人的自愈的能力越強,才越有可能接近幸福。做一個寡言,卻心有一片海的人,不傷人害己,于淡泊中,平和自在。
10、小時候最愛喝的汽水,好不容易找回來喝卻不對味了。世界改變了我們,我們也毫不留情地改變了眼中的世界??有些美好,放在記憶里就挺好。
11、愛就是當你掉了一顆大門牙,卻仍可以坦然微笑。因為你知道你的朋友,不會因為你的不完整,而停止愛你。
12、所謂了解,就是知道對方心靈最深的地方的痛處,痛在哪里。
13、有一種人很美好,他曾讓你對明天有所期待,最終卻沒有出現在你的明天里;也有一種人很踏實,他會在往后的歲月中給你更長久的幸福,雖然他不曾來過你的青春。對于前者,我們要彼此祝福,對于后者,我們請溫柔等待。
14、從小覺得最厲害的人就是媽媽,不怕黑,什么都知道,做好吃的飯,把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條,哭著不知道怎么辦時只好找她。可我好像忘了這個被我依靠的人也曾是個小姑娘,怕黑也掉眼淚,笨手笨腳會被針扎到手。最美的姑娘,是什么讓你變得這么強大呢,是歲月,還是愛?
15、我們都過了耳聽愛情的年紀,總有一天,你會不需要轟轟烈烈的愛情,你想要的只是一個不會離開你的人,冷的時候他會給你一件外套,胃里難受的時候給你一杯熱水,難過的時候給你一個擁抱,就這么一直陪在你身邊,不是整天說多愛多愛,而是認真的一句“不離開”。到最后,你愛的人終究會敗給對你好的人。
16、人越是怕丟人,就越是在乎別人的看法。越是在乎別人的看法,就越是會忽略自己的感受。越是忽略自己的感受,就越是像木偶一樣拼命活給別人看。最后,一步一步將真實的自我囚禁在了深深的黑暗里。丟失自我,是我們找不到快樂和幸福的根源,也是一切心理問題的根源。
17、機場比婚禮的殿堂見證了更多真誠的吻,醫院的墻比教堂聽到了更多的祈禱。
18、誰值得嫁,誰值得娶,哪能說清楚。愛情這事本沒標準,純粹就看你高興與否。所以說,這不是誰適合的問題,而是你愿不愿意的問題。你愿意,窮小子也可以。你不愿意,天王老子也滾一邊。愛不是抉擇,而是一種內心的堅定。
關鍵詞:肝癌預后;影響;臨床;因素
我院將近年來收治的56例原發性肝癌患者作為觀察對象,重點探討影響肝癌預后的臨床相關因素,并對相關因素與患者的生存時間作單因素、多因素回歸分析,期望能發現對患者預后影響最明顯的臨床因素,進而為促進預后效果提供科學依據。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11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原發性肝癌患者56例,男患45例,女患11例;年齡18~74歲之間,中位年齡53歲,平均年齡(47±7.39)歲;生存時間在26d~64個月之間,平均生存時間(14±2.42)個月;患者均經體格檢查、CT、B超檢查及AFP測定,確診為原發性肝癌;腫瘤直徑2.0cm~15.4cm之間,平均直徑(7.3±2.62)cm;腫瘤個數僅1個37例,腫瘤個數為2個及以上19例。
1.2方法
1.2.1隨訪方法
患者從開始治療起,每隔1~3個月來醫院復查1次,檢查內容主要為AFP測定,肝功能檢查、B超檢查、體格檢查等,同時對患者進行電話或入房隨訪,將患者死于肝癌為終點事件,死于其他原因,或是失訪、隨訪結束時患者仍存活,將歸為截尾數據。
1.2.2研究方法
選擇可能影響肝癌患者預后的臨床相關因素,根據名稱進行變量編號,并填寫具體的數量化情況,以性別、年齡等相關因素(X1~X6,其16項)作為自變量,以生存時間(Y)為因變量,如表1所示。
1.3統計學分析
所有數據均采用軟件SAS System for Windows 9.2進行統計學分析與處理;并采用Cox回歸法對影響預后的臨床因素分別進行單因素、多因素回歸分析,具體方法為:建立Cox模型,確定顯著性檢驗水準α=0.05,將各項自變量分別代入到Cox模型當中,先行單因素分析,篩選出對因變量(Y)有顯著影響的臨床因素;之后,再將16項自變量同時代入到Cox模型當中,進行多因素分析,篩選出對因變量(Y)有顯著影響的臨床因素[1]。
