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建筑工程質量管理及評價方法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建筑行業獲得了快速發展,為國民經濟的增長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建筑工程作為關系到民生的產業,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焦點。因此,建筑行業要想保持健康的發展,就必須建立有效的質量管理評價體系。
關鍵詞:建筑工程;質量管理;施工計劃;循環方式
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的建筑行業也越來越興盛,在經濟發展中所占的比例逐年增大。建筑工程項目具有建設周期長、投資較大等特點,因此,在建設過程中必須加強質量管理,做好對工程項目的評價,從而保障施工企業的經濟效益,減少質量問題的發生。
1建筑工程質量管理的原理
1.1PDCA循環原理
PDCA循環主要包括計劃、實施、檢查和處置。其原理是以施工計劃和工程目標為基礎,通過不斷的循環往復,工程質量逐漸提高。在PDCA循環階段的任意一段都可套用PDCA的小型循環方式,PDCA的循環原理一直都是建筑工程質量管理的基本原理。
1.2全面質量管理TQM原理
全面質量管理TQM原理是指全過程、全員參與的建筑工程質量管理。具體而言,包括以下3方面的內容:①全面的質量控制,即對建筑工程項目的施工管理質量進行全面控制;②全過程的質量控制,即在建筑工程項目初期進行質量控制,并逐步推進,直至竣工審核完畢,從而控制工程質量;③全員參與的質量控制,即建設施工中的每一名施工人員都要履行好自己的職責,并承擔起與之相應的質量管理職能。
2建筑工程分階段的質量管理
在我國目前的建筑工程中,建筑質量問題十分嚴重,竣工后能達到優良品質的工程大約只有1/3.調查研究表明,建筑工程質量的影響因素有很多,因此,只有嚴格按照《建筑法》的相關要求,遵照市場管理體制,建立健全工程質量管理體系,并實時監控工程質量,才能全面提高建筑工程的質量。
2.1建筑工程質量的預控管理
在建筑工程的起始階段,要做好工程質量預控管理,建筑單位應制訂必要的施工計劃和準備好相關材料;分管到人,將每一個部門所分管的責任落到實處;建立與工程項目相關的“流程藍圖”,并利用客戶反饋系統進行評估、修改。建筑工程質量預控管理措施主要包括:分析監理和施工合同,確保其合法性;建立工程項目的監督機構,防止出現工程問題;按照相關標準制訂工程標準,并編制監理規劃。
2.2建設階段的施工質量管理
項目工程建設的主要施工方是工程的承包者,因此,在建設階段的施工質量管理方面,監理人員應在施工前對承包方的準備工作進行質量控制。建筑項目施工過程中的質量管理的監管目標為工程是否按照設計要求施工、施工標準是否合格、是否滿足客戶的要求等。在質量管理控制過程中,承包方要提供施工中各部門各司其職的證據,這樣一方面可顯示施工單位已按設計要求施工,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加客戶對工程的信任度。建設階段的施工質量管理內容包括工序質量控制、施工重點的質量控制、建材和設備的質量控制。此外,機械設備是建設施工過程中必不可少的設施,對縮短施工周期有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提高設備操作者的技術水平,實現安全施工的目的。對于施工設備,除了要檢查其合格證外,還應現場檢驗,并由監理批準后才可使用。
2.3竣工后的質量控制
竣工后的質量控制主要包括2方面,即工程項目驗收時的質量控制、項目保修階段的質量控制。項目驗收的前提是工程項目完成了設計圖紙和合同規定的內容,建筑水、電全通,且符合建設單位的要求,這標志著建筑工程項目的順利竣工。工程項目竣工驗收指的是承包單位將竣工項目的相關資料交予建設單位,并接受建設單位對建筑資料的一系列審核,它是工程項目施工管理的最后一環,建筑工程項目經過建設單位的審核后達到了竣工質量標準,雙方即可解除合同。該階段的質量控制管理包括建設單位對工程項目質量的審核、工程竣工后驗收階段的質量控制、工程質量保修階段的質量控制。
3建筑工程管理的評價方法
建筑工程管理評價是提高工程項目管理效益的必要手段,正確的評價方法能引領建筑工程實現科學化、合理化,消除工程項目管理過程中存在的錯誤理念,從而減少項目管理過程中出現的決策失誤和控制失誤,提升建筑單位的項目收益。在當前經濟快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要想使建筑單位獲得長足發展,工程項目管理人員就必須在管理理念、管理技術等方面改進。因此,建筑工程管理評價方法的制訂也應從這兩方面考慮。
3.1管理理念
隨著經濟的發展,建筑工程管理所處的社會環境越來越復雜,影響工程管理的因素也越來越多,管理體系也越來越龐大,其已成為我國當前社會體系的一部分。這就導致建筑工程管理必須根據國家的發展戰略、社會的發展趨勢調整。一方面,要注重建筑工程項目管理的整體性,應用系統性的科學理念,借助信息交流、資源的合理分配對建筑工程項目進行綜合性的調節;另一方面,要將建筑工程項目管理放在社會集體中,將建筑工程項目管理當作社會整體的“子集”。在此情況下,建筑工程管理不僅具有獨特的價值,還能促進社會的進步,使之與社會協調發展,實現自身存在的意義,提高建筑工程管理在社會中的適應性,獲得社會的認可。由此可見,在開展建筑工程管理評價時,要把握好個體與整體的關系,正確定位,從而促進管理雙方的協調發展。
3.2管理技術
在管理技術方面,建筑工程管理評價有了多方面的發展。傳統的建筑工程管理評價方法起源于20世紀30年代,主要分析工程項目所創造的經濟效益,一般采用決定型評價方法、比較型評價方法、效益評價方法和系統分析評價法。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傳統的評價方法已無法適應時代的發展,因此,在此基礎上發展出了多種建筑工程管理評價方法。具體而言,主要有以下4種評價方法:①目標管理評價。主要是評價項目的進度、質量、成本、安全性和環保等方面。工程質量管理評價參照ISO標準,通過PDCA循環理論對工程質量進行反復評價、修正,最終實現對質量管理的整體評價。②進度管理評價。是指通過對比項目計劃進度與實際進度評價建筑工程。③安全管理評價。目前,安全管理評價主要依靠項目管理方與建筑安全評估部門的相互協作。安全管理評價強調人的作用,將人為因素作為主要的評價標準。④環保管理評價。環境保護問題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焦點,環保管理評價作為我國新興的評價體系之一,主要從工程項目所使用的建筑材料方面入手評價。
4結束語
建筑工程質量管理及其評價方法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們生活質量的不斷提升而改變、創新。因此,隨著經濟社會的進步,要不斷加強建筑工程質量管理,建立健全建筑工程管理的評價方法,從而促進我國建筑行業的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龔小蘭.21世紀建筑工程質量管理[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1,18(4).
[2]李良紅.建筑工程質量評價方法與應用[J].企業技術開發(學術版),2012,31(1).
作者:盧建東 單位:東莞市道滘鎮人民政府規劃建設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