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用藥護理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蘇木素胰蛋白酶熒光光譜紫外光譜酶活性
中藥蘇木的主要成分蘇木素(Haematorylin)是組織、病理實驗室中最常用的染色劑,可用于細胞核染色[1]。蘇木素具有收縮血管、中樞抑制及抗炎等作用,具有行血、破淤、消腫、止痛的功效[2]。胰蛋白酶(trypsin)是人和動物腸道中一種重要的蛋白水解酶,從該酶被發現以來,人們對其進行了一定的研究,如用胰蛋白酶為催化劑對蛋白質進行降解的研究[3~5]。藥物對胰蛋白酶作用的性質[6]及蘇木素與DNA作用的性質的研究已引起重視[7]。本文主要通過紫外和熒光光譜法研究蘇木素與胰蛋白酶作用的性質,從而獲得蘇木素與胰蛋白酶作用時結構變化、所處微環境等信息,探討蘇木素與胰蛋白酶相互作用的機制,并對蘇木素與胰蛋白酶作用活性的影響也進行了研究。
1器材
1.1儀器熒光分光光度計,美國CaryEclipse(瓦里安)產品;雙光束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TU-1901,北京普析產品;pH-3C型酸度計,上海精密科學儀器有限公司產品。
1.2藥品牛胰蛋白酶(生化試劑),上海海洋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產品;蘇木素(生物染色劑BS),成都科龍化工試劑廠產品;硼酸(分析純),成都科龍化工試劑廠產品。
2方法
2.1蘇木素對胰蛋白酶活性影響在恒溫水浴箱中將酪蛋白、胰蛋白酶和蘇木素預熱,按酶活性的測定方法,在胰蛋白酶與酪蛋白的酶解反應體系中加入不同體積的蘇木素溶液,測定蘇木素對酶活性的影響。胰蛋白酶活性及抑制常數測定參照文獻[8]方法操作。
2.2蘇木素對胰蛋白酶紫外光譜的影響配制pH=7.5的硼酸緩沖溶液(內含0.1mol/LCaCl2維持離子強度);用硼酸緩沖溶液配制1.0×10-4mol/L的胰蛋白酶溶液,再用3次蒸餾水分別配制2.0×10-3mol/L和1.0×10-3mol/L的蘇木素溶液。
室溫條件下,在1cm×1cm的石英比色皿中準確加入1.0×10-4mol/L的胰蛋白酶溶液3.0ml,掃描190~350nm的吸收光譜。然后用微量注射往其中準確加入1.0×10-3mol/L的蘇木素溶液10μl,混勻,靜置2min后掃描190~350nm的吸收光譜。掃描1.0×10-3mol/L蘇木素溶液190~350nm的吸收光譜。
2.3蘇木素對胰蛋白酶熒光光譜影響在1cm×1cm的石英比色皿中準確加入1.0×10-4mol/L的胰蛋白酶溶液3.0ml,用微量注射器分別加入2.0×10-3mol/L的蘇木素溶液0,10,20,30,40,50,60,70μl。每次加入后混勻,放置5min,分別在20,25,30,35℃下,測定其熒光光譜,激發波長為280nm,繪制288~450nm的熒光光譜。
2.4蘇木素對胰蛋白酶作用的同步熒光將“2.3”項下所配的溫度為298K的溶液,固定激發和發射波長間隔λ分別為20nm和60nm,同時掃描激發和發射波長并記錄同步熒光光譜。
3結果
3.1蘇木素對胰蛋白酶活性的影響蘇木素對胰蛋白酶有抑制作用,當蘇木素濃度為4.5×10-4mol/L時,蘇木素使胰蛋白酶的相對活性下降到70.2%,抑制率為29.8%。在不同的底物濃度(40,30,20,10g/L酪蛋白溶液)下,按酶活性的測定方法測定酶的反應速度,其結果以1/v對抑制劑量用Dixon作圖法求出Ki=6.13×10-5mol/L,抑制類型為非競爭性抑制。
3.2蘇木素對胰蛋白酶紫外吸收光譜影響圖1為T=298K,pH=7.4時的吸收光譜。蛋白質分子中的色氨酸,酪氨酸和苯丙氨酸殘基均有紫外吸收,蛋白質的吸收波長一般在280nm附近。從圖1可以看出,當往胰蛋白酶中加入蘇木素后,混合溶液在280nm附近的吸收峰均明顯增高,說明蘇木素與胰蛋白酶之間發生了作用,改變了胰蛋白酶的構象,而這種作用有利于胰蛋白酶分子中色氨酸,酪氨酸和苯丙氨酸殘基的π-π*電子躍遷。
3.3熒光光譜以λex=280nm,胰蛋白酶在354nm附近有很強的熒光峰;而以同樣激發波長激發蘇木素溶液,在354nm附近則沒有熒光峰,證明蘇木素不會產生與胰蛋白酶干擾的熒光。固定胰蛋白酶的量,隨著體系中蘇木素濃度的增加,胰蛋白酶的內源熒光產生有規律的猝滅,其最大發射波長未發生明顯的變化(見圖2)。
3.4熒光猝滅常數及猝滅機理
3.4.1蘇木素對胰蛋白酶的猝滅效應一般情況下,可依據不同溫度下的結果區別是動態猝滅,還是靜態猝滅。對于動態猝滅,隨著溫度升高,將增加離子有效碰撞的數目,加劇電子的轉移,使熒光物質的猝滅常數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而對于靜態猝滅則溫度升高將降低復合物的穩定性,使猝滅常數減小。本文以相同的實驗條件,分別測定了在20,25℃下胰蛋白酶的熒光猝滅光譜,以[F0/F-1]對[C]作Stern-Volmer圖見圖3。從圖3可以看出蘇木素在溫度低于25℃時猝滅常數隨溫度的升高而降低,即符合靜態猝滅機理。
當猝滅體分子和熒光物質分子之間形成新的復合物而發生靜態猝滅時,服從Lineweaver-Burk方程。20,25℃時以(F0-F)-1對[C]-1擬合Lineweaver-Burk方程,由圖4可見該雙倒數呈現良好的線性關系,再次確定在20,25℃時為靜態猝滅。
3.4.2結合位點數n及結合常數KA的計算設蘇木素與胰蛋白酶形成n個結合點位的復合物則有:
Lg[(F0-F)/F]=lgKA+nlg[C]
分別作不同溫度下Lg[(F0-F)/F]-lg[C]的雙對數擬合,得到不同溫度下的KA和n見表1。表1蘇木素與胰蛋白酶的結合常數,結合位點數及相應的相關系數(略)
3.4.3作用力類型的確定猝滅體與生物大分子之間的相互作用力
主要有氫鍵、范德華力、靜電引力和疏水作用力。根據以下公式計算。結果見表2。表2蘇木素與胰蛋白酶作用的熱力學參數(略)
ln(K2/K1)=H(1/T1-1/T2)/R
G=-RTlnK
S=(H-G)/T
由上可知,H<0和S<0,可以說明蘇木素與胰蛋白酶之間的作用力主要表現為氫鍵和范德華力[9]。
3.4.4蘇木素對胰蛋白酶構象的影響固定激發波長與發射波長的間距λ,掃描同步熒光光譜,這種光譜可用于蛋白質構象變化的分析,由(a)λ=20nm所得到的同步熒光光譜圖僅顯示的是酪氨酸殘基的熒光,(b)λ=60nm時僅表現出色氨酸殘基的熒光,由圖5可以看出在此實驗條件下,酪氨酸和色氨酸殘基熒光同時被猝滅,使其熒光強度下降,酪氨酸殘基的最大發射波長沒有發生改變,但色氨酸殘基的最大發射波長發生了藍移,表明色氨酸基所處環境的疏水性增強,引起了胰蛋白酶的構象變化。
4結論
蘇木素對胰蛋白酶活性可產生非競爭性抑制,抑制劑常數Ki=6.13×10-5mol/L;蘇木素對胰蛋白酶的熒光猝滅效應為靜態猝滅,說明蘇木素能與胰蛋白酶形成復合物;蘇木素與胰蛋白酶之間的作用力主要表現為氫鍵和范德華力;蘇木素與胰蛋白酶可發生作用,改變了胰蛋白酶的構象,而色氨酸所處環境的疏水性增強顯著。
【參考文獻】
[1]鄭偉.蘇木素染液中媒染劑用量的探討[J].解剖學雜志,2006,29(1):21.
[2]江蘇新醫學院.中藥大辭典[S].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8:1084.
[3]朱少娟,施用暉,樂國偉.超聲波對胰蛋白酶水解酪蛋白的影響[J].食品與生物技術學報,2005,24(2):50.
