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飲食消費調查報告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報道再次把“牛奶危害論”帶進了大家的視野。多年來,關于牛奶危害的研究就不斷出現,“牛奶到底能不能喝”困擾了很多人。本文中研究當事人坎貝爾教授和國內權威食品營養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君石教授談了自己的看法。
來自中國的研究
在文首提到的報道中,關于癌癥的研究內容主要引自坎貝爾教授所寫的《中國健康調查報告》一書。書中主要探討了在對健康的影響方面,動物性食物和植物性食物有何不同。
坎貝爾教授講述了本書的由來:1981年,中國的一份癌癥普查報告引起了他的關注。這份報告包括了2400個縣的數據和詳細的中國癌癥分布圖。在他看來,這項調查很全面,是全球少有的大規模普查。隨后,坎貝爾與當時在他實驗室工作的陳君石博士、在美國國家健康研究院訪問的黎均耀博士以及英國牛津大學的皮特歐教授合作,在中國69個縣的130個村莊進行了6500個樣本、含639個變量的調查。通過調查,坎貝爾認為,和植物性食物為主的東方飲食結構相比,動物性食物為主的西方飲食結構更易引發心血管病、癌癥、糖尿病、老年癡呆癥等慢性病。這項研究在全球引起巨大轟動,影響力至今不衰?!吨袊】嫡{查報告》一書也是在此基礎上完成的。在書中,坎貝爾通過老鼠實驗指出,含大量牛奶中的酪蛋白的飼料,可加強黃曲霉毒素對老鼠的致癌作用。
“牛奶致癌論”不科學
這正是新一波“牛奶致癌論”的來源。酪蛋白存在于哺乳動物的奶水中,但含量、類型各有不同。坎貝爾教授的實驗方法是用兩組老鼠,通過致癌物黃曲霉毒素使其體內產生肝臟腫瘤,然后一組用只含植物蛋白的飼料喂養,另一組吃只含牛奶酪蛋白的飼料,最后發現,植物蛋白組老鼠的病情沒有變化,而酪蛋白組老鼠的病情明顯惡化。同時,他們比較了飼料中分別含20%酪蛋白和5%酪蛋白時老鼠的腫瘤發生率,最后得出結論:占牛奶蛋白質87%的酪蛋白會“在動物實驗模型中顯著地促進肝癌的發生”。
我們該怎么理解這個研究?陳君石教授談了他的看法:首先,老鼠實驗結論不能直接推演到人身上。其次,這個研究是將酪蛋白作為實驗鼠唯一的蛋白質來源,這樣的飲食結構在人類日常飲食中幾乎不可能出現。“平時我們喝的牛奶90%以上是水,所有蛋白質加起來也不過3%;一杯牛奶250毫升,其中酪蛋白能有多少?而人一天至少需要60克蛋白質”――顯然,靠“每天一杯奶”只能滿足小部分蛋白質需求。再次,這個實驗是首先通過黃曲霉毒素引發癌癥,大量酪蛋白加強了黃曲霉毒素的致癌作用,而不是直接引發癌癥。最關鍵的是,坎貝爾研究的是酪蛋白,“并沒有說牛奶會致癌”,直接得出“牛奶促發癌癥”的結論是誤導。
對國內的報道,坎貝爾教授又怎么看?他說,這一研究“并不是說乳制品會致癌”,而是說大量食用乳制品可能對健康有不良作用。即使是酪蛋白,坎貝爾教授也不認為它就會致癌。在《中國健康調查報告》中,他寫道:“蛋白質攝入水平和癌癥發病率之間有關聯,并不能說明蛋白質是導致癌癥的病因”,“相關性并不等于因果性”。而癌細胞增殖,也是在老鼠攝入的酪蛋白“達到或超過身體生長速率所需的蛋白質攝入量時”才會發生――很明顯,坎貝爾教授已經在書中向我們說明了“牛奶致癌論”不夠科學。
那我們該如何看待酪蛋白實驗的意義?陳君石教授指出:這項研究的真正意義在于讓科學家們注意到蛋白質的來源、含量都會對致癌物的作用產生影響,從而去尋找更合理的飲食結構。
喝牛奶,中美大不同
闡述完對酪蛋白研究意義的理解,陳君石教授接著指出,坎貝爾教授的研究目的在于警示美國人,中國人不應該全盤照搬。其中的原因,在于兩國人民的牛奶飲用量存在很大差異。
差異到底有多大?歐美國家的每年人均牛奶消費量超過300千克,而我國僅為21.7千克,甚至低于發展中國家平均水準――美國人把牛奶當水喝,各種乳制品吃得也多,而中國人則是遠遠不足。研究顯示,牛奶營養豐富,富含多種維生素、礦物質和人體必需的氨基酸,還能促進骨骼發育,提高免疫能力。它的益處這么多,而飲用量卻遠遠不足,因此我們有必要提倡“每人每天一杯奶”。但是,牛奶喝得太多又會導致鈣流失,有些人會出現腹瀉,因此,陳教授指出,“美國人不可能再鼓勵喝牛奶”,他們的乳制品已經吃得太多,“需要潑點冷水”。
食物沒有好壞之分,關鍵在于搭配
按我們的理解,好的食物自然該多吃,不好的該少吃,為什么還要這邊鼓勵多喝,那邊“潑點冷水”?
