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術質量管理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關鍵技術,包含施工準備、混凝土的拌和、混凝土的泵送、混凝土的澆筑以及混凝土的養護,進一步研究了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質量控制措施,包含混凝土施工準備階段的質量控制、混凝土施工過程的質量控制以及混凝土養護階段的質量控制,希望通過研究不斷提高國內混凝土施工水平。
關鍵詞: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術;質量控制措施
1引言
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占據著關鍵地位,混凝土施工的好壞密切影響著建成建筑的最終質量,也影響著建筑的后續使用安全。雖然說現階段國內混凝土的施工技術在飛速發展,但是在實際施工中仍然存在著諸多問題,這些問題阻礙著建筑工程施工的有序開展。因此,施工企業應該直面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的關鍵技術,并采取有效的質量控制措施,同時還應該不斷的學習國外的混凝土施工新技術,以此不斷優化國內混凝土施工水平。
2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關鍵技術
2.1施工準備
一般來說,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的準備工作包含組織準備、材料準備、技術準備以及機具準備等等,此處主要分析技術準備以及材料準備。(1)技術準備:①應充分理解設計文件并準確把握設計意圖,結合設計圖紙開展會審工作,提前分析混凝土施工中可能面臨的問題;②結合設計要求和工程特征,擬定施工計劃,并將混凝土施工中的人員、機具、材料等要素安排到位,進而有效把控施工進度;③結合工程特征編制施工組織方案,對于混凝土施工采用多方案比選思路,確保最終選定的施工方案具備充分的可行性;④依據確定的施工方案開展詳細的技術交底。(2)材料準備。在具體的混凝土施工前,施工企業務必要依據設計要求以及工程特征,合理的開展混凝土施工材料選用,并妥善安排進場,混凝土混合料及其原材料應該經過初檢和復驗,待檢測確認達標后才能夠投入使用。與此同時,還應妥善做好材料的存儲工作,避免水泥等原材料遭受雨淋等危害。
2.2混凝土的拌和
通常狀況下,建筑工程中往往選用商品混凝土,當選用自拌混凝土時,相關人員務必要依據設計配合比配置原材料,切記隨意變更配合比。當混凝土中含有外加劑時,務必要通過試驗確定外加劑添加量。與此同時,還應嚴格把控各部分原材料的投入次序以及拌合用時,一般來說,原材料的投入可以采用一次投料或者是兩次投料。其中,一次投料即為首先投入粗集料,進一步將水泥與細集料一并投入拌合;二次投料即為首先拌合水泥和水,其后投入粗細集料予以拌合。對比來看,二次投料往往具備更好的效果,一方面可以有效提升混凝土強度,另一方面也可以將于水泥用量縮減為一次投料的80%,在現階段最為常用。
2.3混凝土的泵送
①在混凝土泵送前務必要將泵管浸水濕潤,然后利用砂漿浸潤泵管,以避免混凝土泵送過程中損失泥漿,同時還要防止潤管砂漿混入澆筑構件;②通常情況下,控制混凝土坍落度不超過180mm,而對于溫度高或者是運送距離遠的狀況,則可以適當調整坍落度;③混凝土卸料過程應不間斷的攪拌,務必要保證泵機料斗中混凝土經過輸送缸,以防止堵管現象的發生;④泵送混凝土過程中應保證泵送的連續不間斷,防止間歇或者是停泵引發堵管狀況。
2.4混凝土的澆筑
在正式施工以前,務必要依據建筑工程的混凝土澆筑時間、澆筑用量、混凝土構件特征、現場運輸能力等具體情況,合理的選定澆筑順序以及布料形式,并制定出符合現場特征及施工要求的混凝土澆筑方案。一般情況下,混凝土澆筑中應采用插入式振搗器予以振搗,同時應采用分層澆筑、分層振搗的作業模式,并控制一次澆筑厚度在300~350mm左右,同時還要確保上層混凝土的澆筑在下層混凝土初凝以前完成。