[4]CIOZER.Kineticanalysisofenzymeinactivationundersecond-orderconditionsbyuseofsubstrate-to-productprogresscurves:Applicationtoinhibitionoftrypsinbyα-1proteaseinhibitor[J].AnalyticalBiochemistry,1998,264:199.
[5]AIQing,SHIGui-xin,BEIJian-zhong,eta1.Enzymaticdegradationbehaviorandmechanismofpoly(1actide-coglycolide)foamsbytrypsin[J].Biomaterials,2003,24:629.
[6]刁家志,陸珊,趙巍,等.葛根素與胰蛋白酶相互作用研究[J].化學研究與應用,2006,18(3):280.
[7]王興明,黎泓波,胡亞敏,等.蘇木素與DNA相互作用的光譜研究[J].化學學報,2007,65(2):140.
1美國臨床藥學學生的實踐情況
美國臨床藥學的開展始于20世紀40年代,經過70年的發展,已經到了一個比較成熟的階段,藥師幾乎都是臨床藥師[2]。美國的學位要求較高,學制也較長,一般為6~8年,只有獲得藥學博士學位(Pharm.D.)者才有資格參加執業藥師資格的考試,而只有獲得Pharm.D.學位和執業藥師資格證的才能成為臨床藥師[3]。因此,在美國Pharm.D.學位是臨床藥師的崗位準入學位。美國臨床藥學學生在第6學年開始藥學實踐,但不是所有的學生都能參加,只有基礎課和藥學專業課都合格后才能進入實踐階段。學校在實踐完成時不僅授予學位,還頒發實習畢業證,而實習畢業證是能否順利就業的關鍵之一[4]。美國臨床藥學學生的實踐課并不比理論課輕松,而且實踐范圍很廣,專業方向各大學也有所側重。如:肯塔基大學的實踐范圍集中在醫院、社區門診以及特殊人群服務機構,專業方向主要在急救藥學、社區藥學、老年藥學、藥物經濟學4個方面;而加州大學的實踐主要在醫院、門診、戒毒中心、家庭護理機構、藥物信息中心、慢性病護理中心等,專業方向以藥學服務、藥學健康政策與管理、藥學研究為主。
2我國臨床藥學的實踐情況
20世紀80年代,我國提出了臨床藥學的概念。隨著醫療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和《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醫療機構藥事管理暫行規定》、《處方管理辦法》等藥事法規的相繼出臺,國家對臨床用藥也越來越重視,在醫院等級評價中,明確要求各級醫院需配備專職的臨床藥師[5]。然而,醫院臨床藥學工作仍存在很多問題,許多三級醫院的臨床藥學開展得不夠理想。除了受我國臨床藥學起步較晚、學制較短的客觀條件制約以外,筆者認為也與高等學校對臨床藥學實踐的重視不夠、學生畢業的考核標準不夠規范有關。美國已經形成了以醫院為中心的臨床藥學實踐體系,在這個體系中,合格的、有經驗的臨床藥師是核心人物,他們帶領學生進行各種藥學實踐活動,其專業水平以及工作能力對學生的藥學實踐有深刻的教育意義。而在我國,目前能夠帶領學生進行有效的臨床藥學實踐的臨床藥師少之又少,臨床藥師的培養還處于探索階段[6]。如果完全照搬美國的臨床藥學實踐體系,將很難達到預期的實踐目的。
3建立我國國情下的臨床藥學專業學生實踐模式
3.1臨床輪轉實踐階段
根據衛生部《醫療機構藥事管理暫行規定》的有關要求,針對臨床藥學是應用型學科[7]、醫療機構急需的是技能型人才的特點,我校首先安排臨床藥學專業的學生進行臨床輪轉實踐。臨床輪轉實踐的目的不僅按照醫學學生的模式學習疾病的診斷、治療和處方書寫,更重要的是學習掌握患者整體狀況的能力和技巧,學習各個科室的用藥常規,與臨床醫師就患者的具體情況討論用藥方案,并向患者解釋最佳個體化用藥方案。因此,臨床藥學專業學生的臨床輪轉既類似于醫學學生,但又有所區別。這一階段我校制定的教學計劃為26周,結合我校附屬醫院的各科特點,實踐重點在心血管科、神經內科、呼吸內科、消化內科、手外科。這5個科室在我院是省市重點學科,患者多、用藥復雜,因此這5個科每個科的實踐時間為4周,腦外科、婦產科、兒科各2周。臨床輪轉實踐中,要求學生以常見病、多發病為主線,以疾病的藥物治療為核心,制定用藥方案。每個科至少要跟蹤1位患者從入院到出院,全程負責指導和解決所有藥學相關性問題,協助醫師篩選最佳治療方案,及時向指導老師報告用藥問題,包括藥物相互作用和副反應等。臨床輪轉實踐結束后,學生必須向指導老師提交一份包括病例分析和用藥分析在內的總結報告。我校規定,總結報告等同畢業論文,不得少于3000字,分為4個等級[8]:優秀、良好、合格、不合格,需要經過答辯論證,合格后方可通過。這類似于美國的實習畢業證,是畢業的必需條件。例如,有一個同學在呼吸科實踐時,遇到這樣的一個病例:一位65歲的女性患者,臨床診斷為支氣管炎,醫師的用藥方案是5%葡萄糖250mL+阿奇霉素0.5g,靜脈滴注,qd;0.9%氯化鈉250mL+克林霉素0.6g,靜脈滴注,bid。學生看到這一用藥后,認為阿奇霉素與克林霉素均作用于細菌核糖體50s亞基,干擾細菌蛋白質的合成,二藥作用的靶位相同,聯合使用會產生藥理拮抗作用。學生把自己的想法與當班醫師進行了交流,最后修改了用藥方案,取消了克林霉素的使用,同時書寫了一份完整的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技術報告。經過類似的臨床實踐,我校臨床藥學學生畢業后基本能夠獨立完成臨床工作。
3.2藥學各環節實踐階段
藥學各環節實踐主要包括藥品采購、藥品調劑、藥品儲存、藥品效期、藥品制劑、藥品檢驗、不良反應的報告、治療藥品濃度監測、特殊藥品的管理等,實踐時間為14周。其中藥品調劑、藥品檢驗、治療藥物濃度監測為實踐的重點,每個環節3周,其他崗位為1周。藥品調劑是醫院的重要窗口,學生在藥品調劑實踐時發現,由于患者較多,用藥交待流于形式,就有學生提出,建議開設用藥咨詢窗口,并配備相應的設施,如計算機、復印機等,設專職高級藥師負責各類人員的藥物咨詢。為增強門診調劑窗口不良反應的監測力度,也有學生建議咨詢窗口增設退藥服務,這樣既方便患者,也為不良反應的監測提供了資料來源[9]。醫師在臨床中由于門診患者多、處方量大,存在處方診斷、規格、用法空項,也有學生發揮特長,修改微機程序,增設了“如果處方不規范,將自動退回,請醫師補充”的環節。學生的個人能力也在實踐中得到了發揮,受到臨床醫師的好評。學生在實踐中全面了解了醫院藥學的全部工作,以藥品的安全、合理使用為核心,強化藥品質量和安全意識,了解了新藥臨床試驗和藥品療效評價工作,掌握了醫院藥房工作現狀及發展方向、醫院制劑工作的任務和特點,醫院購入藥品的質量控制方法和醫院常規治療藥物濃度的監測方法,為患者做好信息咨詢服務,學會了建立藥歷和處方點評分析,并能結合臨床合理使用藥物,學會收集藥物安全性信息等。藥學實踐不僅強化了學生的藥學功底,還為其更好參與制訂個體化給藥方案和撰寫畢業論文打下堅實的基礎。
3.3畢業論文撰寫階段
臨床藥學專業的學生經過臨床輪轉和藥學實踐后,就要在指導教師的引導下撰寫畢業論文。很多學生在實踐階段能夠學到很多知識,發現很多問題,但撰寫畢業論文時卻無從下筆。針對這一現象,我院在學生完成醫、藥兩個階段實踐后進行了一門特殊的課程,即科研訓練課。邀請院內、外的學術帶頭人就論文選題、實驗設計、實驗操作等易出錯的問題進行系統培訓。例如,在心血管實踐時,小劑量的阿司匹林可用于預防暫時性腦缺血發作、心肌梗死或手術后的血栓形成,這是經典的老藥新用,它與廣泛使用的用于血小板聚集的硫酸氯吡格雷的作用比較就可以作為一個畢業選題;在藥學實踐階段,很多藥品需要拆零調劑,如地西泮、鹽酸布桂嗪,而如何保證拆零藥品的質量安全也可作為畢業論文的選題。學生經過學術帶頭人的培訓,論文的選題能力有了較大的提高。我校還聘請了數位優秀的科研管理者就實驗準備、實驗研究、論文評閱的要點、論文答辯的技巧、論文的書寫規范等方面逐項講解,然后對學生進行為期10周的論文撰寫教育。通過畢業論文的答辯,我院臨床藥學專業的學生掌握了撰寫畢業論文的一般程序,掌握了查閱、搜集和整理相關文獻資料的能力,掌握了實驗設計、實驗操作并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的能力,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科研素質和創新精神,增強了邏輯思維能力和寫作能力,為將來走到工作崗位能不斷進行科學研究,更好的為患者服務奠定良好的基礎。
論文關鍵詞:二次,剖宮產,麻醉
二次剖宮產的產婦往往存在硬膜外腔粘連的可能,再加上妊娠本身也給孕婦帶來了各種生理變化,這些因素均有可能導致麻醉操作時間過長、麻醉阻滯不全甚至麻醉失敗,由此而影響手術進程,給產婦造成身心上的痛苦,增加胎兒在子宮內的危險性。因此,尋找一種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是擺在我們眼前的一項重要課題。
