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課程教學改革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高職職業院校教學模式改革正在不斷得到重視,近年來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課程模式在宏觀上已經逐漸地被學者們接受并付諸實踐。而涉及的一些基礎課程實施起來會遇到很多困難,還需要我們進行不斷的探索。《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是會計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也是初初級會計職稱考試重點課程。傳統的教學方法已不能適應教學要求,如何對本課程教學模式改革。就顯得尤其重要,本文從創新“四五”教學模式和項目教學法展開論述,從而能夠在提高教學效果的同時培養學生應有的職業技能。
關鍵詞:財經法規與會計這也道德;教學模式;改革
一、課程教學現狀
《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作為原會計從業資格考試的必考科目,理論性強,法律條文多、知識量大,內容枯燥,教師授課以通過會計證考試為目標,追求知識的完整性,對法律條文逐條講解,并且嚴格按照會計證考試的要求確定期末考核內容和形式。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課程設置面臨著諸多的機遇和挑戰。機遇有兩個方面:一方面,初級會計職稱考試難度增加,范圍不斷調整;另一方面,會計工作中假賬腐敗的滋生,以及社會價值觀念的不斷完善只是對會計從業人員職業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如何才能學好“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這門功課,基于高職院校“雙證書”的要求,學生普遍重考試、輕應用,對該課程學習缺乏興趣,存在畏難和抵觸情緒,學習效果差。課程教學全過程注重理論知識的講授而忽視了實踐能力的培養,注重考證能力的提高而忽視了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二、課程改革設計思路和教學內容安排《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課程作為高職會計類專業的核心課程,在學習專業知識、增強法制觀念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提升會計專業學生職業道德素養、立德樹人方面更是不可替代。根據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目標要求,結合我院“兩種素質、兩種能力”教育培養方案,在《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課程設計上,遵循以培養學生全面素質和綜合能力為目標的教學指導思想,從學生就業崗位的實際情況出發,緊密圍繞全面素質和綜合能力培養安排教學內容,設計教學進程,提升學生能力。針對以上課程設計思路,在總體教學內容安排上,以實際工作需要為依據,同時根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求.結合會計專業特點,通過案例講解、討論等多種方式,強化對學生職業道德方面的教育,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
三、教學模式及教學方法改革思考
(1)重視案例教學,做好案例庫資源建設。在財政法律制度和會計職業道德章節選取熱點的反面案例引導學生學習思考。案例選取突出知識性和實用性,案例可以以文字、圖片、視頻、微課多種形式來展現,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氛圍,增強學生的守法意識和辨析能力,達到“學以致用”的教學目的。(2)情境教學法。一是實物演示法。如展示憑證、賬簿、會計檔案移交等相關實物,結合實物講解相關知識點加深記憶:二是利用出納軟件、稅務軟件讓學生實際上機進行仿真操作,報稅環節,利用稅務軟件進行實地演練感受真實氛圍;三是設置角色分工模擬,比如在講到會計機構與會計人員時,可創設情境,提前設好腳本,由不同學生來表演會計、出納、會計主管等角色,分組模擬,其他人觀摩討論,教師進行點評。(3)合理使用信息化教學手段。合理使用信息化教學手段,提高授課效果。如利用微課資源,利用在線考試平臺如百一測評、考試星等,布置作業,模擬小測,提高課堂學習效率。(4)任務驅動教學法。對大一學生開展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知識競賽,營造學法、懂法的知識氛圍,以賽促學、以賽促教,全面提升會計專業學生的職業素養和知識能水平。
四、結語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由于《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課程課時有限,教師在授課時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要有針對性的選取知識點,采用多種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組織教學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自學能力。引導學生通過在校期間的學習,在以后的會計工作中依法做好單位的核算和監督工作,讓《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課程真正成為培養具有良好業務素質能力和較高思想道德素質會計人員的重要助力。
參考文獻
[1]賀瑜丹.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課程教學方法改革初探[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13(8).
[2]紀燕.自主學習模式下學生對教師的角色期待與教師課堂教學行為的研究[D].江蘇大學,2015.
[3]張海濤.高職《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課程教學模式改革研究[J].新疆職業教育研究,2015(3).
[4]蔣小蘭.《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課程教學模式改革初探[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17(11).
作者:鄭留香 單位:漳州理工職業學院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