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互聯網下中小企業精準營銷模型構建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1中小企業跨境支付現狀
跨境支付方式是國際結算方式中關于清算國際貿易產生的債權債務,實現資金跨國、跨地區轉移的方式。全球跨境支付的四種主流方式分別是銀行電匯、匯款公司、國際信用卡與第三方支付。
1.1銀行電匯
銀行電匯是傳統外貿跨境結算方式之一,是銀行按照匯款人的指令,以加押電報、電傳或SWIFT形式將款項匯入國外銀行,由匯入行通知收款人就近存取款項的結算方式,應用于較大金額的跨境電商零售訂單交易。優點:先付款后發貨,保護賣家利益;手續費設有上限,適用于大額款項轉移;相較于信用證與托收,手續簡單,容易操作。缺點:由買家承擔風險,容易引發買家顧慮,不利于達成交易;普遍采用SWIFT,手續費高昂;進度較慢,需要3~5天;匯款人需要到銀行柜臺辦理,受限于銀行網點分布。
1.2匯款公司
跨境支付還可以通過西聯匯款、速匯金等專業匯款公司。以西聯匯款為例,作為全球領先的金融服務公司,其擁有先進的電子匯兌網絡,通過與銀行、郵局的深入合作,在世界各地設有地域覆蓋廣泛的特快匯款網點。適用于1萬美元以下的中等金額交易。優點:先付款后發貨,保護賣家利益;手續費由匯款人一方負擔,且低于銀行匯款費用;進度很快,10分鐘可完成匯款;收款人憑密碼和身份證明即可收取款項,無需預開賬戶;網點分布覆蓋廣泛,保障交易達成效率。缺點:買家承擔風險,僅支持美元匯款。
1.3國際信用卡
國際信用卡兼具支付與信貸功能,支持先消費后付款,并可享有一定時限的免息優惠。常見的品牌主要有Visa、Mastercard,適用于1000美元以下的小額交易。優點:簡單、方便、快捷,幾秒內完成支付;用戶人群龐大,歐美客戶為主體。缺點:有信用額度;需支付年費、服務費;普及率在不同國家與地區間存在較大差異。
1.4第三方支付
隨著跨境電商的極速發展,原有支付方式已無法滿足跨境支付需求,以PayPal、國際支付寶、財付通等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業務發展迅速。據中國支付清算協會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國內第三方支付機構跨境互聯網交易金額超過4900億元,較2017年增長55%,預計未來五年還將保持50%以上的增長,2020年突破萬億。第三方支付是指通過境內或境外第三方支付機構完成跨境支付。以收匯為例,境外買家通過電商平臺下單付款至第三方支付機構賬戶,第三方機構統一向銀行換匯支付給買家。優點:線上操作,簡便快捷;第三方支付機構作為信用保證有利于提高交易達成效率;整合多種支付方式,支付選擇多樣化;提供全產業鏈服務,針對網店搭建、海外營銷、跨境物流及跨境支付方面的困難提供定制解決方案。缺點:提現手續費較高;安全機制存在漏洞,有支付風險。據尼爾森調研數據顯示,80%的跨境電商消費者使用PayPal作為跨境支付手段。截至2018年,敦煌網60%以上國際市場份額產生于第三方支付,較傳統方式增長3個百分點。實驗表明:中小跨境電商企業對于選擇第三方支付作為主要支付手段的意愿較為強烈[1]。
2中小企業面臨的跨境支付風險
2.1信用風險
跨境電商是線上交易,多種跨境支付方式實行先付款后發貨,對買家而言存在收不到貨的風險,對賣家而言,也有可能遭遇交易欺詐或虛假交易。第三方支付機構無法對交易雙方的身份做細致甄別,監管尚停留在制度建設層面,部分機構甚至為了降低成本減少審查環節的投入,增大了買賣雙方遭受損失的風險。如果中小企業選擇的是境外第三方支付平臺,則一旦發生糾紛,由于實力較弱,對平臺條款不夠了解,缺乏專業人才,極有可能面臨賬戶凍結甚至清零的風險。調研表明,交易信用風險會影響中小跨境電商企業的選品,使其偏向選擇金額較低的產品,以減小損失。
2.2支付風險
跨境支付使用互聯網為支付工具,其支付風險相較于傳統方式呈成倍增加。主要表現為:黑客攻擊、木馬程序等導致的賬戶被盜與信息泄漏,支付過程網絡故障導致的支付信息丟失等。支付安全直接影響資金安全,是中小企業選擇跨境支付方式時的重要影響因素。
2.3資金風險
跨境支付的結算經歷海關、銀行、第三方支付機構等多個環節,手續繁瑣,一般需要7~10天,加之各家銀行的運行效率和各國各地區時差、假期不同,外幣匯兌等因素,使得中小跨境電商企業極有可能面臨資金周轉的風險,形成資金周轉缺口,制約業務的開展。
2.4費率與匯損風險
四種主流的跨境支付方式都設置有不同水平的手續費標準。其中,PayPal一般為2.9%,銀行或其他第三方支付約為1%,整體水平較高。同時,支付機構收款后一般按“T+1”工作日的方式結匯,如交易過程出現退貨,則匯率波動將使得買賣雙方都有可能面臨匯損風險。
3對策建議
3.1聯合建立合作對象失信記錄系統,規避信用風險
發揮行業協會作用,聯合國內中小跨境電商企業建立合作對象失信記錄系統。賣家可通過系統查詢買家歷史交易記錄,甄別交易意圖,查詢商業信譽;系統檢測境外失信買家向會員企業公布并警告。
3.2提高網絡安全意識,規范交易行為
跨境交易時要有防范意識,提高警惕,按照交易規范操作,不隨意點擊鏈接,登錄未知網站;定期對電腦進行殺毒,采用防火墻、加密、網絡使用記錄追蹤等技術手段保障系統安全。
3.3多種跨境支付方式組合,降低手續費成本與資金風險
小額貿易使用第三方支付減少資金融通時間。大額訂單采用傳統結算與第三方支付組合,以保證支付安全與資金周轉,降低手續費。其次,由于各國習慣使用的支付工具各不相同,如中國愛好微信、支付寶,歐美國家愛好信用卡、PayPal,在選用跨境支付方式時應注意結合當地常用的支付方式,綜合考慮。
3.4實行彈性計價幣種,匯損風險共擔
選用幣值較為堅挺的幣種作為計價貨幣,并及時根據市場實際情況調整,規避匯損風險;其次,與交易方協調匯損風險共擔,并以合同條款的形式確定。在此過程中,應注意對參照貨幣、到期日等關鍵計價因素的約定。
參考文獻
[1]趙俊峰.中小跨境電商企業對第三方支付的使用意愿研究[D].安徽財經大學,2018.
[2]郎玲,李子良.我國跨境電商發展現狀及支付問題研究[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9(2).
[3]袁靜,李鋒.我國跨境電子商務支付及風險研究[J].內蒙古煤炭經濟,2017(23).
[4]梁其鈺.我國跨境電子商務支付面臨的風險與防范機制[J].對外經貿實務,2018(11).
作者:王雪 彭景 單位:西南財經大學天府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