2.結果
2.1隨訪結果分析
56例肝癌患者均獲得隨訪,隨訪時間在3個月~72個月之間,對16項臨床因素進行觀察與分析,對患者的單因素與多因素回歸結果進行統計觀察與分析。
2.2單因素Cox分析結果
通過Cox回歸法對影響預后的臨床因素分析發現,影響肝癌預后的單因素主要有(根據Wald值的大小依次排列):治療方式、腫瘤大小、腫瘤數量、肝功能、肝硬化、發生遠處轉移、發生血管癌栓,以上7項因素與肝癌患者的生存時間呈顯著相關系,P值均1,會增加患者死亡的機率;此外,治療方式的回歸系數為負值,由此表明此因素屬于保護性因素,再觀察不同治療方法的效果,發現手術治療肝癌的效果最佳,其次為TACE的治療效果,最后為靜脈輸注藥物的治療效果。治療方式的危險度
2.3多因素Cox分析結果
對16項影響肝癌預后的臨床因素進行多因素Cox回歸法分析,發現影響肝癌患者預后的多因素主要有(根據Wald值的大小依次排列):治療方式、腫瘤大小、腫瘤數量、肝功能、發生遠處轉移、發生血管癌栓,此6項因素與肝癌患者的生存時間有明顯關系,P值均
3.討論
原發性肝癌屬于臨床上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我國的肝癌患者中,男性發病率較高于女性,目前,醫學界對于肝癌的病因與發病機制尚未完成明確,多認為肝癌發病與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黃曲霉素等化學致癌物質、環境因素相關。此外還有研究表明,肝癌發生與糖尿病、家庭遺傳、酗酒、肥胖等也有相關性,但具體病因與發病機制是什么,還需進一步研究。近年來,隨著醫療技術的快速發展以及人們對身體健康的重視,原發性肝癌也獲得了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較前些年相比,肝癌的總體治療效果已有了顯著的提高[2]。
目前,臨床在治療原發性肝癌中外科綜合治療方式最為有效,但即便如此,患者在治療后5年內復發率仍極高,且由于肝癌預后差,雖給予積極的治療,仍無法有效延長患者的壽命。為能盡最大程度改善患者的預后,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深入分析影響肝癌患者的臨床相關因素,對指導治療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通過本次研究可見,肝癌患者的預后受身體因素影響較大,例如年齡、性別、肝炎、肝功能、肝硬化、癌轉移等,均有可能影響患者的預后[3]。本次研究中,雖然將患者年齡、性別、病程、腫瘤部位等臨床因素均納入到了影響肝癌患者的因素當中,但經單因素與多因素Cox分析結果可見,與患者生存時間呈明顯相關性的因素主要有治療方式、腫瘤大小、腫瘤數量、肝功能、肝硬化、發生遠處轉移、發生血管癌栓。通過相關資料分析發現,還有一些學者以肝癌患者的各項檢查指標(主要如甲胎蛋白、白蛋白、膽紅素、谷丙轉氨酶、球蛋白等因素)為臨床因素進行分析,發現這些因素對患者預后也有一定程度的影響,由此可見,所選取的參數標準與側重點不同,最終的研究結果會存在較大差異。但即便如此,本研究中所提出的臨床相關因素與肝癌預后的關系,仍是比較嚴謹和科學的,可以將其作為肝癌合理、有效治療的指導依據。
綜上所述,影響原發性肝癌預后的臨床因素主要包括腫瘤大小、腫瘤數量、肝功能、血管癌栓、遠處轉移、肝硬化、治療方式等。臨床治療肝癌患者時,需對以上臨床因素高度重視,通過對相關臨床因素的針對性干預,促進患者治療的合理性與有效性,為改善肝癌患者的預后效果,提高生存質量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丁以錕,等.術后預防性肝動脈化療栓塞對肝癌患者生存的影響及預后相關因素分析[J].介入放射學雜志,2014,23(4):299-301.