資料與方法
1、一般資料 選擇擇期二次剖宮產患者100例,ASAⅠ—Ⅱ級,25—39歲,身高150cm—169cm,體重60kg—90kg,術前各項輔助檢查均無異常,無妊娠并發癥。
2、麻醉方法 兩組均未術前用藥。入室后常規吸氧,監測血壓、脈搏、血氧飽和度以及心電圖。開放靜脈通道,快速滴入復方氯化鈉500ml。兩組均選擇L2-3 間隙穿刺,觀察組穿刺成功后護理論文,置入腰穿針,待見腦脊液回流至針尾,接上內含局麻藥的注射器,在1分鐘之內注入2%鹽酸利多卡因1.5ml,注完藥后,取出腰麻針,置入硬膜外導管2.5—3.0cm,仰臥位后調節平面在T8以下。若平面不滿意,可經硬膜外導管注入2%鹽酸利多卡因3—5ml。對照組用18G硬膜外穿刺針經L2-3穿刺成功后,向頭端置入硬膜外導管2.5—3.0cm,給予1.6%鹽酸利多卡因5ml作為試驗量,之后,視情況給予1.6%鹽酸利多卡因10—15ml追加量,麻醉平面控制在T8。
3、觀察指標 ⑴麻醉起效時間:從給予局麻藥至用針刺法測出麻醉平面的時間;⑵麻醉效果分析:分4級進行評定。0級為麻醉失敗,需改麻醉方法;Ⅰ級為鎮痛效果一般,中等或持續疼痛,腹肌緊張,牽拉反應重,需用輔助藥方能完成手術;Ⅱ級為鎮痛良好,腹肌較松軟,輕微牽拉痛,不需輔助用藥即可完成手術;Ⅲ級為鎮痛效果極佳,腹肌松軟,產婦安靜無反應。⑶術中產婦生命體征情況:術中監測BP、P、SPO2、ECG小論文。⑷新生兒出生情況:記錄新生兒1分鐘、5分鐘Apgar評分。⑸麻醉并發癥及不良反應:低血壓、惡心嘔吐、頭痛等。
4、統計學處理 數據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P檢驗進行比較,P<0.05為差異有顯著性。
結 果
觀察組麻醉起效時間較對照組明顯縮短(P<0.05);麻醉效果比對照組佳(P<0.01)(表1);術中產婦生命體征、新生兒出生情況、麻醉并發癥及不良反應無統計學差異(P>0.05)。
表1 兩組麻醉效果的比較
0級
1級
2級
3級
觀察組
0 (0%)a
3
15
32(64%)b
對照組
10(20%)a
12
一、加強制度建設保障患者安全
1、根據患者安全目標,進一步完善各項患者安全制度與規范,如患者身份識別制度、特殊藥品管理制度、藥物使用后不良反應的觀察制度和程序等,提高護理人員對患者身份識別的準確性和提高用藥安全性,保障患者護理安全。
2、監督各項護理安全制度的落實如:對病房藥柜內藥物存放、使用、限額、定期核查進行督查,注射藥、內服藥、外用藥嚴格分開放置,醫囑轉抄和執行時有嚴格核對程序且有簽字,控制靜脈輸注流速等。
3、加強執行醫囑的環節管理強化執行醫囑的準確性,有疑問時及時與醫生核對,靜脈輸液要求落實雙核對,發藥時使用治療車和服藥本,進行各項操作時主動向病人或家屬解釋取得理解和配合,在進行導尿、靜脈留置針等操作時,應明確交待注意事項,防止管道滑脫等。
4、加強護理風險教育與培訓針對護理隊伍年輕化、新護士技術操作不熟練、解釋問題不到位、專科知識不足,缺乏自我保護意識等,制定和落實新護士崗前護理部與科室兩級培訓和考核計劃,開展護理風險教育,提高護士法制意識,培養高年資護士檢查和幫助新護士的工作意識,護士長對年輕護士加強業務培訓,鼓勵報告不良事件。
二、更新管理理念提高護理質量
護理質量管理是護理管理永恒的主題,是護理管理工作的核心內容。兩院區以“等級醫院評價標準”及“醫院管理評價指南”為準繩,結合各院區實際,分析護理工作現狀,探索質量管理新模式。
1、完善標準,重視環節監控。修改和完善護理質量評價標準,改進質量監控的方法,重視環節質量,融培訓、檢查、指導為一體,將質控貫穿于護理工作始終。按省中心要求有計劃地開展質量評價活動,通過護理部、質控小組、護士長行政查房、各科室質控員自查等形式進行多方位監控。
2、組建護理質量持續改進小組。兩院區將頻發的事件如跌倒、給藥錯誤等作為年度持續質量改進的研究項目,將改進的內容以制度、流程或規范形式進行固化,使規范成為習慣,以控制質量波動。
3、以專業化促護理質量提升。為認真貫徹落實《護士條例》、《中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綱要》、《浙江省實施<中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綱要>方案》,完善我院護理人才培養體系,提高護理隊伍整體素質,積極創造有利于參加“浙江省專科護士培訓”的條件,鼓勵有較好理論基礎和扎實基本功的護士向專業化方向發展,有計劃、分步驟地在重癥監護、急診急救、手術室護理、腫瘤病人護理、母嬰護理、糖尿病護理等專科或專病領域開展專科護士培訓工作,培養一批具有較高業務水平和專長,能較好地解決實際專科護理問題并指導其他護士開展相關工作,有良好的職業道德,熱愛護理事業,全心全意為患者服務的臨床護理骨干。爭取在5年內達到每科室至少有1名專科護士。
兩院區要發揮專科護理小組的作用,傷口管理小組對全院壓瘡進行了全面的監控與指導;靜脈治療安全管理小組負責全院與靜脈治療相關的問題及處理。專科護理提高了護理質量及臨床護士的職業成就感,也為專科護士和臨床護理專家的培養打下基礎。
三、加強在職教育提高護理人員知識技能水平
1、制定與落實各級護理人員業務培訓和三基考核計劃(內容包括:法律法規、規章制度、專業理論、操作技能等)落實分層次培訓,提高護士三基理論與操作水平。
2、按崗位需求舉辦護理技能培訓班,如護理急救技能、導管護理技能、危重病人的觀察技能等,提高護士崗位技能。
四、中醫特色護理:
1.有組織實施《中醫護理常規技術操作規程》的計劃并加以落實。
2.每個病區確定辨證施護病種≥2種,書寫辨證施護病歷每年≥15份。
3.采取中醫護理措施,體現辨證施護,并能正確應用中醫術語。
4.積極開展專科(專病)中醫特色護理。
5.對中醫特色護理進行評價并制定改進措施。
五、完善實習管理,提高教學水平
根據學院要求,完成教學查房、個案分析、觀摩性教學、專題講座及技能考核,實行師生雙向測評,實時監控帶教質量,發現問題及時整改。
六、開展滿意服務活動提高護士服務品質
開展溫馨服務:
(1)為病人多做一點:多巡視、多觀察、多關心、多照顧、多為病人解決實際問題。
(2)為病人多講一點:多指導、多宣教、多溝通、多解釋病人疑問,主動做好健康教育、主動征求患者意見。通過情景模擬和角色扮演,提高護士與病人有效溝通的能力,提高護士服務意識和健康教育能力。
(3)讓病人方便一點:滿足病人的基本需求,提供病人便捷的服務
(4)讓病人滿意一點:通過開展特色護理溫馨服務活動,創建護理服務特色,提高護士服務品質,提高護理質量。
七、護理科研
論文摘要:傳統的大學英語教學重視學生對語言的實際應用能力,忽視與專業的結合,不能滿足職業崗位的需求。因此,公共英語教學的專業化是當前我國高職院校英語教學改革的趨勢。結合教學實際情況,對護理專業大學英語教學專業化的實踐進行了探討和思考。
近年來,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呈多元化的趨勢,以往高校所培養的單一技能型人才已無法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用人單位對畢業生外語能力的評估更趨理性化,懂專業且具備相當英語應用能力的人受到市場的歡迎。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中也指出高等職業教育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因此,高職公共英語教學改革必須實現英語學習與專業學習的結合,在提高專業水平的同時,提高英語應用和實踐能力,培養適應社會需求的復合型、應用型人才。
目前,部分高職院校開始重視英語教學與專業的結合,甚至開設了專業英語課程。然而,由于公共英語教學與專業教學之間的銜接存在著諸多的矛盾和問題,使得高職公共英語教學達不到預期的目標。筆者多年來從事護理專業的大學英語教學,對護理專業大學英語教學的專業化有一定的思考與探索。
一、護理專業大學英語教學專業化的實踐研究
1.明確課程目標,優化課程設置
