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中職生職業生涯規劃教學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中職生職業生涯規劃是國內外就業形勢發展的需要,完善的教學體系是確立和實施職業生涯規劃的保障。目前,我國中職教學體系中制約職業生涯規劃實現的因素包括教育理念存在錯位,缺乏系統的職業規劃指導,課程體系不完善,師資隊伍不健全等。本文提出從調整人才培養方案、重構課程體系和內容、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健全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管理體系等方面進行教學體系創新,不斷加強與完善中職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教學研究。
關鍵詞:中等職業教育;職業生涯規劃;教學體系
0引言
隨著中等職業教育就業形勢的日益嚴峻,職業生涯規劃受到越來越廣泛的重視。職業生涯規劃不僅為中職生認識自我、確定職業目標、實現事業成功奠定了基礎,而且使學與用緊密結合,避免了人才浪費和國家教育投資的浪費。但是,由于我國中職生職業生涯規劃這一新生事物還處于起步階段,中職學校的教學體系還不適應中職生職業生涯規劃構建和實施的要求。因此,中等職業學校應進一步深化教學改革,創新教學體系,為中職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實現提供保障。
1制定準確的職業生涯規劃體系
準確的自我認識和自我評價是制定個人職業計劃的前提,職業生涯規劃方案必需切實可行。
1.1樹立正確的生涯發展信念
生涯發展的信念是事業成功的基本前提。沒有發展向上的信念,事業的成功也就無從談起,俗話說“志不定,天下無可成之事”。立志是人生的起跑點,反映著一個人的理想、胸懷、情趣和價值觀,影響著一個人的奮斗目標及成就的大小。所以,在制定生涯規劃時,首先要確立人生志向,這是制定職業生涯規劃的關鍵,也是生涯規劃最重要的內容。
1.2自我評估
自我評估的目的是認識自己,了解自己。因為只有認識了自己,才能對自己的職業作出正確的選擇。所以,自我評估是生涯規劃的關鍵步驟之一。一般來說,自我評估包括自己的興趣、特長、性格、學識、技能、智商以及組織管理、協調、活動能力等。
1.3生涯機會的評估
生涯機會的評估主要是評估各種環境對自己職業生涯發展的影響,每一個人都處在一定的環境之中,離開了這個環境,便無法生存與成長。所以,在制定個人的職業生涯規劃時,要分析環境條件的特點,環境的發展變化情況,自己與環境的關系,自己在這個環境中的地位,環境對自己提出的要求,以及環境對自己的有利條件與不利條件等等。只有對這些環境因素充分了解,才能做到在復雜的環境中避害趨利,使生涯規劃具有實際意義。
1.4職業方向定位
通過對自我評估及生涯機會評估,結合生涯發展愿望,我們可初步確立個人的職業發展方向,如具體的行業(領域)、職業、職位,希望發展的高度等。
1.5設定發展目標
生涯目標的設定是職業生涯規劃的核心。一個人事業的成敗,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有無正確適當的目標。只有設立了目標,才能明確奮斗的方向。目標的設定是在生涯路線選擇后,對人生目標做出抉擇。其抉擇是以自己的最佳才能、最優性格、最大興趣、最有利的環境等信息為依據,通常職業生涯目標的確定包括人生目標、長期目標、中期目標與短期目標的確定,它們分別與人生規劃、長期規劃、中期規劃和短期規劃相對應。
1.6制定行動方案與實施計劃
在確定了生涯目標后,行動是關鍵的環節。沒有行動,就不能達成目標,也就談不上事業的成功。這里所指的行動是指落實目標的具體措施,主要包括工作、訓練、教育、輪崗等方面的措施。例如,為達成目標,你通過什么樣的通道來實現?在工作方面,你計劃采取什么措施提高你的工作效率?在業務素質方面,你計劃如何提高你的業務能力?在潛能開發方面,采取什么措施開發你的潛能等等,都要有具體的計劃與明確的措施,并且這些計劃要特別具體,以便于定時檢查。
1.7生涯評估與反饋
有的變化因素是可以預測的,而有的變化因素難以預測。在此狀況下,要使生涯規劃行之有效,就須不斷地對生涯規劃進行評估與修訂。其修訂的內容包括:職業的重新選擇、生涯路線的選擇、人生目標的修正、實施措施與計劃的變更等。
2重構課程體系和內容
首先,在課程體系中增加有關職業生涯規劃的課程,向學生傳授職業生涯發展規律、特點,職業生涯規劃的原理、方法等理論知識。同時,在實踐教學體系中融入職業規劃的內容,通過科學地設計實踐教學的類型、內容,促進中職學生對自己的個性、興趣、價值觀、職業目標、職業能力的認識,引導學生進行合理的職業定位。其次,擴大選修課的范圍,開展個性化教育。學校要根據學生所確立的職業生涯目標,因材施教,分層次教學,允許學有余力的學生根據自身的條件選修第二專業,或跨專業選課,以培養跨學科的復合型人才。
3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建立知識、能力、年齡結構合理的師資隊伍是保證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因此,中職學校要建立有效的激勵和約束機制,提高教師開展教學和科研工作的積極性,促使教師不斷跟蹤本學科、本專業的前沿,及時更新和充實自己的知識結構。同時,中職學校要為教師提供參加學習和對外交流的機會,鼓勵教師主動學習兄弟院校先進的教學方法和良好的教學作風;積極開展科研活動,參加學術會議;積極投身社會實踐,提高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從而以自身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感染和帶動學生,促進學生職業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形成和發展。