通訊作者:周存涼
【摘要】 目的 探討周圍型肺癌CT的圖像特征,以提高周圍型肺癌診斷的準確性。方法 隨機選擇2004年1月~2010年12月周圍型肺癌82例作為研究對象,常規肺CT掃描,層厚10 mm,層距10 mm;病灶或可疑層面加做薄層2~5 mm CT掃描;15例增強檢查。結果 左肺45例,右肺37例。肺內腫塊呈圓型、類圓形腫塊或不規則形結節,大小為0.43 cm×0.45 cm×0.54 cm~11.53 cm×13.32 cm×15.5 cm,CT值26~79 HU,平均54.6 HU。腫塊直徑大于3 cm者58例,直徑小于3 cm者24例,CT征象分葉征65例;毛刺征42例、空泡征4例、細支氣管充氣征2例、磨玻璃征2例、鈣化10例、血管聚集征8例。結論 通過周圍型肺癌的CT基本征象可以反映周圍型肺癌改變,是周圍型肺癌CT診斷的有效方法。
【關鍵詞】 周圍型肺癌; CT; 影像學
隨著影像技術的發展,周圍型肺癌的檢出率也越來越高,肺惡性腫瘤早期切除的5年存活率達70%,晚期切除5年存活率僅為10%,所以周圍型肺癌的早期診斷及鑒別對臨床有重要意義[1]。本文回顧性分析本院經手術病理證實的周圍性肺癌患者的CT資料,探討周圍型肺癌CT的圖像特征,以提高周圍型肺癌診斷的準確性,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擇2004年1月~2010年12月經手術、支氣管鏡檢及痰或胸水細胞學檢查證實的周圍型肺癌82例作為研究對象,男49例,女33例,年齡35~82歲,平均(56.54±12.52)歲。病理類型:鱗癌32例,腺癌4l例,鱗腺癌4例,肺泡細胞癌3例,低分化癌2例。76例臨床表現為咳嗽、咳痰,痰中帶血或咯血、氣短、呼吸困難、消瘦、乏力等。6例患者因健康體檢偶然發現。
1.2 方法 采用仰臥位,常規肺CT掃描,層厚10 mm,層距10 mm;病灶或可疑層面加做薄層2~5 mm CT掃描;15例增強檢查,造影劑為優維顯370 100 ml,高壓注射器團注,注射速率3.5 ml/s,動脈期掃描。由2位高年資放射診斷醫師進行閱片,確定有無結節以及結節的特點。
2 結果
2.1 發生部位 左肺45例(上葉28例、下葉17例);右肺37例(上葉19例、中葉13例、下葉5例)。
2.2 CT征象 CT表現為肺內腫塊或結節,形狀呈圓型、類圓形腫塊或不規則形結節,腫塊大小為0.43 cm×0.45 cm×0.54 cm~11.53 cm×13.32 cm×15.5 cm之間,CT值26~79 HU,平均54.6 HU。其中腫塊直徑大于3 cm者58例,密度均勻者50例,8例瘤體內可見壞死、液化及空洞形成,瘤體內見鈣化者8例,邊緣呈分葉征50例,毛刺征34例,血管聚集征6例,胸膜凹陷征10例。腫塊直徑小于3 cm者24例,空泡征4例,小結節征6例,片狀征6例,細支氣管充氣征2例,鈣化征2例;邊緣可見分葉征l5例、毛刺征8例、血管聚集征2例、胸膜凹陷征8例。
3 討論
周圍型肺癌是指發生于肺段或肺段以下各級支氣管的肺癌,由于管壁結構薄弱,很容易侵入肺內或通過局部淋巴結播散到肺小葉內生長,形成腫塊或結節[2],X線胸片和斷層檢查診斷肺癌,因受縱隔、橫隔或脊柱重疊的影響,對肺尖部及心后區、奇靜脈食管窩、脊柱旁、氣管內、肺門旁、縱隔內、胸膜緣和胸水所掩蓋等隱蔽部位的較小病灶,一般難以發現。CT掃描顯示胸部薄層橫斷面圖像,無解剖結構相互重疊之影響,所以斷面中的組織結構和隱蔽部位病灶均可清楚顯示,同時CT密度分辨率高,能更好地顯示肺癌病灶的內部結構和邊緣形態[3]。
通過本組資料觀察發現,周圍型肺癌>3 cm者常見,CT征象有空洞、鈣化、分葉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細支氣管充氣征、血管聚集征等特征性表現。分葉征:腫瘤邊緣淺而寬的凹陷,為周圍型小肺癌最常見的基本征象[4],本組顯示率為79.27%(65/82),尤以深分葉對診斷具有特異性;毛刺征腫瘤周邊細小的棘狀突起,共42例(51.22%,42/82);空泡征表現為病灶內小灶狀透光區,直徑
綜上所述,周圍型肺癌的基本征象主要有分葉征、毛刺征、空泡征、支氣管充氣征、胸凹陷征、血管聚集征及空洞、鈣化等,反映了周圍型肺癌的病理學改變,但這些征象在同一病例中可能并不同時出現。根據病變的形態大小、邊緣征象、病變內部特點及鄰近組織的CI表現,對絕大多數的周圍型肺癌可做出診斷。對于少數基本征象少或者不典型的病例,應對病灶進行CI連續加強掃描,仍不能確定診斷者應行CI導引下經皮穿刺活檢,經支氣管鏡肺活檢或短期內定期復查[7],以免造成周圍型肺癌小結節病變的誤診和漏診。
參考文獻
[1] 李鐵一.現代胸部影像診斷學.北京:科學出版社,1998:33-37.