為滿足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要求,實現培養技術、生產、管理和服務第一線高技能人才的目標,從2008年開始,本院的公共英語教學已經嘗試性地進行了一些改革,制定了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相關方案,并在本院的重點專業護理專業試行。方案突出能力培養的目標,并把英語教學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學期要求學生進一步鞏固基礎的語言知識,重點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英語的習慣,樹立大膽開口說英語的信心,積極開展聽說訓練,能通過大學英語應用能力考試;第二學期,針對專業特色,通過對行業的調研,分析臨床護理崗位對職業人英語應用能力和人文素養的基本要求,確立課程的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態度目標,并且按照認知規律,遵循“必須、夠用”的原則,歸納學習單元,序化學習過程,構建護理專業課程內容體系,充分體現職業性、實踐性和開放性特點,為加強學生的專業素養和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教學改革實施以來,取得了顯著成效。
2.依據典型工作情景設計教學
確立以典型臨床護理工作崗位所需要的英語交際能力為主要內容的聽說訓練。將臨床護理五大典型工作情境中的十項主要工作任務轉化為五大學習情境和十個學習任務,內容包括入院護理(入院接待、病情評估)、用藥護理(用藥前解釋、用藥后觀察)、手術護理(術前告知、術后觀察)、生活護理(衛生評估、生活指導)和出院護理(出院告知、出院指導),突出教學內容的針對性和適用性。同時加強與護理專業的專業教師溝通,參與到學生的社會實踐工作中進行現場指導,讓學生了解英語在所學行業的運用情況,強化所學知識的運用。
3.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培養學生應用語言的能力
教師要設法給學生提供體驗、實踐英語對話的機會,且內容要與護理工作密切相關。可通過恰當的醫護對話、請學生介紹病房情況或鼓勵他們自己扮演護士或病人等形式,讓學生在討論、小組活動、角色扮演等情景活動中學會使用醫護英語;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以使教師及時得到反饋信息,從而更好地組織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不斷積累經驗、掌握技巧,合理調整各項活動,激勵學生創造性地參與學習活動,使他們從語言實踐中體驗到學習的樂趣。
4.開發適合高職護理專業的大學英語教材
教材內容的確定必須以培養目標為依據。高職護理專業培養的是從事臨床護理、預防保健、護理管理和涉外護理工作的高級醫療護理人才,是具有較高英語水平的護理人才。因此,我們應據此開發護理專業的大學英語校本教材,使學生通過接觸與今后的工作密切相關的語言材料,提高自身的學習興趣,改變學習態度和學習策略,提高學習效率。
5.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
要搞好與護理專業的大學英語教學,相應的師資配備是前提。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順利進行英語教學的基本保證。高職大學英語教師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學生的專業,因此,英語教師不僅要掌握英語教學的理論和方法,具備扎實的語言基礎,還要了解護理專業的基本知識。學校應有計劃地培養“雙師型”教師,挖掘現有的英語教師潛力,通過進修等渠道,讓他們在短時間內掌握護理專業的英語知識,督促教師在提高英語水平的同時,不斷探索適合高職護理教育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
二、護理專業大學英語教學專業化的意義
1.有助于改變教學內容與工作實際相脫離的現狀
護理專業是培養能從事醫院臨床護理、社區衛生服務中的護理工作,具有職業生涯發展基礎的高素質高技能應用型護理人才,而傳統的大學英語課程屬于綜合素養類課程,與專業結合較少。大學英語課程作為工具課程應該服務于專業,重在培養學生的職業崗位英語能力。專業化的大學英語教學很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為學生就業和未來的工作打下良好的英語語言基礎。
2.有助于提高學生實際應用語言的能力
高職護理專業大學英語專業化改革,打破了大學英語一貫式、單一化的教學模式,將有關聽、說、讀、寫的各項技能的學習內容與專業知識相融合。學生通過接觸與今后的工作密切相關的語言材料,提高自身的學習興趣,從而培養實際應用語言的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
關鍵詞:現代職業教育;藥理學;教學改革;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2017)02/03C-0042-03
藥理學是醫、藥、護、技專業的基礎課程,是連接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的橋梁。因此,作為一門應用型課程,在藥理學教學中要緊緊圍繞現代職業教育體系人才培養的目標、方案,正確把握內涵、本質,就教學內容、教學方法進行改革與創新,教學的目標和任務應適應現代職業教育體系中技術技能應用型人才培養要求。
一、現代職業教育體系促進傳統教學模式的改變
藥理學是一門研究藥物與機體之間相互作用規律和作用機制的醫學基礎學科。對學生而言,其內容零碎、抽象,藥物分類復雜,記憶困難。傳統教學往往只注重基礎理論、基本知識的講解,強調記憶、理解、掌握書本知識,忽略了知識、技能的實用性和實踐性。教師憑“一張嘴、一支粉筆、一本書”講解書本知識,往往采取“填鴨式”“滿堂灌”教學方法,課堂上以教師、課本為中心,學生處于被動的狀態,不停地記筆記,沒有思考時間,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性得不到發揮,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得不到培養。藥理學基礎理論教學應該是為臨床工作服務的。但是,這種傳統的教學方法使理論教學與臨床實踐存在嚴重脫節,這種教學模式培養出來的學生在實際臨床工作中缺乏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符合技術技能型人才培訓的要求。
二、課本教材要與現代職業教育體系人才培養方案相適應
由于現代醫學發展速度飛快,臨床上新藥不斷涌現,一些老藥在逐漸淘汰。藥理學主要講授藥物的作用、作用機制、臨床應用、不良反應和注意事項。以前,醫、藥、護、技專業基本上都使用同一版本教材,教師采取教學方法比較單一,結構單調。由于各個專業都有自己不同的特點,學習的目標要求不同,相同的教材就不能滿足不同專業人才培養要求。而且以前藥理學教材上一些藥物在臨床上已經被淘汰,跟不上臨床藥物的更新換代。要培養應用技術技能型人才符合臨床工作需要,就要選用最新教材。目前,新教材已經按照不同專業特點進行了改編,不同的專業選用不同版本的教材。新的教材中增加臨床實踐知識,例如增加了一些臨床案例、護理專業相關藥物護理知識、臨床藥物使用注意事項、相關的臨床疾病知識,已基本上貼近了臨床,學生在掌握基本理論知識的同時,增加了思考時間,更多地學會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來分析各種不同的案例,能夠直接接觸到病人用藥的知識,提高了臨床實踐技能。
三、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助推“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
建O“雙師型”教師隊伍是現代職業教育體系中的根本要求,要落實專任教師企業實踐制度,實行定期教師全員培訓制度,積極探索高層次“雙師型”教師培養模式,加強教師專業技能、實踐教學、信息技術應用和教學研究能力提升培訓。
“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對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當前,藥理學教師全部來自醫學院校的畢業生,他們掌握了扎實的醫學專業基礎理論知識,對專業知識的教學得心應手。但是,由于不是師范院校畢業生,他們沒有系統學習教育學和心理學理論,教學方法、教學水平、教學手段、教學能力需要很大的提升。為了進一步加強教師的教學能力的培養,不少學校出臺了一系列激勵政策和措施,鼓勵教師進入高等醫學院校進修學習,提高學歷和專業水平,定期到醫療衛生單位臨床崗位上與臨床經驗豐富的主任醫師學習交流,掌握臨床用藥知識,提高實踐操作技能。鼓勵教師參加教育學、心理學培訓學習,對取得教師資格證書的教師給予一定的獎勵。要求新進學校專業老師,3年內必須取得相應的教師資格證書,同時,鼓勵教師開展教研科研活動,要求每位教師每年必須發表1―2篇論文,積極參加省、市論文評比和課題研究,對取得一定科研成果的教師給予一定的獎勵,通過全方位,多渠道的培養學習,教師更新了教學觀念,豐富了知識結構,完善教學環節,提高了專業素質、職業素質、教學水平和實踐操作技術能力。