“一切都是量的問題?!标惥淌谶@樣說,在營養學家眼里,食物從來就沒有好壞之分,關鍵在于怎么搭配,在于飲食結構是否合理。“就像很多人說紅燒肉這樣的東西油脂含量太高,有致病風險,但一般人每周吃一兩頓又有什么關系?可是,你不能天天吃、頓頓吃,那樣身體也會受不了?!边@個道理放到牛奶上是一樣的――“我們現在是喝得不夠,需要增加,使我們的飲食結構、營養搭配更合理。這和美國人喝得太多需要限制是一個道理。”
除了癌癥,不少人也認為,牛奶等動物性食品與很多慢性病有關。對這一點,從小在農場長大的坎貝爾教授認為,多年的研究結果和人群調查表明,多吃動物性食品,包括牛奶,與癌癥(乳腺癌、前列腺癌、直腸癌)、糖尿病、心血管病等“有關聯”。但是他依然強調這只是一種“關聯性”,“并不是指肉食和牛奶與這些疾病有一個特定的致病機理”,并不是說多吃動物性食品就必然會引發這些疾病。
西方營養學家推崇東方飲食
一、調查背景
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的快速發展,校園內大學生的人數越來越多,加上用餐時間比較集中,學校食堂同時容納就餐人數有限,造成就餐擁擠,排隊等候時間較長等一系列問題。另外,隨著專業的發展,上課班級的增加,教學資源環境緊張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學生們的上課時間差異較大,忽而接連上課,忽而半天或一天沒課,加上網絡時代的孩子常常貪戀網絡交際和癡迷游戲,大家的飲食起居規律也被打亂,對就餐的需求也是千差萬別,不僅給食堂,也給校外的飯店、餐館提供了機會,紛紛推出外賣服務,越來越受到廣大學生的青睞。為了更好地服務于大學生的餐飲外賣需求,在進展中贏得主動,特擬開展本次調查。
二、調查目的
通過本次調查,了解以下主要內容,達到以下目的:
(一) 了解外賣在大學生心中的需求程度,消費觀點及習慣;
(二) 把握校外飯店外賣服務的常規宣傳方式與促銷方式;
(三) 分析大學生消費者對外賣的消費行為與消費特點;
(四) 統計資料,預測外賣市場容量及潛力。
三、 調查內容:
(一) 外賣市場環境調查
1、外賣市場的容量及發展潛力;
2、學院不同年級對外賣的消費狀況;
3、學校教學、生活環境對該行業發展的影響。
(二) 消費者調查
1、 消費者的消費心理(偏愛、經濟、便利等)
2、 對外賣產品的了解程度(品種、口味、價格等)
3、 消費者的忠誠度
4、 消費者消費能力、消費層次及消費比例的統計
5、 消費者理想的外賣服務描述
(三) 商家調查
1、校園周邊提供外賣服務的單位及其經營狀況
2、校園周邊提供外賣服務的主要客戶群及產品、服務特色
3、這些商家的營銷策略及其效果
四、 調研對象及抽樣方法
調研對象:湖南人文科技學院全體學生,提供外賣服務的校外飯店。
抽樣方法:為確保樣品的代表性、合理性及樣本的精確程度,同時考慮到時間、人力、物力及消費者的經濟狀況等因素,調查是采用重點調查以及分層隨機抽樣的方法。
五、調查人員結構及分工
㈠調查的組織人員 唐葉梅
㈡調查計劃的執行人員 唐葉梅、晏蘭輝、曾艷花
㈢信息整理與分析人員 曾艷花
㈣調研報告的撰寫 曾艷花
六、 市場調查方法
消費者以問卷調查為主,訪談為輔;對商家以訪談為主。具體實施方法如下:
1.把調查問卷平均分發到各調查人員手中,最好選在就餐時間后,學生比較空閑的時候。
2.對于要重點調查的對象所在的宿舍進行走訪調查。
進入宿舍時要說明來意,以確保被調查者積極參與、得到正確有效的調查結果。調查過程中,調查員應耐心等待,切不可督促。調查員可以在當時收回問卷,也可以第二天收回。
3.非就餐時間,對飯店管理者及服務人員進行訪談。
七、調查規模
預計發放200份調查問卷,訪談20個學生、6個商家。
八、 工作內容、時間及人員安排
(一) 調查策劃討論及其撰寫:2009年4月25 日--2009年5月5日,集體討論,曾艷花負責撰寫
(二) 設計問卷及訪談提綱:2009年5月4日--2009年5月5日,晏蘭輝負責,其他人員輔助
(三) 發放問卷:2009年5月9日--2009年5月11日,全體參與,唐葉梅負責
(四) 訪談:2009年5月14日,全體參與,晏蘭輝負責
(五) 統計問卷、總結訪談:2009年5月15日--2009年5月20日,全體參與,曾艷花負責
(六) 撰寫調查報告:2009年5月21日--2009年5月25日,集體討論,唐葉梅負責撰寫
九、 經費預算
打印費:策劃書 1元
問卷 30元
訪談提綱 0.3元
調查報告 1元
合計: 32.3元
十、 附錄:
我沒有繼續提問,但我心中的疑問揮之不去:這些科研數據是怎樣得出的?這些數據的取得以及由此派生出的科研成果是否具有科學性?是否具有說服力?根據這樣的研究數據給人們提出的生活建議是否可行,是否能起到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作用?