[2] 李果珍.臨床CT診斷學.北京:中國科技技術出版社,1994:355-369.
[3] 潘紀戍,張國楨,蔡祖龍.胸部CT鑒別診斷學.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4:163-165.
[4] 鄭勁鶴.CT在周圍型肺癌鑒別診斷中的應用.山東醫藥,2006,46(26):73-74.
[5] 張唐世,張建新,靳宏星.肺炎性假瘤與周圍型肺癌的CT鑒別診斷.中國藥物與臨床,2009,9(11):1084-1085.
[6] 黃鋼,左書耀.影像核醫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110.
【關鍵詞】宮頸癌;預后因素;宮頸癌根治術
【中途分類號】R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2)13-0415-01
宮頸癌是女性生殖系統常見惡性腫瘤之一,其發病率位居婦科癌癥疾病首位,且近幾年發病情況呈現年輕化趨勢,成為目前威脅女性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宮頸癌治療以手術為主,我院依據文獻,采用子宮切除手術方法治療宮頸癌,并將患者的臨床資料加以總結,分析影響宮頸癌患者預后的高危因素,旨在為臨床治療提供參考,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自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68例宮頸癌患者的臨床資料,患者年齡24~68歲,平均年齡(42.2±2.5)歲,其中小于或等于40歲的21例,大于40歲47例;已婚64例,未婚4例,其中4例有性生活史;已絕經患者15例。按病理類型分類,患者中鱗癌52例,腺癌12例,腺鱗癌4例;按細胞形態進行高、中、低分化病理分級,高分化8例,中分化51例,低分化9例;根據婦科檢查肉眼判斷患者腫瘤大小,直徑大于或等于4cm的12例,小于4cm的56例;顯微鏡下見宮頸外三分之一肌層受腫瘤侵犯為深肌層浸潤15例,無深肌層浸潤53例;有宮旁浸潤7例,無宮旁浸潤61例;患者手術后切緣全部為陰性;有淋巴結轉移18例,無淋巴結轉移50例,轉移率為26.5%。
1.2 診斷及納入標準
根據國際婦科聯盟(FIGO)子宮頸癌臨床分期標準對患者進行分期。
1.3治療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廣泛性子宮切除術加盆腔淋巴結清除術(以剝式為主),即宮頸癌根治術;術前輔助腔內放療40例;其中15例患者術后輔助治療,術后病理報告中有淋巴結轉移、脈管內癌浸潤、宮旁浸潤、深肌層浸潤等的10例患者術后15天左右補充盆腔放療,另有3例患者行術后化療,25放療加化療。
1.4統計學方法
單因素或多因素分析采用SPSS 16.0統計軟件包;計算患者5年生存率應用Kaplan-Meier法。2 結果隨訪至2012年6月,并對患者病情情況及對患者預后相關因素進行分析。患者中死亡3例,因各種原因失訪5例,復發4例;本組研究發現,患者的平均生存率約為82.5%,詳見下表;另對患者預后因素分析發現,腫瘤大小、類型、分期、深肌層浸潤、盆腔淋巴結轉移等因素與早期宮頸癌預后有關,詳見下表:
3 討論