四、以職業需求為導向,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過去,醫學、藥學的人才是皇帝的女兒不愁嫁,醫療衛生用人單位需要大量人才,醫學院校可以關起門來按照傳統模式培養人才。當前,人才供需矛盾發生了很大變化,用人單位需要的人才除了具備掌握專業基礎理論知識、基本技能,更要具備實踐操作能力、創新能力、解決實際問題能力,能夠完全勝任臨床工作并能夠解決臨床工作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因此,我們的人才培養模式應及時了解用人單位觀念的變化,以服務臨床工作需要為出發點,不斷進行應用型醫學人才培養體系的改革與創新。針對醫學專業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崗位勝任能力相對滯后于社會實際需求,應該通過轉變思想,改變傳統的培養模式,建立新的人才培養模式,在新的人才培養模式下,改革藥理學教學體系,突出藥理學中藥物的臨床應用、不良反應、藥物安全合理應用內容,增加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藥理學實驗增加學生的動手、動腦訓練,改以前驗證結果型實驗為綜合性實驗和設計性實驗,以問題為前提,解決問題為結果的實驗,讓學生在實訓基地就鍛煉了臨床實踐技能,體會臨床上如何診斷疾病,正確合理使用藥物。[1]為學生的人生發展目標創造條件,為將來走向工作崗位打下基礎。
五、增加現代信息技術應用,推進教學手段和方法改革
(一)利用現代多媒體技術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
多媒體具有將文字、聲音、圖像、動畫等不同的信息集于一體的優勢,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器官,已成為現代教學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我校在每個教室安裝了投影儀,每位教師配備了一臺筆記本電腦,要求所有教師在教學中必須使用多媒體教學,藥理學教學中應用多媒體技術對一些藥物的作用、臨床應用、作用機制巧妙地穿插一些圖像、聲音、動畫,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內在學習動力,徹底改變傳統的“一張嘴、一支粉筆、一塊黑板”的教學模式,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增加,老師和學生交流增加,老師和學生互動增加。徹底改變以“教師為中心”為以“學生為中心”。
(二)借助網絡平臺,培養學生動手實踐能力
現代人們已經完全進入網絡時代,網絡已經滲入到人們的學習生活方方面面,藥理學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網絡資源,讓學生通過網絡查找資料,尋找病例中藥物的合理使用方法,解決一些臨床藥物使用中存在的問題,學會正確合理使用藥物。
六、采取多種教學方法,加強臨床實踐技能操作
現代職業教育體系中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不是孤單的單一的改革,應該是全面、全新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要與其他改革結合,要有其他改革配合進行,探索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同課程體系改革、教學方法改革、教學過程改革等要相互結合,推行項目教學、案例教學、工作過程導向教學等教學模式。教學中要廣泛運用啟發式、探究式、討論式、參與式教學方法。
藥理學教學中要采用案例教學方法,多引入案例分析,教材每個章節之前都有一個案例分析,教學中教師要帶領學生認真、詳細地對每個案例分析總結。案例分析是培養學生實踐動手能力,成為應用型技術技能人才關鍵的運用,每個案例都是平常臨床上醫生遇到的常見的病例,每位醫生診斷病人疾病后就要正確、合理使用藥物,這是實踐能力鍛煉很好的辦法,通過分析、學習,掌握用藥方法,培養了學生臨床思維能力。[2]教學中教師要對教材的前后知識對照、比較,聯系起來進行講授,每個章節的知識貫穿起來,達到融會貫通。例如,講到解熱、鎮痛、抗炎、抗風濕作用的阿司匹林的鎮痛作用,要與鎮痛藥嗎啡、哌替啶的鎮痛作用進行比較區別不同之處,學生既回顧前面知識,又理解掌握新的知識。傳出神經系統腎上腺素受體激動藥與阻斷藥的藥理作用與臨床應用完全相反,講授時要前后對照,學生才容易理解掌握。
藥理學教學要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緊密結合,可以采取“走出去,請進來”方法,一方面,教師送出去進修、培訓學習,深入到臨床一線,掌握臨床各科用藥的實際情況,與臨床醫生交流咨詢常見疾病的用藥問題,共同探討臨床病例,及時更新自己的藥物知識,掌握最新的藥物用法、用量和用藥觀念,收集典型用藥病例充實課堂講授的內容,學生走進臨床實踐,參加臨床見習實踐活動。另一方面,聘請臨床經驗豐富的專家、教授走進課堂,講授臨床中藥物如何合理應用。通過相關的臨床專家為學生講授本專業,在常見疾病方面的用藥問題,讓學生和專家一起討論實踐病例的藥物治療方案,能夠更好地幫助學生解決實踐操作問題,開闊了學生的視野,為學生畢業走向臨床工作崗位奠定堅實的基礎。[3]
隨著社會醫療衛生事業的不斷發展、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藥理學作為衛生專業一門基礎課程,必須從教育理念、教學方式、教學手段、實驗內容等各個方面對藥理學的教學模式進行積極地探索和改革,強化技能培養,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緊密圍繞應用型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根據崗位需要,突出應用型能力培養,加強基礎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操作o密結合,注重學生實踐操作的基本技能培養,提高創新能力,培養適應社會需求的高素質的臨床醫藥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劉吉成,張曉杰,李莉,韓翠艷,黃海濤.以社會需求為目標的三導向藥學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探索[J].藥學教育,2015(3).
關鍵詞 藥理學 改革 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On Higher Vocational Pharmacology Teaching Reform
OUYANG Enhong, LIU Junhua
(Shaoyang Medical College, Shaoyang, Hu'nan 422000)
Abstract Pharmacology is an important medical basic sciences, but also a discipline students generally respond more difficult to learn, how to improve the pharmacological teaching effect is a subject worthy of study,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as a type of higher education development, shoulder the mission of training skilled talents for production, construction, and service line, to improve the pharmacological teaching effect, this course discusses from content, teaching methods, assessment methods and other aspects of pharmacology teaching reform, in order to be able to play initiate effect.