有一點統計知識的人都清楚總體的概念,對食鹽超標的推斷所依據的是怎樣的總體呢?假如對北京市的調查采用的是全北京市的食鹽消費總量和北京市常住人口,顯然這里面就會有很大偏差,即便調查時考慮到了流動人口等因素,對一個日用量幾克的食物得出超標的結論,并提出限鹽的建議,顯然也是有失偏頗的。列寧曾經說過:由于分類的方法不同,同一個材料竟得出完全相反的結論。他還以判斷農戶規模為實例,形象地說明了統計總體確定的重要性。筆者認為有些統計問題可以采用大總體,有些問題則最好采用抽樣調查。采用抽樣調查得出的結論,應在統計調查報告及給人們提出建議時對樣本情況有所說明,使調查報告的受眾更加信服。
那么是否科學地確定了調查總體就能得出科學的結論呢?依然不行。因為對某些事物僅僅從數據的分析中就能得出結論,有些則不然,還要借助于更廣博的知識,食鹽問題便是一例。首先,食鹽的用途不僅僅在于食用,網搜一下它的用途有上百種,人們常用的就不下幾十種,如:美容、消炎、殺菌、洗衣服等等。而目前的食鹽超標的結論,我想應該是把食、用混為一談了吧。其次,食鹽于不同群體的用量也不同,運動員等對食鹽的需要量顯然會高于一般人群及年老體弱的群體,這也是運動飲料大多都有食鹽成分的原因,這是在選擇樣本時應該考慮到的。再次,季節因素也是影響人們食鹽食用量的因素之一,夏季由于出汗等原因會比冬季對食鹽有更大的攝入需求,等等。因此統計分析人員,要具備廣博的知識和生活經驗。
有些統計調查的結論也許是科學的,但是又忽略了提出建議的科學性,我們常常聽到有關部門和熱心人士從環保的角度出發呼吁少開一天車,從健康角度呼吁少抽一天煙,這些提法科學、可行,是人們贊同和樂于接受的。而有些媒體卻在呼吁每月少吃一天鹽,可謂貽笑大方,雖是善意,卻不科學,至少它忽略了食鹽不足同樣會產生身體的不適,久而久之也會對身體造成危害的事實。難道因為水資源的匱乏要提倡每月少喝一天水不成,這顯然是有悖于科學的建議。
從這個角度我們是不是可以說,關于食鹽超標的報道本身就有些超標了呢?
一、調查背景:民以食為天,飲食是人們日常生活中舉足輕重的部分,對于大學生而言,除了一日三餐主食外,零食也是其生活的重要部分,我們就在校大學生的零食消費情況展開一次市場調研。
二、調查目的:1.調查了解大學生的零食消費習慣2.針對大學生對于零食消費行為,得出結果,以此對賣零食的店家提出改進性建議。
三、研究時間:20XX年6月
四、調查方法:網絡問卷調查法
調查對象:在校大學生。
有效問卷:64份(其中男性23份,女性41份)
五、調查問卷內容
1.受訪者所在年級分布圖
由圖可看出受訪者大多數為大一大二,占訪問總人數的70.32%。大三大四的占29.78%。
2.受訪者對零食的喜愛程度
由圖可看出占接近受訪者90%的人都喜歡吃零食,可見零食產品在大學生范圍內深受喜愛。
3.受訪者吃零食的頻率
由圖中可看出受訪者吃零食的頻率很高,而從來不吃零食的人數只占受訪者總人數
的4.69%,可見大學生對零食的需求量較高。
4.受訪者一般購買食品單價
由圖看出受訪者一般購買價格在1元以下占總人數的71.88%,11—20元占20.31%,20元以上則占7.82%,所以零食產品在大學生范圍以低價格的食品更為受歡迎。
5.受訪者每星期在零食上的花費
由圖可看出受訪者中每星期花費16—25元的占40.63%,而15元以下占34.38%,31—100占20.32%,100元以上僅占4.69%,零食食品對于大多數大學生來說屬于中低檔消費。
6.受訪者喜歡食品的類型
由于此題為多選題,可看出大多數受訪者喜歡吃的零食類有膨化食品類,果脯類,餅干類,肉脯類,堅果類。其中堅果類受訪者由56.25%選擇。各類商品店開發大學生零食市場時可多為注重這幾類零食產品
7.受訪者購買食品更傾向于的包裝類型
由圖可以看出,小袋裝較為受歡迎,占35.94%,盒裝占23.44%,大袋與散裝分別同樣占20.31%,可見小份包裝的零食產品更為容易攜帶,也容易被大家選擇。
8.受訪者購買食品最在意方面
由圖可看出,受訪者中67.19%的人選擇了味道,21.88%的人選擇了品質,剩下的人則分別選擇了價格,外觀與功能??梢妼τ诹闶钞a品來說,味道與品質依然是重中之重。
9.受訪者購買以前沒購買過的零食或品種因素
此題為多選題,受訪者中有59.38%的選擇了口味風格。48.44%的選擇了他人介紹。42.19%的選擇了外觀包裝。37.5%的選擇了沒見過,好奇心理。34.38%的選擇了廣告宣傳。23.444%選擇了價格??梢娍谖?,廣告宣傳,外觀包裝對一件新的零食產品的推出均占有重要因素。
10.受訪者購買食品途徑
此題為多選題,受訪者中84.38%的選擇了就近超市,46.88%的選擇了大型連鎖超市,小賣店占45.31%,而網上購物與專賣店分別占25%與21.88%。受訪者購買零食產品基本上采取就近原則,在大學附近的超市與小賣店較受歡迎。