雖然近幾年來普查普治等方法的廣泛開始,使宮頸癌的發病率有所下降,但受性觀念、病毒感染等因素的影響,目前宮頸癌仍是主要威脅女性健康的惡性腫瘤之一,且有發病年輕化的趨勢,目前的研究普遍認為,除年齡外,淋巴結陽性、深部浸潤、脈管內癌栓、局部較大腫瘤等因素都是宮頸癌復發的高危因素。
本組根據文獻,通過對68例宮頸癌患者的臨床資料及5年內隨訪,統計患者5年內的生存率,分析并探討患者年齡、病理類型、臨床分期、腫瘤大小、深肌層浸潤、宮旁浸潤及脈管浸潤、盆腔淋巴結轉移等方面進行宮頸癌患者預后相關因素進行單因素、多因素分析,旨在通過為部分宮頸癌患者臨床治療及預后提供一定的參考價值,以提高患者術后的生存質量。
目前,我國治療早期宮頸癌多采用廣泛全子宮切除及盆腔淋巴清除術,即宮頸癌根治術的方法作為首要治療手段,本組研究發現,行宮頸癌根治術患者5年內生存率分別為90.5%與81.6%;隨著宮頸癌診斷技術的提升及發病越來越趨向年輕化的情況下,許多年輕女性被診斷出早期宮頸癌病癥,并強烈要求保留生育及內分泌功能,主要涉及如何保留患者生育功能、卵巢功能、陰道功能及提高術后性生活質量、降低術后并發癥。研究發現,卵巢性激素與宮頸癌的發生無明顯關系,保留卵巢不會影響宮頸癌的治療,也不會引起不良后果。
目前,宮頸癌的輔助治療方示有術前腔內放療、術后放療、術中化療、術后化療等。經本組患者預后單因素分析發現,術后放療因素對宮頸癌預后有一定影響,即預后明顯優于未行放療患者,由此可推斷,術后放療是宮頸癌患者預后的保護因素之一,可針對患者病情,酎情施用。在本組研究中,我們對患者年齡、病理類型、臨床分期、腫瘤大小、深肌層浸潤、宮旁浸潤及脈管浸潤、盆腔淋巴結轉移等方面進行宮頸癌患者預后相關因素進行單因素、多因素分析中發現,年齡是宮頸癌預后的重要影響因素。
另外,在對患者病理分期、淋巴結轉移、宮旁浸潤深肌層浸潤等因素也被認為是重要的預后因素,表明組織分化程度高的患者預后要優于組織分化程度低的患者;無宮旁浸潤患者預后高于有宮旁浸潤;無盆腔淋巴結轉移患者預后優于有淋巴結轉移患者。由此可見,在完善手術及輔助治療手法的同時,要加強對有病理證實的癌細胞分化程度差、宮旁有浸潤、有淋巴結轉移等病癥的患者的重視程度,對其進行嚴密隨訪,可較其他患者隨訪次數增加一倍,縮短隨訪間隔,預防宮頸癌治療后的再次復發,降低復發率。
參考文獻
[1] 劉改新 影響手術治療宮頸癌患者預后的相關因素 實用腫瘤學雜志 2008,(6).
上頜竇癌由于癥狀輕微,常誤認為慢性上頜竇炎而耽誤診斷,現就所見到得5例報告如下。
例1,女性,56歲。右面部逐漸腫大9個月,伴有少量血性鼻涕,右唇頰溝部可觸及硬性腫物。X線的表現為右上頜骨和顴骨廣泛性骨質破壞,眶下緣及上頜竇后壁亦受侵犯,且有軟組織腫塊陰影。病理診斷為右上頜竇未分化癌。
例2,女性,58歲。于4月前感到右眶下區麻木,并有輕微疼痛,右眼視力模糊3個月,張口困難一個月。右眶下額弓部隆起,鼻腔不阻塞。X線表現為上頜竇腔不透明,外側壁完全破壞消溶,眶下緣和竇腔內壁、上頜骨顴骨枝有明顯骨質破壞,上頜竇后壁有輕微骨質侵蝕,病理診斷為右上頜竇1-2級鱗癌。
例3,男性,55歲。左側頭面部及牙齒疼痛逐漸加重一個月,左側上頜竇穿刺為血性液體。x線顯示左側上頜竇腔周圍有不規則軟組織陰影,外壁骨質破壞。體層片見左上頜竇外壁、底部和內壁都有破壞,左上頜齒槽和竇腔內壁上方明顯。病理診斷左上頜竇一級鱗癌。
例4,男性,35歲。右上后3顆牙齒松動10個月,張口困難50天。X線顯示右上頜竇腔內軟組織陰影,外、底壁明顯骨質吸收。體層片見到上頜竇腔廣泛破壞,包括外、底和內壁、眶下緣均有骨質吸收消溶,病理診斷有上頜竇1級鱗癌。
