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學校建筑工程質量管理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文章從學校建筑工程質量要求入手,通過對學校建筑工程質量的影響因素分析,強調了學校建筑工程質量控制原則,探討了學校建筑工程質量管理方法,希望能為學校建筑工程施工質量管理研究提供幫助。
關鍵詞:學校建筑;工程質量管理、影響因素、控制原則
1學校建筑工程質量的要求
學校建筑工程涉及到學校、設計、施工、監理等多方單位,首先應保證設計、施工、監理單位要具備相應的資質,業主單位要通過公開招投標等形式,公平公正公開選擇信譽好的施工企業,以師生的生命財產安全為己任。嚴格按照工程規范程序及質量標準施工,對于關鍵環節及隱蔽工程,嚴把工程質量關,杜絕違反工程建設標準強制性條文的施工方法及材料;執行《建筑施工安全檢查標準》,堅持安全第一,規范建筑施工從業人員的行為,保障建筑職工生命安全;工程完工后,要對消防、環保、電梯、抗震等檢查驗收,驗收合格再交付業主單位使用。
2學校建筑工程質量的影響因素
2.1意識因素
雖然目前工程設計人員的文化水平、施工機械化水平、施工技術較以前有了很大的提升,但工程施工中、竣工后及使用過程中質量問題仍頻繁出現,這說明機械設備、技術水平不是影響工程質量的最重要因素,質量意識才是關鍵。意識決定行為,質量意識對施工過程中的行為、竣工驗收把控,監管人員執法力度起規范和引導的作用。有了正確的質量意識、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嚴謹的態度,才能保證工程質量。建筑工程規模較大,涉及的資金量大和安全責任較重,設計人員若質量意識淡漠且存在僥幸心理,會使工程存在重大安全隱患,容易引發工程事故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
2.2監督因素
工程質量主要依賴監理單位監督和政府機構的檢查,變相導致監理單位和政府機構成為工程質量的責任主體,而施工單位作為第一責任人反而“置身事外”。傳統工程質量監督模式出現責任主體錯位等問題,政府機構監管人員的業務水平低、設備滯后,問責力度弱,影響工程監督的權威性和政府機構的公信力。要健全監督制度和機制,提高監督管理人員的專業水平及設備的先進性,提高執法公信力,彌補傳統工程質量監督模式的缺陷。
2.3材料因素
材料是建筑工程的基礎,材料的組成、規格、質量勢必影響建筑物的外觀、結構、承重,進而影響建筑的安全性。建筑材料不達標,可能使建筑抗滲性能、結構構件承載能力下降,嚴重的會腐蝕鋼筋,導致建筑工程抗彎曲能力和承載能力下降,影響整個工程質量;劣質防水材料會使房屋漏水,墻面滲水,縮短建筑使用壽命。施工單位為使利益最大化,在工程材料上偷工減料,使用劣質產品,導致產生安全事故,甚至威脅群眾的生命。所以應按規范及產品標準對材料要進行嚴格檢測,不合格的材料禁止使用。
3學校建筑工程質量控制原則
3.1持續性原則
工程質量控制應貫穿于設計、施工、竣工驗收、交付使用的全過程。在工程設計時,充分考慮合理性、安全性及實用性;在施工過程中嚴把質量關;竣工驗收過程中,要嚴格按照竣工驗收標準進行驗收,工程交付使用后的維保工作,各環節責任人和責任單位要牢筑質量防線,把質量控制持續貫穿于建設全過程。質量問題事關各方,要建立業主、監理、設計、施工單位項目負責人建筑工程責任終身制,每一個環節責任到人,在建筑物使用年限內承擔工程質量責任,如果出現質量問題,追究到責任人,保證質量問題可追溯性。
3.2預測性原則
工程質量是建筑工程的生命線,要對建設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意外情況進行預測,建立應急預案。如材料價格上漲、資金不能及時到位,技術人員業務水平低下等,導致竣工驗收不合格的風險,要做好風險預測和研判,分析可能出現的工程質量問題,完善應急應對機制。
3.3標準性原則
根據國家法律法規的規定,從招投標到竣工驗收的全過程,對于建設各方質量行為進行規范化管理。設計時要根據勘查規范進行現場勘查,施工過程中要嚴格遵守法律法規規定,執行強制性條文,竣工驗收要根據施工質量驗收規范進行驗收。建設過程中要實行全過程質量管理,重點強化施工現場監管,保證工程質量。根據建筑工程質量要求和建設標準分解工程質量責任,每一個質量管理責任落實到人,制訂標準化實施手冊,提升工程質量。
4學校建筑工程質量管理方法
4.1加強病害防治
學校建筑工程項目投資金額較大,工程質量是衡量工程優劣的重要指標。為使工程質量達標,需加強建筑病害防治。設計是建筑工程建設的第一步,要做好現場勘查,制訂科學的設計方案,在設計環節充分考慮建筑工程整體結構,以鋼筋距離設計為例,在設計階段未充分考慮混泥土澆筑過程中可能產生的鋼筋配備過多等,導致鋼筋的長度無法達到要求的最小長度,加大混凝土澆筑難度,導致出現開孔、開裂等病害。如在施工過程中,建筑材料的選用和施工過程標準化的執行,會影響建筑工程質量,水泥不達標,可能出現承重能力不足等。加強建筑病害防治,需對設計、施工等環節進行有效控制,將建筑工程質量病害危害降到最低。
4.2重視建筑改造
隨著時間的推移,城市的發展,教育事業的不斷壯大,學生規模的攀升,使舊的學校建筑無法滿足當下的需求,學校建筑改造可實現建筑資源循環利用,為舊建筑物注入新的生命力。在改造過程中注重把握尺度控制,充分考慮原有結構特性,對學校建筑空間進行重新劃分,需擴建的在適當范圍內擴建,以滿足使用需求。在不影響工程質量和安全性能的前提下,可以進行立面重構,優化設計空調、暖氣、通風等能耗系統,提高建筑能源使用率。變化墻體外觀,使建筑樣貌煥然一新,迎合新的審美。
4.3強化質量監督
學校建筑工程形式多樣,如實驗樓、教學樓、宿舍樓等功能不同,施工標準要求也不同。質量意識要貫穿于建筑生命的全過程。監督管理能有效提升建筑工程質量,降低安全事故發生率。在施工過程中要尤其重視質量監督,在竣工交付使用后,也要強化質量監督,注意日常建筑維保。政府監管機構要完善建筑工程質量監督法律法規,建立健全從施工、采購、竣工等各個環節的質量監督條例,使建筑工程質量監管工作有法可依,提升監管人員的業務水平。學校要加強建筑工程竣工交付使用后的建筑維保工作,延長使用壽命。
5結論
總之,學校建筑作為教育事業的基礎設施,工程質量保障日常教學活動的正常開展,影響師生的生命財產安全。要加強參與建設各方的質量意識,將質量意識貫穿于建筑生命的全過程,從設計方案、材料選購、施工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嚴守質量標準。政府機構要加強監管,建立完善的質量監督管理體系,各方單位要協調配合,嚴守質量紅線,牢筑安全底線,共同保障學校建筑工程質量,保障學校教育的穩定開展。
參考文獻:
[1]葉建國.建筑工程施工項目質量管理與控制研究[J].信息化建設,2018(4).
作者:何明山 單位:廈門古龍溫泉山莊開發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