六、總結
總體來說,零食產品在大學生范圍內廣受歡迎,有較高的需求量,這些對于商家與零食售賣商具有重大的商業意義。
建議:
1. 店家要不定期搞一些促銷活動,來激起學生的購物欲望,以促進消費。
2. 店家銷售的零食應該以0-10元左右的小零食為主,輔助一些10元以上的進行搭配銷售。
3. 店家要想吸引學生購物就必須選方便的地點進行售賣如:寢室周圍、校內小賣部或就近的超市。
4. 店家要注意所賣零食的口感,但同時也要重視食品質量安全。
5. 對于各類零食,店家在店內的鋪貨量應該差不多。堅果類,餅干類果脯類零食略微多些。
6. 對于食品包裝,進行小包裝類較好
中國消費者協會和中國道路交通安全協會日前發出提醒兒童乘車“四不宜”:即12歲以下兒童不宜坐副駕駛位置、家長不宜抱著孩子乘車、不宜讓孩子在車里做游戲、不宜讓孩子頭部探出天窗。專家還建議:超過4歲或體重超過18公斤的兒童,應乘坐面朝前方、座位加高的安全坐椅,并以安全帶固定身體的方式乘車。
0.78次
清華-人人社會化媒體研究中心對來自人人網上全國活躍的近4萬名高三、本科及研究生的調查結果顯示:考生仍然扎堆報考京滬港的高校,設計、戲劇影視類曾經的冷門專業成為了新寵;生活方面,在校大學生平均戀愛0.78次,平均每月可支配費用為1383元,平均月花銷1152元。
3杯
重慶第三軍醫大學的一份研究報告發現,兒茶素可能成為老年癡呆癥潛在的治療藥物,目前最常見的飲食中含有這種物質的就是綠茶。研究者指出:人需要每天喝10~15克綠茶才能起到一定作用,按每次泡茶用3~5克計算,也就是3杯綠茶。
15分鐘
據美國《僑報》報道,澳大利亞研究人員對900名參與者長達5年的跟蹤調查后發現:那些每天使用防曬霜的人皮膚明顯年輕,老化程度比未使用防曬霜的人低24%。只要每天花15分鐘做點防曬工作就能減少患皮膚癌的風險。
16%
國家人口計生委培訓交流中心近日的《2012-2013中國男女婚戀觀調查報告》顯示:在男性會主動交出工資卡這一項調查中,排名最前的是湖南長沙(16%),最后的為江蘇無錫(9%)。而深圳“80”后女性對男方最低收入的要求為8437元/月,其次為浙江杭州7828元/月、河南鄭州7006元/月。
6.72個小時
近日,智聯招聘《2013年白領手機指數調研》顯示:白領每日使用手機的時間變長,近80%的白領表示患有手機依賴癥,高達75.84%的白領表示需要24小時開機。其中,北京白領使用手機時長最長,每天6.72個小時,上海白領為5.45個小時。
不要批評你太太的缺點或怪她做錯事,要知道,就是因為她有缺點,有時做錯事,她才沒有找到更理想的丈夫。
——一位婚姻幸福的岳父的忠告
為什么美女大多目光短淺?因為圍得水泄不通的男人遮住了她們的視線。
——有人這樣戲言做美女的風險
很多人的悲劇在于:不是不知道要做什么,而是知道要做什么,卻仍然沒有做。
——行動力是成功的第一步
每個人都是囚犯,手機號碼便是編號。
——手機方便了人,也困住了人
發微博和檢查電子郵件比咖啡、酒精、性、工作、消費更具誘惑。
——德國最近一項調查記錄人們每30分鐘產生的欲望,樣本為18~85歲的205人,結果令人非常意外
2016餐廳服務員調查報告
調查時間: 20xx年8月1日至29日
調查單位: xx西餐服務有限公司
調查內容: 西餐廳服務與西方禮儀培訓
調查目的: 通過實習了解西餐廳的基本操作過程, 掌握服務技巧提高服務水平,鍛煉自己的社會調查能力。
隨著生活方式的更新和社會交往的活躍,我國吃西餐的人越來越多。在組織的涉外活動中,為適合國外客人的飲食習慣,有時要用西餐來招待客人。西餐廳一般比較寬敞,環境幽雅,吃西餐又便于交談,因此,在公共關系宴請中,是一種比較受歡迎又方便可取的招待形式。西餐源遠流長,又十分注重禮儀,講究規矩,所以,了解一些西餐方面的知識是十分重要的。今年暑假,我在西餐服務有限公司調查了一個星期的時間,獲得了經驗,更增長了見識,使我對西餐有了更深的了解。 在西餐服務有限公司一個星期的實習已劃上了圓滿的句號.在這里,第一次接觸社會的調查生活,體驗到生活的艱辛和不易,總體來說還是有不少的收獲和所得。從一個對西餐行業無知的少年變成一個既具有西餐知識,又懂得西方禮儀和社會交往的青年。實習的收獲是不能用語言一一所能描述的,總的來說有酸有甜、有苦有樂,苦的是讓人記住那些幾十種西餐食品的特點與制作方法,還得分清它們的消費對象。還有那些我們中國人不太懂得的西方禮儀培訓工作;快樂的是和同事領導的和睦相處以及老板的風趣幽默;快樂的是顧客對自己付出服務的肯定與贊賞;樂的是自己既充實又有滋有味的實習生活過程.其實實習的日子不是很長,當初的我們不知道牛排還要吃七八成熟?不知道生菜沙拉和水果沙拉是什么東西,以及自己不怎么熟練的在西餐廳鋪臺布.擺刀叉,給客人介紹菜單的種種場景就像昨天才發生一樣,是那么的叫人印象深刻.