例5,男性,60歲。經常鼻塞1年,自覺鼻腔內有臭味幾個月,曾行中鼻道狀瘤摘除術,3年后右側頰部隆起至硬。x線顯示右上頜腔充滿軟組織陰影,內壁骨破壞明顯,外下壁亦有輕微骨吸收,竇腔上方有氣囊狀改變。病理診斷右上頜竇低分化鱗癌。
討論:
上頜竇癌病因國外研究較多,認為與鎳的接觸有密切關系。1933年Bridge首次報告9例鎳冶煉工人鼻咽癌。歷史上曾有人二氧化釷行上頜竇造影誘發了上頜竇癌,現代研究認為上頜竇癌還與諾酸鹽和二丙醇有關;木工,皮鞋工,煤礦工,氣爐鍋爐工,裁縫,面包師和紙印刷工,特別是泥煤工上頜竇癌發病率高。所以空氣中存在的泥煤灰塵可能是致上頜竇癌的原因。
上頜竇癌男性多于女性,約2:1,發病年齡約78.5%在60歲以上,文獻記載最小只有16歲。早期癥狀輕微,表現為單側鼻阻塞44~48%,面部和上腭腫脹41%,疼痛41%,流鼻涕37%,鼻出血32%,不引起患者和醫生重視,常延誤診斷6~9月、甚至1年而失去治療機會。本文例1~4就多次診斷為上頜竇炎和口腔病延誤診斷。為此五官科醫生得提高警惕,方能提高陽性診斷率。Weber認為以下情況應懷疑上頜竇癌:(1)上頜竇炎伴有不常見的癥狀和征象,如疼痛,感覺異常和眼部癥狀、體征的發現;(2)鼻腔鏡扦插發現鼻腔腫塊;(3)拔牙后出現上頜竇和口腔竇;(4)X線提示上頜竇病變,長期不能明確診斷。
x線攝片仍然是很重要的檢查方法,包括常規X線片、CT和血管造影。常規副鼻竇攝片包括華氏位、考氏位、側位、頜頂位和體層攝影,CT檢查和血管造影可以更清楚地發現腫瘤波及的范圍,總之,X線檢查可以明確腫瘤的大小和周圍骨質破壞的情況。上頜竇癌為溶骨性骨質破壞,表現為骨壁中斷和骨質缺損。常規位攝片能觀察單側鼻阻塞和上頜竇內軟組織陰影,特別是用抗生素治療后上頜竇炎不能改善,竇腔不透明位考慮惡性病變的可能,同時應觀察上頜竇內壁、眶底、頜篩板和顱底骨質情況,骨質破壞和增生交叉存在,是早期診斷的線索。
在常規x線檢查的基礎上,一個可靠而實用的檢查方法是多軌跡體層攝影;可以明確病變侵蝕腔竇骨壁的情況。我們應用梅花體層攝片,能清楚的看到上頜竇的內壁、外側壁、眶底及齒槽破壞,前后位和側位體層攝影每隔5毫米為一個層面,觀察骨破壞的范圍。CT:竇壁內不規則軟組織,平掃等組織,其內密度不均勻,邊緣模糊,腫塊中有時見有殘余骨片。增強掃描強化形式多樣。90%以上病人有不同程度骨質破壞,上頜竇癌最常見為破壞內側壁并伴鼻腔外側壁或鼻腔內軟組織腫塊。腫瘤向周圍侵潤,表現局限或廣泛骨質破壞和軟組織腫塊,上頜竇癌可侵犯眼眶、篩竇等,如上頜竇后方脂肪被腫瘤占據,則表明墻腫侵入顳下窩和翼腭窩。篩竇的惡性腫瘤常向鼻腔、上頜竇、眼眶或蝶竇侵犯。額竇前壁破壞常伴前額皮下軟組織腫塊,底壁破壞常在眶內形成腫塊伴后壁破壞,且多有前顱底侵犯。驃竇腫瘤常破壞蝶鞍底部骨質向顱內侵犯或向前侵犯篩竇。MRI,腫塊在T1WI為等信號,T2WI中等稍高信號。當腫瘤較大時可致整個竇腔被整個瘤體取代,其內可見壞死,增強掃描后腫瘤呈輕到中度強化,其中囊變、壞死區不強化,骨壁破壞表現為竇壁黑線消失,同時鄰近見有腫瘤異常信號。采用冠狀面和矢狀面掃描,可明確判定腫瘤擴展范圍。當上頜竇癌早期尚無骨質破壞時,應與良性腫瘤、息肉及囊腫鑒別,伴有骨質破壞的某些特異性感染也需鑒別。
參考文獻
[1]陳金城等,上頜竇疾患的幾個問題,中華放射學雜志,1982;1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