Key words pharmacology; reform; teaching methods
1 傳統藥理學教學存在的問題
1.1 教材定位陳舊,專業性、先進性不強
教材是教學的基本工具、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知識載體,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教材的選用必須與專業的特點和需求相結合,不同系部、不同專業教學目的各有差異,所用教材應與不同專業的教學目標相適應。目前所用教材存在以下問題有待商榷:(1)專業特色不突出。然而大多藥理學教材在編寫時只注重學科的系統性、知識的傳承性與科學性,按藥理作用、作用機制、臨床應用、不良反應、用藥注意等順序編排,內容上大同小異,沒有重點突出臨床醫學、藥學、護理學及非臨床醫學專業的特點及需要,不能滿足各專業的教學需要。如高護專業學習藥理學時,目標應是重點掌握藥物作用、不良反應、用藥注意事項及用藥護理等,其他內容作為了解熟悉范疇。而現在護理專業所用的教材卻很少從護理專業的角度去探討藥理學知識的內容與臨床應用,造成護理藥理學知識的醫療化,不能滿足臨床護理工作的需要。(2)先進性不強。許多藥理學教材內容定位陳舊,①對于新的藥物、新的理論介紹較少,由于醫藥技術的飛速發展,新的藥物不斷出現,新理論的不斷形成,而許多藥理學教材對于新的、臨床常用的、經濟、安全、有效的藥物卻介紹很少,這樣造成了學生“學”與“用”的脫節,不能滿足臨床需要。學生往往感到學無所用,缺乏學習動力。
藥理學實踐是藥理學教學的重要一環。目的是通過實踐來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但是目前藥理學實驗安排普遍存在臨床實踐滯后考慮的現象。②很多學校目前開展虛擬實驗,通過在計算機中進行模擬。實驗內容大多數是驗證性的,學生在操作是只需要按照既定步驟,一步一步地往下走,就可以得出實驗結果。這種方法對于學生的動手能力的培養是不利的;而且在整個實驗過程中間,學生一直處于被動狀態,不需要思考,對于實驗中間可能出現的一些變數根本不用考慮,這也不利于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致使學生覺得沒有什么收獲而對實驗課沒有什么興趣,有時為了實驗報告而互相抄襲,甚至臆造數據,敷衍了事。
1.2 傳統的灌輸性教學方法已不能適應當前藥理學教學的需要
傳統的藥理學教學模式是以“教師為中心、課堂為中心、書本為中心”的“填鴨式”教學,這種以“教”為中心的教學方法就是上課時,教師通過語言、文字等向學生傳達信息、面授知識,學生學習時以單純記憶為主。教學活動都是圍繞對知識的傳承進行的,這種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方法忽略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參與性,使藥理學課程更顯枯燥,更談不上培養學習興趣、培養運用能力及動手能力。在這種傳統的教材、教師和課堂為中心的繼承性教學方法下,學生感到藥理學難懂、難記、難學,甚至產生厭學心理。③
1.3 考核注重成績而忽略綜合素質
考試是評價藥理學教學效果及學習效果的一種手段,考試的目的是為了反饋教學效果,從而促使教師改進教學工作,推動教學改革的發展。然而現在藥理學考試大多是以筆試的形式進行的,考核的內容大多是藥物的藥理作用、臨床應用、不良反應和用藥注意等書本上現有的東西,學生在應試時只需要記住書本內容,答題時按照書本上答就可以了。這種考試方法考核的是學生的死記硬背能力,而忽略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動手能力和運用能力,不能反映學生平時的學習態度,更不能考核學生的綜合素質。
2 應對策略 (下轉第157頁)(上接第110頁)
2.1 改革課程內容,注重藥理學教材的專業性和先進性
藥理學教材應與時俱進,應當根據臨床需要及臨床應用來對教學內容進行增減,把臨床上少用或基本不用的藥物刪除,而增加臨床常用的新藥物。這樣讓學生感覺學有所用。將藥物的最新研究動態融入教材,并結合臨床用藥實際,厘清藥物從發現、應用、臨床評價至淘汰或改造的過程,引導全面、積極思考藥物研發歷程,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和創新性思維能力。以提高藥理學教學質量,學以致用。這就對藥理學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教好藥理學,教師應不斷地充實自己,更新自己的知識。教師可以通過以下途徑來更新自己的知識,并與臨床緊密結合:(1)藥理學教師的知識結構不應局限于基礎理論和實驗知識,還應有豐富的臨床經驗,教師根據專業特點, 定期到相應臨床科室、藥房、制藥等單位現場調研、實踐、交流。(2)經常參加相關會議、閱讀本專業及相關的醫學知識,查閱不同教材和文獻掌握醫學發展的最新動態。(3)利用互聯網技術,吸納各種藥理學新知識與信息,了解醫藥界的最新動態和進展。教師只有不斷充實自己才能教給學生實用、最新的藥理學知識。
在教學中應根據臨床護理用藥所需技能重構藥理學課程實驗教學內容,獨立設置,使理論與實踐教學同步,著重培養和訓練學生正確用藥、ADR 監測與處理、合理用藥宣教等能力。
2.2 改革教學方法,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能動性
關于教學方法的改革,應當實現由“以教師為中心”向“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式的轉變,教學過程中應以學生為主,注重培養學生自學能力。教學手段上可以用多媒體教學,利用多媒體的圖片、動畫,加強藥理學教學的直觀性、趣味性,把教學內容形象化。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如探究式教學法、情景教學法、案例教學法、PBL教學法、討論法等。把多種教學方法有機結合,可以增加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過程中應注意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及表達能力,讓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的過程中來,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
2.3 改革考試手段,注重考核學生綜合素質
藥理學考試是為了反饋教學效果及了解學生的學習效果,為了達到這一目標,考核的目的應當實現由“以成績為指標”向“以能力為目標”的轉變,應試方法可以多樣化:論文、實驗設計、操作、調查報告、醫囑、處方等都可以作為考試成績, 考試成績只是一個測量指標,可以將理論成績、平時成績、實踐成績相結合,在傳統的藥理考試中,往往是以理論成績為主,平時成績及實踐成績只占小部分分值。在以考核綜合素質為目標的測試中,可以適當降低理論成績分值而適當增加平時成績、實踐成績的比重。這樣既可以反映學生平時的學習效果、學習態度,也能反映出學生的動手能力、分析能力及表達能力。
藥理學教學改革是一個復雜的課題,結合自身優勢,從教學內容和方法、教學體系等各個方面進行改革,并不斷探索和改進,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適合現代臨床需要的人才。
注釋
① 盛芝仁,黃善定,宋前流.從臨床需求談護理藥理學教學存在的問題和改革設想[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7.7:87-88.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筆者所在醫院接受治療的80例患者,根據患者來院接受治療的時間順序為兩組。試驗組,男21例,女19例,年齡38~84歲,平均(48.4±1.5)歲。其中,9例患者尿中含蛋白,10例患者夜尿,3例患者多尿,2例患者腎功能減退,10例患者腎小動脈硬化。對照組,男22例,女18例,年齡40~83歲,平均(47.4±1.5)歲[專業提供寫作論文和論文寫作的服務,歡迎光臨DYLw.net]。其中,6例患者尿中含蛋白,9例患者夜尿,4例患者多尿,1例患者腎功能減退,9例患者腎小動脈硬化,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等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患者來院后,為了進一步對患者確診,醫護人員對患者進行細致的檢查,對于不能確診的患者可以進行輔助檢查,如:心肺功能、體溫等。對照組只進行一些簡單的護理,試驗組則在對照組基礎上進行個性化護理,具體護理措施如下:(1)入院后,醫護人員要向患者介紹醫院的情況、患者的病情及需要進行的一些治療和護理措施等,希望能夠在治療過程中得到患者的配合。(2)患者在治療過程中,醫護人員可以與患者進行交流溝通,分散他們的注意力,減輕患者的疼痛[3]。(3)醫護人員向患者及其家屬介紹高血壓相關疾病知識,讓他們對這些疾病有所了解,并向他們分發卡通小卡片,從而有利于與患者以及家長拉近距離。(4)患者出院后,醫護人員要加強對患者及其家屬日常指導,使的患者出院后也能夠得到比較理想的護理[4]。
1.3 療效評價標準
完全恢復:患者血壓、腎功能減退等臨床癥狀完全消失,患者能夠自理生活;部分恢復:患者血壓、腎功能減退等臨床癥狀有所改善,患者能夠進行簡單運動;未恢復:患者血壓、腎功能減退等臨床癥狀沒有變化甚至有加重跡象。
1.4 統計學處理
所得數據采用SPSS 16.0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試驗組30例護理后完全恢復,6例患者部分恢復,護理總有效率為90%,優于對照組(75%);試驗組護理滿意度為95%(38/40),優于對照組(P<0.05),試驗組治療后住院天數為(12.8±6.7)d,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3 討論
高血壓疾病在臨床上比較常見如:心肌梗死、冠心病等,這些疾病誘因比較多,且臨床上沒有有效的治療方法。傳統的方法主要以藥物為主,但是患者治療后往往會引發其他并發癥,給患者帶來很大痛苦。因此,為了患者更好的康復,患者治療時應該加強護理,提高臨床治愈率[5]。
針對高血壓疾病特點,應該加強患者治療中的個性化護理,這種護理模式以人本理論,對患者治療時進行評估、實施、評價,這種護理方法更加科學、更加人性化[6]。具體如下:由于高血壓疾病給患者日常生活帶來很大不便,且這種治療需要長期用藥。此時,患者在進行治療時需要家屬進行協助和配合。患者入院后,醫護人員要為患者備有環境較好的住院病房;護理過程中,盡量給患者微笑、熱情、耐心護理,讓患者能夠感受家的溫暖,從而讓患者積極配合治療[7]。研究中試驗組30例護理后完全恢復,6例患者部分恢復,護理總有效率為90%,優于對照組(75%);試驗組護理滿意度為95%(38/40),優于對照組(P<0.05),試驗組治療后住院天數為(12.8±6.7)d,低于對照組(P<0.05),由此可以看出這種護理方法的優勢。
此外,患者治療后,醫護人員要多與患者進行溝通,知道患者心里此時最真實的想法,減輕患者痛苦。此外,醫護人員要根據患者的恢復情況幫助患者按摩,改善局部血液循環。醫護人員要根據患者情況,適當的指導患者讓鍛煉,提高自身免疫力。患者出院前,醫護人員要加強對患者及其家屬的指導,要注重患者的保暖、防寒等;在飲食方面,患者手術后要盡量實用一些清淡的食物,這樣更易于消化吸收,有助于康復,縮短患者住院時間[8-9]。
根據筆者經驗:對于心血管患者而言,在實施個性化護理時要密切關注患者的體溫、脈搏等相關指標,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有無異常,如:血壓下降、體溫升高或下降等。同時注意有無其他伴隨癥狀等。此外,醫護人員在對患者進行早期康復護理時要具有針對性:(1)呼吸困難者醫護人員應該指導患者休息時坐著或者半坐臥,并保持呼吸道通暢;(2)高熱患者醫護人員應該囑患者臥床休息。若患者出現出汗、食欲缺乏等癥狀,醫護人員要密切觀察患者的末梢血液循環情況,對于出現高熱、發紺等癥狀患者應該及時做好急救準備;(3)胸痛患者醫護人員應該幫助患者取舒適臥位,避免誘發其他并發癥。
綜上所述,個性化護理在高血壓疾病患者護理中效果較好,值得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王學會.老年高血壓疾病患者治療后護理滿意度調查分析[J].齊魯護理雜志,2013,19(13):64-65.