4優化教學質量評價體系
建立以職業發展為導向的多層次、多方位的教學評價體系,是培養創新人才的保證。首先,中職學校要確立多元化的教學評價主體,在現有的教育行政管理部門評價,學校教學管理部門評價的基礎上,引入用人單位和社會的評價,充分發揮教學評價的導向作用。其次,要完善教學評價內容,對教學狀態、教學過程和教學結果進行綜合評價;不僅評價學生的學習成績,還要評價學生的學術能力、創新能力;在確定評價指標時,不僅要考慮就業率這一因素,還要考慮就業是否理想,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就業期望是否得到滿足等因素。
5健全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管理體系
首先,中職學校要開展學生綜合素質測評。在學生入校后,要對其個性趨向、職業興趣、職業傾向、職業目標、職業能力等進行測評和分析,掌握學生的職業素質和心態,了解學生選擇的職業類型,從而進一步確定人才培養的層次和類型。其次,中職學校要根據職業生涯規劃,在二年級時允許學生在學科范圍內調整自己的專業,并在每個專業設立研究型、創業型、技術操作型等專業模塊供學生選擇。同時,建立導師制度,由導師或導師小組負責某一層次或某一職業類型學生的職業指導、心理咨詢和就業、創業能力的培養,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目的和職業目標。第三,中職學校要建立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檔案。學校要將學生在校期間的綜合素質測評、職業訓練情況、所掌握的職業技能以及職業規劃專家給予的職業生涯建議、專業導師評語等資料分類歸檔,以便為用人單位更好地選擇合適人才提供科學的依據。最后,中職學校要加大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投資力度。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是一項系統工程,在許多方面需要資金投入。“中職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開設起到了培養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意識、自主意識,引導學生樹立科學發展的就業觀,鼓勵學生將學業、職業、事業結合起來,有計劃、有步驟地規劃自我的重要作用。在認知層面,課程的實施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認識自我,探索外部職業世界,確立更加理性的職業定位,提高了學生專業學習的積極性以及綜合素質提高的迫切性;在情感層面,通過課上課下的互動交流增強了學生職業規劃和個人發展的自信心,并以師生團體的凝聚力使學生在職業生涯規劃道路上獲得了志同道合的歸屬感;在行動方面,通過指導學生撰寫個人“職業生涯規劃書”,使學生明確了自我目標,制定出個人發展計劃,并以理性和科學的態度制定了靈活的動態反饋調整方案。效果評估的結果表明,課程的實施達到了課程設置的預期目的,即樹立自主意識、指導理性規劃、提高綜合素質。我們設計了職業生涯規劃調查問卷,對三個職業院校的中高職學生進行了調查統考,其中課程需求分析的結果顯示學生對職業生涯規劃課程表現出強烈的需求和極高的興趣。不同年級的學生對于課程內容有著不同的需求,低年級學生希望增加職業生涯規劃案例的分析,而高年級學生希望多一些求職技巧和就業政策的介紹。在課程形式上,學生們普遍希望能夠更多地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和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同時,學生們更加期待能夠與教師在課堂講授之外有更多的個體交流,獲得更有針對性的指導和幫助。
6結語
總之,“中職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既有知識的傳授,也有技能的培養,還有態度、觀念的傳遞。因此,在一定意義上這門課程是集理論性、實踐性和體驗性為一體的綜合性課程。基于這一屬性,課程強調以學生為本,課程設計、內容選擇、方法運用、師資配置等方面都要緊密圍繞學生職業規劃和未來人生發展的現實需要,切實體現出該課程的應用性和體驗式的特點。
參考文獻:
[1]劉志軍.課堂評價論[M].南寧: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2]楊曉春.中職學生職業化塑造探究[J].職業技術,2015,9.
[3]王雪,楊小春.探究如何將會計專業學生核心能力融入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教學[J].黑龍江科學,2016(15).
作者:黃俊 楊曉春 單位:黑龍江省對外貿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