在這里,自己對西餐方面有了比較深刻的認識,品味西餐文化,建議大家到正宗的西餐廳看一看,一般都法國浪漫派風格布置的西餐廳比較好,裝璜華麗典雅,樂池內小樂隊演奏著古典的名曲,服務員是身著燕尾服的小伙子。研究西餐的學者們,經過長期的探討和歸納認為吃西餐最講究6個m。第一個是menu(菜單) ,第二個是music(音樂) , 第三個是mood(氣氛),第四個是meeting(會面),第五個是manner(禮俗),第六個是meal(食品),這些都是西餐行業內必須具有而且重視的地方,好的西餐老板會特別重視這幾個方面的投資與開發研究。西餐禮儀也是特別重要的方面,好的西餐廳店,會對所有的員工進行西方禮儀的培訓,會對服務人員進行定期的考核和認定。 在xxx實習最刻骨銘心的是西餐服務的員工竭盡全力為客人提供溫馨細微,物有所值的服務.還有就是典雅淳美的美國西部音樂,韻味悠長的咖啡,以及聞名遐邇的菲力牛排。都說服務是餐廳的形象之本,是西餐廳的競爭之道,那么西餐服務的服務魅力有表現在哪呢?那就是一張誠摯動心的笑臉,一聲聲悅耳動聽的話語,一次次全身心投入的服務而凝結出一個個回味無窮的優質服務。在那里實習的一個多月期間學到的東西可不少,感觸也頗多,若要為客人提供優質的服務,就是要充分讀懂客人的心,充分理解客人的需求,甚至是超越客人的期望,在日常工作崗位上為客人提供富有人性化的和藝術化的服務,高層次的滿足客人的需求,讓客人愉悅地有頻頻光顧的欲望.有人說服務是個即時的工作,過去了就不會再來,所以要在當下滿足客人的多方面要求,把服務的質量提高。
在西餐廳實習的這一個月,在工作崗位上勤勤懇懇付出的不光有汗水,還有智慧和技巧,更多的是自我超越。因此,自己變的成熟了,少了一份脆弱,多了份堅強,忘了如何去依靠,想的是如何去學習讓自己獨立自強。沒有了父親和母親的關懷,沒有了老師和同學的指點,自己的一切事物都得要自己親自去解決,增強了自己的自信心,從這次實習中我深深的體會到沒有自己辦不成的事,只有自己不去做,認認真真的學習,勤勤懇懇的做事,這就是生活,是真正的生活!
通過調查學習,我對西餐的專業知識有了很大的提高了,尤其是服務意識、語言交流與表達能力、外語能力、處理賓客關系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等方面具有明顯的提高,特別是自己的外語口語交際水平有了一個很大的提高,以前在學校里面沒有條件鍛煉自己的口語,在這里,來吃西餐的也會有很多的外國朋友,鍛煉了自己的口語說得能力,為自己以后走上社會做了個好的開始。社會上由課本上學不到的東西,那就是社會經驗,為人處世的經驗,想想自己明年就要真正的走向社會,參加工作,也許自己的這次實習就是自己新的開始,也就意味著自己的成熟,我會在以后的工作和學習中,不怕困難,勇于克服,在調查中鍛煉自己的能力,努力提高自己,實現自己的理想。
2007年4月17日,中國保健協會市場工作委員會正式了《中國居民頭皮健康狀況調查報告》。調查結果表明,“在我國20~55年齡段中,仍有83%的消費者受到不同程度的頭屑困擾,與1988年的統計數據相比,這一比例上升了13%”。報告引起了國人震驚。
研究資料表明,全球大約有50%的人有頭屑煩惱。然而,中國人的頭屑問題比歐美等國家更為普遍。報告引起國人震驚,同時也引起了國際社會的普遍關注。
1. 頭屑影響人體健康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定義的身體健康標準,按照“頭發有彈性、有自然光澤、沒有頭屑”是其中一項重要指標,從本次調查的情況來看,近八成的中國人顯然都被攔在“身體健康”線外,更準確地說,八成國人因頭屑問題,被判定為頭皮處于亞健康狀態。調查還發現,有56%國人因頭屑困擾問題已影響到他們的工作和生活,中國保健協會的專家說:頭屑問題已超過脫發、白發,成為國人最關注的頭皮健康問題。中國人的頭屑比歐美國家更為普遍。
近年來一系列的國外研究報告表明,全球大約有50%的人有頭屑的煩惱。英國毛發學專家菲利普?金斯利(Philip Kingsley)說:在歐洲各國頭屑是一種無與倫比的最為常見的頭皮疾病,頭屑問題幾乎象口臭和體臭一樣普遍,它危害遍及社會不同階層的人們。
2. 頭屑形成的原因
頭屑是一種亞急性頭皮炎癥的反應,在不正常脫屑同時還常伴有瘙癢,頭屑是一種常見的亞臨床性頭皮疾病。它與臨床疾病比較,更不易被人們所認識和重視,研究表明,頭屑的發生常與某些真菌寄生、精神壓力、飲食營養失調、激素、藥物、化妝品引起的炎癥等因素有關。頭屑的成因復雜,且還未被人們完全了解,尚存在一些爭論。
(1)真菌是形成頭屑的主要原因
現在已普遍認為馬拉色霉菌屬(Malassezia genus)真菌是產生頭屑的主要原因。頭皮中除了馬拉色霉菌屬真菌外,還存在葡萄球菌和丙酸桿菌等其它微生物。一般情況下,馬拉色霉菌屬真菌非??鞓返丶纳谌祟惖念^皮上。但是,一旦頭皮上出現多余的油脂時,這些真菌就會以油脂為食物,產生代謝物將會刺激頭皮導致頭皮細胞生成鱗片物進而脫落,當該脫落現象明顯時就表現為頭屑。由于馬拉色霉菌屬真菌是親油性的,因此油性頭皮會促進頭屑的產生及加重?,F有的理論表明,當頭皮中的馬拉色霉菌屬真菌占全部微生物群落含量約75%時,就會產生頭皮屑。因此,馬拉色霉菌屬真菌在頭皮上的濃度越高,頭皮屑越嚴重,如果不加以控制,該真菌濃度繼續升高最終就會導致脂溢性皮炎。當然,居住環境以及氣候條件的改變對于頭屑的嚴重程度也起到一定的作用。研究表明,頭屑并不是孤立地發生和存在的,它往往與頭皮皮炎、脂溢性皮炎或脂溢性脫發等相伴而生。