[2]吳軍,劉澤.β-受體阻滯劑在老年高血壓疾病的臨床應用[J].中國老年學雜志,2009,29(20):25-32.
[3]張恒波,周蘭.98例老年高血壓疾病患者臨床特點及護理要點[J].當代護士,2008,16(11):60-61.
[4]劉艷.早期康復護理對老年高血壓疾病患者的療效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21):347-348.
[5]李曉彤.護理干預對改善高血壓患者生活質量及用藥依從性研究[J].中外醫療,2012,31(20):144.
[6]祁金云.高血壓護理進展[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1,5(13):120-121.
[中圖分類號] R544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7210(2007)06(c)-010-03
高血壓是一種常見病、多發病,是全球廣泛分布的慢性疾病。目前全世界患高血壓病人數達6億[1]。盡管藥物療法已使90%以上的高血壓病人血壓降至正常[2],但研究表明,不良的高血壓病人服藥依從性直接影響著高血壓病情的發展和治療效果。為此人們正在努力尋求各種干預措施,以提高高血壓病人的服藥依從性,控制發病率,減少并發癥,提高生活質量。現就高血壓依從性的概念、評價方法和提高服藥依從性的干預手段作一綜述。
1 高血壓服藥依從性的概念
高血壓服藥依從性是指高血壓病人對醫囑的執行程度,是病人遵守醫囑正規服藥的表現。從依從性本身來說他是對權力和權威的服從和接納,反映了病人與醫務人員之間的依從關系。依從性可分為完全依從,部分依從和完全不依從三類[3],高血壓病人的服藥不依從性是指高血壓病人不能按醫囑堅持進行藥物的自我管理,包括不按處方配藥與服完藥后不補充藥物;服藥太多或太少;不規則用藥,例如隨意改變服藥時間、間隔或漏服藥物;停藥太快或擅自停藥;合并使用處方藥與非處方藥或違禁藥物();服用處方藥物時飲酒等[4]。
2 評價服藥依從性的常用方法
2.1 直接法
直接法是檢測依從性的基本方法,準確率高[5]。可通過檢測血藥濃度、尿中濃度、代謝產物濃度并進行定量和定性分析來監測病人的服藥依從性的一種方法。通過實驗指標的檢測,評估病人是否按時、按劑量服藥的一種方法。測量血清藥物水平,對半衰期長的藥物特有用[6]。優點是客觀正確,但費用昂貴,病人不易接受,分析煩瑣,不易進行,因而難以普遍應用。
2.2 間接法
2.2.1 計算藥物用量隨防時由醫護人員計算剩余藥片、膠囊的數目或稱量剩余藥物,包括計算病人應服用的藥量和實際服藥量,評價病人的服藥依從性[7]。為了提高準確性,應注意處方的劑量、處方日期以及病人是否把藥物放在別處等。這是一種較客觀、準確的方法,但其局限性是無法證實實際上病人服用多少藥物。如果病人知道要評價其依從性,他們可能用其他方法處理藥物。
2.2.2 詢問與調查病人服藥情況病人報告自已用藥情況,包括已用藥物種類、數量。這是常用的方法,但有時可能過高估計服藥的依從性。
2.2.3 問卷調查此方法簡單易行,在大多數研究中已被廣泛應用。近年來,國內采用詢問與調查方法評價高血壓病人依從性的方法主要有三種:①范維虎等[8]提出高血壓病人凡1年中服用降壓藥時間在3/4以上者為規則服藥,不到3/4者為不規則服藥。顯然,它只能表現在病人的服藥時間上,還不能體現在患者服藥的劑量等方面。這個指標可初步確定服藥情況,但欠全面。②葉曉青等[6]從高血壓病人是否按醫囑定時服藥、服藥次數、服藥劑量、堅持長期不間斷服藥4個方面完善了評價高血壓病人服藥依從性的指標,但問題的設計不夠完美,容易使病人產生抵觸心理,從而拒絕回答。③采用Morisky等[9]報道所推薦的標準,評價高血壓病人服藥依從性的4個問題:你是否有忘記服藥的經歷?你是否有時不注意服藥?當你自覺癥狀改善時,是否曾停藥?當你服藥自覺癥狀更壞時,是否曾停藥?比較巧妙地解決了問題設計上的不足。
2.3 其他
田鎮安等[10]曾以嚴格按照醫囑服藥天數大于總天數的80%為依從性好,小于80%為依從性不佳即判斷為不依從。作為醫院統計病人依從性用藥指標可否用理論百分率來表示,值得探索。有人提出:依從性=(NDP-NME)/NDP×100%,式中NDP指處方或醫囑規定的給藥次數、劑量NME指病人服藥的失誤次數、劑量。通常其比值大于90%可表示依從性比較理想,但有待研究[11]。
3 干預措施
3.1 健康教育
由高血壓健康教肓專職護師根據高血壓病人對疾病的認識程度進行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指導病人及家屬掌握正確測量血壓的方法,了解正常血壓的范圍,高血壓診斷的標準,基本的用藥知識,使病人改變健康信念,提高病人的服藥依從性[12]。由內科門診護師給每個高血壓病人發一份高血壓健康知識材料,每月進行一次高血壓專題講座,每月一次電話隨訪,并根據病人不同時期存在的健康問題和心理狀態做有針對性的指導,通過健康教肓改善病人的生活方式,同時改善了高血壓病人的治療依從性[13]。健康教肓體現了現代醫學模式和以人為本的整體化護理模式,其效果直接影響高血壓病人的健康信息模式,而正確的健康信念有利于病人的服藥依從性[14]。目前用此種干預方法來提高服藥依從性的研究比較多,符合我國目前的臨床護理特點,所以開展健康教肓比較順利。
3.2 給予口服長效抗高血壓藥
秦家榕等[15]研究表明,抗高血壓藥的劑型與抗高血壓藥依從性有關。長效抗高血壓藥最突出的優點是服藥次數少和降壓作用時間長,降低了漏服藥的次數,從而大大地提高了抗高血壓藥的依從性。陳健報道[16]長效緩釋制劑或控釋制劑1次/d或者2次/d可24 h平穩控制血壓,血壓波動小,付作用大大減少,病人的依從性和耐受性好。研究還表明[17],僅服1種藥物的依從性明顯高于服用大于或等于2種藥物的依從性。另外,服藥時間也影響依從性的高低,上午服藥較晚上服藥的依從性更好[18]。此項研究也符合Waber等[19]研究的要提高服藥依從性就要最大限度地簡化治療方案,但由于長效抗高血壓藥的價格比較昂貴,病人不易接受,而單純應用長效抗高血壓藥來提高服藥依從性隨著時間的延長其依從性也會降低。
3.3 藥物自我處置程式技能教育訓練
對病人采用集中授課形式進行藥物自我處置程式技能教肓訓練,以提高高血壓服藥依從性。藥物自我處置程式系指醫務人員通過對病人的指導教肓訓練和一定的專業知識學習,使其能夠掌握規范的服藥方式,提高專業技能和自我處置能力。在本項研究中受試病人通過培訓掌握了防治高血壓一般技能知識,提高了知曉率,掌握了正確管理和服用藥物的技能,堅持服藥的主動性,積極性得到了提高,使藥物的療效得到了充分發揮[20]。本方法簡單易行,尤其在社區防治高血壓中有其實際意義,值得進一步完善和推廣。
3.4 高血壓的“時間治療學”干預
以“時間治療學”理論為依托,通過護理手段提高服藥依從性能[21]。高血壓的“時間治療學”是一個較新的治療概念,所謂“時間治療學”是指人體的血壓在24 h內顯示節律性變化,清晨醒后的6 h內,血壓迅速升至峰值。針對血壓的節律性特點提出的24 h全程穩定控制血壓的方法稱為高血壓的“時間治療學”,此種干預方法首先要教會病人和家屬學會測量血壓,能夠自已很好的監測血壓。其優點是能夠根據人體生物學特點(流行病學資料顯示:與高血壓的晨值現象一致,心腦血管事件如心肌梗死、腦卒中和猝死等好發于清晨[22]),在給藥時間、給藥劑量、給藥途徑等方面正確實施,使藥物作用與疾病的發生節律相一致,從而降低藥物的不良反應,有效控制血壓,降低心腦血管突發事件的發生。
3.5 動態血壓監測
對住院高血壓病人做24 h動態血壓監測,根據監測結果指導高血壓病人正確選擇給藥時間以及重點地進行臨床病情觀察,進行健康宣教,以提高藥物的療效[23]。其優點是根據血壓晝夜變化節律來制定病人的最佳服藥時間,并指導病人健康的生活方式,以便更好地控制血壓。此種護理干預只是局限于門診病人和住院病人,而對院外高血壓病人的干預,由于受到我國目前實際條件的限制還不能普及。
3.6 通過社區發揮干預作用
3.6.1 建立社區高血壓病友俱樂部通過建立高血壓病友俱樂部,定期開展各項活動,使社區高血壓病人提高血壓監測管理率,服藥依從性及改變不良的生活方式[24]。社區是居民特別是老年人重要的生活和活動場所,是居民健康和疾病的重要背景,所以此項干預能更好地普及高血壓的防治知識,提高高血壓病人的服藥依從性。