2.5混凝土的養護
在混凝土澆筑作業完成后,務必要在12h之內實施覆蓋養護,常見的覆蓋材料包含草簾、麻袋、濕砂等等,在覆蓋過程中要避免損壞混凝土表面,在養護過程中應定期灑水。一般來說,混凝土的養護時間應該控制如下:就普通硅酸鹽水泥拌合的混凝土來說,養護時間應該在一周以上;就火山灰硅酸鹽水泥、礦渣硅酸鹽水泥等拌合的混凝土來說,養護時間應該在兩周以上;就具備抗滲性能的混凝土來說,養護時間應該在三周以上。與此同時,應通過定期灑水維持混凝土表面的濕潤。
3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質量控制措施
3.1混凝土施工準備階段的質量控制
3.1.1混凝土原材料的質量控制
應該從具備良好資質的供貨商處購買混凝土拌合用水泥,同時應依據水泥的生產以及進場順序,依此擺放于干燥、防火、潔凈的儲存倉庫之內。在水泥取用過程中嚴格遵循“先產先出”的原則,同時要避免露天堆放水泥。此外,應該將水泥的堆放高度控制在十五層以內,將存儲時間控制在三個月以內,以避免壓實現象;還應該在水泥底部設置模板,保證水泥的四周與墻面距離在300mm以上,進而避免水泥受潮而發生結塊。對于混凝土拌合用集料,則應該依據有關規定嚴格檢查集料的粒徑,同時應盡量選取級配優良的集料,在存儲過程中應盡量保證集料含水率的穩定性。當砂中的黏土和淤泥比例高于3%,或者碎石、卵石中的黏土和淤泥比例高于2%時,務必應妥善清理集料,待清理達標后才能投入拌合。在混凝土正式拌合之前,務必要再次檢測拌合用原材料的質量、規格以及品種,并核對各部分原材料用量,確保各項指標達標后方可開展拌合。
3.1.2混凝土配合比的質量控制
相關人員務必要仔細分析施工圖紙、考慮建筑工程建設要求,同時還要考慮現場的環境以及氣候等要求,進一步依據科學試驗,最終得出在具體的施工中,混凝土拌合中過程中集料、水泥、水等各部分的最佳配合比。
3.2混凝土施工過程的質量控制
①應做好混凝土構件鋼筋綁扎工作,應該嚴格依據相關規范保證鋼筋的規格、尺寸、長度等要素達標,在鋼筋綁扎操作前,務必要保證鋼筋位置符合設計圖紙要求,在綁扎過程中要確保綁扎牢固,還要確保預留的混凝土保護層厚度達標;②要確保側模底部嚴密不漏漿,妥善在側模底部安裝壓腳條以保證側模安裝嚴密,進而方便后續混凝土澆筑作業的開展;③要合理的控制混凝土的澆筑,將每次澆筑的混凝土厚度控制在400mm以內,同時要保證首次澆筑與二次澆筑的間隔時間在2h以內,此外,對于新老混凝土的交界部分,還要妥善做好鋼筋留設工作,以保證新老混凝土面的鋼筋相互搭接。
3.3混凝土養護階段的質量控制
在混凝土施工過程中,養護作業是重要的收尾作業。考慮到混凝土在進入模板過程中會釋放大量水化熱,而水化熱釋放的大小及速度則會關系著水泥的水化速度,而當水化速度過快時,則易引發混凝土內外溫差過大,進而導致混凝土開裂現象,嚴重干擾著混凝土的施工質量。所以應該結合具體的混凝土施工位置以及現場狀況,選用合適的混凝土品種,并選取適宜的養護方法,以防止開裂現象的發生。
4結語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由于工程的周期長、規模大,往往需要考慮許多因素,而在這些因素中混凝土的施工尤其重要。對于建筑工程來說,確保建筑的穩定與牢靠至關重要,而混凝土施工的質量則直接決定著建筑的穩固性,所以務必要提高混凝土施工質量,直面其關鍵技術,采取科學有效的質量把控措施,將混凝土的麻面、鋼筋暴露以及開裂等問題扼殺在搖籃中,將質量控制落實在混凝土施工的準備階段、施工過程以及養護階段,以此將國內的建筑工程施工質量提升到新高度。
參考文獻
[1]雷大春.建筑管理中混凝土施工的質量問題與質量控制措施[J].建材與裝飾,2017(19):161-162.
[2]張曉慧.建筑混凝土施工技術及質量控制措施[J].門窗,2017(01):174.
[3]于敏芝,胡永勝.建筑混凝土施工質量控制措施分析[J].建材與裝飾,2016(53):19-20.
作者:李國賓 單位:朔州市朔城區工程質量監督站