(2)精神壓力過大形成頭屑
大量事實表明,異常的精神壓力是產生頭屑的原因之一。如參加高考的青年學生和參加重大體育比賽的運動員,由于激烈競爭的精神壓力而罹患頭屑癥者甚多;一些企業家、商業總經理,當企業或公司瀕臨破產時,常常由于強大的精神壓力致使其頭屑癥突發;一些作家、科研工作者當他們的寫作或研究工作步入山窮水盡疑無路之際,由于精神壓力其頭屑也頻頻出現;當夫妻之間彼此爭吵、心情不悅或關系異常緊張時也會產生頭屑??傊^屑是精神壓力的直接反映。當你在事業上受到重大挫折,在學習、工作、家庭、婚姻等方面發生問題而產生異常的精神壓力時,頭屑也往往隨之出現。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頭屑是一種對外界壓力反抗性的亞臨床皮膚疾患,它在為你精神生活的極不正常提出了警告??傊?,中國獨特的飲食習慣,當前白領群體過大的工作壓力等,也是催生頭屑問題的重要原因。
綜上所述,頭皮屑普遍地困擾著國人,嚴重地影響著國人和身體健康。為引起全社會對頭皮健康更廣泛關注,并推動我國有關頭皮健康、去頭屑及洗護發方面的科學研究和健康教育,中國健康教育協會于2003年6月18日正式宣布成立了頭皮健康研究中心。
二、去屑劑的發展與應用
去頭屑劑早在上世紀70年代就開始應用于洗發,護發產品中,到目前經歷了30多年的發展,其品種不斷增多。業內專家認為,可將其分為早期去屑劑、第一代去屑劑和第二代去屑劑三個發展節段。早期去屑劑有硫磺、水楊酸、十一烯酸等。早期去屑劑,都是較典型外用抗真菌藥物,適量地將其添加于香波中具有一定的止癢去屑功效。但其殺菌效果差,作用時間短,刺激性較大,長期使用對皮膚和頭發有一定的傷害。
第一代去屑劑有二硫化硒、二硫化鋅、間苯二酸和粉狀吡啶硫酮鋅(ZPT)等。第一代去屑劑都是典型外用化學抗菌藥物,均具有較好的止癢去屑功效,但是也有其致命的弱點:與香波原料配伍性差,溶解性差,穩定性差,加在香波產品中容易發生沉造或分層現象,因此用其只能生產粉狀或懸乳狀香波產品,在應用上有很大的局限性。
第二代去屑劑有超微乳液狀吡啶硫酮鋅(ZPT-50)、二吡啶硫酸銅硫酸鎂鹽(MDS)、十一烯酸單乙醇酰胺磺化琥珀酸酯二納、活性甘寶素(CLM)和奧吡羅司(OCT)等。第二代去屑劑特點:配伍性、溶解性、穩定性、安全性、有效性等方面性能均較好,在實際去屑香波生產過程中能與各種表面活性劑原料復配,不發生沉淀和分層現象,性質溫和,刺激性低。
當今人們崇尚天然,出于安全,國內外的洗護發產品生產企業及業內專家潛心研究天然植物去頭屑劑。從化妝品論著、文獻資料報道的有關茶樹油、胡桃油、芍藥、丹皮、茶葉、荊芥等數十種之多。現將其主要活性成分明確殺菌去頭屑功能較優者匯集成表,僅供參考。
三、中國去頭皮屑香波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中國有香波生產企業1600多家,生產3000多個不同牌號的香波產品。去頭屑香波是近年來消費者追逐的產品,發展很快。目前去頭屑香波占中國香波市場的55%份額。中國保健協會的調查報告揭示,中國香波市場尚缺乏有針對性的去屑香波產品,去屑香波市場前景廣闊。應大力開發優質高效去屑香波新產品,以滿足巨大的市場需求。
1. ZPT-50典型二合一去頭屑香波
ZPT是吡啶硫酮鋅英文名稱Zinc Pyrithione的縮寫?;瘜W名稱:雙(2-硫代-1-氧化吡啶)鋅。它是由美國奧麒化工公司研制生產的,被美國FDA批準使用的去頭屑劑。其商品有粉狀和超細微乳液狀(ZPT-50)兩種形態。前者適用于粉狀香波,后者廣泛應用于乳液狀香波。在去頭屑香波中的推薦使用量ZPT為1~1.5%;ZPT-50為2~3%。
ZPT對真菌、細菌、病毒菌有很強的殺滅和抑制作用,是一種安全高效的廣譜去頭屑劑。能抗皮脂溢出,可減緩頭發衰老。常規用量對人體無毒、無副作用。在貯存、運輸、生產香波時要特別注意,ZPT與鐵生成蘭紫色螯合物,與銅生成灰綠色螯合物,與EDTA相克不能共用。
2. SL-900典型珠光去頭屑香波
SL-900是十一烯酸單乙醇酰胺磺化琥珀酸酯鈉鹽的商品名稱。它是由中國上海輕工業研究所研制生產的,是一種性能溫和的表面活性劑型去頭屑劑新產品。其外觀是黃色粘稠物,易溶于水,溶解性好,配伍性特優,無分層和沉淀現象,應用方便,穩定性好。無毒不致敏,無刺激性、性能溫和,安全性高。在去頭屑香波中推薦使用量為4%左右。
SL-900的止癢去頭屑機理:它是十一烯酸的衍生物,因此具有較強的殺菌、抑菌去頭屑功能作用,此外SL-900同頭發角朊具有很好的親和性,能較長時間駐留在發間,因此用后具有優良持久的去屑效果。
3. CLM典型柔順去頭屑香波
CLM是活性甘寶素英文名稱Climbazole的縮寫,化學名稱:二唑酮。它是由德國拜耳(Bayer)公司于1997年研制生產的,是目前廣泛使用的優良去頭屑劑。其外觀是白色、灰白色結晶粉未,幾乎不溶于水,可溶于醇、表面活性劑。能耐光照和高熱,熱穩定性好,對皮膚安全無刺激。在頭屑香波的推薦使用量為0.5~1.5%。
