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中職學生職業素養培養體系構建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中職學校學生職業素養培養體系的構建,應以經營職業教育文化力為基礎,從而增強職業教育吸引力、優化職業教育結構力、解放職業教育生產力、提升職業教育創新力。
【關鍵詞】中職學校;職業素養;文化力;吸引力;結構力;生產力;職業教育創新力
現在,中等職業學校由培育核心競爭力轉向培育核心發展力。中等職業學校教育應以“注重內涵發展,辦好優質學校”為目標,不是要效益,而是要注重學校核心發展力的提高。中等職業學校應具有自己的品牌特色、教育教學模式特色、教育文化特色。因此,中職學校學生職業素養培養體系的構建應以經營職業教育文化力為基礎,從而增強職業教育吸引力、優化職業教育結構力、解放職業教育生產力、提升職業教育創新力。
一、中職學校校園文化力的實施策略
中等學校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由于文化的發展與累積會形成一種特殊的力量,這就是文化力。中等職業學校要想發展就要注重其核心發展力的提升,特別是文化力的提升。職業學校文化的發展形成內涵文化,特色發展是特色優勢、競爭實力、品牌發展;內涵發展是提升教育教學質量;規模發展是外延擴張,擴大招生規模依然是主題。
1.職業學校的文化力。中等職業學校文化,是指在中等職業學校在長期的辦學過程中形成的辦學理念、學校制度、教育氛圍、辦學特色和學校建筑風格等。它包含五個要素:符號、語言、價值觀、規范和物質產品。職業學校文化力要素:(1)科研文化力:教師專業發展、校本研究。(2)語言文化力:推介材料、校訓、校歌、校名等。(3)符號文化力:象征物(標志性建筑、雕塑、校徽、校旗)。姿勢(校風、學風、班風、教風)。(4)制度文化力:正式制度、潛規則。(5)價值文化力:觀念、模式、內容、教學理念等。(6)產品文化力:校園建筑、師資、學生、課程、獎杯等。
2.中等職業學校文化建設的現實策略。“十一五”期間,我國教育三大戰略:鞏固九年義務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和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因此,中等職業學校應當抓住機遇,進行文化建設,制定和諧、有效的文化發展戰略。設計有個性的職教符號,提煉特色鮮明的職教語言。(1)校風、學風、教風,抽象化轉向具體化。(2)學校象征物,大眾化轉向個性化。①推介自我,由名單化轉向名片化。②校訓校歌,普通化轉向職教化。③創造文明的物質產品建筑,實用型轉向藝術型。以往,學校以前盡管單一的教學樓設計往往忽略的建筑的整體布局,嚴重影響了學校建筑的藝術性。今后,應對學校的建筑物、綠化、雕塑等進行富有藝術型的規劃和設計,以凸現學校的整體形象和文化底蘊。
二、中職學生職業素養培養體系的實施策略
1.技術教育轉向技術人文教育。技術教育觀是缺乏對學習態度以及社會價值觀的培養教育,只注重專業技術的培訓而忽略在整個職業生涯中的人格因素,這種教育觀認為只要掌握足夠的技能就是教育的成功。技術人文教育觀注重人在整個職業生涯中的發展,以人得到充分發展為主的教育。
2.教育教學模式創新,由單純學校教育模式轉向企業學校聯合的工學結合模式。工學結合模式是一種學校辦學與企業實踐相結合的辦學模式。是將專業理論知識的學習、專業實踐能力訓練、工作經歷結合在一起的一種教育模式。
3.內容創新,將重視學生職業技能的能力本位轉向注重學生綜合素質提升的素質本位。
4.過程創新,將短暫學習長期運用的終結學習轉向只要工作就要不斷補充知識,不斷學習的終身學習。
5.理念創新,重視教師,重視學生;重視知識傳授,重視能力培養;重視教法,重視學法;重視認知,重視發展;重視結果,重視過程;重視繼承,重視創新。
三、中職學生職業素養培養體系的構建
1.師資,單一型轉向雙師型。以往,教師要么只具有較豐富的理論知識,僅從事專業理論教學,要么具有較強的實踐操作技能,僅從事技能訓練指導。今后,要求教師既能講授專業理論,又能指導技能訓練。
2.課程,學科型轉向職業型。以往,學科課程是依據教育目標和受教育者的水平從學科中選擇內容,重視邏輯結構及其系統性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教授。今后,職業學校應突破傳統的課程設置,將大力開發與學生所學專業相應的活動課程,為其實踐安排時間、提供設備等,創造有利于技能發展的各種條件,保證學生在畢業時能夠獲得相應的資格等級證書。
3.學生,就業型轉向創業型。以往,以填補現有的顯見的就業崗位為價值取向。今后,以創造性就業和創造新的就業崗位為目的。
4.制定和諧發展的職校規范。
(1)制度,教條化轉向人性化。結合大中等職業學校文化建設的現狀和存在的薄弱環節,建立和完善各種“人性化”的規章制度,實施德育和促進師生人格完善。
(2)學制,固定化轉向彈性化。市場經濟體制需要的人才不論是從規格、質量、數量上都沒有固定的模式,學生畢業后面臨著不一定從事與本專業相關的工作。
(3)規則,孤立化轉向服務化。不僅注重積極的顯規則對于學校發展的促進作用,而且學校顯規則盡可能做到科學合理,樹立學校顯性制度的權威性。
參考文獻:
[1]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見〉的通知》(中辦發〔2006〕15號).
[2]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關于實施特別職業培訓計劃的通知》(人社部發[2009]8號).
[3]教育部.關于進一步深化中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若干意見.2008.
作者:畢翠英 單位:遼寧省機電工程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