3.6.2 社區康復護理干預開展社區衛生保健服務,社區醫療機構積極為老年高血壓病人提供疾病預防、治療、康復技術,開展健康咨詢服務活動,普及高血壓病知識教肓,提高病人的自我保健意識,以提高藥物的依從性[25]。
3.6.3 社區健康行為干預社區醫療站由專業護士進行系統的健康教肓外,要求家屬參與學習,遵醫行為好的病人為其他病人進行健康行為示范指導,社區醫療站建立病人檔案,每月隨防。從多方面直接干預病人的遵醫行為,糾正不健康的行為,社區醫務人員、組長、家屬組成健康行為干預網絡,對原發性高血壓病病人的遵醫行為進行干預,及時提醒、督促和幫助病人遵從醫囑,使病人能依靠自已的力量和家庭、社會、他人的幫助,改變那些有損健康的行為,從而提高病人的遵醫行為[26]。
3.7 心理干預
從高血壓病人的社會環境、軀體狀態、心理因素著手,在藥物治療的同時,施加心理干預,使病人加強自我修養,保持樂觀情緒,學會對自已健康有益的保健方法,消除社會心理緊張刺激,保持機體內環境的穩定,從而達到治療和預防高血壓的目的[27]。
3.8 家庭干預
由專職護士對患者和家屬每月隨防1次,采用電話、門診復查等形式,根據患者高血壓控制情況,對患者和家屬循序漸進進行指導,每次隨防記錄患者的血壓,服藥情況,隨防觀察時限 ≥12個月。隨防期間組織家屬進行集體宣教2次,通過家庭干預后提高患者的服藥依從性[28]。
3.9 健康行為訓練
對病人施行健康行為訓練,主要是服藥行為,包括指導病人根據自已血壓的情況安排服藥時間,確定一個提醒者或物品,作為服藥記錄等,同時配合其他健康行為訓練,如測血壓行為、心理調試行為、飲食行為和運動行為[29]。實施健康行為訓練幫助病人建立院外健康行為,并讓病人在感性認識和親身體驗中,不斷地強化健康意識,從而提高了病人的遵醫行為。
4 小結
高血壓目前在我國存在著“三高三低”的現象,三高指發病率高、死亡率高和致殘率高;三低是指知曉率低、治療率低和控制率低。服藥依從性差是病情控制不佳的重要原因,所以針對高血壓病人的態度和信念、知識、藥物的不良反應,經濟條件、社會和家庭的支持,以及心理等多種服藥依從性的影響因素,提出了有效的干預措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基本上符合了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但我們依然要增強臨床實踐,結合社會的、心理的以及生物學因素來研究提高依從性合理的有效方法,這種方法有待進一步探討。
[參考文獻]
[1]張紅梅.提高高血壓病人服藥依從性的護理進展[J].護理研究,2004,18(1B):102-103.
[2]廖敏怡.影響高血壓病人服藥依從性的因素及護理進展[J].現代臨床護理,2005,4(5):61-64.
[3]曹月琴.高血壓病人服藥依從性研究進展[J].上海預防醫學雜志,2005,17(1):23-25.
[4]施秀玲,梁瑜,孟慶華,等.健康教肩對提高高血壓患者用藥依從性和治療效果的探討[J].齊魯護理雜志,2001,7(3):173.
[5]朱大喬,李雪玉,何丹丹,等.原發性高血壓藥物治療依從性的評價方法[J].中國行為醫學科學,2003,12(1):100-102.
[6]葉曉青,劉亞玲.高血壓患者有關該病知識、信念及其對治療依從性的影響[J].中華護理雜志,1998,33(11):624-626.
[7]Cramer JA,Mattson RH,Prevey ML,et al.How often is medication taken as prescribed?A novel assessment technique[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Association,1989,261(22):3273-3277 .
[8]范維虎,謝綠洲,董乃淋,等.上海區居民高血壓藥物治療概況的橫斷面調查[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1994,2(5):201-202.
[9]MoriskyDE,Green LW,Levine DM.Concurrent and predictive validity of a self-reported meadication adherence[J].Med Care,1986,24(1) :67-74.
[10]田鎮安,劉志明,劉海波.297例高血壓患者服藥依從性調查研究分析[J].中國全科醫學,2004,7(19):1430-1431.
[11]殷河源.病人服藥依從性的影響因素與對策[J].西北藥學雜志,2000,15(1):34-35.
[12]張曉燕,梁金英,胡偉杰.健康教肓對高血壓病人服藥的依從性的影響[J].黑龍江醫學,2005,5(29):380-381.
[13]王玉梅,馬春蓉,吳瑩.健康教肓對提高血壓原發性高血壓病人服藥依從性的研究[J].護理研究,2005,9(19):1893-1894.
[14]Konrady AO,Brodskay IS,Sobleva AV,et al.Benefits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structured education program in hypertension management [J].Med Sci Monit,2001,7(3):397-402.
[15]秦家榕,吳亞靜,董立聞,等.長效抗高血壓藥對提高老年高血壓患者服藥依從性的觀察[J].上海預防醫學雜志,2003,15(7):335-336.
[16]陳健.抗高血壓藥物研究進展[J].天津醫科大學學報,2004,10 :186- 187.
[17]毛紅娟,何丹丹,王煬,等.提高原發性高血壓患者藥物治療依從性的護理對策綜述[J].中華護理雜志,2004,19(4):308-309.
[18]Mengden T, Binswinger B, Spuhler T, et al. The use of self-measured blood pressure determination in assessing dynamics of drug compliance in a study amlodipine once a day morning versus evening[J].J Hypertension, 1993,11:143.
[19]Weber B, Bumier M,Brunner HR.How to improve adherence with prescribed treatment in hypertensive patients[J].J Cardiovasc pharmacol, 2000,35(3):23-26.
[20]黃月蘭,王新梅,盧俊明.藥物自我處置程式訓練對提高高血壓病人服藥依從性初探[J].護士進修雜志,2004,19(4):308-309.
[21]孫艷伏,于曉麗,畢淑翠.根據“時間治療學”理論對高血壓用藥實施護理干預[J].護士進修雜志,2004,19(4):308-309.
[22]孫寧玲 .ABPM要高血壓時間治療學中的重要地位[J].中國醫學論文報,2003,3(5):251.
[23]李瑞蘭,陳免 .動態血壓監測在高血壓病人護理中的指導作用探討[J].福建醫學雜志,2005,1(27):142-143.
[24]朱碧華,陳雪萍,孫曙青.建立社區高血壓病友俱樂部實施對高血壓病的護理干預[J].護士進修雜志,2004,19(4):344-345.
[25]韋榮妍.老年高血壓病康復護理進展[J].臨床護理雜志,2005,2(4):57-58.
[26]段翠平,郭淑玲.社區干預對原發性高血壓病人遵醫行為的影響[J].護理研究,2005,3(19):557-558.
[27]安艷曉.心理干預對原發性高血壓病人的臨床效果觀察[J].當代護士,2004,3:2-3.
[28]金鈺梅,朱勝春,邵翠穎,等.中青年高血壓患者實施家庭干預前后服藥依從性評價研究[J].護理與康復,2006,1(6):6-7.
[29]韋運紅,李春蓉.健康行為訓練對原為性高血壓藥物治療依從性的影響[J].護士進修雜志,2005,5(20):402-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