CLM具有獨特的抗真菌功能,尤其對引起頭皮屑的馬拉色霉菌屬真菌有殺滅和抑制作用。其去頭屑機理是通過殺菌抑菌來消除產生頭皮屑的外部因素,以達到去頭屑效果。
4. OCT典型調理去頭屑香波
OCT奧吡羅司是英文名稱Octopirox的縮寫?;瘜W名稱:1-羥基-4-甲基-6(2,4,4-三甲基戊基)-2-氨基乙醇鹽。它是由德國赫司特公司(Hoechst AG)研制生產的優秀去頭屑劑新產品。其外觀是白色或淺黃色晶體粉未,易溶于水和表面活性劑,刺激性低,無毒無脫脂作用,性質溫和,不損傷頭皮和頭發。具有優良好的溶解性、配伍性、穩定性和安全性,是一種安全高效廣譜去頭屑劑。在去頭屑香波中的推薦使用量為0.5~1%。
OCT具有廣譜殺菌抑菌功能,其去頭屑機理是通過殺菌、抑菌、抗氧化和分解氧化物等方法,從根本上阻斷頭屑產生的外部因素,從而有效地根治頭屑。OCT遇到鐵、銅等金屬會發變色(淺黃色),因此在貯運、生產過程中應予以特別注意。
5. 天然植物典型溫和去頭屑香波
目前在眾多的天然植物去頭屑劑中,經頓?普利斯特(Don Priest)試驗證明,茶樹油是其中之佼佼者。將其添加于洗護發產品中能有效地控制頭皮屑。
茶樹油是一種生物活性精華油,是一種有效的天然植物抗真菌消炎去頭皮屑劑。它是通過蒸氣蒸餾澳大利亞當地生長的白千層屬植物(Melaleuca alternifolia)樹葉制備的。具有廣譜的殺菌活性,能有效殺滅各種革蘭氏陽性菌和革蘭氏陰性菌、酵母菌、霉菌和真菌。茶樹油中至少有8種成分單獨抗菌或協同抗菌。主要的抗菌素菌成分是松油烯-4-醇,研究表明,當此主要抗菌成分濃度約為40%時可達到最大抗菌活性。應用于去頭屑香波產品中茶樹油推薦使用量約為5%。
四、科學地設計和使用去頭屑香波
針對調查報告結果,專家得出結論:1988-2007年近20年來,消費者花了近千億元購買去頭屑香波使用,但國人頭屑問題始終未得到有效改善,因此專家們呼吁:去頭屑產品升級勢在必行。
筆者認為,香波生產企業工程師在設計去頭屑香波配方時在考慮安全性、穩定性、配伍性的同時,應重點考慮其科學性和有效性兩個方面,要特別注意以下幾點。
1.要認真篩選國內外殺菌抑菌效果好的優質去頭屑劑,要做好最低殺菌抑菌濃度的科學研究工作,用科學試驗得出其最低抑菌濃度(MIC),以便于應用于香波產品中。
2.工協作研究使用時稀釋問題。由于使用去頭屑香波時頭發是先被潤濕的,再將5ml左右的去頭屑香波加到濕潤的頭發上輕輕搓揉,這樣其濃度會大大稀釋,從而導致去頭屑劑活性成分有效濃度降低至最初設計濃度的1/4或更少。因此在設計去頭屑香波配方時,其去頭屑劑添加量最少應是(MIC)的4~5倍。
【關鍵詞】醫學生 飲食習慣 飲食結構
近年來很多調研發現多數大學生飲食不規律,比如不吃早餐、吃飯速度太快、零食代替正餐等。而醫學院學生因學科性質導致學習任務較其他學科更重,這就對醫學生體能健康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培養醫學生良好的飲食習慣,樹立正確飲食觀念,增強體質,為祖國醫藥衛生事業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力資本保障就顯得尤為重要。
本文通過面談訪問的方式對261名在校醫學生連續一周的三餐消費進行調研,本次訪問學生的范圍為2015級到2012級四個年級,包括臨床、護理、檢驗等10個專業,訪問期間每位同學的數據均真實有效,有效率達到100%,希望通過調研發現醫學生飲食規律,并發現問題提出相應對策。
醫學生三餐消費現狀
1.基本信息
本次調研的261個有效樣本中,男生78名,占比30%;女生183名,占比70%。2012級14名,占比5.37%;2013級49名,占比18.77%;2014級93名,占比35.63%;2015級105名,占比40.23%。
2.分析結果
(1)男女生三餐消費分析
從表1和表2可以看出,男生早、午、晚餐消費均值分別為2.46元、2.55元和6.55元; 女生早、午、晚餐消費均值分別為2.64元、2.71元和5.61元;總體消費均值分別為2.59元、2.66元和5.89元,可以看出晚餐消費顯著高于早餐和午餐。通過方差分析可以看出男女生在早餐和午餐的消費上無顯著性差異,但是晚餐的消費上男女生存在顯著性差異,男生的消費高于女生。
(2)不同年級三餐花費分析
從表3和表4可以看出,早餐和午餐消費各年級存在顯著性差異,但是晚餐各年級無顯著性差異。其中早餐2012級和2015級的消費高于2013級和2014級,午餐2015級高于2014級。
(3)各專業三餐消費分析
從表5和表6可以看出,不同專業在早餐和午餐的消費上沒有顯著性差異,但是在晚餐的消費上存在顯著性差異,其中口腔專業的晚餐消費為6.59元,顯著高于臨床(5.78元)、護理(5.43元)、藥學本科(5.84元)及中藥學專業(5.70元)。
(4)早餐、晚餐消費情況統計
在本次調研中,星期一到星期五早餐無消費頻次分別為17、20、22、24、23,總計106人次,占總消費人次的8%,其中男生早餐無消費頻次為70,占總頻次的66%,女生早餐無消費頻次為36,占總頻次的34%;從年級角度分析,2012級到2015級頻次分別為0、11、78、17,分別占到總頻次的0%、10%、70%和20%;星期一到星期五晚餐無消費頻次分別為21、20、23、28、30,總計122人次,占總消費人次的9%,其中男生晚餐無消費頻次為20,占總頻次的16%,女生晚餐無消費頻次為102,占總頻次的84%。
