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婦幼保健院急診兒童患者用藥情況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目的:回顧性調查、分析鄭州市婦幼保健院西區2016年12月和2017年12月門診兒童患者的用藥情況,促進合理用藥。方法:通過鄭州市婦幼保健院醫院信息系統﹙HIS﹚,抽取2016年12月和2017年12月份的全部處方信息,采用Excel2010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和分析。結果:數據統計結果顯示,2016年12月份和2017年12月門診兒童患者用藥整體情況穩定,連續兩年門診老年患者處方數均占門診處方總數的二分之一;2016年12月和2017年12月均有超過50%的門診兒童患者用藥品種數為3種,其次有近三分之一的患者用藥品種數為2種。單一用藥或≥4種用藥者占較小比例;西藥類口服制劑的用藥頻次最大﹙用藥頻次構成比分別為57.7%和57.1%﹚,遠高于其他類別的藥物。用藥頻次數據顯示,預防或治療佝僂病系統疾病的藥物所占比重最大,其次為治療上呼吸道感染藥物,治療消化系統類藥物亦占較大比例。結論:鄭州市婦幼保健院西院區門診兒童患者用藥情況基本符合門診各科室設計,門診兒童患者用藥量基本符合藥物常規用量;通過對門診兒童患者用藥數據的統計分析,為進一步研究兒童患者用藥中存在的問題提供數據支持。
關鍵詞門診藥房;兒童患者;用藥調查
1資料與方法
分析樣本來自于我院西院區門診藥房2016年12月和2017年12月全部處方信息,利用我院醫院信息系統﹙HIS﹚收集處方信息,提取處方信息包括日期、ID號、患者姓名、年齡、性別、體質量、藥品名稱、規格、劑量、用法用量、用藥療程。錄入Excel2010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和分析。同一日期,同一ID號為1人次;人均藥品條目數是同一人次藥品去重后條目數求和;藥品頻次是同一藥品在藥品條目中出現的次數總和;年齡≤14歲為兒童處方。
2結果
2.12016年12月和2017年12月我院西院區門藥房就診患者及兒童患者的用藥情況2016年12月和2017年12月我院西院區門診患者及年齡≤14歲的兒童患者處方信息變化不明顯,門診兒童患者處方數約占門診處方總數的二分之一。兒童患者人均次藥品條目數﹙均值為3.3﹚>人均次藥品條目數﹙均值為2.95﹚。
2.22016年12月和2017年12月我院西院區門急診兒童患者用藥品種數分析2016年12月和2017年12月均有超過50%的門診兒童患者用藥品種數為3種,其次有近三分之一的患者用藥品種數為2種。單一用藥或≥4種用藥者占比較小。
2.32016年12月和2017年12月我院西院區門急診兒童患者不同藥品類別的用藥頻次及構成比西藥類口服制劑的用藥頻次為最大﹙用藥頻次構成比分別為57.7%和57.1%﹚,遠高于其他類別的藥物。
3討論
2016年12月和2017年12月我院西院區門診兒童患者用藥整體情況較為穩定。因我院為婦幼保健機構,主要服務人群是兒童和婦女,兒童患者所占比例約二分之一,符合科室設計。世界衛生組織﹙WHO﹚關于發展中國家醫療機構門診藥品合理使用標準包括:處方平均用藥品種數為1.6~2.8種[1]。本院門診兒童患兒聯合用藥3種比例高,大多數中成藥聯合應用,個別聯合用藥不合理,如小兒豉翹清熱顆粒用于外感初期,小兒肺咳顆粒多用于虛咳、久咳、慢性支氣管炎、肺炎恢復期等。兩藥同時使用易“閉門留寇”,加重病情,聯合應用不符合中醫辨證施治原則,建議醫生按中醫理論辯證論治,嚴格把握用藥指證和藥物劑量。門診兒童患者中成藥使用頻次高,中成藥在我國的醫藥發展中占據著極為重要的地位,在臨床實踐中的應用也極為普遍。本院針對兒童的中成藥種類較多,使用較為普遍。臨床使用的中成藥品種中,以解表劑、清熱劑、調理脾胃劑、化痰、止咳、平喘劑及補益劑居多,兒童專用藥主要為解表劑及調理脾胃劑[2],這與兒童呼吸道、消化道疾病多發的特征和臨床治療需要相符合。目前許多西藥用于兒童的藥品還缺少兒童給藥劑量參考,而中成藥劑量要求沒有西藥嚴格,不少中成藥兒童劑量遵醫囑[3],因此不少醫生更傾向于選擇中成藥。另外中成藥大部分藥物禁忌、不良反應不明確,部分患者家屬認為中成藥沒有禁忌和不良反應,存在要求開具中成藥現象。藥師應對本院中成藥品種進行方、藥分析,建立本院中成藥合理使用原則,規范中成藥的臨床使用。并加強患者用藥教育工作,糾正患兒家屬對中成藥的錯誤認知。我院門診患兒診斷以上呼吸道感染、消化不良、缺鋅、缺鈣常見。鈣補充劑、呼吸系統及消化系統疾病藥物使用普遍符合實情。但是抗菌藥物起點較高,三代頭孢菌素使用排名靠前,存在不合理現象,建議藥劑科加強抗菌藥物宣教工作,發現不合理處方及時與醫生溝通,提高抗菌藥物合理應用水平。另中成藥注射液使用頻次較高,建議醫師嚴格把握用藥指證,并密切關注中藥注射液不良反應,做到靜脈輸液使用的實時監控[4]。
作者:劉鴿 單位:鄭州市婦幼保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