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基層環境監測實驗室質量管理體系改進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實驗室質量管理體系是環境監測機構運行的基本保障,對環境監測工作的開展具有指導作用。針對基層環境監測機構實驗室質量管理體系運行中存在的問題做了一些分析,并提出了讓其有效運行和持續改進的措施,以供參考。
關鍵詞:基層;環境監測;實驗室;質量管理體系
引言
建立管理體系不僅是實驗室通過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的必要條件,更是實驗室人員做事辦事的章程和依據,有助于理論與實踐的有效銜接。完善、科學、合理的實驗室質量管理體系可以有效提升環境監測的效果,為環境管理提供可靠的技術支持。因此,相關的基層環境監測機構管理人員,要加強實驗室質量管理工作的重視,完善相關的運行制度,不斷提高基層環境監測實驗室質量管理體系運行的效率。
1建立基層環境監測機構實驗室質量管理體系的意義
目前基層環境監測機構雖均按照《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能力評價檢驗檢測機構通用要求》(RB/T214—2017)及《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生態環境監測機構評審補充要求》(國市監檢測〔2018〕245號)的要求,對已有的質量管理體系進行改版或修訂,并制定了對應的質量手冊、程序文件、質量及技術記錄表格、作業指導書等體系文件,但實驗室據此建立起來的質量管理體系,無法完全契合監測機構自身的實際工作。隨著國家、省、市各個層面的不斷重視,環境監測質量監督檢查頻次不斷加強,環境監測質量管理體系的完善越來越迫切,它的建立與完善在很大程度上能夠決定環境監測質量管理的水平,指導監測人員嚴格按照相關制度來開展工作,全面推動制度在實際工作中的有效落實[1-3]。
2基層環境監測機構實驗室質量管理體系運行中存在的問題
2.1質量體系模式化,質量管理工作不受重視
目前,基層環境監測機構的質量管理制度還不夠完善,按照通用要求及行業補充要求制定的管理體系多是一概而論的,模式化程度高,管理體系難以精準匹配到實際工作中。此外,實驗室質量管理體系運行的過程中,由于監測人員對監測管理工作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同時缺乏定期接受宣貫與培訓,致使監測人員對質量管理工作缺乏足夠的認知和了解,管理體系與實際監測工作不能有效銜接。
2.2質量體系形式化,質量管理薄弱
管理體系中的一系列活動大部分為制定計劃-實施-記錄-總結的形式,如培訓計劃、質量監督計劃、內審計劃、期間核查計劃等,實際操作中大多都無法按照體系規定的程序進行,特別是質量監督和期間核查。量監督一般有實驗室內部監督及實驗室外部監督,實驗室內的檢測活動均能按規定進行定期監督,但是外場采樣的監督環節十分薄弱。期間核查有儀器期間核查和標準物質的期間核查,多數基層環境監測站在這方面都是為了材料而作,很少進行真正的核查,無法達到預期的核查目的。另外,基層實驗室的檢測工作一般是老帶新,未完全按照程序文件、作業指導書等質量管理體系文件的要求進行,操作過程存在簡化現象,對于質量體系規定完成的材料,一般也無法按時完成,通常是應付外部評審、檢查的需要而臨時補充相關資料,質量體系流于形式。
2.3質量管理人員業余化,缺乏專業性
在強化環境監測質量管理體系建設的過程中,質量管理人員的技術水平和職業素養非常關鍵[4]。當前基層環境監測機構缺乏專職的質量管理人員,多為監測人員兼任,流動性大,專業水平有限,對質量方面的工作似懂非懂,無法獨立解決工作上的難題。同時基層環境監測機構培訓機會較少,培訓力度不夠,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環境監測實驗室管理體系的有效運行[5]。
3基層環境監測機構實驗室質量管理體系有效運行及持續改進的措施
3.1完善質量管理體系,提高重視程度
生態環境監測機構應建立與所開展的監測業務相適應的管理體系,體系應覆蓋生態環境監測機構全部場所進行的監測活動。環境監測實驗室質量管理體系主要分為技術和管理兩個部分,要保證環境監測實驗室質量管理體系的有效運行,確保監測數據的準確性,需要環境監測人員將兩者有機結合,可以說兩者缺一不可。同時加強宣貫與培訓,不斷提高監測人員對質量管理工作的重視,這不僅有利于保證環境監測的準確性,更有利于提高監測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大大提高了環境監測實驗室質量管理的效率,保證實驗室質量管理系統的有效運行。特別是環境監測相關領導要以身作則,發揮帶頭作用,不斷提高監測人員對管理工作的重視程度。
3.2解讀質量管理體系,提高使用力度
質量管理體系文件的本質說到底就是“寫我所做,做我所寫”,要的就是便于取用,體系文件與監測機構之間最高的境界就是做到“寫和做”的高度一致[3]。質量管理人員應當充分解讀管理體系文件,按照管理要素,制定好各項活動的執行流程、操作頻次、注意事項等,形成指導書類的工作規范,并要求相應的人員嚴格遵守。同時根據實踐反向修訂文件的內容,提高其靈活性與適用性,最終形成契合本機構實際的管理體系。質量管理人員要定期檢查,把運作結果按文件規定進行記錄,引入信息化管理,強化監督檢查,程序一旦建立,執行起來就更為簡單有效。
3.3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提高專業水平
基層環境監測實驗室質量管理體系的有效運行,最重要的前提條件是要逐步提高質量管理人員的素養和專業水平,這對保障環境監測數據的準確性、科學性、真實性、全局性等有重要意義。因此,基層環境監測部門要加強對這方面人才隊伍的建設。一方面要引進高水平的質量管理人員,盡量做到專業對口,專人專職,另一方面要加強對現有的質量管理人員進行專業培訓和技術更新,提高他們的能力[6]。
4結語
總而言之,目前基層環境監測實驗室質量管理體系運行還存在很多不足,這些不足具有普遍性與基層特色,它們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環境監測數據的準確性,不利于對環境的有效管理。為了保證管理體系的有效運行,基層環境監測機構要不斷提高監測人員對質量管理工作的重視度,制定完善的體系文件,為監測人員開展工作提供良好的程序與依據。此外還要注重環境監測人才隊伍、質量管理人才隊伍的建設,加強培訓,提高整體素質。
參考文獻
1黃晶,姚佳,朱君.淺談環境監測實驗室的樣品管理與質量保證[J].污染防治技術,2016,29(2):70-72.
2潘佳佳.強化環境監測質量管理體系建設[J].化工管理,2019,32(31):26-27.
3滕凱玲.環境監測實驗室質量管理體系建立和運行探討[J].綠色科技,2016,7(14):168-169.
4陳化東.強化環境監測質量管理體系建設探討[J].科技風,2020,33(9):141.
5張涵,趙壯華.環境監測實驗室質量保證與質量控制路徑探討[J].化工管理,2018,31(20):139-140.
6謝萍.淺析如何提高環境監測站內部審核質量[J].江西化工,2016,32(2):226-228.
作者:鐘少芬 單位:漳州市長泰環境監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