醫學生三餐中存在的問題
通過上述分析結果可以看出醫學生三餐飲食中存在下列問題:
1.晚餐消費明顯高于早餐和午餐,且男生晚餐消費顯著高于女生。在調研中可以看到,晚餐平均消費為5.89元,而早餐和午餐分別為2.59元和2.66元。這說明大部分同學早餐和午餐吃得比較隨意,而晚餐吃得比較多,這與“早餐吃好,午餐吃飽,晚餐吃少”的健康飲食理念是背道而馳的,從而形成“早餐馬虎,午餐湊合,晚餐豐富”的飲食習慣。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是很多同學沒有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或者直接將早餐與午餐合二為一,從而忽略或隨意對待早餐,造成早餐營養攝入不足;而相關研究表明不吃早餐或早餐營養不足的學生創造力、數字運用能力、想象力及身體發育都會受到影響;而午餐消費與早餐消費無顯著性差異的原因也是因為下午有課或食堂就餐人數較多,為爭取更多的休息時間而隨意解決;晚餐消費較多的主要原因是晚上課余時間較多,外出就餐機會增加以及聚餐等使得晚餐消費金額或消費量增加。
2.不同年級三餐消費存在一定的差異。其中2012級和2015級學生早餐消費高于2013級和2014級;2015級午餐高于2014級。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有:2015級同學是大一新生,剛從高中階段轉入大學階段,還繼續延續高中階段的生活規律,而2012級同學因專業課較多,健康專業知識較豐富,因此比較重視早午餐。
3.男生不吃早餐的比例遠高于女生。本次調研的261名學生中不吃早餐的比例僅為8%,相比較武漢大學調查的近兩成學生堅持一日三餐的調研結果要好很多,但在這8%的同學中,男生占到66%,遠高于女生的34%,從年級角度分析,2014級學生不吃早餐的比例最高,占到70%。從這些數據可以看出,醫學生所學醫學知識遠多于其他學科學生,因此不吃早餐的同學僅占8%,但多數同學早餐質量不高,2014級學生因年級過渡導致生活規律變化,課程多、懶惰、準備四級考試等原因使得他們不吃早餐的比例最高。261名學生中不吃晚餐的同學占調研總數的9%,其中男生16%,女生84%。從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女生的飲食習慣好于男生。
建 議
1.進行科學營養知識健康教育。要利用醫學院校優勢全面開展大學生營養健康知識教育和宣傳,改變大學生在食物選擇消費、膳食行為中存在的誤區,逐步提高大學生營養知識水平。
2.樹立正確飲食觀念。通過正確營養觀念的宣傳樹立,將營養觀念與飲食行為主動結合,改變不合理的膳食結構,并針對年級、性別、專業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建立個性膳食結構,努力使每個人達到最佳狀態。
3.建立正確的飲食消費行為習慣。教師應在課程教學及日常生活中正確引導學生飲食消費習慣及消費行為,特別是大一和大二學生的飲食教育。同時大學生也應進行自我約束、自我教育及自我實踐,將健康飲食習慣自覺地體現到日常生活中。
4.培養學生養成飲食計劃的習慣。通過進行飲食計劃比賽等方式讓學生養成根據身體狀況每周作一次飲食計劃的習慣,將飲食計劃豐富化、多樣化,建立個性合理的膳食結構,提高身體素質。
參考文獻:
[1]宋晴葵:《大學生飲食消費行為的現狀及其影響因素》,《商場現代化》2008年。
[2]段婷婷、陳剛、李欣蔚、梅子雨、向倩、王星星、唐越:《大學生膳食營養與衛生的現狀調查報告》,《新西部(下半月)》2015年第2期。
日前,愛地球環保機構的《中國9城市兒童食品添加劑攝入情況調查報告》引起了廣泛關注,報告顯示,兒童食品普遍添加食用香精、色素等多種食品添加劑,其中對兒童夏日食用頻率最高的零食冰激凌的調查分析結果表明,市面常見品牌中的37款不同口味雪糕,100%使用了食用香精,86%添加了各種著色劑。配料表中總計共出現近百種不同的添加劑,主要包括15種著色劑、12種乳化劑、11種增稠劑、8種甜味劑、7種酸度調節劑等,此外還有37種食用香精,其中一支雪糕少則含有6種添加劑,最多的達15種。“孩子總是會被色彩鮮艷、味道誘人的食品吸引,不少商家為了迎合孩子對于顏色、味道的感官需求,在兒童食品加工過程中使用了多種著色劑?!睈鄣厍颦h保機構有關人士介紹,以某品牌某款口味雪糕為例,其包裝上配料表標有15種食品添加劑,其中僅著色劑就含有5種,分別是焦糖色、胭脂紅、朱紅、亮藍、姜黃。此外,還含有黃原膠、角豆樹豆膠等5種增稠劑,單二脂肪酸甘油酯等3種乳化劑,以及甜味劑、山梨糖醇和食用香精。
濫用色素危害多
“各類零食經過生產加工導致一減一加,”衛生部營養與健康項目組專家馮磊教授認為,零食經過生產加工減的是原材料中的營養物質,而加的是各類添加劑。專家介紹,目前市場上鮮艷的食品都是著色劑所致,常用的食品著色劑也就是大家俗稱的色素包括兩類,即天然色素與人工合成色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